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2-2013江苏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试题

2002-2013江苏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试题

2002-2013江苏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试题
2002-2013江苏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试题

导言:

历年真题是用以认识考试的最佳资料。认真研究真题可以了解考试的难度、题型,更可从中发现考试的特点、重点;通过练习历年真题也可发现自身薄弱知识点,查书找答案的过程更有助于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因而,对真题的重视将极大提高考试通过的可能性,建议学员练习每一套题目,并亲自从书中查找答案,相信在认真做完全部题目后,你会发现对考试已胸有成竹。

注:由于中、小学考试内容基本相同,因而练习真题时建议不要仅限制于自己所报考的类别。

200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

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A、1903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00年

2.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对应的年龄是()

A、2至7岁

B、11至15岁

C、7至11岁

D、0至2岁

3.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4.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方式是()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沉思型

5.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6.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

B、正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7.掌握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完成()

A、70%

B、90%

C、70—80%

D、80—90%

8.“信息加工学习论”的提出者是()

A、加里培林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加涅

9.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学目标是指()

A、预期教师教学达到的目标

B、预期学生教学后达到的目标

C、教学内容目标

D、学习内容目标

10.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作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

B、发现学习

C、情境教学

D、指导教学

11.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属于()

A、愉快教学

B、个别化教学

C、情境教学

D、理想化教学

12.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13.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教学方法是()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14.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认知与审美列入()

A、安全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生理需要

1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7.先行组织者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别化教学

D、掌握学习

18.按照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

A、积极与消极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19.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中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

A、转化联单

B、获得

C、评价

D、同化

20.掌握学习的提出是由心理学家()

A、加涅

B、奥苏伯尔

C、布鲁姆

D、布鲁纳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对行为目标陈述要求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具体目标、二是产生条件、三是。

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内化三个阶段。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的科学。

4.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5.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之为。

6.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监控三个方面。

7.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之为。8.动机有激活、指向和三个基本功能。

9.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之为。

10.学习迁移是指。

11.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称之为。

12.个体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称之为。

13.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

14.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

15.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对。16.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17.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

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之为。19.元认知的策略主要有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

20.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其教学意义。

2.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

3.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4.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有哪些特点?

5.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任选1题,共10分)

1.论述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2.举例说明可通过哪些措施促进学生记忆效果的提高。

200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

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A、2岁

B、4—5岁

C、4岁

D、6岁

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

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沉思型

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A、图表

B、新知识

C、认知框架

D、以上都对

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

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

A、学龄期

B、学前期

C、成人

D、以上

11.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结性同化又称()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

A、动作表征

B、符号表征

C、映象表征

D、表象

1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5.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8.“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

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

19.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2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

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内化三个阶段。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的科学。

4.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和适应性称之为。

5.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监控三个方面。

6.动机有激活、指向和三个基本功能。

7.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之为。

8.心理发展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

9.尝试与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

1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三个过程。

1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

12.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13.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14.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

15.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之为。16.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是。17.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

18.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称为。

19.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20.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2.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3.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4.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

5.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

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一个小题,10分)

试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

2004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其为()

A、刺激泛化

B、刺激比较

C、刺激分化

D、行为强化

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3.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的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A、内在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无意强化

4.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苛勒

5.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变式

B、比较

C、概括

D、抽象

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9.根据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被称为天才的人,其智商必须超过()

A、100

B、120

C、140

D、130

10.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布卢姆

11.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习惯

12.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3.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

A、6、7岁—11、12岁

B、11、12岁—14、15岁

C、8、9岁—16、17岁

D、6、7岁—14、15岁

1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5、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时

C、教学过程之后

D、教学过程之中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由此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体系。

2.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早期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3.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认知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对自己作为活动者的认识、对的认识和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4.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测验量表有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和智力测验量表。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等心理成分。

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8.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方式)叫。

9.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

10.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称。11.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的过程。

12.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品德等方面是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他人的观察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13.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认知阶段,阶段和自动化阶段。14.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的健康。

15.心理学家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三个发展阶段。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开始形成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最早心理发展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

2.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降低。()

3.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通过研究发现,力求成功者更容易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

4.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过程。()

5.给定信息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叫问题。()

6.一般迁移是指学习者所掌握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学习态度的迁移。()

7.负强化与惩罚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8.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记忆效果最好。()

9.功能固着是一个人意志坚定的表现。()

10.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程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

2.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3.简述性格的基本特征。

4.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

5.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2005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在题目右下角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一种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

A、7岁

B、3岁

C、12岁

D、18岁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

A、道德素质

B、道德情感

C、道德修养

D、道德学习

5、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B、教学媒体

C、教师的爱好

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6.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7.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8.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9.态度与吕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10.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是()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1.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学生

B、人和动物

C、动物

D、儿童

1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3.“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创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认识发生论

14.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

A、发展认知结构说

B、习得三类知识

C、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

D、认识发生论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

2.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和趋势的内在动力称为

3.无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策视策略和。

4.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形成,一是。

5.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6.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知识分为和程序性知识。

7.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政略、言语信息、和态度五个方面。

8.马斯洛得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需要。

9.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机体机最佳水平应是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10.皮亚杰认为,守恒是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11.归因理论是从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12.影响学习准备的最主要因素是和学习。

13.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1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三个过程。

15.完形——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百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4.人格障碍是后天教养的结果。()

5.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6.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7.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8.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9.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10.听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既是意义学习,也是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

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4.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

5.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学习动机激发的主要方法。

2.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2006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在题目右下角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程度是()

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2.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A、1903

B、1913

C、1914

D、1900

5.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6.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7.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

B、发现学习

C、情境学习

D、指导学习

8.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9.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别化学习

D、掌握学习

1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正与负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1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A、转化

B、获得

C、评价

D、同化

12.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

A、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特征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则两情境的变化程度

13.下列哪项属于认知的实例()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的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习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和调节策略。

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4.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识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

题,提出假设和体验假设。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是由学习过程,和评价与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6.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7.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8.规则学习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和。

9.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给定、和目标。

10.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习准备:

2.心理发展:

3.创造性:

4.知识:

5.学习策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2.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5.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2.论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3.论述青年期的心理特点?

200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在题目右下角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A、教学心理学

B、教师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

2.正常的中学生心理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是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存在千差万别,这反映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

A、连续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3.“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班杜拉

C、弗洛依德

D、维果斯基

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结构理论,他认为最复杂、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类别是()

A、言语联结学习

B、解决问题学习

C、规则学习

D、概念学习

5.在下列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

A、接近律

B、效果律

C、练习律

D、准备律

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我们可以把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

A、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D、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7.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并将人格发展分为()

A、八个阶段

B、五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三个阶段

8.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现在来学习“鲸”,当教师告诉学生“鲸”是一种哺乳动物时,学生很快就能知道“鲸”具有某些特点,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或者到工厂等地方开展实地观察访问等,这种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学习

C、言语直观

D、变式直观

10.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在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运动技能

D、记忆技能

11.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

B、两难故事法

C、临床法

D、观察法

12.“嗯,我懂!”、“我能体会!”、“请继续讲!”、“原来如此!”,采用如此之类的语言与学生开展的评估性会谈属于会谈的()

A、倾听技术

B、面质技术

C、询问技术

D、鼓励技术

13.在一门课程或者某项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等结束时,教师通常会对这个教学过程进行测定。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14.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以下呈现的四个选项,属于新教师表现出来的教学活动特点是()

A、教学的细节方面由学生的行为决定

B、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

C、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D、课后评价集中关注上课的有效性

15.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最首要的环节是()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3.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行为。

4.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5.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6.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知识。

7.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和内化三个阶段。

8.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不同,福勒和布朗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划分为关注生存、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9.问题解决是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的过程。10.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习策略

2.观察学习

3.先行组织者

4.学习动机

5.程序性知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2.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简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的类型。

4.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5.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开展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

3试论述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

2008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在题目右下角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件中,属于初创时期发生的事件是()

A、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B、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的成果,大大扩充其内容

C、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

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与应用

2.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看来,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分类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的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

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辨别学习

4.“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A、马洛斯

B、班杜拉

C、加涅

D、阿特金森

5.教育心理学中,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

A、学业测验和成就测验

B、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C、知识测验和兴趣测验

D、心理测验和生理测验

6.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大类,以下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记忆技能

D、运动技能

7.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属于()

A、无结构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界定含糊问题

D、情境不清问题

8.根据品德的心理结构成分,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信念

9.下列有关学习策略的特征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方案

B、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C、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D、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被动使用的10.奥苏伯尔根据其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的独特解释是()

A、痕迹消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1.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图片继而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从而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个案例中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A、自我控制法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

D、强化法

12.布卢姆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层次,其中最高水平的认知教学目标是()

A、应用

B、分析

C、评价

D、综合

13.在以下有关课堂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B、放任型的教师领导方式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最佳

C、对于学生消极的课堂行为,教师可采取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

D、教学班级规模越大,师生情感纽带的力量越强,教学效果越好

14.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5.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来说,新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

A、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B、自我生存有关的问题

C、学生发展有关的问题

D、自我实现有关的问题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为中介。3.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

4.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6.发现教学,又称,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者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7.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三种类型。

8.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9.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效应。10.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习准备

2.意义学习

3.学习迁移

4.创造性

5.课堂纪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基本内容

3.简述教学目标的意义

4.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5.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2.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主要方法。

3.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试述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

2009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在题目右下角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A.年龄差异 B 能力差异 C 个别差异 D 性别差异

2.学生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出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连续性与阶段性,二是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是不平衡性,四是()A.不同步性 B 规律性 C 共同性 D 差异性

3.在教育中,教师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

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方向,并采取()A.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B 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C.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素质 D 有效的方法,改善教学成果

4.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A.支持作用 B 定向作用 C 阻碍作用 D 强化作用

5.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A.接受学习 B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机械学习

6.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二

是联结阶段,三是()A.程序化阶段 B 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C 外部言语动作阶段D自动化阶段

7.根据学习者心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两种,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A.感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理性知识 D 元认知知识

8.问题解决有三个基本特点,它们分别是目的性能,认知性和()A.序列性 B 针对性 C 方向性 D 实在性

9.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策略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认知策略,二是元认知策略,三是()A.组织策略 B 资源管理策略 C 计划策略 D 调节策略

10.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A.学会调适 B 寻求发展 C 适应环境 D 调节自我

11.态度结构除包含认知成分之外,还包含情感成分和()A.策略成分 B 品德成分 C 意志成分 D 行为成分

12.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种现象()A.服众 B 屈服 C 场依存性 D 从众

13.提出掌握学习概念的教育心理学家是()A.阿尔波特 B 奥苏伯尔 C 布卢姆 D 马斯洛

14.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A.期望效应 B 皮格马利翁效应 C 放大效应 D 预期效应

15.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A.标准化成就测验 B 教师自编测验和问卷测验

C.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D 认知测验和能力测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___ _ __等五种因素。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分为初创时期,____ ___成熟时期和完善时期。

3.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发展存在着____ ___,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

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动机具有激励功能,_____ ____和强化功能。

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_ _____。6.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包括: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和___ ___。

7.认知策略通常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____ ______。

8.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_____ _____。

9.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__ __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1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_____ 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成就动机

2.群体凝聚力

3.元认知

4.技能

5.教学媒体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2.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3.简述迁移的作用

4.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

5.简述发散思维的特征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论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2.试论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3.结合加涅提出的教学观点,谈谈教学中要完成的有关教学事项

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在题目右下角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测量与测验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 ) A.客观描述B.主观判断C.主观臆想D.主观描述

2.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 )

A.联想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预测过程

3.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是

A.场依存B.内在型C.场独立D.冲动型( )

4.自我效能感概念最早提出者是( ) A.阿特金森B.班杜拉C.奥苏贝尔D.维纳

5.按福勒和布朗的观点,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的新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 )

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待遇阶段D.关注生存阶段

6.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韦克斯勒智力量表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儿童智力量表 D.成人智力量表

7.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 )

A.正强化B.正弱化C.负强化D.负弱化

8.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

A.定向性B.不平衡性 C.结构性D.差异性

9.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于( ) A.熟悉教材B.创设问题情境C.了解学生D.激发学习动机

10.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 )

A.人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

11.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这种学习称作( )

A.上位学习B.感性学习C.命题学习D.下位学习

12.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1g(a+b)二lga+lgb,这是一种( )

A.负迁移B.正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13.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 )

A.教学媒体B.学习情境 C.课堂纪律D.师生关系

14.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 )

A.奥苏贝尔B;班杜拉C.阿特金森D.艾宾浩斯

15.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 )

A.组织策略B.监视策略C.调节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二、填空题(请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__ ,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___ ___和教材,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3.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____ __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____ __的过程。

5.知识是人脑中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__ _____。

6.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大约为____ ___个组块。

7.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指___ ___。

8.我们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_ _____。

9.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____ ____。

10.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______ _的学习策略。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习过程

2.自我意识

3.心理健康

4.态度

5.问题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简述划分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的几个方面。

4.简述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5.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2.试述合作学习的必备特征。

3.根据布鲁纳提出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并结合教育实际,谈谈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2011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

1.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出版《教育心理大纲》,标志着教育心理学进入()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

2.教师感到自己已经站稳了脚跟,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问题上,说明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步入了()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长阶段

3.形成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过程中()阶段的任务。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4.以命题形式进行思维,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思维具有可逆性和补偿性以及灵活性的儿童处在皮亚杰所认为的认知发展阶段中的()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试误学习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反应后获得满意的结果,则联结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联结会削弱,这是学习的()的基本涵义。

A.练习律B.效果律C.重复律D.准备律

6.在加涅按学习结果所做的分类中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

A.智慧技能B.言语信息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

7.技能是通过()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A.学习B.记忆C.练习D.灵感

8.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之类问题的知识称作()

A.陈述性知识B.感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理性知识

9.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这从迁移性质上说叫做()

A.正迁移B.水平迁移C.负迁移D.垂直迁移

10.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叫做()。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11.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

A.外部动机B.近景动机C.内部动机D.远景动机

12.对学习结果给出主观上的判断和解释,这是()。

A.教学分析B.测量C.测验D.教学评价

13.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这称为()。

A.自律道德B.主观道德C.他律道德D.客观道德

14.个体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和多少表明了其发散思维的()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敏捷性

15.对知识的记忆属于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中()目标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大纲要求: (1)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大纲要求: (1)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②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③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3)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4)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 (5)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 大纲内容: (1)学习概述 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习学生的特点 (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3)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②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③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岗前培训考试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 —个性心理特征等及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个部分。 2、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5、认知决定人的情绪和意志,情绪和意志又影响人的认知。 6、注意作为一种比较积极的心理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使人对被注意的事物进行 清晰的反应。 7、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8、心理学除了研究人的有意识外,还研究人的无意识(如:笔误、梦境等)。 9、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基本观点: (1)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奥地利) 研究对象:异常心理和行为,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研究方法: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 (2)行为主义学派(美国)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研究对象:观察到的行为 研究方法:实验法研究外在刺激和个体行为的关系(S--R) (3)认知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奈赛尔(美国) 研究对象:刺激与行为之间内在的认知过程及学习者内在的特征(S—O--R) 研究方法:计算机模拟 (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马斯洛(美国) 研究对象:健康人 研究方法: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研究,影响美国和世界其它各国的教育改革运动。改变了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师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师的威信包括:教师的职业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 2、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可能题型:论述)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 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 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 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离不开物质的载体。人的心 理是人脑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研究者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通常控制人的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通常控制人的空间、音乐、艺术、形象和创造力等非言语过程。人脑受到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采用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发、脑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心理的脑机制,这些研究方法都很好地说明了: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具体的人来进行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因为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会影响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单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个体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内部心理活动的特点而折射出来的。同样的外部刺激,由于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不同,其心理反映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一、教育学与心理学教育与教育学(一) 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6、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10、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4、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6、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17、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 18、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20、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21、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23、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24、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着。《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5、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是法国启蒙注意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得到发展。 27、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

高等教育心理学江苏复习重点大全汇总

高等教育心理学江苏复习重点大全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选择:2分×10=20 填空:1分×10=10 判断:1分×10=10 简答:6分×5=30 论述:15分×2=30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 2.人的心理过程包括: 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了门独立科学 (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学研究无意识或潜意识现象,通过自由联想和梦境分析 (2)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主要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 4.最近发展区理论:

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6.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可能论述):威信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好感效应 7.教师的教学分为三种水平: (1)尝试式教学:知道应该“教什么”,不懂得“如何教”(2)因循式教学:知道应该“如何教”,不懂如何有效教(3)策略式教学:不仅懂得如何教,更懂得如何有效教 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两高一实践): 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两自一结合)自学方式日益点有重要地位; 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2.理解尝试错误说中的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集答案

1.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发射的心理学) B.桑代克 C.布鲁纳(教育目标 D.奥苏泊尔(认知内驱力) 2.注意属于个体心理构成中---------方面的表现。 A.心理 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3.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调查研究法 A.观察法 B.谈话法 C.个案法 D.测量法 4.研究大学生心理特点时,应考虑年级差异,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影响的诸 要素。这是强调要遵循原则。 A.客观性 B.发展性 C.系统性 D.教育性 5.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意识廓) D.桑代克 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德育与智育 B.知识与技能 C.动机与迁移 D.学习与教学 7.在正常教学班级开展教材教学实验研究,这是采用的研究方法 A.自然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个案法 第三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心理概述 1.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运动员吃兴奋剂提高了成绩 B.环境适应 C.个体进青春期后的变声 D.感觉适应 2. 某学生因不遵守纪律而被取消了参加某活动的资格。这种管理方式属于 A.正惩罚 B.负惩罚 C.负强化 D.正强化 3. “杀鸡给猴看”产生的强化效应是 A.外在 B.自我 C.替代 D.内在 4.“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做好了”,这隐含了下列哪类强化? A.外在 B.自我 C.替代 D.消极

5.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 能被提问,于是他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过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 6.在商业促销活动时,一些商家常常把幸运的获奖者放在他们的宣传中,想以此引 起人们的 A.替代性学习 B.建构学习 C.试误学习 D.顿悟学习 7.当一个不守纪律的学生表现出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时,教师撤销对他的处罚,这 种管理方式属于 A.正惩罚 B.正强化 C.负强化 D.负惩罚 8.下列不属于桑代克所提出的学习律的是 A.强化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效果律 9.学生李亦看到同学在体育课随便离开操场并没有遇到麻烦,他也就参与到了其中。 这种同学行为对他的影响属于 A.直接学习 B.替代学习 C.亲历学习 D.试误学习 10.根据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观,大学生的知识学习应该使新知识与相应的原有经验 间建立 A.逻辑意义 B.潜在意义 C.心理意义 D.客观意义 11.建构主义知识观更强调知识的 A.客观性 B.确定性 C.动态性 D.稳定性 12. 下列尚未发生学习的是 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望梅止渴 D.近墨者黑 第四章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 练习题 1.课堂学习中理解某规则含义的学习属于 A.策略性知识学习 B.陈述性知识学习 C.程序性知识学习 D.操作性知识学习 2.在下列具体学习策略中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 A.划线 B.列提纲 C.记忆术 D.网联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A.测验法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A.个体内部矛盾B.个体心理水平C.个体生理水平 D.个体遗传条件 4.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条件 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5.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B)。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A.120%B.130% C.140% D.150%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A)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A.生理自我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D.焦虑症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汇总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含答案)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测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和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201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201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该小题后面的括号内) 1.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和表扬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或内驱力,称为(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胜任内驱力 2.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教师需要经常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使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种知识呈现方式称为( )。 A.抽象 B.变式 C.概括 D.比较 3.有一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称为( )。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学派学习理论 4.根据个人的经验,将孤立的项目连接成更大的单元,从而扩大记忆的容量,这种记忆信息编码策略称为( )。 A.组块 B.组块化 C.替换 D.比较 5.将无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种意义,并利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以提高记忆效果,这种记忆信息编码策略称为( )。 A.记忆术 B.联想 C.想象 D.系统化 6.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原有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称为( )。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复习 D.固定点 7.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事物的某种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解决的现象,称为( )。 A.定势作用 B.刻板印象 C.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 8.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称为( )。

高等教育心理学2002带答案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 试卷(A)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D ) A.教师教学B.教师教育C.学生学习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著名代表是( C ) A.弗洛伊德B.布鲁纳C.马斯洛D.布卢姆 3.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C )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动机律 4.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D ) A.苛勒B.加涅C.奥苏伯尔D.布鲁纳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刚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被称( B )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想象直观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 ) A.变式B.比较C.概括D.抽象 7.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A ) A.胆汁质B.粘液质C.抑郁质D.多血质 8.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叫( C ) A、能力B.气质C.性格D.习惯 9.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由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所属学派为( C )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建构主义D.认知派 10.个体由于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样的现象称( B ) A.凝聚性B.从众C.社会助长作用D.士气 l1.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现为( D ) A.正相关B.负相关C.无相关D.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率最高 12.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B ) A.规范B.舆论C.群体气氛D.凝聚性 13.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 14.有这样一列数字:149162536496481100,如果孤立地记忆,则有18个记忆单位,难度很大,但如将它们看成1,2,3,4,5,6,7,8,9,10的平方,则有10个有规律的记忆单位,提高了记忆的成效,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哪种策略( D ) A.系统化B.联想C.替换D.组块化 15.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B )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概念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旨在理解学生学习心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 的学习。 2、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 理变化。 5、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大 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 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6、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 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 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7、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 识,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 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9、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 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 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 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十

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1.5分, 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 A 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赢得“教育心理学之父”美誉的心理学家是 D 。 A.班杜拉 B.皮亚杰 C.马斯洛 D.桑代克 3、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D 。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4.着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5.在慌慌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这种学习属于 A 。 A.上位学习 B.并列学习 C.派生类属的下位学习 D.相关类属的下位学习 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 C 。 A.均衡的,先快后慢 B.均衡的,先慢后快 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7.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心智技能的形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C 。 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D.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8.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B 。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9.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C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0.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 。 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1.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 。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2.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C 。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13.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 C 。 A.大学一年级 B.大学二年级 C.大学三年级 D.大学四年级 14.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 D 。 A.他人意识 B.言观意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演示教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 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教学监控能力 4、学习动机 5、学习迁移 6、心智技能 7、创造性 8、自我意识 9、品德 10、心理卫生 二、简答题 1.简述个体心理系统。 2.心理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心理特征。 4.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6.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 7.简述教师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8.教学反思的过程有哪些。

9.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 10.大学生学习有何特点? 11.简述学习动机的类型。 12.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13.学习迁移有哪些类型。 14.影响学习迁移因素有哪些?15.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6.大学生思维有何特点? 17.简述教材直观。 18.大学生记忆品质有何特点?19.遗忘有何规律;如何增强记忆?20.简述知识的结构。 21.解决问题的一般认知过程有哪些?22.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23.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24.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25.品德的结构有哪些? 26.简述非正式群体。 27.大学生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28.简述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29.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30.如何对大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3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三、辨析题 1、心理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2、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4、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5、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利外。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6、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这句话有道理吗? 7、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你对此论有 何看法? 8、“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 9、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 10、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是领会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掌握的首要环节。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11、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 由此,我们认为复习的次数越多,复习的效果就越好。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