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六章 第一、二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六章 第一、二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六章 第一、二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六章 第一、二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第一、二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构成的一个生

态学功能系统。生态系统通常由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

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七大成分组成。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

2.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和被取食而建立起的

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它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通道,

而且也是有害物质和杀虫剂移动和浓缩的通道,有害物质和

杀虫剂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

导致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

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4.生态金字塔中,能量金字塔绝不会是倒的,而数量

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可能有倒的。

5.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

机物或所固定的能量。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

(NP)+植物呼吸量(R)。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大小为:

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

6.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次级生产量是在生态系统中第二次有机物质的生产量。

对应学生用书

P59

1.生态系统概念[判断]

(1)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

(2)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 )

(3)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

2.食物链

(1)概念:在生态系统的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食物链。由于能量每次传递都会损失掉一大半,所以食物链通常只有四五个环节。

(2)类型:

①捕食食物链:一般指以活的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

②腐食食物链:是以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为起点的生物链。

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而海洋生态系统则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3.生物放大

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就叫生物放大。

1.用概念图的形式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概念的关系。

提示:

2.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思考:

(1)组成生产者的生物除绿色植物外还有哪些生物?

提示:光能合成细菌,比如蓝细菌等。

(2)动物都是消费者吗?并举例。

提示:动物不都是消费者,比如蚯蚓、蜣螂属于分解者。

(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以作为哪些成分?

提示:细菌因营养方式不同,可以是生产者、消费者,也可以是分解者,如自养型细菌是生产者,肺炎双球菌等寄生细菌为消费者,枯草杆菌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则为分解者。

3.捕食食物链中不能出现的成分有哪些?

提示: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分解者。

4.食物链中箭头可以倒转吗?

提示:食物链中生物之间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从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1.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与关系

(1)非生物成分:

主要包括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等,它们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生物成分:

①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储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如果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不能生存,所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也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前提。

②分解者,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所以说分解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也很重要。

③消费者,它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另一方面也是对绿色植物加以分解的过程,如果没有食草动物对绿色植物的摄食,一方面增加了分解者的负担,另一方面绿色植物也将非常不利于被分解者分解。

(3)生态系统各成分相互关系:

(4)部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地位的误区分析:

2.食物链与生物放大

食物链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通道,而且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各营养级沿食物链向前移动时,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体内化学杀虫剂和很难分解的有害物质积聚越多,愈发“浓缩”,从而导致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而造成危害,这一现象就叫生物放大。如DDT沿着食物链转移几次后,其浓度可增加几万倍,从而对位于食物

链顶位的物种造成灾难性影响。

1.食物网

(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食物网。

(2)成因:因为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止与上、下两种生物发生联系,而是与周围的很多种生物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好像一张无形的网和无数的网结把所有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

(3)食物网与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能力强弱的关系: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而苔原则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

2.营养级

(1)概念: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

(2)分级及特点:

①所有绿色植物都处于食物链的起点,它们构成了第一营养级,即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所有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属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则包括全部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以此类推。

②通常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越少。

1.假如一个岛屿上只有草、鹿和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狼首先灭绝,则草的数量怎么变化?

提示:减少。

2.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什么?

提示: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3.营养级的级别与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理由是什么?

提示:营养级越高,归属于该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越少。因为能量随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

4.分析下图,思考:

(1)图示食物网中包含__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第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

(5)猫头鹰所在的最短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

(6)该图作为生态系统缺少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图中可以看出,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8(2)狐、猫头鹰、吃虫的鸟、蜘蛛、青蛙、蛇(3)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4)三、四、五、六(5)草→鼠→猫头鹰(6)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7)竞争和捕食

1.有关食物网的分析

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如右图,其形成原因及各种生

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下:

(1)形成原因: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性关系是复杂的,一种生物可以摄食多种其他生物,一种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所摄食。

(2)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在食物网中,有时两种生物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如在该食物网中,鹰与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以鼠为食)。

(3)食物链(网)中各环节生物数量变化关系:

①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②天敌减少的情况: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

③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上图所示食物网中,鼠的数量突然减少,以它为食的蛇的数量也将减少,鹰要过多地捕食食草鸟和兔,从而导致兔和鸟减少,但因为鹰不只捕食

鼠和蛇,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4)查食物网中有几条食物链的方法——分枝法。

即:以生产者(第一营养级)为起点,查出它有几种捕食者——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然后再以每一种初级消费者为起点,查出它有几种捕食者——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以此类推。

2.食物链中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划分

1.概念

生态金字塔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

图示如下:

2.特点

生态金字塔通常都是下宽上窄的正金字塔图形,但也有倒金字塔形的,其中数量金字塔在夏季的温带森林中可呈倒金字塔形,生物量金字塔也有倒置的,但能量金字塔绝不会有倒置的,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总是逐渐减少的,这一点任何生态系统都不会有例外。

1.如果把每个营养级的生物量及生物数量关系用能量金字塔的方式表示出来,是不是

也是正金字塔形?有没有例外?

提示:一般情况下,也是正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量还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同理,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

2.能量金字塔绝不会倒立,说明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

特点:逐级递减。

三种生态金字塔的比较

1.初级生产量

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初级生产量的单位通常是g/(m2·a)或J/(m2·a)。

2.净初级生产量

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的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就是净初级生产量(NP),而将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GP),三者之间的关系是GP=NP+R。

3.生物量

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生物量(干重)的单位通常用

g/m2或J/m2表示,若GP-R>0,则生物量增加;GP-R<0,则生物量减少,GP-R=0,则生物量不变。

4.次级生产量

(1)概念:

动物性有机物质是靠动物吃植物、吃其他动物和吃一切现成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这类生产在生态系统中是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故称次级生产量。

(2)次级生产者与次级生产量:

凡是异养生物(包括各种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利用藻类的效率比陆地动物利用植物效率高,由于这个特点,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虽然只有陆地初级生产量的1/2,但海洋的次级生产量比陆地次级生产量多。

1.如何理解“没有初级生产量就没有消费者和分解者,也就不会有生态系统”?

提示:生态系统中所有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初级生产量。

2.陆地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为 2 000 g/(m2·a),北方针叶林是800 g/(m2·a),苔原是140 g/(m2·a);海洋生态系统中珊瑚礁和藻床是2 000 g/(m2·a),河口是1 800 g/(m2·a),大陆架是360 g/(m2·a),开阔大洋是127 g/(m2·a),这些数值说明净初级生产量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地球各地不同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受温度、光照与雨量影响,差异性很大。

3.观察教材P107图6-7,分析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生物量之间关系?

提示:

1.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联系

(1)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当净初级生产量几乎等于0时,GP=R,森林植物达到环境容纳量,生态系统处于成熟和稳定状态,此时森林中生物资源量最大。

(2)当净生产量表示在某一时刻前的有机物积累量时即为生物量。

(3)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

(4)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能量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光能。

2.净初级生产量的制约因素

(1)不同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2)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净初级生产量与该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状况有关——如热带雨林中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则其光合效率较高,其净初级生产量也相对较高。相反,苔原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较单纯,其净初级生产量也较小。

对应学生用书

P62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精讲精析]从左向右依次标出所给食物网中的每条食物链上每个生物的营养级,进而计算出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数量是解题的突破口。此食物网中有9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而磷虾仅以硅藻为食,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在一个食物网中,对食物网影响最大的是最低营养级,即生产者,而不是最高营养级。答案为C。

1.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

解析:选B上述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青蛙和蜘蛛都以蝗虫为食物,所以两者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蛇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生物群落在上述的食物网的基础上还应该包括这个环境中的所有其他生物。

2.右图食物网中,若大鱼全部死亡,磷虾的数量将会()

A.增多B.减少

C.A、B都有可能D.不变

解析:选A在该食物网中大鱼全部死亡,可导致企鹅数量

减少,虎鲸将更多地捕食须鲸,从而导致磷虾数量增多。

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一所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将研究数据绘制成下表。

(1)

图,以比较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

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含量比较图

(2)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的形式表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

D、E代表5种生物)。

[精讲精析]汞和杀虫剂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在食物链中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逐级放大。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两种物质的含量越高,反之含量越低。从图表给出的

汞、杀虫剂的含量以及各种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等信息即可判断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答案](1)如下图所示:

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含量比较图

(2)

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沿食物链、食物网所进行的移动与浓缩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特点恰好相反——这种浓缩作用可实现“逐级递增”从而导致有害物质沿食物链转移几次后浓度增加几万倍,最终导致位于食物链顶位的物种遭受灾难性影响。

3.某水域生态系统被汞污染后,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5种生物体内存有不同浓度的汞,其含量如下表,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B.生态系统中汞移动和浓缩的通道是食物链

C.如果检测的5种生物恰好能构成一条食物链,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戊→丙→乙→丁

D.汞通过食物链由上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后,汞浓度逐渐降低

解析:选D汞通过食物链由上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后,浓度逐渐升高,即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受污染程度越严重。

[例3]右图是一片树林中的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

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一

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合: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②→③→⑥

[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1”是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根据题意可知,此生态系统的草和树是生产者,树木的数量远比草的数量要少,从题图中可看出,“1”的数量最少,故“1”应是“树”的数目。可以作为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昆虫(植食性昆虫)和兔,“2”数量最多,故只能是“昆虫”,因为昆虫的数目比兔的数目和树的数目多得多。可作为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狼和鸟(肉食性鸟),以昆虫为食的是鸟,况且狼的数量是最少的:从数量上分析,此题的第三营养级也不是狼。一般地说,数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一样,呈正金字塔形,草食动物的数量多,肉食动物少,依次类推。有时候数量金字塔也会发生变化,该题所描述的就是如此。答案为C。

(1)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高,归属该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越少。

(2)能量流经下一营养级总是逐渐减少的,对于任何生态系统都不会有例外情况,因而能量金字塔不会倒置。

4.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选

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

能量的大小)()

解析:选C数量金字塔是以生态系统中每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为指标绘制的,有时会倒置,本题就是一个实例。而能量金字塔是不会倒置的,也就是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规律是普遍适用于各种生态系统的。本题中尽管昆虫的数目较多,但个体却很小,所含的能量也少。所以三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应该是沿食物链“树→昆虫→食虫鸟”

中营养级的顺序逐级递减。

.A.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B.绿色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形成于叶绿体中

C.初级生产量的单位通常用g/m2或J/m2表示

D.地球各地的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精讲精析]初级生产量的单位应为g/(m2·a)或J/(m2·a)(a代表年)表示,即初级生产量应体现年生产量,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生产量。答案为C。

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固定的能量,净初级生产量则为总初级生产量与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地球各地的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物量与次级生产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同样也应用于动物

B.通过动物生物量的计算,可以推测各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

C.次级生产量归根结底是依靠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所产生的有机物质

D.次级生产量既包含生产者生产量,也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量

解析:选D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生产量应为净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其单位为g/m2或J/m2,但生产量的单位应为g/(m2·a)或J/(m2·a),生物量的概念和单位同样也可应用于动物;通过动物生物量的计算,可以推测各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次级生产量归根结底是要依靠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所产生的有机物质。

对应学生用书

P64

[课堂回扣练习]

一、概念原理识记题

1.在夏季测量某温带落叶林中的一个淡水池

塘的净初级生产量,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 .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初级生产量下降,

可能原因是光照强度下降

B .若该池塘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 点所示的状态,则可处于稳定

状态

C .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 处的植物长势最好

D .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

解析:选B 植物净初级生产量的概念:通俗的讲就是指绿色植

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它随光照强度减弱而下降,水越深光照强度越弱。在生态系统处于c 点时,净初级生产量为0,即有机物没有积累,所以不可能处于稳定状态。净初级生产量是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量,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所以净初级生产量越大,用于自身生长繁殖的有

机物就越多,长势越好。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

的积累量。

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特征的是( )

A .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 .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 .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解析:选C 在食物网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

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成为多种肉食

性动物的捕食对象,所以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食物链的

环节数不能是无限的,因为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当减

少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维持另一个营养级的存在。在食物网中,有

些生物之间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二、易错易混辨析题

[回扣知识点] 1.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生物量的概念及关系。

2.食物网的特点。 3.易误点提醒:营养级级别与消费者级别的区别。

3.在生态系统中,当狼捕食山羊时,狼是( )

A .第三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

B .第三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

C .第二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

D .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

解析:选B 在食物链“草→山羊→狼”中,狼是第三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

三、基本原理应用题

4.(广东高考改编)右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 、鱼b 为两

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

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 .鲈鱼的引入会导致土著鱼的减少

B .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

C .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 .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解析:选A 鲈鱼与土著鱼之间是捕食关系;引入以中小型鱼类

为食的鲈鱼后,土著鱼a 、b 的数量都下降,短期内浮游动物总量先

急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相应地浮游植物锐减后再急升最后近于稳

定;由鲈鱼以土著鱼为食可知,A 项正确。

4.能力迁移:对食物网进行分析与判断的能力。

[课下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 代表的成分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不能确定

解析:选B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

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给c,所以a是消费者。

2.下列与“食物链”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各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和被取食所形成的营养关系是单方向的

B.由于能量每次传递都会损失一大部分,故食物链通常只有四、五个环节

C.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捕食链和腐食链两种食物链

D.陆地生态系统以捕食链为主,海洋生态系统则以腐食链为主

解析:选D陆地生态系统以腐食链为主,而海洋生态系统则以捕食链为主。

3.下列有关生物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B.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积累越多则其生物量越大

C.生物量的单位通常用g/m2或J/m2表示

D.生物量只能用于植物不能用于动物

解析:选D生物量既可用于植物,也可用于动物。

4.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D.苔原(冻土带)

解析:选A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与温度和雨量密切相关,故热带雨林的净生产量最大,苔原的净初级生产量最小。

5.(原创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生产量包括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

B.初级生产量高的生态系统,次级生产量未必高

C.海洋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利用藻类的效率比陆地动物利用植物的效率高得多

D.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只有陆地初级生产量的1/2,但次级生产量却比陆地生态系统大得多

解析:选A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量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次级生产量是生态系统中异养型生物第二次有机物的生产量,并非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量。

6.下列与生物放大及生态金字塔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杀虫剂与有害物质可沿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从而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造成生物放大

B.若以杀虫剂与有害物质浓度大小衡量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则所构成的金字塔应为正立的

C.就数量金字塔而言,某些状况下可能呈现倒金字塔形

D.就能量而言,天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绝不会是倒置的

解析:选B杀虫剂与有害物质可沿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具有“生物放大”作用,故以杀虫剂与有害物质浓度大小衡量各营养级数量关系时,所构成的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相反,应为倒立的。

7.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在一天的不同时刻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解析:选D据图提供的信息,a生物白天(6点~18点)氧气的消耗量为负值,说明a 生物在光照的情况下,释放氧气,必定为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b、c消耗的氧气量是前者大于后者,说明前者生物数量和能量多于后者。表明c所含的能量比b更少,营养级更高。

8.一只狼吃掉了一只羊,将羊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则这部分被转化的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初级生产量B.生物量

C.次级生产量D.呼吸量

解析:选C狼吃掉羊后进行了第二次有机物质的生产,此属于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

二、非选择题

9. 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A.水鸟B.水绵

C.水藻D.腐生细菌、真菌

(4)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__________,水藻数目__________,淡水虾数目________。

(5)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则下列________会随着发生。

A.水藻大量增多B.小鱼的数目增多

C.水鸟的数目减少D.甲壳类的数目增加

(6)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

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水绵和水藻),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水鸟),所以图中共有三条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水绵的减少会使大鱼的数量减少,水鸟就会捕食较多的甲壳类动物,甲壳类动物的减少会使水藻的数量增多。

答案:(1)3(2)水鸟、小鱼、淡水虾竞争捕食

(3)D(4)增多减少减少(5)A(6)群落

10.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

(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____________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____________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解析:该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藻类、大米草处于第一营养级,食草虫、线虫、海螺属于第二营养级,沼蟹、蜘蛛属于第三营养级,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为线虫

浙科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浙科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载体蛋白叙述错误的是() A.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糖蛋白都具有特异性 B.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并接受信号分子的作用 C.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D.糖蛋白和载体蛋白空间结构不同导致功能不同 2.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B.糖类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C.糖原、淀粉、脂肪都能作为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磷脂 3.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撤去光照,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ATP增多,NADPH减少B.ATP减少,NADPH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D.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4.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 B.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着丝点的分裂和核膜核仁形成 D.赤道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5.如图表示人体内某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反应速率上升 B.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6.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的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其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该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 A.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 B.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D.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选修3(浙科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基因工程 一、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 1、基因工程的概念: (1)广义的遗传工程:泛指把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核、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等)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去,并使这种遗传物质所带的遗传信息在受体细胞中表达。(2)基因工程: 就是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体中,使其产生我们需要的基因产物,或者让它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的核心是构建重组DNA分子。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3)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 DNA是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DNA双螺旋结构的确立、遗传信息传递方式的认定。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①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②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能切割(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例如: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的序列是GAATTC,能在G和A之间切割DNA,如下图所示。 黏性末端 黏性末端 ③结果:能将DNA分子切割成许多不同的片段。 备注:不同DNA分子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都相同;同一个DNA分子用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一般不相同。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①作用:将具有末端碱基互补的2个DNA片段连接在一起(缝合磷酸二酯键)形成的D NA分子称为重组DNA分子。 因此,DNA连接酶具有缝合DNA片段的作用,可以将外源基因和载体DNA连接在一起。 (3)“分子运输车”——载体——质粒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大全书本知识浙科版,推荐文档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归纳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1.微生物是指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 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某些真菌。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有细胞壁(肽聚糖)、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型的细胞核,只有一环状DMA 分子 (拟核)。以分裂(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用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 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液染色后,再脱色处理,细菌仍保留染色液的颜色)和 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区别在细胞壁的成分不同。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胞 壁薄,有荚膜)、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细菌的分离方法有两种: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 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划线分离就是用接种环 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的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细 菌也逐渐减少,。划线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将接种后的固体培养基培 养10~20小时后,一个细菌细胞就会繁殖成许多细菌细胞,形成菌落,不会重叠。 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有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用于基因工程的 大肠杆菌的工程菌,可以用划线分离法获得产物表达能力高的菌株。由于工程菌 的质粒中通常有抗性基因(如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氨 苄青霉素,由于非工程菌的其他杂菌都没有抗性基因,所以在划线后只有存在抗 性基因的工程菌能生存下来。 涂布分离时,需要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10-5~10-7倍之间,然后取 0.1mL 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放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 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每个培养 基里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为最合适。 优点:划线分离法,方法简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 。 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其首要条件是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各 种培养基也必须是无菌的,转移培养基、倒平板、接种、平板划线、平板稀释涂 布等操作中的每一步都要做到无菌(防止杂菌污染)。进行恒温培养时,要将培养 皿倒置,是因为培养基中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倒放培养皿会使水蒸气 凝结成水滴后,落入培养基的表面并且扩散,菌落中的细菌也会随水扩散,菌落相 互影响,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 4.细菌扩大培养要用LB 液体培养基(通用培养基、常用于做生理学研究和 发酵工业),划线分离要用LB 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和菌 种保存)。我们在利用微生物时,常常要求所利用的微生物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因此,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的首要条件是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如各种大小的培养皿、试管、 三角瓶、取样器的头(或称“枪头”、“tip”)、移液管、三角刮刀、接种环、 镊子等等。这些用具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前各种用品均需用牛皮纸或报纸包 好。培养皿可几个包在一起;试管加棉花塞或塑料盖后也是几个包在一起;三角 瓶可用封口膜(市售产品,既通气又不使菌进入)或6层纱布封口,再用牛皮纸或 报纸封口;移液管上端用镊子放入少量棉花,再用牛皮纸包上(现在多不用移液管 而用取样器);取样器的“枪头”放在可灭菌的专用塑料盒中,也可放在上口用牛 皮纸包好的烧杯中……在121℃(1kg/cm 2压力)下灭菌15min 。值得注意的是,实 验中所需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引起污染。灭菌后,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生物浙科版必修一基础知识整理

生物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分子与离子 1、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C、H、O、N等。 2、C 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O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 第二节无机物 1、无机化合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3、细胞或生物体的含水量越高代谢越旺盛。 4、水的生理功能:①代谢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必须在水环境中才能进行。②良好的溶剂,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水分子间存在的氢键,使水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④参与生化反应过程 5、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6、无机盐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包括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渗透压、酸碱平衡、兴奋性;如血液中缺Ca会发生抽搐现象 ②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是构成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主要成分,Ca 是动物和人体骨骼及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糖类 (1)糖类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结构单元是单糖,是主要能源物质。 (2)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2、脂质

(1)脂质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2)分类①油脂:储能、维持体温②磷脂:构成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④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蛋白质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 种 (2)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S等元素(3)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4)氨基酸分子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氨基酸缩合形成蛋白质: 形成方式: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表示为—CO—NH—。 3)关于氨基酸缩合反应的计算: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①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n-1分子水,形成n-1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2各1个 ②若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则脱掉n-m分子水,形成n-m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2各m个③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2)中形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为100n-18(n-m)。 4)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 5)蛋白质种类多样的原因:(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2)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 (3)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4)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完整版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整理归纳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 生物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如果要进行生命活动, 前提条件是保证细 胞的完整性。病毒无细胞结构,但也要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 2. C 、H 、O N 在生物体内含量达 96.3%,其中C 是生物体核心元素, 0是活细胞中含 量最多的元素。 3.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4. 无机盐对维持血浆正常浓度、 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非常重要。 哺乳动物血液 中CaT 含量过低会导致抽搐。Mg + 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卩£+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a.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b.动物细胞储能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则是淀粉 c.直接能源物质:ATP e.最终能源物质:光能 7. 植物细胞特有糖类:果糖、纤维素、麦芽糖、淀粉 动物细胞特有糖类:乳糖、糖元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糖类: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8. 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9.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 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 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 。R 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0. 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 H I H^—(f —COOH

11. 氨基:-NH2;羧基:-COOH 肽键:-CO-NH- 12. 不同的蛋白质差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13. 假设有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链,则: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 ②至少有n个氨基,n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x总数-18 x(m-n) 14.核酸分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单体为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单 体)以及核糖核苷酸(RNA勺单体)。 第二章:细胞概述 1. 胡克第一次看到了细胞,但他看到的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 2. 生物体的增大,不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而是由于细胞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为 什么那么小的原因在于:a.细胞核能够控制的范围有限; b.细胞体积越小,则表 面积与体积之比就相对较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3. 根据细胞核有无核膜包被,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主要是细菌,如 蓝细菌(蓝藻)、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真核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霉菌、食用 菌、酵母菌)等。 4. 质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性。 5. 质膜最基本的结构是脂双层,也称为单位膜,主要是磷脂分子。质膜中还有膜蛋白, 也具有流动性。细胞识别、免疫等功能主要由糖蛋白完成。 6. 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物质可以随意进出细胞壁。 7. 叶绿体:双层膜,含少量DNA。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只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细胞中,如洋葱根细胞中一般没有叶绿体。 &线粒体:需氧呼吸主要场所;含少量DNA。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9.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来源于核仁。 10. 中心体:无膜,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11. 液泡:单层膜。含有色素,使植物的花和果实有颜色。液泡中的细胞液含有无机盐类、糖类、氨基酸

精选2019-2020年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课后辅导练习三十六

精选2019-2020年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课后辅导练习三 十六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至今未发现一例因食用转基因食物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因而,不需要考虑转基因食物的 安全性问题 B、由于转基因生物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因而转基因生物势必会威胁生物的多样性 C、基因检测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基因歧视,但可以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 和立法得以解决 D、由于设计试管婴儿、克隆技术目前已经成熟,在不违背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可用来解决不孕夫妇 的生育问题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克隆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克隆人是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B、克隆人证明了人体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在现有克隆技术条件下,成功率为100% D、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引发伦理问题的生物技术主要是( ) ①克隆人;②设计试管婴儿;③制作基因身份证;④转基因生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不同物种之间很难通过杂交培育新品种,可打破物种界限进行育种的方式是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转基因育种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出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 B、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C、通过杂交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 D、把合成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培育出可防止人类VA缺乏症的转基因水稻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引发伦理问题的生物技术要包括( ) ①克隆人②设计试管婴儿③基因身份证④转基因生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 【答案】: 【解析】:

高中生物新课标浙科版课堂探究(实验9腐乳的制作)

课堂探究 核心解读HEXINJIEDU 1.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好像豆腐长毛了,这是怎么回事?这层“皮”是什么?是怎么形成的?对人有害吗?它有什么作用呢? 这层“皮”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 “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 2.豆腐与腐乳的营养成分谁高呢? 豆腐及腐乳的营养成分比较 (1)豆腐由大豆直接加工而成,其成分与大豆成分相同。 ①富含蛋白质,其含量高达36%~40%,可有效补充食物中的蛋白质。 ②含脂肪约8%,同时还含有硫胺素、尼克酸、维生素A以及钙、磷、铁等矿质元素,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2)腐乳是豆腐在毛霉的发酵下形成的。由于毛霉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所以其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 3.任何豆腐都能做腐乳吗? 腐乳是毛霉将豆腐发酵而成的。而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真菌,若含水量过高,则影响毛霉的有氧呼吸,若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毛霉的代谢也离不开水。所以用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而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还不易成形。 4.制作腐乳时,为什么要撒盐?为什么要加酒? 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加酒的目的之一是抑制微生物生长。如果过少,达不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导致豆腐腐败;若过多,不但杀死了微生物,而且会因酒精浓度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腐乳的成熟,同时还会因酒精含量过高而影响腐乳的口味。 5.制作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腐乳品质? 影响腐乳品质的主要因素有:①菌种和杂菌。菌种是生产发酵制品的关键,如果菌种退化则表现出生化功能的变化,如水解速率、代谢产物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品质。如果有杂菌污染,则直接影响产品的色、香、味,会有发霉味和口味不纯等现象。②温度。温度影响菌丝的生长和代谢,如温度低,则菌丝生长缓慢,不能进入豆腐块的深层;温度高,菌丝易老化和死亡,也影响品质。温度还影响生化反应的速度。③发酵时间: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前期发酵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毛霉在豆腐上的生长。前期发酵的作用,一是使豆腐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二是毛霉分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修整版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总结修整版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D、H、O、N 2、水在细胞中的作用:①作为溶剂②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调节体温 3、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1)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2)无机盐还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还原糖的检验:本尼迪特,加热,变红黄色 生) 油脂的检验: ①制片②染色(用吸水纸吸去表面的水,再用滴管将苏丹Ⅲ染液滴在切片上,静置2~3min。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50%的乙醇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③制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水,盖上盖玻片)④观察(脂肪颗粒被染成橙黄色低倍镜→高倍镜) 6、蛋白质 (一)生理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比喻为“建筑材料”。 2、有推动化学反应的作用。即生物催化剂——酶。

3、与免疫有关,负责与疾病作斗争。如抗体。 4、具有运输作用。如帮助物质运输细胞:细胞膜上的载体。 (二)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1、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 (2)、通式: (3)、结构特点: a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 ); b: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c :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 基. 2、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结合方式:脱水缩合 。 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三)、多样性原因 氨基酸分子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多肽种类多样 蛋白质分子多样 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键的空间结构的差异,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及其多样 蛋白质的检验:双缩尿试剂A 和B (变紫色) 7、核酸 元素组成:C 、H 、O 、N 、P (一)、分子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脱氧核糖 核糖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A 、T 、C 、G ) (A 、U 、C 、G ) 化学结构 脱氧核苷酸链 核糖核苷酸链 空间结构 脱氧核糖核酸(DNA ) 核糖核酸(RNA ) (双螺旋结构) (单链) (二)、种类 (三)、生理功能 DNA :贮藏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所有活动。决定细胞的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RNA :在合成蛋白质时是必需的。 二、细胞结构

2020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生态工程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生态工程作业 课时训练第75页1.某农户建立了小型的“蔬菜—鸡、猪—沼气”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系统属于人工干预下的生态系统,其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在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时,除了考虑这三者的投入与产出外,还要考虑的投入。 (2)在该生态系统中,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属于的生态工程。(填选项) A.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 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利用 C.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D.洁净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 答案(1)庭院分解者劳动者(2)D 解析(1)“蔬菜—鸡、猪—沼气”系统属于人工干预下的庭院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分析该生态系统 的经济效益时,除了考虑这三者的投入与产出外,还要考虑劳动者的投入。 (2)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属于洁净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 的生态工程。

2.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两种生态 农业模式。 模式1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塘配6~8头猪,100~120只鸡,鱼塘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鳙鱼占40%,每亩鱼塘投放鱼苗 4 500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 模式2“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模式1中,必须注意某种鱼的投入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结构。 (2)模式2中,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 A.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B.作物轮种、套种 C.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D.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最新精选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概述实验6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课后练习第七十三

最新精选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概述实验6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课后练习第七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称取适量的干酵母溶解在氯化钙溶液中活化1小时 B、制备好海藻酸钠后,需立即将其与酵母细胞混合以防凝固 C、以恒定的速度把混合液注射到氯化钙溶液中 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氧量 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利用了固定化酶技术 C、CaCl2溶液的浓度过低,将导致凝胶珠中固定的酵母细胞数量较少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不仅作为反应底物还可提供能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酶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依次经过提纯、沉淀、过滤等过程 B、经过固定化的酶才能称为酶制剂 C、酶制剂活性的维持需要提供营养物质 D、酶制剂中的酶最终来源于活细胞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酶和细胞的固定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分子很小,宜采用包埋法固定 B、酶分子很小,宜采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固定 C、细胞个大,难被吸附或结合 D、细胞宜采用包埋法固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科研人员研究了氯化钙溶液浓度对固定化啤酒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氯化钙溶液的主要功能是为酵母细胞的生长增殖提供营养 B、氯化钙溶液浓度在2.0mol?L^-1左右时,凝胶珠硬度最大 C、研究表明,酵母固定化的适宜氯化钙溶液浓度为2.4 mol?L^-1左右 D、凝胶珠硬度过大时,发酵产生的酒精反而减少的原因是固定化阻止了酵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如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课时跟踪检测(一)分离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长毛和短毛 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C.棉纤维的长和粗 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2.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授粉前的处理是() 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的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 3.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下列哪项不是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 A.F1形成配子时,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B.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随机结合 C.含有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 4.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例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A∶雌配子a=1∶1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数比雌配子多 5.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纯合子的自交后代是纯合子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是杂合子 C.纯合子中不含隐性基因 D.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 6.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成对基因彼此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在F2中表现型之比接近3∶1 C.具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接近1∶1

浙科版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word教案1

第1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一.教材分析: 虽然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 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 的含义;后3节课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又都是通过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动来实现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既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营养而发生联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 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区别营养结构与空间结 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营养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相邻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三.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地位,营养结构及营养级的知识。 四.教学难点: 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食物链中后一营养级生物对前 一营养级生物的积极作用。 五?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 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的普 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 学生应尽量联系自已最熟知的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如一个水库或温州市景山森林生态系 统,甚至在课外到学校附近的某一个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来分析、理解并掌握 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作用,以及营养结构及其功能。 七.教师的教法: 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和归纳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总结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D、H、O、N 2、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①作为溶剂②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调节体温 3、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 (1)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2)无机盐还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还原糖的检验:本尼迪特,加热,变红黄色 生) 油脂的检验: ①制片②染色(用吸水纸吸去表面的水,再用滴管将苏丹Ⅲ染液滴在切片上,静置2~3min。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50%的乙醇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③制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水,盖上盖玻片)④观察(脂肪颗粒被染成橙黄色低倍镜→高倍镜) 6、蛋白质

(一)生理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比喻为“建筑材料”。 2、有推动化学反应的作用。即生物催化剂——酶。 3、与免疫有关,负责与疾病作斗争。如抗体。 4、具有运输作用。如帮助物质运输细胞:细胞膜上的载体。 (二)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1、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 (2)、通式: (3)、结构特点: a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 ); b: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c :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 基. 2、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结合方式:脱水缩合 。 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三)、多样性原因 氨基酸分子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多肽种类多样 蛋白质分子多样 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键的空间结构的差异,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及其多样 蛋白质的检验:双缩尿试剂A 和B (变紫色) 7、核酸 元素组成:C 、H 、O 、N 、P (一)、分子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脱氧核糖 核糖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A 、T 、C 、G ) (A 、U 、C 、G ) 化学结构 脱氧核苷酸链 核糖核苷酸链 空间结构 脱氧核糖核酸(DNA ) 核糖核酸(RNA ) (双螺旋结构) (单链) (二)、种类 (三)、生理功能 DNA :贮藏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所有活动。决定细胞的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RNA :在合成蛋白质时是必需的。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2节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YRR 1/16 YYRr 2/16 Y_R_)YyRR 2/16 9/16 黄圆 YyRr 4/16 )yyrr 1/16 1/16 绿皱 YYrr 1/16 Y_rr)YYRr 2/16 3/16 黄皱 yyRR 1/16 yyR_)yyRr 2/16 3/16 绿圆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 :2Cc:1cc)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 ..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4.人工去雄步骤 (1)母本的花粉未成熟前就去掉(2)套袋,防止外来花粉(3)等母本雌蕊成熟后接受父本的花粉(4)套袋 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 1、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2019-2020学年度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六章 生态系统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浙科版课后练习九十五

2019-2020学年度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第四节生态系统的 稳态及其调节浙科版课后练习九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小生态瓶设计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瓶制作完成后,应避免安放在阳光直射处 B、生态瓶中只放入河水和小鱼,也可构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C、生态瓶中的生物之间最好不存在捕食关系,否则稳定性就差 D、生态瓶制作完成后,一般要避光存放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与生态系统自我凋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系统的范围大小 B、生态环境的优劣 C、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的繁简 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目多少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位置,生物就全死了。它原来是放在 A、恒温培养箱里 B、窗台上 C、药品橱旁 D、冰箱冷藏室里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但恢复力稳定性低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 C、城市生态系统高度开放、自我调节能力强,而且人类起主导作用 D、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在建设“森林城市”时,欲通过人工造林使荒坡逐渐演替为森林.下列对演替过程中图中曲线I和曲线Ⅱ的生物学含义的描述全都正确的是( ) A、Ⅰ为土壤中的有机物量,Ⅱ为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 B、Ⅰ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Ⅱ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C、Ⅰ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Ⅱ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 D、Ⅰ为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Ⅱ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一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B、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C、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D、边坡甲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但乙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

生物浙科版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生物必修1,2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分子与离子 1、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C、H、O、N等。 2、C 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O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 第二节无机物 1、无机化合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3、细胞或生物体的含水量越高代谢越旺盛。 4、水的生理功能:①代谢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必须在水环境中才能进行。②良好的溶剂,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水分子间存在的氢键,使水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④参与生化反应过程 5、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6、无机盐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包括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渗透压、酸碱平衡、兴奋性;如血液中缺Ca会发生抽搐现象 ②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是构成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主要成分,Ca 是动物和人体骨骼及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糖类 (1)糖类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结构单元是单糖,是主要能源物质。 (2)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2、脂质 (1)脂质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2)分类①油脂:储能、维持体温②磷脂:构成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④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蛋白质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 种 (2)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S等元素 3)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4)氨基酸分子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氨基酸缩合形成蛋白质: 形成方式: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表示为—CO—NH—。 3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①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n-1分子水,形成n-1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2各1个 ②若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则脱掉n-m分子水,形成n-m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2各m个③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2)中形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为100n-18(n-m)。 4)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 5)蛋白质种类多样的原因:(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2)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3)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4)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6)蛋白质及相应作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①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如: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②具有重要的催化功能,如:绝大多数的酶。③具有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④具有调节功能,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⑤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7)实验: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①鉴定所用的试剂及相应的颜色反应 可溶性的还原性糖+本尼迪特试剂→生成红黄色沉淀 脂肪+苏丹III→染成橙黄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②实验选材: 还原性糖鉴定:含量高、色浅。如:白梨汁和白萝卜等 脂肪鉴定:含量高。如:花生种子、蚕豆种子等 蛋白质鉴定:含量高。如:蛋清液等 4、核酸

2020届浙科版生态工程单元 测试

生态工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述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 B.自然保护区内任意引入外来物种 C.利用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 D.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应完全禁止捕捞海洋鱼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不能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故A错误;自然保护区要慎重引入外来物种,否则会造成生态入侵,故B错误;利用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故C正确;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应完全适量捕捞海洋鱼类,不是完全禁止捕捞海洋鱼类,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D.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答案】D 【解析】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的都是此能量,A项正确;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

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 项正确;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C项正确;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能循环利用,D项错误。 【点睛】 本题结合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再生,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再结合题图选出正确的答案。生态农业使废弃物资源化,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 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整体性原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可以在有限的资源的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系统结构或功能失衡,这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4.材料1 实施沼气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工程。 材料2 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 材料3 居住在林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是他们生活的根本。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使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造林护林。上述材料依据下列哪些生态工程原理 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物种多样性原理③协调与平衡原理④整体性原理⑤系统整体性原理⑥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A.①⑤④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③④ 【答案】A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

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1)——必修一 1.哺乳动物血液中某种离子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该离子是 A.Fe2+ B.Ca2+ C.Cl- D.I- 2. 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烟草和变形虫 B.乳酸菌和草履虫 C.蓝细菌和酵母菌 D.噬菌体和黑藻 3. 蝌科在发育过程中,尾和鳃在一定时期消失。这属于 A.细胞调亡 B.细胞癌变 C.细胞衰老 D.细胞分裂 4. 质膜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免疫等有密切关系。质膜功能的复杂程 度,主要取决于质膜上 A.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B.糖蛋白和糖脂中的糖类含量 C.磷脂的排列方式 D.胆固醇的分布特点 5.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只存在于氨基中 B.组成每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均有20种 C.氨基酸的种类和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D.热变性后的蛋白质还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现紫色 6.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溶酶体只能消化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 B.线粒体含有核糖体且能发生转录和翻译 C.高尔基体分拣蛋白质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 D.粗面内质网内的蛋白质会送到高尔基体和细胞其他部位 7.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甘蔗茎、甜菜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是检测还原糖的理

想材料 B.鉴定蛋白质时,在样品中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加入双缩脲试剂B C.花生种子含油脂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油脂鉴定的理想材料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呈绿色椭球形 8. 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 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B.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C.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D.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使染料变成白色 9. 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III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橙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10. 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