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技术内幕:深入解析Spring架构与设计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268.50 KB
- 文档页数:45
Spring框架详解Spring框架是一个开源的Java应用框架,适用于构建企业级Java应用程序。
它提供了一种综合的编程和配置模型,可以帮助开发者构建灵活、可扩展的应用程序。
本文将详细介绍Spring框架的核心特性和使用方法。
一、Spring框架的核心特性Spring框架提供了许多核心特性,下面将依次介绍。
1. 控制反转(Inversion of Control,IoC)控制反转是Spring框架的一大特色。
通过IoC容器,Spring将对象的创建、管理和依赖解析的控制权从应用程序代码中转移到配置文件中。
开发者只需要定义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Spring框架将负责创建和维护这些对象。
这种松耦合的方式使得应用程序更容易进行单元测试和扩展。
2. 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DI)依赖注入是IoC的一个重要实现方式。
通过依赖注入,对象的依赖关系由外部的容器在运行时动态地注入到对象中,而不需要在代码中显式地进行依赖关系的创建。
Spring框架支持构造函数注入、Setter方法注入和字段注入等多种注入方式,方便开发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3. 面向切面编程(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AOP)Spring框架的AOP模块可以帮助开发者将横切逻辑(如日志记录、性能监控等)与业务逻辑分离。
通过定义切点和切面,开发者可以在不修改业务逻辑的情况下,将横切逻辑动态地织入到应用程序中。
4. 事务管理Spring框架提供了对事务的统一管理,支持声明式事务和编程式事务。
通过将事务管理交给Spring框架,开发者可以更方便地管理数据库和其他资源的事务操作,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5. 集成其他框架Spring框架可以与其他流行的框架(如Hibernate、MyBatis、Struts 等)进行无缝集成。
通过提供一系列的集成模块和工具类,Spring框架简化了与其他框架的协作,提高了开发效率。
Spring-全⾯详解(学习总结)⽬录⼀、Spring介绍简介特点、主要特点为什么要学?⼆、IOC(依赖注⼊)Spring 容器IOC 和 bean介绍控制反转:容器概述:bean介绍AOP总结⼀、Spring介绍简介Spring 框架为现代基于 java 的企业应⽤程序提供了⼀个全⾯的编程和配置模型——在任何类型的部署平台上特点、主要特点1、⾮侵⼊式2、容器3、IoC4、AOP5、⽅便程序的测试为什么要学?主流市场推荐、学习的⼈数多、Spring社区活跃、⼯作需要、属于开源框架、⽅便web开发、集成度⾼。
还因为Spring具有以下优点:轻量级:相较于EJB容器,Spring采⽤的IoC容器⾮常的轻量级,基础版本的Spring框架⼤约只有2MB。
Spring可以让开发者们仅仅使⽤POJO(Plain Old Java Object,相对于EJB)就能够开发出企业级的应⽤。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需要使⽤臃肿庞⼤的 EJB容器(应⽤服务器),你只需要轻量的servlet容器(如Tomcat)。
尤其在⼀些开发当中,很稀缺内存和CPU资源时,采⽤Spring⽐EJB⽆论是开发还是部署应⽤都更节约资源。
控制反转(IOC):Spring使⽤控制反转技术实现了松耦合。
依赖被注⼊到对象,⽽不是创建或寻找依赖对象。
⾯向切⾯编程(AOP): Spring⽀持⾯向切⾯编程,同时把应⽤的业务逻辑与系统的服务分离开来。
MVC框架:Spring MVC是⼀个⾮常好的MVC框架,可以替换其他web框架诸如Struts。
集成性:Spring⾮常容易和其他的流⾏框架⼀起集成开发,这些框架包括:ORM框架,logging框架,JEE, Quartz,以及Struts等表现层框架。
事务管理:Spring强⼤的事务管理功能,能够处理本地事务(⼀个数据库)或是全局事务(多个数据,采⽤JTA)。
模块分离:Spring框架是由模块构成的。
虽然已经有太多的包和类了,但它们都按照模块分好类了,你只需要考虑你会⽤到的模块,⽽不⽤理其他的模块。
spring工作原理spring的最大作用ioc/di,将类与类的依赖关系写在配置文件中,程序在运行时根据配置文件动态加载依赖的类,降低的类与类之间的藕合度。
它的原理是在applicationContext.xml加入bean标签,在bean标签中通过class属性说明具体类名、通过property标签说明该类的属性名、通过constructor-args说明构造子的参数。
其一切都是返射,当通过applicationContext.getBean("id名称")得到一个类实例时,就是以bean标签的类名、属性名、构造子的参数为准,通过反射实例对象,唤起对象的set方法设置属性值、通过构造子的newInstance实例化得到对象。
正因为spring一切都是反射,反射比直接调用的处理速度慢,所以这也是spring 的一个问题。
spring第二大作用就是aop,其机理来自于代理模式,代理模式有三个角色分别是通用接口、代理、真实对象代理、真实对象实现的是同一接口,将真实对象作为代理的一个属性,向客户端公开的是代理,当客户端调用代理的方法时,代理找到真实对象,调用真实对象方法,在调用之前之后提供相关的服务,如事务、安全、日志。
其名称分别是代理、真实对象、装备、关切点、连接点。
spring也不是帮我们去new的,因为new这个东西实在是不好,spring是通过反射的机制帮助我们实现的,建议你去看看java的反射和动态代理,这个对你spring乃至以后的学习都是非常有用的!spring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框架,他的官方强烈推荐使用面向接口编程,非常好的思想!方便以后程序的扩展!有兴趣真的可以好好的研究下spring,你会知道大师级们写代码就是不一样!Hibernate工作原理学习过程是首先看看java反射的概念,然后学学AOP原理:1.读取并解析配置文件2.读取并解析映射信息,创建SessionFactory3.打开Sesssion4.创建事务Transation5.持久化操作6.提交事务7.关闭Session8.关闭SesstionFactory为什么要用:1. 对JDBC访问数据库的代码做了封装,大大简化了数据访问层繁琐的重复性代码。
Spring框架实现应用的原理图1. 什么是Spring框架Spring框架是一个用于构建企业级Java应用的开源框架。
它提供了一种轻量级的、一站式的解决方案,用于开发Java应用程序,包括面向切面编程(AOP)的支持、依赖注入(DI)和控制反转(IOC)容器等功能。
2. Spring框架实现应用的原理图Spring框架实现应用的原理图如下:---------------- ------------------- ------------------| Application | ---->| Spring Container | ---->| Spring Beans | ---------------- ------------------- ------------------| DI | ------------------上述原理图中的三个主要组件是:应用程序、Spring容器和Spring Beans。
2.1 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是指开发人员自己编写的Java应用程序,它可以使用Spring框架来实现各种业务逻辑。
应用程序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控制台应用程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Web应用程序。
2.2 Spring容器Spring容器是Spring框架的核心组件之一,它负责管理和组织应用程序中的所有对象(称为Spring Beans)。
Spring容器使用控制反转(IOC)的原则,将对对象的创建、配置和组装的控制权从应用程序代码中转移到容器中。
Spring容器主要有两种实现:ApplicationContext和BeanFactory。
ApplicationContext是BeanFactory的一个子接口,它提供了更多的功能,比如国际化支持和事件通知机制等。
无论使用哪种实现,Spring容器都可以根据配置文件或者注解来创建并管理Bean对象。
2.3 Spring BeansSpring Beans是应用程序中的对象,由Spring容器创建、配置和管理。
SpringBoot核心原理实现及核心注解类Spring Boot是一个基于Spring框架的快速应用开发框架,它使用了一种约定大于配置的方式,旨在简化Spring应用的开发和部署。
Spring Boot的核心原理实现主要包括自动配置、起步依赖和注解。
首先,Spring Boot使用自动配置来简化Spring应用的配置工作。
自动配置是通过条件注解来实现的,Spring Boot会根据项目中的类路径和已配置的条件来自动配置应用程序。
它会扫描类路径上的各种配置文件,并根据文件中的配置来自动配置应用程序所需的各种组件,例如数据源、JPA和Web服务器等。
这样,开发人员就无需手动配置这些组件,可以直接使用它们。
其次,Spring Boot的起步依赖是一种特殊的依赖管理机制。
起步依赖是预先配置的一组依赖项,用于快速构建特定类型的应用程序。
起步依赖会自动添加所需的依赖项,而无需手动配置。
例如,如果您正在开发一个Web应用程序,只需添加名为spring-boot-starter-web的起步依赖,Spring Boot就会自动添加所需的所有Web相关依赖项,如Spring MVC和Tomcat等。
总之,Spring Boot的核心原理实现是通过自动配置、起步依赖和注解来简化Spring应用的开发和部署。
自动配置通过条件注解实现,根据项目中的类路径和已配置的条件来自动配置应用程序。
起步依赖是一种特殊的依赖管理机制,能够快速构建特定类型的应用程序。
注解则用于标识和控制应用程序中的各种组件。
通过这些核心原理的实现,Spring Boot能够大大减少开发人员的配置工作,提高开发效率。
Spring源码分析基本介绍摘要:本⽂结合《Spring源码深度解析》来分析Spring 5.0.6版本的源代码。
若有描述错误之处,欢迎指正。
前⾔作为⼀名开发⼈员,阅读源码是⼀个很好的学习⽅式。
本⽂将结合《Spring源码深度解析》来分析Spring 5.0.6版本的源代码,若有描述错误之处,欢迎指正。
Spring是2003年兴起的⼀个轻量级Java开源框架,旨在解决企业应⽤开发的复杂性。
Spring发展⾄今,衍⽣出⾮常丰富的模块,并应⽤在多种场景,⽐如:桌⾯应⽤,Web应⽤等。
Spring的模块化可以允许你只使⽤需要的模块,⽽不必全部引⼊。
⽬录⼀、整体架构1. 核⼼容器2. 数据访问/集成3. Web4. AOP5. Test⼆、设计理念三、使⽤场景1. 典型的Spring web应⽤程序2. Spring中间层使⽤第三⽅web框架3. 远程调⽤4. EJBs-包装现存POJOs⼀、整体架构Spring框架是⼀个分层架构,他包含⼀系列的功能要素,并被分为⼤约20个模块,如下图所⽰(很遗憾,并没有找到Spring5的架构图,下图是Spring4的,但结合Spring5的源码来看,该图还是能够体现Spring5的核⼼模块)这些模块被总结为以下⼏部分。
1. 核⼼容器Core Container(核⼼容器)包含有Core、Beans、Context和Expression Language模块。
Core和Beans模块是框架的基础部分,提供IoC(控制反转)和DI(依赖注⼊)特性。
这⾥的基础概念是BeanFactory,它提供对Factory模式的经典实现来消除对程序性单例模式的需要,并真正地允许你从程序逻辑中分离出依赖关系和配置。
Core模块主要包含Spring框架基本的核⼼⼯具类,Spring的其他组件都要使⽤到这个包⾥的类,Core模块是其他组件的基本核⼼。
当然你也可以在⾃⼰的应⽤系统中使⽤这些⼯具类。
Spring技术内幕——深入解析Spring架构与设计原理(一)IOC实现原理IOC的基础下面我们从IOC/AOP开始,它们是Spring平台实现的核心部分;虽然,我们一开始大多只是在这个层面上,做一些配置和外部特性的使用工作,但对这两个核心模块工作原理和运作机制的理解,对深入理解Spring平台,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同时也是Spring其他模块实现的基础。
从Spring要做到的目标,也就是从简化Java EE开发的出发点来看,简单的来说,它是通过对POJO开发的支持,来具体实现的;具体的说,Spring通过为应用开发提供基于POJO的开发模式,把应用开发和复杂的Java EE服务,实现解耦,并通过提高单元测试的覆盖率,从而有效的提高整个应用的开发质量。
这样一来,实际上,就需要把为POJO提供支持的,各种Java EE服务支持抽象到应用平台中去,去封装起来;而这种封装功能的实现,在Spring中,就是由IOC容器以及AOP来具体提供的,这两个模块,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Spring作为应用开发平台的核心价值。
它们的实现,是Rod.Johnson在他的另一本著作《Expert One-on-One J2EE Development without EJB》中,所提到Without EJB设计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深刻的体现了Spring背后的设计理念。
从更深一点的技术层面上来看,因为Spring是一个基于Java语言的应用平台,如果我们能够对Java计算模型,比如像JVM虚拟机实现技术的基本原理有一些了解,会让我们对Spring实现的理解,更加的深入,这些JVM虚拟机的特性使用,包括像反射机制,代理类,字节码技术等等。
它们都是在Spring实现中,涉及到的一些Java计算环境的底层技术;尽管对应用开发人员来说,可能不会直接去涉及这些JVM虚拟机底层实现的工作,但是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或多或少,对我们了解整个Spring平台的应用背景有很大的帮助;打个比方来说,就像我们在大学中,学习的那些关于计算机组织和系统方面的基本知识,比如像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等等这些基本课程的学习。
Spring技术内幕深入解析Spring架构与设计原理(一)引子缘起已经很久没有写帖子了,现在总算是有点时间写些东西,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记录吧。
刚刚完成了一个软件产品,从概念到运营都弄了一下,正在推广当中,虽然还没有能够达到盈亏平衡,但是这个过程,对自己也算是一种历练。
先不管结果如何,好呆走过这么一遭了。
我打算用这个帖子,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心得,特别是对Spring新的理解,记录下来。
使用这个帖子的标题,持续下来。
简单来说,自己的软件产品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SaaS协同软件平台,操作简单,支持流程定义,管理和多种客户端 -像短信,MSN,智能手机什么的(我这里就不多做什么广告了),也有一个企业版的版本,使用的技术框架是Hibernate + Spring + Wicket,下面是Linux和MySQL,还有云计算的平台的使用,以支持其扩展性,虽然现在还没有可扩展性的需求,但似乎不难从SaaS上,就会想到云计算, 其实,它们真的是天生的一对!关于云计算,自己对这个技术很感兴趣,觉得和开源软件的结合,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它们都有基于服务的基因,在云计算平台的使用上,也有一些初步的实践。
云计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但在这里主要是想谈Spring,所以对云计算,这里就先不多说了,但非常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和一起另外找地方讨论!回到正题,在我自己的产品中,其中除了Wicket和云计算外,其他都是大家非常熟知的了,像Hibernate, Spring, MySQL什么的。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对一些技术点也有了新的认识,最有体会的是Spring。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更大的收获是对产品开发整个过程的认识,在这点上,真是一言难尽........回到自己还算了解的Spring, 这次我使用的是3.0的代码,所以,有机会也把这些代码读了几遍,比原来的理解要加深了许多,也发现了不少和2.0代码不同的地方,以及自己一些对 Spring的新的理解,这些,就让我就用这个帖子系列,给自己总结一下,也算是对自己以前的那个代码分析的帖子做一个新的交代吧。
Spring是什么?Spring在开发中起什么作⽤?Spring的实现原理是什么?1.Spring是⼀个轻量级的开源框架,是为解决企业级应⽤开发的复杂性⽽创建的,通过核⼼的Bean factory实现了底层的类的实例化和⽣命周期的管理。
Spring的最根本使命是:简化java开发。
2.Spring是⼀个三层架构,也为J2EE应⽤程序开发提供集成的框架;Web层:Spring MVC;业务层:Spring的IoC;持久层:Spring的JDBC、ORM、等持久层框架; 3.⼀些重要的Spring Framework模块是:Spring Core:基础,可以说 Spring 其他所有的功能都需要依赖于该类库。
主要提供 IOC 依赖注⼊功能。
**Spring Aspects ** :该模块为与AspectJ的集成提供⽀持。
Spring AOP :提供了⾯向⽅⾯的编程实现。
Spring JDBC : Java数据库连接。
Spring JMS :Java消息服务。
Spring ORM : ⽤于⽀持Hibernate等ORM⼯具。
Spring Web : 为创建Web应⽤程序提供⽀持。
Spring Test : 提供了对 JUnit 和 TestNG 测试的⽀持。
4.Spring的核⼼是:控制反转(IoC)和⾯向切⾯编程(AOP);IoC(Inverse of Control:控制反转)⽽是⼀种设计思想,就是将原本在程序中⼿动创建对象的控制权,交由Spring框架来管理。
IoC 在其他语⾔中也有应⽤,并⾮ Spirng 特有。
IoC 容器是 Spring ⽤来实现 IoC 的载体, IoC 容器实际上就是个Map(key,value),Map 中存放的是各种对象。
将对象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交给 IOC 容器来管理,并由 IOC 容器完成对象的注⼊。
这样可以很⼤程度上简化应⽤的开发,把应⽤从复杂的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
Spring作为现在最优秀的框架之一,已被广泛的使用,51CTO也曾经针对Spring框架中的JDBC应用做过报道。
本文将从另外一个视角试图剖析出Spring框架的作者设计Spring框架的骨骼架构的设计理念。
Rod Johson在2002年编著的《Expert one to one J2EE design and development》一书中,对Java EE正统框架臃肿、低效、脱离现实的种种现状提出了质疑,并积极寻求探索革新之道。
以此书为指导思想,他编写了interface21框架,这是一个力图冲破Java EE传统开发的困境,从实际需求出发,着眼于轻便、灵巧,易于开发、测试和部署的轻量级开发框架。
Spring框架即以interface21框架为基础,经过重新设计,并不断丰富其内涵,于2004年3月24日,发布了1.0正式版。
同年他又推出了一部堪称经典的力作《Expert one-to-one J2EE Development without EJB》,该书在Java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不断改变着Java开发者程序设计和开发的思考方式。
在该书中,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对EJB 的各种笨重臃肿的结构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和否定,并分别以简洁实用的方式替换之。
至此一战功成,Rod Johnson成为一个改变Java世界的大师级人物。
传统J2EE应用的开发效率低,应用服务器厂商对各种技术的支持并没有真正统一,导致J2EE的应用没有真正实现Write Once及Run Anywhere的承诺。
Spring作为开源的中间件,独立于各种应用服务器,甚至无须应用服务器的支持,也能提供应用服务器的功能,如声明式事务等。
Spring致力于J2EE应用的各层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专注于某一层的方案。
可以说Spring是企业应用开发的“一站式”选择,并贯穿表现层、业务层及持久层。
然而,Spring并不想取代那些已有的框架,而与它们无缝地整合。
Spring技术内幕深入解析Spring架构与设计原理(一)引子缘起已经很久没有写帖子了,现在总算是有点时间写些东西,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记录吧。
刚刚完成了一个软件产品,从概念到运营都弄了一下,正在推广当中,虽然还没有能够达到盈亏平衡,但是这个过程,对自己也算是一种历练。
先不管结果如何,好呆走过这么一遭了。
我打算用这个帖子,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心得,特别是对Spring新的理解,记录下来。
使用这个帖子的标题,持续下来。
简单来说,自己的软件产品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SaaS协同软件平台,操作简单,支持流程定义,管理和多种客户端 -像短信,MSN,智能手机什么的(我这里就不多做什么广告了),也有一个企业版的版本,使用的技术框架是Hibernate + Spring + Wicket,下面是Linux和MySQL,还有云计算的平台的使用,以支持其扩展性,虽然现在还没有可扩展性的需求,但似乎不难从SaaS上,就会想到云计算, 其实,它们真的是天生的一对!关于云计算,自己对这个技术很感兴趣,觉得和开源软件的结合,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它们都有基于服务的基因,在云计算平台的使用上,也有一些初步的实践。
云计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但在这里主要是想谈Spring,所以对云计算,这里就先不多说了,但非常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和一起另外找地方讨论!回到正题,在我自己的产品中,其中除了Wicket和云计算外,其他都是大家非常熟知的了,像Hibernate, Spring, MySQL什么的。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对一些技术点也有了新的认识,最有体会的是Spring。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更大的收获是对产品开发整个过程的认识,在这点上,真是一言难尽........回到自己还算了解的Spring, 这次我使用的是3.0的代码,所以,有机会也把这些代码读了几遍,比原来的理解要加深了许多,也发现了不少和2.0代码不同的地方,以及自己一些对 Spring的新的理解,这些,就让我就用这个帖子系列,给自己总结一下,也算是对自己以前的那个代码分析的帖子做一个新的交代吧。
自己对Spring一点小小的见解简化Java企业应用的开发,是Spring框架的目标.就是我们熟知的当年的那个interface21,也亦非吴下阿蒙了,由它演进出来的 Spring,以及由它带来的崭新开发理念,也早已伴随着这个开源框架的广泛应用,而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伴随着Spring的成熟,开源社区的成长,在Rod.Johnson的领导下,以Spring为核心的一系列开源软件的产品组合,其脉络也逐渐的清晰和丰富起来;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括软件运行,构建,部署运营,从而涵盖整个软件服务生命周期的产品族群;同时也成为,在当今主流的软件业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在最近完成的VMware公司对Spring的运营者SpringSource公司的收购中,也让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在开源软件中,蕴含着的巨大商业价值,以及又一次基于开源模式的商业成功;也让我们看到,Spring为自己设计的未来定位,它与云计算的融合趋势,以及,努力成为在云计算业态中,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服务有力竞争者的战略设想;由此,可以想象,在云计算这个全新的计算时代中,如何秉承Spring的一贯风格,为云计算应用的开发,提供高可靠,高可用,高可扩展,高性能的应用平台,对Spring团队来说,是一个面临的全新挑战;在这个领域中的雄心和今后的作为,那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这里也有点凑巧了,正好Spring和云计算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说不定以后,我还能够在这两者的结合上再写些东西呢。
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Spring在Java企业应用中, 和我们熟悉的企业应用服务器一样,比如我们熟知的其他产品,像Weblogic,Websphere,JBoss,.NET这些等等,其定位和目的,都在于希望能够起到一个企业应用资源的集成管理,以及为应用开发提供平台支持的作用,这和我们熟知的,像UNIX和Windows这样传统意义上的操作系统,在传统的计算系统中,起到的作用非常的类似。
只不过,按照个人的理解,它们不同在于,我们熟知的传统操作系统关心的是存储,计算,通信,外围设备这些物理资源的管理,并在管理这些资源的基础上,为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统一平台和服务接口;而像Spring这样的应用平台,它们关心的是在Java企业应用中,对包括那些像Web应用,数据持久化,事务处理,消息中间件,分布式计算等等这些,为企业应用服务的抽象资源的统一管理,并在此基础上,为应用提供一个基于 POJO的开发环境。
尽管各自面向的资源,管理的对象,支持的应用以及使用的场景不同,但这两者在整个系统中的定位,却依然有着可以类比和相互参考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看,它们都起到一个资源协调,平台支持,以及服务集成的作用。
所以我觉得可以使用,我们看待传统操作系统的方法和一些基本观念,来对Spring进行系统分析,以及对Spring进行层次划分,这样可能更加容易理解,同时,所以,个人感觉,仿照传统操作系统的眼光,把对Spring框架的实现,划分为核心,组件和应用这三个基本的层次,来理解Spring框架是不错的一个方法,就算是众所周知的“三段论”的应用吧。
不知道这种分析方法,是不是太庸俗,但我自己还是觉得挺受用的,呵呵,谁叫我是个俗人呢!今天先写一些,就算是起个头吧,明天继续!写写IOC/AOP的一些具体东西。
深入解析Spring架构与设计原理(一)IOC实现原理IOC的基础下面我们从IOC/AOP开始,它们是Spring平台实现的核心部分;虽然,我们一开始大多只是在这个层面上,做一些配置和外部特性的使用工作,但对这两个核心模块工作原理和运作机制的理解,对深入理解Spring平台,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同时也是Spring其他模块实现的基础。
从 Spring要做到的目标,也就是从简化Java EE开发的出发点来看,简单的来说,它是通过对POJO 开发的支持,来具体实现的;具体的说,Spring通过为应用开发提供基于POJO 的开发模式,把应用开发和复杂的Java EE服务,实现解耦,并通过提高单元测试的覆盖率,从而有效的提高整个应用的开发质量。
这样一来,实际上,就需要把为POJO提供支持的,各种Java EE服务支持抽象到应用平台中去,去封装起来;而这种封装功能的实现,在Spring中,就是由IOC容器以及AOP来具体提供的,这两个模块,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Spring作为应用开发平台的核心价值。
它们的实现,是Rod.Johnson在他的另一本著作《Expert One-on-One J2EE Development without EJB》中,所提到Without EJB设计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深刻的体现了Spring背后的设计理念。
从更深一点的技术层面上来看,因为Spring是一个基于Java语言的应用平台,如果我们能够对Java计算模型,比如像JVM虚拟机实现技术的基本原理有一些了解,会让我们对Spring实现的理解,更加的深入,这些JVM虚拟机的特性使用,包括像反射机制,代理类,字节码技术等等。
它们都是在Spring实现中,涉及到的一些Java计算环境的底层技术;尽管对应用开发人员来说,可能不会直接去涉及这些JVM虚拟机底层实现的工作,但是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或多或少,对我们了解整个Spring平台的应用背景有很大的帮助;打个比方来说,就像我们在大学中,学习的那些关于计算机组织和系统方面的基本知识,比如像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等等这些基本课程的学习。
虽然,坦率的来说,对我们这些大多数课程的学习者,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机会,直接从事这么如此底层的技术开发工作;但具备这些知识背景,为我们深入理解基于这些基础技术构架起来的应用系统,毫无疑问,是不可缺少的。
随着JVM虚拟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设想到的是,更多虚拟机级别的基本特性,将会持续的被应用平台开发者所关注和采用,这也是我们在学习平台实现的过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因为这些底层技术实现,毫无疑问,会对Spring 应用平台的开发路线,产品策略产生重大的影响。
同时,在使用 Spring作为应用平台的时候,如果需要更深层次的开发和性能调优,这些底层的知识,也是我们知识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有了这些底层知识,理解整个系统,想来就应该障碍不大了。
IOC的一点认识对Spring IOC的理解离不开对依赖反转模式的理解,我们知道,关于如何反转对依赖的控制,把控制权从具体业务对象手中转交到平台或者框架中,是解决面向对象系统设计复杂性和提高面向对象系统可测试性的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个问题触发了IoC设计模式的发展,是IoC容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同时,也是产品化的 IoC容器出现的推动力。
而我觉得Spring的IoC容器,就是一个开源的实现依赖反转模式的产品。
那具体什么是IoC容器呢?它在Spring框架中到底长什么样?说了这么多,其实对IoC容器的使用者来说,我们常常接触到的 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Context都可以看成是容器的具体表现形式。
这些就是IoC容器,或者说在Spring中提IoC容器,从实现来说,指的是一个容器系列。
这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所说的IoC容器,如果深入到Spring的实现去看,会发现IoC容器实际上代表着一系列功能各异的容器产品。
只是容器的功能有大有小,有各自的特点。
打个比方来说,就像是百货商店里出售的商品,我们举水桶为例子,在商店中出售的水桶有大有小;制作材料也各不相同,有金属的,有塑料的等等,总之是各式各样,但只要能装水,具备水桶的基本特性,那就可以作为水桶来出售来让用户使用。
这在 Spring中也是一样,它有各式各样的IoC容器的实现供用户选择和使用;使用什么样的容器完全取决于用户的需要,但在使用之前如果能够了解容器的基本情况,那会对容器的使用是非常有帮助的;就像我们在购买商品时进行的对商品的考察和挑选那样。
我们从最基本的XmlBeanFactory看起,它是容器系列的最底层实现,这个容器的实现与我们在Spring应用中用到的那些上下文相比,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它只提供了最基本的IoC容器的功能。
从它的名字中可以看出,这个IoC容器可以读取以XML形式定义的 BeanDefinition。
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ApplicationContext与基本的BeanFactory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我们可以认为直接的BeanFactory实现是IoC容器的基本形式,而各种ApplicationContext 的实现是IoC容器的高级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