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

《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

《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
《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

《修辞学发凡》笔记

陈望道

第一篇引言

一修辞两字习惯用法的探讨

1、修辞的定义

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

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2、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二修辞和语辞使用的三境界

3、三境界:

(甲)记述的境界——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法令的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如一切实务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消极手法)

(乙)表现的境界——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在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积极手法)

(丙)糅合的境界——这是以上两界糅合所成的一种语辞,在书面如一切的杂文,在口头如一切的闲谈,便是这一境界的常例。

4、所谓积极手法,约略含有两种要素:(1)内容是富有体验性的,具体性的;(2)形式是在利用字义之外,还利用字音、字形的。(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

5、消极手法是以明白精确为主的,对于语辞常以意义为主,力求所表现的意义不另含其他意义,又不为其他意义所混乱。(求适用,不计华质和巧拙)

三修辞和语辞形成的三阶段

6、三阶段:(1)收集材料;(2)剪裁配置;(3)写说发表

7、语辞形成的过程,始终离不开一定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在语辞上常被具现为一篇文章或一场说话的主意或本旨。

8、材料配置定妥之后,配置定妥和语辞定着之间往往还有一个对于语辞力调整、力求适用的过程;或是随笔冲口一晃而过的,或是添注涂改穷日累月的。这个过程便是我们所谓修辞的过程;这个过程上所有的现象,便是我们所谓修辞的现象。

9、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可说是修辞的资料、凭藉;题旨和情境可说是修辞的标准、依据。情境是拘束的、理智的,或题旨是抽象的、概念的(这时只能用消极手法);情境是自由的、情趣的,或题旨是具体的、体验的(这时只能用积极手法)。

四修辞同情境和题旨

10、切实的自然的积极修辞多半是对应情境的:或则对应写说者和读听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即双方共同的经验;或则对应写说者的心境和写说者同读听者的亲疏关系、立场关系、经验关系等,因此或相反诘,或故意夸张,或有意避讳,或只以疑问表意,或单以感叹抒情,种种权变,无非随情应境随机措施。

11、随情应境的手法就是根据写说时的实际情况,调动和创造各种表现手法,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地传达自己的观点、意志到对方。

12、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

凡是切实的自然的修辞,必定是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生活的表现,为达成生活需要所必要的手段。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使人觉得无可移易,至少写说者自己以为无可移易。

五修辞的技巧和修辞的方式

13、修辞技巧的来源有两个:第一是题旨和情境的洞达,这要靠生活的充实和丰富;第二是语言文字可能性的通晓,这要靠平时对于现下已有的修辞方式有充分的了解。

14、平时对于修辞的方式颇要有精密的观察和系统的研究:第一、精密的观察:(1)个性的观察——每个具体的切实的修辞现象,都是适应具体的题旨和情境的,我们应当把每个方式就题就境看出它的个别性质,这样才见语辞是有根的是活的,是有个性的,是不能随便抄袭,用做别题别境的套语的;(2)功能的观察。第二、系统的研究:(1)每式之内的系统;(2)各式之间的系统。

15、精密的观察是注意方式中的小异,系统的研究却要留心方式中的大同。

六修辞研究的需要、进展和任务

16、修辞学原是“勒托列克”(Rhetoric)的对译语,是从“五四”以后才从西方东方盛行传入的。但最初用修辞这个熟语正名本学的,却是元代的王构(肯堂)。

17、修辞学的任务:第一、各体语言文字中的修辞的诸现象;第二、关涉修辞的诸论著。

18、实例是归纳的依据,它有证实或驳倒成说的实力。实例除了助成归纳之外,本身还可显示修辞如何必须适合题旨情境的实际,故在条理归纳清楚之后还当将它保存,并且记明篇章出处,借便翻阅原文,细玩它的意味。

19、修辞学告诉我们以下几件事:

第一、修辞方式的构成如譬喻,应该说明它由(1)思想的对象、(2)譬喻词语、(3)另外的事物三者构成。

第二、修辞方式的变化如譬喻有三种变化:(1)明喻——譬喻词语指明相类,形式为“君子之德如风”。又有时隐去。(2)隐喻——譬喻词语指明相合,形式为“君子之德风也”。又有时隐去。(3)借喻——思想的对象和譬喻词语都隐去,单说“风”,如“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第三、修辞方式的分布

第四、修辞方式的功能或同题旨情境的关联

第五、各种方式的交互关系

七修辞学的功用

第一、最大的功用是使人对于语言文字有灵活正确的了解。这包括三个小方面:(1)确定意义;(2)解决疑难;(3)消灭歧视。

第二、可以顺次做系统的练习。这包括两个小方面:(1)屑屑摹仿病;(2)美辞堆砌病——(语言文字的美丑是由题旨情境决定的,并非语言文字的本身有什么美丑在;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

第二篇说语辞的梗概

一修辞和语言

20、广义的语言含有声音语、文字语和“态势语”。

二“态势语”

21、“态势语”就是用装态作势的动作,就是态势,来做交流思想的工具。

22、“态势语”同所要表示的意思极直接,一般不过用它来补助口头语言的不足,在不能用普通语言交流思想,或没有共同语言交流意思的时候,也还可以用它来做交流思想的工具。

23、态势共有三种:表情的、指点的、描画的。

24、描画的态势又分三种:第一种是直写事物的形状;第二种是借他物重要的特征来表示这物;第三种是借适宜描画别方的行动来表示这方的事物。比如:一手支头,两眼紧闭,表示睡着,是象形的;伸出大指头表示大,伸出小指头表示小,是指事的;指着前方表示将来,指着后方表示过去,是象征的。

25、“态势语”是很粗陋笨拙、暧昧不明的思想交流法,大不及声音语的简捷而明确。

三声音语

26、声音语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因素的结合构成的,自然离了声音便不能存在,缺了意义也不能成立。

27、声音——是间接的做思想交流的工具。

▲荀况所谓“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者,谓之不宜。”(《荀子·正名》) ▲经验既经互相认识,用以表示该经验的声音也复互相承认,随后便将那声音来做表示同样经验的约定标记,这就成了这种用声音表示意思的语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组织的工具。

四文字语

▲假若追溯源头,文字实同语言别出一源,绝非文字本来就是语言的标记。

▲文字从起初到现在约略可以分为下列四个时期:(1)记认时期;(2)图影时期;(3)表意文字时期;(4)表音文字时期

▲象形文字是表意文字的第一步。

▲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便都由文字形体和意义和声音三者构成,其分别不过在文字对于意义和声音的直接间接的关系:直接表声音,间接表意义的,便是表音文字;直接表意义,又直接表声音的,便是表意文字。

五声音

六形体

▲语言的两个因素:声音和意义。

▲形体的固有因素大约只有下列几项:(1)笔画,如“大”字有一画,一撇,一捺;(2)个数,如“大”是一个字,“一”是一个字,“一”“大”相合为“天”,也是一个字。

七意义

▲观念是具体的,经常出没在我们知觉、记忆、想象中间;概念是由事物经过几次经验之后,抽异存同,我们的心理构成,是抽象的,概念所含的因素,是意义的“固有因素”。比如“马”,必是或黑或白,或小或大,或胖或瘦,或驯或野的马,而“马”这一个声音或这一个形体所代表的,却是包括一切具有黑白等毛色,大小胖瘦等形体,及驯野等性格的马,便是事物的概念。

▲意义的体会常随经验而不同。常因经验不同而各人的联想感想不能互相一致。

八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临时意义大抵都由情境来补充。

九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

▲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可简括为三点:(1)语文合一;(2)词的构成多音节化了(汉语文开始组字为词就是汉语文的词的构成开始多音节化);(3)文法组织更加精密灵便了

第三篇修辞的两大分野

一形式和内容

二内容上的准备

第一、储蓄知识才能必不可少的经常方法:(1)生活上的经验——主要是指社会实践的经验,

不但使我们多识多知,也与一个人的思想见解趣味非常地有关系;差不多暗暗之中,做着思想见解趣味等的无形的最后裁判。(无论外延的广涉的经验,和内涵的深入的经验,都属必要。而深入的经验,更能辅助我们想象未曾经验的境界。);(2)学问——实际不曾经验过的,可以借学问的力量来补充。(学问越是社会实践直接所要求的,越能给人生命,使亲近它的人得到了实际的学力。对于那种学力的浅深和广狭,也就像对于社会实践经验的浅深和广狭一样,将要无可隐藏地反映在写说上。);(3)见解和趣味——经验和学问积累的结果,就会形成了个人特殊的见解和趣味。(个人特殊的见解和趣味,也能左右个人以后的经验和学问)

第二、临时的经心努力法:(1)观察——随时细心的观察,在修养上为医治见解僵化,趣味腐倾的良药,在修辞上也是使写说新鲜活泼能够关切现实的好法。(观察的理想即灵敏而深刻,或细密而敏锐);(2)检阅——临时也可检阅报章、杂志和书籍。

三两种表达的法式

第一、记述的表达:以平实地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力避参上自己个人的色彩,常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精细周密地记录事物的形态、性质、组织等,使人一览便知道各个事物的概括的情状。其表达的法式是抽象的、概念的、理智的。

第二、表现的表达:以生动地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以客观的经验做根据,采取具体的、体验的、情感的法式表达。

四语辞的三境界和修辞的两分野

▲语辞的三境界:(1)记述的境界;(2)表现的境界;(3)糅合的境界

▲修辞的两分野:第一、消极方面,使当时想要表达的表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歧解,这种修辞是基本的普遍使用的抽象的、概念的修辞法;第二、积极方面,要它有力,要它动人。(积极修辞方面,事实上也有为了表达情感起见,故意说得不明不白的,如所谓婉转、避讳之类的修辞都是。)

五两大分野的概观

▲分野:消极辞格是抽象的、概念的,说事实常以自然的、社会的关系为常轨,说理论常以因明、逻辑的关系为常轨;积极辞格是具体的、体验的,价值的高下全凭意境的高下而定。即: 修辞现象:(1)消极的——明确、通顺、平匀、稳密

(2)积极的——辞格、辞趣

▲辞格涉及语辞和意旨,辞趣大体只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情趣的利用。

六两大分野的概观二

(1)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对于语辞常以意义为主;力求意义明白,而且容易明白;同时也几乎就以明白为止境,对于语辞所有的情趣,和它的形体、声音,几乎全不关心;为意义的明白而讨论声音。

(2)积极修辞经常崇重所谓音乐的、绘画的要素,对于语辞的声音、形体本身,也有强烈的爱好;走到极端,甚至为了声音的统一或变化,形体的整齐或调匀,破坏了文法的完整,同时带累了意义的明晰;一切的积极修辞都是对于形式本身也有强烈的爱好:对于语辞的形、音、义,都随时加以注意或利用。

(3)总之,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积极修辞是具体的体验的。对于语言一则利用语言的概念因素,一则利用语言的体验因素。对于情境也一常利用概念的关系,一常利用经验所及的体验关系。

第四篇消极修辞

一消极修辞纲领

▲消极修辞的总纲是明白,而分条可以有精确和平妥两条。

要“明白”,大抵应当:(1)使它没有闲事杂物来乱意;(2)没有奇言怪语来分心。所用语言就要求概念的、抽象的、普通的,而非感性的、具体的、特殊的。因为概念的、抽象的、普通的语言,才能使它的意义限于所说,而不含蓄或者混杂有别的意思;若用感性的、具体的、特殊的语言,那就无论如何简单,也总有多方面可以下观察、下解释,而且免不了有各自经验所得的感想附杂在内,要它纯粹传达一个意思,实际非常为难;又所用的语言,也须是质实的、平凡的,不是华丽的、奇特的。

▲话语文章通例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方面是写说者所要表出的意思,形式方面是表出这意思的语言文字。要把意思明通地表出来,在话语文章上就需要具备明确和通顺两条件;要把意思平稳地传给别人,在话语文章上就需要具备平匀和稳密两条件。

▲明确、通顺、平匀、稳密是消极修辞最低的限度,也是消极修辞所当遵守的最高的标准。▲内容方面——明确、通顺形式方面——平匀、稳密

二意义明确

▲努力途径两条:第一力求内容本身上的明确;第二力求表出方式上的明确。

▲表出方式上的明确有以下三端:(1)应用意义分明的词;(2)应使词和词的关系分明;(3)应分清宾主

▲意义分明,如“以上”两字,便有两种数法:(1)作连身数,从本数数起,如说“二以上”,便是说从二数起直至无穷;(2)作离身数,从本数的下一数数起,如说“二以上”便是说从三数起直至无穷,“二”的本身却不在内。

▲同义异词或同词异义——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第一个“千里马”,指名叫“千里马”的马;第二个“千里马”,指真实的一种马,即千里马。)

三伦次通顺

▲通顺——能够依顺序,相衔接,有照应的。

四词句平匀

五安排稳密

▲稳——词句的安排要同内容相贴切。

第五篇积极修辞一

一积极修辞纲领

▲语言的意义带有体验性具体性——每个说及的事物,都像写说者经历过似的,带有写说者的体验性,而能在看读者的心里唤起了一定的具体的影响。内容方面大体都是基于经验的融合。形式方面大体是我们对于语言文字的一切感性的因素的利用,简单说,就是语感的利用。二辞格

▲思想上的辞格、语言上的辞格、文法上的辞格、修辞上的辞格

▲本书的分类,大体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

甲类材料上的辞格

三譬喻

▲譬喻,又称比喻,指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譬喻有三个要素: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类似点。譬喻辞格分三类:明喻、隐喻、借喻。

▲明喻——是分明用另外事物来比拟文中事物的譬喻。正文和譬喻两个成分不但分明并揭,而且分明有别;在这两个成分之间,常有“好像”、“如同”、“仿佛”、“一样”或“犹”、“若”、

“如”、“似”之类的譬喻词语绾合它们。

如——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要用譬喻,有两个重要点必须留神:第一,譬喻和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必须有一点极其相类似;第二,譬喻和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又必须在其整体上极其不相同。(倘缺第一个要点,譬喻当然不能成立;若缺第二个要点,修辞学上也不能称为譬喻。)

例如——“上排牙齿如同下排牙齿”;“火车的汽笛如同轮船汽笛一般发响了”——这样单单举了相同的事物同正文排叠的,虽然也有类似点,也有“如同”一类的绾合词,决不能算是明喻。

▲隐喻——比明喻更进一层的譬喻。正文和譬喻的关系,比之明喻更为紧切;如用风喻君子之德,用草喻小人之德,在明喻应用“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一类形式的。

▲明喻的形式是“甲如同乙”,隐喻的形式是“甲就是乙”;明喻的形式上只是相类的关系,隐喻在形式上却是相合的关系。如:我们伟大的队伍是万里长城。(殷夫《五一歌》)

▲借喻——比隐喻更进一层的,便是借喻。借喻之中,正文和譬喻的关系更其密切;这就全然不写正文,便把譬喻来作正文的代表了。

▲明喻、隐喻、借喻都是由于思想对象同取譬事物之间有类似点构成,可是(1)譬喻越进了一级,形式就越简短起来;(2)譬喻越进了一级,用做譬喻的客体就越升到了主位。

四借代

▲借代——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借代分为旁借和对代。

▲旁借——是随伴事物和主干事物的关系。事实上是多用随伴事物代替主干事物。

▲旁借的四种方式:

(1)事物和事物的特征或标记相代。例如:我拿了新闻看,长腿装着无聊的脸,坐在安乐椅子上。(鲁迅译《现代日本小说集·沈默之塔》,长腿指有长腿特征的人,借特征代人。)(2)事物和事物的所在或所属相代。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说大江里的流水。)

(3)事物和事物的作家或产地相代。例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杜康,人名,代词。伊士珍《琅嬛记》中卷说:“杜康造酒,因称酒为杜康。”)

(4)事物和事物的资料或工具相代。例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丝竹代音乐。)

▲对代——借来代替本名的,尽是同文中所说事物相对待的事物的名称。

▲对代分四组:

(1)部分和全体相代。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骨代人,也以部分的骨代全体的人。)

(2)特定和普通相代。例如: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苏洵《管仲论》,第二个“仲”字代贤者。特定代普通。)

(3)具体和抽象相代——具体和抽象两词,歧义很多,这里说的具体概指事物的形体,抽象概指事物的性质、状态、关系、作用等类而言。例如: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礼记·礼运》,男女代男女的关系。具体代抽象。)又如: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孟子·离娄)上,小德大德,小贤大贤,尽代人;小大弱强,尽代国。抽象代具体。)

(4)原因和结果相代。例如: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倾国”代“佳人”。汉李延年歌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因此就算佳人是原因,倾国是结果。结果代原因。)

五映衬

▲映衬:揭出互相反对的事物来相映相衬的辞格。

▲映衬分两类:一类是一件事物上两种辞格两个观点的映衬,我们称为反映;另一类是一种辞格一个观点上两件事物的映衬,我们称为对衬。

反映——例如:好聪明的糊涂法子!你们两个之间还用得着这种过节么?(《费德利克小姐》第一幕,是关于一件事物的两种辞格的映衬,前半截是本书中的别一种辞格,如“好聪明的糊涂法子”的“好聪明”便是倒反辞,正意是“好糊涂”。)

对衬——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的,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鲁迅《故事新编·非攻》)

▲对衬与对偶的区别:(1)对衬在乎将相反的两件事物互相对照,句法是否对偶在所不问;对偶在乎将相类的两个句子互相对照,事物的相类相反在所不问。(2)对偶比较偏于形式一面,对衬比较着眼在内容一面。

六摹状

▲摹状是摹写对于事物情状的感觉的辞格。有摹写视觉的,也有摹写听觉的。摹写听觉的称为摹声格,摹声格所用的摹声辞,概只取其声音,不问意义。

▲摹声格是吸收了声音的要素在语辞中的一种辞格,约略可以分作两类:(1)是直写事物的声音的。例如:猛听得角门儿呀的一声,风过处,衣香细生。(《西厢记·酬韵》)(2)是借了对于声音所得的感觉,表现当时的气氛的。例如:天王营门外,大小天兵,接住了太子,……气哈哈的喘息未定。(《西游记》第六回)

七双关

▲双关是用了一个词语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例如

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首《竹枝词》中的“晴”就是一种双关辞,眼前的事物“晴”实际是辅,心中所思念的“情”实际是主。

▲双关辞格的成立,是以语音能够关涉眼前和心里的两种事物为必要条件。重心在乎语音。在乎用作双关的语音,和那表明主意的语音的等同或类似。

▲双关词语对于表明主意的语辞的关系有三种:(1)音类同;(2)音、形类同;(3)音、形、义类同。(1)、(2)两种言陈之外暗藏意许之义的,称作表里双关;(3)这一种将一义明明兼指彼此两事的,称作彼此双关。

▲表里双关——(1)单单谐音的。例如:罢去四五年,相见论故情;杀荷不断藕,莲心已复生。(《读曲歌》,“藕”和“偶”双关)

(2)音形都可通用,而字义不同,就义做双关的。例如: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红楼梦》第五回,“三春”双关暮春时节和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彼此双关——是借眼前的事物来讲述所说意思的一种措辞法,就是旧小说上所谓指桑说槐。这种双关所用的是音形义三方面都能关涉两种事物的双关辞。

八引用

▲引用辞:文中夹插先前的成语或故事的部分。引用故事成语,约有两个方式:第一,说出它是何处成语故事的,是明引法;第二,并不说明,单将成语故事编入自己文中的,是暗用法。▲暗引法的五大流弊:(1)用典隐僻,使人不解;(2)用典拉杂,令人生厌;(3)用典浮泛,难知真意;(4)刻削成语,不合自然;(5)用典失照管。

九仿拟

▲仿拟格: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仿拟有两种:第一是拟句,全拟既成的句

法;第二是仿调,只拟既成的腔调。

拟句的例子: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鲁迅《伪自由书·崇实》)

这就是套拟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鲁迅此诗是讽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的。

十拈连

▲拈连格:甲乙两项说话连说时,趁便就用甲项说话所可适用的词来表现乙项观念的。例如:“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陶潜《拟古》九首之一)

十一移就

▲移就格: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甲印象的性状移属于乙印象的。我们常见的,大概是把人类的性状移属于非人的或无知的事物。例如:“我的车子缓缓驰过快乐的绿林翠木,驰过那阳光之下奇花盛开的山谷。”(海涅《诗歌集·抒情插曲》,快乐本属于“我”,今移属于绿林翠木。)

第六篇积极修辞二

乙类意境上的辞格

一比拟

▲比拟分拟人和拟物。拟人就是将物拟作人的。拟物就是将人拟作物的。

拟人——例如:那春天实在很愉快。从早晨起,黄莺和杜鹃这些音乐的高强的先生们便独唱,蜜蜂的小姐们和胡蜂的姑娘们是合唱,蝴蝶的姐儿们是舞蹈。到晚上,青蛙堂兄的诗人们便开诗社,开演说会,一直热闹到深夜。这些集会里,鲫鱼也到场,用了可爱的口吻,去谈“那个国土”的事。(鲁迅译《爱罗先珂童话集·鱼的悲哀》)

拟物——例如: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又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二讽喻

▲讽喻:造出一个故事来寄托讽刺教导意思的一种措辞法。大都用在本意不便明说或者不容易说得明白亲切的时候。讽喻分两类:一是情境急迫,故事只是匆促之间构造出来,并没有充分的独立性的,这在日常语言中叫“比方”;二是情境比较的不急切,故事构造得比较完整,比较有独立性的,这在日常语言中叫“寓言”。

三示现

▲示现是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的辞格。示现可分为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预言的示现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已经摆在眼前一样;悬想的示现是把想象的事情说得真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具体的例子看书中P119)

四呼告

▲呼告辞就是话中撇了对话的听者或读者,突然直呼话中的人或物来说话的。呼告同比拟和示现一样发生在情感急剧处,而且常常带有比拟或示现的性质。

比拟呼告——例如:急得宝玉道:“我最是个性儿急的人,他偏性儿慢,这可怎么样呢?好鱼儿,快来罢!你也成全成全我呢。”(《红楼梦》第八十一回)

示现呼告——例如:且不言他三人战斗。却说那长老在洞里悲啼,思量他那徒弟。眼中流泪道:

“悟能啊,不知你在那个村中逢了善友,贪着斋供;悟净啊,你又不知在那里寻他,可能得会?”岂知我遇妖魔,在此受难!几时得会你们,……”(《西游记》第二十九回。“你”指不在眼前的悟能、悟净。)

五夸张

▲夸张辞:说话上张皇夸大过于客观的事实处。夸张分普通夸张和超前夸张。

普通夸张——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超前夸张——例如: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

六倒反

▲倒反辞:说者口头的意思和心里的意思完全相反的。倒反辞分两类:倒辞和反语。

倒辞——因情深难言,或因嫌忌怕说,便将正意用了倒头的语言来表现,但又别无嘲弄讽刺等意思包含在内的。例如:你借与我半间儿客舍僧房,与我那可憎才居止处门儿相向。(《西厢记·借厢》,“可憎”是爱极的倒辞。)

反语——不止语意相反,而且含有嘲弄讥刺等意思。例如: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鲁迅《无题》诗,“英雄”是反语,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头子。)

七婉转

▲婉转辞: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的。构成婉转辞主要有两种方法: 第一、不说本事,单将余事来烘托本事。例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诗)

第二、说到本事的时候,只用隐约闪烁的话来示意。例如:……还有江亢虎博士,是先前以讲社会主义出名的名人,他的社会主义到底怎么样呢,我不知道。(鲁迅《名人和名言》)

八避讳

▲避讳辞: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说该事该物,却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者装饰美化的。避讳的作用大都就在顾念对话者乃至关涉者的情感,竭力避免犯忌触讳的话头,省得别人听了不快。例如: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个就没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暗暗的叫人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且慢慢的办着呢。”(《红楼梦》第十一回,所谓“那件东西”便是棺材,却不明说棺材。)

九设问

▲设问辞:胸中早有定见,话中故意设问的。设问分两类:(1)为提醒下文而问的,称之为提问,这种设问必定有答案在它的下文;(2)为激发本意而问的,称之为激问,这种设问必定有答案在它的反面。

提问——例如: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诸葛亮《梁甫吟》)

激问——例如:斗争呢,我倒以为是对的。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鲁迅《文艺与革命》)

十感叹

▲感叹辞:深沉的思想或猛烈的感情,用一种呼声或类乎呼声的词句表出的。

第七篇积极修辞三

丙类词语上的辞格

一析字

▲析字辞:字有形、音、义三方面;把所用的字析为形、音、义三方面,看别的字有一面同它相合相连,随即借来代替或即推衍上去的,名叫析字辞。

▲析字辞的三种基本方法:化形、谐音、衍义

▲化形析字分三式:(1)离合字形的,称为离合。这种离合字形的措辞,都是把一个字的字形拆开来用。例如: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后汉书·五行志(一)》。范晔按:“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2)增损字形的,称为增损。例如:昨天编完了去年的文字,取发表于日报的短论以外者,谓之《且介亭杂文》。(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且介亭”,即半租界里的亭子间。“且介”是“租界”两字去其半形,留其半形。)(3)单单假借字形的,称为借形。(例子见书中P143-144)

▲谐音析字分三式:(1)单纯谐音的,叫做借音。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借鸿作红,同白对。)(2)利用反切上用做反切的两音的,叫做切脚。(例子见书P147-148)(3)利用反切上顺倒双重反切的,叫做双反。(例子见书P148)

▲衍义析字分三式:(1)换话达意的,叫做代换。这常发现在引用的文中,是利用同义异词现象的一种措辞法。(例子见书P149)(2)随语牵涉的,叫做牵连。(例子见书P150)(3)弯弯曲曲,演述得似乎有关连有似乎没有关联,必须细细推究才能明白的,叫做演化。(例子见书P151-153)

二藏词

▲藏词:要用的词已见于习熟的成语,便把本词藏了,单将成语的别一部分用在话中来替代本词的。例如:……谁知道他将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飘飘然了。(鲁迅《阿Q正传》,“而立”代“三十”。)

三飞白

▲飞白:明知其错故意仿效的。在文章或话语中飞白的用处约有两类:记录的和援用的。

记录的——这是人有吃涩、滑别的语言,就将吃涩、滑别的语言记录出来。(例子见书P157-159)

援用的——这是人有吃涩、滑别的语言,就援用吃涩滑别的语言去讽刺或取笑。(例子见书P159-160)

四镶嵌

▲镶字:有时为要话说得舒缓些或者郑重些,故意用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来拖长紧要的字的。镶字以镶加虚字和数字为最常见。镶上的虚字虽然并无独特的意义,却有延音加力的作用,使被镶的各字声音延长,借以引起读者听者充分的注意。镶加数字的情形,也同镶加虚字约略相同。例如:

他相信波拿伯只是一位平者常也的法国人。(郭沫若译《战争与和平》二十七)

林之洋胡须早已烧的一干二净。(《镜花缘》第二十六回)

倘或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红楼梦》第一百十七回)

五复叠

▲复叠:把同一的字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辞格。共有两种:一是隔离的,或紧相连接而意义不相等的,名叫复辞;一是紧相连接而意义也相等的,名叫叠字。

复辞——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叠字——例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词)

▲叠字比复辞的长处约有三点:(1)音节比较自然和谐,不像复辞那样佶屈聱牙;(2)组织比较单纯清楚,不像复辞那样忽而有文法上的变化,忽而有意思上的变化;(3)理解比较容易,不像复辞那样纠缠不清。

▲叠字未必就是副词、形容词,却是用做副词、形容词的居多。

▲在口语和现代文艺作品中每每把一个叠字镶在一个单字副词或形容词之后,来构成一个繁复的副词或形容词。例如“冷清清”、“寒森森”、“羞答答”等。

六节缩

▲节短语言文字,叫做节;缩合语言文字,叫做缩。节缩都是音形上的方便手段,于意义并没有什么增减。(1)缩合——例如:之于或之乎有时缩合为诸。如《列子·汤问》:投诸渤海之尾。(2)节短——是急说急读的结果,例如“马克思列宁主义”常节为“马列主义”、“土地改革”常节为“土改”、“人民代表大会”常节为“人大”。

七省略

▲省略辞:话中把可以省略的语句省略了的。省略分两种:积极省略和消极省略。

▲积极省略——都是省句的省略法:省句到极,简直不写;省句不到这样程度,不是不写,只是略写。例子如书P178-180。

消极省略——都是省词的省略法:(1)蒙上省略——上文有过的词,下文便省略了。例如: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则其善者〕而识之。(《论语·述而》)(2)探下省略——上下同有的词不留上文却把上文先省略了。例如:七月〔蟋蟀〕在野,八月〔蟋蟀〕在宇,九月〔蟋蟀〕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豳(bīn)风·七月》)

八警策

▲警策辞:又叫警句,是语简言奇而含意精切动人的。警策辞分三种:第一种,将自明的事理极简练地表现出来,使人感到一种格言味的,例如: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第二种,将表面上两两无关的事物,捏成一句,初看似不可解,其实含有真理的。例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赞》)第三种,话面矛盾反常而意思还是连贯通顺,可以称为“奇说”“妙语”(Paradox)的一种警策辞。例如: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九折绕

▲折绕辞:有话不直直截截地说,却故意说得曲折。

▲运用折绕辞的目的有四:第一,求语言婉转。例如:这是我们已经听得耳膜起茧了的议论。(鲁迅《势所必至,理有固然》。“耳膜起茧了的议论”就是说已经听得发厌了的议论。)第二,为讽刺戏谑。例如:汉朝的杨雄的喜欢奇字,就有这毛病的,刘歆想借他的《方言》稿子,他几乎要跳黄浦。(鲁迅《门外文谈》。“跳黄浦”就是说自杀。)第三,为增强语意。例如:这是化学上的玩意:是H2O烧到列氏表八十度就得了。别名又叫做——白茶。(曹靖华译《白茶》。白开水)

十转类

▲转类:就是词类转变,即说话上把某一类词转化作别一类词来用的。

十一回文

▲回文:是讲究词序有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措辞法。例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五十六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八十一章)

第八篇积极修辞四

丁类章句上的辞格

一反复

▲反复辞:用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的。反复辞的用法有连接的和隔离的两种。(例子见书P195-197)

二对偶

▲对偶辞:说话中凡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两句,成双作对排列成功的。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诗)又如: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荀子?解蔽》)三排比

▲排比:同范围同性质的事象用了组织相似的句法逐一表出的。例如: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1)对偶必须字数相等,排比不拘;(2)对偶必须两两相对,排比也不拘;(3)对偶力避字同意同,排比却以字同意同为经常状况。

四层递

▲层递:是将语言排成从浅到深,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从轻到重,层层递进的顺序的一种辞格。▲层递成立的条件:(1)要说的有两个以上的事物;(2)这些事物又有轻重大小等比例;(3)比例又有一定的程序。例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五错综

六顶真

▲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措辞法。例如: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管子?治国》)

七倒装

▲倒装:话中特意颠倒文法上逻辑上普通顺序的部分。倒装大都用以加强语势,调和音节,或错综句法。第一,随语倒装——例如:“雷锋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普通顺序是:我以为并不见佳。)

八跳脱

▲跳脱:语言因为特殊的情境,例如心思的急转,事象的突出等,有时半路断了语路的。跳脱在形式上一定是残缺不全或间断不接的。

▲跳脱分了三类:第一,急收,即说到半路断了不说或者说开去的。(例子见书P217-219)第二,突接,折断语路突接前话,或者突接当时的心事,因此把话折成了上气不接下气。(例子见书P219-221)第三,岔断,由于别的说话或别的事像横闯进来,岔断了正在说的话,致被岔成了残缺不全或者上下不接。(例子见书P221-223)

第九篇积极修辞五

一辞趣

▲辞趣问题就是利用语言文字的意义上声音上形体上附着的风致来增高话语文章的情韵。二辞的意味

▲辞的意味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语言文字的历史或背景的衬托;二是由于语言文字的上下或左右的包晕(即包孕)。

▲视觉——明暗、形状、色彩;触觉——温、冷、痛、压等觉

三辞的音调

▲辞的音调是利用语言文字的声音以增饰语辞的情趣所形成的现象。

▲辞的音调分象征的音调和装饰的音调。象征的音调,都同语言文字的内里相顺应,可以辅助语言文字所有的意味和情趣;装饰的音调则同语辞的内里并没什么必然的联系,只为使得语辞能够适口悦耳,听起来有音乐的风味。

▲长音有宽裕、纡缓、沈静、闲逸、广大、敬虔等情趣;短音有急促、激剧、烦扰、繁多、狭小、喜谑等情趣。

▲标点:有“修辞上的标点”、“文法上的标点”、“意义的标点”、“音节的标点”;标点可用

来调和音节、刻画人物的语调神情、表现和显示人物的腔调情态。

四辞的形貌

▲联边:就是有半个字相同的字。例如:洪潦浩方割。(张协《杂诗》)又如:绮缟何缤纷。(曹植《杂诗》)

▲以变化文辞的形貌来增强读者的注意力,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变动字形;一是插用图符。(例子见书P235-236)

第十篇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

一格局无定

▲修辞现象(或方式):消极的——明确、通顺、平匀、稳密

积极的——辞格——材料上的、意境上的、词语上的、章句上的

——辞趣——意味、音调、形貌

二修辞现象也不是一定不易

▲严复所谓“译事三难:信、达、雅”。……《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矣’,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见所译《天演论》例言)

▲“尔雅”:“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

三修辞现象常有上落

▲应用语言文字的各种可能性来应付各种不同的情境。

四修辞现象也常有生灭

五适应更是形形色色

六变化的统一

▲由于写说者各人的才能、气质、性格、年龄、职业、性别、经验、学问、见解、趣味等的不同,因而对于语言文字的可能性的利用固然不能相同,对于题旨和情境的对应,更是不能一致。例如《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措辞手法那样的不同,我们可以相信不会是一个人做的。

第十一篇文体或辞体

一文体或辞体和文体或辞体的分类

二简约繁丰

三刚健柔婉

四平淡绚烂

五谨严疏放

六语文体式的繁复情况

第十二篇结语

一从修辞学术萌芽时期说起

二修辞文法混淆时期

三中外修辞学说竞争时期

▲此时期对修辞学最有贡献的是1923年出版的唐钺的《修辞格》(代表外的),这本书是

科学的修辞论的先声。同时还有郑奠的《中国修辞学研究法》(代表中的)。

四结语

古今字:是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字。使用年代较早的是古字,使用年代较晚的是今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精选 多篇) 第一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教育部于xx 年指定并出台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虽然不停在实践与研究,但是不是很深,通过再次仔细阅读,深有感触..他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诲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 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现实出发,因地制宜地实行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底子.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使用种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康健,丰富的生存和运动情况,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必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履历.幼儿园应该尊重幼儿的 品德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纪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根本运动,保教并重,存眷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的个体发展。 关于幼儿园教育目的代价取向的题目,我认为,在幼儿阶段动 作技能的教育主要是对大小肌肉的锻炼和使其精良的发展,至 于掌握比较复杂的动作技能对幼儿来说实在是有肯定难度的,所以在动作技能方面的学习上,教师应只管即便简朴和清晰化,以便幼儿学习。情感教育,应该参加得当的波折教诲,熬炼幼儿的承受能力,和帮助幼儿心理素质的进步。而关于举动教诲,笔者认为行为其实只是教诲的详细表现形式,所以我比较倾向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即认知范畴情绪范畴,行动技能范畴。只是教育理念应该与社会的现实环境联合起来,将布鲁姆的教

育目标分类学良好的运用到当代幼儿的教诲中。而且将其详细和简单化,使家长能够明白的更透彻。更好的表现家长的代价取向。家长的职业也是决定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本身是西席的幼儿家长,由于恒久与孩子,与教诲打交道,所以他们的价值取向应该有所不同。而作为农夫的幼儿家长,由于周围环境和社会职位地方的差别,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应有所不同。居住地是对周围环境的关键解释,而文化程度本身就表现了人的社会阅历。同时,家长的收入应该对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也有肯定的影响,收入越多,往往在孩子身上花的钱也相应会多。除此之外,应该说越年轻的家长越追求进步,越懂得怎样的教诲才是最好的教诲。笔者相识到对付此项研究,我国学者只对西北屯子做了相干研究,但是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存在屯子与都会的差异。各种教诲机构,各种周边环境都影响着幼儿教育以及幼儿园的教诲目的,家长本身的价值取向也是决定幼儿教育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家长还是认为学前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关键阶段。而对幼儿园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将来。而教育目标的确定已经基本上确定了幼儿园的教诲模式和发展偏向。家长对幼儿园的选择也可以表现家长的代价取向。事实上,纲要与其他有关幼教的行政法规一起构成 一个受配合原则引导的,具有内在协调一致的层次差别的幼教 法例体系,共同推动我国幼教的法制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历程,促进幼教朝更加康健准确的偏向进步.纲要鲜明的表现着国度的 意志。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素质全面、调和发展的目的。“全面”,指体、智、德、美发展的整体性,缺一不可;“和谐”,指体、智、德、美的有机性,不可分割。说明在实施幼儿教育目的的教诲历程中,“四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又相互融合的有机结合体。单从幼儿生理发展讲,例

中华寓言故事读后感

中华寓言故事读后感 时间:2018-05-21 10:52:05 | 作者:李论?u 《中华寓言故事》这本书是由许多的寓言故事组成的。书中的故事看似很简单,普通,但是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一个个深刻的道理。而且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的人。其中有:井底之蛙、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愚公移山和五十步笑百步经典寓言故事,每个故事读让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最让我受启发的是愚公移山和井底之蛙这两个故事。 愚公移山讲的是:从前有一个老人,名叫愚公,年龄快九十岁了。但在他家的们前有两座大山挡着,所以出行很不方便。于是愚公有个想法:想把这两座山挖走。他下定了决心,第二天早晨,早早的开始拿起锄头挖山。他天天挖呀挖,过了一个月,还是没有什么进展。隔壁的邻居劝他说:你真是太愚蠢了,山怎么能挖走呢?你是不可能吧山挖走的。可愚公却说:“虽然我年龄大了,快挖不动了。但是还有我的子子孙孙帮我挖,总有一天,我会把山给挖走的。于是愚公子子孙孙和家家户户的人都来帮愚公挖山。终于有一天,山被挖平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只要你坚持,一定会成功。 书中井底之蛙故事也使我受益匪浅,故事比喻见识狭小、目光短浅的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把自己的一个小角落当做整个世界,而要谦虚有礼,客观地评价自我,不要自以为是。要多看、多听、多想,不断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维,努力做到高瞻远瞩、放眼长远。 这也如同我们学习一样,只学好课本上的“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报刊杂志,这样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否则就会成为一只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我们应该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这个多变的世界。 整本寓言故事书,虽然每个寓言故事看似短小,普通。但每一篇都蕴含着一个哲理,耐人寻味,使人深受启发。也使我感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

一年级《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200字

一年级《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200 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是有许多哲理的。下面是的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2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里面包括人们喜欢用的成语,如:“揠苗助长”、“黔驴技穷”、“叶公好龙”、“一叶障目”、“螳螂捕蝉”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它讲的是齐宣王特别喜欢听别人吹竽,所以他着急了很多吹竽的高手来给他演奏。齐国首都临淄城外有一位复姓南郭的先生。他的生活非常拮据,经过朋友介绍进得宫中为齐宣王吹竽以养家糊口。尽管他不会吹竽,不过装模做样的也未被别人察觉。后来齐宣王去世了,新国王喜欢听独奏,便下令乐队每天一人值班为国王演奏,其余队员放假休息。他们都很高兴,只有南郭先生愁眉苦脸的,同伴们问他怎么了,他不好意思的说出了原因。原来啊,南郭先生他不会吹竽。 这篇成语故事告诉我,不要耍小聪明,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中间凑数是不行的,只会闹出笑话来。我以后一定会脚踏实地,好好学习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滥竽充数。

暑假里,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鸡叫三遍”。有两个兄弟在上山途中遇到了神仙,神仙将酿酒之法传授给了兄弟俩,还告诉他们要密封49天才可以,并且在第49天鸡叫三遍后才能喝。兄弟俩将材料找齐后,就开始用神仙传授给他们的方法酿造起来,就在第49天鸡叫了第二遍后,兄弟中的一个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酒缸盖子,他尝了一下味道,哎呀,缸里的水像醋一样酸,又像中药一样苦,他只得灰心丧气地看着这缸没酿好的酒。可是另一个兄弟一直忍到鸡到了三遍后打开盖子,他尝了一口:“啊,多么甘甜清澈的酒啊!”他说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有耐心,如果你没有耐心,就是遭到失败,所以我们要学会等待。就象有天我上一个站,等了很久页也没打开,正当我打算关掉这个页时,突然跳出来了,看来真是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其实《中国寓言故事》里还有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去知道它,去领悟它。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有许多寓言故事组成的,书中的每一个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却都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

关于教育类读书笔记5篇

关于教育类读书笔记5篇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教育类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篇1:《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时间过得飞快,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

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摘录: 建筑成了时代的镜子。 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这是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 作为一种有造型激情的东西,建筑在它的领域里,也要从头做起,要使用那些易于打动我们意识的、易于满足我们视觉欲望的因素,并且把它们处理得使它们的形象能以精致或粗犷、动乱或宁静、淡漠或热衷来清楚地影响我们; 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 表面是体块的外套,它可以消除或丰富我们对体块的感觉。 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是它,不可更改地决定了一切。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它之上。营造是把房子造起来;建筑却是为了动人。当作品对你合着宇宙的拍子震响的时候,这就是建筑情感,我们顺从、感应和颂赞宇宙的规律。 我们正处于一个建设时期,一个重新调整以适应于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时期。我们正在绕过一个海岬,新的前景只有在彻底修正现行的手段和确定合乎逻辑地建立起来的新的结构基础之后才能恢复伟大的传统路线。 有序布局是把轴线分等分级,也是目标的分等分级,意图的分类。 如果说数字计算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满意和和谐,这是因为它们来源于这轴线。如果,根据计算,飞机的外形像一条鱼,像自然物体,这是因为它重新找到了轴线。如果独木舟、乐器、涡轮机,这些实验和计算的成果,在我们看来都像“有机的”现象,这就是说,像某种生命的载体,那是因为它们排列在轴线上。 现代的工程师,首先追求功能而把形式放在第二位,但他的成果总是造型美观的。优秀的现代画家为造型而追求造型,如果他有必要的能力,成品在造型上就会令人满意。 读后感: 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柯布西耶创作的一本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这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所以作为初学建筑的学生不能理解的足够清楚。所以我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热情。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 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柯布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另一部分是确立现代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 明朝有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名叫于谦,他在明宣宗、英宗、景宗各朝,都做过不小 的官。当时官场黑暗,营私舞弊贪赃受贿成风,于谦抱定"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 人间"的志向,出淤泥而不染,清廉奉公,颇有政绩 像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如冯玉祥、赵尚志、马定夫、周建屏等等,他们和杨靖 宇一样,为了祖国不怕牺牲,顽强抗日,书写了一部部英雄的不朽篇章。 虽然雨来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但是他能认真发奋读书,雨来勤奋学习是为了精忠报国,我们发奋学习也是为了报效祖国,我要向雨来那样,更加发奋努力,不妄费了先烈的鲜血 和生命,建设伟大的祖国。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 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 乌鸦别费力气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 我觉得文中的乌鸦不明白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如果它的声音不改变,怎么能够 受到邻居的欢迎呢!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英雄足迹携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是中国人民永远 铭记的豪迈记忆;他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那战 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全体中国人民朝着辉煌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飘扬在地球上的飘带,成为人类坚强无畏的象征。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物质追求已成为了人们力争的首要目标。为了拥有所谓的 “高质量”生活,许多无知的人在无知私欲面前做着一件件非常愚蠢的事——乱砍滥伐、 污水横流、废气熏天……人类近乎掠夺性的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一些地方长期干旱 无雨,一些地方却洪水泛滥,酸雨、泥雨、赤潮、龙卷风、泥石流、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地 出现,一次次向我们敲响警钟。(联系实际) 此书的第五篇《如何更好的说服他人》让我印象深刻,告诉我们首先从称赞与真诚地 欣赏他人开始,要间接委婉的指出他人的错误,不要总是责怪别人,先想想自己的错误, 以提问的方式来代替命令,要学会激励他人获得成功,给人“戴高帽子”,用鼓励的办法 使人改正错误,是对方乐于做你所建议的事。 记得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一位女生学习不认真,还爱说谎骗人,与同学相处时 斤斤计较,最让人烦的是她还骂人,我们都不喜欢她,最后她只好转学了。我想,她如果 还是老样子,不改掉自己的坏习惯的话,无论她转到哪所学校都是不会受到欢迎的。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 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

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与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与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与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300字(精选4篇)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300字(精选4篇)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300字(精选4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300字(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1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中国寓言故事》,里面有很多寓言小故事,让我学了很多的道理,其中大王嫁祸和孔雀爱尾这两个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大王嫁祸讲的是一个人去砍柴,遇到一个小沟涨水了,过不去。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庙,庙里有个神像,他就把神像搬到了河中央把他推到,走了过去。又一个人走了过来,发现神像被人脚踩过了,于是他把神像擦的干干净净放回原地。住在庙里的小鬼让小鬼惩罚他们,神像不敢惩罚第一个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你越不怕他,他越拿你没办法,你越怕他,他就有办法对付你,让我联想到,遇到困难不要怕,

你越怕他越解决不了,要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 孔雀爱尾讲的是孔雀非常爱自己的尾巴,休息的时候都要把尾巴放好,有一天下雨了,孔雀也把尾巴收起来怕被雨淋湿,一个猎人来抓他们,其他孔雀张开翅膀飞走了,有一个孔雀怕翅膀淋到雨没有飞,结果被猎人给抓住了。这个故事告诉我的是,孔雀太喜欢自己的尾巴了,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这本书的每一个小故事都很短,但每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我们学习、成长很有帮助,所以我要多读书。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2在学校的读书节活动中,我读了《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这本书中都是些什么文章?是告诉我们道理的?还是胡扯八道?让我来告诉你吧!《中国寓言故事》是告诉我们道理的。比如“拔苗助长”是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违背了规律,就必然失败。还比如“守株待兔”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次偶然,就等着下一次一百分之一的偶然了。再比如“狐假虎威”讲的是不能借别人的威风来占领地位的。“黔驴技穷”告诉我们,不要装腔作势,要切实学习过硬本领,不然迟早会被揭穿的。“螳螂捕蝉”写的是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计后果。“杞人忧天”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陷于毫无根据的忧虑之中。“因小失大”告诉我们贪图小利的'人往往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而贻笑大方。“骥遇伯乐”告诉我们人要得到应有的爱护和赏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告诉我们许多道理的一本有趣的书。比如“拔苗助长”是告诉我们食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违背了规律,就必然失败。还比如“守株待兔”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次偶然,就等着下一次一百分之一的偶然了。再比如“狐假虎威”讲的是不能借别人的威风来占领地位的。 还有,“大象和小花猫”告诉我们再强大的人也有自身的弱点,再卑微的人也有闪光之处。“喜鹊和蚂蚁”说的是你如果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自己。“黔驴技穷”告诉我们,不要装腔作势,要切实学习过硬本领,不然迟早会被揭穿的。“螳螂捕蝉”写的是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计后果。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陷于毫无根据的忧虑之

中。“因小失大”告诉我们贪图小利的人往往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而贻笑大方。“骥遇伯乐”告诉我们人要得到应有的爱护和常识。 我最喜欢的文章是“蝉的新生”,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一只幼蝉从土洞里爬出来了,它爬上了一颗小树,一动也不动。慢慢的,它的旧皮脱落了,一点点巨大的痛苦使它战栗。 但是它还是将旧皮脱了下来,它自由多了,大叫一声:“知了—!”;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先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2寓言讲求比喻,是常常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说明某种道理的文学样式,文体特征上结构简短、形象鲜明、艺术手法夸张。在古今中外的寓言作品中,用比喻说话,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生物或无生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动作和语言,借以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是共同的特点。 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形象非常鲜明生动、主题的寓意非常深刻,在文学性中寄寓着丰富的生活哲理,这是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后的直接感受。如《庖丁解牛》、《南辕北辙》等等脍炙人口的寓言,里面包含着很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在《买椟还珠》这则寓言中,本来主要买的是“椟”中的“珠”,却买“椟”还“珠”。舍弃了最重要的东西,选择了无足轻重的东西,这种在生活中经常存在的现象,通过

《教育新理念》教育教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教育新理念》教育教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教育新理念读书笔记读书札记新 时 期新 理 念——读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有感观台学区西艾口学校王志江新时期 新理念 ——读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有感 “念书是一种兴趣,一种情趣;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种种聚会,体验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革本身,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这是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王梓坤对念书的称赞。前些日子我认真阅读了袁振国先生所著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书中幽默、滑稽的语言,浅显易懂的案例,深深的吸引了我,这本书没有那种高妙的理论,而是存眷实际,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教学若干方面举行了深入的思索,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诲新理念。 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诲变化时期的西席,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孕育发生精良的影响,是形成学生品德的关键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付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诲奇迹的统统。在教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西席的品德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品德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诲的气力,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构造,无论假想的何等美好,都不能代替教育奇迹中西席的品德。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华形成性格。” 我教过一年的一年级学生,发现老师的一切都成了学生的学习工具,你怎么语言,做事??甚至有几个淘气的孩子学你走路。这两年不停都在教毕业班,特别明显感觉到西席师德的重要性,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为人处事可以说与班主任有很大的相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出发点。 (一)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品德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自动生动的呈献。恭敬是相互的,要是不恭敬学生,可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吗?

建筑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对于一名学习建筑的人来说,懂得什么是建筑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我便去看了一些建筑理轮的书籍,例如《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程大锦),《拙匠随笔》(梁思成),《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这些书籍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建筑,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让我懂得了建筑的内在涵义。 常常有人把建筑和土木工程混淆起来,以为凡是土木工程都是建筑。也有很多人以为建筑仅仅是一种艺术。还有一种看法说建筑是工程和艺术的结合,但把这艺术看成将工程美化的艺术,如同舞台上把一个演员化妆起来那样。这些都是不全面的,不正确的。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这样给建筑下定义:建筑是一门技术科学——更准确的说,是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美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建筑上问题都必须全面综合地从工程、技术上予以解决。因此建筑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并认识适用的问题,使建筑与环境更加和谐,更加适合人的居住。建筑也需要用技术科学来坚固、经济的实现一座座建筑以解决这适用的问题。但是建筑更注重的是设计,建筑师本身就是一名美术家,从艺术的角度解决美观的问题,使建筑的外形更加美丽,更具有独特的美。这些需要美学的角度来欣赏,来设计出美的建筑。因此建筑师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和要求,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建筑师不仅要有艺术的美感,有良好的技术科学技能,更要了解中外的建筑历史和建筑特征。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了解中国的建筑特点,了解具有民族性的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讲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一)个别建筑,一般有三个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译状伸展的屋顶。(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有若干座这种建筑午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为要这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三)中国的建筑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为主要结构。(四)斗拱: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这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五)举折,举架。(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 (七)中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小学读物《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参考范文5篇

小学读物《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参考范文5篇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篇一 寓言是智慧的花朵,它的花瓣是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它的花蜜是蕴含在故事的道理。 最近我读了《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寓言故事》是由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虽然短小、简单易懂,可是每一个故事里面都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回味无穷。它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浅。 《中国寓言故事》里有许多则好的寓言,如:《打草惊蛇》《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其中我最喜欢的则是《五十步笑百步》,故事中的梁惠王最终还是觉悟了,这一点我很喜欢。 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道理,《晏子的车夫》告诉了我做人要谦虚,《南橘北枳》告诉了我凡是心怀鬼策的人,都是从损害别人动机出发,但最后往往会以害己的结果而告终的。《校人烹鱼》告诉我为人处事一定要诚实。《二人学棋》告诉了我无论学什么本领,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画蛇添足》使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去完成它,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龟手药》告诉我相同的东西不同的用法,会有不同的结果,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这样才更全面、周到。《屠龙之技》让我知道了脱离了实际需要的技能和学问,学得再好也是没有用处的。

寓言正在着力于弘扬中华美德,而我也会越来越喜欢《中国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篇二 《寓言故事》中有许多故事,故事内容虽然很简单,却蕴涵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驮盐的驴》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一只驴子,帮助商人驮货物。第一次它驮的是盐,盐很重。到了小河边,驴子不小心摔了一跤,跌到了河里,它好不容易才爬了起来,这时他发现背上的盐轻了好多。商人埋怨驴子,你毁了我好多的盐。驴子才不管呢,反正盐很轻了,它轻轻松松把盐驮到了家。第二次,商人又带驴子去运货,这次运的是棉花。虽然棉花很轻,但是棉花很多,也很重,驴子想没关系,到了小河边就好了,再摔一跤,就会变轻的。到了小河边,驴子故意叫了声“哎哟”,然后摔进了河里。驴子想今天我要在水里多待一会儿,让货物轻一点。谁知没等驴子站起来,它就被河水淹死了。 可见,驴子做事不动脑筋,认为所有的东西都会被水融化。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思考,不能像文中的驴子那样愚蠢。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篇三 今天晚上,我读了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题目叫《狐狸、狼与狮子》。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狼和狐狸是最好的朋友。一天,他俩捉到一只小鸡,狐狸出于礼节,把小鸡让给狼吃;狼为了面子,把小鸡让给狐狸。可是到了关键的时候,来了一头雄狮,狼连忙把小鸡送给狮

最新《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总觉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没什么实在的意义,也激不起多少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更是无从读起,至今,也未读过几本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惭愧。近日,似乎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迫使自己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

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感觉自己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朱教授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 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并注意在教学实践

建筑师的二十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二十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二十岁》对于我们专业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在我们初识建筑的时候,能够了解到英雄级大师级人物的经历对我们也是一种正确的导向,不至于让我们在茫茫求学之路上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对大多数建筑工作者来说,二十岁正是求学的年龄。而在大学期间的经历,恰恰是今后孜孜不倦谈论的话题。我们的二十岁,也正是所选择事业的起点,解那些大师在20岁——这个与我们年龄相仿时的学习经历和所思、所想,对我们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在这本书中,我更是对大师们的思想,经历,人生的道理,学术的哲学深深折服。也深深了解到了要成为一名杰出建筑师必备的素质修养。这也给正处于摸索中的我指明了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一)对建筑诚挚的热爱 作为一名建筑业的同学,也是致力于在建筑事业中有长足发展的追求者,对建筑自然要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热爱,如此在今后的道路中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看书中的大师们,不管是出身建筑世家的皮亚诺,还是平民草根成就卓越的贝聿铭,都怀揣着对建筑深深地热爱。 在进入CAUP前,填写高考志愿时确实有过迷茫,有过犹豫。然而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济建筑。到而今,想起当时做出的决定,也从未后悔,甚至于感到非常幸运。建筑是一门涵盖门类非常广的专业,而且它绝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学习,也不是纯粹的实践,而是在理论和实践当中不断地培养不断地激发一个人最本真的创造性,从而使得自己的思想不再受原理概念的束缚,这一点至今深深吸引着我。不仅如此,建筑学同时也一直在探讨着一个人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对于世界最本质的理解。在各种高端的理论当中也从不乏艺术气息。我爱上了建筑,它的魅力在于并不在于一个建筑本身的构成外形,而在于它表达的思想,传达的信息,以及给人的启示甚至是震撼。这没一样都这的人深深地思考和反思。 (二)从事建筑事业的纯粹性 看《建筑师的二十岁》,了解到大师们的生活并非开始都风光无限。贝聿铭曾漂洋过海,在异域的文化中苦苦挣扎着前行;弗兰克盖里由于家境窘迫做过卡车司机,上过夜校……然而生活的困难并没有阻止他们在建筑道路上的脚步。之所以成就卓越的原因还在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建筑。 在我的身边,从来不乏这样一种人,为了金钱走上了建筑的道路。我想这样的人今后的路会越走越窄,不会有长足的发展。他们的思想被物质的欲望紧紧束缚,不

寓言故事读后感(共10篇)

寓言故事读后感(共10篇) 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因为这本书讲了许多名人的故事和他们做事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本书共有一百五十页,其中我最喜欢螳螂捕蛇这一篇,有一个姓张的猎人,他上山打猎,他走到一条小溪边看到有一只小小的螳螂在大战一条大蛇,那条大蛇有两米多长,有碗口粗,但是小螳螂一点都不害怕,却使劲地抓主大蛇的要害,任凭大蛇怎样甩打它的身体,而小螳螂还是紧紧的抓住蛇的脑袋不放,大蛇用尽了许多许多的办法想把它甩下来,但是都没能成功,时间久了,那条蛇累的一动不动了,姓张猎人走过去一看,蛇已经死了。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 五年级读后感: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500字寓言故事读后感(2)| 返回目录 我暑假中精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里面的每一个故事我都会深入思考,慢慢体会故事所要讲的道理。 其中《不龟之药》这个小故事道理令我铭记在心,使我难忘。 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宋朝时期有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以漂洗衣物为生,但是他们家族却会调制一种防止手受冻而使皮肤干裂的药方,据说效果很好。这件事不知被谁传了出去,你传我,我传他,他传她,传着传着就传到一个有钱人的耳朵里。这个有钱人想:这种药膏如果拿到街上去卖一定能卖一个好价钱,也许皇帝要用,我给了他,如果效果好,还能做个官呢!

第二天早上那位有钱人来到那家洗衣店,他豪迈地对一个招待顾客的人说:“你们这不是有一种防止手龟的药膏吗?跟你们掌柜说我愿意用一百两黄金买下你们的药膏,我明天来问结果” 回家之后,那个招待员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家族中的每一个人。随后他们连夜召开了家族会议。有人说:“卖吧,我们洗一件衣服才十来个铜板,一百两黄金够我们家族用好几辈子了!” 又有人说:“这药方绝对不能卖!这是咱们祖传的东西,咱们老爷说过不管别人出的钱再多,也不能卖!”最后经过一翻激烈争论还是小数服从多数,把药方卖给了那个有钱人。 那个有钱人得到药方以后,刚准备上街售卖时,便听说了吴王要攻打越国的消息他想:咦还真有这样的好事!他立刻动身到吴王那儿去毛遂自荐,吴王想:这小子的药真行?不过现在是冬天,这次还是打水战,就试试吧。于是吴王就让每位士兵都涂上了药膏。 在攻打越国的时候,因为战士们的皮肤没有干裂而打败了越军。那个有钱人虽然花了一百两黄金买了不龟之药,但是帮助了吴王打败了越军,于是吴王就把他封为诸侯,更奖了五百两黄金,还分得一块土地! 而此时此刻,那个家族还在拼命地洗衣服,为每天的日常生活而奔波。 我想导致这个原因的根本是洗衣服的家族的药虽然很多长处和优点,但是没有把效果最大程度发挥出来,而那个有钱人把药膏提供给了决定了两国交战的军队,发挥出了最大作用。我觉得我们也一样,要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学习

有关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

有关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 有关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1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 一、“慢”而不“怠慢”。 我会经常遇到有一部分属于“问题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恋、打架斗殴等现象不时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此,我反复思虑着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相反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救药;虽然他们在学

习方面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但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 我会想办法的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诉学生“火车理论”:一个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辆快车,和一个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辆慢车,最后,先到达终点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车的那个人。我会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调整和理顺好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续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 我们老师在我们的教学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作为老师,尤其如我们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对待孩子,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间。 三、“慢”需要等待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摘录: 建筑成了时代的镜子。 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这是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 作为一种有造型激情的东西,建筑在它的领域里,也要从头做起,要使用那些易于打动我们意识的、易于满足我们视觉欲望的因素,并且把它们处理得使它们的形象能以精致或粗犷、动乱或宁静、淡漠或热衷来清楚地影响我们; 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 表面是体块的外套,它可以消除或丰富我们对体块的感觉。 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是它,不可更改地决定了一切。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它之上。营造是把房子造起来;建筑却是为了动人。当作品对你合着宇宙的拍子震响的时候,这就是建筑情感,我们顺从、感应和颂赞宇宙的规律。 我们正处于一个建设时期,一个重新调整以适应于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时期。我们正在绕过一个海岬,新的前景只有在彻底修正现行的手段和确定合乎逻辑地建立起来的新的结构基础之后才能恢复伟大的传统路线。 有序布局是把轴线分等分级,也是目标的分等分级,意图的分类。 如果说数字计算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满意和和谐,这是因为它们来源于这轴线。如果,根据计算,飞机的外形像一条鱼,像自然物体,这是因为它重新找到了轴线。如果独木舟、乐器、涡轮机,这些实验和计算的成果,在我们看来都像“有机的”现象,这就是说,像某种生命的载体,那是因为它们排列在轴线上。 现代的工程师,首先追求功能而把形式放在第二位,但他的成果总是造型美观的。优秀的现代画家为造型而追求造型,如果他有必要的能力,成品在造型上就会令人满意。 读后感: 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柯布西耶创作的一本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这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所以作为初学建筑的学生不能理解的足够清楚。所以我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热情。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 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柯布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另一部分是确立现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