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1第四章《展现设计成果》复习提纲及针对性练习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1第四章《展现设计成果》复习提纲及针对性练习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1第四章《展现设计成果》复习提纲及针对性练习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1第四章《展现设计成果》复习提纲及针对性练习

第四章 展现设计成果

一、材料的分类(选择题) 分类 取材 性质 举例

取材于大自然 保持着原本特质的材料 木材、黏土、石材 、木鱼

(人造材料) 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而成的材料

其特质与原料不同 塑料、玻璃、钢铁 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综合 保持部分原来的特质

胶合板、纸、混纺料

例题1、下列材料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

A 、塑料

B 、纺织毛巾

C 、木材

D 、纱线

2、下列属于混合材料的是( )

A 、胶合板

B 、玻璃

C 、木材

D 、塑料

二、材料的性能: 、 、 。我们先来了解材料的几种基本物理性能。

1、 是指材料承受外力而不被破坏(不可恢复的变形也属被破坏)的能力。

① :材料承受压力的能力。

② :材料承受拉力的能力。

③ :材料对致弯外力的承受能力。

④ :材料承受剪切力的能力。

2、 :材料受外力作用时改变了形状,当外力消失后又能恢复原来形状的能力。典型例子如橡皮筋、弹簧。实际上,很多材料如塑料、金属、木材等都具有一定的弹性。

3、:材料抗冲击震动的性能。例如,玻璃的韧性很差,易被敲碎。

4、:材料抵抗刮削、切割或磨损的能力。例如,制作切削工具用的钢材,其硬度就比较高。

5、:指材料接受折、锻、压等外力,被改变形状或被延伸,而材料没有运受破坏的性能。例如,铝的延展性好,可以压制成盘、碗等,而木材则不能。

(延展性是延性和展性的合称。延性:物体可以拉成细丝而不折裂的性质,金属多具有延性。展性,物体可以压成片断而不断裂的性质,金属多具有展性。)

6、其它---材料具备的物理性能还有、、等。

材料的化学性能是指与物质的化学变化有关的性能,主要有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例如铁容易被氧化,而不锈则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有些特殊钢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材料的加工性能是指与材料被加工时所体现出来的特性,又称工艺性能。例如,塑料和一些金属材料可以熔铸成型,有的金属适宜锻造成型,有的金属适宜弯折成型,而木材则只适应切削加工,此外各种材料材质不一样,加工时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例题1、在我校进行拔河比赛之前,选择比赛用绳的时候,对用绳的技术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其()的要求上。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弯强度

D、抗剪强度

2、钢筋混凝土梁中比无钢筋的水泥梁的()强度更强。

A、抗弯

B、抗压

C、抗拉

D、抗剪

3、某厂生产一种抗拉能力为2000N的钢丝,生产出一部分样品要进行技术测试,下面方法最合理的是()

A、用2000N拉力作用在钢丝上,看钢丝是否被拉断

B、用2500N拉力作用在钢丝上,看钢丝是否被拉断

C、用钢丝剪测试是否容易被剪断

D、看弯曲后看是否容易恢复形变

4、自行车的辐条,一端穿在轴盘上,另一端拧在穿过轮圈的空心螺纹上,辐条在工作中的承受力是( )

A、拉力

B、压力

C、弯曲力

D、扭转力

三、几种常用材料简介

㈠木材

1、质地较软的木材

⑴杉木,又叫沙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俱制作中,例如做房屋的门窗、屋架、桌椅的面板等,都很合适。

⑵松木:有许多品种,如红松、白松等,是很好的软质木材,被广泛用于建筑、家俱、乐器制造等行业。

2、软硬适中的木材

⑴樟木。它有一股樟脑香气,能防虫蛀,是制作家俱的上等木材之一。缺点是易变形。

⑵槠木,又叫株木。也是常见的家具用材。

⑶梓木。在要求较精致的木制品中常被采用。

3、人造板材: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制造、房屋装修、车船制造等各个行业。

⑴胶合板,又叫夹板。

(2) 其他人造板。常用的有纤维板、刨花板等。

⑶饰面板。经过处理的表面色泽光亮,耐磨耐高温,且具有美丽的纹理和色彩,可产生很好的装饰效果。用饰面板做成的制品表面不需要涂漆。

㈡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可分为黑色金属(含铁金属)和有色金属(不含铁金属)两大类。黑色金同主要有铸铁、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工具钢、高速钢、不锈钢等;有色金属主要有铝、铜、铅、锌等。

㈢塑料

1、的物态变化是可循环的。加热时.固态塑料会软化、熔解而变为液态;冷却时,又会回复到原来的形态和硬度。此类塑料不宜制作承受高温的物品,仅可做一般日用品和建筑用品,如瓶类包装材料、水管等。

2、的物态变化不可循环,原料加热后变为液体,可倒人模具成型,冷却后凝固成一定的形状,而不能回复到原来的状态。此类塑料可做机械零件、座椅、工具手柄、电器壳体等。

例题1、一木产品加工公司欲购买大量木材,用于制作一套较精致的十二生肖的艺术品,若站在一个设计师的角度上,你推荐他们用()来加工。

A、杉木

B、松木

C、柳木

D、梨木

四、木工工具及设备

㈠木工手工工具简介

1、:用来把木料锯断或锯割开的工具。

2、:用来对木材表面进行刨削,使其光滑、平直的工具。

3、 :有平凿、圆凿等,主要用于凿削抹眼或其他局部形状的铲削。

4、 :用来砍削木料,在需要去掉较多的毛料时使用。

5、 :用来钻孔。

6、木工通常使用作敲击工具,羊角锤又可用来拔钉。

7、通常用将钉子冲入木料中。

8、木工使用的量具------主要是、、等。

9、划线工具------有、、、等

例题1、(山东高考)可以变废为宝用来制作蚊香,那么,使用下列哪一种工具产生的

木屑最适合直接制作蚊香?()

A、锯子

B、斧子

C、凿子

D、刨子

2、刨子是木工常用的工具,刨身越(),越能将材料刨的平直。

A、“长”

B、“短”

3、王强家里的木质靠背椅的靠背出现了无法修复的损坏,详见示意图圆圈部分。现要对这张椅子进行简单的木工处理,使它变成一张小茶几。他完成这个任务适合的工具是()

A、锯子和木锉

B、刨子和手钻

C、凿和手钻

D、刨子和凿子

4、加工书桌一般不需要的工具是:()

A、刨

B、钻

C、锯

D、锉

5、下列各项不属于木工工具的是()

A、凿子

B、錾子

C、手锤

D、样冲

6、说出右图的金属加工工具的名称。()

A、划针

B、划规

C、凿子

D、样冲

㈡木工常用的基本设备

木工最基本的设备是或,都是木料制成的。有的工作台上安装有扳钳装置,可以用来牢固地夹持工件。此外木工常用的机械设备有钻孔机、带锯床、平刨机、木工车床。

五、钳工工具及设备

㈠钳工手工工具及量具

1、常用的画线工具及其用法⑴⑵⑶⑷

2、手锤与錾子及其基本用法

⑴手锤。手锤又叫榔头,是常用的敲击工具。

⑵錾子。有扁錾、尖錾和油槽錾三种:

①扁錾主要用来錾削平面,去除毛刺和分割板料等;

②尖錾主要用来錾削沟槽及分割曲线形板料;

③油槽錾主要用来銮削平面或曲面上的油槽。

3、:对不规则部件进行微量加工处理。

4、:手工攻丝常用的工具有手用丝锥和攻丝绞手。用于在孔加工内螺纹。手用丝锥是加工内螺纹的工具,绞手是用来夹持丝锥的工具

5、:套丝工具包括板牙和板牙架。用于在轴或杆上加工螺纹(外螺纹)。

6、钳工量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百分表、数显卷尺、数显千分尺

例题1、在用手锯进行锯割操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手满握锯柄,左手轻扶前段

B、在推锯和回拉时,压力要均匀

C、锯条的行程要长,用到锯条的有效长度

D、回拉较推锯稍快,要有节奏

2、在利用手工工具制造螺丝杆的时候,应选用的工具是()。

A、锤和錾子

B、锉刀和样冲

C、手用丝锥和攻丝绞手

D、板牙和板牙架

㈡钳工常用的基本设备

1、:又称钳桌,是钳工专用的工作台,用于安装虎钳并放置工件、工具。

2、:虎钳是用来夹持工件的,有台虎钳、机用平口钳及手虎钳等。

固定在钳台上,是放在钻床等机床的工作台上夹持工件的,

则用于夹持轻巧的小工件,并用手把持。

3、:砂轮机主要用来磨削錾子、钻头等工具或刀具,也可用来修磨小型零件。

4、:钻床是用来对工件进行钻孔、扩孔、或孔、绞孔和攻丝等操作的设备。

六、工艺的一般过程(生产及工艺过程)

1、工艺过程:是将原材料(含元器件)转换成设计产品的过程。

2、工艺的一般过程:→→→→→。

例题1、工艺的一般过程正确是:()①备料②部件装配③零部件加工④总装配⑤形成坯件⑥表面涂饰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⑤③②④⑥C、①④②③⑤⑥D、①⑤②③④⑥

七、常用工艺简介

⒈木工工艺包括锯割、刨削、凿削、砍削、钻削等加工方法,钉联接、榫联接、胶联接、活动联接等联接方法,以及画线、测量、制作等方面的一些操作方法,适用于一切木制品的生产制作。旋转体木制品可用木工车床制作。

⒉钳工工艺括锯、挫、錾、刮、研、钻孔、攻丝、套丝等加工方法和铆接、粘接、螺栓联接等联接方法,以及划线、测量、按照各种配合方式将零件装配成整体的方法等,主要适用于机械制造和装配、机械维修以及不使进行机床加工的各种金属加工制作。

⒊机械加工工艺是使用各类机床设备及相应的工具和专用夹具对各种零件所进行的加工工艺

⑴——主要应用于使用车床加工旋转体零件,如轴套类零件等

⑵——主要应用于使用刨床加工零件的平面,如平板、机身床面等

⑶——主要应用于使用镗床加工零件的内圆孔,如箱体类零件的内圆孔等

⑷——主要应用于使用铣床加工各种异形或凹槽等,如齿轮的齿面、零件的键槽等

⑸——主要应用于使用磨床对零件表面的精加工。

⒋是利用高温和焊接材料将分离的零件(或材料)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制造方法,主要适用于各种金属框、架等结构的联接,如桥梁、房屋等的钢架,钢板焊接的机械零件,自行车的车架等等。

⒌是将铁或其他金属熔化成液体,浇注入一定的型腔中,以获得一定形状的零件的制造方法,主要适用于制作那些外表形状比较复杂而不太规则的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零件毛坯。有些零件的成品,也可采用精密铸造的方法获得。

⒍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其软化,然后通过锤打、锻压改变其形状,使其符合预定要求的制造方法,有自由锻和模锻。主要应用于制作钢制零件毛坯,如轴套、曲轴等。

⒎是利用冲床结合模具将具有较好延展性的金属冲压成型的制造方忽,例如金属盘、碗、门扣、铰链等都是冲压成型的。

⒏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将化学能、电能、光能转化为热能产生瞬间高温熔化金属材料的一种切割加工方法,如氧割,主要应用于下料;激光加工,主要应用于精细加工。

⒐:热处理工艺是通过“加热一冷却”多操作程序改变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结构,使其物理性能(如硬度、韧性等)得到改变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机械零件、五金工具的处理。

⒑:表面涂覆工艺有多种,如涂,喷油漆,广泛应用干木制品、金属制品,起到增强外表美观,防止金属氧化腐蚀等作用;还有涂覆一层金属,如镀铝、镀锌,起到改善外观和防腐作用

例题1、钳工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工艺,下面不属于钳工加工方法的是()

A、攻丝

B、矬

C、錾

D、刨削

2、号称“天下第一名钟”的景云钟,制造于唐睿宗景云年间,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以景云钟录制的。景云钟的制造主要应用了什么工艺?()

A、锻造工艺

B、冲压工艺

C、钳工工艺

D、铸造工艺

八、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金属的加工工艺包括:包括划线、锯割、锉削(切削)、钻孔、连接和表面处理等工

序。

1、划线:就是在待加工的材料上用相应的工具划出加工部件的轮廓线或基准点或基准线。

划线一般步骤为:①划出基准②划尺寸线③划轮廓线④冲眼。

工具一般有:划针、钢直尺、角尺、划规和样冲。

2、锯割:操作要领:

①站位和握锯姿势要正确。②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③锯程要长。④推拉要有节奏。

⑤安装锯条时锯齿向外。

3、锉削:为了使工件符合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尺寸和粗糙度,往往需要进行锉削,铣削和磨削。操作要领:

(1)锉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动作的协调。

(2)在推锉过程中,左手的施压要由大变小,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使锉刀平衡而不上下摆动。

4、钻孔: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打孔的方法,称为钻孔。

(1)钻孔的操作步骤:①划线定位②装夹工件③装夹钻头④钻孔。

(2)安全操作警示:二要:操作时要集中注意力,要戴防护眼睛;二不:不准带手套操作,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薄工件,以免造成伤害事故。

5、连接:

①通过固定连接和半固定连接的方法可以实现金属件之间的连接。

②常用的连接方法有:铆接、黏结、焊接、螺栓和螺母、平头螺丝、元宝螺帽、垫圈、弹簧垫圈。

6、表面处理

⑴目的:为防止金属制品表面生锈腐蚀,提高产品的美观程度。

⑵常见的方法:通常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有:表面刷光、喷涂油漆、镀层等。

①表面刷光工序:准备(清除毛刺和铁屑)→粗处理(用细锉锉平金属表面)→细处理(用精细

级金刚砂纸打磨)

②喷涂油漆:一般先检验所选用的油漆对金属表面的适用性,然后涂防锈漆,再油漆喷涂。

③镀层:可以在金属表面涂上一层塑料,也可以采用电镀的方面

例题1、金属材料划线的一般步骤为①冲眼②划尺寸线③划轮廓线④划出基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2、以下不属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的是()

A、刨削

B、划线

C、锯割

D、切削

九、常用工艺简介

1、焊接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使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联接方式。

2、铆接把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叫做铆接。如:剪刀,钳子,角尺、桥梁建筑等。

3、榫接是我国古代建筑经常用到的,就是不用钉子,把两个物体相当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如木制桌椅。

4、胶接利用在联接面上产生的机械结合力、物理吸附力和化学键合力而使其结合起来的工艺方法。通常是用胶水或者一些吸附剂。

十、原型

1、原型(Protype):通常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功能的形体,它广泛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中,有时原型就是最终产品。

2、模型的功能:(1)模型使设计对象具体化。(2)模型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

十一、模型

1、模型(Model):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设计者一般通过模型来呈现产品的设计方案。模型具有制作成本低、便于修改等优点。

2、模型的作用

模型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模型制作的过程不仅是设计思想体现的过程,也是发展构思的创造性过程。在设计的过程中,模型具有两大功能:①使设计对象具体化;②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

3、模型在产品设计不同阶段的作用(模型的分类)

①用于产品造型设计的初期阶段,它可以采用立体模型将设计构思简单的表达出来,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②用于设计构思初步完成之后,在草模的基础上,用概括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以及产品与人、与环境的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

③用于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关系,清晰的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法,并用于进行结构强度试验等。

④主要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用于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建尺寸与机体的相互配合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用于试验。

⑤是在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真实材料,按照准确的尺寸,做成的与实际产品几乎一致的模型(样品)。作为产品的样品,展示模型为研究人机关系、结构、制造工艺、外观、市场宣传等提供实体形象,并可以直接向设计委托方征求意见。

例题1、目的用于供给设计人员对产品的设计进行深入探讨时使用的模型是( )

A、概念模

B、草模

C、功能模

D、结构模

2、商场橱窗中摆放的手机,多数是模型而不是实物,这些手机模型的作用是()

A、表达造型风格和设计意念

B、表达手机的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连接

C、分析性能、检查设计尺寸

D、提供实体形象,展示外观、外型结构和制造工艺

3、张小红构思了一个婴儿摇篮,现想进一步分析产品的结构和连接方法,他应制作出:()

A、概念模型

B、草模

C、功能模型

D、结构模型

4、在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要求往往需要制作不同的模型。如需要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最重要的是进行技术试验。那么这个阶段的模型应该是()

A、草模

B、概念模型

C、结构模型

D、功能模型

5、据了解,北京奥运祥云火炬模型典藏品首次亮相,这也是奥运历史上首次将奥运火炬模型制成典藏品。你认为这种祥云火炬模型的属于()

A、草模

B、概念模型

C、功能模型D展示模型

4、制作模型一般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合适的材料。

(2)根据本地条件,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

(3)按设计图线划线。

(4)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

(5)装配。

(6)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

(7)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价;对产品的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8)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展示模型(样品)。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木匠在对木材构件的表面进行抛光时,常用的工具是(),其身越(),越能将木材构件表面变的平直。

A、锯子长

B、锯子短

C、刨子长

D、刨子短

2、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岳阳楼闻名天下。它是一座三层的纯木结构建筑,斗拱、飞檐的结构复杂,工艺精美,令人惊叹。斗拱使屋面凹曲,飞檐使沉重的建筑增添了轻快欲飞的美感。体现了高贵华美的风韵,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木结构的各个构件,先表面处理,后进行榫卯连接。用于表面抛光的工具是( )

A、锯

B、刨子

C、锉

D、凿子

3、木结构的各个构件,先表面处理,后进行榫卯连接。用于表面处理的工具是( )

A、锯

B、刨子

C、钳子

D、凿子

4、技术活动离不开工具。小明要进行木质多功能文具盒的制作,下列不可能用到的工具是 ( )

A、锯

B、羊角锤

C、卷尺

D、錾子

5、关于锯割的操作要领正确的表述是()。

A、推锯不加压,回拉加压;锯程要足够长。

B、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锯程要足够长。

C、推锯不加压,回拉加压;锯程要尽量短。

D、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锯程要尽量短。

6、手锯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A、起锯时锯程要长,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

B、起锯时锯程要短,推锯不加压,回拉加压

C、起锯时锯程要短,当陷入工件2~3mm时,锯程要长,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

D、起锯时锯程要长,当陷入工件2~3mm时,锯程要长,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

7、小明制作台灯支架需要一节细钢管,下面工具中适合截取、加工这段钢管的工具是()。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③④⑥

8、制作鸟巢时,我们要用到的工具是()组。

A组 B组 C组 D组

(1)木工锯(1)木工锯(1)木工锯(1)木工锯(2)钢丝锯(2)钢丝锯(2)钢丝锯(2)钢丝锯(3)锤子(3)锤子(3)锤子(3)锤子(4)刨子(4)刨子(4)刨子(4)刨子(5)卷尺(5)卷尺(5)卷尺(5)卷尺(6)钢直尺(6)木工角尺(6)木工角尺(6)木工直尺(7)木工锉刀(7)三角锉刀(7)木工锉刀(7)木工锉刀(8)手电钻(8)台钻(8)手电钻(8)手电钻(9)木砂皮(9)铁砂皮(9)木砂皮(9)木砂皮(10)划针(10)木工铅笔(10)木工铅笔(10)划针

9、我们常见的红茶和绿茶、咸鸭蛋和松花蛋,是因为加工这些产品的()

A、控制方式不同

B、工艺不同

C、原料不同

D、辅料不同

10、以下哪一项不是工艺()

A汽车的装配流程B景泰蓝的上色方法C可口可乐的生产配方D手工业的艺术品

11、小兰家的茶几的一个铁质脚断裂了,她最好采用( )连接方式进行修补

A、焊接

B、榫接

C、胶接

D、铆接

12、小明的铝合金书架断裂了,他最好采用那种连接方式进行修补:()

A、焊接

B、榫接

C、胶接

D、铆接

13、以下关于金属加工的方法错误的是()

A、利用手锯对金属进行加工时,推据加压,回拉不加压;

B、冲眼时冲尖对准划线的交点或划线;

C、一般都是用钢直尺来检查锉削平面的垂直度

D、在推锉过程中,左手的施压由大变上,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

14、在金属加工工艺中,对于钻孔的安全操作警示错误的是()

A、携带手套操作,以防钻屑伤害手指

B、钻孔要戴防护眼镜

C、操作要集中注意力

D、不能直接用手扶持小工件

15、小强家的木质书桌桌面已经严重掉漆,而且有很多地方坑洼不平,他决定对桌面进行简单的维修。下列维修工序中最合理的是()

A、上漆→刨平→打磨

B、刨平→打磨→上漆

C、打磨→上漆→刨平

D、上漆→打磨→刨平

16、刘海的自行车,多处表面都已严重锈蚀,他想让维修店的工人师傅通过金属的表面处理方法提高自行车的美观程度,在下列处理工艺中最合理的是()

A、在生锈的地方直接刷上油漆

B、在生锈的地方先进行表面刷光并打上底漆,后喷涂

C、在生锈的地方进行镀层处理

D、在生锈的地方用砂纸磨光

17、小勇设计了一个学生用台灯,现想对其性能以及人机关系进行研究,他应制作出:()

A、概念模型

B、结构模型

C、功能模型

D、展示模型

18、在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要求往往需要制作不同的模型,如需要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最重要的是进行技术试验。那么这个阶段的模型应该是()

A、草模

B、概念模型

C、结构模型

D、功能模型

19、能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法,并用于进行结构强

度试验的模型属于:()

A、草模

B、概念模型

C、功能模型

D、结构模型

20、如右图,它是一种模型,属于()

A、草模

B、结构模型

C、功能模型

D、展示模型.

二、填空题

1、刨子是木工常用的工具,刨身越__ _______(填“长”或“短”),越能将材料刨的平直。

2、可以为研究人机关系、结构、制造工艺、外观市场宣传等提供实体形象的模型是___________模型。

3、在模型或原型制作完成后,要明确设计方案是否可行,还需要对其进行各种 _______ 、______ 以优化设计方案,完善产品原形。

C A B C B A

D A A A D D D B D B D D C A B D C C D

练习题

1-5C B B D B 6-10 C D C B A 11-15 A D C A B 16-20 B C D D D 长2、概念3、测试评估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

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气的受热过程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这一节的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后面学习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的理论依据,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且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体现课改中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有利于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能够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绘图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示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的原理。掌握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的原理,并能科学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关于大气保温作用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的热源和大气的受热过程 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

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以学定法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以地图为载体的情景教学法:本节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可充分利用课本中插图,将繁杂的地理事物变成简单直观的图像,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 3活动探究法:结合教材上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 三、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兴趣学习法、思考评价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这样做有什么科学依据吗?学过本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通过熟悉的电视剧片段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知道,太阳辐射能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假设太阳辐射能为100%,那穿过大气层后太阳辐射能就只有47%,那53%去哪里了呢?----被削弱了。由此引入大气层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散射。(此部分内容课本上已经删去了,但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需要加入进来) 然后我会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探究生活中的几个案例: 1、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2、红绿灯的设定依据 3、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通过这几个案例分析,让学生区分不同的削弱作用) 承转: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的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又会发生什么呢?(此处承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引出大气的受热过程) 我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部分内容较难,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较难理解,因此我先讲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 内 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自转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 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 一最快 远日点(7月初) 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 /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马上就要来到的期中考试,大家要放松心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及时查漏补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甲、乙两湖分布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温带荒漠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乙湖周围的地带性土壤是() A.黑土 B.荒漠土 C.红壤 D.紫色土 3.目前甲湖正不断萎缩,可能引起() A.农业生产条件优化 B.气候更加干旱 C.洪涝灾害加剧 D.水土流失加重 1~3.解析根据经纬网和湖的形状可以判断甲湖是位于中亚的咸海,乙湖是我国湖南的洞庭湖。咸海周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洞庭湖周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A 2.C 3.B 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4~5.解析先查看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再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区;①为5 000米以上,判定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草原过渡带,可判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答案4.A 5.A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

高中地理易错题归纳

高中地理易错题归纳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如图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A.北温带B.南温带 C.0°~23°26′N之间D.0°~23°26′S之间 2.如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A.47°B.43°C.23.5°D.21.5° 3.2017年7月7日当地时间下午1时,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在德国汉堡(53°33′N,10°E)举行。会议召开时,汉堡正实行夏时制(时间拔快1小时)。据此完成第11题。 峰会开始时,天津观众观看峰会网络直播的时间为() A.7月7日20时B.7月7日19时C.7月6日21时D.7月6日18时4.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则北京时间为()

A.20时40分B.3时20分C.15时20分D.8时40分 5.如图为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四地区位置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 6.恩克斯堡岛(如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第6﹣8题。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7.读近地面部分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18~19题.

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8.读非洲大陆沿某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上空大气环流示意图(如图),回答11~12题。 图示季节() A.①地寒冷干燥B.②地高温多雨 C.③地高温少雨D.④地温和多雨 9.恩克斯堡岛(如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6~8题。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10.读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如图),回答13~14题. 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练习题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课后练习区·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以下天体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 ) A.星云---------一闪即逝 B.行星----------圆缺多变 C.彗星----------拖着长尾 D.月亮 ---------轮廓模糊 2.下列事物中,与“天宫—号”空间实验室不属于同—类的是 ( ) A. 太空中的人造卫星 B.“天宫一号”中的科学家不小心丢在太空中 的牙刷 C. 太空中的航天飞机 D. 拖着长尾的哈雷彗星 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地球②河外星③天空中飘动的云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亮小,地球带着月亮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4~5题。 4.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属 ( )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 ④⑤ 5.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6.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7.与银河系处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 系 D.地月系 8.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可见宇宙的范围尺 度取决于 A.观测时间的延长 B.观测位置的变化 ( ) C.观测空间的差异 D.观测技术的提高

地球 1 1 5.52 1年23时56分 火星0.11 0.150 3.96 1.9年24时37分 9.从表中可以看出四颗行星最接近的是 ( ) A.质量相近 B.体积接近 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 D.平均密 度 10.材料中所反映的太阳系的部分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 确的是 A.同向性一一各行星的自转方向都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 ( )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近乎在同一平面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行其道,互不干扰 11.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 )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12.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 有密切关系的是 ( ) 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 较适中 ③太阳光照条件稳定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 中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 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 (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二、综合题: 14.读下面“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E F G H S D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必修一(教案1)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 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 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其半径约200亿光年 (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天体系统的形成及层次 ①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由于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 ②层次: 总星系 ???????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 (1) 组成: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包括行星、彗星和

其他小天体等。 (2)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A→H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大行星。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①类地行星:水星、金 星、地球、火星 ②巨行星:木星、土星 (5)分类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④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地球是银河系中普通的成员。而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因此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上所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其他条件:(1)充足的水分;(2)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3)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四.运用拓展 1.天体的类型和分类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体积、质量木星最大。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 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练习题及答案

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的大气 班:姓名:坐号: 单项选择题 【基础题】 1.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B.大气是获得地面反射来的能量增温的 C.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 2.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B.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D.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3.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4.关于某地气压高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空是高气压,地面也是高气压。 B.高空气压值比地面气压值可能高也可能低 C.气压高低是高空与地面相比较而言的 D.高空为高气压,地面则为低气压。 5.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A.重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6.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7.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8.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三圈环流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 9.“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B.地形的障碍作用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10.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除中纬度是西风外,高纬和低纬都是东风 B.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D.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 11.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12.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向东飞,飞行员的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___________是地球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 __________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可见光(0.4~0.76微米) 太阳辐射——“_______辐射”,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大气辐射——_____辐射 2.受热过程: ①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层对太阳辐射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作用。 ②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部分被反射回宇宙空间,部分被吸收。 被吸收的太阳能部分转化为热能,部分被转化为化学能储藏与生物体内。 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释放_________,再把热量传给大气。 ④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另一部分的_________对地面热量 进行补偿,起________作用。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______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_____吸收紫外线,对于 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②______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如多云的白天温度不 太高。 ③_______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 蓝色等。 4.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___________指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它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云层、尘埃,水汽,二氧化碳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因而多云的夜晚气温比晴天高。 大气在对_______起削弱作用和对_____起保温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知识拓展: 影响地面辐射强弱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小,太阳辐射强度大。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弱。。因而,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 2)海拔因素:海拔高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短和海拔高大气稀薄,削弱作 用弱。因而,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3)气象因素: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因而干旱区太 阳辐射强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 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 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一、课程标准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岩石圈的范围和地球圈层示意图简单绘画。 三、教学目标 学生能借助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说出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主要依据和主要界面,并分析说明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 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地球圈层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分析概括出地球各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学生能识记地球外部圈层的构成。 四、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那你们了解自己生活的地球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熟悉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 【进入新课】首先我们先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板书) 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读书】同学们阅读书本25页的阅读,思考问题①什么是地震波?②地震波可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特征? 【总结】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的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强性震动,并以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读图】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0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和左边文字,分析莫霍面、古登堡面的大致深度以及这个两个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总结】纵波和横波在地表至莫霍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莫霍面距离地表约33千米;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 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读书】引导学生看书,分析、归纳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总结】地壳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②组成:地壳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含量较多的8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其质量总数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强。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③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地幔①结构: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1 第一章行星地球 2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3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5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6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7 8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9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10 11 河外星系 12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3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14 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15

16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7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8 19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0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21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 22 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23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4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25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26 活动); 27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28 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29 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31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2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情分析及应对措施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情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高一地理必修一学情分析 1.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关键原因 地理必修一是自然地理,涉及许多学科内的准备知识,如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的基本知识等。为了减轻初中生的学业负担,教材内容已大大简化,再加上现实的中考制度,河南省对初中地理和生物学科大大淡化——能够通过初二结业考试即可,所以一些初中学校地理教学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上高中后地理学习显得十分被动。同时,与高一地理有关的一些立体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要在高一下或者高二才能学到,这种教学中的知识“断层”,增加了学生对有关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 2.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了解不够,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客观原因 尽管地理课本开篇《致同学们》很有新意地介绍了高中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教材编写体例、学习方法等内容,但要真正领会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以及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还需一个过程。许多学生心目中的地理还是停留在讲述地名、物产加数字的水平上,认为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很多学生学习地理重记忆、轻理解,忽视理性思考和推理,对地理学科形成了“地理书有趣,地理课好听,地理题难做”的感受。 3.地理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主体原因 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思想。由于现实的高考科目设置导向,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在潜意识中产生学地理简直是在“浪费”时间,这些学生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4.师资流失,难度提高,缺乏学好地理知识的信心——重要原因 为了及早与高考接轨,平时训练用题照搬全国历年高考题,拔高了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恐惧。还有一点也是应该正视的现实,20世纪90年代初地理一度中断高考,很多地理老师流失,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萎缩,导致中学地理教育人才青黄不接,现今相当一部分地理老师是没有学过地理专业的,素质不高,遇到教学困难束手无策。 5.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客体原因

人教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 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 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 实例: 气压值B=C=E 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所以,气压值A>D 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 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 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 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白天谷风,夜晚山风)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6401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018年高考地理必备易错题解析

2018年高考地理必备易错题解析 一、选择题 (2018·广东佛山质检)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指出:以东北目前的生育水平和人口流出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正面临危机。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5年,东北地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0.21%,不足全国同期水平的一半,人口增长基本趋于停滞。据此回答1~3题。 1.东北地区人口外流的首要方向是( ) A.北京B.上海 C.内蒙古D.海南 2.目前,导致东北人口增长基本趋于停滞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资源日益匮乏B.人口净流出多 C.人口老龄化严重D.经济发展缓慢 3.为解决东北地区的人口危机,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 A.提高城市化水平B.改善居住环境 C.优化产业结构D.全面鼓励生育 答案 1.A 2.B 3.C 解析第1题,由于北京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且距离较近,成为首选流入地。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目前导致东北人口增长基本趋于停滞的直接原因是人口大量外流。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知,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外流的根本措施是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由于当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所以优化产业结构是根本措施。 (2018·河南省中原十校联考)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读“2010年浙江省衢州、丽水、金华、温州四市人口年龄中位数示意图”,完成4~5题。 4.温州市人口年龄中位数远低于浙江省内其他城市,主要原因是( ) A.出生率偏高B.人口流动 C.老年人口总数少D.产业升级

5.近年来,温州市大力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为骨架的对外快速运输大通道,最先影响温州市的( ) A.产业结构B.行政范围 C.城市等级D.服务范围 答案 4.B 5.D 解析第4题,温州小商品服务业发达,在该市从事商品经营的人口多,流动性大,人口年龄中位数较低。第5题,温州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缩短了温州与其他地区的交通距离,扩大了其服务范围。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B.②和④ C.①和③D.②和③ 7.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 6.C 7.C 解析第6题,结合图示等值线分布并结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读图方法可直接判读出结果。第7题,结合图示信息知,人口潜力最低的区域为西部山区,而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人口潜力较大。②地区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周边地区,冬季气候冷湿,不利于人类生活。③地区位于美国西部高原山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人口潜力较小。④地区位于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平原,该地区矿产资源贫乏。 (2017·吉林省吉林市调研三)碧桂园在与新加坡仅一桥之隔的新马经济特区核心,投资超2 500亿人民币建设森林城市,面积约1/2澳门大小,采用分层立体城市规划理念,地上架空、有轨交通,连通整个城市,方便出行;地面都是公园,没有车辆穿

高中地理易错题60道汇集

高中地理易错题60道汇集 易错题 1: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1) 一(2)题。 (1)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 R 可能是 A.29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