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趣的七巧板优秀教学设计

有趣的七巧板优秀教学设计

有趣的七巧板优秀教学设计
有趣的七巧板优秀教学设计

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识别七巧板的基本构造,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2.能力目标

(1)以七巧板为活动素材,从活动中探索数学知识,加深对“边及角、面积”关系的认识,再利用数学知识进一步认识七巧板,进行有目的的拼图活动。

(2)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在拼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1)通过前置学布置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解七巧板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增强自豪感和爱国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2)以小组形式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以活动课的形式呈现,通过画七巧板手抄报、制作七巧板、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等活动,探究出线段间的位置、数量关系及角、面积等数学知识。然后再利用这些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拼图。本节课在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七巧板的来源,完成七巧板的制作活动,自主探究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活动了解七巧板的构造,丰富“线段关系及角关系”的认识,课上能合理应用数学知识完成七巧板有技巧的拼图,并能归纳出拼图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七巧板的认识、制作、拼三角形活动,对七巧板的基本构造有数学知识上的认识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线段的位置、数量关系,角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对七巧板进行“理性”拼图。

【学情分析】

1.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开始使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活动,大多数学生对它都有了初步了解,但当时的活动具有盲目性,缺乏数学思考。

2.本册学习了平行、垂直、轴对称等内容,学生有条件对七巧板进行有条理、有逻辑的数学思考。

3.学生已经具备从事数学活动、数学交流、数学思考的活动经验,有利于对七巧板进行再活动、再思考。

【前置学的活动设计】

1.以寻找七巧板的来源为主题创作板报。

创设板报是学生常用的形式,内容简单直观,配图有趣生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

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设计板报,需要大量搜集关于七巧板的资料,学生能更好地

了解七巧板的背景知识,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数学的神奇,激发学习的兴趣,也培养

学生的团队意识。

2.按照教科书上要求自己制作一副七巧板。

学生按照教科书中制作七巧板的流程,动手参与,学生在汇报过程中,阐述对制作

过程的认识,开始对七巧板的构造初步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为从数学角度进一步

认识七巧板做铺垫。

m FE = 10.63 厘米

3.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小组在课前先尝试从七巧板中任选几块拼三角形,块数从两块到三块依次递增,这是一项具有挑战的项目,学生不一定一次都会所有拼法,拼图中会有很多阻碍,他们会意识到盲目拼图的各种弊端,自然会对怎样才能有效拼图产生思考,通过前置学提出的问题,他们会思考拼图中的各板块的边、角、面积的联系,此联系对拼完后的图形有直接作用。

【教法】

演示法:学生自己视频作品展示,使活动直观、具体、形象。

实验法:让学生在拼摆各种七巧板组合体的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讨论法: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活动引入

1.欣赏七巧板的动画视频

七巧板之所以有趣是因为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在拼图中有规律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七巧板的拼图小窍门。

二、前置学作品展示

活动一:七巧板的制作

通过学生小组视频播放回顾课前制作七巧板的过程步骤,并得到此小组对七巧板的构造的初步认识,了解它有哪些图形组成,把图形进行分类,在折纸活动中找出图形的共同特点,进而加深对

轴对称概念的认识。 其他小组再针对视频进行补充,老师提问进行内容完善。 活动二:七巧板拼三角形: 在7块板中任选2块,您选取的是哪几块板块,你是怎么拼的? 活动三:七巧板拼三角形:

如果选3块,你又是怎么选的,怎么拼的?

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尝试,用两块、三块板拼图相对简单,学生不仅要会拼但不还要知道是怎么拼的,通过观察拼出的三角形,找出这两个三角形的特殊性(边边关系和角角关系),这种特殊性是和七块板的特殊结构密不可分的,进而探究出七巧板中蕴藏的数学知识。 通过这两次拼图我们对七巧板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它不单单是七块平面图形,它们的边边、角角、面积都有关系,而这些关系正是我们有效和理性拼图的依据。

通过播放小组视频,让学生进行补充归纳。

总结:七巧板的再认识

角的关系:

每一块板中,各角的度数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

线段关系:

(1)位置关系。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吗?有互相垂直的线段吗?找出三组这样的线段?

(2)数量关系。有相等的线段吗?找出各边的数量关系?

面积关系:

七个板块之间相互拼的关系

这样设计让孩子们开始建立“理性拼图”的基本模型。

活动四:

以此类推,在7块板中任选4块能拼出多少种三角形?

这个时候,同学们不应该像课前一样盲目的拼图,而是选择最优方案利用七巧板中的数学知识来拼图,通过此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优越性。

总结:通过在活动中得到数学知识,又利用数学知识来有效拼图。总结出拼图的一些小技巧,当然这些技巧都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让学生对拼图有了新的导向。

角的要求:

边的要求:

面积的要求:

块数的要求:

活动五:七巧板拼长方形

拼一个长方形,至少需要几块板块?你是怎样选的,怎么拼的?结合数学知识说一说?再多选几块你又怎么拼呢?

此活动是本节课学生在前置学后课堂上理性拼图的展示,也是检验学生前置学是否学到位的试炼石,是对学生思维摩擦的高要求,通过前置学,学生掌握了“理性”拼图的方法,所以提出此问题就是让学生在巩固练习,可以得到结论:七巧板之所以有趣在于拼图千万种,而这些千变万化都离不开七巧板的强大数学知识作为背景,即使拼得的图形不同,但由于七巧板七块板独特的边、角、面积关系,可以得到很多面积相等的图形。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

活动六:学生用一副七巧板自创作品,说说创作理由

通过这些小组活动,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拼图中要用到数学知识,七巧板不仅是游戏,更是丰富数学知识的智慧结晶,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数学认同感

五、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后补充

十四巧板的视觉体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