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作业 乙醇 乙酸

高中化学作业 乙醇 乙酸

高中化学作业 乙醇 乙酸
高中化学作业 乙醇 乙酸

高中化学作业乙醇乙酸

1.下列有关乙酸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乙酸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B. 冰醋酸是纯净物

C.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它是一元酸,能与碳酸盐反应

D. 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羧基中的氢原子跟醇中的羟基结合成水

2.下列物质不能氧化乙醇的是 ( ) A. 氧气 B. 氧化铜 C. 稀硫酸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 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乙醇比乙酸慢

C. 医用酒精属于混合物,醋酸是一元弱酸

D. 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4.能一次区分下列四种物质的试剂是()

A. 水

B. 碳酸钠稀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硫酸氢钠溶液

5.下列混合物能用分液法分离的是 ( ) A. 乙醇与乙酸 B. 苯和溴苯

C. 乙酸乙酯和Na

2CO

3

溶液 D. 溴化钾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6.食用醋中含有乙酸。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结构简式为:C

2H

4

O

2

B. 分子式为:CH

3

COOH

C. 可与金属Na反应生成H

2

D. 分子中原子之间只存在单键

7.不属于乙醇化学性质的是 ( ) A. 可与金属钠反应 B. 能发生加成反应

C. 可被氧化成乙醛

D. 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8.为保护环境、缓解能源危机.有些城市开始尝试用乙醇(C

2H

5

OH)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乙醇的

官能团是 ( ) A. —CH

3

B. —COOH

C. —OH

D. H+

9.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难溶于水

B. 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 都能和CaCO

3

反应 D. 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4能使酸性KMnO

4

溶液褪色

B. 金属Na能与C

2H

5

OH中的甲基反应生成H

2

C. 乙酸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其水溶液称为冰醋酸

D. CH

3CH

2

CH

2

CH

3

与CH

3

CH(CH

3

)互为同分异构体

11.下列物质转化常通过加成反应实现的是()

A. B. CH

2=CH

2

→CH

2

BrCH

2

Br

C. CH

4→CH

3

Cl D. CH

3

CH

2

OH→CH

3

CHO

12.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向a试管中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冰醋酸

B. 可将饱和碳酸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C. 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倒吸现象

D. 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并加快反应速率

13.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A. CuSO

4·5H

2

O B. 浓硫酸 C. 无水硫酸铜 D. 金属钠

14.下列实验现象中,由于发生取代反应而引起的是()

A. 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B. 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后,瓶壁上有油状液滴附着

C. 苯滴加到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D. 将灼热的铜丝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15.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

(1)乙烯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D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

16.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酯。在实验室也可以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酸分子中-COOH原子团的名称是_______。

(2)装置b中通蒸气的导管应置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而不能插入

溶液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5)反应时生成的乙酸乙酯密度比水________,可以闻到_______味。

参考答案

1.D

【解析】A、乙酸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故A正确;B、冰醋酸是纯净的醋酸,是纯净物,故B正确;C、乙酸含有一个羧基属于一元酸,能与碳酸盐反应制出碳酸,酸性强于碳酸,故C正确;D、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脱羟基,故D错误;故选D。

2.C

【解析】A. 氧气能氧化乙醇生成乙酸,A错误;B. 氧化铜能氧化乙醇为乙醛,B错误;C. 稀硫酸不能氧化乙醇,C正确;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乙醇生成乙酸,D错误,答案选C。

3.D

【解析】A.乙醇和乙酸是生活中的调味品,酒精调制的酒可以饮用,食醋的主要成分为乙酸,故A正确;B.羧酸中的羟基氢活泼性强于醇中的羟基氢,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乙醇比乙酸慢,故B正确;C.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是混合物,醋酸只能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故C正确;D.乙醇与水混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除去乙醇中的水,故D错误;故选D。

4.B

【解析】A.CH3COOH、CH3CH2OH与水均不反应不分层,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不选;B.与Na2CO3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有气泡冒出、无现象也不分层、分层后油状液体在上层、分层后油状液体在下层,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选;C.CH3COOH、CH3CH2OH与NaOH 溶液均反应不分层,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不选;D.硫酸氢钠溶液均不与四种物质发生反应,其中CH3COOH、CH3CH2OH与硫酸氢钠溶液的混合液不分层,不能鉴别,故D不选;故选B。

5.C

【解析】A、B、D中的物质混合不分层,不能利用分液法分离,而选项C中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分层,乙酸乙酯在上层,可利用分液法分离,故选C。

6.C

H4O2,错误;B.乙酸结构简式为CH3COOH,错误;【解析】试题分析:A.乙酸分子式为:C

2

C.乙酸是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与金属Na反应生成H2,正确;D.乙酸分子中羧基的碳与氧原子之间形成了C=O双键,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关于乙酸的说法的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由于有机物往往存在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同分异构体现象,所以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会使用多种化学式,有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有时好要使用各种模型,如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为了更准确表示物质,一般使用结构简式。清楚物质的结构和各种化学用语、官能团的结构与其对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作用是学习有机化学并掌握的前提和关键。

7.B

【解析】A、乙醇官能团为羟基,羟基上氢活泼,可与钠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B、乙醇分子中无双键等不饱和键,故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醇的羟基可被催化氧化为醛基,故C正确;D.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反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故D正确;故选B。

8.C

【解析】官能团能够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乙醇中决定乙醇化学性质的官能团为羟基:-OH,故选C。

点睛:明确常见官能团的结构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常见的官能团有卤素原子-X、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羟基-OH、羧基-COOH、酯基-COO-、氨基-NH2等。

9.D

【解析】A、乙酸、乙醇都易溶于水,故A错误;B.乙酸能电离出氢离子,使石蕊溶液显红色,乙醇为非电解质,无离子存在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故B错误;C.乙酸能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乙醇含有的醇羟基与碳酸钙不反应,故C错误;D.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

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故D正确;故选D。10.D

【解析】A项,CH4性质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错误;B项,金属Na能与C2H5OH中羟基上的H反应生成H2,B错误;C项,纯乙酸又称冰醋酸,C错误;D项,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11.B

【解析】A、硝基苯是苯在加热条件下与混酸发生取代反应,故A错误;B、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故B正确;C、发生取代反应,故C错误;D、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故D错误。

12.B

【解析】A、酯化反应中,加入原料的顺序是乙醇→浓硫酸→冰醋酸,故A说法正确;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中水解反应,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钠替换,故B说法错误;C、长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倒吸,故C说法正确;D、加热使反应速率加快,CH3COOH +CH3CH2OH CH3COOCH2CH3+H2O,移出乙酸乙酯,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D说法正确。

13.C

【解析】酒精中加入胆矾、浓硫酸都没有明显的不同现象,不能鉴别,而钠与乙醇、水都反应生成氢气,也不能鉴别,如含有水,水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五水硫酸铜晶体,可鉴别,故选C。

14.B

【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错误;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中的H原子被Cl原子取代生成的除一氯甲烷外的其他氯代物均是液体,正确;C、苯滴到溴水中,溴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苯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水层接近无色,错误;D、乙醇与氧气在铜存在下加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又刺激性气味的乙醛,

不是取代反应,错误,答案选B 。

考点:考查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溶液褪色的原理

15.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解析】由图可知:B 为乙醇,C 为乙醛,D 为乙酸。

(1)乙烯的电子式为;

(2)B 为乙醇,官能团为羟基,D 为乙酸,官能团为羧基;

(2)①乙烯和水之间发生加成反应可以生成乙醇,即CH 2=CH 2+H 2O

CH 3CH 2OH ;

②乙醇可被催化氧化为乙醛,即2CH 3CH 2OH+O 22CH 3CHO+2H 2O 。

16. 羧基 防止倒吸 催化剂 吸水剂

取代反应 小 香

【解析】(1)乙酸分子中-COOH 原子团的名称是羧基。(2)由于乙醇、乙酸均与水互溶,因此为了防止倒吸,装置b 中通蒸气的导管应置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而不能插入溶液中;(3)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4)试管 a 中发生

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OOH+CH 3CH 2OH

浓硫酸

加热 CH 3COOCH 2CH 3+H 2O ;(5)反应

时生成的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可以闻到香味。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导学案与随堂练习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新知预习 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机化学就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分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二?细讲精练 1 ?按碳的骨架分类(课本第4页) 广 ______ 状化合物,如: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有机化合物* ______ 化合物,如: _________ _____ 状化合物. J I __ 化合物,如: ___________ 课时跟踪训练(A 卷) 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A. 氰化钾(KCN B .氰酸铵(NHCNO C.尿素(NK 2C0NH D.碳化硅(SiC ) 2. ?下列有机物是按照碳的骨架进行分类的是 A. 烷烃B .烯烃C .芳香烃 D .卤代烃 3. 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判断中说法错误的是 A. 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一 OH B .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一 0H C.酚的官能团是羟基(一 OH D .烯烃的官能团是双键 4. 下列表示的是有机化合物结构式中的一部分,其中不是官能团的是 2 ?按官能团分类(填写下A . — OH B . C C 5. 与乙烯是同系物的是 A .甲烷 B .乙烷 6. 四氯化碳按官能团分类应该属于 A .烷烃 B .烯烃 C. C = C D. C- C C.丙烯 D.戊烯 C.卤代烃 D.羧酸 7.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作用下生成氯丙烷的反应 B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溶液生成溴乙烷的反应 C. 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 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加成反应也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下列物质各组物质中不能全部发生加 成反应的是 ( ) A .乙烷、乙烯 B .乙烯、乙炔 C.氯乙烯、溴乙烯 D .苯、2—丁烯 .简答题 9.请同学们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高中化学乙醇-醇类-讲解与习题总结

醇醇类【讲解与习题】 难点聚焦 一、乙醇的结构 (1)乙醇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2)离子化合物,大部分有机物都能溶于乙醇,乙醇是常见的有机溶剂. (3)极性键①②③④在一定条件下都易断裂,碳碳键只有在燃烧或爆炸时才断裂. (4)羟基与氢氧根的区别: ①电子式不同 ②电性不同—OH呈电中性,OH-呈负电性. OH ③存在方式不同:—OH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与别的“基”结合在一起,OH-能够独立存在,如溶液中的-和晶体中的OH-. ④稳定性不同 —OH不稳定,能与Na等发生反应,相比而言,OH-较稳定,即使与Fe3+等发生反应,也是整体参与的,OH-并未遭破坏.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的取代反应 (1)乙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②反应是取代反应,也是置换反应. ②其他活泼金属也能与CH3CH2OH反应,如:2CH3CH2OH+Mg→Mg(CH3CH2O)2+H2↑ ③Na与乙醇的反应比与水的反应缓和的多:2HO—H+2Na2NaOH+H 2↑ 说明乙醇中羟基上的H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羟基上的H原子活泼

④CH 3CH 2ONa (aq )水解显碱性. CH 3CH 2ONa +H —OH CH 3CH 2OH +NaOH (2)乙醇与HBr 的反应: CH 3—CH 2—OH +HBr CH 3CH 2Br +H 2O ①该反应与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方向相反: 但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 ②反应中浓H2SO4是催化剂和脱水剂. ③反应物HBr 是由浓H2SO4和NaBr 提供的:2NaBr +H 2SO 4 Na 2SO 4+2HBr ④反应过程中,同时发生系列副反应,如:2Br - +H 2SO 4(浓) Br 2+SO 2↑+2H 2O +SO - 24 (3)分子间脱水 ①该反应是实验室制乙烯过程中的主要副反应.实验室制乙烯要求“迅速升温170℃”就是为减少该反应的发生。②该反应属取代反应,而不是消去反应,因为脱水在分子间而非分子内进行. ③浓H2SO4是催化剂和脱水剂,是参加反应的催化剂. (4)硝化反应 (5)磺化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1)燃烧氧化:C 2H 6O +3O 2??→?点燃2CO 2+3H 2O ①CH 3CH 2OH 燃烧,火焰淡蓝色 ②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 通式为: C x H y O z +(x +4y -2z )O 2??→?点燃 x CO 2+2y H 2O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 (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技巧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技巧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要有新的学科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的知识点得到检验,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作业设计;多样化;适度拓展;小结形;对比型;人文化 课堂作为开展教学的主阵地,一直被教师所重视,但是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 却被大家所忽视。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作业的有效设置实现课堂内的教学和课外 练习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课后作业具有多样化;适度拓展;小结形;对比型;人文化的特征。 一、目前教师布置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反馈效果不明显,作业批改下发,很少反馈订正。 2.学情把握不准,不是课堂相应的作业。 3.设计作业没有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态度 1.兴趣不高,不认真做应付了事。 2.对化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技巧 1.作业多样化 根据不同化学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形式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知识点,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1)表述形的作业 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表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的记忆,具有相同分子量 的物质等。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强记和巧记。 例:回答下列问题:(2000年广东高考题) ①在进行沉淀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 ②中学化学实验中,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答案:①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如果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②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2)化学书面作业 如化学常考点的简答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实验题等。教师要及时批发和反馈, 使学生得到查漏补缺。 例:请写出乙酸乙酯制备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答案:①除去随乙酸乙酯挥发出来的乙酸和部分乙醇; ②增大溶液的密度,以利于乙酸乙酯分层 ③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3)家庭探究型实验作业。 通过选择有趣的化学家庭小实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快乐,可以调动 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例:①家庭中厨房里有两种白色固体,分别是精盐和碱面中的一种,可以用什么方法把 他们区分开来?;②在配制蔗糖溶液时,若只是将蔗糖置于水中,蔗糖溶解得比较慢,请思 考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蔗糖加快溶解? (4)总结型作业 如:学习了乙烯的性质后,可设计如下作业:①请写出乙烯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②请写出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反应原理;③如何区分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 (5)开放性作业 让机会给学生走向社会,贴近生活,即为开放性作业。 如:举行兴趣学习小组、开展化学竞赛活动、参与社会调查、组织到工厂参观学习等。 2.作业适度拓展 新课上完,学生会留下一些疑问,该怎么办?因此,我在布置化学作业中给学生相关知 识的网站或参考书,让学生自己去深化和拓展的化学知识领域。 例:“原电池化学电源”单元教学后,向学生布置了如下作业: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复习材料 一、食品、药品与人体健康 1.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 人类的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素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它们在人体内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见下表: 营养物 质 食物来源代谢与功能 糖类葡萄糖:葡萄 等带有甜味的 水果、蜂蜜, 植物种子、叶 和动物血液 蔗糖:甘蔗和 甜菜 淀粉:植物种 子和块茎(大 米、马铃薯) 纤维素:干果、 鲜果、蔬菜等 糖类是生命的基础能源物质,提供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葡萄糖容易被人体吸收并能直接为人体组织所利用;淀粉和蔗 糖必须在酶的催化下,先水解为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 要: (C6H10O5)n(淀粉)+n H2O n C6H12O6(葡萄糖)。 葡萄糖在人体中的功能: ①氧化放能,C6H12O6+6O2→6CO2+6H2O; ②合成肝糖元,当血糖低于正常值时,再转变成葡萄糖补 充到血液中; ③合成肌糖元,供给肌肉运动时使用; ④转变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的作用:①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 助于食物消化和废物排出;②减少有害物质与肠黏膜的接触时 间;③预防便秘、痔疮和直肠癌;④降低胆固醇、防治糖尿病。 油脂猪、牛、羊等 家畜肉类和大 豆、花生等油 料作物的种子 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人体摄入油脂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 油,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有: ①氧化热量,1 g脂肪在体内氧化时放出约39.3 kJ的热量, 远高于糖类和蛋白质; ②合成人体所需的脂肪,存于脂肪细胞中(相当于“能量” 的储存); ③合成人体所需的其他化合物,如磷脂、固醇(细胞的主 要成分)等; ④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和参与胆固醇的代谢等。 蛋白质动物性蛋白 质,如鸡、鸭、 鱼、肉等 植物性蛋白 质,如谷类、 豆类、菌类、 蔬菜、水果等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一部分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 各种蛋白质,包括激素和酶,满足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 部分氨基酸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供给人体活动的需要。 另一方面,人体内各种组织蛋白质也不断地分解,生成尿素, 排出体外。高中生每天大约要摄取80~90 g蛋白质。 酶是一类特殊蛋白质,对于生物体内复杂的新陈代谢反应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高中化学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与尝试

高中化学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与尝试 发表时间:2016-10-25T10:22:32.547Z 来源:《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4期作者:李洋[导读] 作业的功能一般定位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强化”和“能力的培养”。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回民中学751100 摘要:文章针对化学作业中的现状——“单一的作业形式、枯燥的作业内容、大比例的作业容量、单调的作业评价方式”,结合实践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作业观,并研讨了如何量体裁衣地为学生设计化学作业。 关键词: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评价 课后作业是教学反馈的一种方式,其目的:一是通过作业练习,促使学生掌握并加深理解记忆学过的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因此,作业的功能一般定位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强化”和“能力的培养”。但在现实的教学中,课后作业却成了学生的包袱、负担。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学生为了应付作业,普遍存在着作业抄袭的现象。有答案的抄答案,没有答案的出现“代表作(做),团体操(抄)”的现象,即一个人做好,其他同学一起抄的现象。学生抄作业的现象令老师很伤脑筋,针对不能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老师常使用的办法就是批评教育,比如要求计算要有过程,不能只有答案,比如选择题要有分析的痕迹,而不是只有一个选项。由此造成学生作业抄袭现象更为隐蔽、更为严重。作业抄袭使教师不能真实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补救,造成教与学的分离。怎样布置课后作业最有效果呢? 一、课后作业要层次分明 泰戈尔说过:“生活并不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教师布置作业也要尊重个性差异,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作业有的是助记型的,有的是整理型的,有的是分析型的,有的是拓展型的。无论哪种作业形式,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课后作业可以分为基本知识型、综合训练型、能力拓展型。基本型作业满足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训练,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基础题中重视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保证基本的化学思维方法的培养;综合型作业满足中等水平学生,侧重综合运用;拓展型作业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发展智力,每天一道拓展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得到了不同的满足,既能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分层次布置作业能够保证不同层次的每个同学都能够在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抄作业的现象、不交作业的现象明显减少。 二、丰富作业形式,凸显学生主体 新课程倡导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是自主、合作、探究等。因此,在作业中也应该体现自主、实践、探究、开放等多种多样的作业方式。教师要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必须改变以“双基”训练为目的的作业观。作业可以恰当地采用口头练习、实际操作、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而不只是简单采用有标准答案的作业。作业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长期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小组或全班合作性的;可以是单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综合性的;可以是教师布置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 此外,增加课题作业也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可将需要长期完成的,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安排在课外,而将教科书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当堂所学知识的常规性习题安排在口头解答或当堂练习。如在学习“物质的量”后,教师可将课后“有关物质的量概念理解与应用”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当堂练习。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提供了时机。 三、适度性——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一份有效的作业题量和难度都应该是适量的。否则,学生为了完成大量的高难度的作业,就会挤占休息、娱乐的时间,长此以往,不仅他们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而且作业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出现抄袭或不交作业的情况,成绩一落千丈,最终对学习丧失信心。 四、实践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优良传统,切不能抛开实验谈化学。在学生的化学作业设计中应穿插化学实验(包括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家庭实验等等),学生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既提高了理解、动手、观察、分析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学校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课外活动、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等。 五、改变高中化学作业批改方式 1.教师采取“面对面”批改作业的方式。以往教师都是习惯自己在办公室把一摞作业改完,然后统计下作业呈现情况,在班级中统一点评。这种方式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师生缺乏沟通,作业成了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形式。采取面批,为师生创设了交流学习、生活等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2.改善作业评价机制。教师习惯看结果的对错,而不注意答题过程。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试卷批改的程序对过程、结果进行分步打分,即把作业当成考卷进行评分。这种做法有利于将学生平时解题的思路、方法等进行细节更正,使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并为以后的考试做好规范准备。 作业的存在价值在于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及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对高中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它设计的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准绳,多方位、多角度地设计化学作业,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对作业的设计,我们应该突破以往的框架,构建各种各样新的作业形式。当然,不是说每次作业设计都要完全满足上述原则,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参考文献 [1]吴继新高中化学作业批改方式的教学实验研究[J].才智,2012,31:102。 [2]付乐涛如何巧妙布置高中化学课后作业[J].赤子:中旬,2014,(1):155。 [3]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关于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四点注重”

关于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四点注重” 一、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让化学教学内容与身边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处处离不开化学,且天天都在用化学,那么,他们一定会兴趣盎然。所以我们在化学作业设计中,也要注重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作业问题。比如,教学《化学1》中“思考与交流”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①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炊具。②用盐酸除去水垢或者茶垢。③漂白剂的使用的安全性……教学《化学2》中“社会调查”时,教师可安排实践活动:①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及名称;②它们的危害性;③回收废电池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化学学习跟生活就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果设计的化学作业也能够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与家庭生活中巩固化学知识,在自己熟悉的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就一定能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高涨,从而发展其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设计化学作业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的作业难度也应有所不同。尽管化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各个单元的作业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从尺度上讲是一致的,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将全体学生机械地“一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尽相同,学习能力各异,如果给他们布置同样的作业,对他们来说产生的负荷肯定不同。所以统一的作业要求跟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之间是矛盾的。这样的作业对不同层次和各种类型的学生的发展,无疑会产生巨大阻碍。因此,我们在化学作业布置中,应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即设计的作业要有梯度、有区分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的题目可分基本题、提高题、思考题等,可以让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做基本题和提高题,而是给他们布置一些思考性相对较强的题,以保证他们能更上一层楼;要求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多做基本题,先要将基础打牢;而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以保证他们能在学好基础的前提下有所提高。这样的作业设计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有所获。 三、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探究性 高中化学作业中的习题应具有探究性,从本质上来说,探究性习题常常以科学探究为问题的切入点和载体,是科学探究过程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在做

如何艺术性地布置高中化学课外作业

如何艺术性地布置高中化学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它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学科是高中 阶段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 很强的学科,如果我们想要学好这门学科,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 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有一些课堂 练习环节,但是由于时间有限,这些课堂作业量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就需要布置一些课 外作业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而说到课外作业,很多学生往往抱怨课外作业太多, 课业压力过大,而教师也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作业的批改工作上,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付出辛 苦努力以后,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 候不仅仅要讲求作业量的大小,而关键在于讲求作业的质量。 很多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几个误区:第一,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很多教 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都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并且书面作业也都是一些填空题、选择题、 计算题等传统的题型,这样就使得学生对于作业缺乏新鲜感,从而对做作业感到兴趣乏然; 第二,作业缺乏实践性。我们做作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实践 经验,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能力。 而我们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却没有注意让作业发挥这样的功能,使得作业缺乏实践性,从而也就失去了做作业的意义;第三,作业的针对性不强。一个班级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 构成、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倘若教师用一套习题来面对所有的学生, 就会使得作业缺乏针对性,例如,倘若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过大,就会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 生跟不上,而作业太过于容易,又会让很多学生觉得“吃不饱”,没有挑战性,这样,就使得 作业的针对性存在欠缺,无法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并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以上这些误区,都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作业的质量,更重要 的会影响整个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多花心思,努力提高作业的质量,使得课外作业能够发挥其应用的功能。 一、作业形式要多种多样 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根据不同形式的作业,也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除了一些常规的作业形式,还可以增加一 些自选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作业内容,又 或者,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不要把作业形式只是局限在书面形式上,我们还可以给学 生布置一些需要动手的作业,像是一些简单的化学家庭实验,教师就可以用作业的形式来让 学生完成这些实验,这种边动手、边动脑的课外作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的知识,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等。总之,多种多样的作业,不但是我们提供作 业质量的必然选择,它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推动力。 二、作业内容要贴近现实生活 化学学科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到充斥着化学知识, 像是我们的食品、医药等无一不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也要努力发挥化学学科的这一学科特征,努力使得作业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贴近,这样不但可 以增加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看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培养 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热爱之情。 三、作业内容要具有趣味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纪,而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则相对于初中而言显得 更加的抽象难懂,从而使得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尤其 是在做化学作业的时候,更是感到兴趣索然,有些学生甚至是抄袭它人作业了事。因此,教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研究

高中化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重庆市丰都中学校徐春明 摘要:作业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在新课程理念环境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应有效设计新的作业形式,以达实现新课程中的各项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作业设计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要求,如何使化学教学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化学作业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化学作业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得以巩固和消化,能促进科学品质的形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的检验和批改,教师能够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和改进。传统的化学作业对巩固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技能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1)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2)条件明确,结论唯一,缺乏开放性;(3)命题缺乏背景知识与情境性;(4)解题模式化,巩固性,模仿性强;(5)内容狭窄,紧扣教材重难点知识,紧扣考纲,考点,缺乏拓展性。如此存在“书面的变,探探究的少;动笔的多,实践的少;标准化的多,开放性的少”的几多几少现象。这样的作业设计,只能帮助学生会用笔在纸上完成

作用。通过“题海”帮助学生提高应试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新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得不到多大的帮助和提高。因,作业作为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设计好和用好化学作业。有效地发挥作业的功效,以达到促进学生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 教师要以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为指导,根据自己所处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要求,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出可以从中获取较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增进与学生思想感情的交流,这样便会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学生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好的锻炼提高,这些都无疑会对化学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2.1科学性原则:化学作业是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内容,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凡有悖于此的作业设计都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2.2针对性原则:化学作业的设计,既要针对每一具体的知识内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 否有酒精,酒精占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 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

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2.在实验室,我们如何称量药品呢? 3.在实验室,对仪器的洗涤有什么要求吗? 4.如何检验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基础知识】 一、你了解实验室吗?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及总结

掌门1对1教育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有了基础的了解。但针对高中有化学学习,在部分学生还 茫然无措。现在就结合高中化学元素的特点,谈谈我对高中化学的认识和学方法的总结初中化学来说,知识量更加庞大,内容更加繁杂。但经过细细的摸索和分析,它仍有规律可循。只要把握好这些规律,高中化学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简单。 首先,牢牢地把握好元素周期律这些规律,就为我们学习元素打下了艰实的基础,然后结合具体元 素的特殊性,加以补充,这样对元素这部分的学习就显得相当容易。 其次,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原则,切实掌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并与 应用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从识记的水平提高到运用的水平。这也是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 还要学会活学活用,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一系列元素的性质,一类化学反应的实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记忆量大,内容繁多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方法: 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素质,切实做好预习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放弃课前预习。要对老师的问题有些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 课堂上务必要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点拨思路走,通过老老师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在课堂上一定要慎防发做笔记代替听课,这样会大大降低听课质量。笔记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补记。课堂上一定要勤,勤问,勤思,勤动手。做到以上这些,就会使课堂学习变得充实而有效。 课后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对老师讲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再思考,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 希望同学们根据以上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学习状况,形成一套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Na2CO3、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

(完整版)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建议

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建议 新课程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有效结合,注重学生个性、主 体性的发挥.新课程教学理念决定了高中化学不能单一地采用书面作 业等传统的作业形式,教师应设计阅读作业、实践作业等多元化的作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意义.教师应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依托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本着多样性、层次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相 统一的原则设计化学作业. 一、遵循学生学习规律 1.遵循激发学习动机的规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 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再难的题,学生都愿意 去尝试.传统的作业形式过于单一死板,内容缺乏创意,加上教师缺 乏创造性的使用,学生感到作业面目可憎,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作 业的设计,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设计灵活新颖、富有趣 味的作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学生的心 理特点,又要符合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 2.遵循记忆的规律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在刚学完的第一个小时内,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为了增强 记忆、巩固知识,就要及时复习,合理安排学习和复习时间,排除各 种干扰.如果根据记忆的规律来设计作业,作业的有效性就可以得到 提高.记忆的规律还告诉我们,适当过度学习对增强记忆是有益的, 这个度应维持在50%左右,当超过50%时,过度学习就会引起疲劳、注 意力分散等负面影响,从而产生厌倦情绪.任何学习,都是有一个过 程的,不是一步到位的,都要经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 在校的学习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所以作业设计应理论联系实际,使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增强记忆的效果,提高作业的时效性. 二、依据多维目标,精选、精编化学习题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目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2 )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3 ) 高中化学重点……………………………………………( 16 ) 化学计算………………………………………………....( 2 1 ) 解题技巧…………………………………………………( 2 5 )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有了基础的了解。但针对高中有化学学习,在部分学生还 茫然无措。现在就结合高中化学元素的特点,谈谈我对高中化学的认识和学方法的总结初中化学来说,知识量更加庞大,内容更加繁杂。但经过细细的摸索和分析,它仍有规律可循。只要把握好这些规律,高中化学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简单。 首先,牢牢地把握好元素周期律这些规律,就为我们学习元素打下了艰实的基础, 然后结合具体元素的特殊性,加以补充,这样对元素这部分的学习就显得相当容易。 其次,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原则,切实掌握物质的结 构和性质,并与应用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从识记的水平提高到运用的水平。这也是 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 还要学会活学活用,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一系列元素的性质,一类化学反应的实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记忆量大,内容繁多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方法: 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素质,切实做好预习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放弃课前预习。要对老师的问题有些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 课堂上务必要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点拨思路走,通过老老师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在课堂上一定要慎防发做笔记代替听课,这样会大大降低听课质量。笔记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补记。课堂上一定要勤,勤问,勤思,勤动手。做到以上这些,就会使课堂学习变得充实而有效。 课后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对老师讲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再思考,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 希望同学们根据以上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学习状况,形成一套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技巧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技巧 发表时间:2018-03-16T14:01:10.89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2月上作者:钟德乔 [导读]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作业的有效设置实现课堂内的教学和课外练习的有机结合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要有新的学科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的知识点得到检验,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作业设计;多样化;适度拓展;小结形;对比型;人文化 课堂作为开展教学的主阵地,一直被教师所重视,但是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被大家所忽视。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作业的有效设置实现课堂内的教学和课外练习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课后作业具有多样化;适度拓展;小结形;对比型;人文化的特征。 一、目前教师布置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反馈效果不明显,作业批改下发,很少反馈订正。 2.学情把握不准,不是课堂相应的作业。 3.设计作业没有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态度 1.兴趣不高,不认真做应付了事。 2.对化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技巧 1.作业多样化 根据不同化学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形式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知识点,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1)表述形的作业 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表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的记忆,具有相同分子量的物质等。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强记和巧记。 例:回答下列问题:(2000年广东高考题) ①在进行沉淀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 ②中学化学实验中,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答案:①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如果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②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2)化学书面作业 如化学常考点的简答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实验题等。教师要及时批发和反馈,使学生得到查漏补缺。 例:请写出乙酸乙酯制备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答案:①除去随乙酸乙酯挥发出来的乙酸和部分乙醇; ②增大溶液的密度,以利于乙酸乙酯分层 ③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3)家庭探究型实验作业。 通过选择有趣的化学家庭小实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快乐,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例:①家庭中厨房里有两种白色固体,分别是精盐和碱面中的一种,可以用什么方法把他们区分开来?;②在配制蔗糖溶液时,若只是将蔗糖置于水中,蔗糖溶解得比较慢,请思考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蔗糖加快溶解? (4)总结型作业 如:学习了乙烯的性质后,可设计如下作业:①请写出乙烯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请写出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反应原理;③如何区分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 (5)开放性作业 让机会给学生走向社会,贴近生活,即为开放性作业。 如:举行兴趣学习小组、开展化学竞赛活动、参与社会调查、组织到工厂参观学习等。 2.作业适度拓展 新课上完,学生会留下一些疑问,该怎么办?因此,我在布置化学作业中给学生相关知识的网站或参考书,让学生自己去深化和拓展的化学知识领域。 例:“原电池化学电源”单元教学后,向学生布置了如下作业: (1)持续稳定电流的形成的条件? (2)活泼金属一定做负极吗? (3)金属钝化后能不能被腐蚀呢? (4)双液原电池中盐桥内电解质中的阴阳离子如何移动? 3.小结形的作业 在上完一节新课后,布置一些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与规律的化学作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乙醇”一节教学后,小结性作业为: 对比乙醇和乙醚的结构归纳:(1)物理性质有什么不同;(2)化学性质有什么不同。 4.对比型作业 每学完一章,让学生将相似的、相关的知识和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知识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殊性,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1 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 的处理方法。 2 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 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 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 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否有酒 精酒精占容积。i字 2 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 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 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 ___________。 3 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 4 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 ___________。 5 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

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 _ __ __ _ __ 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 __ _ __ ___ 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 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2 在实验室我们如何称量药品呢 3 在实验室对仪器的洗涤有什么要求吗 4 如何检验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基础知识】一、你了解实验室吗

高一化学乙醇教案

乙醇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及案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在初中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系统的学习其结构和性质。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对高一学生来说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力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关于乙醇的结构在初中学生没有接触,让学生在认识乙醇球棍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钠与乙醇反应的探究实验,明确羟基的官能团地位,加深对乙醇结构的认识。 乙醇的催化氧化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没有知识基础;因此,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3.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简式,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2)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 三教学过程 【背景动画】以古代有关酒的诗词导入新课。 【展示】取一瓶无水乙醇,引导学生观察。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酒精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呈液态,易溶于水,特殊的香味等。 【质疑】乙醇与前面学习的有机物(烃)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 让学生进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去考虑性质不同的原因。 【展示】展示乙醇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动手拆插乙醇分子模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乙醇的分子结构,在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我们熟悉的原子团? 【讨论交流】学生分析得出:在乙醇分子中存在—C2H5和—OH。 【质疑】这些原子团还存在于哪些分子中?它们与乙醇在结构上有哪些不同? 【讨论交流】分析得出:在C2H6中存在—C2H5,在H2O分子中存在—OH。 【进述】从乙醇的分子结构不难看出:乙醇分子既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氢原子被水分子中羟基取代;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氢原子被乙基取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