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一)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一)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一)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一)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一)

一:选择题: (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A 点时的速度v A ,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B ,物体从A 到B 所用时间为t ,

则物体通过A 后又经过2t

时的速度(也叫时间中点速度)的大小为( )

A .2

B A v v + B .B A v v

C .2B A v v +

D .22

2B A v v +

2. 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恒力F 的作用而运动,在运动中,物体加速度a 的大小( ) A .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B .和物体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无关

C .和物体运动的时间无关

D .和恒力F 成正比

3. 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

B .物体受力越大,运动得越快,这是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

C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0,则速度一定为0;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0,则其速度也一定不为0

D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大时,速度却可以为0;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0时,速度却可以最大

4. 关于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F ,下列说确的是( )

A F 就是物体的重力

B F 是由于支持面受到微小形变产生的

C F 的作用点在物体上

D F 的作用点在支持面上

5. 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3s 停止,那么,在这连续的三个1s ,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S 1:S 2:S 3为( )

A 1:3:5

B 5:3:1

C 1:2:3

D 3:2:1

6. 如图为某质点的v - t 图象,有位同学根据图象得出了下述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在t 2时刻,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B 在t 4时刻,质点回到出发点

C 在0 -- t 2与t 2 -- t 4这两段时间, 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反

D 在t 1-- t 2与t 2 - t 3这两段时间,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7. 从地面竖直上抛一小球,设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 1,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 2,若考虑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则( )

A t 1 > t 2

B t 1 < t 2

C t 1 = t 2

D 无法判断t 1 , t 2的大小

8. 电梯有一物体质量为m ,用细线挂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当电梯以3g

的加速度竖直加速下降时,细线对物体的拉力为( ) A 32mg B 3mg C 34mg

D mg

9.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方法有益的是( )

A .选取计数点,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间隔当作时间单位

B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 .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 .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块做实验

10. 对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确的是( )

A .物体开始下落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B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加,加速度不变

C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增大

D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是个恒量

11. 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确的是( )

A .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 .时刻对应物体的位置,时间对应物体的位移或路程

C .火车站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列车时刻表

D .1分钟只能分成60个时刻

12. 一物体向上抛出后,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从它被抛出到落回原地的过程中( )

A. 上升时间大于下降时间

B. 上升加速度大于下降加速度

C. 上升阶段平均速度大于下降阶段平均速度

D. 上升阶段平均速度小于下降阶段平均速度

13. 下列说确的是

A .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要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B .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这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D .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14、如图所示,物体A 在斜面上刚好处于静止状态,在其上轻轻放一重物B ,B 的重力为G ,下列说确的是( )

A 、A 对斜面的压力增加了G

B 、A 对斜面的压力增加了 cos G

C 、A 所受的合力增加了G

D 、A 对斜面的作用力增加了G

15、如图所示,A 、B 是两根竖直立在地上的木桩,轻绳系在两木桩上不等高的P 、Q 两点,C 为光滑的质量不计的滑轮,下面悬挂重物G 、现保持结点P 的位置不变,当Q 的位置变化时,轻绳的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Q 点上下移动时,力不变

B 、Q 点向上移动时,力变大

C 、Q 点向下移动时,力变小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共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2 s 末的速度为3 m/s ,第5 s 末的速度是6 m/s ,则它的初速度是_______,加速度是__________,5 s 的位移是__________。

2. 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 不变,分别改变物体的质量m ,测出相应的加速度a.

3. 一物体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在全部时间的平均速度 = ;另一物体也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整段的平均速度 = 。

三:实验题: (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 .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 .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l、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

________运动.

(4)比较图(b)中的图线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图中B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弹力

四:计算题: (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某市区,一辆小汽车在公路上以速度v1向东行驶,一位观光游客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穿马路.汽车司机发现游客途经D处时经过0.7 s作出反应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处停下,如图所示.为了判断汽车是否超速行驶以及游客横穿马路是否过快,警方派一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 m=14.0 m/s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起始制动点A 紧急刹车,经过14.0 m后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量得AB=17.5 m、BC =14.0 m、BD=

2.6 m.肇事汽车刹车性能良好(可认为警车与肇事汽车刹车时加速度均相同).问:

(1)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 1是多大?(2)游客横穿马路的速度是多大?

2. 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0s 的位移比第9s 的位移多10m ,求:⑴它在第10s 的位移是多少?⑵第10s 末的速度是多少?⑶前10s 的位移是多少?

答案

一:选择题: (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A

2. C

3. D

4. D

5. B

6. B

7. B

8. A

9. ACD

10. BD

11. BC

12. BC

13. CD

14、B 、D (物A 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对斜面的压力为θcos A G ,受斜面的静摩擦力θsin A G F =,当A 上加一物B 时,仅相当于物A 的重力变大,它仍能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物A 对斜面的压力变为θcos )(G G A +,摩擦力变为θsin )(G G A +,由于增加物B 后,即增加的重力为G ,所以对斜面的作用力(即增加的压力和增加摩擦力的合力)也为G )

15、A 、(两杆间的距离一定,绳子长度一定,由图可知,直角三角形

APC 被惟一地确定,绳子与杆间的夹角θ也就为定值、滑轮两侧的绳

子的拉力大小相等,它们的合力沿竖直方向,与重力G 平衡,两绳间

的夹角为2θ,由于θ角和G 均为定值,故绳子的拉力与P 、Q 两点的

位置无关,移动Q 点,绳的拉力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 (共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1m/s 1m/s 2 17.5m

2. 作用力。

3. 221v v + 21212v v v v +

三:实验题: (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1)作出假设、搜集证据.

(2)匀速_ 运动,1.937_.

(3)加速度减小的加速_运动,匀速__运动.

(4)图线1:匀速运动;图线5:.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2. 略

四:计算题: (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1)21 m/s (2)1.53 m/s

解析:(1)汽车与警车刹车时均视为匀减速运动,且末速度变为零,可由v 2=2as ,得a=s v 22

,两车加速度a 相同,则1212222s v s v m =,解得v 1=m v s s 21=0.140.145.17+×14.0 m/s=21 m/s>14 m/s.说明小汽车超速行驶.

(2)汽车司机在A 点开始刹车到C 点停下,由于BC =14.0 m ,说明小汽车在B 点的速度与警车开始刹车时

的速度相同,为v m =14.0 m/s.设小汽车从A 到B 所用时间为t AB ,则AB m t v v AB 21+=

,变形得t AB =m v v AB +1

2,代入数据得:t AB =14215

.172+? s=1 s

从发现游客到开始刹车的反应时间为t 0=0.7 s ,故游客横穿马路的速度v′==+AB t t BD 0 0.17.06.2+ m/s=1.53 m/s.

2. 95m 100m/s 500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