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_美国中风协会《自发性脑出血诊疗指南》

解读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_美国中风协会《自发性脑出血诊疗指南》

解读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_美国中风协会《自发性脑出血诊疗指南》
解读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_美国中风协会《自发性脑出血诊疗指南》

2011-05-15

解读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中风协会《自发性脑出血诊疗指南》

杜伟范存刚张庆俊

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是导致人类

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然而,迄今为止神经内、外科的治疗效

果并不令人满意[1]。为此,美国心脏协会/美国中风协会

(AHA/ASA)对2007年初版《成人自发性脑出血诊疗指南》[2]

进行重大更新,制定了2010年新版《自发性脑出血诊疗指

南》[3]。新指南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在ICH急诊诊断、评估和

病因分析,神经内、外科治疗中的相关问题,再出血的预防,康

复期的管理,以及ICH诊疗展望等环节提出了极具参考价值

的建议,对提高ICH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结合

国内新近发表的相关文献解读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10. 3760/cma. j. issn. 1001-2346. 2011. 10. 034

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万方数据

?1075?万方数据

@@[1]赵继宗,周定标,周良辅,等.2464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 疗多中心单盲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5, 85: 2238-2242.@@[2] Broderick J, Connolly S, Feldmann E,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adults: 2007 update; 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Council, High Blood Pressure Research Council, and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Outcomes in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Working Group. Stroke, 2007, 38:

2001-2023.

 @@[3] Morgenstern LB, Hemphill JC 3rd, Anderson C, et al. Guid 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2010, 41 : 2108-2129.

 @@[4] Moon JS, Janjua N, Ahmed S, et al. Prehospital neurologic de teriora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rit Care Med, 2008, 36: 172-175.

 @@[5] Brott T, Broderick J, Kothari R, et al. Early hemorrhage growth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troke, 1997, 28 : 1-5. @@[6] Flaherty ML, Kissela B, Woo D, et al.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anticoagulant-associat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Neurology, 2007, 68:116-121.

@@ [ 7 ] Leissinger CA, Blatt PM, Hoots WK, et al. Role of 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 in reversing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m J Hematol, 2008, 83:137-143.

 @@[ 8 ] CLOTS Trials Collaboration, Dennis M, Sandercock PA, et al. Effectiveness of thigh-length 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 to reduce the risk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stroke( CLOTS trial 1 ):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09, 373 : 1958-1965.

 @@[9] Lacut K, Bressollette L, Le Gal G, 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Neurology, 2005, 65:865-869.

@@[ 10] Boeer A, Voth E, Henze T, et al. Early hepar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91,54:466-467.

@@[ 11 ] Messé SR, Sansing LH, Cucchiara BL, et al. Prophylactic an tiepileptic drug use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 following ICH. Neurocrit Care, 2009, 11:38-44.

@@[ 12] Huttner HB, K(o)hrmann M, Berger C, et al. Influence of intr aventricular hemorrhage and occlusive hydrocephalus on the long term outcome of treated patients with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a case-control study. J Neurosurg, 2006, 105:412- 417.

@@[13] Morgan T, Awad I, Keyl P, et al. Preliminary report oftheclot lysis evaluating accelerated resolution of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CLEAR-IVH ) clinical trial. Acta Neurochir Suppl, 2008, 105:217-220.

@@[ 14] Pantazis G, Tsitsopoulos P, Mihas C, et al. Early surgical tre atment vs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for spontaneous supratentorial intracerebral hematoma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Surg Neurol, 2006, 66 : 492-501 ;discussion 501-502.@@[ 15 ] Mendelow AD, Gregson BA, Femandes HM, et al. Early surgery versus initi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supratentorial intracerebral haematomas in the International Surgical Trial in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STICH): a randomised trial. Lancet ,2005, 365:387-397.@@[ 16 ] Rost NS, Smith EE, Chang Y, et al. Prediction of function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e FUNC score. Stroke, 2008, 39:2304-2309.

@@[17] 彭化生,袁春兰.老年脑出血患者康复介入时间不同对功能 恢复影响的对照研究.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 1026-1028.

@@[18]刘兆平,曾满萍.社区康复对脑出血偏瘫患者整体功能和生 活质量的影响.卒中与神经疾病,2010,17:39-42.

2010-12-142011-03-10

万方数据

解读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中风协会《自发性脑出血诊疗指南》作者:杜伟, 范存刚, 张庆俊

作者单位: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刊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年,卷(期):2011,27(10)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0f10573644.html,/Periodical_zhsjwkzz98201110034.aspx

AHAACC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管理指南

AHA/ACC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管理指南 随着小儿心脏病学和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技术的发展,以往难以存活的复杂CHD得以治疗,约90%的患者可存活至18岁,致使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CHD)的患病率不断提高。近年来部分西方发达国家ACHD患者的数量已超过儿童患者。然而,儿童时期的成功诊治并不意味着疾病的完全治愈,几乎所有的ACHD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与基础CHD或手术相关的后遗症,有些需要数十年才能表现出来;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获得性心脏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心衰等)的风险也增加。基于不断发展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疗技术,美国心脏协会(AHA)与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于2018年8月联合发布了《2018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管理指南》,本指南是对《2008 ACC/AHA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管理指南》的全面修订,旨在为ACHD患者的各级诊疗人员提供指导。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评估和管理 1.严重程度分级 2008年ACHD指南是依据解剖学特点对CHD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但在临床实践中,解剖结构相同的患者手术修复方式可能不同,导致其生

理特点也不尽相同。新版指南提出新的AP分级方法,首先与2008版指南类似,根据解剖复杂程度(Anatomy)分为I-III级,I级为简单CHD,II级是中等复杂CHD,III级为复杂(复合)CHD畸形,新版指南在此基础上又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血流动力学特点、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多器官功能、运动耐量等生理变量(Physiological Stage)将患者分为A,B,C,D四个不同等级。与2008版指南的分级标准相比,新的分级不仅体现了疾病整体的严重程度,还具有预后预测价值,可指导治疗方案及随访策略的制定。 2.成人先心病患者转诊及管理 儿童CHD患者长大成人后在诊疗上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ACHD专业诊疗机构及相关转诊机制,缺乏对患者及监护人的培训,缺乏患者的综合管理等,导致许多CHD患者在青春期之后面临诊疗的空白。研究表明与持续接受随诊的患者相比,未规律诊疗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需要干预的医疗问题;而在ACHD专业中心就诊的患者死亡率较在非ACHD专业中心就诊的患者低。因此,CHD患者由儿科向ACHD机构平稳过渡至关重要,还需通过宣传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理解终生随诊的必要性。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和随访建议 1.辅助检查方法

成人先心病指南

2008 ACC/AHA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精选 AEWCG-指南2009-06-03 17:38 阅读40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室间隔缺损(VSD) 心导管检查 ●评估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成人患者手术可行性的心导管检查,应在本地区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CHD)中心与相关专家合作进行(Ⅰ类建议,证据级别:C,简称Ⅰ/C)。 ●在无创检查结果不确定且治疗需要更多信息的情况下,VSD成人患者接受心导管检查是有效的。检查应收集下列数据: 1. 缺损处分流量(Ⅱa/B); 2. 测定疑似PAH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及阻力,并用各种血管扩张剂来测定PAH的可逆性(Ⅱa/B); 3. 评估其他心脏病变,如主动脉瓣反流及双腔右心室(Ⅱa/C); 4. 在外科手术前确定是否存在多发性VSD(Ⅱa/C); 5. 有冠脉疾病风险的患者应接受冠脉造影(Ⅱa/C); 6. 应了解VSD解剖情况,尤其是在拟应用封堵装置前(Ⅱa/C)。 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合并进行性或严重肺血管疾病的VSD成人患者可使用肺动脉扩张剂治疗(Ⅱb/B)。 手术闭合VSD ●受过培训的外科医师及CHD专家可进行VSD闭合手术(Ⅰ/C)。 ●对于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比值(Qp/Qs)≥2.0,且临床检查证实存在左室容量超负荷的患者,应予以闭合VSD(Ⅰ/B)。 ●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的患者可接受VSD闭合手术(Ⅰ/C)。

●对于肺动脉压低于全身血压的2/3、肺血管阻力小于全身血管阻力的2/3、Qp/Qs>1.5且存在单纯左向右分流的患者,可予以闭合VSD(Ⅱa /B)。 ●对于左室收缩或舒张功能衰竭、Qp/Qs>1.5且存在单纯左向右分流的患者,可予以闭合VSD(Ⅱa/B)。 ●对于合并严重不可逆PAH的患者,不应予以闭合VSD(Ⅲ/B)。 导管介入治疗 ●采用封堵装置闭合肌部VSD须慎重,尤其对于远离三尖瓣及主动脉的缺损,或合并左心腔严重扩大或PAH的VSD(Ⅱb/C)。' 评估及随访 外科及介入干预后随访 ●残存心衰、分流、PAH、主动脉瓣反流、左室或右室流出道梗阻的成人患者,VSD 术后应在本地区ACHD中心接受检查,至少每年1次(Ⅰ/C)。 ●残存轻微VSD且不合并其他病变的成人患者,应每3~5年在本地区ACHD中心接受检查(Ⅰ/C)。 ●使用封堵装置的成人患者应根据VSD位置及其他因素,每1~2年在ACHD中心接受随访(Ⅰ/C)。 妊娠 ●合并严重PAH(艾森曼格综合征)的ASD女性患者由于母亲和胎儿死亡率相当高,故不推荐妊娠,且医师应强烈劝阻其妊娠(Ⅲ/A)。 房间隔缺损(ASD) 未手术患者的评估 ●诊断ASD应具有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缺损处分流、右室容量超负荷及任何相关畸形的证据(Ⅰ/C)。 ●对于存在无法解释的右室容量超负荷患者,应转诊至ACHD中心行进一步诊断性检查,以排除隐源性ASD、部分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或冠状静脉窦间隔缺损(Ⅰ/C)。 ●对于症状与临床检查结果不符或血氧饱和度已发生变化的轻、中度PAH患者,可给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成人降胆固醇治疗指南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成人降胆固醇治疗指南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颁布了成人降胆固醇治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指南[1]。该指南以现有研究证据为依据,强调他汀类药物在降低ASCVD风险方面的获益,对ASCVD的一级、二级预防及风险评估、他汀类药物的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这一指南虽然针对西方人群所制定,但对我国人群的血脂异常管理与ASCVD的防治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 1 指南要点 1.1 强调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可降低ASCVD风险 指南以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为依据,明确以下4组患者可由他汀类药物治疗获益:(1)确诊ASCVD者;(2)原发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4.9 mmol/L);(3)40~75岁、LDL-C为1.8~4.9 mmol/L 的糖尿病患者;(4)无ASCVD与糖尿病,但其10年ASCVD风险≥7.5%者。指南重点强调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降低ASCVD 风险的重要作用,并对其治疗强度作出了分级推荐(表1)。 表1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的降胆固醇幅度 1.2 LDL-C和(或)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治疗目标值缺乏证据 专家组认为目前没有证据支持为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LDL-C和(或)non-HDL-C治疗目标。在ASCVD常规预防措施中,对最可能获益人群应用适当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降低ASCVD风险。非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获益/风险比尚待明确。 1.3 更新他汀类药物一级预防风险评估 指南推荐对所有患者评估其10年ASCVD风险,并确定他汀类药物治疗最能获益的对象。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之前,医生与患者要充分沟通。 1.4 药物安全性建议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提示要充分考虑用药安全性问题。指南强调重视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并为包括肌溶解等在内的不良反应的处理提供临床指导。 1.5 生物标记物与无创性检测的作用 对于不属于上述4组他汀类药物获益人群的患者,可进行相关生物标记物与无创检测,以为风险评估提供更多依据。 2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建议 2.1 ASCVD患者二级预防 临床已诊断ASCVD的患者,若年龄≤75岁,且无用药禁忌,无论性别,均应启动并长期服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ⅠA)。若患者不能耐受强效他汀类药物治疗或出现他汀类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可尝试中等强度他

2015年度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儿童高级生命支持部分

【指南与解读】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儿童高级生命支持部分 2016-01-06程晔等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文章来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5,22(11): 752-757 作者:程晔刘小娥陆国平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颁布了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及心血管急救新指南。2010版指南是对危重症患儿特别是存在呼吸和(或)心脏骤停高风险患儿的综合管理与处理,其中包括了与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ediatric advanced life support,PALS)相关的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内容、危重症患儿监护与监管、急救药物与液体给予、心脏骤停处理(包括除颤)、特殊情况的复苏(例如脓毒性休克等)、复苏后处理以及院内转运等方面的内容。2015版新指南主要关注了儿童复苏的关键问题,并非是对2010版指南的全面修订。更新的领域由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ILCOR)的一组儿科复苏专家进行选择,围绕着复苏的主题及心脏骤停之前、期间及之后的处理。ILCOR儿科生命支持工作组的专家系统审查了2010版PALS指南,深入了解新的研究进展,制定了18个问题以进一步系统审查。本文将对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 2015版PALS指南科学总览的更新 1.1心脏骤停前处理

(1)医疗应急团队或快速反应团队对于提高预后的有效性;(2)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 对于提高预后的有效性; (3)脓毒性休克复苏时等渗晶体液用量的限制;(4)婴儿和儿童快速紧急气管内插管时使用阿托品为前期用药;(5)存在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或即将心脏骤停婴儿和儿童的治疗。 1.2心脏骤停时处理 (1)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复苏标准复苏的有效性;(2)达到特定目标呼气末CO2(end-tidal CO2,ETCO2)以提高胸外按压技术;(3)心脏骤停期间预测因素对预测预后的可靠性;(4)CPR期间采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达到特定收缩/舒张压以改善预后;(5)心脏骤停复苏时不使用升压药与使用任意升压药的有效性; (6)除颤难以纠正的室颤或无脉室速使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的效果;(7)除颤的最佳能量。 1.3心脏骤停后处理 (1)采用目标体温管理策略;(2)采用目标PaO2策略;(3)采用目标PaCO2策略;(4)采用静脉液体、强心药和(或)升压药维持目标灌注的措施;(5)采用脑电图以精确预测预后;(6)采用任意心脏骤停后因素精确预测预后。 2 心脏骤停前处理的更新 2.1医疗应急团队/快速反应团队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二)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 南》(二)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多个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正式颁布。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CHC)组织专家进行了一次线上专家研讨会(查看解读一)。 全国各地的高委会专家第一时间研究了美国2017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的内容,并结合中国的高血压指南以及中国临床实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期评述专家为:名誉主委孙宁玲教授、副主委李玉明教授、副主委杨天伦教授、委员张新军教授,分别对指南进行了述评。 名誉主委孙宁玲教授 诊断高血压指南的标准前移,即≥130/80 mmHg 基于美国10年来(2007-2017年)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增加13.7%,接受药物治疗的仅增加了1.9%(34.2%~36.2%/10年)这样一个特点,同时也基于一些重要的研究,例如SPRINT研究和JAMA的meta分析,

鉴于美国患病人数与治疗人数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诊断目标的前移,以及早期血压管理对美国改善高血压所导致的器官损害和疾病具有一定的意义。 药物治疗理念 以10年风险>10%+ 血压≥130/80 mmHg可以启动降压药物的治疗,而前面任何一种状况(仅10年风险>10%或者血压≥130/80 mmHg且<140/90 mmHg)都是以强化的生活方式干预为主的治疗,而不必强调药物治疗。 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还是:美国指南的这种血压分级理念和治疗理念适合中国吗? 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1)要看中国目前有多少血压在≥130/80~140/90 mmHg的人群(2)在这样的人群中,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有多少? (3)目前的我国的生话方式干预的结果可以使多少人达到血压下降5%~10%的效果 (4)中国目前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线性关系是什么?血压高直接导致脑卒中的风险升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有关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临床能力评估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关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 的临床能力评估 Ⅰ.绪言 内科医生的临床工作权限许可是医疗机构维护卫生质量的基本机制。卫生组织授权联合委员会要求连续的临床工作人员权限许可,以申请者的评估为基础而非医学工作细则中的专业标准。内科医生自身也负责确认构成专业能力的标准及相应地评估其同事的工作。但是,对内科医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评估过程通常受限于评估者自身的知识及汲取正确信息的能力,由于需要权限许可的高度专业操作的不断涌现,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 ACC/AHA/AIP/ASIM关于临床能力的工作组成立于1998年,致力于形成建议,这些建议为实现和维持特定心血管设备、操作或技术的充分应用提供必要的认识性的和技术性的技能。这些文件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证据,则专家的意见用于形成建议。 这些文件不包含特定设备的适应证或禁忌证。建议用于帮助那些判断心血管卫生关怀提供者能力的人,这些提供者包括初次执业者和(或)已执业者及经历定期专业性检验审查的执业者。能力评估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所以单一建议并不是完备的或适合于判定所有能力。 ACC/AHA/AIP-ASIM工作组尽其努力避免任何现存的或潜在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可能由外部关系或ACC/AHA写作委员会成员的个人利益引起,尤其是所有写作委员会成员被要求提供各种与现实或潜在利益冲突的关系的公开评价。这些变化被写作委员会评估并且变化出现后会被刷新。 Ⅱ.引言 A.委员会的组织和证据回顾 本文件是1995年ACP/ACC/AHA心电学临床能力评估的修订版。写作委员会由2名ACC及2名AHA心电学知名专家组成,既代表学术部门也代表私人执业部门。文件由2名ACC提名的评估官员,3名AHA、ACC临床心电生理委员会、临床心脏病学委员会心电学和心律失常分会提名的评估官员,和写作委员会提名的16位具备资格的评审人员评估。2001年8月3日,由ACC评议委员会和AHA科学顾问及协作委员会批准出版。本文件是目前通行的,除非工作组修订或从分发中撤回。另外国际Holter 和无创心电学协会官方委员会也正式认可本文件。 B.临床能力评估的目的 该能力评估是ACC和AHA发展的一系列评估之一,用以评估内科医生在特定操作基础方面的能力。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充分阅读与解释所需的最基本的教育、培训、经历及必要的有认识力的技术被具体说明。这些最基本的培训和经历的能力建议是在宽泛意上说的,这一点很重要。而对施行于患者的在少见诊断或标准操作的罕见变异的专业性检验,还要求另外的经历或培训。所以即使有较好能力的执业者偶而也会咨询有专业兴趣、经历或能

2019年ESC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6页word资料

2010年ESC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年会上公布了ESC委员会修订的新版成人先天性心脏病(GUCH)治疗指南(简称新指南),8月27日,《欧洲心脏杂志》同期发表。新指南是继ESC 2003年GUCH治疗指南(简称2003年指南)后,收集了近7年来大量关于GUCH证据资料,反映了GUCH专业领域中的重大进展和先进的临床技术。新指南包括前言、背景、基本治疗原则、具体问题四大部分。 与2003年指南相比,新指南对内容和篇幅上减少了对GUCH基本治疗原则的描述,而对每一种先心病的诊治更加详细。2003年指南采用表格形式描述先心病,新指南则用文字叙述方式,便于临床医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指南,并应用于实践中。新指南强调,GUCH专业治疗的规范性差和患者数量少致使新指南的证据更多地来源于专家共识而不是强有力的数据证据。新指南从GUCH发病率和专业医疗机构、诊断性检查、治疗原则和非心脏问题四大方面对GUCH基本治疗原则加以陈述。 新指南中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房室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左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缩窄、马凡综合征、右室流出道梗阻、Ebstein’s畸形、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并室间隔缺损、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单心室、Fontan术后、右室到肺动脉管道、艾森曼格综合征与严重肺动脉高压等18种GUCH相关疾病的治疗进行详细描述。每种疾病均从背景、临床表现、自然病程、诊断(包括超声、MRI、CT、心导管检查)、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随访(包括运动和锻炼、妊娠、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等问题从六个方面予以描述及建议,并提出干预性

美国心脏协会发布2015版心脏病和卒中统计报告docx

美国心脏协会发布2015版心脏病和卒中统计报告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马丽媛,陈伟伟 2014年12月17日,《Circulation》杂志在线全文发表了美国心脏协会(AHA)对心脏病和卒中的数据统计报告。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仍然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730万人,其中低、中收入国家占据心血管疾病死亡的80%,且男女比例接近。预计到2030年,将有超过2360万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这份统计数据更新是由塔夫茨大学的DariushMozaffarian博士和其他AHA统计委员会成员共同完成的。报告中指出,虽然美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已经下降,但防控形势依旧严峻。美国心血管病总死亡率为229.6/10万,其中男性为275.7/10万,女性为192.3/10万。与2001年相比,2011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30.8%,在这10年期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实际人数平均每年下降15.5%。2011年有78.7万美国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即每天2100人,每40秒一名美国人死于心血管病。2011年,美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1.3%,CVD死亡人数为786 641,占所有死亡疾病的1/3(786641/2515458)。心脏疾病是美国和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 美国20岁以上人群不同性别心血管疾病患病率 (数据来源于美国健康和营养调查2009-2012,数据包括冠心病、心衰、脑卒中和高血压)

美国2011心血管疾病死因构成百分比 2000-2011年,美国人归因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变化趋势

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其他重要数据: 脑卒中:美国20岁或以上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6%,脑卒中患病人数为660万。每年,有79.5万的美国人新发或复发脑卒中,其中脑卒中复发18.5万。在所有脑卒中类型中,缺血性占80%,出血性占10%。与2001年相比,2011年脑卒中死亡率下降35.1%,在这10年期间,死于脑卒中的实际人数平均每年下降21.2%。脑卒中是美国第四大死亡原因,每年造成12.9万人死亡,平均每4分钟就有一名美国人死于脑卒中,占所有死亡的1/20。

美国心脏病学会PAD诊疗指南概述

美国心脏病学会PAD诊疗指南概述 PAD是指除冠状动脉之外的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疾病. PAD后果严重,包括间歇性跛行、截肢、腹主动脉瘤破裂、严重的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MI)、卒中和心性死亡发生率也增加。但病程进展隐匿,长时间可能没有临床症状,只有通过较为敏感的检查方法才能够检测出(如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晚期才表现为肢体血压的变化和临床症状。 由于PAD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医师在诊治患者时应注意询问和观察患者有无PAD表现。PAD表现包括行走时下肢无力或活动受限,足和腿部受伤后伤口不易愈合,直立或斜躺时局限于足或腿部的静息性疼痛,餐后腹痛伴有体重降低,直系亲属腹主动脉瘤病史。 体检时应注意:①患者双上肢血压是否对称,②颈动脉是否存在杂音,③腹部、腰胁部和股动脉处听诊是否有杂音,④估计腹主动脉的搏动和最大直径,⑤触摸肱动脉、挠动脉、尺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有无搏动异常,⑥采用Allen试验判断手部血流灌注,⑦检查足部皮肤的颜色、有无破溃和溃疡,⑧远端肢体的体毛消失、营养不良和指趾甲肥厚等表现支持患者存在严重PAD。 下肢PAD 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下肢PAD的主要原因。下肢PAD患者发生缺血性事件的危险增加。下肢PAD患者中仅10%~30%有间歇性跛行症状。大部分下肢PAD患者并没有可以被识别的肢体缺血症状,这部分人群可定义为无症状人群。虽然这部分患者没有典型症状,但是能够检测到动脉功能异常,发生心血管缺血性事件的风险增加。需要注意,无症状的下肢PAD患者的危险因素和有症状的下肢PAD患者相似。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吸烟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发生率都非常高,所以无论其症状是否典型,下肢PAD患者发生MI和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明显增加。 对于无症状的下肢PAD患者的处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如节段压力测定、双功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血管造影,能够提供改善预后的附加信息。同样,对这些患者也没有证据表明血管成形术治疗能改善肢体的功能或缓解症状。没有典型间歇性跛行症状的下肢PAD患者应用药物治疗改善下肢功能作用的相对获益也没有证据。对这些患者应强调积极纠正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如在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指南中都将下肢PAD列为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下肢PAD为冠心病的等危证,治疗目标是降低风险,各方面的治疗达标。 2. 虽然间歇性跛行或体检发现动脉搏动缺失或显著减弱提示下肢PAD,但 检查踝臂指数(ABI)常用于筛查下肢PAD。ABI<0.90诊断下肢PAD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5%。引起静息痛或溃疡的严重下肢PAD的ABI常小于0.40。 3. 下肢PA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在5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伴有一项其他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年龄在50~69岁之间有吸烟史或糖尿病,年龄在70岁以上,

室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室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室性期前收缩 【临床表现】 1. 可有心悸,脉搏脱漏等 2. 听诊心律不齐 3. 各种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二尖瓣膜脱垂、高血压心脏病等 4. 电解质紊乱,过量烟酒,药物,麻醉,手术等 5. 正常人,心室内假腱索等 【辅助检查】 1. 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 3.病因及诱因检查 【诊断】 1.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 QRS 波群,时限大于 0.12s。 2. 配对间期固定(若配对间期不等,可见于多源性室早或

室性并行心律) 3. 完全性代偿间歇(插入性室性早搏例外) 5. 室性早搏可分为单形性,多形性或多源性;二联律,三联律;成对,成串等。 6. 室性并行心律:配对间期不等,相差大于 0.12s;长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距是短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距的整数倍;可有室性融合波。 【治疗】 1. 纠正一过性可逆诱因,如电解质紊乱,缺氧,药物中毒等。 2. 无器质性心脏病,不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减轻患者焦虑与不安;必要时可用β受体阻滞剂。 3. 急性心肌梗死:出现频发、多源、配对、成串或 R-On-T 室性早搏,并非引起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先兆,不主张使用利多卡因,除非引起血液动力学紊乱,否则不必急于处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早搏,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若合并心力衰竭,则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着重改善血流动力学

障碍。 4. 慢性心脏病变:病因治疗;二尖瓣脱垂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心肌梗死后病人频发室早,有过晕厥史,可考虑ICD 或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对室早疗效不显著,但可降低心梗后猝死率、再梗率和死亡率。 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1. 可无症状或出现血液动力学紊乱,低血压,晕厥,阿斯综合征等 2.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可闻及大炮音,颈静脉搏动与第一心音不一致 3. 各种心脏病,冠心病、心急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脏瓣膜病等 4. 电解质紊乱,代谢障碍,药物中毒等 5. 遗传性病变,长QT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等 6. 极少数未发现病因,称为特发性室速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衰协会心衰管理指南更新解读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衰协会心衰管理指南更新解读 2017年5月,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力衰竭协会(HFSA)联合发表了2017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管理指南更新,该指南在2013年ACC/AHA心衰管理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最新临床研究证据,主要对心衰生物标志物、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s,HF-REF)的新型药物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治疗、重要合并症处理及心衰预防进行更新[1]。其中HFrEF新型药物治疗指南更新部分已于2016年5月发布[2]。指南仍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指南导向的心衰评估和管理(guideline-directe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GDEM),即对患者的诊治应根据心衰指南中的I类推荐,指南更新的要点如下: 一、生物标志物推荐 血浆利钠肽(NT-ProBNP或BNP)可用于心衰筛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价的多个环节。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应用钠尿肽进行筛查,并进行早期干预可预防心衰发生,故指南推荐对心衰高危人群(心衰A期)使用利钠肽进行早期筛查,然后接受专业团队的管理,进行GDMT 早期干预,可预防左室功能障碍(收缩性或舒张性)或新发心衰(IIa,B-R)。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进行利钠肽检测,以诊断或排除心衰(I,A);慢性心衰患者推荐使用利钠肽进行预后评估或额外风险分层(I,A);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入院时利钠肽和/或心脏肌钙蛋白水平有助于预后评估

(I,A);心衰患者在出院前的利尿钠肽水平有助于判断出院后患者预后(IIa,B-NR)。其他生物标志物(例如心肌损伤或纤维化生物标志物,可溶性ST2受体, galectin-3, 高敏心脏肌钙蛋白)也有助于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分层(IIb,B-NR)。 利钠肽主要由心室肌合成和分泌,除心衰患者中升高,其他心脏情况中(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瓣膜病、心包疾病、心房颤动、心肌炎等)以及一些非心血管情况也会引起升高,临床使用时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 二、HF-REF心衰药物治疗更新 新指南对有症状的慢性HF-REF患者的治疗步骤有了更清楚的推荐(见图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长期的过度激活在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阻断RAAS 的药物目前已然成为了心衰治疗的基石。基于最新的随机临床试验,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 (ARNI),valsartan/sacubitril]和伊伐布雷定治疗能够给HF-REF患者带来获益。指南推荐RAAS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s,ARB)、ARNI]联合β阻滞剂(部分患者使用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可降低HF-REF患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为I类推荐,其中ACEI/ARBs/ARNI的证据水平分别为A/A/B-R。对于慢性纽约心脏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心功能分级II或III级的HF-REF患者,如果能耐受ACEI或ARB治疗,建议更换为ARNI以进一

2019年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9年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9 最新美国心脏协会 AHA 心肺复苏指南美国心脏学会(AHA)10 月 15 日在网站上公布了 2019 版心肺复苏及心脏急救指南。 下面分为两部分,着重强调新旧版的区别及变更理由,并附重要图表方便大家记忆。 第一部分: 2019AHA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 2019《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 1. 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 2010 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LS)流程。 2.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 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 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 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 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 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 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后做 2 次人工呼吸。 7. 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 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 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 100 至 120 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 次/分钟)。 9. 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厘米,但不超过 6 厘米。 10. 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这些变更是为了对简化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在之后的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类似的变更或强调重点用星号(* )标注 2、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 2019(更新): 建议在很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实施公共场所除颤 (PAD)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 2019(旧版): 建议公共安全第一反应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外除颤器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心肺复苏操作标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2.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做无呼吸)。 二、操作要点。 1.立即呼救,同时检查脉搏,时间小于10秒,寻求帮助,记录时间; 2.患者仰卧在坚实表面(地面或垫板); 3.暴露胸腹部,松开腰带; 4.开始胸外按压,术者将一手掌根部紧贴在患者双乳头联线的胸骨中心,另一手掌根部重叠放于其手背上,双臂伸直,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反弹,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5.采取仰头举颏法(医务人员对于创伤患者使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调节氧流量至少10~12升/分(有氧情况下)。使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衔接,挤压气囊1秒钟,使胸廓抬举,连续2次。通气频率8-10次/分; 6.按压和通气比30:2; 7.反复5个循环后,进行复苏效果评估,如未成功则继续进行CPR,评估时间不超过10秒钟。

三、注意事项。 1.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中断,如需安插人工气道或除颤时,中断不应超过10秒钟; 2.成人使用1-2升的简易呼吸器,如气道开放,无漏气,1升简易呼吸器挤压1/2-2/3,2升简易呼吸器挤压1/3; 3.人工通气时,避免过度通气; 4.如患者没有人工气道,吹气时稍停按压。如患者插有人工气道,吹气时可不暂停按压。 新旧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一、关键点 1、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2、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3、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4、避免过度通气, 5、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南(最新)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 【ICD-10编码】I40.001 【定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时病变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 【病因】 引起儿童心肌炎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B组和A组)、埃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新生儿期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导致群体流行,死亡率高。【诊断要点】 1.症状和体征 (1)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年龄与感染的急性或慢性过程,预后大多良好。大多数患儿有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病毒感染等前驱症状。心脏受累轻者可无症状或有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活动受限等症状,少数重症可发生心力衰竭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新生儿患病病情进展快,常见高热、反应低下、呼吸困难、发绀,常有神经、肝脏和肺的并发症。 (2)体征: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偶有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及奔马律。有心包炎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重症病例反复心衰者,心脏明显扩大,肺部出现湿啰音及肝、脾肿大,呼吸急促和紫绀,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心影大小正常或增大,严重者有肺淤血或水肿,少数可伴有心包积液。 (2)心电图:可见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期前收缩,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和室颤,II度和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明显受累时可见T波降低、ST 段改变等。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应动态观察。

(3)超声心动图:轻者无改变。重者可有心房、心室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或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力衰竭者心脏收缩功能减退。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增高,肌钙蛋白阳性。 (5)病原学检查:以咽拭子,粪便、尿液、血液、心包液进行病毒分离,或者在恢复期做血清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可有特异性病毒抗体明显升高。【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修订后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依据: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Ⅰ、Ⅱ、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 (4)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2、病原学诊断标准: (1)确诊指标:自患儿心内膜、心肌、心包(活检、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心肌炎由病毒引起:①分离到病毒;②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2)参考依据: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系病毒引起:①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②病毒早期患儿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③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3、确诊依据: (1)具备临床诊断依据2项,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同时或病发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者。

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

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

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4、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5、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6、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 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7、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8、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行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才转诊。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整中文版

《2010`AHA CPR&ECC 指南》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2010(新):C-A-B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南(最新)(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 【ICD-10编码】I40.001 【定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时病变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 【病因】 引起儿童心肌炎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B组和A组)、埃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新生儿期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导致群体流行,死亡率高。 【诊断要点】 1.症状和体征 (1)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年龄与感染的急性或慢性过程,预后大多良好。大多数患儿有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病毒感染等前驱症状。心脏受累轻者可无症状或有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活动受限等症状,少数重症可发生心力衰竭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新生儿患病病情进展快,常见高热、反应低下、呼吸困难、发绀,常有神经、肝脏和肺的并发症。 (2)体征: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偶有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及奔马律。有心包炎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重症病例反

复心衰者,心脏明显扩大,肺部出现湿啰音及肝、脾肿大,呼吸急促和紫绀,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心影大小正常或增大,严重者有肺淤血或水肿,少数可伴有心包积液。 (2)心电图:可见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期前收缩,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和室颤,II度和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明显受累时可见T波降低、ST段改变等。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应动态观察。(3)超声心动图:轻者无改变。重者可有心房、心室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或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力衰竭者心脏收缩功能减退。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增高,肌钙蛋白阳性。 (5)病原学检查:以咽拭子,粪便、尿液、血液、心包液进行病毒分离,或者在恢复期做血清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可有特异性病毒抗体明显升高。 【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修订后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依据: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