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主要知识点学习资料

农业主要知识点学习资料

农业主要知识点学习资料
农业主要知识点学习资料

农业主要知识点

《农业》主要知识点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因地制宜)

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如水稻喜高温喜湿,因此主要分布在能满足水稻生长期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甜菜喜温凉,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产量、熟制。

②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地区耕作不便, 且水土保持不易,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梯田)。因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宜发展立体农业。

③土壤:种植业多要求土壤深厚肥沃,若土壤呈酸性或碱性,则宜加以改良或种植耐酸、碱植物。

④水源:是否充足是农业稳产的保证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条件:(因时制宜)

①市场:对商品农业而言,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商品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④农业生产技术: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⑤劳动力:多、少,如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区位选择

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如温室农业。

②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市场和交通。

(4)农业区位选择举例:如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②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从单位面积产量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粮棉等。)

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注意:农业区位因素也会随时间发展而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

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

(2)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条件: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里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水稻在这里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3)季风水田农业特点:

①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人多地少)

②单位面积产高但商品率低(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属自给农业)

③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④机机械化水平较低;(日本除外)

⑤科技水平低。

(4)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区位条件):

①自然: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平坦的地形,充足的灌溉水源,肥沃的水稻土。

②社会经济: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喜食大米

3.商品谷物农业

(1)种植作物:小麦、玉米

(2)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北国营农场。

(3)基本特征:(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为例)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区域化经营,商品率

高。

(4)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优越: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

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②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阔④交通便利:便利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

航运及公路、铁路。⑤科技水平高。⑥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等。

4、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美国、阿根廷:牧牛

(干旱、半干旱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2)大牧场放牧业特点:(以阿根廷为例)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3)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③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④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了牛肉的销售。

(4)阿根廷为发展牧牛业采取的措施:①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使肉牛方便地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等港外运)。③开辟水源(大打机井)。D.种植饲料。

5、乳畜业(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农业地域类型)

(1)乳畜业的分布:北美五大湖周围、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2)乳畜业的特点:(以西欧为例)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集约化。

(3)影响因素:市场、饲料。

(4)乳畜业的形成条件(区位条件):

①自然: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饲料充足)

②社会经济:城市化水平高;有食奶习惯;市场需求量大

6、混合农业(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1)类型:最主要是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a.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b.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

c.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3)混合农业特点:主要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高。

(4)墨累—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

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

政府实施西水东调促进发农业发展。

7、种植园农业:

(1)热带——单一经济作物——密集型:

(2)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

(3)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与其相似。

8、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旱灾害频繁是共性)与优势:

(1)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

(2)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

(3)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 西北: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

9、我国农作物分布:

(1)东耕西牧:耕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内蒙古、新、青、藏为我国四大牧区)

(2)南蔗北菜:指糖料作物甘蔗布在南方(台、闽、粤、桂、云、川、琼)、甜菜主要分布在北方(黑、吉、内蒙古、新)

(3)南稻北麦:冬小麦—秋种夏收—华北平原,春小麦—春种秋收—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稻与晚稻二熟制,华南早稻、晚稻与冬种其它作物三熟制。

(4)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江南丘陵);

(5)暖温带水果---苹果、梨、桃;(北方)

澳大

利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