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精品范文).doc

设备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精品范文).doc

设备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精品范文).doc
设备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精品范文).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Xx项目

设备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Xx公司

编制日期:2017年09月27日

一、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xx项目逆变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作业人员按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安全、优质、高效的完成箱变、逆变基础施工工作。

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xx项目逆变器及配电柜基础的施工工作。

三、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光伏电站施工规范》GB50794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5.xx公司的相关图纸

6.相关设计变更文件

四、作业项目概述

本工程共3台箱式逆变器,需修建3座逆变器基础。

五、作业准备

1.技术准备

a)认真审核、熟悉施工图纸,做好图纸会审。

b)对施工班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安全交底。

c)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划分施工区域,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劳动力,

具体细化到每道工序的作业部位及作业时间。

d)根据工程的需要选派熟练工人。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

上岗。

2.资源配置

a)施工人员配置:

3.作业准备

a)按照施工图纸和现场情况,现场查看,工器具准备已到位。

b)施工现场符合安全文明施工条件。

c)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已进行,并全员签字存档。

六、主要工序施工及技术方案

6.2工艺流程

6.3

6.3.1

稳固,根据施工图纸总平面图与场坪施工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桩,

建立起各轴线平面控制网,使控制桩点牢固稳定。

6.3.2基础桩基施工

6.3.2.1会同设计、施工、检测、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检测桩的位置,进行检测桩施工,检测桩总桩数至少为2根。

6.3.2.2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桩基检测试验,试桩检测试验报告须交设计单位一份。

6.3.2.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达到230KN后方可进行工程桩施工。

6.3.3基坑开挖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方式,土方开挖时将基础坑全部进行挖出,并将开挖出的基土集中堆放。当挖出地下水时,同时进行抽水排放及其作业。

6.3.4垫层混凝土浇筑

经验槽后浇筑垫层砼,垫层平模尺寸比基础底平面尺寸周边大100mm,垫层平面中心为基础排布中心,要求中心偏差小于10mm。混凝土浇筑方式一般采用一个溜槽一个方向下料;混凝土振捣方式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在浇筑完12小时之后及时洒水湿润养护。

6.3.5钢筋加工

6.3.5.1中心料库设钢筋加工房,负责加工钢筋,钢筋在加工房成型,现场绑扎,按照“备料、下料、加工、制作、就位、支模”一体化的程序施工。

6.3.5.2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3.5.3钢筋表明应洁净、无损伤,油漆、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理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6.3.5.4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6.3.5.5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3.6钢筋绑扎

6.3.6.1钢筋规格、数量、尺寸必须符合施工图纸;

6.3.6.2钢筋间距误差:主筋不得大于±5mm,箍筋不得大于±5mm;

6.3.6.3保护层厚度误差:±5mm;

6.3.6.4钢筋安装应重点控制好钢筋网的环形箍筋的中心与基础的中心一致性及内外环半径尺寸偏差问题;钢筋安装的顺序是由下至上,由中心至四周。在安装中心部位的钢筋的开始就要及时控制好中心位置,首先下部环形箍筋严格按照预先弹在垫层表面上的墨线位置绑扎,上部环形箍筋利用先坠,加钢尺,严格控制中心内外环箍筋的半径尺寸,保证将来基础环的顺利安装;在绑扎完备,需再次校准测量,内外环半径尺寸偏差应控制在10mm内,中心偏差应控制在10mm内。

6.3.6.5钢筋的焊接:对I级钢筋,单面焊8d,双面焊4d:对II 级钢筋,单面焊10d,双面焊5d。

6.3.7模版安装及拆除

6.3.

7.1模版安装:

板支模程序:复核板底标高→搭设支模架→安放支模龙骨→安装模板→安放预埋件及预留孔模等→检查校正→交付使用。6.3.7.1.1模板及支撑须有足够的强度、钢度和稳定性,不得有下沉和变形,模板的内侧面须平整。

6.3.

7.1.2支撑前,模板先涮脱模剂,保证该工序拆模后能再次周转使用,减少材料浪费。

6.3.

7.1.3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长度:顶板-5mm 梁±5mm,

宽度:顶板-5mm 梁+2mm;

板的表面平整:3mm。

6.3.

7.2模板拆除

拆模时间以不损坏混凝土表面及楞角为准,当设计没有明确规定时,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时,方可拆模。

模板拆除时预先制定好拆摸顺序,根据当时的温度情况,掌握好混凝土达到初凝的时间,拆模时不得用铁撬撬开模板,还要保护模板边角和混凝土边角,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严禁用铁

铲、钢刷清理,可用模板清洁剂,使其自然脱落或用木铲刮除残留混凝土。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的,后拆承重模板;先拆侧模,后拆底模和自上而下的拆除顺序。在拆各部分模板前,先拆支撑紧固件和连接件,在拆楼板和梁底模板时,先将支模架降下来,待底模拆除后方能将支撑架拆除。

6.3.8基础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6.3.8.1基本要求

水泥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浇筑时不同强度等级的部位要分清,不得混浇或错浇。施工时连续作业,随时调整工作面宽度,保证整个浇筑过程匀速前进,要求一次浇筑完成,平面不留垂直施工缝。

凡连续浇筑的混凝土,其间隙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以免形成施工冷缝。如必须留缝时,按下法处理施工缝:先将其表面浮渣、松散混凝土剔除干净并凿毛,露出坚实粗糙面,充分浇水湿润,铺垫一层50mm厚与混凝土同成份的水泥砂浆,然后浇筑混凝土,并对接缝处仔细振捣密实,防止烂根和出现蜂窝麻面。6.3.8.2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浇注深基础混凝土时采用溜槽下料,严禁从高空往基坑倒落,以防止产生离析及流动。

混凝土浇筑至预定标高时,将表面抹平。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下落自由高度不超过2m;

振捣交接部位混凝土时,交叉振捣以防漏浆,浇捣上层混凝土时,要插入下层已捣混凝土50mm,确保分层界面结合紧密。

操作采取快插慢抽,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以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浮浆和不再沉落为止。振动棒插点间距以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25倍(结合具体使用的棒的大小,可确定数值30~50cm);距离模板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2;振动棒插入深度,混凝土分层厚度不大于振动棒作用长度的1.25倍。

凡振动棒的软管长度能达到的部位,从顶端插入振捣;软管长度达不到的部位,采用以浇筑孔双面对称伸入振捣的方法进

行,不易捣实的边角辅以人工插钎。

浇筑过程中要做好混凝土试压块,同等条件下养护,最后试压。预留管件位置在混凝土浇注前复核准确。

6.3.8.3混凝土养护

水平构件,混凝土浇筑面收平后浇水养护,总养护时间不少于7d。

竖向构件,拆模后,根据气候情况采取挂塑料薄膜,同时浇水进行养护,总养护时间不少于7d。

6.3.9砌体工程

6.3.9.1砖、砂浆采用人工倒运。

6.3.9.2砌筑前基层清理干净,找准墨线和标高,作好砖的浸润,严禁干砖上墙。

6.3.9.3外墙砌筑应选砖,将光面砌于外侧,立灰缝采用挤浆或加浆砌法,不得出现透明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6.3.9.4组砌采用“一顺一丁”方式,砌筑采用“三一砌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挤,随手将砂浆刮去)。“找平→弹线→立皮数杆→砌筑→勾缝”各步骤连续而均衡,严格控制灰缝,避免游丁走缝和错缝,保证圈梁底部一皮砖为丁砖。

6.3.9.5砂浆当天拌制,当天用完,不得使用隔夜砂浆。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

6.3.10基坑回填

6.3.10.1基底处理

场地回填先清除基底上草皮、树根、坑穴中积水,淤泥和杂物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填方区,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将基底充分夯实或碾压密实。

6.3.10.2回填土夯实

6.3.10.2.1回填土宜采用现场基坑挖方弃土进行回填,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5;回填土内有机物含量不大于5%并不应采用冻土或膨胀土,不得夹有砖石和石块;基础四周侧面应回填中砂或粗砂,其厚度不小于200mm。

6.3.10.2.2采用机械进行夯实,夯实机具应先轻后重,以便能适应基础强度增长,碾实速度应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机具拉走;压实路线先两侧后中间。

6.3.10.3回填时按高出场坪标高0.3m向四周缓坡回填夯实。

七、质量记录

1.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2.施工记录表

3.质量验收检验评定表

4.相关的工程联系单。

5.工程照片

八、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1.安全管理

a)作业人员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合格后,并经作业交底签字后

方可进入现场作业,同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按方案和安全措施施工,不得随意更改,如现场发生变化,应及时与技术人员协商,并重新交底。

b)班组每天要对本天作业的安全重点和防护要点在站班会上交

底清晰,同时站班会要进行“三查三交”,生病、身体不适者不应进入现场作业。

c)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合格的劳动保护服装并正

确佩戴安全帽。严禁穿拖鞋、高跟鞋,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d)正确地戴好安全帽,现场不得嬉戏、打闹;

e)现场禁止吸烟或流动吸烟。

f)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g)作业人员提前熟悉施工作业面,完善安全设施,同时,现场

所有的安全设施不得私自挪动或挪做他用。

h)现场尽量避免交叉作业,否则做好隔离措施,做到三不伤害,

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i)雾、雨、雪天气施工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暴雨前要对临时

设施进行加固。

j)现场安装不得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k)安全风险分析表(见附表1)

2.文明施工

a)严格按照总平面布置图,按照“谁施工,谁使用,谁负责”

的原则,实行标准化管理。

b)统一着装,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c)设置统一区域将残次构件、合格构件分类放置,残次构件及

时运离现场。

d)每天保证施工现场干净、清洁、有序。

e)所有的临时电源线下班前必须收回。

3.环境保护

a)施工中废物及时清理,并将其放置在现场指定的位置,集中

处理。

九、其他

根据工程的不断深入进行和图纸、资料的陆续到齐,项目部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本作业指导书进行调整、修改。

以上技术要求和参数如有与设计图纸有不一致之处,以设计院图纸为准。

十、附录

1.附表1 安全风险分析表。

2.附表2 环境因素分析表。

附表1

安全风险分析表

附表2

环境因素分析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