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2020年春季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方案(含安排表)

学校2020年春季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方案(含安排表)

学校2020年春季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方案(含安排表)
学校2020年春季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方案(含安排表)

学校2020年春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安排

为准确把握今年疫情期间小学1-6年级(现2-7年级)网络教学质量,为后续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市教育局决定,今年秋季开学初对全市2-7年学生进行统一教学质量调研考试,我校根据上级要求,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监测对象

2020年春一至六年级(现二至七年级)在校学生

二、监测科目

一、二年级(现二、三年级):语文、数学

三、四、五、六(现四、五、六、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品科(合卷)

三、监测时间

考试时间: 2020年9月18日

具体考试日程安排如下:

四、监考安排

1.教学点二年级自行安排考试;

2.本部二至六年级实行交叉监考,老师要认真监考,考出学生真实成绩。

二年级→三1班→三2班→二年级(语数老师各监考一科)

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四年级(语数老师各监考两科)

五、六年级答题卡要按上小下大号顺序收好,不能折叠。

五、阅卷安排

1.二至四年级现各科任教师阅自己所任科目对应试卷,下周二内各班主任将电子成绩登记表上传学校教务处,学校集中后上传中心学校。

2.五、六年级网阅老师本周星期天上午8:00可以上网阅卷,中心学校规定下周一内必须阅完自己所得任务试卷。

另各位老师要根据本次成绩进行查缺补漏,安排好下一段教学。

学校教务处

2020年9月17日

最新小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方案

太和县三堂镇中心小学 【发文字号】 2016年期末检测专号 三堂镇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 检测方案 一、教学质量检测目的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环节的重要环节,它的质量关系到新一代人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为了从整体了解和评价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认真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学科研究,改进学科教学,全面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促进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特此进行小学质量的检测分析和调查研究。 二、检测时间和内容

三、检测组织和实施 1.检测组织:本着“科学、常态、基础、全面”的原则,本次检测由县教育局决策。教育局成立以班子成员为组长的片区巡视小组,中心学校蹲点巡视,学校分区成立考务组,实行交换监考,年级组统一组织评卷,成绩学校统一上报。 2.考务工作:为严肃考试纪律,规范考试管理,促进学风、考风建设,考务组分区制定考务方案,安排考务室,试卷保密柜,有专人员负责试场、监考人员、学生名册等各项考务工作,准备好订书机、胶水等材料。 3.试场安排:实行一人一桌。 4.巡视安排:县局、中心校巡视员流动巡视,学校主考不定时巡查,考务人员于考前30分钟到达指定考务室,检查试卷保管和考务安排等组织情况。 5.监考安排:实行分区固定任课教师交换监考的原则,每试场安排两人监考。提前30分钟进入考务室,进入考务室后关闭手机,提前10分钟进入考场,要求学生将书籍、作业本等东西清理到书包内,保持桌面和抽屉干净。然后一人发放试卷,一人提示学生认真在密封线内填写班级、学生姓名。开考后,两人分别在教室前后监考,不得交谈或阅读报刊书籍。除监试人员、主考和巡视员外,其他无关人员一律不能进入试场。考试结束前15分钟,监考员要提示考生考试剩余时间。 6.收卷装订:考试结束后,监考教师按顺序收卷,并注意检查试卷的总数与考生人数是否相符。如发现有学生缺考,监考老师必须在空白试卷密封线上用红笔填上缺考学生姓名,收齐试卷,直接回考务室,按试场试卷用订书机装订。 7.评卷安排:评卷时间为2017年元月16日上午8:00,8:10分区由教务处召开评卷会议,宣布学科组组长,统一评分标准和评卷注意事项,8:40开始阅卷,所有阅卷必须在一天内完成。 8.成绩录入:评卷结束后,分区统一进行统分、核分,并按学校和班级在电子表格中输入学生成绩。统分、核分要签名。最后把试卷密封保

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评价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和《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精神,结合我市中小学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意义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全局,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在全市中小学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方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手段。 构建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意义:一是配合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全面达成;二是根据我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满足事业发展数量要求的同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三是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四是总结我市开展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经验,深化评价制度改革;五是监督全市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六是根本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 二、基本内容 1、积极推进重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

(1)改革课程评价考试制度,加强重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日常教学工作中大量的教育教学评价都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2)发展性评价倡导运用多种方式和多种方法,可以采用纸笔测验的评价方法,也可以采用非纸笔测验的评价方法,如实验考察、上机操作、提交作品、口试、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评语、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完成某个任务中的表现性评价、学生成长记录等。 (3)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倡导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倡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此类评价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家长要对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的评价提出意见,并从家长角度对学生做出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记录在《学生素质报告书》中。 (4)各学科要从实际出发,有侧重地开展学生学业成绩的发展性评价试验。 —语文和英语作为语言学习的学科,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要通过侧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语文、英语学科要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察,如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投入程度、学生课外阅读的内

(完整版)小学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质量立校为宗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教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走出“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误区;摆脱“学生苦、教师累、效率低”的现状;实现“教师提能、课堂提效、质量提升、学生减负”的目标。 二、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落实两个重点:一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加强三项研究:一是加强先进教育理念的研究;二是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三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研究。 实现四个提高:即教师教研水平明显提高;学生书写质量明显提高;课堂实效价值明显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三、具体措施 1、切实加强课程管理。 要严格执行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决不随意增减课时。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正副校长、教育主任、值周教师每天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私自调课、不按教学常规上课,课堂环节脱节、不完整,随意上自习课等现象,都作为教学事故记录在案,并根据学校奖惩条例进行处理。 2.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学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1)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2)组织教师评优质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第五,加强过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常规检查,随堂听课变其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方法为: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提高(在上述调查基础上,指导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发扬光大;指出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全面解决"教"和"学"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地正常开展,培养全体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3、加大对后进生转化力度,提高整体成绩。

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评方案完整版

编号:TQC/K127 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评方案 完整版 In order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the final plan is output after internal communication and confirm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is reasonably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resources, so as to realize the structured and planned implementation.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评方案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方案资料适合用于工作中,为达到某个目标把要求和工作的内容及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在内部沟通确认后输出最终的方案,执行时根据已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安排,现实结构化和有规划性的实施。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和区委、 区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 略加快教育强区建设的意见》精神,进一 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切实增强全系统教 学质量意识,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结 合我区中小学实际,特制订《xx区中小学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评方案》。 一、健全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评体系 1.区级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评。区教研 室、督导室和招生办具体负责全区中小学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设计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设计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监控是学校工作重要的内容抓好教学质量的监控直接关系到办学的成效关系到学校人才培 养的质量为使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特制订学校教学质 量监控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内涵 所谓教学质量监控不仅是指通过对教学质量高低的及时测定和准确判断使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获得反馈信息调节和改进教学管理与 教学实施活动更是指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教学 活动本身的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多层面、多视角的检测与调控系统包括目标监控、过程监控、效果监控、环节监控等从“监控”本身功能来看“监”是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监测过程“控”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其中“监”是基础是手段;“控”是反馈是目的明确了“监”与“控”两个层面的职能和关系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提高监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方向监控的内容和方式要具有导向性作用使教学质量监控成为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措施

2.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要重视监控对象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监控对象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参与将监控作为开展和推动教学工作的动力 3.科学性原则 教学监控的内容和方法必须符合教育规律严格遵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监测 4.全面性原则 监测的内容要全面既包括对教学效果的监测也包括对教学过程的监测要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监测 5.全程性原则 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使教师在备课质量、上课、作业、辅导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听课、作业、复习、学习质量等方面得到监控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 ㈠教学过程的监控 1.备课:从某种意义上讲备课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引导教师对备课质量进行自我监控对教师备课提出以下要求:①以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方法做到目标明确方

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评价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6号)和《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号)精神,结合我市中小学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意义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全局,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在全市中小学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方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手段。 构建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意义:一是配合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全面达成;二是根据我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满足事业发展数量要求的同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三是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四是总结我市开展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经验,深化评价制度改革;五是监督全市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六是根本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 二、基本内容 1、积极推进重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 (1)改革课程评价考试制度,加强重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

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日常教学工作中大量的教育教学评价都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2)发展性评价倡导运用多种方式和多种方法,能够采用纸笔测验的评价方法,也能够采用非纸笔测验的评价方法,如实验考察、上机操作、提交作品、口试、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评语、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完成某个任务中的表现性评价、学生成长记录等。 (3)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倡导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倡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此类评价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家长要对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的评价提出意见,并从家长角度对学生做出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记录在《学生素质报告书》中。 (4)各学科要从实际出发,有侧重地开展学生学业成绩的发展性评价试验。 —语文和英语作为语言学习的学科,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要经过侧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语文、英语学科要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察,如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投入程度、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数量、学生的课外听说活动的内容和数量、书面表示的内容和数量等。 —数学是最容易引起学习成绩分化的学科之一,从促进学生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方案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省、市、区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江西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动各学科均衡发展,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对小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定如下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项目 教学质量监控项目分别为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学生学科竞赛两项内容。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方式与内容 (一)学科教学质量检测。 检测的学科为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各学科检测的形式与内容分别是: 语文:形式为笔试加口试,分值比为10︰2。口试内容为朗读、背诵、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笔试部分要体现对写字的要求。笔试、口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课标、教材为依据。 数学:形式为笔试,在笔试试卷中要根据课标的要求体现实践操作。检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课标、教材为依据。 英语:形式为笔试加口试,三年级的分值比为5︰5;四年级为6︰4,五、六年级为8︰2。口试内容主要为听、说、读,主要考查学生使用语言的水平。笔试内容依据课标、教材的要求,三、四年级达到一级水平,五、六年级达到二级水平。 体育:形式为面试,内容为运动实践和教学常规,分值比为9︰1。运动实践的内容包括技能、体能,具体为课标要求的跑、跳、投与基本体操等项目。教学常规内容包括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广播操、眼保健操、问卷调查等。 音乐:形式为口试,以突出音乐表现为主、音乐知识为辅的评价方法。内容以课标、教材要求为依据,分为演唱、欣赏、表演、伴奏、乐理知识,分值比为4︰3︰1︰1︰1。演唱:独唱(背唱)、合唱;欣赏:听辨乐曲感知作品的音乐情绪、能说出作品名称、演唱或演奏形式、风格;表演:根据听音乐编创律动表演;伴奏:理解各种打击乐器,说出名称并能为歌曲配简单的伴奏;乐理知识:课标中要求各学段应掌握的知识。

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为全面促进中小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进一步引导中小学校按照《县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关注教学质量,抓严抓实教学管理,营造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局工作要点》,教育局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实施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小学学科教学质量监测,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将质量提升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引导中小学校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促进和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组织领导。为了使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确保此次监测活动中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教育局成立质量监测领导小组。 三、实施办法。X.监测时间:X年X月上旬。 X.监测年级、学科及考试时间安排。教育局决定本学期对全县所有中小学的部分年级(一个班级全员参加)、部分

学科进行监测,小学监测年级为五年级,初中监测年级为八年级,中小学均监测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测试时间小学三科共X分钟,中学三科共X分钟。 X.试卷及命题。监测试卷统一由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命题。出题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对各年段的要求,结合各学科的正常教学进度,完全体现教材目标,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能力的形成情况。 X.考场设置。各校的监测考场统一要求设在多功能教室,确保单人单桌、间隔合理。保证被监测班级全体学生参加监测,班级人数与学生名单要与基教科掌握的相符。 X.监考人员安排。监测工作由教育局基教科组织具体实施。监考人员由基教科成员和其它科室工作人员组成,每个考场一名监考。要求监测工作人员要统一过程管理、严肃学生纪律,监考认真负责,到校后立即对被测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试。监测结束后,试卷由监考人员和该校一名业务领导共同签名封存,送回基教科X室。 X.试卷的批阅与成绩评定。试卷统一由基教科组织相关人员批阅,批阅结束后认真核算成绩汇总,汇总结束后下发监测情况及结果的通报。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为了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学生学习表现结果的监测和调控,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切实加强对我校教学质量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以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既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反馈、不断调节、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测,使教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质量观,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实现“聚焦高效课堂,关注有效教学”;推动学校加强管理,改进教学,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克服教学管理的简单化,形成全面的质量观,过程化的质量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把质量评价与监测作为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管理针对性和科学性水平的有效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监测原则: 1、导向性原则:体现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2、全面性原则:既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的监测,又包括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测;既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监测,又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程性的跟踪监测。 3、针对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监测要结合学校教学现状和新课改的新要求,引导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三、监测内容 (一)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测 1、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要高度重视和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努力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2、上课(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使学生活泼高效地学习,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受益。 3、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10分),按检查情况分等计分。 (二)学生学习(成长)过程监测 1、综合表现评定: 根据县教育局相关精神,评定内容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行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六个方面。 综合表现评价结果由综合表现评定和综合性评语两部分组成。综合性评语主要对学生综合表现内容的五个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技能。综合性评语要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由班主任撰写。

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办法

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办法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全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构建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全镇教育均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镇小学实际,制订《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办法》。 一、监测目的 1、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2、全面深入了解我镇教育教学现状,科学评价学校教学工作,充分调动所有学校争先进位的积极性。 3、促进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防流堵辍、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4、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教学思路,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并作为评价各校教学质量的依据。 5、逐步建立全镇学生发展状况数据库、学科质量数据库,为全镇教育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监测依据 我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鲁教基字[2007]21号)等有关文件。 三、监测范围及内容

监测对象为全镇小学在校生(以学校报教办定员为依据),采取纸笔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监测范围为《课程标准》规定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监测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监测试题难易得当,适应不同层次学生。 四、检测办法 每学期进行两次检测,一次对部分学生抽测,另一次为全部学生参与的全部学科检测。 (一)抽测 1.参与抽测学生的确定办法:由学校各年级各班结合学生语文、数学、英语(一二年级语文、数学)成绩的综合表现,依据上报教办定员数按照3:4:3的比例把学生分别划分为学优生、一般生、学困生三个等次,并把划分后的学生名单在检测前上交教办教研室,检测时每个等次抽取2人,各班各抽取6人参加检测。抽取学生的办法是:检测组成员根据学校提供的名单,到班级随机抽取。 2.抽测试卷的命制:抽测由教办教研员命制语文、数学、英语(一二年级为语文、数学)综合试卷(A3纸张大小)。一二年级语文和数学各50分,满分100分,各科45分为优秀,30分为及格;三---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各50分,满分150分,各科42分为优秀,30分为及格。 3.检测考场安排:每个学校根据参与检测人数的多少,将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室参加检测;从前到后,每个班级的学生安排在一列,从左向右各年级依次安排,同一年级班级较多的,相邻两列不能安排同一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我校教学质量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工作;为了使我校教学质量监测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为了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教育综合实力,依据《梅河口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并结合我校目前教学现状,特制定本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 二、监测评价目的: 1.树立“知识和能力”与“态度和习惯”两者并重的教学观念,使不放弃一个学生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2.把减负增效落到实处,研究随堂课的教学,及时反思,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及时检查我校的教学质量,促使教师积极调控教学行为,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 三、领导机构 组长:安君 副组长:孟祥坤 成员:

四、监测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教学监控的内容和方法必须符合教育规律,严格遵照各科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有关规定。要把学科基本能力的训练状况和形成程度作监控重点。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监测。 2.可行性原则: 教学监控的方法力争简洁,措施简单、明确,重点突出,可行性强,易操作。 3.全面性原则: 检测的内容要全面。包括对学生学业质量的检测,又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测;既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检测。 五、监测评价内容: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程度和优劣的状况。执行教育局监测方案中对小学段“三类”学科的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教学过程的监测,包括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质量

学校教学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2013年学校教学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学校教学环境是儿童少年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外环境,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为切实保障儿童少年健康的学习环境,特制订2013年学校教学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落实监测工作,建立一支实施学校教学环境监测的领导小组。 组长:周伟 副组长:周闰坤 成员:王昭、彭双龙、李勇、刘勇 二、监测学校与内容 (一)监测学校 泸县兆雅镇兆雅初级中学校、泸县兆雅镇明德小学、泸县太伏镇太伏初级中学校、泸县太伏镇太伏中心小学校、泸县玄滩镇玄滩初级中学校、泸县玄滩镇玄滩中心小学校、泸县牛滩镇玉峰初级中学校、泸县牛滩镇牛滩中心小学校、泸县毗卢镇学校、泸县潮河镇学校、泸县石桥镇学校、泸县嘉明镇嘉明初级中学校、泸县嘉明镇嘉明中心小学校、泸县天兴镇天兴初级中学校、泸县天兴镇天兴中心小学校、泸县喻寺镇喻寺中心小学校、泸县福集镇福集中心小学校、泸县城

北初级中学校、泸县方洞镇方洞初级中学校、泸县方洞镇方洞中心小学校、泸县立石镇立石初级中学校、泸县立石镇立石中心小学校、泸县得胜镇得胜初级中学校、泸县得胜镇得胜中心小学校、泸县云锦镇云锦初级中学校、泸县云锦镇云锦中心小学校、泸县海潮镇学校、泸县云龙镇学校、泸县百和镇百和初级中学校、泸县百和镇百和中心小学校。(二)监测内容 监测的内容主要为教室人均面积、玻地比、课桌椅分配符合率、黑板及教室采光、照明、微小气候(二氧化碳)、教室外环境噪声等。 三、监测实施时间 学校教学环境监测工作定于2013年5月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5月7日:泸县兆雅镇兆雅初级中学校、泸县兆雅镇明德小学、泸县太伏镇太伏初级中学校、泸县太伏镇太伏中心小学校、泸县云龙镇学校; 5月8日:泸县玄滩镇玄滩初级中学校、泸县玄滩镇玄滩中心小学校、泸县牛滩镇玉峰初级中学校、泸县牛滩镇牛滩中心小学校、泸县毗卢镇学校; 5月9日:泸县嘉明镇嘉明初级中学校、泸县嘉明镇嘉明中心小学校、泸县天兴镇天兴初级中学校、泸县天兴镇天兴中心小学校、泸县喻寺镇喻寺中心小学校;

小学教学质量检测方案

关于组织部分小学五、六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的通知各镇(街道)教育办、市属小学: 为落实教育体育局“1123”工作思路,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检阅学校“管理提升”水平和“大练基本功”活动成果,发挥好学科教研交流中心的研究、指导、服务、评价作用,按照教研室工作计划,本学期期末将组织部分小学五、六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一、范围: 镇(街道)中心小学、市属小学五、六年级在校学生全部参加。 二、时间与学科: 时间拟定2014年1月10日下午两点开始,每个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中各抽测一科(语文、数学检测时间一个半小时,英语检测时间一个小时)。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三、命题: 统一命题,以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为依据,范围是本学期所学内容,试题难易度比例1:2:7,难度系数0.85左右,卷面分占一定比例。 四、考试: 镇(街道)中心小学由所在乡镇初中学校组织考试,教育办主任全面负责。埠村中心小学由二中组织考试,高官寨由三中组织考试,双山、道通小学部由道通初中部组织考试,汇泉小学、清照小学、福泰小学由实中组织考试,实小、东山小学由二实中组织考试,所在小学校长总负责。考务完全按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组织,教师两人监考,严格按座号顺序由小到大规范封装试卷。具体考务另行安排。 五、阅卷: 教研室统一组织阅卷,阅卷教师从全市非检测年级任课教师中选拔,阅卷时间一天,要求不拆封试卷,计算机涂卡统分。 六、成绩: 检测成绩不公布、不排名,作为全市小学教学质量分析的样本,为市局领导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教研室 2014.1.3 附件: 1、2013--2014学年上学期小学五、六年级抽测考务要求

2、考点代码对照表 3、考生信息对照表样表 附件1: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小学五、六年级抽测考务要求 一、考试时间 2014年1月10日下午两点开始,语文、数学检测时间一个半小时,英语检测时间一个小时。 二、考试组织 1.各镇街中心小学由所在镇街初中学校组织考试,教育办主任担任主考,初中学校校长、中心小学校长担任副主考。 两位监考员全部由初中学校担任。 2.埠村中心小学由二中负责,高官寨中心小学由三中负责。教育办主任担任主考,初中分管校长、中心小学校长担任副主考。 两位监考员全部由初中学校担任。 3.实验中学负责组织汇泉小学、清照小学、福泰小学考试;第二实验中学负责组织实验小学、东山小学考试,道通初中部负责组织道通小学部、双山中心小学考试。小学校长担任主考,实验中学、实验二中、道通学校分管校长及各中心小学分管校长担任副主考。 两位监考员主监由一名初中学校教师担任,各小学一名非本年级教师担任副监。 4.具体事宜由各相关单位协商处理。 三、考场编排(教研室根据报名情况指导编排考场) 1.本次考试五、六年级混编考场,同桌异级(题)。 2.准考证号按学籍号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考场五、六年级各30人(不出现空考),余者编入尾考场。没有学籍也在就读学校参加考试,编排在全年级最后,具体编排方法请参照样表。 3.考场编排、考场号、准考证号及张贴由小学负责。 四、试卷装订 1.按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将试卷严格按座号顺序由小到大规范封装。 2.所需装订工具由初中学校负责。 五、试题领送 1.领送时间:1月10日上午10点到实验小学领取;下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送回

教学质量检测实施方案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2015—2016学年度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教学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洪恩乡梁楼小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好教学是提高我校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学校的每位老师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观念,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建设。 教学质量监测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为保证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它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重要作用,同时对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体现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主体,完善教学自我诊断意识,依据《通榆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方案》的精神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组织建设 1.课堂教学质量检测领导小组 组长:李满良 副组长:杜建军 成员:王少春、刘冰、田占鳌 2.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实施小组 组长:宋福才 副组长:杜建军 组员:王少春、刘冰、田占鳌、班主任、全体任课教师。

三、具体安排 1.检测学科 课堂教学质量检测要涉及所有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地方、校本、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地方、校本等学科。依据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展开检测。一般情况下,对语、数、英之外的其他学科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实施检测。 2.检测方法及评分标准 (1)教师自行组织,课课自测,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2)学校检测小组集中听课检测,检测后共同分析检测结果,探讨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共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3.检测标准 检测合格率低于70%的,检测成绩定为不合格,课堂教学等级定为差课;合格率在70%—80%(含70%)的,检测等级定为合格,课堂教学等级最高定为一般课;在80%—90%的(含80%),检测等级定为良好,课堂教学等级最高定为规范课;在90%以上的(含90%),检测等级定为优秀,课堂教学最高等级定为优质课。 4.检测内容 以学科课程标准和检测课具体目标、任务、要求为指导,主要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检测试题必须由检测实施小组共同协商制定,个人检测由教师自己出题。检测题力求客观、基础,面向大多数学生,实施小组成员在检测前要预先祥读教学参考书,了解新课标对该课内容的有关要求,准确把握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内容,确保检测题能得到任课教师的认可。杜绝因检测题的科学性

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构建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五河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2、全面深入了解我县教育教学现状,科学评价学校教学工作,充分调动所有学校争先进位的积极性。 3、促进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防流堵辍、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4、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教学思路,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并作为评价各校教学质量的依据。 5、逐步建立全县学生发展状况数据库、学科质量数据库,为全县教育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监测范围及内容 监测对象为全县中、小学在籍在校生(以学籍电子档案为依据),监测范围为《课程标准》规定开设的所有科目。 监测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监测试题难易得当,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监测方法采取纸笔监测、面试监测和实际操作监测相结合。

三、监测办法 质量监测总分为120分(其中附加分20分)。监测类型为集中监测、随机监测、特长监测三种。集中监测按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30%的平均分等五项赋分。随机监测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三项赋分。特长监测按比赛获奖、大课间活动、测试三项赋分。 (一)集中监测(60分) 高中、初中、小学的集中监测分别为高考、中考、小学毕业考试(明年以后将在三年级举行一次监测作为小学阶段的起始分数)。 高中按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四项计算,具体分值分别为5分、20分、15分、20分。 初中按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30%的平均分五项计算,具体分值分别为5分、15分、10分、20分、10分。 小学的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30%的平均分的分值分别为5分、15分、15分、15分、10分。 计分办法如下: (1)集中监测巩固率,即参加考试人数与参评人数之比。小学巩固率达97%、高初中达95% ,记5分,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为防止人为的淘汰差生,巩固率可记负分,以充分抵消因淘汰差生而提高的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工作策划方案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工作策划方案 一、监测依据 (一)《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 (二)卫生部《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标准(XX年版)的通知》(卫疾控[XX]3号)。 二、监测目的 (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豫发[XX]30号)的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依据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传染病和常见病、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及教学环境安全卫生状况的监测工作。 (二)掌握和了解各级中小学校教学建筑设施、设备及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卫生安全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为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的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健全河南省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长效工作机制。 三、监测对象与内容 (一)监测对象 县(区)监测不少于12所,包括县城中学2所,小学2所;乡级中学2所,小学2所;村级小学4所(各省辖市、县、

区监测的学校中应包括1-2所民办学校)。、 (二)监测内容 1、学校基本情况:包括学校名称、学生人数、学校层次、学校类型、学校性质、学生夜自习情况等。 2、教学设施情况:包括教学楼朝向、教学楼外廊栏杆(栏板)高度、教学楼外廊宽度、每栋教学楼供学生使用的楼梯数量、教室照明情况、教室人均面积、应急灯安装情况等。 3、教学辅助设施状况:包括生活饮用水供水方式、教室CO2浓度(冬春季各1次)、食堂卫生许可证、学校厕所类型、校园内洗手设施等情况。 4、学校自备水(二次供水)水质。 5、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效果。 详见附表1河南省中小学校教学环境监测记录表。 其中学校自备水(二次供水)水质和学校食堂餐具的监测各地可根据本地情况自行选择,全省不做统一要求。 四、监测方法 教学设施的监测参照《学校卫生监督评价》(GB/T18205-XX)执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按照公共场所二氧化碳检验标准方法进行。 学校生活饮用水、食堂餐具的检验参照国家相关标准方法进行。 五、监测指标及要求

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方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及《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等文件精神,建立健全校内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设工作方案。 一、构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意义 本科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建立规范、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自我约束和发展能力的基本制度保障。 二、构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指导思想 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学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管理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将师生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结合,通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及满足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其任务就是及时发现偏离计划目标的误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从而确保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2.全员性原则。人才培养是学校的基本任务,本科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是基础和保证。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既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被监控对象,也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行的主动实施者,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教学质量监控,营造教学质量人人有责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3.全程性原则。教学质量主要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不是靠最后的评价检查出来的。因此,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必须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的监控过程。 4.适用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措施要切实符合学校教学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等必须与学校的整体定位相适用,才能有力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四、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结构、内容及任务分工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由组织系统、目标与标准系统、制度系统、监控与评价系统和反馈与持续改进系统等五大系统。详见系统结构图。 (一)组织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方案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方案 项目责任人:袁弟 一、建设背景与依据 (一)基础与现状 经过多年努力,我院教学质量监控评价采取学生评教、督导听课、教学巡视等方法,及时地收集教学过程信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及时反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课堂与实训教学要求,设置了20多个监控和评价项目,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评价。初步形成了较系统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建设的必要性 “强化质量意识,注重质量保障,重视过程监控,实施有效评价”是建设示范性院校的必然要求。目前,学院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还存在以下不足: 1.信息采集、反馈局限于学院内部,不能体现开放性。 2.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环节等标准建设缺乏实践性、职业性特征,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 3.教学质量监控缺乏开放性,未能形成学校主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机制。未能符合工学结合、校企密切合作的职业教育要求。 4.缺少系统性的数据化操作管理平台的支撑,较难实行动态管理。 二、建设目标与内容 (一)建设目标 适应“工作室化”教学模式需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课程体系监控评价的基本规范;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制度化建设为保障,“三率”、“四高”、“五满意”为主要指标,分阶段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覆盖,制度严密、评价公正、指标科学、操作性强的示范性教学质量监

控评价体系。 (二)建设内容 探索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相适应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按照以学校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用人单位参与,校内成绩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要求,健全社会、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制度,学生、家长意见反馈制度,学校教学各个环节质量的动态监控制度,形成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的有效评价机制。 以“三率”、“四高”、“五满意”为主要指标,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对教学全过程实行节点监控、过程监控及评价。教学过程结束,进行终结性评价和反馈,最终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为学院“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目标提供保障。具体如下图: 图表5-3-1 以“三率”、“四高”、“五满意”为主要指标的监控流程图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由相互关联的三个子系统组成: 1.教学质量信息系统:主要收集社会、行业企业和学校教学全过程相关信息。具有搜索、归类、统计、动态反馈功能,能满足艺术类高职教

学校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

学校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学生学习表现结果的监测和调控,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制定学校小学部教学质量监控方案。 一、监测评价的目的 通过教学监控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反馈、不断调整、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有力地促进和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教学质量监控,就是监控组织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教学工作质量、教学成果质量和办学条件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教学行为及时调控,以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二、监测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监测评价总体系: (一)目标体系: 1.目标系统——主要监测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等; 2.过程系统——主要监测课程标准的实施、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等;

3.质量系统——主要监测课程合格率、优秀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等。 (二)组织体系: 由教导处、教研组及教师构成三级监测评价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多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测评价。 (三)方法体系: 1.教学信息监测评价——通过日常的及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秩序检查,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动态。 2.教学督导监测评价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 3.调整控制方法——根据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进行及时的调控。 (四)制度体系: 1.教学研究制度。 2.听评课制度一-行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备课组长及教师间相结合的听评课制。 3.学生评价制度——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4.教学常规制度(涉及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