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中国特色是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本身没有阶级性但我国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共的领导、共同富裕相联系就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实践的能动反映,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为基础,以借鉴、吸取西方经济学合理因素为方法,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区别,凸显其理论构建的“中国特色”。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一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多是和私有化同时进行的。我国则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既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又要实行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完善多种多样的公有制经济形式,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这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

构,特别是国有及由国家控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将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和市场有序运行。

从政治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现代化建设,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都要依靠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是一项艰难的开创性事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可能取得成功。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必须有政府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为市场经济创造一个稳定、安全、有序、公正的社会经济环境。

从奋斗目标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财产的私人占有必然导致私人资本的无限扩张和社会的两极分化。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虽然允许合理的收入差距,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最终是要达到共同富裕,不致于导致两极分化,“富的越富,贫的越贫”。这是因为:1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会使私人资本的膨胀受到制度的限制,凭借私人资本参与分配会被限制在一定范围,避免私人资本的扩张。2经济技术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减少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非劳动因素造成的个人收

入差距。3政府为了确保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性质,会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手段,来防止和纠正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1)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利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2)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经济结构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初期任务的完成,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3)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由于存在这些弊端,所以在原有体制下,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和职工都缺乏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4)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体制,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其原因在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社会主义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社会分工得到了深入广泛的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并没有消除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局面仍然存在。所以,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而且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发挥作用,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目前,世界经济正朝着国际化、集团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都已经不再可能游离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来求得自身的发展,世界经济通行的是市场经济,我们要与国际经济接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就必须建立市场经济体制。(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否则,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政企不分,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的原有经济体制。建立起能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注重结构优化以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

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其中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由于我们进行了市场取向改革,逐渐引入了市场机制。事实证明,凡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的活力就比较强,经济增长就较快,经济效益就比较高,人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就比较大,社会发展态势就比较好

3. 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要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充分的竞争不断地激发着经济主体的活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出现了竞争无序和失范等不和谐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着力构建一个规范经济主体责任、协调多方利益、均衡各方发展的和谐机制。近年来,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战略思想,对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和谐机制具有根本指导意义。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继续强化竞争机制作用的同时,在发展理念上开始形成和谐的共识,在政策操作层面开始形成和谐的导向,和谐运行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机制

竞争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利益动力,和谐机制则为市场活动提供协调的力量和环境以及利益均衡的引导手段和控制杠杆。只有这两种机制相互支撑、相互制约,才能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经济运行机制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人类活动与发展

的需要,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所以,一个和谐运行的经济机制首先必须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尊重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充分保护和激励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确保劳动者权益的实现。正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加强法制建设。在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分散竞争格局下,必然需要一系列法律界定各自的产权,明确各自的活动规范,使经济活动在“利己不损人”的规则框架下展开,引导经济主体以合理合法的手段追求自己的利益目标,解决所遇到的利益矛盾,使整个社会朝着“帕累托最优”的目标和谐发展。

转变政府职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不能再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而要通过经济、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企业在不断改进技术的同时增加就业机会;引导企业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的消耗,推动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当好经济运行的调节者和裁判员,解决好市场公平问题和其他矛盾。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纯粹自由的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而“弱者”和“眼泪”又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失业者给予资助,对困难群众给予保护。如果说竞争机制的结果是优胜劣汰,那么,和谐机制就应通过社会保障发挥雪中送炭的职能。

加强信息渠道建设。构筑迅捷的信息平台是构建和谐机制的技术基础。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竞争主体的决策依据,而且在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渠道畅通,政府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把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广大群众才能及时了解政策法规,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社会才能加强危机管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加强文化建设与道德培育。这是构建和谐机制的人文基础。和谐必须建立在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它尊重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但要求人们具有正直与诚信的品格、相互理解与兼容并蓄的度量。这就需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培育人们的道德和情操,为和谐机制的生成提供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

河北xx大学

xx学院

xx专业x班

xxx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12通信技术:李壮壮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问题尤其突出。在我国确 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经过60年的不断摸索,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着小康社会迈进。 在这60年间,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即使在当今的次贷金融危机下也能稳步前进。 虽说现在的结果是十分美满的,但这60年间我们走过的道路却是十分崎岖的。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 建国之前,我国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少部分的军阀手中,广大普通群众生活潦倒,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大改造,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吃大锅饭,是情有可原。但与此同时,这种经济制度确实没有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于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步确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表明,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根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切符合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应当大胆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所用。 这是在我们当今生产力水平下的必然趋势。等我们实现了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人力物力的合 理分配,社会欣欣向荣,人们和谐相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国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初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有它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当时我们理论上都普遍把计划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客观上,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的集中全国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而且当时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比较迅速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的过死,权利过于集中,分配中平均主义过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它也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至于在

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地说,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良种手段的长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市场经济这种双重性的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先构建其基本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新体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一下方面的内容。 1、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一是产权清晰,明确界定所有者的有限责任和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二是政企分开,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作用在于监督资产的运营和变动。三是权责明确,各部门各企业分工要明确。四是管理科学,对企业来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为了避免市场自身的负效应,按照价值规律,健全价格的监控机制也是必需的。发达的技术信息市场,有利于把科技成果通过中介组织,转变为现实力。同时还需要解决好市场交易的规则,管理制度和有关法规的建设,使市场能够有序地运行。 3、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一是要正确处理计划,财政,金融三个主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关系。二是相应地进行计划投资,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利率,税率和汇率杠杆的作用。三是必须加强转变政府管理的职能,积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配制度,应该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效率优先的原则。二是竞争的原则。三是公平原则。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企业间的竞争以至破产,以及职工的养老退休、医疗等等,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的稳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障,以及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要逐步发展到全社会统一管理、统一支配。 另外市场经济也有盲目性和不足,要克服市场经济的不足,要引导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序和健康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有效宏观调空,更重要的要靠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运用。需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有赖于农业全部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do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4 2019-04-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4 2019-04-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4 2019-04-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4 2019-04-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4 2019-04-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4 2019-04-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4 2019-04-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4 2019-04-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2014-03-21 10:12:00 来源:新华网[打印][关闭]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1978年,国务院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底 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 1992年初

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3年,《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明确了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经过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李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理论建立过程中,党逐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史无前例探索。 建国以后,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遇阻停滞不前。 一直以来,不论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与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使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78年到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84年到1988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合法地位。第三个阶段从1989年到1992年,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将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第一个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崭露头角。在改革开放30年前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内外的专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有国外专家说,中国走出“文革”非常轻松,好象是一场愉快的郊游。相比之下,东欧国家为摆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暴力的长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客观上说,这种体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其弊端也一目了然。 第一,以单一公有制为主体,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公有制的纯度越高越好,当年,人民群众多养几只鸡或者几只鸭都不行,片面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影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第二,经济决策权集中于政府,企业自主权非常有限。有文章提出,我国大部分企业买个桌椅板凳,安装个电话都需要层层上报,经由行政机关审批才能落实。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要由行政部门来决定。第三个弊端就是资源配置无视市场的作用。对这些弊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逐渐显露,这个时候,党中央领导人就已经意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在中共八大上,陈云同志也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要的意思是说,不要搞纯而又纯的计划经济,给市场、给个人一点自由度。 在“文革”结束之后,大家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当中,谈经济方面问题时说到,要靠供求法则来解决问题,要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显然已认识到市场的作用。1980年初,国务院成立了一个体制改革办公室形成了一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如何改的意见,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里面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当时提商品经济的比较活跃。 第二个阶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阶段已经明确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合法地位,时间大致是从1984年到1988年。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这个文件能过顺利通过,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生产方式转变后的发展必然。第一是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 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 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李 云飞 一、教学目标及方法课题:。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并理解,并且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学 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情境问题训练法、案例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 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 特征是什么? [教师小结]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法制性、竞争性的一般特征。 (分析说明)既然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 那就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存在。 (一)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 邓小平的论断: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教师小结]无论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条件 下的市场经济,它们都有共同点,都是市场经济,都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都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紧密结 合在一起。 请看两则材料: [材料一]广东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1991年—1996年,其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7.89%,高出全国5.85 个百分点。到20xx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 10415.19元,到20xx年七成以上居民拥有自己住房的 产权,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2.33辆。 [材料二]“一条街道一盏灯,一只喇叭全城听”。1975年8月, 绥芬河建市之初,全市总人口1.6万,只有啤酒轻纺、建材等十 余种工业产品,职工年人均收入553元。城市居民人均储蓄25年,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一、市场配置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

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市场道德规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 ①必要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高中政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2014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及更好的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新材料,提高同学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原理或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加热情的关注我们国家的建设,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信念,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 【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主要采取设疑、阅读、讨论、引导、事例说理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投影) 爱关注社会和探讨问题的小明一日听到社会上有人说我们现在是“羞羞答答的资本主义”。于是回去问奶奶,奶奶叹息着说:唉,可不是,这社会变资本主义喽!旁边爸爸却说:您呀,尽不懂瞎说,这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可是两回事。奶奶却说:文革时,就因为把自家的母鸡卖给了邻居,爷爷就被打成了走资派。现在是市场经济、又引进外资、学习外国,这还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是名字罢了。 试就材料所讨论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略) [教师引导]同学们实际上已经讨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到底该怎样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人的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 2.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和市场。 3.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4.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运行机制: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5.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A.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B.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二)市场秩序 1、维护市场秩序的意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 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如何维护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为什么: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 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③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④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生存竞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办(措施):国家:建设社会信用制度;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尽快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 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经济活动参与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3、仅由市场调节的后果: A.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B.社会经济不稳定;

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

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 重点一资源配置中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 1.市场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重点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内容 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此外还包括信用资料收集制度、信用评估制度等。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诚信缺失会直接破坏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萎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现代企业在市场上立足的必要条件。诚实守信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享有良好的声誉,这种声誉会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加强诚信建设的措施 国家: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抓好政府自身公信力建设;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不诚信行为。 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倡导社会公德,依法经营。 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

重点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表现在: 一是经济活动市场化 二是企业经营自主化 三是政府调节间接化 四是经济运行法制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原因: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也必须把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根本目标。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优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状元特别提醒】 市场调节的缺陷 1.市场调节的三个弊端的判断标准:自发性一般属于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的行为,盲目性强调的是无法全面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滞后性强调的是信息反映不迅速。 2.“为解决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类设问一般可以从四个角度分析:一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三是要发挥企业的作用,四是要发挥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等)的作用。 对宏观调控手段的辨别是常考点 凡是看到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就可认定为经济手段,凡是看到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就可认定为法律手段,凡是看到行政命令就可认定为行政手段。以价格为例,如果是国家运用差别电价措施引导消费,就是经济手段;如果是审判价格违法案件,就是法律手段;如果是实施限价措施,就是行政手段。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测试范围: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国家宏观调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 1.杭州有关部门出台有关简化用人单位招工手续的规定,要求杭州市的用人单位所招人员统称为“合同制职工”,不再有“正式工”“临时工”等各种不同的称呼。北京市有关部门也要求用人单位招聘时取消本地户口的要求。上述材料中用人制度的变化体现了() A.市场经济的平等原则 B.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 C.我国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上海异地农业是指,上海农民提供种源、技术和市场,外省市农民提供土地、设施和气候,促进两地农业经济共同发展。目前,上海异地农业已遍布全国30个省市,种养面积达到了230万亩,相当于沪郊农田面积的40%。这种现象体现了() A.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 B.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 C.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功能 D.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合作 《反垄断法》2007年8月30日终获通过。《反垄断法》的宗旨是反对垄断,反对限制竞争,保护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毫无疑问,这部法律将在保护竞争、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深刻地影响经济运行以及我们的生活。根据相关知识,完成3~5题。 3.制定《反垄断法》保护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这是因为() A.国家宏观调控必将消除不正当竞争 B.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C.市场调节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D.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4.反对垄断() ①有利于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②是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结果③生产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④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平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之所以要反对限制竞争,是因为() ①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②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特征③盲目的竞争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④竞争会导致垄断,从而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07年10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指出,目前我国已制定完成400余项食品卫生标准,基本覆盖食品从原料、添加剂到产品的各种卫生安全指标,也覆盖了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卫生要求。我国已制定完成400余项食品卫生标准,这表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 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社会的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 ○1各种物质生产条件 如土地等自然资源及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 ○2人类的劳动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 4、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私有制社会是不言而喻的,对社会主义而言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 提出的新问题 5、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7、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东部和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8、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事关社会主义建 设大局十大关系问题,其中包括东西部发展和沿海内地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覆盖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9、党的十七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 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0、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1、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12、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 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 16、毛泽东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思想成为 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8、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是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1)资源合理配置。①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及人们需求的无限性要求我们合理配置资源。②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调节。①优越性。市场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弊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市场秩序。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作出具体规定。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其基本标志;共同富裕是其根本目标;它还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我国的宏观调控。①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需要;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②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③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特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二、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①原因。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要求。 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1)含义及表现。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其主要表现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发展中国家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世界贸易组织。①地位及作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②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①原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②做法: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解析 四平一中楚学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019年,我国推出第四批一百家以上的国企“混改”试点。对于支持民企参与国企“混改”,我国将打开“进”的大门,在重点领域“混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在完全竞争领域“混改”,允许社会资本控股。这表明() ①我国完善国企治理结构,提高国企的运行效率 ②我国推动国有资本和各类社会资本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③国企“混改”是国家提升社会资本地位的措施 ④我国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C材料表明,国家支持民企参与国企“混改”,我国将打开“进”的大门,在重点领域“混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在完全竞争领域“混改”,允许社会资本控股。这样可以推动国有资本和各类社会资本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②④当选;材料强调支持民企参与国企“混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不强调完善国企治理结构,提高国企的运行效率,①与题意不符;我国社会资本的地位宪法和法律已经确定,国企“混改”有利于社会资本参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但不是国家提升社会资本地位的措施,③错误。 2.(2020·江西红色七校联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国家实施这一举措的依据() ①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③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④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我国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国家实施这一举措的依据在于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②③当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④错误。 3.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已经跃居第46位,比2013年累计上升50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度跃升至第28位,5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同名934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同名9344)

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的手段有两种:计划和市场 2、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是:市场 所以只能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不能说“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不能说“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不能说“税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也不能说“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价值规律调节价格、供求和竞争,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反对:强买强卖、贸易保护、以假乱真 5、诚实守信:形成以道德为核心、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 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 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 戒制度。 (1)为什么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违背诚信的现象?(制 假售假、网购陷阱、三鹿奶粉……) ①市场具有自发性。

②企业缺乏诚信意识。 ③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不健全。 ④国家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2)为什么市场经济呼唤诚信? 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 的条件。 ②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 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 衰退。 ③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 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①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 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②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 度。 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 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学法、 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 合法律的规范,有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

政治经济学 第13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习题及答案)

第13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综合选择 1.对商品经济的正确表述是: A.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 B.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 C.商品经济是指令性计划经济 D.商品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有关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A.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 B.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 C.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D.市场经济是政府经济 3.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错误的回答是: A.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经济动力 B.市场经济运行法律化 C.市场经济运行是价值形态的运行 D.市场经济运行由政府支配 4.市场经济的功能强点有: A.微观经济均衡功能 B.市场经济交换功能 C.宏观经济法制功能 D.市场信号配置功能 5.关于市场调节所具有的信号传递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促进政府的节约 B.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横向协调 C.有利于促进政府和企业的市场交换 D.有利于企业开展公关 6.处理资源短期配置,可以有以下选择: A.分散决策或集中决策 B.可能决策或不可能决策 C.外部决策或内部决策 D.干部决策或群众决策 7.市场经济的功能弱点,正确的是: A.市场产业功能有限 B.市场调节功能有限 C.市场调节目标不明 D.市场调节速度太快 8.有关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 B.社会化大生产出现在先,商品经济出现在后 C.商品经济出现在先,市场经济出现在后 D.市场经济出现在先,商品经济出现在后 9.有关市场经济的实质,错误的是: A.以市场为中心环节构架经济流程 B.政府不需要管理市场 C.以市场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 D.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行社会资源合理和高效率的配置 10.有关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错误的是: A.计划经济必须排斥市场及市场机制 B.计划经济并不排斥市场及市场机制 C.市场经济也不排斥计划 D.计划方法、计划指导已经作为宏观调控手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