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索沃独立问题的法律考察

科索沃独立问题的法律考察

科索沃独立问题的法律考察
科索沃独立问题的法律考察

科索沃独立问题的法律考察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08)12-00

摘要: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单方面宣布独立。国际社会上反响不一。本文基于国际法的理论出发,试对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是否合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科索沃;国家主权;民族自决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总理塔奇宣布科索沃独立。一时间,这个著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地区再次逼近燃点。在这个小舞台上,正在上演一出由某几个大国领导人联袂导演的政治大戏,同时也在撼动着国际法的权威性。而此事件的核心问题可归为一点:这场单方面宣布独立是否符合国际法?

国际法的一般知识告诉我们,构成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人民、领土、政府和主权。其中,主权是区别于国家与其他实体的最重要的标志。

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属性,是国家固有的在国内的最高权力和在国际上的独立权力。这种权力是不可分割和不可让与,不从属于外来的意志与干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主权是现代独立国家的固有属性,并非外界所赋予,只有国家才拥有主权,而没有主权也就不是国家,两者相辅相成。

科索沃拥有200万人民,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目前由塞伊迪乌政府管理。在国家四要素中,前三项科索沃都已经具备了客观基

科索沃战争战例分析

科索沃战争战例分析 一、背景 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面积10887平方千米,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相邻,人口200余万,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内的自治省,但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1980年铁托逝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1989年2月27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由此更激发了阿族的对抗情绪,阿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 进入90年代后,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进一步高涨,于1992年5月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还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开始了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面对阿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 这样,在波黑战火逐渐熄灭的同时,科索沃的战火却越燃越旺,1997年以后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30万人

流离失所,沦为难民。科索沃危机的发展使代顿协议后力图控制巴尔干局势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它们不能容许南联盟的行为干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它们也图谋借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 因此,从1998年底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二、战争过程 1999年3月24日19时50分,第一枚巡航导弹从亚德里亚海上的美军驱逐舰上发射,揭开了战争的序幕,代号为“联盟力量”的科索沃战争从此爆发,到6月10日结束,共持续了78天。科索沃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作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争夺战区制空权(3月24日~3月26日)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一轮至第三轮空袭行动,打击的重点目标是南联盟防空系统,包括机场、雷达、导弹发射阵地、通信等设施。主要目的是通过空袭夺取南联盟地区的制空权。 第二阶段瘫痪南军指挥(3月27日~3月31日)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四轮至第七轮空袭行动,打击的重点目标是南联盟指挥中心、基地等核心军事目标,以瘫痪南联盟军事运作机制,瓦解其战斗力。同时,对南联盟全国各地的防空设施和重要军事目标继续进行轰炸。 第三阶段:削弱南军潜力(4月1日~4月29日)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八轮至第三十七轮空袭行动,打击的重点

《信息化战争》试题库完整.docx

精品文档 一、单选题 1.在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被人们称作“信息战争”的战例是C。 A、第四次中东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海湾战争 D、阿富汗战争 2.未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最终的的决定性因素是C。 A、武器 B、参战国的国际地位 C、人 D、作战的理论与方法 3.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的特征表现在D。 A、陆地和海洋 B、海洋和空中 C、陆地、海洋、空中的三维空间 D、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 4.A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 A、海湾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5.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B。 A、 20 世纪 70 年代 B、20 世纪 80 年代 C、 20 世纪 60 年代 D、20 世纪 50 年代 6.海湾战争发生于C。 A、 20 世纪 70 年代 B、20 世纪 80 年代 C、 20 世纪 90 年代 D、 21 世纪初 7.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查于一体的A系统是信息化战场上军队行动的“大脑和中枢神经” 。 A、指挥控制 B、后勤保障 C、参谋策划 D、协调联系 8.机械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B力量。 A、精神 B、物质 C、技术 D、信息 9.随着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使用于战场,产生了许多新的作战形式,下面不属于新的作战形式的是 C。 A、自然战 B、软杀战 C、运动战 D、电子战 10. 在信息化战争中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是D。 A、制陆权 B、制空权 C、制天权 D、制信息权 11.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指挥控制结构为A状的网络结构。

A、扁平 B、椭圆 C、矩形 D、菱形 12.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战争所依赖的A基础,促使武器装备发生质的变化。 A、物质 B、信息 C、技术 D、保障 13.不断更新的A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先导。 A、作战理论 B、武器装备 B、人员质量D、信息技术 14.第三次中东战争中,A以电子——火力交战方式显示军事优势。 A、以色列 B、伊拉克 C、巴勒斯坦 D、伊朗 15.全面信息化战争的雏形是C战争。 A、阿富汗 B、伊拉克 C、海湾 D、科索沃 16.“沙漠风暴”行动发生在B战争中。 A、阿富汗 B、海湾战争 C、伊拉克 D、科索沃 17.在信息化战争中,对战争的控制除政治因素外,关键在于B的高技术化。 A、人员配备 B、武器装备 C、作战理论 D、军事技术 18.高技术武器能够通过对A重要目标的打击,直接达成战略目的。 A、纵深 B、横向 C、扁平 D、阵地前沿 19.在历史上的战争中,战争的时间都比较长。英法百年战争长达D年。 A、 100 B、 102 C、 101 D、 103 20.信息化战争的可控性强,通常以天、小时甚至以分秒来计算,“海湾战争”中被称为“沙漠军刀”的地面作战中,多国部队仅仅用了C小时就达到了作战目的。 A、1 个月 B、10 天 C、 100 小时 D、12 小时 21.美国在 1986 年 4 月 5 日对利比亚采取D式的空袭作战方式,使美军在极短时间达到作战目的。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 ——解析区域合作的另一个理论视点 樊勇明 2012-12-28 14:43:55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京)2008年01期作者简介:樊勇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上海 200433) 内容提要: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是国际政治经济学对区域合作进行理论解释的一种新尝试。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是:原来仅限于西方盟国体系内的所谓国际公共产品在冷战后被不恰当地夸张为“全球性国际公共产品”。在“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下,这些“全球性国际公共产品”被美国严重“私物化”,并且供应严重不足。因此有必要根据国际区域合作不断发展的形势,对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国际公共产品”理论进行改造和重构,提出“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概念。一般来说,只服务和适用于本地区、其成本又是域内国家共同分担的国际性安排、机制或制度被称为“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除特定区域外,一般不存在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国家,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被某一个大国“私物化”的危险。同时,由于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涵盖范围较小,各国从中得到的收益和必须付出的成本比较清晰,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免费搭车”的现象,避免国际公共产品中普遍存在的供应不足问题。 关键词:区域合作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理论解读 如果说20世纪70~80年代是全球化的一个新起点,那么现在已有迹象显示:虽然全球化还在继续发展,但是区域合作正在成为新的国际潮流,21世纪将是区域合作的世纪。区域合作的理念正在成为众多国家对外战略的主导思想。国际

形势的变化必然要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得到反映。为此,本文提出“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概念,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为区域合作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笔者认为,有关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提供有助于本地区稳定和繁荣的国际公共产品,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据此可以预料,关于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相关研究将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构建的新内容、新方向。 一国际公共产品理论的提出及其缺陷 “国际公共产品”是国际关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公共产品(public goods)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一国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产品与劳务。最初,公共产品理论仅限于一国范围内,该理论认为政府有责任提供包括国防、外交、治安等公共产品以及道路、桥梁、路标、灯塔等社会基础设施,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国范围之内,公共产品的成本由政府向公众征税来筹集。 美国学者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将公共产品理论引入了国际关系学。他在《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一书中提出,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转需要某个国家来承担“公共成本”。①这一观点后来被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发展成“霸权稳定论”,即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霸权国家,通过为国际社会提供稳定的国际金融体制、开放的贸易体制、可靠的安全体制和有效的国际援助体系等国际公共产品,来获得其他国家对由霸权国所建立的国际秩序的认同,从而实现体系内的稳定和繁荣。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所

论军事高科技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超强精华满分版大学论文)

论军事高科技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前言:11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5舰载机顺利在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上进行了起降飞行训练,引起世界广泛关注,这是我国在世界尖端军事高技术上的又一次巨大突破,对增强我国军事实力,维护我国国家主权有重大意义。如今,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经济繁荣的生产力,政治上的影响力,军事上的战斗力,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因此,重视军事高科技发展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创造稳定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十八大报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重点强调:提高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打赢现代化战争的需求。本文针对性地探讨了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原因,以分析军事高技术对战争以及国家发展的影响为主要内容,并提出我国发展军事高技术的建议。 军事高技术,指的是建立在现代综合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武器装备发展与作战能力提高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新技术群。它是建立在当代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各学科的最新科技成果,紧密结合军事综合实力,全面构建以及不断变革与创新的结果。可以说,谁在军事高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谁就能于军事中掌握更多的主动;谁在军事高技术领域落后,谁就会被动挨打。 关键词:军事高技术武器装备军事人才战争国防 一、军事高技术发展的背景及现状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不但对整个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也导致了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了技术化,信息化。以各种高技术为支撑,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导向,未来的战争形态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因此军队信息化的程度已成为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以及确立军事领域的战略地位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2.二战后尤其是最近二三十年来的历史证明,军事战争的需要直接导致一 系列高技术成果的问世,并且大多数高技术成果首先应用于军事以后再逐渐向民用领域扩展。以核武器技术、导弹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军事高技术群体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异军突起,并以此带来了战后世界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

从科索沃战争看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工程伪装

从科索沃战争看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工程伪装 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队依靠完善的防护工程体系运用各种战术和技术手段对防护工事和武器装备巧妙地实施了伪装和干扰,不仅有力地粉碎了北约的速决企图,而且使北约空袭效果大打折扣,南军的有生力量及大部分武器装备得以保存。通过这场战争,人们不仅认清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嘴脸,更多的是赞叹南联盟的防护工程体系的完善坚固,对于工程伪装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作用也有了深刻认识。本文试透过科索沃战争,结合我军实际,就工程伪装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工程伪装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 工程伪装,又称隐真示假,即为欺骗或迷惑敌方采取电子、电磁、光学、热学等技术手段,改变工程目标本身所显现或辐射的特征信号,实现目标对周围背景的模拟复制,降低或消除目标以“示假”。 实际上,伪装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第一次世界打战时德军就

认为:“没有不可摧毁的工事,只有良好的伪装才能达到不被摧毁的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伪装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认为“伪装是特别有效的战争武器”。军委张万年副主席曾经说过:“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先进武器命中率高、破坏性大,搞好阵地伪装,使敌人捕捉不到攻击目标,是提高工事生命力的重要途径,与提高工事强度等级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伪装之所以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因为: (一)古往今来,工程伪装始终是情报侦察的“天敌”,尤其在现代战争中表现更为明显。情报侦察的目的是掌握敌方军事实力、 军队部署、行动企图等情报,为己方制订作战计划和作战行动 提供依据。显然,伪装的目的就是为了“反侦察”。《孙子兵法》 的“兵不厌诈”即是古人对伪装的最好诠释。进入二十世纪以 来,情报侦察技术突飞猛进,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通过卫星、 有无人侦察机、舰载雷达、地面传感器及阿族特工等一体化的

科索沃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及影响

考点:科索沃战争爆发的背景、概况、影响 时间:1999年3~6月 概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的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联合国的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认识: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世界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例题1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利用苏联解体之机,企图实现由其主宰国际秩序的称霸战争。这场战争() A.促使多极化格局形成 B.是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C.使中东和平受到威胁 D.强化了联合国主导作用 答案:B 解析: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答案B。 例题2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能够表明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A.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D.科索沃战争 答案:D 解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表明多极化趋势会曲折发展,答案D。

1. 1999年5月8日,北约的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了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使馆建筑的破坏。这一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大事件发生在下列哪次战争中() A.第五次中东战争 B.海湾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伊拉克战争 2.自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在全世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如海湾战争(1991年)、科索沃战争(1999年)、阿富汗战争等,这充分说明() A.战争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B.当今世界不安宁的唯一原因是霸权主义 C.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D.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3.小明是个军事迷,他正在研究二战后的世界某项军事行动,他认为该行动挑战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尤其是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受到严重挑战。小明所研究的是() A.科索沃战争 B.朝鲜战争 C.苏军占领阿富汗 D.美国执意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4.1999年,在俄罗斯等国的斡旋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停止轰炸科索沃。这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恐怖主义日趋泛滥 B.全球一体化持续加强 C.单极世界逐渐形成 D.政治多极化曲折发展

基于火力毁伤效果不确定性的目标毁伤效果评估方法研究

基于火力毁伤效果不确定性的目标毁伤效果评估方法研究 现代战争的环境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多重变革,在这种被现代科技不断推动的复杂化环境下,目标毁伤效果评估(BDA)对于现场指挥作战的决策支持作用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存在着战争中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影响,以及目标毁伤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使得BDA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回到历史战争中,可以看到BDA的重要价值。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正是因为在目标毁伤效果评估能力上的欠缺,造成了巨大的军事浪费,而且也贻误了战机。美军航空导弹部队在此次战役中平均每天有40次重复打击,最高时重复打次次数达到一天160次。重复打击带来的巨大军事浪费和实际延误后果事实上是可以通过提升目标毁伤效果评估能力而得到规避的。美军正是在此次战役以及海湾战役因BDA能力吃亏之后,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并产出了后来一系列的评估方法,其中包括1994年的BDASIM仿真模型,以及1999年产生的目标BDA贝叶斯决策模型。 在近几十年的BDA研究中,各种方法和思想层出不穷,贝叶斯网络是这些方法中长期保持热门的一种不确定性推理工具,由于通过其能够对不确定或者不完整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作出较为准确的推理,与战场上从不确定和不完整的目标毁伤信息对目标毁伤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的特性十分吻合,这一近几十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在BDA上的应用有着极大的研究前景和应用

价值。 纵观国内的军事目标损毁效果评估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期,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更没有成套的评估系统,依赖于侦查信息和指挥者的主观经验判断的粗放模式对于现代战争能力的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结合时下热门的贝叶斯网络研究,提出有效的算法和方法论并进行仿真对比,有利于为提升和完善国内的军事BDA,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贝叶斯网络算法起始于著名的数学家Bayes的一篇哲学性论文《an essay towards solving a problem in the doctrine of chances》【1】,这篇文章奠定了贝叶斯学派的基础,而贝叶斯网络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的Pearl提出【2】。 自贝叶斯网络被提出之后,对其的研究就被应用到了治疗诊断、机器故障诊断、用户建模、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等各个领域,贝叶斯网络的发展大约经历三个阶段【3】:(1)贝叶斯网络的推理机制研究;(2)贝叶斯网络的学习方法研究;(3)贝叶斯网络在实际问题领域的研究。 对于推理机制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Ceiger等人在图模型的拓扑结构和随机变量独立性关系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有向分隔的概念与判断方法【4】,之后贝叶斯网络形成了精确推理算法和近似推理算法两类。精确推理算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是Pearl于1986年提出的消息传播算法【5】、Lauritzen等人1990基于组合优化思想提出的连接推理算法【6】、Shachter在1990年提出的弧

部关于科索沃战争的电影

推荐:7部关于科索沃战争的电影 之前还整理过100部经典的二战电影,100部经典二战的纪录片,以及30部越战电影、20部关于特种部队的电影、20部好看的狙击手电影、42部经典的一战电影和25部经典二战电视剧以及30部经典的冷兵器战争电影等,喜欢的朋友可以查看收藏!自古评论出大神,有好的电影也可推荐一下,大家共赏!谢谢1、《触摸和平》《触摸和平》是Rudolf Schweiger导演的一部剧情战争电影。德国战争电影,反 映的是在科索沃战争期间,两名德国驻科部队的士兵Tom与charly,以及一个年轻的塞尔维亚人,当地年轻美丽的母亲,愤怒的狙击手,他们这些人的故事。战争中终究有多少丑恶的面孔,原本善良的人性在战争和仇恨中的面目却扭曲的显示……2、《非常战场区域》(西班 牙2002)影片讲述科索沃停火期间,两队西班牙和法国维和部队士兵乘坐装甲车前往一个被塞族军队占领的小镇帮助维修电力系统,没想到这次看似平静的任务竟成了地狱般的不归之路!维和部队先是莫名其妙和阿尔巴尼亚军队交火而伤亡惨重、幸存者丢了所有重装备后又误打误撞闯入雷区、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后竟陷入残忍的塞族军队包围、遭遇非人的折磨时又适逢阿尔巴尼亚军队用缴获的装甲车辆对塞族 小镇发起攻城战……3、《最后56小时》作为意大利派往科索沃的国 际联军,参加了维和活动,并经历了战争的生死考验,可是军官克罗内罗手下的士兵,在返回国土后纷纷染上了白血病死去,克罗内罗由此发现了战场的黑恶────那些以“和平”的名义扔下的贫铀弹 污染了生态环境,给军人们带来了死亡灾难和难以想象的后遗症。他

多次向上级报告必须停止和清理这一战争罪恶,可是杳无音讯,他只能开始了铤而走险。 克罗内罗率领着他手下的十二名“信徒”(后来我们知道他们亦染上了战争后遗症:白血病),组成了一支命名为“信徒行动”的特别部队,袭击并包围一家民用医院,将医院中的所有病人与医护人士挟为人质,并向政府提出要求,结果被拒绝。警方开始进攻,但被克罗内罗发现,粉碎了进攻的企图,为此,他“枪杀”了一名人质,随后又释放了所有的在押人质,将“信徒们”集合在一起,军容整洁,仪态庄严,就像是要参加一次隆重的仪仗。警方这时开始了另一次计划周密的偷袭,克罗内罗对他的“信徒”们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为与你们在一起进行最后一次战斗而感到荣幸,而他的信徒亦作出同样的誓言。4、《自行车》(2015英国 / 科索沃 / 阿尔巴尼亚)电影讲述了两个男孩之间的友谊在科索沃战争中受到严重的考验,最终为生存而战。 5、《再见仍是朋友》(2015塞尔维亚 / 德国)在科索沃地区的一个小地方,只有十岁的Nenad和他的父亲、爷爷,还有东正教的牧师和30岁的教师几个人在这里生活,Nenad是学校里唯一的学生,每天都由维和部队的车辆把他从父亲的农场送到学校,Nenad渴望有同龄的孩子与他一起玩耍。一天,他从装机车的缝隙看到了两个与他同龄的阿尔巴尼亚男孩,其中十三岁的牧羊人Bashkim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因而他痛恨塞尔维亚人... 6、《爸爸》电影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十岁的诺尼和父亲靠倒卖走私香烟为生。父亲决心独自去德国,留下的诺尼决定展开一段漫长又危险的旅程,去德国找到父

《信息化战争》试题库完整复习进程

一、单选题 1.在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被人们称作“信息战争”的战例是 C 。 A、第四次中东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海湾战争 D、阿富汗战争 2.未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最终的的决定性因素是 C 。 A、武器 B、参战国的国际地位 C、人 D、作战的理论与方法 3.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的特征表现在 D 。 A、陆地和海洋 B、海洋和空中 C、陆地、海洋、空中的三维空间 D、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 4. A 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 A、海湾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5.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 B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6.海湾战争发生于 C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7.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查于一体的 A 系统是信息化战场上军队行动的“大脑和中枢神经”。 A、指挥控制 B、后勤保障 C、参谋策划 D、协调联系 8.机械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 B 力量。 A、精神 B、物质 C、技术 D、信息 9.随着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使用于战场,产生了许多新的作战形式,下面不属于新的作战形式的是 C 。 A、自然战 B、软杀战 C、运动战 D、电子战 10.在信息化战争中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是 D 。 A、制陆权 B、制空权 C、制天权 D、制信息权 11.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指挥控制结构为 A 状的网络结构。

A、扁平 B、椭圆 C、矩形 D、菱形 12.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战争所依赖的 A 基础,促使武器装备发生质的变化。 A、物质 B、信息 C、技术 D、保障 13.不断更新的 A 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先导。 A、作战理论 B、武器装备 B、人员质量 D、信息技术 14.第三次中东战争中, A 以电子——火力交战方式显示军事优势。 A、以色列 B、伊拉克 C、巴勒斯坦 D、伊朗 15.全面信息化战争的雏形是 C 战争。 A、阿富汗 B、伊拉克 C、海湾 D、科索沃 16.“沙漠风暴”行动发生在 B 战争中。 A、阿富汗 B、海湾战争 C、伊拉克 D、科索沃 17.在信息化战争中,对战争的控制除政治因素外,关键在于 B 的高技术化。 A、人员配备 B、武器装备 C、作战理论 D、军事技术 18.高技术武器能够通过对 A 重要目标的打击,直接达成战略目的。 A、纵深 B、横向 C、扁平 D、阵地前沿 19.在历史上的战争中,战争的时间都比较长。英法百年战争长达 D 年。 A、100 B、102 C、101 D、103 20.信息化战争的可控性强,通常以天、小时甚至以分秒来计算,“海湾战争”中被称为“沙漠军刀”的地面作战中,多国部队仅仅用了 C 小时就达到了作战目的。 A、1个月 B、10天 C、100小时 D、12小时 21.美国在1986年4月5日对利比亚采取 D 式的空袭作战方式,使美军在极短时间达到作战目的。

狙击手吊舱

目前洛马“狙击手”XR的剖视图还没有公开,只能找到1幅生产车间中未封装的吊舱的照片。但是现有瞄准吊舱的结构大同小异,所以附上AN/AAQ-14“蓝丁”瞄准吊舱的彩色剖视图供您参考。详细介绍和性能参数如下: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各种相关技术获得突破,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先后研制出“夜间低空红外导航与瞄准”(LANTIRN,音译为“蓝丁”)系统的两种吊舱,分别是用于低空飞行的AN/AAQ-13导航吊舱和用于昼夜目标截获的AN/AAQ-14瞄准吊舱。很快,美国空军将这两种吊舱先后安装在F-15E和F-16战斗机上,并在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借助这种最先进的前视红外探测设备,美国空军将类似白天的空战战术运用到夜晚,显著增强了在全天候条件下精确攻击地面目标的能力。 然而,作为诞生于冷战时期的机载吊舱式瞄准设备,“蓝丁”在设计上主要用于低空对地攻击,近年来在面临不断变化的地面防空系统时,逐渐暴露出一些性能局限。美国空军在接受了科索沃战争的经验教训后,明确要求战机必须在6000米以上高度、更远的防区外发射精确制导武器,以避免来自敌方地对空导弹的攻击。这一要求对于采用第一代热成像传感器的“蓝丁”吊舱来说,已经明显力不从心,而且后勤保障费用也愈加昂贵。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美国空军在2001年初正式提出了“先进瞄准吊舱”(ATP)计划,要求战斗机携带的前视红外吊舱能够从12200米高空、37千米外的距离承担指示目标的任务。当年5月,美国空军正式发布ATP投标需求,但考虑到技术风险,暂时取消了对新型吊舱的远距、高分辨率、自动识别目标的要求,而把这种能力作为未来一种升级选择。 很快,美国三家专门从事瞄准吊舱设计研制的承包商分别向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提交了各自的投标方案。它们分别是洛马公司的“狙击手”XR吊舱、诺格公司的“蓝丁”II型吊舱和雷锡恩公司的“终结者”(Terminat or)改进型吊舱。为了实现在高空飞行时远距离识别目标,各种候选方案都采用了第三代前视红外技术,并且先后在F- 16和F-15战斗机上作了试飞,在技术性能上可谓是各有千秋。 与其它两家公司相比,洛马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的瞄准吊舱发展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特别重要的一点是,“狙击手”XR大约60%模块经过重新封装后,可与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的机内光电瞄准系统互相通用,令美国空军产生极大兴趣。于是,美国空军和空军国民警卫队在2001年8月正式宣布,ATP计划最终选择了洛马公司导弹与火控系统分公司的“狙击手”XR瞄准吊舱(美军编号AN/AAQ-33),授予该公司一项期7年、制造522个吊舱的合同,总价8.43亿美元。 与现役各种瞄准吊舱的外部形状相比,“狙击手”XR的形状明显变化,尺寸有所减小。它的头部采用了独特的楔形设计,避免了球型头部和空腔有可能因气流诱导而产生的振动,特别是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下。为了减小气动压力的影响,楔形头部采用4块蓝宝石,平时装在复合材料保护罩内。这种蓝宝石非常硬,足以抗强烈撞击。试验表明,在速度为315千米/小时的花岗岩片和速度为240千米/小时的金属螺帽的撞击下,头部仍安然无恙。 “狙击手”XR长239厘米,直径30厘米,重181千克,包括转接器在内重量只有200千克。就F-16而言,该吊舱安装在进气道下颌的右侧,当飞行速度超过音速时,吊舱头部形成的斜激波减少了进入进气道的扰动。此外,在一定程度上,楔形头部还可以部分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强飞机的隐身性能。 “狙击手”XR吊舱内部由高分辨率的前视红外、CCD电视摄像机、激光测距器/照射器、激光点跟踪器和激光指示器等组成,所有装置均安装在一个由6个减振器支撑的光学基座上,可以确保在无抖动的情况下有

专题复习: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国际格局

专题复习: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国际格局 【课标要点】 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形成的严重后果。 2、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4、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5、慕尼黑会议的参加国、结果;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6、德国进攻波兰的时间及影响;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及影响。 7、《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时间、内容及其作用。 8、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9、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 安全的威胁。 10、当今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科索沃战争的交战双 方、影响。 【复习过程】 一、把握基础知识、重点知识 二、联系比较、归纳总结1、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与两次世界大战有关的重要会议及其影响。一战: 二战: 2、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两次世界大战分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一战: 二战: 4、列表归纳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形成及结果。

国际格局相关会议 (形成标 志) 影响结果 一战后 二战后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但是美苏两强相争,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当今 三、联系现实,以史为鉴 1、贯穿两极格局始末的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斗争,请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两题。 阶段 时间 (20世 纪) 两国主要领导人 重大事件 双方争霸态势 和实力对比美国苏联 第一阶段50年代中—60年代 初 第二阶段60年代中 —70年代 末 勃列日涅夫 第三 阶段 80年代里根 2、反思战争,联系现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⑴列举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你知道美国的霸权主义挑战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有哪些具体事例吗? ⑵结合历史的启迪,针对材料中的现实,请你谈谈人类如何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课堂反馈】 1、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A.拿破仑执政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希特勒上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结束,它的生命也就完了”。二战中的哪次战役,直接证明了毛泽东的论断---------------------------------------()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关键是------------------------------------------------ ()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每一个阶段,往往都是以进攻的一方发动突然袭击开始的。下列战役中不属于突然袭击的军事行动的是--------------------------------------------------------------------------------()A.法西斯德国进攻波兰 B.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 C.法西斯日本进攻珍珠港 D.苏联红军攻克柏林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主要表现是---------------------------------------------()A.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B.德国企图重新瓜分世界 C.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与对峙 D.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6、1919年巴黎和会和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有---------------------------------------------() ①会议文件中包含有损中国主权的内容②确定了对德国的处理方案③参加会议的都是帝国主义国家④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2010·吉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成为重要转折点的战役是()---------------------------------------------------------------------------------------------------------() 黎以冲突,2004年7月30日,以色列轰炸黎巴嫩南部村庄,一男子怀抱死去的女孩痛哭不已。汽车炸弹爆炸现场。伊拉克巴格 达市中心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 件,造成数十平民伤亡。 科索沃首府最大的军营附近的民居遭 北约空袭后冒出浓烟

科索沃战争伤亡

美刊披露科索沃战争被掩盖的惊人内幕 https://www.doczj.com/doc/088913261.html, 2000年05月12日10:09 解放日报网站 提前出版的5月15日的美国《新闻周刊》中,有一颗重磅炸弹:题为《科索沃被掩盖的内幕》。这篇报道光是引文部分,就足以让美国的读者感到触目惊心了:北约声称其在科索沃战争中大获全胜,但那场战争实际上根本没有伤及南联盟的元气。这篇报道传递的另一个信息是: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行动不仅在道义上(侵略他国主权)和政治上(科索沃问题更加复杂化)上失败了,军事上同样是一场难以启齿的失败。空袭战果报告原是“注水肉” 1999年6月,当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最终同意将其军队撤出科索沃的时候,北约声称进行了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空战。美国及其北约盟国上下充斥着一股近乎狂热的胜利气氛。美国著名军史学家约翰-基甘写道:“这是战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唯一一场只靠空中力量就大获全胜的战争!”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重创了驻科索沃的南联盟军队,摧毁了其50%的火炮和1/3的装甲运兵车。”美国参联会主席谢尔顿上将指着彩色图标向人们介绍说:“北约空军一共摧毁了南联盟的120辆坦克、220辆装甲运兵车和超过450门火炮、迫击炮。”对于这一异常乐观的战果,当时就有人表示怀疑,但苦于没有过硬的证据,所以只有少数军事专家没有被北约和美国国防部的声明所迷惑。直到北约轰炸南联盟一周年后的今天,美国《新闻周刊》通过非常渠道获得了一份美国空军的绝密军事评估报告。这份报告揭开了北约袭击南联盟“战果”的真相---北约对南联盟的空战,实际上远没有它公开吹嘘的那么神,绝大多数的北约炸弹都炸在了荒郊野地,或者炸中了成百上千辆平民轿车、卡车或者假目标,极少打中南联盟军事目标。 那么北约真正打中的军事目标有多少呢?是14辆坦克,而不是120辆;是18辆装甲运兵车,而不是220辆;是20门火炮,而非450门!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战争期间,北约飞行员声称一共摧毁了744个目标,但美国空军调查人员战后悄悄到科索沃通过飞机和地面调查后发现,确有证据证明打中的目标仅仅58个!更重要的是,美国《核科学家通报》杂志获得的美国国防部另一份秘密报告显示,美国空军在对南空袭中一共动用了5285枚精确制导炸弹,这些“精确制造炸弹”却无法精确命中目标,许多却炸中了平民。 北约盟军最高司令不敢正视的真相让人震惊的不光是战果真相,还有北约和美国政府在战间和战束后拼命掩盖真相、欺骗民众的做法。在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一再指示北约盟军最高司令克拉克,一定要提交“积极的战果报告”,决不能公布任何“真正的战果”!而北约空军将领却向克拉克抱怨说,在15000英尺高空用飞机打坦克“根本不可能”,声称打中坦克的飞行员“90%是说假话”。权衡了利害关系之后,克拉克上将决定屈从于华盛顿的压力,选择了扩大战果的做法。然而,克拉克上将打心眼里对每天上报到他办公桌上,然后由他亲口向外发布的战果感到怀疑。他曾私下向华盛顿最高决策层提出他的疑虑。然而,正是这种怀疑断送了克拉克的前程,战争一结束,华盛顿就宣布克拉克将提前退

海军电子侦察船发展建议_陈波

Vol.34No.9 8   舰船电子工程 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总第243期 2014年第9期海军电子侦察船发展建议* 陈 波 李 腾 (海军装备研究院 北京 100161) 摘 要 电子侦察船具有活动范围大、任务持续时间长、综合侦察能力等优势,成为海上电子情报侦察体系的重要组成,论文在研究国外电子侦察船装备情况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海军转型发展分析了发展电子侦察船的作用意义,提出了我国电子情况侦察船发展建议,为后续装备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电子侦察船;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T91 DOI:10.3969/j.issn1672-9730.2014.09.003 Suggestions on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Ships CHEN Bo LI Teng (Naval Academy of Armament,Beijing 100161) Abstract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ship with the advantage of long range,big active region,long duration,low costand high integrated capability,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sition of the maritime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sys-tem.Based on this idea,this paper firstly research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ships insome military powerful nations,and then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of Navy of Chinese People s Liberation Army.Finally it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for our equipment development. Key Words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ships,development,suggestion Class Number T91 1 引言 高技术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是以信息系统为基础,围绕信息攻防和精确打击展开的体系对抗。综合情报保障贯穿于整个作战过程,是夺取信息优势的重要依托,也是信息攻防和精确打击的力量倍增器。美军在分析海湾战争以来历次局部战争取胜的原因时认为“战争最致命的武器,不是导弹和战斗机,也不是战舰和坦克,而是部署在该地区的庞大的情报系统”。因此,加强平时及战时情报获取,是打赢海上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关键。 电子侦察船具有任务系统搭载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持续跟踪监视时间长、侦察手段丰富、可抵近侦察、使用灵活、情报效益明显等优势,是战略战术情报获取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发展受到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上世纪六七年代以来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历次局部战争中,美、俄(前苏联)、法等国家均派出电子情报侦察侦察船,赴交战区域收集情报、监控战场态势,获取了大量和平时期无法取得的雷达/通信/数据链等战时工作模式、工作参数及武器系统性能、平台辐射特征、战术战法等高价值电子情报,并为高层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在分析国外电子侦察船装备情况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电子侦察船对我海军的作用意义,提出了我电子情况侦察船发展建议,为后续装备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收稿日期:2014年3月7日,修回日期:2014年4月25日 作者简介:陈波,男,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子对抗方向论证与研究。李腾,男,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子对抗方向论证与研究。

大学生士兵提干军事知识考试大纲:科索沃战争的目的及特点

大学生士兵提干军事知识考试大纲:科索沃战争的目的及特点关键词:士兵提干考试大学生士兵提干张为臻提干考试大纲军事知识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的双方战略目的 北约的战略目的: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利用北约组织,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实际上却是通过这场战争,获取制裁南联盟、排挤俄罗斯、控制欧洲并维护其处理欧洲事务的主导权,进一步推行北约新战略和验证其新军事技术革命成果等多重利益。 南联盟的战略目的:充分利用战场建设完备和地理条件的优势,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保存实力,运用全民抵抗的力量和灵活的战法,粉碎北约速战速决的作战企图,威海对科索沃的主权、国家的统一和尊严。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 一、“五维”战争,“五线”攻击 如果说20世纪上叶的二次世界大战,使战争完成了由陆海联接的平面模式向陆海空三维立体模式转变的话,那么海湾战争尤其是科索沃战争则是一种“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多维作战新模式,它使传统的三维战场空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是:作战空间既急剧扩大,又高度浓缩;战场平面维可以遍及地球任何一个角落,战场高度维已突破低层空间继尔向外层空间延伸;多种打击力、作战手段、作战形式、毁灭方式,几乎可以同时作用和强加在一个较小的作战空间甚至一点上。这样,分布在广阔空间的多种类型的武器装备,可在特定空间内,形成瞬时巨大毁灭性的打击力。同时,全新空间又引入了高科技对抗。 二、高技术战争,无“网”不胜 科战是继海湾战争后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战争的特点是战场的网络化,作战的核心是争夺制信息权。如果说机械化战争是打钢铁,信息化战争则是打网络。谁控制网络,谁掌握信息,谁就拥有战场的主导权。通过网络,作战信息将实现获取、传输和处理一体化,作战空间将实现多维一体化,作战力量将实现合成一体化,作战行动将实现协调一体化。张为臻博客。从空袭中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战是以信息渗透的方式决定火力和机动力的分配、引导、协调和控制,使信息化的武器有了人的一些思维功能,从而造成战斗力的巨增,极大地增加了作战效能,并使战争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一是战场透视透明化。少了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二是作战力量节约化。由于战场透明,作战目标清晰,

《信息化战争》试题库完整

一、单选题 1、在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被人们称作“信息战争"得战例就是 C . A、第四次中东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海湾战争 D、阿富汗战争 2、未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最终得得决定性因素就是C。 A、武器 B、参战国得国际地位 C、人 D、作战得理论与方法 3、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得特征表现在D。 A、陆地与海洋 B、海洋与空中 C、陆地、海洋、空中得三维空间 D、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 4、A就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得一场局部战争。 A、海湾战争B、伊拉克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5、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B.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50年代 6、海湾战争发生于 C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7、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查于一体得 A 系统就是信息化战场上军队行动得“大脑与中枢神经”. A、指挥控制 B、后勤保障 C、参谋策划 D、协调联系 8、机械化战争得主导要素就是B力量。 A、精神 B、物质 C、技术 D、信息 9、随着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使用于战场,产生了许多新得作战形式,下面不属于新得作战形式得就是 C 。 A、自然战B、软杀战 C、运动战D、电子战 10、在信息化战争中夺取战场主动权得关键就是D。 A、制陆权B、制空权 C、制天权 D、制信息权 11、信息化战争得作战指挥控制结构为 A 状得网络结构. A、扁平 B、椭圆 C、矩形 D、菱形 12、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战争所依赖得 A 基础,促使武器装备发生质得变化. A、物质 B、信息 C、技术 D、保障 13、不断更新得A就是信息化战争形成得先导。 A、作战理论 B、武器装备 B、人员质量D、信息技术 14、第三次中东战争中,A以电子——火力交战方式显示军事优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