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兰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木兰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木兰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木兰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木兰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描写出征前的准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应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7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8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9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0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

雌?

11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2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13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4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5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

长鞭。

16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战斗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7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他回家的情景的句子: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8<<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写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和思亲、辞官不就,团聚的欢乐等,都比较详细;对于出征前的准

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理由:叙述的详略,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请的重点不在

于讴歌主人驰聘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

以对从军缘由,辞官还家详写,而对征战的艰辛,生活的寒苦,便几笔带过。

19说一说木兰是怎样一个人?

木兰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

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乡,重新从事的和平和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兰的形象,集中了中华民

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20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21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木兰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郎,在国家危难之际,她能冲破种种阻绕,毅然代父从军,这种精

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怀,又有英雄的气概;既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

的纯洁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原因。

2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

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a描写爷娘:扶将b描写阿姊:理c描写小弟:磨d描写木兰:开坐脱着理帖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木兰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一、思考与探究

1、<<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木兰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

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1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

3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

4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6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7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

8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

9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战斗的句子是-

-----------,------------。

10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他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

--------------。--------------,------------。

《花木兰》答案

一、1、写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和思亲、辞官不就,团聚的欢乐等,都比较详细;对于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

理由:叙述的详略,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请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驰聘沙场,克敌建功

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对从军缘由,辞官还家详写,

而对征战的艰辛,生活的寒苦,便几笔带过。

2、木兰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

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乡,重新从事的和平和劳

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兰的形象,集中了中

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3、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4、略

5、木兰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郎,在国家危难之际,她能冲破种种阻绕,毅然代父从军,这

种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怀,又有英雄的气概;既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又有不慕

名利的纯洁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原因。

二、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2、①扶将②理③磨④开坐脱着理帖3、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4、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5、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答案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9.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木兰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一、思考与探究 1、<<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木兰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回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花木兰》答案 一、1、写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和思亲、辞官不就,团聚的欢乐等,都比较详细;对于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 理由:叙述的详略,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请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驰聘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对从军缘由,辞官还家详写,而对征战的艰辛,生活的寒苦,便几笔带过。 @ 2、木兰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乡,重新从事的和平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兰的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3、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4、略 5、木兰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郎,在国家危难之际,她能冲破种种阻绕,毅然代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怀,又有英雄的气概;既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纯洁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原因。 二、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2、①扶将②理③磨④开坐脱着理帖3、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4、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5、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 1·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2·描写出征前的准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3·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4·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试题汇编(可编辑修改word版)

木兰诗(2011 聊城中考阅读及答案) 已整理完毕 (2011-07-07 15:59:31) 13 秋 16 级七上一学月 木兰诗 ①万里赴戎机,关ft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例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①策勋十二转②当户理红妆 2.第①段画线句意在表达什么?(2 分) 3.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2 句) 【答案】 1.①记功②窗户 2.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的激烈悲壮。 3.“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小弟抑制 不住的欣喜之情。 一.填空题《木兰诗》中考复习习题 复习提纲 1.《木兰诗》是一首(体裁)诗,选自编的。它又被称为、,是时期的一首北方。“乐府”原指 ,后来把也叫做乐府。 2.全诗叙述了的故事,根据插图,全诗可分为部分,各部分的大意分别是、、、。 3.汉乐府中的“双璧”指的是、。 4.教材中插入了一组插图,以为表现形式,图案以、为表现手法,配以为背景,(其好处是)诗画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二.课下注释 1.词汇解释:唧唧复当户惟女军帖十二爷市鞯溅溅啾啾戎机朔气寒光铁衣

策勋转强不用郭相扶将红妆著裳帖火伴扑朔迷离傍安 2.句子翻译:(1)可汗大点兵(2)军书十二卷(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策勋十二转(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区分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3、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4、朔所传金柝,寒光照铁衣。()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6、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7、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按要求默写: 1.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2.描写木兰出征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3.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的原因是,。 4.描写木兰回到家中的心境(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的句子,,,,。 5.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 6.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7.描写木兰经历和战争持久,战斗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 8.最能表现木兰做为中国女性淳朴(勇于献身,不慕荣华,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性格的句子是:,;,。 9.夸张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 10.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句子: 11.全诗中最富有喜剧色彩的句子,:,。五.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3.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4.课后练习三。 1、《木兰诗》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句子: 2、《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 3、《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 4、《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是: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 5、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含相似诗句: 参考答案: 一、叙事(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木兰辞》《木兰歌》南北朝民歌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乐府采集的诗歌 2、木兰替父从军四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还乡 3、《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4、邮票剪纸皮影《木兰诗》 三 1、顶真 2、排比、嵌字 3、对偶反复(征途思亲的小儿女细腻情怀) 4、对偶 5、互文 6、顶真 7、顶真 8、排比 9、对偶 10、比喻、反问 四 1、东西南北四句 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开坐脱著当帖六句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可汗问所欲,……送儿还故乡 9、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0、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1、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五.1、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2、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木兰有许多可敬、可爱之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体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

《中国诗词大会》5-10场飞花令【诗文典原创】

《中国诗词大会》5-10场飞花令【诗文典原创】 第五场 【西】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唐·李白《蜀道难》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北宋·晏殊《蝶恋花》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数字植物】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七》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春灯】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春风】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提督城南庄》 【春心】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无题》 【春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唐·王维《山居秋瞑》 【春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唐·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春花】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 【春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落】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第六场 【安】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赠孟浩然》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最全木兰诗测试题及答案

《木兰诗》测试题 班次:姓名: 二、二、字词句积累 三、(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五、(二)、重点字词解释 (三)、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通译为: 2、出门看火伴:通译为:(四)、古今异义词

(五)、一词多义 (六)、词类活用 燕山胡骑:当窗理云鬓:愿为市鞍马: (七)、重点句子翻译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八)、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你从文本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个怎么样的人 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2例。 3.“旦辞爷娘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四、拓展阅读: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

木兰诗的朗读技巧

木兰诗的朗读技巧 木兰诗朗读技巧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平缓、忧愁、坚定)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紧张、缓慢与征战豪迈并具)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悲壮、缓慢)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悲壮、豪迈,语速较快)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欢快、热烈、高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自豪、俏皮) 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没听见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想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想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可汗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许多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

《木兰诗》试题汇编含答案全网

《木兰诗》习题1 一.填空题 1.《木兰诗》是一首(体裁)诗,选自编的。它又被称为、,是时期的一首北方。“乐府”原指 ,后来把也叫做乐府。2.全诗叙述了的故事,根据插图,全诗可分为部分,各部分的大意分别是、、、。3.汉乐府中的“双璧”指的是、。 4.教材中插入了一组插图,以为表现形式,图案以、为表现手法,配以为背景,(其好处是)诗画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二.课下注释 1.词汇解释: 唧唧复当户惟女军帖十二爷市鞯溅溅啾啾戎机朔气寒光 铁衣策勋转强不用 郭相扶将红妆着裳帖火伴扑朔迷离傍安 2.句子翻译: (1)可汗大点兵 (2)军书十二卷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策勋十二转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区分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朔所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7、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按要求默写: 1.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 是,,,。 2.描写木兰出征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是,。 3.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的原因是,。 4.描写木兰回到家中的心境(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的句 子,,, ,。 5.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 6.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 是,。 7.描写木兰经历和战争持久,战斗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 是:,。 8.最能表现木兰做为中国女性淳朴(勇于献身,不慕荣华,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性格的句子 是:,;, 。 9.夸张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10.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句子:, 11.全诗中最富有喜剧色彩的句 子,;,。 12.《木兰诗》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句 子:,;, 。 13.《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 14.《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 15.《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是: 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

(真卷)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原创模拟卷A卷(江苏)

绝密★启用前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原创卷A卷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8分) 1.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给下列加点字注上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闷热的夜,令人zhì()息,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窗外,一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使人悸恐。 3.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6)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7)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8)思乡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古诗词中也不乏表现这一主题的名句,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岑参的《逢入京使》中所述,遇到故人,就算没有纸笔,也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物理学家杨振宁。 B.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C.《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文章,作者通过叙写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形象。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迁主持编写的一部国别体通史。 5.根据上下文,填写关联词语。(3分) 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____________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____________唱什么,____________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6.以某一具体事物(如:大树、小草、灯塔……)开头,仿照例子造句。(3分) 例:小溪是勇敢的,它不畏高山峻岭的隔阻,不畏脚下道路的崎岖,勇往直前。 7.请用一句话概况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5字以内,含标点)(3分) 牡丹江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校园里总能传出朗朗读书声,全市中小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里,感受着中华经典美文的艺术魅力,经典诵读活动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将经典美文演绎得淋漓尽致,为创建和谐校园再添亮点。 二(3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芮伯献马贾①祸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②,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③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④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⑤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⑥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注释】①贾(gǔ):买,引申为招致。②戎:我国古代对西部民族的统称。③哓:嚷叫。④荣夷公:周厉王的宠臣。⑤谮:诬陷,中伤。⑥渎货:贪财。渎,同“黩”,贪污。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_______)(2)王欲无厌.(_______) (3)是.贾祸也(_______)(4)卒.献之(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10.芮伯最终被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木兰诗》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练习题 (10《木兰诗》) 一、阅读《木兰诗》,完成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阿zǐ()策勋.()雄 cí() 赏赐.()理云bìn() pèi头()扑shuò()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鞍鞯.(jiān)溅溅.(jiān)啾啾.(jiū) B.红妆.(zhuānɡ)霍霍.(huò)可汗.(hán) C.唧唧.(jī)朔.气(shuò)燕.山(yān) D.胡骑.(qí)金柝.(tuò)赏赐.(cì)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对镜帖花黄通义:②日扳仲永通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 ..尚书郎不用:不愿做 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 ..十二转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下面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但.闻黄河流水(但是)万里赴.戎机(奔赴) B.出郭.相扶将(外城)朔气 ..传金柝(北方的寒气) C.关山度.若飞(度过)愿驰.千里足(奔驰) D.雌兔眼迷离 ..(眯着眼)愿为市.鞍马(集市)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8、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诗中的“、”一句,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③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④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⑤可汗问所欲,________________;愿驰千里足,________________。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知识点汇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中考考点汇编 1 一、原文呈现 2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3 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4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5 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6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7 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8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9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10 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1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12 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13 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4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 15 二、课文翻译 16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17 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18 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 19 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20 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21

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22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23 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24 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25 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26 叫声。 27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28 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29 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30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31 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32 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33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34 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35 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36 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37 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38 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的。 39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40 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41 三、文学常识积累 42 43 四、《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人名)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 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44

木兰诗的问题及答案

《木兰诗》 第一部分: 1.《木兰诗》选自宋代编的一书。这首诗是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3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可汗()()燕山()胡骑()辔头() 3.按要求填写:(4分) ⑴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⑵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⑶写木兰辞官不就,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 是。 ⑷成语“扑朔迷离”出处的两个句子是。 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⑵万里赴戎机(赴:) ⑶出郭相扶将(郭:) ⑷策勋十二转(策:) ⑸著我旧时裳(著:) ⑹关山度若飞(度:) 5.指出下列叠音词指代的声音:(4分) ⑴唧唧复唧唧()⑵流水鸣溅溅() ⑶胡骑鸣啾啾()⑷磨刀霍霍向猪羊() 6.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3分) 7.从文中找出排比句和对偶句各一组:(4分) 排比句: 对偶句: 8.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准确()(3分)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9.译句:(4分)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阅读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唧唧复唧唧唧唧:____________ 复:____________ 2. 木兰当户织当:____________ 3. 惟闻女叹息惟:____________ 4.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何所思:____________忆:____________ 5. 昨夜见军帖军帖:____________ 6. 可汗大点兵可汗:____________ 大:____________点兵:____________ 7. 军书十二卷军书:____________ 十二:____________ 8. 愿为市鞍马为:____________ 市:____________鞍马:____________ 9. 西市买鞍鞯鞍鞯:____________ 10. 南市买辔头辔头:____________ 11. 旦辞爷娘去旦:____________去:____________ 12.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溅溅:____________ 13.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____________啾啾:____________ 14. 万里赴戎机赴:____________戎机:____________ 15. 关山度若飞度:____________ 16. 朔气传金柝朔:____________ 传:____________金柝:____________ 17. 策勋十二转策勋:____________十二:____________转:____________ 18. 赏赐百千强百千:____________ 强:____________

初一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初一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气魄(pò)澎湃(bài)狂澜(lián)胡骑(qí) B.肮脏(kēnɡ)祈祷(shòu)哽咽(yè)燕山(yān) .浊流(zhuó)阻抑(yì)曲调(tiá)铠甲(kǎi) D.炽痛(hì)亘古(ɡèn)默契(qì)可汗(kè h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机杼策勋怪诞田垄 B.蚱蜢红妆阻抑祈祷 .霍霍溯气懊悔赚钱 D.哺育狂澜屏障山巅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2分)() A.亘古:远古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B.污秽:肮脏的东西 斑斓:灿烂多彩 .怪诞:荒诞离奇 宛转:(歌声鸟鸣等)抑扬动听 D.炽痛:火烧的很痛

标志:笔直 4.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赏赐百千强()(2)关山度若飞() (3)双兔傍地走()(4)出郭相扶将() 5.将下面两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可汗大点兵 (2)愿为市鞍马 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是南朝乐府民歌。 B.《土地的誓言》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D.都德为法国作家,《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失去国土的人悲愤沉痛的心情。 7.依照要求默写。(2分) (1)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 (2)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 (3)有关黄河的诗句(一句即可)。 8.请你把吴钧的《山中杂诗》默写下。(2分) 9.根据提示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2分) 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虚度光阴,也可以。

《木兰诗》习题内容及参考答案

《木兰诗》习题内容及参考答案 篇一:《》习题及答案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ji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shu)气传金柝(tu),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

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填空: 1、《木兰诗》选自朝编的,这是时期北方的一首。全诗通过叙述木兰的,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2、用一句话概括《木兰诗》的主要内容。 3、用原句概括《木兰诗》的具体内容。 二、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三、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四、理解性默写。 1、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是: 2、描写出征前的准备的诗句是: 3、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 4、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5、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 6、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映北朝人民热爱和

木兰诗习题及答案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ji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填空: 1、《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时期北方的一首。全诗通过叙述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2、用一句话概括《木兰诗》的主要内容: 3、用课文原句概括《木兰诗》的具体内容:1 2 3 4 5 二、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三、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四、理解性默写: 1、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 2、描写出征前的准备的诗句是:

木兰辞朗诵最终稿

《木兰辞》朗诵设计 音乐起(有一个女孩名叫花木兰) 主持人(……) 场景一:征兵 背景布置:音乐(《小刀会序曲》)起,女二号上场(亮相),音乐小刀会序曲后舒缓女二号上,织布动作)。 (女齐)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男齐)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领)(女一号)上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升调结束) (齐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场景二:途中 背景布置:音乐(《踏古·琵琶相》);古筝起开始朗诵; (女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女领)东市--买骏马 (副歌:女组1动作)东市买骏马, (女领)西市--买鞍鞯, (副歌:女组2动作)西市买鞍鞯, (女领)南市--买辔头, (副歌:女组2动作)南市买辔头, (女颂)北市--买长鞭。 (副歌:女组2动作)北市买长鞭。 (女二号上) (男领)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齐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女领)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齐颂)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男领)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齐颂)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场景三:战场 背景:鼓声起,渐歇,《十面埋伏》起(翁立友)琵琶独奏部分,女二号男装上场,武打动作走台,男兵、女兵、旗手从侧上,走场。 (男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音乐转,《十面埋伏》合唱部分起。 (齐颂)(快)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慢)。 场景四:凯旋 背景:《庆功天仙曲》朗诵竹笛起(女二号上,走台,跪拜等动作) (齐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女领)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女组1)(快)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女组2)(快)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男齐)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女领)(女二号)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女齐)(女一号)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齐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女齐)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女一、女二同时动作) (齐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音乐《有一个女孩名叫花木兰》落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知识点汇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中考考点汇编一、原文呈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 二、课文翻译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

《木兰诗》语段阅读题

《木兰诗》语段阅读题 一 : 《木兰诗》语段阅读题课内语段阅读题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为加点字注音。溅溅胡骑燕山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3.对句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逐一去买b.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c.家人和木兰分头去买d.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紧张操办4.①句照应前面的“___”;②~③句可用后面的“____”来概括。5.对句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描写木兰想早日到达战场的急切心情b.描写征途遥远,表现不畏艰难的决心c.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d.像飞一样渡过千山万水,表现了木兰欢快的心情6.对句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气氛c.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出战地生活的艰辛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答:8.写木兰的

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答:9.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a.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b.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参考答案1.jiān jìyān2.水流声过北方3.b4.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万里赴戎机,关山庭若飞5.c6.a7.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8.写征途,渲染悲凉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9.a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a.袍:长衣,即战袍。于:语气助词,不译。兴师:出兵。同仇: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引申为共同对敌。b.泽:同襗,即内衣。偕作:一起行动。裳:下身的衣服,即战裙。偕行:一同出发。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d.“同仇”、偕作”、“偕行”,正好显示出战前动员,整理行装,一同出发这一过程。表现了战士们不断高涨的斗志。 a.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第一、二节诗表达了同心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