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秋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5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2016年秋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5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2016年秋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5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2016年秋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5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5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2、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

过程与方法:

本节以实例说明水的缺少及污染,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学生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难点

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讲述:缺水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在非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缺乏获得安全用水的渠道。

我国的水资源匮乏问题也很严重,西北、东北、华北等北方城市已经被迫每日定量、定时供水。中国的饮用水源污染严重,大部分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问: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自主预习案】

1、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

,,

,这些温室气体使太阳的热量聚焦在地球的周围,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使全球变暖。

2、,是地球上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3、水污染主要是指生活污水、、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对水体的污染,使水质变差而失去了使用价值。

4、从珍惜每一滴水做起,采取,,等多项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点二:全球变暖会给人类带来那些不利的影响?

1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 告2019版

前言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及趋势。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 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核心指标从从 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贵州省水资源情况价值信息,帮助机构和个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贵州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贵州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贵州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贵州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 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有关。三态的性质如下图: 状态形状(固定或不固定) 体积(固定或不固定) 固态(冰)固定固定 液态(水)不固定固定 气态(水蒸气)不固定不固定 二.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物体的能量增加,放热物体的能量减小,所以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三.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分为三类:寒暑表( -30℃~50℃、1℃)、体温计(35℃~42℃、0.1℃)、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 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常用单位:摄氏度(℃)国际单位:开尔文(K) 5.摄氏温标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 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方式: (1)蒸发 ●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沸腾 ●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 ●现象: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图象: 沸点

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测试题

南州中学初三物理测试题(一) 班级 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的成因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河面飘荡着的白雾 C.秋天果香扑鼻 D.冬天,飘落的雪花 2.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 3.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 . 液化现象 B .凝华现象 C . 汽化现象 D . 凝固现象 4.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图1中的( ) 5.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用地膜覆盖农田 B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 .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6.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7.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 .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 .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 .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 D .滴水成冰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8.如图2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 的信息正确的是()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在ab 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在bc 段处于沸腾状态 D .c 到d 是熔化过程 9.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初三物理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达标检测卷

第十二章达标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如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体温计水银柱较细,难以读数,因此体温计外部设计成凸起的弧形玻璃面,横截面如图所示,为看清体温计液柱的位置,应沿图中________(填“A”“B”或“C”)方向观察。 (第1题)(第2题) 2.在测量水温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做法如图甲所示。该做法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改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温度为________。 3.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沥青是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4.2018年3月我国计划发射火箭“快舟十一号”,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若在火箭头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熔化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过程都要________,就能使火箭温度________。 5.毛泽东同志曾用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描述我国北方的冬天。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 ℃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 6.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__℃;小宇画出了“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海波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第10 min时处于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 7.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 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________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成了小水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__ 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的.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_________. 4.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 6.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5 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 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 mm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7.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 8.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9.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 10.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 ℃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 ℃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 11.水银的熔点是-39 ℃,它在-38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40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39 ℃时处于_________态或_________态. 12.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_________.(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 二、选择题 1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A.29 ℃ B. 32 ℃ C.30 ℃ D.35.5 ℃ 1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15.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于26 ℃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第五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不同状态,知道水能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2.酒精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水的三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认识物态变化及物态转化的条件。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亲生体验来获得水的物态变化及温度测量等知识,让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90—95页,具体教学内容为:水的物态变化和温度。 ?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的变化,物态变化的概念及物态转化的条件。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的记法、读法以及温度的实际测量。 ?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节教学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掌握了一些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对于水的三种物态变化,仅停留在认识阶段,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理解水的不同状态间的转化,从而理解物态变化的含义并得到转化的条件。这些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难点在于学生对温度的估计和实际测量上。 ?教法分析 本节课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和教师讲授两种相结合的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学生用以获取知

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进行学习,主动去获得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积极态度的实践活动。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适时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本节课具体教法入下: 1.学生探究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设计方案——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教师从旁协助——总结归纳。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分析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只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有鉴于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做出实验设计。学生在学法上应采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亲生体验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在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主要教学过程】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12.2 熔化与凝固分层作业 (新版)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12.2 熔化与凝固 1.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内,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2.假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4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3.冬天,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盐水比水的() A.凝固点高B.凝固点低 C.温度低D.温度高 4.(对应例2)冰的熔点是0℃,由此可知温度是0℃的冰() A.一定是液态 B.一定能从固态熔化成液态 C.要么是固态要么是液态 D.可能是部分为固态、部分为液态 5.(对应例1)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____后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6.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则______(选填“A”或“B”)是海波的熔化图像,其熔化特点是____。 7.在研究X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小吴得到如图图像。 (1)根据此图,小吴得出结论:X物质____(选填“有”或“没有”)熔点。 (2)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则小吴实验中的不当之处是 ____。 8.小明同学选用碎冰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图中的实线是碎冰实际的熔化曲线,图中的虚线是小华同学得到的熔化图像,发生此变化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填写两条): (1)____; (2)____。 9.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放在一盆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将鱼从水中拿出,发现鱼的表面出现了一层较厚的冰。请分析说明鱼表面这层较厚的冰是如何形成的。(“解冻”过程中,鱼的温度始终低于0℃) 10.(对应例2)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6年,全国供水总量6040.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8.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m3,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887.1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和江苏,分别为317.0亿m3、189.6亿m3、127.1亿m3、71.7亿m3、59.6亿m3和52.2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6040.2亿m3。其中,生活用水821.6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4%;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摄氏温度: 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初三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1.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状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向的变化成为物态变化。 3.物体的叫温度.常用字母表示,单位,符号。热力学温度用字母表示,单位,符号。 4.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的温度定位0℃。 5.10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位100℃。 6.要准确判断或测量温度,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测量工具是.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温度 计内的液体多为、或等物质。 7.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8.体温计里装的液体是。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 9.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和。估计被测温物体的温度是否在温度计的量程内。 (2)温度计玻璃泡要_______ 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3)待示数后再读数。 (4)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看温度计是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一、熔化与凝固: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 二、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 (1)晶体:固体物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但温度却保持,即有固定的,这类固体叫做;常见的晶体有:等。 晶体熔化时的叫做熔点。常见晶体的熔点(1个标准大气压):固态酒精,固态汞,冰,海波,萘,熔点最高的金属是。 影响晶体熔点的因素:或。 (2)非晶体:固体物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其温度就会不断,即没有固定的,这类固体叫做。常见的非晶体有:等。 即:晶体的熔化条件: 晶体的熔化特点: 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如何区别晶体与非晶体: 三、凝固 凝固点: 晶体凝固的条件: 晶体凝固的特点: 非晶体凝固的特点: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汽化:物质从变为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变为的过程

中国水利年鉴2017_附录-2016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摘录)-一、水利固定资产投资

80%及以上的水源地有694个,占评价总数的80.0%。与2015年相比,全年水质合格率在80%及以上的水源地比例上升1.6个百分点。 (七)浅层地下水水质 2016年,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井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区盆地和平原、江汉平原重点区域,基本涵盖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大、污染较严重的地区。监测对象以浅层地下水为主,易受地表或土壤水污染下渗影响,水质评价结果总体较差。2104个测站监测数据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水质优良的测站比例为2.9%,良好的测站比例为21.1%,无较好测站,较差的测站比例为56.2%,极差的测站比例为19.8%。主要污染指标除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锰、铁和氟化物可能由于水文地质化学背景值偏高外,“三氮”污染情况较重,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 2016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利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6099.6亿元,较上年增加647.4亿元,增加11.9%。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4422.0亿元,较2015年增加6.5%;安装工程完成投资254.5亿元,较2015年增加11.2%;机电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172.8亿元,较2015年减少13.0%;其他完成投资(包括移民征地补偿等) 1250.3亿元,较2015年增加43.1%。 在全年完成投资中,防洪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077.0亿元,水资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585.2亿元,水土保持及生态工程完成投资403.7亿元,水电、机构能力建设等专项工程完成投资1033.7亿元。七大江河流域完成投资4761.5亿元,东南诸河、西北诸河以及西南诸河等其他流域完成投资1338.1亿元;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完成投资分别为2358.4亿元、1163.4亿元、2234.9亿元和342.9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比例分别为38.7%、19.1%、36.6和5.6%。 在全年完成投资中,中央项目完成投资88.7亿元,地方项目完成投资6010.9亿元。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1080.0亿元,小型及其他项目完成投资5019.6亿元。各类新建工程完成投资4775.7亿元,扩建、改建等项目完成投资1323.9亿元。 全年水利建设新增固定资产4046.7亿元。截至2016年年底,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174.3亿元,投资完成率为60.1%;累计新增固定资产9115.7亿元,固定资产形成率为64.3%,比2015年增加2.8个百分点。 当年施工的水利建设项目26331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21629.1亿元,较2015年减少4.2%。其中:有中央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16479个,较2015年减少23.1%;在建投资规模12121.3%亿元,较2015年减少19.8%。新开工项目18410个,较2015年增加10.2%,新增投资规模6914.8亿元,比2015年增加28.3%。 全年水利建设完成土方、石方和混凝土方分别为39.8亿m3、7.0亿m3、0.9亿m3。截至2016年年底,在建项目计划实物工程量完成率分别为:土方 84.0%、石方91.8%、混凝土方60.5%。 二、重点水利建设 江河湖泊治理。全年在建江河治理工程5606处,其中:堤防建设527处,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治理593处,中小河流治理3530处,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及其他项目956处。截至2016年年底,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91.0亿元,投资完成率60.0%。东北三江、洞庭湖、鄱阳湖治理加快实施;进一步治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38项工程已开工25项,其中6项全面完成或基本完成,洪泽湖大堤除险加固工程率先通过竣工验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走马塘延伸拓浚等8项工程已完工。 水库及枢纽工程建设。全年在建水库及枢纽工程369座,截至2016年年底,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39.7亿元,项目投资完成率59.8%。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浙江朱溪水库,安徽洪巷水库,福建罗源霍口水库,湖南毛俊水库,广西驮项水库及灌区,贵州黄家湾水库,四川土溪口水库、李家岩水库、黄石盘水库,云南阿岗水库,甘肃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等工程开工;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淮河出山店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加快实施;河南前坪水库、西藏拉洛水利枢纽、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重庆观景口水利枢纽、贵州马岭水利枢纽、云南德厚水库、青海蓄集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实现截流;湖南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下闸蓄水;右江百色水利枢纽、湖南皂市水利枢纽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全年水资源配置工程在建投资规模4648.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590.6亿元,项目投资完成率55.7%。引江济淮、舟山大陆引水三期、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云南柴石滩水库灌区、四川武引蓬船灌区、江西廖坊水利枢纽灌区二期、青海引大济湟西干渠灌区等工程开工,陕西引汉济渭、湖北鄂北水资源配置、甘肃引洮供水二期、贵州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主体工程全面实施。 农村水利建设。全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投资240.0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0.0亿元,受益人口3900多万,其中涉及国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0万。截至2016年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9%。当年安排中央投资用于灌溉建设与节水改造161.5亿元(含已列入重大水利工程154.5亿元), 425附录

2020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8温度与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0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温度与物态变化含答案 要点索引:1、理解温度的概念,会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知道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知道在此过程中 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 3、能够认识常见物质的熔化、凝固图像,并能解答问题。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讲中讨论了机械能的相关知识点,本讲中我们将要讨论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点与考点。本讲的内容较多,在历年中考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在5---8分左右,试题形式可以为填空、选择形式的基础性的考查,也可以是实验探究性考查;比如观察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作为实验题出现频率还是较高的;下面我们用七步教学法为大家梳理本讲涉及到的重点知识与考点,助你在考前复习中没有遗漏哟。 一、基础点睛: 1、温度与温标: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摄氏度,符号℃,读作摄氏度。 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稳定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2.温度计: (1)常用温度计 制成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根据不同的需要,液泡里充入的分别是酒精、煤油、水银。常用温度计如下面的甲图所示,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测量时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的物体读数。 (2)体温计: 常用的体温计如下图乙所示,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它的液泡的上面有一很细的弯管,水银受热膨胀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但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 2019版

前言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宁夏水资源情况现状及趋势。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宁夏水资源情况核心指标从从水资 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宁夏水资源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宁夏水资源情况价值信息,帮助机构和个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宁夏水资源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宁夏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宁夏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宁夏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宁夏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夏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夏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宁夏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宁夏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夏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夏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夏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总结

熔化和凝固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 1、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注:物态变化时,既要关注温度的变化,又要关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情况。 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注:在遇到这种曲线图时我们要会从中读出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上面两个图,图1是晶体熔化的折线图,纵向表示温度,横向表示加热时间。我们的曲线起点并没有从0开始,因为物体本身在加热前就有一定的温度,当温度达到48℃时,呈水平直线,说明在这段时间物体的温度恒定,达到熔点,后来温度继续升高,说明开始汽化。图2是非晶体的融化,蜡的温度在不断的升高,却始终在慢慢融化。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习题 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凝固 B. 液化 C. 升 华 D. 凝华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 流 B. 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 C. 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3.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惠安冬天室外最低气温会低于﹣30℃ B. 泉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5℃ 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3℃ D. 登革热病人发高烧时体温为37℃ 4.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 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C. 将湿衣服展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可以减慢水的蒸发 D. 冬天窗玻璃内表面上出现美丽的冰花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5.精细陶瓷以硬度大、耐高温、绝缘性好、有的还有高透光性等特点成为当代新材料之一.下列陶瓷制品中主要利用耐高温这一物理属性的是() A. 陶瓷制成的汽油机火花塞 B. 陶瓷刀具 C. 陶瓷制成的光导纤 维 D. 陶瓷制成的人工膝关节

6.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 B. 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D.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 7.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 北方初冬的早晨树叶上形成霜 B. 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白气” C. 冰块化成 水 D. 山间形成白雾 8.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练习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A.在房间地面上撒些水,可以适当降低温度 B.夏天,刚刚从冰柜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气” C.冬天,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D.清晨的大雾在阳光下慢慢散去 2 . 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 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 3 . 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A.B.C.D. 4 .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这种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这种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在图中的四幅图中,表示这种材料熔化的图象是 A.B. C.D. 5 . 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春天,微风送来阵阵花香是花香分子的扩散现象 B.夏天,空调吹出的白雾是冷凝器内的水蒸气液化现象

C.秋天,枝头红彤彤的苹果是苹果对光的色散现象 D.冬天,呼啸的北风让人呼吸困难是空气压强与流速变化产生的现象 6 . 秋天的清晨,我们经常发现野外的树叶或小草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如图所示.形成露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升华B.汽化C.熔化D.液化 7 .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常温下固态干冰“消失”B.冰可乐罐外表面的白霜 C.冰块融化D.烧水壶口上方的“白气” 8 . 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叶子,可有效减慢体内水分的 A.汽化B.升华C.液化D.凝固 9 .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食品在电冰箱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 C.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吸热 D.用酒精给高烧病人擦拭降温,利用了酒精升华吸热 10 .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 D. B. C. 11 . 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北京市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北京市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 告2019版

前言 北京市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北京市水资源情况现状及趋势。 北京市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 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北京市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北京市水资源情况核心指标从从 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北京市水资源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北京市水资源情况价值信息,帮助机构和个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北京市水资源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北京市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北京市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北京市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北京市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北京市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北京市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北京市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北京市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北京市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八年级物理教案)初二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八年级物理教案 初二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C ):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C。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 C至42 C ,每一小格是0.1 C。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 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 ^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通常我们用字母t表示; 3)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平均分 成100份,每一份就是1℃ 4)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的是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 冰水混合物的热力学温度时273.15K T=273.15+t 注意:热力学温度的0 K温度永远达不到; 2.温度计 (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 1)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 2)选: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3)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4)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侧壁。 5)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6)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7)注意:是否需要估读呢? 3.体温计 ①量程:35---42℃;分度值0.1℃ ②使用前要甩一甩,使汞回到玻璃泡内; ③读数时候,可以离开人体; ④注意,不能用温度计当作普通实验用温度计适应, 4.温度与日常生活 ①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 ②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 ③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18~25 ℃. ④洗澡的较舒适的温度时40摄氏度 5.物态变化: 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外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的三种形式,固体、液体、气体;

物态变化是固体、液体、气体的三种状态的相互转变,今天具体学习固态与液态之间的变化: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物体凝固时需要放热。 3.观看熔化实验: a)为什么需要用水浴法进行加热? b)我们得出了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与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不同,能否进行总结? c)能否根据熔化过程,自己反思凝固过程呢? d)对实验的仪器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可以用化学实验的方式进行解答? e)水浴法,能够给物体均匀、间接的加热,并能控制物体温度上升速度的方法; f)图像法:在分析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能够直观的比较出彼此的区别,更好的便于实验结果的撰写; 4.晶体与非晶体的定义: a)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反之称为非晶体; b)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5.图像的意义:平台的意义,是晶体熔化的全过程,处于固液混合状态(并不一定正确), 左侧拐点表示熔化的开始全部是固体, 右侧表示融化的结束全部是液体, 中间部分是固液混合状态; 6.晶体熔化,为什么要持续吸热? 运用化学学习的知识,晶体中的分子是规则排布的,加热是为了让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离开了原来平衡位置。所以在加热过程中,先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并不是用于物体升温; 反之,非晶排布不规则,分子间作用力小,加热直接打破,进而一直升温; 7.熔化与凝固与日常生活 a)降低凝固点;在水中加盐,可以降低凝固点;用于雪天防滑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