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05页--106页

【教材分析】:

例2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直尺、铅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两个停车场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昨天我们又学过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大家能否利用这两个旧知识完成例题2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师展示学生的统计图。

引出课题、板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较多。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其他停车场(甚至整个社会)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

4、比较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提问:根据例2的这张统计表,可以画出两张统计图(出示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小结:刚才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较为方便。

5、你觉得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让学生发现绿化搞得好,树木就多,树木越多就能带来更多的降水,树木也就越茂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5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配套《数学作业本》的相应内容。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一年级下册《看电视》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看电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看电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知道大家在生活中应该相互的关爱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全家人在生活中应该相互关爱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题 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天我们全家人都看电视。提题:看电视 能谈谈你的家的.成员都喜欢看什么节目? 但是,小明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奇妙在哪里呢?打开课文《看电视》 二、教学新课 (一)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中什么事很奇妙呢?

(二)自读课文 1、再读课文找出生字,生字多读几遍 2、记住生字字音(检查生字情况:分节读,正音)(三)生字教学 1、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出示词语巩固生字 (四)写字教学 全家两字教学 (五)读懂课文 1、再读课文,读懂后让你上来排顺序 爸爸和我足球迷 奶奶京剧听的入迷打盹睡觉 爸爸和我足球乐的直叫一起拍手欢呼 妈妈音乐舞蹈 2、找出把足球赛转成京剧的小节? 爸爸再看球赛时想到了什么? 3、结果奶奶听的入迷,我和爸爸都在打盹睡觉。奶奶又怎么想了呢? 找出京剧换成足球这一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二、学习四五小节

(一)自读一二三四五小节 (二)细读 1、学习第四小节 (1)第四小节你读懂了什么?(接小节提示形式说明)(2)看到妈妈一脸的疲劳你怎么想?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五小节 (1)自读 (2)指导?号的朗读 (3)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什么秘密呢? (4)指导朗读 三、写字教学 爸关写完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交流 3、学生练写 四、指导整体朗读 五、拓展教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教材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语文实践。 3.凭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阳光的宝贵。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阳光的宝贵。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河像长长的锦缎”这一句话。 2.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 卡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份礼物,看!这是什么?(师贴设计夸张精美的太阳图) 2.跟太阳公公打声招呼吧!(生打招呼) 3.真有礼貌,看,受到你们的欢迎,太阳公公,它眯眯笑了。(师给太阳公公贴眯眯笑的眉毛)谁来说说,太阳公公有什么本事?(生自由发言) 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它发出的光叫阳光。板书课题:阳光

二、复习巩固生字 1.这节课继续学习《阳光》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阳光) 2.这金灿灿的小太阳可爱吗?大家能叫对这些小太阳的名字吗?(齐读生字词) 3.小朋友们可真不了起,一下子就认出了这些可爱的小太阳,现在呀,可爱的小太阳要带领我们走进课文中去感受阳光。准备好了吗? 三、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阳光吧。(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故意把第1自然段读得更有感情) 2.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生举手指头评价) 3.你觉得哪一段老师读得最好?为什么?(生自由评价) 四、学习课文,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一)读第一段。 1.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由红彤彤变得亮晶晶。(出示句子: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谁愿意读?这么优美的画面,你肯定能读得有感情。 2.学生个别读,指导朗读。 3.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学生思考:如阳光和金子一样,都会闪闪发光,而且都很宝贵……)。“洒遍”有谁知道意思?(就是把每一个地方都洒到了。)

Unit 5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2.DOC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B.Let’s learn Let’s find out C.Good to know ●○教学目标 a.能够听、说、读、写单词:engineer,accountant,policeman,salesperson,cleaner b.能够听、说、认读:“How does he go to work?He goes to work by bike.”,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c.了解Good to know部分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掌握Let’s learn部分的五个职业名称,并能简单回答、介绍。 ②难点:熟练掌握单词: engineer,policeman,salesperson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 ②教师准备描述职业的词条。 ③教师准备采访表格。 ④学生准备单词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建议与说明 热身/复习(Warm-up / Review) ①课前唱歌曲“My Family”。 ②Make a chant 如: I like singing,I am a singer. You like writing,you are a writer. He likes drawing. He is an artist. She likes acting. She is an actress. 以歌曲和简单的chant的吟唱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回顾所学词汇。 呈现/操练(Presentation / Practice)①Let’s learn a.Engineer (a)出示engineer的卡片,教师提问:“Look at this man. What’s he doing?What does he do?”引出新单词并领读。(b)提问:“Who is an engineer?Do you know?”请学生说出工程师的名字。 b.Accountant (a)教师在黑板上写下:1859+876-1634+590并提问“Can you work it out quickly?Oh,no!But It’s easy to her,because she is an accountant.”教师出示词卡并领读。 (b)强调an accountant。 c.Policeman (a)教师举起手臂做出交警的样子,提问“What do I do?”“Yes,I’m a policewoman.”领读。 (b)出示警察图片,提问“Is he a policewoman?No,he is a man,so he is a policeman.” (c)区分朗读policeman / policewoman。d.Salesperson (a)教师扮演售货员“Welcome,can I help you?Look at this pencil-case. It’s nice. It’s cheap. It’s only 5 yuan. Do you want one?”提问“What am I now?Yes,I’m a salesperson.” 新知传授环节,利用词卡引 出,简单明了。 用计算题引出,形象生动。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引出新 知,及时为学生扩充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通过表演使学生自然复习旧知,并能增强对新单词的认识与理解。

四年级道德与法制《健康看电视》教学设计

《健康看电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体会电视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2.知道过度看电视对身体、友情、亲情的伤害,要调整自己看电视的行为,做到健康看电视。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身体验、推荐喜爱的电视节目、阅读感悟、情境体验、讨论、制订看电视约定、出点子等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健康看电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新媒介素养教学重难点 1.重点:懂得过度看电视给身体带来的各种伤害,反思和调整自己看电视的行为 2.难点:反思和调整自己看电视的行为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对电视等新媒介接受较快、依赖度高,再加上自制力虽形成但不持久,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3.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准备好参与活动的资料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谜语:有关电视的谜语。师提问:这个谜语是

什么?你经常看吗? 2.生自由回答。 3.师播放一小朋友看电视视频。问:视频中的小朋友做得对吗?我们该怎么做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如何科学看电视问题。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神奇的“宝盒” 活动与探究一:看一看 (1)生阅读教材第50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是怎样看待电视的? ☆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活动与探究二:说一说,议一议 (1)生阅读教材第51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认为看电视快乐吗? ☆你在电视中获得过哪些快乐的经历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51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目标导学二:眼睛都抗议书 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第52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平时看电视时是如何对待眼睛呢? ☆你看电视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眼睛的感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阳光》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阳光》教学设计课前透视 《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学生每天都在阳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长,但是却常常忽略了阳光的存在。能留意阳光、感觉到阳光的时候并不多。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创设情境,让他们体会到阳光的美好和宝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树立导学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 2、丝绸被面或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2、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话平台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 5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 13?14页例8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数连 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在 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掌握解题 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在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位 “ 1”分率”与 所 对应的量的相对性。进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位 “ 1”分率”与具体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 1. 找一找,谁是表示单位 “ 1的量: (1) 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 (2)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 2?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1) 篮球有35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足球有多少个? (2) 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六(1)班有女生多少人?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单位 “ 1的量,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环节中两个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地复习了有关单位 “1的 知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单位 “ 1、分率与具体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学习新知做 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一) 阅读与理解 出示例8情境图:这个大棚共 480 m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 萝卜地的。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要求的是( )的面积。 【设计意图】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继 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 力。真正将课标提出的 四基能力”落实在课堂之中。 (二) 分析与解答 1. 分析:如果我们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表示整个大棚,你能折出或画出红萝卜地的面 积吗?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是( )的(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是( )的( )。意思是说以( )。意思是说以( )为单位“1” ( )为单位“ 1” ( 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

《阳光》教学设计(1)

《阳光》教学设计 一、概述:本课共2课时 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文课第8课。“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单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然而,课文以抒情的笔调,先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它让孩子们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勃勃的世界,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与竖折)与一个偏旁(双耳朵)。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在朗读中识字;引导合作,在自主学习中会读和会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朗读和写字学习中体验学习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2、教学难点: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拼音基础和一定的识字经验,对简单的笔画和写字的笔画顺序有了初步感受。但学习基础的差异也会直接反映在新课认读学习中。 五、教学资源 本册课本图文和制作的PPT课件,跨越式阅读资料。 六、教学策略 情景感染法;自主学习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与竖折)与一个偏旁(双耳朵)。 2.初步感受课文情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初步认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 .猜谜激趣,导入新课:(3分钟)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情趣,创设情景联系)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太阳)

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第5课时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1.充分借助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 在教学教材第63页例7时,为了使学生明确例题中的数量关系,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读题,明确条件和问题,自主尝试解答。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两题中都有4和5,解答方法却不一样呢?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将两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抽象出具体的数学模型。接着让学生说出两图表示的意思,进而突出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将其同运算联系起来,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积累检验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明确题意,正确列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加以回顾,检查画图是否正确,所列算式是否正确地表示了图的意思。在整个回顾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画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画图等方式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 重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画图用彩笔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1.对比练习。 5+6= 5×6= 4+5= 4×5= 2.谁能说出上面每组 中的两题计算题有什 1.学生独立计算、点名汇报,集体订 正。 2.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然后在小 组内交流、点名汇报。 3.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1.看图列式计算。 (1) 算式:6×4=24

么异同? 3.这节课我们来解决 有关数字相同,运算方法不同的应用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算式:6+4=10 2.列式解答。 (1)有3排桃树,每排5棵,一共有多少棵? 5×3=15(棵) (2)有两排桃树,一排3棵,另一排5棵,一共有多少棵? 5+3=8(棵) 3. (5元)(6元) (1)买6本故事书要多少元钱? 6×5=30(元) (2)买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一共要多少元钱? 6+5=11(元) 4. (1)买3张成人票需要多少元钱?6×3=18(元) (2)买一张儿童票和一张成人票,一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课件出示例7)引 导学生比较一下,两 道题目有哪些相同 点? 2.引导学生列式计 算。 你能根据两道题目中 的数量关系,选择合 适的方法列出算式进 行计算吗? 3.两道题目中都有4 和5,所求问题也一 样,为什么解答的方 法不同呢?教师引导 学生说明原因。 4.引导学生检查列式 是否正确。 师:用什么方法能知 道自己解答的对不对 呢? 5.师生共同归纳解题 方法。 1.学生认真读题,交流题目的异同后 明确: 两道题目中都有数字4和5;两道题 目所求问题一样,都是求“一共有多 少张?” 2.学生思考后列式计算,汇报: 生1:第(1)题是把4个5加起来,列 式是5×4=20(张)。 生2:第(2)题是把4和5合起来,列 式是5+4=9(张)。 3.学生小组合作,根据题意画图理解 方法不同的原因。 预设: 生1:第一幅图有4排桌子,每排有5 张,求一共有多少张,就是求4个5 相加的和是多少,求相同加数的和是 多少,用乘法计算。 生2:第二幅图有2排桌子,一排有5 张,另一排有4张,求一共有多少张, 就是求2排桌子的总数,要把5和4 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检验的 方法。 5.学生结合情境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看电视》教学设计

5《看电视》 教师:吴红英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看电视》。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留心观察家人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重点)认读生字、生词。 一、趣味导入,揭题。 1、猜谜语。(板书:电视) 2、谈话:你喜欢看电视吗?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板书:看电视)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画面,指导看图。 这一家人在做什么?你能猜想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吗?这家人看电视啊,可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吧。 2、学生自由拼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4、学生轻声自读课文,并圈出生字。 5、多种方式认读生字。(齐拼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去拼音抢读。) 6、交流识字方法。 7、分小节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8、齐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三、朗读课文,感悟亲情。 1、听录音读课文。 2、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解疑。 4、全班交流,解疑。(交流读懂的内容和不明白的问题。)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同桌读,小组读。) 6、说说这家人看电视奇妙在什么地方? 7、用“因为……所以……”说话。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阳光》第二课 时教学设计 大余县水城小学吴晓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阳光的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1、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仔细听: 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 谁知道谜底是什么?(太阳) 2、对了,每当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地球上的万物便开始有了生机与活力。我们把太阳发 出的光叫作“阳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阳光》。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1、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生字: 也长山出 2、接下来认读课文中稍微难一点的字: 阳像金野更面 长早晨拉进谁 3、大家认的汉字真多,老师给它们组上词,谁会读? 阳光好像金子田野更高了更绿了河面 长长的早晨拉开跳进谁的 三、初读课文 1、观看课件,听录音范读。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给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谁来大声地读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分组读,让学生充 分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

(一)理解“阳光像金子”。 1、在作者眼中,阳光像什么?(板书:金子) 2、指导学生读准“金子”这个词。(“金”是前鼻音,“子”读轻声) 分析“金”的字形:有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着两颗糖。 3、分组读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洒遍”:第一自然中,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田野上洒满了阳光,高山上洒满了阳光,河面上也洒满了阳光?(对了,洒遍) 是啊,田野、高山、小河都沐浴着阳光。 (2)作者为什么要说阳光像金子?(让学生充分回答) 课件出示“金子”,让学生直观感受金子的颜色。 对,阳光是金黄色的,阳光多么像金子啊!所以我们常常说(金色)的阳光。 (3)学生用“像”字说一句话。 (4)课件出示:弯弯的月儿、蓝蓝的天空、闪闪的星星的图片: 弯弯的月儿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蓝蓝的天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闪闪的星星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1、课件出示句子: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1)像金子一样的阳光多美啊!多宝贵啊!可是作者为什么又说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呢? (2)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男女生读、分组读、齐读) (3)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发生了什么变化?(更绿了) 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变得怎样了?(更高了) 阳光照在河面上,小河又变得怎样了?(长长的锦缎) 课件出示:长长的锦缎,让学生直观认知。 多美的小河呀,变得像锦缎一样美,谁来美美地读读? (4)是啊,禾苗长得更绿了,小树长得更高了,小河变得更美了,这些都是谁的功劳呀?(生答:阳光) 所以作者会说: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2、阳光还有哪些作用?(晒干衣服、用来发电、烧水……) 3、拓展:课件出示:地上的小草,因为有了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园里的苹果,因为有了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园里的花儿,因为有了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阳光这么可爱,这么美好,这么宝贵,你能捉点阳光保存下来吗?我们一起齐读第 3、4自然段。 5、假如没有阳光,世界会是什么样?仔细听老师读。 课件出示小诗: 假如没有阳光 世界将一片黑暗 假如没有阳光 世界将永远是冬天 假如没有阳光 动物将无法生活 假如没有阳光

语文《看电视》教学设计

语文《看电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全家有看电视的情景)、生字卡片。 2、学生准备:留心观察家人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1、猜谜: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换花样。找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补上“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我们一起把题目念一念。 2、谈话: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电视?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们知道吗? 3、过渡:(出示课文的插图)这家人也爱看电视,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爱看什么电视又是怎么看的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号。 2、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3、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的。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尝试着读。 2、把自己认为觉得很好的那个生字教给其它的小朋友,老师帮助正音。 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 4、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开小火车读,并给这个字找个朋友,组词) 5、完成随堂练习本上的第四题我也说几个。(关、写、家扩词)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小组进行读,读给组里的同学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个别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小组读,男女同学对读,分小节读,全班齐读。 4、进行比赛,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加以鼓励。 五、图文结合 1、我们来看看这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我们现在来学习第一小节,有哪个小朋友觉得自己第一小读得物棒的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的呢? ②以“奇妙”设立县念:这家人看电视有哪些奇妙的事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 教学反思:在课文开始之前,我以谜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当学生猜出谜底为电视时,我接着问学生都喜爱看哪些电视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这很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于是气氛也被调动了起来。接着我拿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的人物,学生就感到特别亲切,因为画面上的内容都是他们所经历过的。之后,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我觉得这比齐读更有效率,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接受水平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齐读后某些能力好的学生能够找到答案,而接受能力较弱些的学生就不明白了,所以我干脆让他们自己读,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去寻找答案。在自己熟读的过程当中,慢

《海上日出》第二课时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海上日出》第二课时教案 本文是关于《海上日出》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日出又将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2、揭示、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看了课题,你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指名朗读课文。 讨论:课文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描写了哪几种天气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景象?)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3、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这是伟大的奇观。

读读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三、细读理解,中心突破。 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观”? (一)指导学习2、3自然段。 1、学法指导: (1)读。(自由读课文。) (2)找。(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划出来。)(3)思。(想一想所划句子该怎样感情朗读,并试着读一读。) (3)谈。(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感受或喜欢这句话的原因。) (先小组内汇报,再集体交流。) 2、重点理解: (1)、理解“目不转睛”的意思,并说话。 (2)、“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太阳向上升。 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呢?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二)学法迁移,小组学习4、5自然段 重点理解: 1、“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你愿意跟谁比一比读这一句话。(赛读)

怎样看电视教案

怎样看电视教学设计 一、课题:怎样看电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懂得怎样有效地看电视。 2、培养学生思辨和表达能力。 3、与家人产生矛盾时,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会谦让。 三、教学重点: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懂得怎样有效地 看电视。 四、教学难点:看电视学会与他人沟通。 五、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辩论赛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热身。 1、唱“早上好”或“下午好”歌,师生问好。 同学们,今天老师特别高兴,因为我认识了你们。首先让我们唱一首歌好吗?(早上好啊,早上好啊,祝福大家早上好。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祝福大家早上好。)同学们,早上好。 2、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好,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好吗?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呀,大风车,同学们,在众多传媒世界里,老师最喜欢看电视,不知道你最喜欢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既然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但我们想一想,做为一名学生,看电视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学习

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强强的一天。) (二)开始新课。 1、强强的一天。 同学们再让我们看一遍图片,并思考以下问题怎么回答? (1)强强在晚上10:27在做什么?(看电视) (2)强强在第二天早晨7:28在做什么?(刚刚起床) (3)强强在上课时做什么?(想动画片) (4)晚上做作业时强强又遇到了什么问题?(不会做题)(5)看了强强的一天你有什么感受?(a看电视很耽误学习。b我们千万不能像强强那样只知道看电视。c为了学习我们可以不看电视。)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哇!的确,作为学生,我们的天职就是学习,我们怎么能因为看电视而荒废学业呢?好,有一首歌最能反应我们此刻的心情,跟老师一起唱好吗?(你爱学习吗?你爱学习吗?请别看电视,请别看电视,因为电视啊,因为电视啊,耽误学习呀,耽误学习呀。)认为看电视耽误学习的同学请举手。 2、小文的苦恼。 师:可是我们的老朋友小文却对看电视有着截然不同地看法。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猜一猜小文发生了什么事?看课本52页,老师找同学读一读。思考: (1)小文为什么苦恼?(看电视与爸妈产生摩擦,抱怨小文看电视,耽误了作业)

第五课时 追梦 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追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价值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2、明确自身的价值观; 3、了解社会常见的职业价值观念。 二、教学材料: 教师:1、表格《我的中国梦》 2、表格《多年后我的祖国和我》 3、教学PPT 学生:两种颜色的笔 白纸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多媒体播放“黄大年记录片 活动:学生分享对故事的感受 引导问题: 1、黄大年的为什么选择回国?为什么选择吉林大学? 不这样选择会怎么样? 2、黄大年的追梦人生对你有无借鉴意义?借鉴什么? 教师: 黄大年用坚定的选择诠释了一位爱国者的情怀。2009年,国家需要他回来,他立即响应召唤,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安逸生活,回到吉林大学。他是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以祖国的需要为最高追求。 黄大年用卓越的成就诠释了一位科学家的精神。他刻苦钻研,始终把赶超世界一流和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他是科技报国的践行者和示范者,始终瞄准国际前沿进行创新创造。作为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国外严格禁运和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短期内获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大年用深沉的爱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本色。他诲人不倦,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倾尽心血的职业理想。他因材施教,为学生进行人生和职业规划。他充满爱心,默默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热心帮助患重病的学生家长解决治疗问题。他是高瞻远瞩的教书者和育人者,用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培养凝聚了一批高端人才。 黄大年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一位知识分子的担当。他甘于奉献,始终把敬业拼搏作为默默坚守的道德境界。他争分夺秒开展工作,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他3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即使在住院治疗期间,还每天在病房中与团队师生研究项目、布置工作。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者和筑梦者,无私忘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黄大年用毕生努力实现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展现了一名新时期海外归国人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将永远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国梦书写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辉煌篇章。

《看电视》的教学设计

《看电视》的教学设计 有关《看电视》的教学设计 一、让学生敢问乐问 【一年级下册《看电视》教学片段】 师:(初读课文后)读课文时有没有遇到难题?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 生:我想知道奇妙是什么意思? 师:(板书:奇妙)谁来说说? 生:我知道!我可以用分解法来解释,奇就是奇怪的意思,妙就是美妙的意思。也是奇怪美妙的意思。 生:不对! 我认为奇应该是奇特的意思。 生:不对!我觉得是希奇的意思。 (场面有点乱,几种意见相持不下。) 师:看大家讨论得这样热烈,说明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大家找找奇妙躲在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出有关句子来读一读。 生:在第一节。(生读句子。) 生:在最后一节也有。(生读句子。) 师: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提一个问题? (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 生:为什么说我们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

生:为什么课文的前面说我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课文的最后一节还要说我家看电视,可真有些奇妙? 生:为什么前面的奇妙后面用的是横线,最后一节的奇妙后面用的是感叹号? 师:(板书:──)这个符号不叫横线,叫破折号。 生:那什么叫破折号?有什么用啊?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你们能通过读课文自己解决吗? 生:老师,我还想提问题。 师:好,你问吧。 生:什么是咿咿呀呀的? (许多学生都笑出声来,还说:这都不懂啊?该生脸都红了。)师:你们别笑,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他认真读书,认真思考。我想他肯定没听过京剧,谁来帮帮他? 生:咿咿呀呀就是这样。(学唱京剧,全班哄堂大笑。) 师:学得真像,懂得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真棒! 生:精彩是什么意思? 生:爸爸明明是足球迷,为什么要把精彩足球赛关掉? 师:(板书:精彩)非常好,你问到关键了,待会儿读到这一段时,大家可要认真思考。 生:打盹是什么意思? 生:(生笑)这有什么难的!我知道,就是打瞌睡嘛! 师:谢谢你帮他,不过,可别笑他,学问学问,不懂就问嘛!

(完整版)四个太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设计人:杨颖 课文简析: 《四个太阳》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短文,文章语言简洁、生动、优美,充满童真。课文分4个自然段,结构清晰,“我”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表达了四个美好的心愿,同样也让读者们感觉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独特的创造和善良的心灵。内容催人向上,富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太阳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可是不同颜色的四个太阳,却是学生见所未见。抓住文章内容充满童趣、语文简洁、优美的特点,我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善于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忙、伙”等11个生字,会写“阳、光”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事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像之美。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表达的能力,升华学生善良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感悟作者通过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像之美。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复习巩固) (班长带读词语卡片) 忙着伙伴香甜照亮阳光香甜温暖冻僵季节因为 二、欣赏歌曲导入: 媒体播放:《种太阳》(班长在前面做动作)师:刚才呀这首歌里唱得是什么呀?你来说 生:种太阳。 师:歌曲中的小朋友想在寒冷的南极和北冰洋种上太阳,想把温暖送给冬天。那我们课文中的小朋友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四个太阳》(师板书:

4四个太阳) 三、感知并朗读课文: 1、这四个太阳里藏者许多秘密呢,想知道吗?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吧。 (请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你喜欢哪个太阳就读哪一段,开始吧。(自由读、学生汇报读,师随机出示课文片段)师:同学们读得可美啦,连校园里的春姑娘也被吸引来了,她也想读读,可以吗?(课件播放:动画朗读课文判断。) 3、同学们,《四个太阳》美吗?我们一起美美的齐读课文吧。 四、品读课文并想象: 媒体播放:(炎热夏天的场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大家看,夏天呀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大地上,好热呀,连知了都在说“好热呀,好热呀”,你看这个小朋友热得满头大汗。如果你在这么热的天气,你有什么愿望? 师:噢,大家都想凉快点。咱们课文的小朋友也有一个愿望,是什么呢,大家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看电视》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家庭的温情及尊老爱幼的好风尚。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师: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猜猜看,是什么? 板书:电视 2.师谈话:你喜欢看电视吗?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你们家看电视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呢?节目出现冲突时,怎么办? 3.师:好,今天呀,我们一起走进明明的家,看看他们家是

怎样看电视的? 板书:看 师过渡:这家人看电视,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请大家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师:读好了吗?【课件1带拼音字】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领读、齐读)(一字一词) 谁还想读?好,请大家一起来读一次。 生:齐读 师:【课件2带生字的词】这样还认识吗?自己练习读,不熟悉的请教同桌小伙伴。 (1)分行读词。 (2)开火车读词。 师:【课件3】:瞧!苹果树上结着红红的苹果,想摘下来吗? 生:指名读生字 师:大家认得不错!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朋友的? 生:说识字方法。 师:好,这课最主要的识字方法就是加一加、换一换。看!【课件4、5】 师:还有好多生字我们还没有提到,但我们都认住了,你是

《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一)激活经验 1.导入:我们在以前学习了用方位确定位置,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提问:这有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3.引导:有的同学从左往右数,还有的同学从右往左数,但都是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 4.提问:怎样表示出周明同学的位置?赵雪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二)引入新课 1.提问: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位置”。(板书课题:位置) 【设计意图】创设“一排座位”的情境,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物体中的位置”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用一个数可以在直线上确定位置。

《看电视》教学设计3

《看电视》教学设计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寿依红 ■' ■■- ■' ■■- ■' ■■- ■' ■■-【教材简说】 《看电视》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以奇妙”为线索, 采用首尾呼应,设问引思的方法道明了一家四口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频道的浓浓情、款款爱,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建议教学时,紧扣奇妙”展开感悟。 【学习目标】 1、会认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环节】 一、儿歌入情,初涉奇妙” 1、让我们一起来念一首儿歌: 我们都有温暖的家, 我们爱自己的家, 我们爱爸爸妈妈, 我们爱爷爷奶奶, 我们爱家里的每一个人。 2、你是怎样爱你的家人的? 3、你想着我,我想着你,大家心中都念着、想着别人,这才是最温馨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小朋友的家,去看看他们的表现,或许你会有一些想法,会觉得奇妙?

用儿歌及语言的交流唤起孩子对家的温情,垫定情感的基调。同时引领孩子去关注一户人家,并以奇妙”为引子去发现问题。 二、感知奇妙”,自主识字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碰到生字多读读。 并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2、交流反馈读书所得。 读书所得交流应给予孩子充分的表现权,重在学生表述读书过程中的有所悟,不需要作深层感受,旨在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收获的喜悦。教师可适当捕捉感知奇妙”的生发点。 3、自主、合作识字: ⑴把你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 ⑵共同来解决所提问题。 ⑶开火车进行检查。 ⑷进行接龙比赛”。 孩子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这些来源于孩子的问题可利用优生资源解决,这样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优秀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分组读课文一遍,要求: 要读通顺。 三、深悟奇妙”,多层练读 1、小组合作读,看谁读得美。 2、这一家人晚上看电视,怎么老是频道换来换去的? 3、选段读。 4、用“()换频道,是因为()”的形式师生对说。 5、看节目时,每个人的心情会是怎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