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化学课程论文

物理化学课程论文

物理化学课程论文
物理化学课程论文

摘要:近年来,新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关心环境和未来是我们的责任。因此,笔者查证文献,分析了国内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前景,希望能对关心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朋友有所帮助。

英文摘要:In recent years, new energy have been developed rapidly around the world. As a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 being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future is our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I verify documents, analyze the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of the new energy technologies, with the hope that friends who concern for new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an gain some help from this text.

中文关键字:新能源发展现状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

英文关键字:new energy;development;th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言:能源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减少碳排放让世界目光聚焦新能源。虽然传统能源在国际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仍然居多,但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缓解高油价压力、应对气候变暧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长远战略。而在我国,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方针被明确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发展新能源的春天已经到来。

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源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而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加入WTO之后,意味着我们处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我们的着眼点不应该局限于中国。应该放到更大的背景下去看。而更加重要的是,我们正处于工业化阶段,而且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我们正处于重工业化的阶段,我们面临能源紧张的危机,所以我们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人类所需的能源得到稳定而持久的供应,减轻和防止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把新能源技术摆在新技术革命支柱技术的重要位置,制定规划,采取措施,加大投人,积极发展。

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有的已被大规模开发和广泛利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称常规能源;还有一些能源,如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生物质能源等,是正在以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开发和利用的能源,被通俗地称为新能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资源丰富、可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研究和开发清洁而又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是21 世纪发展的首要任务,将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氢能具有清洁、无污染、效率高、重量轻、储存和输送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其开发利用首先必须解决氢源问题,大量廉价氢的生产是实现氢能利用的根本。目前,世界上氢的年产量是3600 万吨,但绝大多数是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中制取。由水电解制氢技术上是成熟的,但因消耗电能太多,经济上不合算。因此,必须寻找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的制氢方法。如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将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制氢方法。同时,安全、高效、高密度、低成本的储氢技术,是将氢能利用推向实用化、规模化的关键。目前,研究新的经济上合理的制氢储氢方法是

一项具有战略性的研究课题。

太阳能资源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包括太阳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它受地理位置和地面反射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差异较大。太阳每年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为50 ×1018 千焦,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量消费的113 万倍,因此利用太阳能的前景非常诱人。阳光普照大地,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并不大,如何把分散的热量聚集在一起成为有用的能源是有效利用太阳能的关键。

风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有风力发电、风力提水和风帆助航等。按人均风电装机容量算,丹麦遥遥领先,已经从风能中获得其电力的将近15 % ,其次是美国和荷兰。庞大的1615 亿千瓦涡轮机的问世及其它进展,使风能的成本从1980 年以来已经下降了90 %。在一些地方,风力发电比石油或天然气火力发电所产生的电力要便宜。据设在华盛顿的思想库世界观察研究所说,10 年来,全世界的风力发电量一直以每年25 %的平均速度递增,超过了任何其它的能源。

地热主要由地幔的岩浆作用或火山的运动而形成。地热的利用主要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类。全球地质资料表明,世界上存在两大地热带。一是地中海——喜玛拉雅地热带,包括意大利、我国青藏高原、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直到南太平洋的新西兰;另一个是环太平洋地热带,包括美国西海岸、冰岛、日本等地。目前,人类利用地热发电已达43756 GW·h/a,地热的直接利用36910 GW·h/a。但据估计人类利用地热发电的潜力可达12000 T W·h/a。

海洋能是指海洋本身所蕴藏的能量,它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和化学能。另外,科学家已经探明,海底埋藏着大量的甲烷,总储量估计是诸如石油和煤炭等其他矿物燃料总储量的2倍以上。作为有价值的气体能源,它既能直接燃烧提供热能,又能作为燃料电池的动力。如何安全经济的加以开发和利用海底甲烷将是又一新的研究课题。

20世纪30年代,随着对原子核研究的深入,人类发现了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能量,并致力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迄今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建成440多座核电站,其发电量占全球发电量的18%。与火电相比,核电是廉价、洁净、安全的能源。随着将来受控热核聚变的成功,核能必然成为未来的能源支柱。

生物质能指的是利用自然界的植物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它们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也是一种可供人们利用的能源。

二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排世界第七位,能源资源总量约4万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在能源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1)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足,且分布不均。

(2)人均能源消费量低,单位产值的能耗高。

(3)能源构成以煤为主。

(4)工业部门消耗能源占有很大的比重。

(5)农村能源短缺,以生物质能为主。

(6)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我国能源面临挑战。

(7)能源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能源供应不足。

(8)能源工业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9)节能提效工作亟待加强。

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关于优先展新能源部分指出:“要重点研究开发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沿海与陆地风电场和西部风能资源密集区建设技术与装备,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开发利用技术。

中国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储量约为32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风能约10亿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约2.53亿千瓦,风能资源居世界首位。.风力发电是中国增长最快的发电技术,仅2006年就使现有能力翻了一番。2007年,中国拥有4家主要的风力涡轮制造商,另有6家国外的子公司制造商,以及超过40公司开发和商业化生产风力涡轮。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建MW级的风电机组2--3万台。

中国同样有着良好的太阳能利用条件,每年陆地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中国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已颇具规模:中国太阳能光伏生产能力已从2005年350兆瓦增加到2006年超过1000兆瓦,2007年约为1500兆瓦,几家中国公司拥有高效益的上市股票,有些价值数十亿美元,使全球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刮目相看;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置能力已从2000年3500万平方米提高到2006年底1亿平方米,仅2006年就增加了2000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一些公司现生产太阳能热水器成本为美国和欧洲的1/5~1/8。

生物质能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和各种有机废物,利用量约为2.6亿吨标准煤,占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70%,整个用能的50%。中国从农业途径产生的废弃物可望一年产生800亿立方米生物气体,高于政府到2020年年产生440亿立方米的目标。2006年,中国生物质发电能力约为2GW,大多数来自采用甘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热电组合(CHP)装置

我国新能源发电取得良好成绩。根据中电联公布的数据,我国2006年运行核电机组的装机容量685万千瓦,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87万千瓦,同比增加76.7%。另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06年全国在建秸秆发电项目总装机约120万千瓦,有三座总装机8万千瓦的秸秆发电站已投产。据此测算,包括核电、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在内的新能源占全部装机容量的1%。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上升,主要是受资源和环保的压力增加驱使。

但有统计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量是每年73亿吨标准煤,开发量尚不足。目前除了小水电外,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远高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如小水电发电成本约为煤的1.2倍,生物质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7倍,风力发电为煤电的1.7倍,光伏发电为煤电的11倍至18倍。成本偏高抑制了可再生能源市场,市场狭小又会给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降低造成障碍。这种恶性循环,桎梏了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取得明显进展,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再加上国内法规体系日臻完善,特别是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施行,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时机基本成熟。

在政策倾斜下,新能源产业化规模将不断扩大,具有规模优势及资源优势的新能源企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国家经贸委组织制定的《2000-2015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指出:中国今后将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开发量将达到4,300万吨标煤。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行业,潜在市场价值约1,000亿元。

三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前景

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枯竭预期以及环保的压力使得新能源业务的比较优势日益突出。从而也加大了市场参与主体对新能源业务的研究激情,这有利于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如此就有利于提振产业资本新能源投资的底气。

开发利用新能源是应对能源、环境挑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根据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专家预测,随着石油的世界性大量消耗,不久后全球将面临资源短缺的现实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新能源的综合利用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经济危机不会影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双重压力,新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不可逆转。尽管经济危机对风力发电的发展速度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但总体来讲利用包括风能和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解决环境问题的总体战略不会改变。

结论:近年来,受石油价格上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新能源发展日益受国际社会的重视,许多国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使新能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促进能源多样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从化石能源的资源有限性看,新能源主导社会发展只是迟早的事,或许石油紧缺加速了它的步伐,但决不是主要原因,因为新能源幻化成真是能源发展的大势。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项远有前景,近有实效的事业。但由于尚处在发展初期,同其它能源建设相比,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相应的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1]王玉萍,赵媛. 世界风电政策分析及对我国风电政策的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1).

[2]刘助仁. 新能源: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新希望[J]. 科技与经济, 2008,(01).

[3]. 周大地,韩文科主编. 中国能源问题研究 [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4] 肖英. 全球新能源技术发展:以技术垄断与技术扩散为视角[J]可再生能源, 2007,(04).

[5] 张希良主编. 风能开发利用 [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6] 张无敌,宋洪川,钱卫芳,秦素梅. 我国生物质能源转换技术开发利用现状[J]能源研究与利用, 2000,(02).

[7] 张政伟,吕子安,张英,徐旭常. 能源与中国经济增长[J]工业技术经济, 2006,(01).

材料化学论文一

感光材料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2012级材料化学2班 姓名:周依林 学号:201292044044

杯芳烃 摘要:介绍了杯芳烃的产生,性质,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研究进展,并 展望了其未来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杯芳烃衍生物合成结构表征 俗名叫做杯芳烃(calixarene)的物质是苯酚环在酚羟基邻位由亚甲基连接而成的一类新型大环化合物。杯芳烃虽结构简单,但由于它和冠醚、环糊精一样具有独特的空穴结构,因而其催化性能与酶的专一性作用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故曾被称为是继环糊精、冠醚之后的第三代主客体大环化合物。由于这类化合物是由芳环编织成的外形酷似希腊圣杯(或酒杯)形结构,故Gu t sche最早取名为杯芳烃〔1〕(如下图所示)。 1杯芳烃的产生 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A do lph.von Baeyer发现苯酚与甲醛水溶液经加热可得到一种坚硬树脂状物质,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的限制,产物结构未能鉴定,因之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三十年后,比利时化学家L eo Backeland又重新对苯酚和甲醛水溶液反应进行详尽的研究,并合成了酚醛树脂,从此开始了有机合成塑料的新纪元。1942年,澳大利亚化学家Zinke和Ziegler〔2〕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设想,如果将底物苯酚改为对位取代的苯酚,便可使原来交联状的树脂变为线性的树脂。他研究了对叔丁基苯酚与甲醛水溶液在氢氧化钠存在下的反应,产物不是他预期的线型酚醛树脂,而是一个高熔点,不溶的晶体化合物,Zinke等推测可能是环状四聚体〔2〕。70年代初,Krammerer等通过将苯酚的线状低聚物闭环合成出杯〔n〕芳烃(n=4、5、6、7为分子中芳环个数)。但因该合成方法步骤长、收率低、这类物质的潜在用途也没被发现,故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70年代末,美国华盛顿大学的C.Darid Gu t sche等通过严格控制反应条件成功地确立了杯〔n〕芳烃的高收率一步合成法,伴随着主客体化学的迅速发展,Gu t sche设想,由于这类化合物具有大小可调节的空腔,应该是一类更具广泛适应性的模拟酶。至此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才引起化学家的极大关注。 2杯芳烃的性质 2.1性质 2.1.1杯芳烃的物理性质

物理化学课程论文

摘要:近年来,新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关心环境和未来是我们的责任。因此,笔者查证文献,分析了国内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前景,希望能对关心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朋友有所帮助。 英文摘要:In recent years, new energy have been developed rapidly around the world. As a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 being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future is our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I verify documents, analyze the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of the new energy technologies, with the hope that friends who concern for new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an gain some help from this text. 中文关键字:新能源发展现状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 英文关键字:new energy;development;th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言:能源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减少碳排放让世界目光聚焦新能源。虽然传统能源在国际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仍然居多,但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缓解高油价压力、应对气候变暧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长远战略。而在我国,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方针被明确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发展新能源的春天已经到来。 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源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而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加入WTO之后,意味着我们处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我们的着眼点不应该局限于中国。应该放到更大的背景下去看。而更加重要的是,我们正处于工业化阶段,而且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我们正处于重工业化的阶段,我们面临能源紧张的危机,所以我们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人类所需的能源得到稳定而持久的供应,减轻和防止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把新能源技术摆在新技术革命支柱技术的重要位置,制定规划,采取措施,加大投人,积极发展。 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有的已被大规模开发和广泛利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称常规能源;还有一些能源,如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生物质能源等,是正在以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开发和利用的能源,被通俗地称为新能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资源丰富、可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研究和开发清洁而又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是21 世纪发展的首要任务,将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氢能具有清洁、无污染、效率高、重量轻、储存和输送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其开发利用首先必须解决氢源问题,大量廉价氢的生产是实现氢能利用的根本。目前,世界上氢的年产量是3600 万吨,但绝大多数是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中制取。由水电解制氢技术上是成熟的,但因消耗电能太多,经济上不合算。因此,必须寻找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的制氢方法。如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将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制氢方法。同时,安全、高效、高密度、低成本的储氢技术,是将氢能利用推向实用化、规模化的关键。目前,研究新的经济上合理的制氢储氢方法是

《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论文

《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论文 刚玉-尖晶石浇注料微结构参数控制及其强度、热震稳定性和抗渣性能研究 学生姓名:周文英 学生学号:201502703043 撰写日期:2015年11月

摘要 本文通过使用环境对耐火材料的要求,耐火材料与结构参数的分析,耐火材 料结构控制措施进展分析等方面总结了耐火材料的使用现状,并提出了下一步耐 火材料的改进措施。分别是:在基质中加入一定量的硅微粉,改变液相的粘度, 提高抗渣性;控制铝镁浇注料基质的粒径分布,使大颗粒含量一定保证其高温强度;使用球形轻骨料代替原来的致密骨料,提高气孔率,降低体积密度,提高能 源利用率,降低能耗。 关键词:铝镁浇注料;高温强度;抗渣性;热震稳定性 Abstract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y for fire resistance, analysis of refractory materials and structure parameters, current application and the promotion about the refractory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t included that: add some sillicon power into matrix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iscosity of the liquid for abtaining better slag resistance;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article in the matrix to ensure the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use spherical light aggregate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density aggregate to improve porosity and the rate of energy. Keywords:Alumina-Magnesia castable;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slag resistance; themal shock resistance.

最新物理化学论文

辽宁科技大学 物 理 化 学 论 文 班级姓名 2015年11月28日

物理化学论文 首先很感谢方老师这学期的辛苦付出,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更让我们认识了自己,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创新思维。 一、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我们生活在这忙忙碌碌的社会上,有很少的人能停下脚步,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圣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尽管做不到圣人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每天做“一省”这样完全是有可能的。只有这样,才能纠正我们以前的错的行为和约束自己现在的行为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以前认为那完全没有必要,只要现在过得好行了才是真正的害了。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因为我活着不仅仅是为了现在的我活着。我有我的未来,我也有我的家人。如果只想着现在是对未来,对家人的不负责。 通过上方老师的课,我想起了我的大学梦,经过了三年的复读,一心追求大学,刚上大学的时候,是那么的斗志昂扬,认为上来大学就没有了过去没有了包袱,和别人是同一个起跑线给自己四年时间成就一个不凡的自己,老师曾经说过,在大学交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一点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学习的身旁一般都是一群爱学习的人。而玩游戏的人身旁往往都是一群玩游戏的人,或者一个寝室的人全抽烟喝酒,或者全寝室的人逃课,通宵。这些例子,比比皆是,所以以后交友要慎重。 二、学习物化知识,技能方法(实验) 通过这学期对物化的学习,我们的学习技能与方法提高了一个层次。以前的学习我们仅仅地认为是看看课本上的知识及公式,是怎么用纯数学公式推导而来的,这一直被我们认为是所谓的理解。然而,这是一个误区。学习一个真正的知识,我们应该学着去给一个物理量下一个定义,再根据其它已有的公式及实验去佐证它,去理解它。只有这样,才会对它有一个新的认识,有一个新的理解。 物理化学实验跟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实验,及其他班的物理化学实验有很大的区别,真的是不一样的,不是实验内容的不同,而是实验的要求不同,那些实验大都是由老师讲一下,然后演示一遍,最后让大家做一遍,记录几个数据就完事了。至于数据处理,用坐标纸一画也就完事了。但是物理化学就不同了,上到预习,下到实验报告,这样的收获也就多了许多,我第一次做数据记录表格用了一个半小时,现在就很快了,这让我熟悉了办公软件的应用,这些技能是其他班人学不到的,从物化实验课我学到了三点,第一是认真踏实做事的态度,一个不小心这个实验将会失败。第二是诚实做人,在做错事之后一定要承认错误否则会给全部的人带来麻烦的,比如打坏实验仪器,第三是团结协作,这些实验一个人可以完成但是实验误差将会很大,通过团结协作就很好的解决了。

环境化学论文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硕士学位研究生作业(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多环芳烃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其QSAR模型的建立课程名称:环境化学 任课教师姓名:黄莺 研究生姓名:程成 学号: 2012021077 年级: 2012级 专业:环境科学 任课教师评分: 评阅意见: 任课教师签名: 年月日

多环芳烃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其QSAR模型的建立 程成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多环芳烃(PAHs) 是一类重要的全球性有机污染物, 研究其环境化学行为了解它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同时也是污染治理的基础。本文对多环芳烃的来源、性质、存在形态、分布、转化规律及其危害进行回顾和综述,并建立QSAR模型。为以后的有机物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多环芳烃,QSAR

Environmental Chemical Behavior of PAH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QSAR Model Chengche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 Abstract: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re an important class of global organic pollutants, to study environmental chemical behavior to understand them in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is also the basis for pollution control. Sources of PAHs nature of existence morphology, distrib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its hazard review and synthesi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QSAR model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ture organic pollution governance. Key word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QSAR

材料化学结课论文汇总

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国在各方面都进入了高科技和新型功能材料的领域。比如说在功能材料应用这方面,我国已经引进并且也自己研发了许多新型功能材料,使我们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得到了实惠,也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方便。 功能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的两种合成方法、基本性能、降解机理以及如何延长其使用寿命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聚乳酸;合成;降解;使用寿命 聚乳酸(PLA)是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乳酸,再经聚合而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PLA可像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热塑性塑料那样加工成各种产品,如薄膜、包装袋、包装盒、食品容器、一次性快餐盒、饮料用瓶、药物缓释包装剂等。 1 聚乳酸的生产方法 聚乳酸的合成有两种方法,即乳酸直接聚合法和环丙交酯开聚合法。 1.1直接缩聚法 直接缩聚法是乳酸的直接脱水缩聚,其聚合工艺短,对聚合单体的要求与普通缩聚单体的要求一致,但所得聚乳酸分子量小,且产品性能差,易分解,实用价值小。 1.2间接聚合法 间接聚合法因为是环状二聚体的开环聚合,不同于一般的缩聚,没有小分子水生成,所以不需要进行抽真空排除小分子,聚合设备简单,此法所得聚乳酸分

子量高达数万乃至数百万,机械强度高。近年来,为便于工业化生产,主要集中在开环聚合的高效催化体系,新型结构和组成的共聚物的合成等方面的研究,以制备更高分子量的聚乳酸。 2 聚乳酸的基本性能 聚乳酸是其中一种研究较多和性能较好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乳酸有非常好的透明性,可在牛物体内分解、吸收,同时其力学性能可和通用塑料媲美。聚乳酸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水中,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随后在太阳光合作用下它们又会成为淀粉的起始原料,对人体无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聚乳酸现已成为生物降解医用材料领域中最受重视的材料之一。目前,聚乳酸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材料、免拆手术缝合线和注射用微胶囊、埋植剂、骨材料、眼科材料等。此外,聚乳酸还可用于农业、包装材料、日用杂品等领域。 3 聚乳酸的降解 乳酸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生物降解材料,能被酸、碱、生物酶等降解,降解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早已公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医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3.1聚乳酸的降解机理 PLA作为聚酯类材料,其降解分为简单水解降解和酶催化降解。简单水解降解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起始于水的吸收,小分子的水移至样品的表面,扩散进入酯键或亲水基团的周围。在介质中酸、碱的作用下,酯键发生自由水解断裂,样品的数均分子量缓慢降低,当分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样品开始溶解,生成可溶的降解产物。 3.2 影响聚乳酸降解的因素 聚乳酸所处环境对其降解有很大关系,凡是能引起酯键断裂的因素都可以使聚乳酸发生降解,主要的因素有微生物、酶、聚合结构,此外如氧的存在与否、pH值、温度、湿度等也对其有影响。

物理化学课程论文模板 - 副本

《物理化学》课程小论文格式模板 一、《物理化学》课程小论文题目 在课程内容范围内自拟题目 要求结合课堂授课内容、通过文献查阅,自我独立思考和文字编写,按照以下格式模板,撰写完成正文字数在2500字以上的课程小论文。不允许抄袭,如果通过论文抄袭检测发现文章重复率达到30%以上,则将被判定为抄袭,课程论文成绩为零分。 论文以WORD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文件类型: .doc),文件名用“姓名-专业-年级班”, 二、《物理化学》课程小论文格式模板 1. 纸张与页面设置: (1)A4、纵向、单面打印。 (2)页边距:上2.8cm、下2.2cm、内侧3cm、外侧2cm; (3)装订线0cm、页眉1.8cm、页脚1.4cm、对称页边距 2. 页眉: (1)字体:中文-五号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 (2)内容:山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B)I》课程小论文(居中) 3. 页脚: (1)字体:中文-五号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 (2)内容:页码 (居中) 4.论文开头内容行间距1.5倍,中文全部用宋体,外文、数字全部用Times New Roman 论文题目、作者、作者所在学院、班级、学号,联系电话,论文摘要、关键词 (1) 论文题目:用小二号字、黑体、居中; (2) 作者、作者所在学院、班级、学号,联系电话:小四号字、宋体、居中; (3) 论文摘要:左、右缩进各lcm;“摘要”两字加粗;字号为小四。 (4) 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左、右缩进各lcm,“关键词”两字加粗;字号为小四。 (5) 正文字号为小四。 5.图表 (1)图表题黑体、五号字;曲线图、示意图和照片,表格,应尽量紧缩,置于文章中适

环境化学结课论文

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常晓韦 河北北方学院经管学院09级农林经济管理1班选修号39 摘要: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筷子、水杯等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环境危害,成为极大的环境问题。 关键字:白色污染塑料自然环境增塑剂塑料饭盒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上统称塑料包装物)的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所以“白色污染”日益严重。 1995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任意丢弃。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9万吨。丢弃在环境中的废旧包装塑料,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视觉污染",而且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潜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54 学分:3.0 一、课程概况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学位课) 2、开课学期:1 3、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4、课程修读条件: 学生须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结构化学等相关基础知识。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掌握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制备的基本原理、规律,介绍种类众多、内容丰富的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知识,并引入学科前沿信息,了解各种材料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 《材料化学》课程内容包括晶体学基础、晶体缺陷化学、材料的性能、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内容。纵观材料化学所含内容可知,该课程内容丰富,所以要课内外结合,对于材料科学中各类材料如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文献资料和充分准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其次,将授课与学术报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发布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报告会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报告,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 第1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的重点是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主要内容,介绍材料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化学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 1.1《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 1.2《材料化学》的地位 1.3学习《材料化学》的意义 1.4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5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第2章晶体学基础(8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晶体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三大类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

物理化学小论文题目讲解

物理化学期中课程小论文 一形式要求: 1.题目(见后) 2.背景介绍(提出问题) 3.基本物理化学原理(鼓励自学内容) 4.实际应用的例子 5.结论/感受/未来展望 6.参考文献 二文字数量要求: 1.论文必须独立完成; 2.论文应有自己的分析和观点,不能是文献资料的拼接; 3.论文的字数:最少不得少于2000字,最多不超过5000字,以2000-3000字为宜; 三打印要求:A4,电子稿(手写可以) 封面题目,目录,班级,姓名,学号,时间 包括封面在内不超过4页 四上交时间限定:14周周三(可以与该次作业一起上交),过时不候。 五论文格式:(见附页) 题目(不超过20个字,字体4号,居中);

姓名;(小5号字,居中) 班级;(小5号字,居中) 电话和E-mail (小5号字,居中); 摘要(不超过100字,小5号字); 关键词(3-5个,小5号字); 正文(包括引言,具体讨论和结论,5号字)参考文献

六、物理化学课程小论文参考题目 (物理化学原理在实际科研生产中的应用) 1 物理化学家小传及其对有化学的贡献; 2 以合成氨反应为例说明你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认识和思考; 3 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4 物理化学热力学研究的现状,应用,局限性分析和改进的设想; 5 物理化学发展中的偶然发现和对你的启发; 6 以合成氨为例说明影响化学平衡的主要因素及其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7 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现实生活或生产中某些现象进行解释; 8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9 相图在化学化工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0 化工中的界面现象。 11基于LabVIEW软件的物理化学实验仿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12多壁碳纳米管储氢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特性 13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14物理化学实验仿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15中外两本优秀物理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16中学化学实验中物理知识凸现状况的研究 17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实验题目的设计与研究 18化学电源与物理电源产品策略研究 19初中化学、物理、生物交融性教学的研究 20硅系延期药物理化学性质及燃烧性质的研究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论文

材料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材料的设计、制备、组成、结构、表征、性质和应用的一门科学。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它的内涵在于(2)……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材料科学和化学科学领域的不断进展,作为新兴学科的材料化学发展日新月异。 本专业的设立目标在于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 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 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高级专 门人才。它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化学和 材料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 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 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 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材料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 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 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 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 术交流的能力。 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无须像以上所述的那样去严格要求自己,但是, 若在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之余还有精力去进一步了解材料化学的话,那也 是多多益善的,毕竟各学科之间是有交集的。(3)…… (4)…… (5)…… 其一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已经和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并驾齐驱,在国际上被列为一级学科。 从化学角度来定义,高分子是由分子量很大的长链分子所组成,而每个分子链都是由共价键联结的成百上千的一种或多种小分子构造而成。高分子的分类有多种,按来源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天然高分子衍生物、合成高分子;据用途可分为结构高分子和功能高分子;据工业产量和价格还可分为通用高分子、中间高分子、工程塑料以及特种高分子等等。 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很多且应用十分广泛。就结构高分子而言,大家知道最多的当属塑料、橡胶和纤维。其中塑料产量最大,主要用于包装材料、结构材料、建筑材料以及交通运输材料;橡胶主要用于制造轮胎;纤维主

大学物理化学(上)论文

物理化学论文 一个学期就这样马上就过去了,我们对物理化学这门课也有了系统的学习。对于物理化学这门课,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抽象,物化不像无机化学,每一个反应都能通过化学反应实验真实的反映出来,物化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东西,在刚刚开始学物化的时候,我几乎被一大堆偏微分关系式所吓晕。虽然高中时就学过物理,进入大学时也学习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物理,但由于成绩一直不理想,所以对于物理化学一学是真直都存在恐惧心理的。尤其是看那一大堆偏微分的公式,更是让我觉得头痛。然而通过阅读以及对以前高数的复习,我慢慢地能理解偏微分的含义了。由于物化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因此我们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外,更重要的是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将它们融会贯通,这才能学习好物化。所以对物化的学习,需要靠理解,领悟,不过,认真的记住每一个公式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先总结一下物化的学习心得: 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等千方百计领悟其物理意义,甚至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二、认真听讲:要抓住老师上课讲的重点知识,了解物化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思考老师是怎样理解书本中内容的,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能松懈。三、勤于总结:物理化学这门课知识点多,内容零散复杂,但是知识前后联系又很紧密,所以一定要善于总结,把前后知识联系在一起。四、善于联系实际:学习并不是一味的学习,还需要关注、联系生活中得事物。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以为学习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能够很便利的运用知识解决所有题目,这就是学习的目的,但现在发现,学习的目的是与生活分不开的,所以当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后,不但学会解决联系题目,重要是懂得怎样把这些知识是运用到生活中或与生活联系。 在这门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热力学部分的知识,在热力学中,我们学习了热力学三大定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掌握了几个状态函数的求解方法。尔后,我们还学习了溶液中普遍存在的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相平衡这张内容中我们见到了形形色色的相图,包括二组分、三组分以及多组分的相图及其应用。在化学平衡中我们掌握了温度、压力以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最后,我们还学习了统计热力学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原子、分子配分函数以及用这些知识求热力学状态函数的值。 以下就是我对物理化学的公式与使用条件的一些总结,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分享。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对理想气体是万能公式,怎么用都没错。 2.范德华方程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Curriculum of Undergraduate of Material Chemistry Major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好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材料化学方面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并期望毕业5年后能达成下列目标: 1、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与社会道德水准; 2、能够进行材料化学相关的新型材料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工艺与设备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 3、能够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在一个科研技术开发团队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4.、具备设计、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能力,在新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性能分析、材料应用等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并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5、能够通过终身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6、有意愿创新实践,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Ⅰ. Training Objectives This major aims at train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o be high level creative talentswith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moral cultivation, good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expected achievements for graduates of Materials Chemistry in 5 years: 1.Good manner and excellent moralities; 2.Ability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 of new materials in materials chemistry discipline, the design of technique and equipment as well as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technique; 3.Good team spirit and leadership ability to have contributions in a technique developing team; 4.Knowledge and skills of designing,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new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Advantages in the field of materials preparation, processing, analyzing and application; Abilities to be engaged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5.Ability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and to expand the vision and to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keeping study all their lifelong; 6.Ability to be creative and willing to serve the society.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材料化学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掌握材料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并借助文献研究分析材料化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材料化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路线设计并提出解决方案,根据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设计与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原理,设计制备新型材料化学体系,并具有分析测试新型材料基本性能和判断应用领域的能力,同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实验设计与信息处理: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材料化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

物化结课论文

化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实验结课论文 题目:液体表面张力测定的方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 10化学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2013 年 6 月 25 日

目录 一. 摘要----------------------------------------------------------------------1 二.正文-----------------------------------------------------------------------1 三.总结-----------------------------------------------------------------------3

一、摘要: 表面张力是影响多相体系的相间传质和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重要的液体物理性质。本文着重介绍了几种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毛细管上升法、最大气泡压力法、差分最大气泡压力法),包括这种方法的测定原理、缺点及改进方法或应用,特别指出了宽温度和压力范围的表面张法的选择及表面张力测定展趋势。 关键词:表面张力,最大气泡压力法,差分最大气泡压力法,毛细管上升法。 二、正文: 液体表面区的分子由于受力不平衡产生的向内收缩的单位长度的力,即表面张力。它分为静态表面张力和动态表面张力。通常液体的表面张力,自其液体表面形成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在新的液体表面形成的瞬间,经过约1s以上时的表面张力,称作静态表面张力;在1s以下的表面张力称作动态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多相系统的重要界面性质,对于泡沫分离、蒸馏、萃取、乳化、吸附、润湿等过程存在重要影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动态表面张力更有意义,因为它反映出传质过程以及吸附、粘附、铺展等过程的有关信息,这对于化工过程的设计与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现有的表面张力测定95%都是常压或沸点条件下进行的.现在越来越需要考察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表面张力的测定。本文着重指出各种条件下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特别是高温高压下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分静力学法和动力学法。静力学法有毛细管上升法、最大气泡压力法;动力学法有震荡射流法、毛细管波法。其中毛细管上升法和最大气泡压力法不能用来测液一液界面张力。最大气泡压力法,震荡射流法,毛细管波法可以用来测定动态表面张力。由于动力学法本身较复杂,测试精度不高,而先前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手段都不够先进,致使此类测定方法成功应用的实例很少。因此,迄今为止,实际生产中多采用静力学测定方法。 1.毛细管上升法: 1.1测定原理: 将一支毛细管插入液体中,液体将沿毛细管上升,升到一定高度后,毛细管内外液体将达到平衡状态,液体就不再上升了。此时,液面对液体所施加的向上的拉力与液体总向下的力相等。则γ=1 /2( ρ1-ρg)g h r cosθ。(1) 式中Y为表面张力,r为毛细管的半径,h为毛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R为测量液体的密度,ρ为气体的密度(空气和蒸气),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液体与管壁的接触角。 1.2优点: 本法是用来直接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最为准确的绝对方法之一,也是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由于它不仅理论完整,而且实验条件可以严格控制,是一种重要的测定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毛细管上升技术也可以用来测定动态表面张力。此方法还曾被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表面张力的测定,但温度一般不超过100 0C,压强不超过13.8MPa。 1.3缺点: (1)不易选得内径均匀的毛细管和准确测定内径值。 (2)液体与管壁的接触角不易测量。 1

环境化学论文

环境化学论文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武汉大学通识课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环境化学概论 论文题目:化学污染物环境行为和效应及其防治 ——“末日危机”之地下水污染 任课教师:周培疆教授 院(系)名称: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罗忠中 学生专业:经济学类 学生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联系电话: 二○一六年六月二十日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5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环境化学概论》课程论文 年级 2015级本科学号任课教师周培疆 专业经济学类姓名罗忠中系主任签名 化学污染物环境行为和效应及其防治 ——“末日危机”之地下水污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在《劝学》中如此感叹蚯蚓为了生存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这里的“黄泉”指的就是地下水。水是生命之源,而地下水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其对包括蚯蚓在内的所有地球生命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上升到

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高度,用未来的眼光和负责任的态度,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肩负起这一保障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崇高使命。然而,一切都还任重而道远,现实总是不那么容易让人乐观。 2013年4月21日,据新华社报道: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4929个监测点显示,近六成地下水水质为“差”,其中16.8%监测点水质呈极差级。国土资源部20日公布《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部监测点中,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为1999个,占40.6%;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为826个,占16.8%。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环境地质环境研究所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成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且污染较为严重,直接可以饮用的地下水仅占22.2%,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仅占采样点的55.87%。 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中国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不得不从根本上遏制的时候了。水是生命之源,更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保障。我国饮用地下水的人有70%,如若再不提高警惕并彻底根治,那么终有一天我们将没有活命之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将无从谈起。因此,说地下水污染为“末日危机”并非耸人听闻。这些残酷而冰冷的数据,让人遽然惶恐之余不免黯然感叹,如果连生命之源都惨遭污染,我们的子孙后代如何自保?面对滚滚污水,我们怎么活? 什么是地下水污染?简单地说,凡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质朝着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产的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统称为地下水污染。污染地下水的污染物复杂多样,概括起来分为以下几种: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综合污染物。按照污染物产生的行

材料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详细]

材料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材料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材料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涉及物理学、热力学、材料化学、冶金学、电化学等方面知识,特别是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当然,由于专业方向的不同,有些专业也需要很多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的知识, 像反应中的薄膜技术、胶体技术(在生产中以薄膜和胶体作为反应介质)的应用等等.因此该专业对考生的要求还是比较全面的,希望报考该专业的考生,特别是那些参加“3+X”考试的考生有所准备.该专业属于理学范畴,但是却不同于纯理学,对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总体来说,该专业竞争并不是很激烈,比起工程学的热门专业来说难度要 小很多.在国内各高校中,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材料化学方 面的实力很强,另外,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水平也很高.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作 为我国人才生力军,要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与潮流,要把握好每 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就必须借助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尽早地认识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培养自我的素质和修养.职业生涯规划让 我们更充分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优缺点、兴趣,可以结合我们的特

点作出切合实际的方案,为我们的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成为动 力的源泉,鼓励自我不断奋进,追求更高的目标,给我们提供了指导, 使我们有了前进的方向,帮助我们选择一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道路, 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空间和战胜自己的平台,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成为社会的人才. 从专业角度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 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 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 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拥有 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实现完美的人生,更好的实现自我.要想成 功就要正确的评价自己,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自我认知 1.我的气质:抑郁质(稳定型).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敏感多疑; 精力不太充沛;行为反应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较

物理化学论文

姓名:__吴勰 学号:1203023005 Hefei University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__ _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 学科专业:_____ 物理化学(化工)______ 作者姓名:__________吴勰_____ 导师姓名:__________邵国泉____ _ 完成时间:_______2014年1月1日______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 前言: 润湿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最为普通的润湿是固体表面的气体被液体所取代,或是固-液界面上的一种液体被另一种液体取代。例如:洗涤.印染.润滑.农药喷洒等;还有一些场合往往不希望润湿发生,例如:防水.防油.防锈等。 润湿:是指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即润湿过程往往涉及三相,其中至少两相为流体。 它可分为:浸湿、沾湿、铺展三种情况。 一、润湿过程 沾湿:液体与固体接触,变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的过程,如图所示。例如飞机在空中飞行,大气中的水珠是否会附着于机翼上而有碍飞行;农药喷雾能否有效地附着于植物的枝叶上?这都是与沾湿过程有关的问题。 浸湿: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该过程的实质是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所代替,而液体表面在过程中无变化(下图)。洗衣服时把衣物浸泡在水中即为此过程。 铺展:实质是在以固/液界面代替固/气界面的同时,液体表面也同时扩展(下图)。如农药喷雾于植物上,就要求农药能在植物的枝叶上铺展以覆盖最大面积。

二、接触角与润湿方程 接触角:将液体滴于固体表面上,液体或铺展或覆盖于表面,或形成一液滴停于其上,此时在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面经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的夹角。 润湿方程: Wa = γlg(cosθ + 1) ≥ 0 θ≤ 180 沾湿 A = Wi = γlgcosθ≥ 0 θ≤ 90 浸湿 S = γlg(cosθ -1) = 0 θ= 0 铺展 习惯上将θ =90°定义润湿与否的标准。 θ > 90°为不润湿,θ < 90°为润湿。 Yang’s方程:γsg - γsl =γlgcosθ 1805年提出,也称为润湿方程。 三、影响接触角的因素 测定接触角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平衡时间和体系温度的恒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