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

小说?白话小说

《西游记》明?吴承恩100回.〔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100回.〔天都外臣序本〕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120回.〔清康熙毛宗岗修订本〕

《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120回.〔程乙本〕

《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辑40回.〔涵芬楼排印本〕

《警世通言》明?冯梦龙辑40回.〔涵芬楼排印本〕

《醒世恒言》明?冯梦龙辑40回.〔衍庆堂翻刻本足本〕

《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40回.〔日本内阁文库藏本〕

《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42回.〔尚友堂重刊本〕

《三刻拍案惊奇》19回.〔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

《型世言》明?陆人龙40回.〔奎章阁本〕

《花月痕》清?魏秀仁56回.〔通行本〕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60回.〔通行本〕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趼人108回.〔上海广智书局本〕《糊涂世界》清?吴趼人12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瞎骗奇闻》清?吴趼人8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发财秘诀》清?吴趼人10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劫馀灰》清?吴趼人16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说岳全传》清?钱彩80回.〔金氏余庆堂刻本〕

《说唐》清?无名氏66回.〔通行本〕

《说唐后传》55回.〔姑苏绿慎堂藏板本〕

《说唐三传》清?中都逸叟编次90回.〔通行本〕

《薛刚反唐》清?如莲居士100回.〔通行本〕

《绣鞋记》清?乌有先生20回.〔通行本〕

《海上花列传》清?韩庆邦64回.〔通行本〕

《平山冷燕》佚名20回.〔通行本〕

《赛花铃》清?白云道人16回.〔通行本〕

《九命奇冤》清?吴趼人36回.〔通行本〕

《狐狸缘全传》22回.〔通行本〕

《二度梅全传》清?天花主人40回.〔通行本〕

《情梦柝》清?蕙水安阳酒民20回.〔通行本〕

《老残游记》清?刘鹗20回.〔通行本〕

《品花宝鉴》清?陈森编62回.〔通行本〕

《绿野仙踪》清?李百川100回.〔通行本〕

《飞龙全传》清?吴璇60回.〔崇德书院本〕

《隋唐演义》清?褚人获100回.〔通行本〕

《杨家将》清?佚名50回.〔通行本〕

《呼家将》清?佚名40回.〔通行本〕

《济公全传》清?郭小亭240回.〔通行本〕

《熊龙峰四种小说》明?熊龙峰刊4回.〔日本内阁女库藏本〕《京本通俗小说》7回.〔缪荃悄刻本〕

《宜春香质》明?醉西湖心月主人20回.〔明崇祯笔耕山房刊本〕

《隋炀帝艳史》明?齐东野人40回.〔通行本〕

《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楩6卷.〔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三国志平话》3回.〔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武王伐纣平话》3回.〔通行本〕

《封神演义》明?许仲琳100回.〔清褚人获序本〕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明?罗懋登100回.〔明万历二十六年三山道人刻本〕

《金瓶梅词话》明?笑笑生100回.〔万历本〕

《英烈传》明?佚名80回.〔通行本〕

《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蔡元放108回.〔通行本〕

《三遂平妖传》明?罗贯中20回.〔通行本〕

《禅真逸史》明?清溪道人40回.〔通行本〕

《禅真后史》明?方汝浩54回.〔通行本〕

《杜骗新书》明?张应俞24回.〔明万历存仁堂陈怀轩刊本〕《风流和尚》明?无名氏12回.〔通行本〕

《欢喜冤家》明?西湖渔隐主人12回.〔通行本〕

《续欢喜冤家》明?西湖渔隐主人12回.〔通行本〕

《剑侠传》明?王世贞4回.〔通行本〕

《万花楼演义》清?西湖居士68回.〔同文堂刊本〕

《洪秀全演义》清?黄小配54回.〔笔记小说大观本〕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56回.〔卧闲草堂本〕

《醒世姻缘传》清?西周生100回.〔通行本〕

《怡情阵》清?江西野人编演10回.〔通行本〕

《浓情快史》清?嘉禾餐花主人30回.〔啸花轩刻本〕

《镜花缘》清?李汝珍100回.〔点石斋石印本〕

《孽海花》清?曾朴35回.〔通行本〕

《续孽海花》张鸿(燕谷老人)35回.〔通行本〕《韩湘子全传》30回.〔通行本〕

《七侠五义》清?石玉昆120回.〔通行本〕

《三侠五义》清?石玉昆120回.〔通行本〕

《七剑十三侠》清?唐芸洲180回.〔光绪二十九年集成本〕

《施公案》清?佚名180回.〔宝文堂本〕

《施公案续》清?佚名180回.〔宝文堂本〕

《刘公案》清?佚名(曲本)107回.〔车王府曲本〕

《彭公案》清?贪梦道人100回.〔清光绪壬辰京都经国堂刻本〕《三侠剑》清?张杰鑫7回.〔通行本〕

《小八义》105回.〔通行本〕

《小五义》清?石玉昆248回.〔通行本〕

《八洞天》清?笔炼阁编述8卷.〔通行本〕

《侠义风月传》清?名教中人18回.〔萃芳楼藏版本〕

《儿女英雄传》清?文康等72回.〔北京聚珍堂本〕

《于少保萃忠全传》40回.〔通行本〕

《十二楼》清?李渔38回.〔通行本〕

《九云记》清?无名氏33回.〔通行本〕

《青楼梦》64回.〔通行本〕

《风流悟》清?坐花散人8回.〔通行本〕

《女娲石》清?海上独啸子16回.〔通行本〕

《醒名花》清?墨憨斋16回.〔通行本〕

《明珠缘》明?佚名50回.〔通行本〕

《八段锦》清?醒世居士8回.〔醉月楼刊本〕

《幻中游》清?烟霞主人18回.〔通行本〕

《五美缘》清?寄生氏80回.〔通行本〕

《醋葫芦》清?伏雌教主20回.〔通行本〕

《疗妒缘》清?静怡主人8回.〔通行本〕

《警寤钟》清?嗤嗤道人16回.〔通行本〕

《玉蟾记》清?通元子53回.〔通行本〕

《珍珠舶》清?烟水散人18回.〔通行本〕

《梦中缘》清?李修行15回.〔通行本〕

《都是幻》清?潇湘迷津渡者12回.〔通行本〕

《玉楼春》清?白云道人24回.〔通行本〕

《锦香亭》清?素庵主人16回.〔清初写刻本〕

《痴娇丽》清?情痴反正道人13回.〔通行本〕

《痴人福》清?不题撰人9回.〔上海书局石印本〕《风月梦》清?邗上蒙人33回.〔上海申报馆排印本〕《蝴蝶缘》南岳道人编16回.〔通行本〕

《绣球缘》29回.〔通行本〕

《九尾龟》清?张春帆192回.〔点石斋刊本〕

《石点头》12回.〔通行本〕

《野叟曝言》清?不题撰人152回.〔毗陵汇珍楼新刊本〕

《女仙外史》清?吕熊100回.〔通行本〕

《补红楼梦》清?嬛山樵48回.〔通行本〕

《后红楼梦》清?逍遥子30回.〔嘉庆白纸刊本〕

《红楼复梦》100回.〔通行本〕

《红楼真梦》清?郭则64回.〔通行本〕

《红楼圆梦》清?临鹤山人31回.〔通行本〕

《红楼梦影》清?云槎外史24回.〔通行本〕

《红楼梦补》清?沈懋德48回.〔民国三年上海共和书局石印本〕《绮楼重梦》清?兰皋主人48回.〔通行本〕

《增补红楼梦》清?嫏嬛山樵32回.〔道光四年本衙藏本〕

《蜃楼志》清?庾岭劳人24回.〔通行本〕

《歧路灯》清?李绿园108回.〔清义堂本〕

《天豹图》清?不题撰40回.〔丰胜书坊刊本〕

《梼杌闲评》清?不题撰人49回.〔通行本〕

《西湖二集》清?周清原34回.〔通行本〕

《绣戈袍全传》清?江南随园主人42回.〔通行本〕

《粉妆楼全传》清?竹溪山人80回.〔宝华楼刊本〕

《春柳莺》南北鹖冠史者10回.〔清坊刊本〕

《蕉叶帕》清?无名氏16回.〔清刻本〕

《空空幻》清?梧冈主人18回.〔通行本〕

《巫梦缘》佚名18回.〔通行本〕

《娱目醒心编》清?杜纲18回.〔通行本〕

《永庆升平前传》清?姜振名、郭广瑞18回.〔北京宝文堂刊本〕《昭阳趣史》明?古杭艳艳生4回.〔通行本〕

《株林野史》清?痴道人编辑16回.〔通行本〕

《林兰香》清?清?随缘下士编64回.〔道光十八年本,大连图书馆藏〕

《五色石》清?笔炼阁主人8回.〔大连图书馆藏原刊本〕

《桃花庵》清24回.〔通行本〕

《弁而钗》清?醉西湖心20回.〔通行本〕

《桃花影》清?徐震12回.〔通行本〕

《巫山艳史》不题撰人16回.〔通行本〕

《五凤吟》清?云间嗤嗤道人20回.〔通行本〕

《绣屏缘》清?苏庵主人编次20回.〔通行本〕

《锦绣衣》12回.〔通行本〕

《载花船》4回.〔通行本〕

《何典》清?过路人编定10回.〔通行本〕

《再生缘》清?陈端生40回.〔通行本〕

《笏山记》清?蔡召华69回.〔通行本〕

《岂有此理》清?空空主人12集.〔通行本〕

《廿载繁华梦》清?黄小配40回.〔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

《新中国未来记》清?梁启超5回.〔《饮冰室合集》本〕

《绿牡丹》清?无名氏64回.〔芥子园藏板本〕

《巧联珠》清?烟霞逸士16回.〔可语堂刊本〕

《白圭志》清?崔象川15回.〔通行本〕

《双凤奇缘》清?雪樵主人80回.〔经文堂刊本〕

《后西游记》40回.〔通行本〕

《新西游记》清?陈景韩6回.〔小说林铅印本〕

《后水浒传》46回.〔通行本〕

《荡寇志》清?俞万春78回.〔通行本〕

《驻春园小史》清?吴航野客26回.〔通行本〕

《负曝闲谈》清?欧阳钜源30回.〔通行本〕

《飞花艳想》清?樵云山人编次18回.〔通行本〕

《凤凰池》清?烟霞散人编16回.〔通行本〕

《雪月梅》清?陈朗50回.〔德华堂藏版本〕

《东游记》56回.〔通行本〕

《海上尘天影》清?梁溪司香旧尉60回.〔通行本〕

《海游记》清?无名氏30回.〔通行本〕

《恨海》清?吴趼人10回.〔通行本〕

《李笠翁小说十五种》清?李渔15种.〔通行本〕

《豆棚闲话》艾衲居士编12则.〔通行本〕

《续英烈传》清?空谷老人编次34回.〔集古斋梓刻,经国堂刊印本〕

《续金瓶梅》清?丁耀亢64回.〔通行本〕《洞玄子》1回.〔双梅影龛丛书本〕

《肉蒲团》明?李渔20回.〔通行本〕《浪史奇观》40回.〔通行本〕

《灯草和尚》12回.〔通行本〕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2回.〔通行本〕《如意君传》明?徐昌龄1回.〔明刊本〕《赵飞燕外传》伶玄1回.〔通行本〕《杏花天》14回.〔通行本〕

《绣榻野史》明?吕天成2回.〔通行本〕《僧尼孽海》明?唐寅30回.〔通行本〕《春闺秘史》10回.〔通行本〕

《姑妄言》清?曹去晶24卷.〔通行本〕《别有香》16回.〔通行本〕

《春梦琐言》1回.〔通行本〕

《控鹤监秘记》1回.〔通行本〕

《素娥篇》42节.〔通行本〕

《一片情》14回.〔通行本〕

《妖狐艳史》12回.〔通行本〕

《两肉缘》12回.〔通行本〕

《碧玉楼》18回.〔通行本〕

《桃花艳史》清?佚名18回.〔通行本〕

《风月鉴》清?吴贻棠18回.〔通行本〕

《灯月缘》清?携李烟水散人12回.〔通行本〕

《玉娇梨》明?荑秋散人18回.〔通行本〕

《龙阳逸史》明?京江醉竹居士20回.〔通行本〕

《闹花丛》清?故苏痴情士18回.〔通行本〕

小说?文言小说

《穆天子传》战国?佚名6卷.〔四部丛刊影印明天一阁本〕《燕丹子》3卷.〔平津馆丛书孙星衍校订本〕

《异苑》晋?刘敬叔10卷.〔四库全书本〕

《搜神记》东晋?干宝20卷.〔津逮秘书本〕

《搜神後记》旧题晋?陶潜10卷.〔四库全书本〕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36篇四库全书本〕

《殷芸小说》南朝梁?殷芸10卷.〔通行本〕

《游仙窟》唐?张鷟1卷.〔通行本〕

《太平广记》宋?李昉500卷.〔笔记小说大观本〕

《夷坚志》宋?洪迈206卷.〔涵芬楼排印本〕

《醉翁谈录》宋?罗烨20卷.〔通行本〕

《绿窗新语》宋?皇都风月主人辑2卷.〔通行本〕

《剪灯新话》明?瞿佑4卷.〔董康诵芬室翻刻本〕

《剪灯馀话》明?李祯1卷.〔董康诵芬室翻刻日本活字本〕《觅灯因话》明?邵景詹2卷.〔董康诵芬室翻刻本〕

《古今谈概》明?冯梦龙36卷.〔通行本〕

《古今说海》明?陆楫等4卷.〔通行本〕

《类说》明?冯梦龙36卷.〔通行本〕

《虞初新志》清?张潮辑20卷.〔《笔记小说大观》本〕《情史》明?江南詹詹外史24卷.〔通行本〕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12卷.〔铸雪斋钞本〕

《女聊斋志异》清?贾茗辑4卷.〔通行本〕

《子不语》清?袁枚24卷.〔通行本〕

《续子不语》清?袁枚10卷.〔通行本〕

《萤窗异草》清?长白浩歌子12卷.〔通行本〕

《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24卷.〔通行本〕

《玉梨魂》徐枕亚30卷.〔通行本〕

《断鸿零雁记》清?苏曼殊27章.〔通行本〕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 小说?白话小说 《西游记》明?吴承恩100回.〔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100回.〔天都外臣序本〕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120回.〔清康熙毛宗岗修订本〕 《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120回.〔程乙本〕 《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辑40回.〔涵芬楼排印本〕 《警世通言》明?冯梦龙辑40回.〔涵芬楼排印本〕 《醒世恒言》明?冯梦龙辑40回.〔衍庆堂翻刻本足本〕 《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40回.〔日本内阁文库藏本〕 《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42回.〔尚友堂重刊本〕 《三刻拍案惊奇》19回.〔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 《型世言》明?陆人龙40回.〔奎章阁本〕 《花月痕》清?魏秀仁56回.〔通行本〕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60回.〔通行本〕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趼人108回.〔上海广智书局本〕《糊涂世界》清?吴趼人12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瞎骗奇闻》清?吴趼人8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发财秘诀》清?吴趼人10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劫馀灰》清?吴趼人16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说岳全传》清?钱彩80回.〔金氏余庆堂刻本〕 《说唐》清?无名氏66回.〔通行本〕

《说唐后传》55回.〔姑苏绿慎堂藏板本〕 《说唐三传》清?中都逸叟编次90回.〔通行本〕 《薛刚反唐》清?如莲居士100回.〔通行本〕 《绣鞋记》清?乌有先生20回.〔通行本〕 《海上花列传》清?韩庆邦64回.〔通行本〕 《平山冷燕》佚名20回.〔通行本〕 《赛花铃》清?白云道人16回.〔通行本〕 《九命奇冤》清?吴趼人36回.〔通行本〕 《狐狸缘全传》22回.〔通行本〕 《二度梅全传》清?天花主人40回.〔通行本〕 《情梦柝》清?蕙水安阳酒民20回.〔通行本〕 《老残游记》清?刘鹗20回.〔通行本〕 《品花宝鉴》清?陈森编62回.〔通行本〕 《绿野仙踪》清?李百川100回.〔通行本〕 《飞龙全传》清?吴璇60回.〔崇德书院本〕 《隋唐演义》清?褚人获100回.〔通行本〕 《杨家将》清?佚名50回.〔通行本〕 《呼家将》清?佚名40回.〔通行本〕 《济公全传》清?郭小亭240回.〔通行本〕 《熊龙峰四种小说》明?熊龙峰刊4回.〔日本内阁女库藏本〕《京本通俗小说》7回.〔缪荃悄刻本〕 《宜春香质》明?醉西湖心月主人20回.〔明崇祯笔耕山房刊本〕

中国古代小说目录1

中国古代小说目录 中国古代小说目录 文言小说 笔记小说 古小说 稗 稗官 小说家 虞初 齐谐 夷 坚 段数 偏记 小录 轶事 琐言 郡书 家史 别传 杂记 地理书 都邑簿 志怪 丛谈 b5E2RGbCAP 辩订 箴规 杂事 逸闻 琐语 志怪小说 志人小说 逸事小说唐 人小说 传奇 传奇小说 传奇文 杂传记 行卷 杂俎 变文 俗讲 市人 小说 白话小说 通俗小说 话本 拟话本 p1EanqFDPw 词话 平话 评话 说话 说话人 舌辩 小说 银字儿 烟粉 灵怪 神仙 妖术 传奇 说公案 公案 朴刀 杆棒 说铁 骑儿 说经 谈经 说参请 DXDiTa9E3d 讲史书 说史 讲史 演史 说诨话 合生 小说人 雄辩社 章回小说 历史 演义小说 公案小说 神魔小说 人情小说 RTCrpUDGiT 世情小说(见人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 四大奇书 《汉宋奇书》 《四游记》 才子书 三言二拍 拟晋唐小说 狭邪小说 侠义小说 谴责小说 上古秦汉魏晋南北朝小说 古代神话传说 女娲神话 伏羲神话 皇帝神话 帝 俊神话 羿神话 夸父神话 嫦娥神话 西王母神话 《山海经》 《穆天子传》 《逸 周书》 《王会》 《太子晋》 《殷祝》 《汲冢琐语》 《归藏》5PCzVD7HxA 《鬻子说》 《鬻子》 《周考》 《青史子》 《师旷》 《务成子》 《宋子》 《天乙》 《皇帝说》 《封禅方说》 《待诏臣饶心术》 《待诏臣安成未央术》 《臣寿周纪》 《虞初周说》 《燕子丹》 《括地图》 东方朔 《神异经》 《十 洲记》 刘向 《百家》jLBHrnAILg 《新序》 《说苑》 《列仙传》 杨雄 《蜀王本纪》 赵晔 《吴越春秋》 《越绝书》 班固 《汉武故事》 《汉武内传》 郭宪 xHAQX74J0X 《汉武洞冥记》《东方朔传》 《徐偃王志》 《异闻记》 邯郸淳 《笑林》 曹丕 《列异传》 《外国图》 张华 LDAYtRyKfE 《博物志》 《笑林》 《陆氏异林》 郭璞 《玄中记》 《神异记》 葛洪 《西 京杂记》 《神仙传》 干宝 《搜神记》 《天上玉女记》《吴女紫玉传 《秦女 卖枕记》《泰山生令记》《泰岳府君记》《山阳死友传》《糜生痷恤记》《东岳 祭蛇记》《楚王铸剑记》《古墓斑狐记》《太古蚕马记》Zzz6ZB2Ltk 《乌衣鬼军记》 《夏侯鬼语记》 《丁新妇传》 《蒋子文传》 曹毗 《志 怪》 祖台之 《志怪》 郭颁 《群英传》 《魏晋世语》 裴启 《语林》 《郭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3篇 【其他企业范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篇(一):三峡民间故事 三峡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人们俗称“讲古”,重庆话为“摆龙门阵”,它起源于民间,根植于传统,乡韵深长,是民间口头文学中较为广泛的体裁和形式。 三峡盛产民间故事家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刘德培融糅着泥土真实的口头民间文艺作品,是他在时空的演化和阅尽人间沧桑中诞生出的绝世珍品,作品折射出来的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已超越了作品的外在形态,以生活的本真状态出现却又负载着某种历史文化内涵的带有原生性的乡土艺术,已抵达一种大俗大雅的理想境界。刘德培以超强的记忆力传承鄂西地区民间口头文学遗产,成为享誉海

内外的民间文学的“活化石”。刘德培的故事保留着民间文学所特有的“有头有尾,一线到底,交待明白,引人人胜”和“朴实无华、不枝不蔓”等表现手法的风格,又有自己的创造。他讲的故事情节构思奇巧,语言生动诙谐,常于结尾处显绝妙,创造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三峡一带善讲者众多,刘德培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他传讲各类民间故事512则,谚语干余条,民歌千余首,谜语600多则,以及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料,为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德培被喻之为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着眼于内容,民间故事含幻想故事、历史故事、智慧人物故事、生活故事以及动植物故事等类别。 幻想故事是民间故事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以超现实的幻想构成离奇的故事,通过幻想来表达和寄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表达人们对于痛苦生活处境的不满和改变这种处境的强烈愿望,想象丰富而奇丽,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神人交会的超现实图景,充满着浪漫色彩。展翅飞翔的雄鹰能够背负善良的弟弟去太阳山捡宝,同样也能把贪心的哥哥托运到黄金耀眼的罪恶渊薮中去;蟒蛇变化为英俊的少男娶员外三小姐为妻,从而使她得到人间得不到的温柔,狐狸精的美丽绝伦和妖娆贤淑也就使农田劳

中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 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 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 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 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 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 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 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 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 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10、岁寒三友:松、竹、梅。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19、四书五经是儒 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23、五行:金、木、水、火、土。24、永 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25、古

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着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着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作文辅导 1207 0018 :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

中国古典小说欣赏大纲

《中国古典小说欣赏》教学大纲 一、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小说欣赏 学时:16 学分: 1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非专业性公选课。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介绍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演进,介绍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情况,帮助学生系统性地阅读经典作品,把握一些重要作品的主要内容,达到逐步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修养的目的。 1、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基本脉络与主要成就,对其发展演变轨迹有明晰的了解。 2、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和分析评价中国古典小说代表作品,使他们初步具备从事古典小说鉴赏与研究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学史观,正确对待祖国丰富的文学遗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感情的熏陶感染,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文学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课时安排 第一讲中国古典小说概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古典小说的概念与发展分期 [教学难点与重点] 小说的起源与分期 [教学内容] 一、小说的概念二、小说的起源三、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分期第二讲中国古典小说概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古典小说的特征 [教学难点与重点] 小说人物非典型性与描写简单性 [教学内容] 中国古典小说的特征1、小说概念的模糊性2、小说人物的非典型性3、小说描写的简单性4、小说内容的庞杂性5、小说作者的非专业性第三讲明代以前的古典小说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杰人志怪小说与唐传奇 [教学难点与重点] 唐传奇、话本的分类 [教学内容]一、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二、唐传奇三、宋话本 第四讲《三国演义》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三国演义的内容 [教学难点与重点] 三国演义的人物 [教学内容]一、章回小说的产生与明清小说的繁荣二、《三国演义》的主题三、《三国演义》的人物 第五讲《水浒传》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全面了解《水浒传》 [教学难点与重点] 《水浒传》的性质 [教学内容]一、《水浒传》的性质二、关于“逼上梁山” 三、宋江形象的美学意义 第六讲《西游记》2学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第一章天文 1、五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 2、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将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 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 4、五纬:金、木、水、火、土 ①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其光色银白。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②木星:古曰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 ③水星:一名辰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④火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大火(心宿)⑤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5、二十八星宿: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6、四象: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7、有关天象的词: “月离于毕”:月亮附丽于毕宿“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太白食昴”:金星遮蔽住昴宿 8、参商:指参宿和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因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商 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10、北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前四组成斗身,古曰魁;后三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北斗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一、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服饰(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服饰代称 古代的服饰以其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1、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吕氏春秋》中《执一》、《振乱》、《怀宠》和《战国策·魏策》、《韩非子·忠孝》、李斯《谏逐客书》、《礼记·祭义》等均曾出现。它的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下诏令谓民为“黔首”,这是秦统一中国后更定名物制度的内容之一。秦始皇三十一年,发布“使黔首自实田”的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按照当时实际占有的田数,向封建政府呈报,即可取得国家的承认。从此,“黔首”一词便伴随着这套封建土地制度和法令就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而成为固定称谓。 2、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可引申为没有学识的人。 3、白袍:旧指未得功名的士人。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或有朝客讥宋济曰:‘近日白袍子何太纷纷?’济曰:‘盖由绯袍子、紫袍子纷纷化使然也。’”宋洪迈《容斋三笔·叶晦叔诗》:“一闲十日岂天赐?惭愧纷纷白袍子。”宋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宋叶适《叶路分居思堂》诗:“白袍虽屡捷,黄榜未沾恩。” 4、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5、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在这里用来形容战士们互相友爱、同心同德的品质,因此“袍泽”就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6、青衿:亦作“青襟”,周代读书人常穿的服装,泛指有学识的人。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杜甫《题衡山县新学堂呈陆宰》诗:“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明清科举时代则专指秀才。 7、苍头:原指战国时主人战旗下的军队,多以乡党的青年组成,因以青巾裹头,故名。《战国策·魏策一》:“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千万。”《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裴骃集解引应劭曰:“苍头特起,言与众异也。苍头,谓士卒皁巾,若赤眉、青领,以相别也。”至汉代,战事减少,逐渐沦为奴隶,操持贵族邸宅的杂务。遭逢战乱,仍不失主人近侍军队的性质。魏晋以后,则纯为私家奴仆。《汉书·霍光传》:“(霍)云当朝请,数称病私出,多从宾客:张围猎黄山苑中,使苍头奴上朝谒,莫敢谴者。”《晋书.石崇传》:“有司薄阅崇水碓三十余区,苍头八百余人,他珍宝货贿称是。”《明会要·民政三》:“景泰中,杨杰上言:‘臣家苍头得官者十六人,乞停苍头杨钊等职。’诏许之。” 8、黄裳: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卢照邻《中和乐·歌储宫》:“黄裳元吉,邦家以宁。” 9、黄冠:古代指箬帽之类,蜡祭时戴之。《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郑玄注:“言祭以息民,服像其时物之色,季秋而草木黄落。”孔颖达疏:“黄冠是季秋之后草色之服。”后即借指农夫野老之服。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信奉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大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大汇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全六卷目录.郁贤皓(打印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目录(1-6卷)(郁贤皓) 先秦时期 歌谣 弹歌 候人歌 蜡辞 爻辞一首 爻辞三首 越人歌 宋城者讴 易水歌 神话 夸父逐日 鲧禹治水 黄帝擒蚩尤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诗经 关雎 卷耳 芣莒 摽有梅 静女 新台 柏舟 载驰 硕人 氓 伯兮 黍离 君子于役 将仲子 褰裳 溱洧 硕鼠 蒹葭 无衣 月出 七月 鸱鹗 东山 采薇 正月苕之华 生民 玄鸟 尚书 盘庚 无逸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曹刿论战 宫之奇谏假道 城濮之战 烛之武退秦师 秦晋殽之战 章之战 国语 邵公谏厉王弭谤 骊姬谮杀太子申生 叔向贺贫 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王 司马错论伐蜀 范睢说秦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冯谖客孟尝君 赵威后问齐使 庄辛谏楚襄王 鲁仲连义不帝秦 触龙说赵太后 唐且不辱使命 郭隗说燕昭王求士 乐毅报燕王书 荆轲刺秦王 论语 侍坐章 季氏将伐颛臾章 楚狂接舆等三章 墨子 非攻(上) 公输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章 不动心章 大丈夫章 舍生取义章 庄子 逍遥游 秋水 荀子 劝学篇 成相(节选) 赋篇 韩非子 五蠹(节选) 晏子春秋 晏子使楚 吕氏春秋 察今 寓言 庖丁解牛 浑沌之死 攘鸡 涓蜀梁 滥竽充数 郢书燕说 郑人买履 自相矛盾 丁氏穿井 屈原 离骚 湘君 湘夫人 山鬼 国殇 天问(节选) 涉 哀郢 橘颂 宋玉 九辩(节选) 秦汉文学 一、辞赋 贾谊 鹏鸟赋 枚乘 七发(节选) 司马相如 子虚赋 张衡 归田赋 赵壹 刺世疾邪赋 祢衡 鹦鹉赋 二、诗歌 刘邦 大风歌 刘彻 秋风辞 梁鸿 五噫歌 张衡 四愁诗 辛延年 羽林郎 宋子侯 董娇饶 汉乐府 战城南 有所思 上邪 陌上桑 东门行 孤儿行 十五从军征 上山采蘼芜 饮马长城窟行 相逢行 平陵东 江南 白头吟 焦仲卿妻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今日良宴会 西北有高楼 涉江采芙蓉 冉冉孤生竹 庭中有奇树 迢迢牵牛星 回车驾言迈 生年不满百 客从远方来 古诗四首 李陵与苏武诗 苏武诗(选二) 步出城东门 三、散文 李斯 谏逐客书 贾谊 过秦论(上)论积贮疏 晁错 论贵粟疏 司马迂 项羽本纪(节选) 留侯世家 魏公子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刺客列传 魏其武安侯列传 李将军列传 桓宽 本议 班固 苏武传 杨恽传 王符 本政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辞赋 王粲 登楼赋 曹植 洛神赋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并序 鲍照 芜城赋 江淹 别赋 庾信 小园赋 哀江南赋序 二、诗歌 曹操 蒿里行 短歌行 步出夏门行(东临 碣石)(神龟虽寿) 王粲 七哀诗 刘桢 赠从弟 蔡琰 悲愤诗 曹丕 燕歌行(选一) 曹植 名都篇 美女篇 七哀 杂诗 (选二) 远游篇 赠白马王彪 阮籍 咏怀(选三) 潘岳 悼亡诗(选一) 陆机 猛虎行 左思 咏史(选四) 招隐(选一) 王赞 杂诗 刘琨 扶风歌 郭璞 游仙诗(选二) 陶渊明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 田获早稻 杂诗十二首(选一) 拟古九首(选一) 读《山海经》(选一) 咏贫士七首(选一) 挽歌诗(选一) 归园田居(选一) 饮酒(选一)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 中瞻眺 夜宿石门诗 岁暮 陆凯 赠范晔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 拟行路难(选二) 沈约 别范安成 孔稚硅 游太平山 江淹 古意报袁功曹 范云 之零陵郡次新亭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 有”赋诗以答 谢眺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 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晚登三山还望京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版桥 玉阶怨 王孙游 萧衍 东飞伯劳歌 吴均 主人池前鹤 山中杂诗(选一) 何逊 三、散文 四、小说 唐朝文学 一、诗 杨素 赠薛番州(选一) 薛道衡 人日思归 杨广 春江花月夜(选一) 侯夫人 春日看梅(选一) 虞世南 蝉 魏徵 述怀 王绩 野望 王梵志 吾富有钱时 骆宾王 在狱咏蝉 于易水送人一绝 卢照邻 长安古意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山中 杨炯 从军行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 沈佺期 杂诗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渡汉江 陈子昂 感遇(选一) 登幽州台歌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王湾 次北固山下 贺知章 咏柳 回乡偶书(选一) 张九龄 感遇(选一) 王翰 凉州词(葡萄美酒 夜光杯) 王之涣 凉州词(黄河远上 白云间)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夜归鹿门歌 过故人庄 临洞庭 崔颢 黄鹤楼 李颀 古从军行 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王昌龄 从军行(选二) 出塞(选一)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一) 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 _、_ _、_ _ 来称 呼人。 A.郡望、爵名、号 B.郡望、爵名、谥号 C.官职、爵名、号 D.官职、谥号、号 2.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式为: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尊等。 4.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 A.孤足下不才 B.愚仆小子 C.妾寡人臣 D.孤不谷竖子 5.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台阶下,表示敬畏。 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 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 D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