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财政公开透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

论财政公开透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

论财政公开透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

-------湖北省各级政府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创新经验

傅光明1

内容提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当财政这个家,作财政这个主。人民创造的财富,在人民监督下用于造福人民,就是真正的民主。湖北省各级政府开展财政与编制公开改变了目前国内外财政公开的传统做法,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直接性;广泛性;时效性;互动性;技术性.取得的明显成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改善了政府管理和服务;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规范了财政权力运行。

2005年湖北省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京山县等13个县(市、区)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2006年湖北省省委、省政府决定,在省直和各市州县(区)全面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全省120个网站公开了财政与编制政务信息43888条;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118亿元,涉及3951万户(人)次;6122个单位的部门预算,涉及预算资金173亿元;49415个单位136.8万人的编制情况,其中行政机构13103个;事业机构36312个。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按“实名制”管理要求公开的比例分别达到80%和60%。2007年度公开财政专项资金48项167.3亿元。全省公开行政机构7179个,事业单位34071个,各类在职人员信息1345020人。全省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落实实名制比例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全省116个网站人民群众点击浏览累积已达600多万次。累计清退了吃空饷人员4900多人。通过公众参与的网上公开举报监督,在2006年6月下旬到12月中旬期间,湖北42个市州县纠正了28955名不应享受专项补贴的人口,涉及资金上千万元;相关的专项检查查处违纪金额4亿多元。取得了很大成效。《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多次报导湖北省实行财政与编制公开工作的主要做法。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国家财政活动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财政是人民的财政,是纳税人的财政,也就是所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么,人民当家作主,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当财政这个家,作财政这个主。就象一个家庭,当家人主要任务是管钱。不管钱,就不叫当家人。作主就必须决断财政事务,不决断或者无权决断财政事务,就不是真正的作主。人民当家作主,就要管钱,管钱的用法。

一、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动因

财政公开透明是世界许多国家实践证明有效预防腐败的有效办法。法律明确规定的国家基本财政即预算的一项基本准则就是保证国家财政真正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使广大人民对自己国家的“家底”了解清楚。具体说来,包括税收等造

1作者傅光明系湖北省财政厅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硕士、兼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兼职法律硕士导师省作家协会会员省监察学会副秘书长邮编430071武昌中北路省财政厅电话027 ********(办) fgm31807@https://www.doczj.com/doc/0410528379.html,

成国民负担的行为为人民代表机关承认;非依法律不得随意解除纳税义务;预算由人民代表机关审议通过,并以法律的形式公开;决算应得到人民代表机关的承认。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精力就是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监督,防止人民的利益被浪费、被不合理使用、或被窃取。财政预算,除特定的保密内容外,都应公开,管住了这一条,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腐败。人民创造的财富,在人民监督下用于造福人民,就是真正的民主。

财政公开透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构建和谐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政务公开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将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办事的财政与编制政务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这是满足和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一项新的制度安排,也是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

湖北省财政厅在全省县乡财政普遍开展了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4年我们对湖北省英山县、浠水县财政部门推行政务公开的工作进行了调查,通过现场观察、调查了解,政务公开取得了很大成绩。构建了政治文明的风景线,为民服务的连心线,反腐倡廉的警戒线。一是构建政务公开风景线。英山县开通财政公众网,公开机构设置、政策法规、政府采购、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办事指南以及意见箱等情况;二是扩大公开内容,构建为民服务的连心线。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公开:农业税费征收政策依据和减免情况的公开;政府采购相关情况的公开;部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的公开;干部选拔任用和人事调整情况的公开。是教师工资兑现标准和进度公开;财政机关内部经费支出的公开;各面财政专项资金情况的公开。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三是强化了监督,构建反腐倡廉的警戒线。建立了政务公开的监督制约体系。充分利用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和群众对领导等监督机制。通过机制加强了单位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建立了政务公开客观评价体系。实行政务公开的成效是:贯彻了党的方针政策,老百姓交了明白税。规范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干部执法水平。便利了群众监督,增强了相互信任和理解。提供了优质服务,端正了行业风气。扫清了工作障碍,争取了社会的理解支持。提高了整体素质,树立了财政人的形象。通过调查,我们向省委领导和厅领导作了反映,通过报刊进行了宣传,财政公开的重大作用,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省委主要领导的亲自组织发动。2005年初,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的俞正声在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大会上提出了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任务。他说:抓政务公开,抓廉政建设,要重点从财政和编制人手,一个管钱,一个管人,与群众利益最密切,把这些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开。他认为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必要性在于:编制管理形同虚设,县乡两级机构膨胀、人员臃肿,导致投资环境恶化,财政负担沉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成为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其后果之一,就是迫于机构、人员等方面的支出压力,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另一方面,人员过多,势必影响经济发展,这是发展环境差、发展速度慢的重要原因。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对县乡机构设置、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直接涉及群众利益的财政专项资金实行公开化管理,置于社会监督之下,有利于增强人员编制管理的透明度,从而有效控制编制、减编减人,降低财政供养系数,减轻人民群众负担;有利于增强财政资金分配的透明度,防范各种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保证将财政资金用到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财政与编制的公开化管理,是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课题,是关

系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关系政权建设的重大课题。省财政厅、省编办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并负责抓好试点工作;各市州今年要选择一个县(市)进行试点,为全省全面开展这项工作积累经验。

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要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落实县乡两级编制管理实名制。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将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区分开来,并逐一将编制落实到人;在此基础上,所有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及具有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职能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情况,按现状在网上公开,超编的按超编情况公开,逐步创造条件,消化超编人员。二是实行部分财政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公开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管理,在网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主动向社会公开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政策和分配结果,到人头的专项资金,要公示初选享受对象;到项目的财政专项资金,要公开项目立项情况和验收情况。三是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既涉及到众多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也涉及到传统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和工作习惯的转变,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有的同志存有顾虑,有畏难情绪。但我们必须看到,对于这一关系到政权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问题,绝不能回避,更不能推诿,总要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一届拖一届,拖到何时休?这是一项事关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做不到位就无法向历史、向群众交待,非做不可,必须下决心推进。

二、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发展过程

2005年,在俞正声书记的倡导下,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先在京山等14个县(市、区)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工作从2005年3月开始酝酿实施,并先后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同时帮助基础条件较好的京山县先行一步。2005年8月2日,京山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从启动,8月16日下午,京山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正式开通。在任何可联结互联网终端的地方,均可登录查询京山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信息。京山县财政与编制信息公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政府重大财务信息和相关政策,如与财政、编制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财政预决算报告,政府采购目录、招投标情况,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等。二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17项专项资金的分配和管理情况,如农村中小学贫困学生“两免一补”粮食直接补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退耕还林补助等专项资金的发放标准、每位受益人的领取情况都要逐一公布。三是党政群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具有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职能的其他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情况,每个单位的机构设置、核编情况、在编人员及任职情况一律公布上网。此外,对向社会公开范围以外的财政与编制政务信息全面推依申请公开。

为规范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运行和管理,该县制订了政务信息公开审查制度、政务信息录入更新制度、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信息监督约束制度、政务信息反馈制度、政务信息公开奖惩制度,并建立起网上公开长效机制。该县在相关部门及各镇设置29个免费查询点,各查询点均落实了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信息管理员,落实了一间方便人民群众上网查询的查询室,落实了一名指导普通百姓上网查询的微机操作员;每个查询点都按要求做到了“五有”:即有茶水、有桌椅、有笔墨纸张、有监督电话、有意见簿。同时对全县75家网吧店主进行财政与编制网上查询的基本知识辅导,其中30家(城区10家、集镇20家)网吧张贴了查询财政与编制信息的告示,为公众查询提供了便民服务。该县还通过网络和社会渠道建立起信息反馈、监督系统。

京山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实行“直播”,相关动态信息及时发布,有关资

金发放和人员编制异动情况,一律在规定期限内更新。网站开通半个多月来,日均点击1500多次,共受理网上咨询、建议和投诉50余条,现大都通过网络反馈系统予以了答复和解释。到12月该网共公布各类信息32万多条,其中包括财政与编制机构设置信息6条,政策法规10条,管理制度56条,办事程序、服务承诺、机构改革等信息36条;公布的17项专项资金总额达1.5亿多元,涉及项目74个、121593人次、182118户次信息,公开各及各类机构296个。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在京山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正式开通的同时,其余13个试点县(市、区)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也于2005年11月16日全部开通。到年底13个试点县(市、区)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已全部开通(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0410528379.html,)。重点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17项资金;13个试点县网上公布相关文件、文章3696篇,数据信息量300多万条,涉及农户230万家,行政事业单位3000多个。有3个试点县(市、区)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全部按“实名制”要求在网上公开。

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引起了财政部的关注。2005年12月5日至9日,财政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金莲淑和驻部监察局局长高建华一行五人,先后深入省、市、县、乡四级,和湖北省财政厅、黄石市、黄冈市、大冶市、麻城市以及陈贵镇财政所、歧亭镇财政所,与省、市、县市乡镇政府领导、财政干部座谈交流,了解和亲自查看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情况。还调查了解财政四项制度改革、建立惩防体系、财政体制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她强调指出: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对于源头治本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对于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社会、从源头上加强基层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为此她提出:一是2006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在全省推开很好,财政公开的范围能不能包括村民集体组织的资金也要公开。只要涉及到财政资金、农村集体组织的资金、建设资金,不到农户的资金都要公开。二是关于预算决算的公开问题。除了中央财政的国防安全等方面需要保密的资金外,越到基层,越要公开。三是省级包括预决算政务公开的问题,财政部正在研究办法,要形成一个指导性的文件。湖北省的实践证明让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可以大大降低监督成本,扩大监督范围,提高监督效果。她提出要从公开的内容、形式、投诉解答等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公开的形式,除了运用电子网上点击外,还可以采取其他多种形式,如编一本书,将各种资金到户的情况印发给农民群众。二是公开的内容,财政部门应当将财政预算决算公开,专项资金公开,用到集体组织的资金公开,所有用于农村的资金都要公开。三是公开要取得实效,防止形式主义。还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监督落实,搞好总结,做好投诉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试点县成功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后,2006年在全省全面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其中财政政务公开扩大到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等42项专项资金和农村税费改苹等5项转移支付资金;编制政务公开扩大到除设密以外所有纳入编制管理的单位和部门及其人员。截止2006年12月15日,全省120个网站公开财政与编制信息43888条;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118亿元,涉及3951万户(人)次;6122个单位的部门预算,涉及预算资金173亿元;49415个单位136.8万人的编制情况。

2007年上网公开财政专项资金48项167.3亿元。全省公开行政机构7179个,事业单位34071个,各类在职人员信息1345020人。全省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落实实名制比例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全省116个网站人民群众点击浏览累积已

达600多万次。

通过网上公开,改善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增强了服务意识,对人民群众在网上反映的实际困难,各地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及时核查办理,人民群众对此评价很高,嬴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畅通了人民群众履行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渠道,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省厅在拨付资金时,在拨付文件上直接加盖“此项资金要在网上公开”的条形章,对各相关部门起到了提醒作用,有效防止了资金分配不公或被挪用、截留等问题的发生。此外,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在巩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遇到的困难和采取的措施

首先领导重视,切实解决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两公开”公开什么具体内容?用什么形式公开?公开到哪一层次?这些看似具体琐碎的问题,都是一些很敏感的问题。省委提出“两公开”之初,一些地方领导存在不同程度的顾虑和担忧,太公开了会不会有副作用,暴露出问题后引来一些扯皮拉筋的事怎么办?这种担忧不是空穴来风。以编制来说,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在这个问题上随意性很大,拍脑袋进入,凭关系进入,混编混岗的情况很普遍,编制超标很严重。专项资金也同样,财政上的有些专项资金使用,部门预算资金,这些在过去都是不对外公布的,一旦公开,地方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会互相攀比扯皮,增加很多说服解释工作,增加今后工作的难度。并且,还有一些事仅仅靠解释说服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尽管如此,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态度坚决,公开不可动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批示。2005年他指出:“这项工作太大、太难,要各市州县的党政负责人亲自抓才抓得好”。2006年他又批示,推行财政与政务公开“对政府的廉洁高效、对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政府运行机制改革都有重大意义,事关重大,难度很大,望坚持不懈、坚韧不拔,扎实推进,务期必成!” 俞书记就组织机构、公布范围、工作要求先后5次作出批示,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开展。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各市州县(区)的领导干部全部成立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各地党政主要领导亲任组长,并组建了工作专班。所有领导联系一个政务公开困难较大的部门和乡镇。从宣传动员到方案设计,从技术培训到网上整改,党政领导都亲自到场、听取意见并作出重要指示。8月3日,全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电视电话会议胜利召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周坚卫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有力地促进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

其次,部门配合切实解决网上公开的质量问题。由于有些地方平时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加之部分地方的技术保障实力不够,导致部分网站公开的数据不够完整,内容不够准确,对一些问题的说明不够细致。省直少数行政机构和大部分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尚未公开机构编制信息。有些市县的网站上反映出该地超编、超职数、“实改非”、离岗退养问题较突出。有些地方隐瞒违规资金数量,据从内部了解,归位挪用财政资金数量不小,但不向省里反映,或者反映问题时轻描淡写、避重就轻。为此,省财政厅和省编办明确提出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作为全年的中心工作之一,两个部门的“一把手”总负责,并由分管领导专项负责这项工作。挑选了一批骨干力量并组成工作专班,联合工作。加强监督检查,保障了上网质量。

再次,综合配套解决长效机制缺乏问题。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工作量很大,

但是推进这项工作的组织机构是临时班子,其工作人员是从各个渠道抽调来暂时工作,机构不稳,人心不定,很不利于长期推进这项工作。从主观上看,许多地方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的长远规划和打算,各项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需要进一步将这项工作与党政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效地衔接起来。从客观上讲,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所面临的各方面关系难以协调。在财政资金上,没有专项资金主管部门的支持,财政部门无法将资金最终使用情况在网上公开;在人员编制上,几乎涉及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协调难度更大。网上反映出的许多问题,虽与财政与编制部门的工作有关,但绝非这两个部门能够答复和解决,需要纳入各地信访部门来处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敏感性、政策性、综合性特点,决定了需要尽快研究解决保证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开展下去的机制。

针对这种情况,省委省政府加大了构建长效机制的措施。全省各地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作为经常性工作,长期坚持下去。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政务公开制度,使政务公开制度化、程序化,尤其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分工,明确人员,加强管理,确保有专职机构和人员负责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二是进一步做好技术保障工作。2007年,全省将整合各地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在技术人员上统筹使用,在信息资源上相互共享,丰富网站内容。三是充分运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信息资源。各相关部门注意从中发现问题,加强监督管理,尤其是财政监督部门对网站公开的专项资金要跟踪监督,并将其作为监督的重要依据。各级编委监督检查机关要加强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纪律的监督检查,对涉及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开内容的检查结论,原则上要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上公开。四是加强考核监督,同时拿出部分专项资金对建立长效机制的地方进行奖励。考核监督对提高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质量,督促各地全面完成政务公开任务,为今后政务公开打下良好基础有重要意义。2006年,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对各地的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考核。同时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督考核,督促各地整改完善网站,提高公开信息质量,并对在政务公开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典型人物和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要及时在网上公开,让各地各部门相互学习,又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四、湖北省开展财政与编制公开透明的特点

湖北省各级政府开展财政与编制公开改变了目前国内外财政公开的传统做法,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主要的特点有:

(一)直接性.即直接面向公众公开.在国外,财政公开主要是预算公开,公开的范围主要在国会进行.而湖北省的财政公开则直接面向全省人民群众. 把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最关心的内容作为重点,全省各乡镇、城区都建立有免费查询点,到12月15日全省免费查询点达到3008个。按照省里统一规定,在各查询点要有能供群众免费上网查询的电脑,人民群众来后要有桌椅座,有茶水喝,遇到困难时有人帮助查询和解答问题。各地的免费查询点已成为消化基层矛盾的重要场所、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从6月底全省网站开通以来,共有350多万人次上网浏览。许多群众在网上留言中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希望这项工作能够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

(二)广泛性. 以京山县为例,2006年财政公开了63项专项资金,全县81个以钱养事的农村公益事业项目资金599.02万元,全部面向社会招标,使用情况在网上公布;县直183个吃财政饭的单位财政年度收支预算首次全部在网上公开,为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互相监督创造了条件。全县完成县乡综合配套改革,减少财政供养人员4007人,改革后县里将所有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数配

备、工作职责全部在网上公开,强化了社会监督和编制管理的刚性约束,今年没有一起因编制和进人引发的群众投诉。

(三)时效性. 省里限定网上公开时限。按月发放的资金,在次月15号以前必须在网上公开;按季发放的资金,在下季度的第一个月15号以前公开。凡当年分配的资金不公开的在考核验收时直接确定为不合格。二是详细规定网上公开栏目。比如,到人(户)的资金,要公开资金享受对象的姓名、所在村组或街道门牌号、资金额度及拨付时间等内容。不能按要求填写的(比如没有门牌号的)要在网上说明。三是加强网上检查,确保数据全面准确。比如,从省到市州县(区),再到乡镇、村组、农户或项目单位,各项资金数额要相互衔接,相应地各级各部门人员编制数量也要相互关联。

(四)互动性. 全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运行半年来,累计接到相关查询电话、来信来访10万多次,答复、处理网上建议、咨询、投诉5482件,不少地方将网上答复处理纳入信访工作之中,信访部门参与处理网上举报投诉,增强了政务公开成效;有的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办公室纳入该地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之中;将政务公开查询纳入电子技术培训课教学,组织送“网点”下乡;有的积极开展“万人查询”活动,有关领导到场现场答复处理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

(五)技术性. 采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财政公开.通过对网络硬件集中管理、软件使用权限分级设置,为全省各市州县(区)建成的网站,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了各地的需要,而且网站硬件和软件的总支出不到300万元,组织培训7期,参训1500人次。

五、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产生的影响

(一)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一是通过网上监督,查处了一批财政资金违规问题。据42个市州县(区)初步统计,从今年6月下旬到12月中旬,通过开展财政政务公开工作,纠正不应享受专项资金补贴的人数28955人,涉及1022.91万元,仅洪湖和仙桃两市就通过网上动态管理,适时取消不符合“低保”享受对象6000多人。二是通过网上监督,清理了大量“吃空饷”人员,降低了财政供养系数。据不完全统计,从今年6月下旬到12月中旬,55个市州县(区)通过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清理出3926个“吃空饷”人员。黄梅县网站开通不到一个月,就接到群众投诉55起,包括举报“吃空饷”人员15人,其中4人属于被开除公职人员,还有4人是被判刑的人员。三是通过网上监督,查处了违规进人问题。比如,麻城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10月17日群众网上联名举报,查实该市国土局两名中层干部,借改革之机,为自己子女造假工龄、假学历,并安排到该市夫子河国土所工作问题。对查出的两名违规责任人,分别给予了党内警告和严重警告处分。罗田县卫生系统违规进人16名,群众的网上举报经查实后,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作出处理,责成其全部取消,并通报全县。

(二)改善了政府管理和服务。一是夯实了管理基础。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将各级各相关部门的财政与编制信息,包括到人(户)和项目单位的资金分配情况、各级各部门的人员编制信息,整合到一起,夯实了管理基础,有利于宏观决策和微观分析。省编办除录入网上公开显示的信息外,还录入非公开显示的其他编制信息1100万条,供内部查阅用于加强日常管理。二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前,不少项目资金,包括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农村特困户救助资金等,由于多种原因长期以来存在跨年度使用现象,相当多的群众很难及时得到帮扶。实行政务公开后,由于限定了网上公开时间,资金分配和拨付时间

大大缩短,办事效率得到提高。三是降低了管理成本。京山县财政监督局直接从网上获取信息,再到相关部门单位检查,2006年查出违规资金74.19万元,不仅问题查得又快又准,而且监督成本比以往同类检查减少了35%。四是增强了服务意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对转变机关干部作风起到了重要作用。人民群众在网上反映的实际困难,各地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及时核查办理,人民群众对此评价很高。各市州县(区)涌现了一大批通过网站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好例子,《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宣传媒体已作过多次报道。

(三)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网上建议”、“网上咨询”、“网上投诉”和“网上答复”功能,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平台。在互动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有力维护,民主监督意识逐步增强,相关部门的依法行政意识逐步提高,基层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得以转变,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得到锻炼。全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运行半年来,累计接到相关查询电话、来信来访10万多次,答复、处理网上建议、咨询、投诉5482件,有效畅通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蕲春县漕河镇小学代课老师在网上深有感触地说:“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投诉真能解决问题”。

(四)规范了财政权力运行。省财政厅在拨付资金时,在拨付文件上直接加盖“此项资金要在网上公开”。此举对各地各相关部门起到了警示作用,有效防止了资金被挪用、截留甚至被贪污等行为的发生。政务公开网站如警钟长鸣、利剑高悬,具有很强的威慑力,使各级各相关部门无论是“分钱”还是“用人”都力求科学和规范。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在巩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群众的评价

一是方便了群众查询和及时监督。目前,湖北省各地已经建成了120个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任何一个人登陆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在编制查询栏目输入一个行政机构名称,从机构首长到各个岗位的公务员实名编制记录就查了出来,包括名字、编制类别、录用时间诸项目,大多数的记录中还包括了人员的具体岗位。若换成输人人名查询,也可以获得同样详细的编制记录。在省网联接的各州、市财政与编制公开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以查到湖省分配到每个居民、农产的财政补贴资金,以及财政项目资金的使用、项目地址、建设单位、起止时间等信息。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查询点公开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方便群众知情。到去年底,全省各城区、乡镇的财政部门建立免费查询点约3000个,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并有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帮助和咨询。当阳市有15家乡村网吧自愿为群众查询提供免费服务。

2004年大学毕业时,湖北枣阳的王黎明通过了湖北省公安厅统一组织的公务员招考,进入枣阳市公安局上班。然而到岗后两年多,王黎明都没有领到过财政工资。王黎明曾经向枣阳财政局反映,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明明是经过招考、具有公务员编制而成为警察,但是为何枣阳财政工资发放的花名册上没有他?后来王黎明听说了一个名为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的网站,可以网上受理有关财政与编制问题的申诉。3月“日,王黎明在网上发出了一封求助信。不久,,王黎明收到回复:经过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办公室与枣阳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办公室联席督办,2007年王黎明的工资将按人事局所批复的由枣阳财政统一发放,经费归人公安部门预算支出。一封电子邮件解决了一位小人物的问题,能量来自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一年多来的改革沉淀。

秭归县群众通过网上举报了该县屈原镇九岭头林场虚报冒领退耕还林资金问题,查证后清退了28万元资金。而随州市群众举报的尚市镇财经所主任滥用职权用粮补资金照顾亲属的问题引发了对全省1158个基层财政机构的全面检查。

二是改善了行政效能。“两公开”改善了一些部门的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此前,一些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等财政项目资金存在跨年度使用现象,“及时雨”往往变成“马后炮”。网上公开后,规定项目资金15日左右必须上网,资金分配和拨付时间大大缩短。网上公开也降低了管理成本。省财政厅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过去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检查,监督惠农补贴落实情况,差旅等都要花钱。现在资金信息全部上网,各家各户都可以查询,少一分群众都不答应。更可喜的是,两公开促使一些部门增强了服务意识,改善了干部作风。咸宁市一名机关干部说:把“分钱”和“用人”的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实行阳光操作,想搞不正之风也难。这也形成“倒逼”态势,对暴露的问题必须按时答复和解决,慢了不行,拖着更不行。

湖北省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还开通了网上建议、投诉、答复等功能,实现及时互动。该省日前对6个县市的调查表明,与“两公开”内容有关的上访比过去明显减少。汉川市新堰镇一度上访者较多,还因此发生过恶性事件:。实行“两公开”后,一些群众从动辄上访转向网上查询求助。‘两公开’将逐步与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相融合,形成长效机制。”湖北省公开办有关负责人说,还将依法扩大公开的范围,丰富、细化公开内容。

三是期待已久的变革。“京山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在全省“个试点县市区中率先正式开通。公布了22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分配情况和全县机构编 制、人员编制情况。在全县14个县直部门、15个乡镇设立了免费查询点。当日,孙桥镇余家沙坡村4组农民工家福,专程来到镇财政所查询点,请工作人员金忠给他查看当年的粮食补贴和小孩的“两免一补”资金。不到一分钟,王家福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所在村组、田亩数量、小孩的“两免一补”资金。听说还可以查看镇里所有干部的情况,王家福又要金忠查给他看。看完,王家福心里亮堂多了,因为网上的情况和村头墙上公布的一样。京山县村务公开工作做得比较好,这几年每年的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都要求张贴到村头,让老百姓了解和监督。但是对那墙上的一张纸,随手写的,又不经风雨,老百姓总是觉得不牢靠,怕村干部做手脚。这网上公布的东西,消息来自上面,长期都可以看,随时可以查,还可以比照政策一条一条地抠,老百姓看了,那心里是两个字———踏实。网上公开引来一时盛况。麻城、天门等地公开之初,每天上网查询人数达一两千。许多没有电脑不会上网的农民,托人上网查,请在外打工的子女查。还有一些地处偏僻的农民,穿着新装,跑数十里路到镇上请工作人员查。其实有的家里粮食直补只有数十元钱,有的甚至只有上十元,跑这远的路来查,只图心里踏实,廓清一些传言。

从“墙上”到“网上”,看似小事,实则大矣。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件期待已久的大事。顺民心,得民意,满足了老百姓的知情权,监督权。对省委省政府来说,更是事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大事,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政务公开,这多年各级政府抓了不少事,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但是离老百姓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仅仅公布几份文件,墙上贴了几张办事程序,老百姓觉得虚。

四是全力打造阳光政府。公开,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自信,则是建立在共产党人的牢固的“宗旨”、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坚定信念之上。对敏感问题的公开,无疑是对政府的一次考验。正如麻城市分管这项工作的副市长余建堂所言,怕公开影响政府形象的担忧是有过的,但要建立一个清明政府、廉洁政府,前提是要

做阳光政府,公开是必须的。不公开就说明资金有截流、编制有问题。要是我们工作做好了,公开可以还干部一个清白,给老百姓一个明白。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麻城市把这次政务公开当作改进政府工作的契机,边公开边整顿,对老百姓反映的每个问题,件件有登记,件件有回告。对确有问题的,必须处理改正,并制定颁发了“两公开”责任追究制度。

“两公开网”开通接到的第一个投诉,反映严家榜村7名村组干部虚报137.03亩粮食面积,多领粮食直补资金1323。49元,调查属实,当即追回多领钱款,并对两名村干部进行了党纪处理。天门市不遮不掩,正视问题,边清边改、边审边改,先纠错后公开。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各地各部门一把手为财政专项资金落实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市公开办按享受对象申报流程和资金拨付流程开展督导检查,并实行环节责任追究。为核实2005年全市的粮食直补面积,全市推行了“入户摸底、张榜公开、逐户告知、签字上报、资金直补”的“五步核实法”。张港镇通过摸底核对,粮食种植面积由原来的6.8万亩核减为2.9万卣;黄潭镇三次核实小麦种植面积,并将有关情况公布到组。通过重新核对,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由第一次摸底时的90万亩减少到50万亩。市公开办从市直相关单位抽调32人组成8个检查督导组,采取查资料、对账目、随机抽查对象等形式,对27个乡镇的17项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将检查结果分乡镇进行通报,向相关地方和单位下发了限时整改通知书。各地各单位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积极整改,及时补发各类专项资金300多万元。在编制清理过程中,市教育局共清查出在编不在岗教职工160人,局党委研究后,对这160人按不同类型进行了处理。

七、有益的启示

(一)财政公开是巩固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地位的重要措施。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其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社会自治功能,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财政既是关系每个人的现实经济问题,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反映,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组织财政收支活动是一个国家极其重要的事务。政府职能的发挥离不开资金,财政就是政府资金的供给部门。从财政资金筹措、安排使用到公共支出等这些财政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每一社会主体的利益。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部分,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雄厚的财政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稳定和安全的有力保证。”财政公开透明其主要目的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运行机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二)财政公开是当前改革和发展最有效、最直接、最根本的综合性改革措施。具有多方面的改革作用,成为一场静悄悄的政治体制改革。财政与编制公开,是政务公开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保障和落实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增强经济活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改革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民主监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县乡村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实行“阳光理财”,保证财政的公开和透明,这不仅是保障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前提,也是规范财政权力的行使、限制财政滥用的重要措施。

(三)财政公开加快了公共财政和信息财政的建设。市场经济的财政就是公共财政。通过财政公开,加快了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民众对政府财政的运作会逐渐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并要求把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全部置于各级人大机关和全体社会成员的监督之下,不允许有不受监督、游离于预算之外的政府收支。财政运行过程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便于公众了解并予以监督。当今世界,信息已成为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已成为生产力,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建设公开财政,必须以电子财政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促进技术创新和财政管理的全面创新,提高财政效率,提高财政服务水平,推动公共财政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

(四)财政公开加强了财政部门自身建设。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综合管理部门,肩负着资金分配、收支管理、支持发展、维护稳定的重任,财政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事关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通过建立“阳光财政”,使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公之于众,告白天下,各项行政审批规范便捷,财政职能有效地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都商报》2006年10月19日

2、刘剑文主编《财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作者:傅光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