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机构体温监测系统方案

医疗机构体温监测系统方案

医疗机构体温监测系统方案
医疗机构体温监测系统方案

档号编号

保管期限密级

阶段标记

名称医疗机构体温监测系统

设计方案

目次

1 技术设计的主要依据及指导原则 . (1)

1.1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技术设计依据................................... 1..

1.2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技术设计指导原则............................... 1.

2 基本要求 . (1)

2.1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用途........................................... 1..

2.2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功能........................................... 2..

2.2.1 终端监护仪功能................................................... 2...

2.2.2 无线中继器功能................................................... 2... 223 PC机功能........................................................... 2. 2.3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性能指标.. (2)

2.3.1 终端监护仪性能指标.............................................. 2..

2.3.2 无线中继器性能指标.............................................. 3..

2.3.3 无线中继器性能指标.............................................. 3..

3 方案设计 (4)

3.1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组成...........................................

4..

3.2 体温终端监测仪设计方案.............................................

4..

3.3 无线中继器设计方案.............................................. 7...

3.4 PC机管理软件 ..................................................... 1.0

4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0.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

设计方案

1 技术设计的主要依据及指导原则

1.1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技术设计依据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方案设计的依据是CCS201、CCS202 无线体温检测仪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和目前市场常见医用监护系统的功能、性能。

1.2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技术设计指导原则

1、借鉴、继承CCS20* 系列产品成熟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技术设计水平,并采用自主研发和系统集成相结合方式;

2、增加终端检测仪与监护中心的无线通讯技术设计;

3、增加监护中心PC 机实时数据接收、存储、查询软件设计;

4、贯彻产品的可靠性、电磁兼容性和易维修性要求;

5、终端监护仪采用“傻瓜”式,操作使用简单,监护中

心要求功能完善、需求资源低、界面人性化。

2 基本要求

2.1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用途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应用于医疗机构的各科室病房护士站,主要用于实时采集每个病人的体温,同时可定时检测病人静息体温然后实时将数据传送到护士站,由护士站配备的PC 电脑接收、存储,并提供随机查询功能。

2.2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功能

2.2.1 终端监护仪功能

1)体温数据的实时监测;

2)静息体温的定时检测和语音提示;

3)体温数据的查询显示;

4)体温数据的无线上传;

5)RTC的设置命令接收和RTC运行。

2.2.2 无线中继器功能

1)采用轮流查询方式接收终端监护仪的无线数据;

2)对下属终端监护仪数据进行打包并上传护士站PC机;

3)可接收PC 机设置命令并下传至终端监护仪;

4)可设置下属终端监护仪数量。

2.2.3 PC 机功能

1)实时接收上传检测数据,并完成当地硬盘存储;

2)实现科室病人的档案建立;

3)按病人姓名、检测数据时间段进行体温查询;

4)以图形方式完成单个病人动态监测体温的小时、日、

月趋势图,完成单个病人静息体温的月趋势图。

2.3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性能指标

2.3.1 终端监护仪性能指标

1)测量误差:误差范围士0. 5 C,测量范围:25 C?45 C;

2)显示分辨率:0.1 C;

3)静息体温响应时间:不大于 2 分钟;

4)充电后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4 小时;

5)输入过载保护》0.5V ;

6) 50Hz工频、基线

漂移等肌电干扰容差》99%;

7) 采样频率:每次5s?60s (动态监护),每次1s (静息体温);

8) 无障碍物传输距离》100m;

9) 电源:锂电池, 3.7V ,850mAh;

10) 体积:100mmX 44mmx 19mm;

11) 重量:w 0.2Kg ;

12) 使用环境:5C?40C,相对湿度w 90%;

13) 可靠性:MTBF不低于10000h ;

14) 维修性:平均修复时间M TTR不大于

30min。

2.3.2 无线中继器性能指标

1) 无障碍传输距离》1000m;

2) 电源:AC220V±15%

3) 功耗w 60W

4) 最大下属节点数:300 ;

5) 传输频次:2次/s ;

6) 体积w 300mmX 200mmX 50mm;

7) 重量:w 2Kg;

8) 使用环境:5 C?40 C,相对湿度w 90%

9) 可靠性:MTBF不低于10000h ;

10) 维修性:平均修复时间MTTR不大于30min。

2.3.3 无线中继器性能指标

1) 硬盘容量》40G;

2) 内存》512M;

3) 最大下属节点数:600。

3方案设计

3.1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组成

整个系统从结构和概念上由三部分组成:

体温终端监测仪;

无线中继器;

PC机管理软件。

3.2体温终端监测仪设计方案

321体温终端监测仪组成和各模块功能

体温终端监测仪组成框图如下图1

USB电源充电接口

人体体温输入信USB状态字设置接

图1 体温终端监测仪组成框图

体温终端监测仪按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七部分:微控制器模块、信号转换/ 滤波电路模块、体温传感器、锂

电池及电源管理电路模块、zigbee 无线模块、USB 电路模块、按键及显示电路模块。

微控制器模块作为控制中心主要通过软件算法实现数据转换、处理以及信号的输入、输出,同时实现各种软件功能和RTC 时钟功能;

体温传感器负责将人体体温信息转换为热电势信号,并将其输出到信号转换/ 滤波电路模块;

信号转换/ 滤波电路模块包括:信号转换电路、滤波电路。实现将温度传感器输入的小信号经处理转换为可识别电压信号传送到微控制器模块的A/D (模/数)转换

器;

Zigbee 无线模块主要完成以下功能:实时上传送检测数据;接收下传的特性指标设置命令、起始时钟设置命令等功能;

USB电路模块主要完成以下功能:连接PC电脑,通过PC 电脑USB 接口下传状态字、特性指标设置、起始时钟设置等功能;通过USB 充电器对无线体温监护仪进行充电;

按键及显示电路通过按键盘启动显示电路进行体温查询;通过多色LED 指示灯或LCD 显示屏实时显示体温测量数据、使用状态信息和各种告警信息;通过蜂鸣电路发出静息体温提示语音。

锂电池及电源管理电路由高安全性锂电池、充电电路、供电电路、电量检测电路组成,实现整机的充电、供电管理及其状态信息输出的功能。

3.2.2 体温终端监测仪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如下:首先通过长按查询键启动测量工作模式,温度传感器采集人体体温信息并将其转换为热电势小信号,通过信号转换/滤波电路将其转换为微控制器可识别模拟电压信号,微控制器通过其内部模/ 数转换器将此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经软件

滤波、数据转换和数据处理等算法输出用户可识别体温数值到zigbee 无线模块实现数据上传,用户可通过轻触查询键启动显示电路即时显示体温数值,另外可通过电源管理电路实现充电/供电管理和低电量告警功能,还通过zigbee 无线模块实现无线连接告警功能。

3.2.3 体温终端监测仪具体功能实现

1)开、关机功能:开机功能:长按2 秒开机,蜂鸣器发“嘀”声提示,

开机后电源指示灯红色常亮;关机功能:长按3 秒关机,蜂鸣器发“嘟”

声提示,电源指示灯灭;在非测量状态下,30 秒无任何操作,监测仪

自动关机。

2)通过按键进入检测状态功能:在非监测状态按“监测” 键2 秒,开始进入监测模式,数据指示灯绿色闪烁;在监护状态按“监测”

键3 秒,退出监护状态,数据指示灯灭;

3)静息体温测量功能:通过PC机下传静息体温测量启动时间3个,RTC

在到达此启动时间后启动静息体温测量,完成后发出体温提示语音,并上

传此数据,测量过

程中监测仪数据指示灯呈绿色常量,测量完毕监测仪数

据指示灯灭。

4)电池电量严重不足、不足状态显示和充电状态显示功能

电池电量不足:电源开关指示灯呈黄色常亮(此时监护仪可正常工作20 分

钟);电池电量严重不足:电源开关指示灯呈黄色闪烁;充电状态显示:

USB 充电且未充满状态,电源开关指示灯呈红色闪烁;充满状态呈红色常亮。

5)测温探头脱落告警显示功能

当测温探头脱落后,数据指示灯呈红色闪烁,且监

测仪连续发出“嘀”声音2分钟之后停止,在报警过程

中重新插好探头插头后,监护仪恢复正常使用状态。

6)体温超限告警显示功能和体温上下限设置功能

体温超限告警:当测温数据超出设置的体温告警范围后,数据指示灯呈

黄色闪烁,且监护仪断续发出“嘟” 声音2分钟之后停止,同时通过

蓝牙向手机发出告警信息;

体温上下限设置:通过PC机进行设置。

324体温终端监测仪结构

整机结构由上盖、底座、主板、电池、电池盖组成,外形图如下图2所示。

上盖、底座、电池盖材料采用PVC+ABS

图2无线终端监护仪结构外形图

3.2.5体温终端监测仪研发方式

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相结合,zigbee无线模块采用合作研发方式,其余设计自主研发。

3.3无线中继器设计方案

3.3.1无线中继器工作原理

无线中继器工作原理框图如下图 3 图3 无线中继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无线中继器 分为两种,图 3中无线中继器 1、无线中继器 2两个中继器为

无线传输接力中继器,

主要起到传输 功率放大 作用,增加数据穿透能力和传输距离。图 3种无线中继器 3 为数据接口转换中继器,起到接收上传数据并进行转换,再 通过USB 接口传至 PC 电脑。

无线传输接力中继器采用轮巡查询方式向各终端监护仪 索取体温监测数据,

波特率采用115200bit/s ,轮询周期为

0.5s ,每个1.5ms 查询一个终端监护仪,然后将所有终端

监 护仪的上传数据整合打包发送至出去。无线传输接力中继器 对每个终端监护仪的数据索取步骤分为两步,首先依次向下 发送终端监护仪的地址码,此时所有下属终端监护仪接收后 与本机地址比较,相同的即时上传体温数据依次,当无线传 输0

0 0

□ 最

300

占 八

300

占 八

接力中继器接收上传数据后再依次查询下一个地址监测终端,知道达到自设置的最大监测终端数量为止。

数据接口转换中继器无线接口为can 总线,采用总线仲裁数据接收方式,将2 个或多个(可键盘自设置或PC 机USB 设置)无线传输接力中继器的上传数据再次打包并通过USB 接口上传PC 电脑。

关于2 个或多个无线传输接力中继器无线数据相互干扰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法:a)查询命令采用终端监护仪地址码+ 接力中继器自身编码方式(通过自身键盘设置),此方式需调

整无线接力中继器的位置,使交叉地区两者的发射功率不同,此方法的可行性需与产品设计外包方共同确认。b)2 个或多

个无线传输接力中继器采用不同的载波频率(通过自身键盘设置),以减弱相互干扰,但此方法需不同区域终端监护仪的zigbee 无线模块的载波频率不同,造成终端监护仪设计型号不一致,对生产、安装和销售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2 个或多个无线传输接力中继器无线数据相互干扰问题需与产品设计外包方共同探讨解决。

3.3.2 无线中继器工作流程

两种无线中继器的数据传输方式有两种,上传数据方式和下传数据方式。

上传数据方式由无线传输接力中继器采用轮巡方式循环逐一索取每一个终端监护仪的体温数据,再打包上传;然后数据接口转换中继器以总线仲裁方式接收器上传数据,再次打包并通过USB 接口继续上传至PC 电脑(在PC 机有索取数

据命令时-0.5s 索取一次)。上传数据分为连续体温监测数据和静息体温测量数据。在有静息体温测量数据时,选择上传静息体温数据,舍弃本次连续体温监测数据。数据传输格式采用ASCII 码。

下传数据方式由PC机停止索取数据命令,下传状态字数据至数据接口转换中继器,再有其将此数据下传至无线传输接力中继器,然后由无线传输接力中继器停止轮巡操作,插入状态字数据的下传,最后由所有终端监测仪接收。下传数据分为实时时钟、三次静息体温启动时间、体温报警上下限等。

数据传输格式采用ASCII 码。

3.3.3 无线中继器研发方式

合作研发。

3.4 PC 机管理软件

3.4.1 软件项目内容

1 )界面UI 设计;

2 )小型数据库SY BASE设计;

3 )功能设计。

3.4.2 软件项目过程按软件开发流程和定义功能完成整个设计过程。

3.4.2 软件项目研发方式

自主研发。

4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4.1 采用成熟技术

医疗机构体温检测系统设计继承了CCS20*系列无线体温监测仪自主研发设计技术,无线中继器与具有相关成熟技术的外包厂商合作研发,另外选用成熟标准件和集成电路。

4.2 简化设计

功能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换选用成熟、简单的can 总线和异

步串行通信方式,模块内部隔离技术,减少模块之间及电路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

采用大规模MCU器件,提高设备的集成度,减少元器件的数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在满足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裁减设备的辅助功能,偏向“傻瓜”型设计。

4.3 电磁兼容设计

在数据采集小信号电路、无线数据发射功率放大电路和无线数据接收小信号放大电路中在结构设计和电气设计中采用常规电磁兼容设计技术,尤其在电气电磁兼容设计中注重软硬件结合抗干扰设计技术。

4.4 降额设计

为了降低基本故障率、提高使用可靠性,可以在降额范围内适当降低元器件的工作应力。尤其在功率电路中元器件在最佳降额范围内有3 个降额等级,

设计时根据元器件工作应力的不同,选择确定不同的降额等级。贯彻GJB/Z35 《元器件

降额准则》。

4.5 软件可靠性设计

为了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减少软件缺陷,嵌入式软件和PC 机软件在寿命周期内采用如下方法:

a) 严格控制技术状态,按软件开发流程操作;

b) 自顶向下设计,逐次向下分解功能,尽可能在早期洞

察出设计问题;

c) 结构化程序设计,使软件易读、易测试、易修改、易

维护、易移植;

d) 容错设计,增加程序容错判断和分支,加强软件的健

壮性;

e) 兼容性设计,尽量调用低版本库函数,在软件封装过

程中将所有外调库函数封装进安装程序包;

f ) 设计审核和评审,在软件设计各阶段,进行严格的设计审核和评审以纠正设计缺陷;

g) 软件测试,进行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以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并加以清除;

智能办公室环境监测自动化系统

https://www.doczj.com/doc/081993108.html,/video/play/id/2810 表于 2013-02-04 14:01:25 我想评分回到列表收藏此帖 作者: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邹必文钟虎郑欣桐 指导教师:彭永杰 作品简介 开发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生产条件、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建筑结构的封闭化室内办公人员的增加,Indoor Air Quality(IAQ)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开发一套智能办公室环境监测自动化系统是有现实意义的。目前,对于室内环境监测具仪表已经有很多种,但是绝大数产品只是用来监测不能起到改善作用,不具备自动控制调节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排出二氧化碳以及对空气加湿和防范火灾的能力。实际上,单纯的监测不能提供经济可行的设备措施,因此只有以控制作为监测的后备支持,监测工作才可以更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才能达到监测和控制的有机结合,尽快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因此,本设计基于改善办公环境的自动化监测,提出“智能办公环境监测”系统,此系统旨在实现对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的预警监测、调节温度防范灭火措施及自我适应智能调节,利用MCU进行数据采集保证了前台数据的及时、准确,有利于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为人类办公环境打造一个健康的室内生存空间 功能说明: 本系统有两部分组成,一说基于Freescale PK10DN512ZVLL10控制的硬件系统,二说办公环境模拟以及其他驱动设备。

本系统结构简单,能够实现5种功能,分别是温湿度调节,热释电LED光控、空气质量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含量监测以及车位监测显示。由于本系统是属于模拟系统,故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皆由其他小型电子产品代替。 1、温湿度调节主要由加湿器、风扇、发光二极管、电磁水阀模拟,调节室内的温度升高、下降,湿度的加湿、减湿并显示温湿度数据和灭火。 2、热释电LED光控电路监测到有人时,控制LED的亮灭和光暗变化。 3、空气质量有TPM-300E采集有多种害气体以及异味时输出TTL信号,通过PWM控制风扇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并显示等级。 4、二氧化碳监测到气体浓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风扇调节二氧化碳浓度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数据。 5、车位监测显示采用红外对管发射电路获取车位信息,将信号送入单片机,并在显示屏上显示。 平台选型说明 选用Freescale MK10DN512ZVLL10嵌入式开发板。

物联网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 术》 综合报告 题目:智能环境与物联网技术 专业: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二О一六年六月 摘要

环境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而物联网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智能环境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移动计算,信息融合等技术对空气环境,海洋环境,河,湖水质,生态环境,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通过构建全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检测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和综合分析,建立全国性的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和污染预警提供更客观,有效的依据。 关键字:智能环境物联网技术传感器

目录 1引言 (4) 1.1 物联网简介 (4) 1.2智能环境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4) 2需求分析 (4) 2.1智能环境功能需求分析 (5) 2.2各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1大气污染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2海洋污染监测子需求分析 (5) 2.2.3水质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4生态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5城市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3其他非功能需求分析 (6) 2.3.1可靠性需求 (6) 2.3.2开放性需求 (6) 2.3.3可扩展性需求 (6) 2.3.4安全性需求 (6) 2.3.5应用环境需求 (6) 3详细设计 (6) 3.1各环境监测子系统解决方案 (6) 3.2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结构图 (5) 3.2.1各子系统环境监测拓扑结构图 (6) 4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综合版) 目录 一、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方案介绍 二、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方案优点 三、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方案功能 四、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方案特点 五、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方案组成 六、智能体温监控预警系统工作原理 七、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架构 八、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场景 前言 面对当前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疑-似-病-例和确- 诊-病-例不断增加,坚决遏制疫-情的扩散蔓延,切实维护广大市民生命健康安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正在打一场疫-情阻击战,为了让政-府很够非常快速的了解属地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同时为提升企业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尽可能减少人工操

作。市场智能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AI智能等工具,推出了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希望此方案可以提升政-府、教-育-部-门及企业的管理效率,为早日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政-府通过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可以掌握各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工地等整体数据,避免信息孤岛,及时发现疫-情风险点。 正文 一、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方案介绍 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具备实时精准测体温、佩戴口罩识别、预警和追踪高危人群等功能,人脸识别针对未穿戴口罩人员面部画像,利用疫-情防控平台进行人脸识别,锁定人员信息,进行精准管控。疫-情预警利用疫-情防控平台的疫-情预警功能,将监测现场体温异常、未穿戴口罩的情况实时推送到现场、远端的监控中心和监管人员手机客户端,以便疫-情的及时发现和处置。趋势分析构建面向疫-情一张图应用,对疫-情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多维度、多层次呈现办公场所和社区防疫画像,辅助防疫决策。可在园区、办公室、商场、地铁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快速部署,以无接触的方式,随时掌控高危人群动态,用科技化的手段助力疫-情防控。 二、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方案优点 1、人流密集场所的通行效率问题,测温仪的测温时间小于 1 秒,不会造成拥堵。 2、解决工作人员工作量大的问题。

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说明

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Design on the intelligent system of monitoring environment

摘要 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端和移动监控终端两部分组成。采用16位单片机SPCE061A为处理核心,在数据采集端,利用两片CD4067BE分别挂接16只DHT11温湿度传感器和16只光照强度传感器;采用10位ADC实现对环境声音的实时录制,加入OV7670摄像头进行实时拍照监控,最后把所采集到的数据帧通过NRF905无线传输模块传送到移动监控终端。在移动监控终端,通过NRF905接收数据,将处理后的环境参数数据进行显示,接收到的语音压缩编码通过10位DAC进行解码播放,通过按键切换进入全屏环境参数显示模式或全屏监控照片显示模式,并将接受到的环境参数、声音、照片存储到SD卡中。本文以SPCE061A超低功耗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通用智能终端和智能温湿度传感器,重点介绍了该终端和传感器的任务、硬件、软件以及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硬件方面,介绍了系统各个部分的设计思想、原理电路以及,并给出了系统总硬件原理图;另外,为了实现系统的低成本和低功耗,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了价格低廉和低功耗的元器件。软件方面,采用了时间触发的混合调度器模式设计,对系统各个任务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系统软件低功耗设计方法。 关键词:SPCE061A;多节点;无线传输;HMI Abstract The system is designed for two parts of 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 and mobile monitoring terminal. Its processing core is SPCE061A which is a 16 bits mcu. In the 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 16 DHT11 of single bus temperature, humidity sensor and 16 light intensity sensor are hung on two CD4067BE. The environmental sound is recorded to coding and compression with 10 bits ADC which is built in the mcu at any time. Add OV7670 which is a camera module to monitor at anytime. ALL collected data is transmitted to the mobile monitoring terminal through NRF905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ule. In the mobile monitoring terminal, the data is received through NRF905.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data is displayed after dealing with and the compression coding of speech is decoded to play with 10 bits DAC.We can switch to full-screen environment parameter display mode or full-screen picture display mode with the keys. At last,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sound and photos are stored to the SD card.Based on the SPCE061A ultra low power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a general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and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架构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站系统架构 文/北京方大天云科技有限公司 FAMEMS-ST森林生态监测站是针对森林生态系统典型区域内的风、温、光、湿、气压、降水等常规气象因子进行系统、全天候连续监测的自动气象站。用于测量林内梯度分布特征相关的气候因子,测量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小气候差异,研究各种类型小气候的形成过程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等相关研究工作。为森林生态研究相关部门对森林下垫面的小气候效应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系统内容 FAMEMS-ST森林生态监测站是依据森林气象学与《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规范设计的一款综合生态监测站。支持多种传感器组合搭配的形式,无线/P2P/卫星通讯等多种通讯方式传输,观测要素包括:梯度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土壤水势、光和有效、地表及地下水位、太阳辐射、气体浓度、林木生长状态、树茎、冠层等要素。该站主要观测梯度分布包括:地上四层为冠层上3m、冠层中部、距地面 1.5m 和地被层,地下四层为地面以下5cm、10cm、20cm、40cm。该站可通过电缆连接数据采集器的通信口和PC 机,可查看数据采集器内存中的数据文件。数据可存储在SD 卡中,通过直接读取SD 卡,或通过Ethernet,采用FTP 或Http查看数据,也可通过GPRS远程传输数据到用户端。 系统指标

工作环境:-50~+50℃、0~100%RH 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5000小时 防护等级:IP65 采集通道:模拟通道和数字通道可扩展 通讯方式:有线传输、GPRS无线传输 操作系统:嵌入式、智能可编程 电源:220VAC或太阳能 功能特点 监测多种气象环境因子及空气和水环境因子 提供长期连续的准确生态气候变化数据 太阳能供电,可在野外各种环境下使用 可连接信息显示屏 数据存储量大,可无线或有线传输数据 典型应用 森林生态研究监测系统 森林小气候监测系统 森林生态保护及恢复研究 生态产业监测系统 科研基地生态研究系统 土壤土质研究系统 系统组成 传感器:梯度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土壤水势+光和有效+地表及地下水位+太阳辐射+气体浓度+林木生长状态+树茎+冠层

智能体温人体检测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工控机智能体温人体检测系统解决方案 应用背景 随着全国各地防疫措施的迅速落实到位,企业复工、学校开学、园区景区开放,伴随着人员流动增大的状况,单一的测温系统很难满足城市、车站、社区、企业在控制人员出入等方面的需求。人员流动性大、聚集性高、疫情防控不得有任何放松,疫情防控测温是重重之重,对于人员密集的进出口采用手持设备检测效率低,容易交叉传播的问题亟待解决。 方案设计 人脸识别、体温检测、门禁一体机解决方案——具备实时精准测体温、佩戴口罩识别、预警和追踪高危人群等功能,可在园区、办公室、商场、地铁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快速部署,以无接触的方式,随时掌控高危人群动态,用科技化的手段助力疫情防控。 总体架构 由人体测温设备、监测专网和疫情防控平台组成。 人体测温设备:采集人体温度、视频和抓拍图像 监测专网:采用专线构建疫情监测专网,确保疫情数据高速、可靠、安全传输。 疫情防控平台:提供视频监控、体温监测、口罩识别、人脸识别、疫情预警和趋势分析等功能,提供现场实时告警以及向管理人员推送预警信息以便疫情及时处理,同时提供接口,可向疫情监管平台上报疫情数据。

主要功能 视频监控:接入前端红外摄像头可见光视频,实现实时视频查看、历史视频回看及抓拍图片浏览等功能(图) 精准测温、多点筛查:精准的单点&多点高温智能追踪报警,快速找出比个追踪发热人群,自动报警,集红外与可见光于一体,监控效果极佳。 口罩监测:基于神经网络构建口罩穿戴检测算法,利用红外热成像摄机采集现场人员视频图像,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检测口罩穿戴情况,系统将实时发出警告信息,同步推送告警消息给监督/安保人员进行处理。 人脸识别:针对未穿戴口罩人员面部画像,利用疫情防控平台进行人脸识别,锁定人员信息,进行精准管控。 疫情预警:利用疫情防控平台的疫情预警功能,将监测现场体温异常、未穿戴口罩的情况实时推送到现场、远端的监控中心和监管人员手机客户端,以便疫情的及时发现和处置。 趋势分析:构建面向疫情一张图应用,对疫情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多维度、多层次呈现办公场所和社区防疫画像,辅助防疫决策。

智能体温监测系统的制作流程

图片简介: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包括智能体温计,所述智能体温计包括体温检测模块、与所述体温检测模块相连的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相连的无线通信模块;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包括云端数据库,所述云端数据库用于存储体温数据以及药物信息,所述云端数据库包括学校每个班级的体温数据群组;和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查看所述云端服务器的体温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自动化地实现学童体温的监测,节省了家长、学童和学校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也方便学童的体温管理。 技术要求 1.一种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体温计,所述智能体温计包括体温检测模块、与所述体温检测模块相连的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相连的无线通 信模块; 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包括云端数据库,所述云端数据库用于存储体温数据,所述云端数据库包括学校每个班级的体温数 据群组;和 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查看所述云端服务器的体温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体温计还包括内置存储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通信模块及/或Wifi通信模块及/或移动通信模块;所述蓝牙通信模块将体温数据传送给家长手机,家长手机将数据与云端服务器中的云端数据 库同步;所述Wifi通信模块通过Wifi路由器将体温数据直接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将数据与云端服务器中的云端数据库同步;所述移动通信模块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体温数据直接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将数据与云端服务器中的云端数据库同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体温计包括动态传感器,所述动态传感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 块,所述动态传感器在感应到智能体温计被触动时,控制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唤醒智能体温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体温计还包括摄像机或热成像摄像机,所述摄像机或热成像摄像机通过人脸识别或热谱鉴定自动识别子女身份。

配电室环境监控系统 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设计

10-35kV配电室环境监控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 电科恒钛智能科技 2020年4月

目录 1 10-35kV配电室环境控制要求 (1) 2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1) 3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目标功能 (1) 4 配电室环境监控改造方案 (3) 4.1 配电房综合监控装置 (3) 4.2 传感器采集单元 (4) 4.3 环境控制单元 (4) 4.4 排水单元 (6) 4.5 消防系统接口 (6) 4.6 照明控制单元 (6) 4.7 其它辅助设施 (6) 5典型10kV配电室改造布置图 (7)

1 10-35kV配电室环境控制要求 根据国网公司10~35kV的户主要设备长期运行环境要求及变电运行相关管理规定,变电站配电室的环境要求包括: 2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有已建成的常规变电站均未配置辅助控制系统及环境控制系统,变电站环境参数未考虑数据采集及在线监测,配电室环境控制均采用人工控制方式,由运行人员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到变电站现场巡视及操作,在各配电室通过人工控制空调运行模式、风机启停、百叶窗开关等方式就地控制配电室环境,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和在线监测。 现有常规变电站风机均为普通通风机,空调为普通民用空调,进风窗为普通通风百叶。通过人工控制空调运行模式、风机启停、百叶窗开关等方式就地控制配电室环境,无法自动控制及和在线监测。 3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目标功能 针对目前变电站配电室运行环境现状,需在配电室配置一套配电房综合监控装置,该装置包含环境数据采集单元、环境控制(温湿度)单元、照明控制单元、火灾报警与消防系统接

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我国于1970年开始着手环境监测工作,受经济、技术、人力等 方面的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尚不完善,再加上时间、天气、 距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结果及效率皆不尽人意。随 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兴起,在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之后,我国正式将物联网技术引入生态环境监测当中,并发文增强物联 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物联网技术 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简称IOT,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并 将信息交流范围朝物与物之间联系的方向进行扩展和延伸而产生的一 种新型的信息技术。物联网的定义源于1999年的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们,其将物联网定义为按照相关协议,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 识别、红外感应器等,连接互联网与物体,并通过对信息进行交换和 通信的方式,从而实现物体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及管理等方面智 能化和网络化的一种新型网络技术1。总体而言,物联网就是利用传感器,通过连接互联网和物体,从而实现物体的智能化管理。物联网技 术的使用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互联网相互连接,再对资源进行充分 利用,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智能化、网络化。

1.2物联网的架构物联网的架构有三层,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 应用层。感知层主要是指物联网系统的传感设备,如RFID标签、GPS、传感器、摄像头等。感知层就像是人类的皮肤和感官,用于与外界事 物进行接触并感知外界事物,感知层主要是用于识别并采集物体的各 类信息。网络层主要是指物联网系统的通信信号和网络中心,如网络 管理中心、监控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等。网络层就像是人类的神经中 枢和大脑,将所收集的信息传输至监控中心并进行处理。应用层主要 是指物联网系统的应用范围和方向。应用层就像是人类社的行业分工。现物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根据行业物点,不同领域在利 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具行业特色的物联网系统,物联网技术 的使用有效实现了行业发展的智能化和网络化。 2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1大气监测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大气监测主要是对大气进行流动 监测和固定在线监测两种方法。流动监测不但可实现监测功能,同时 还可具预报功能。流动监测是未来我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大气监测的 主要方式。固定监测是指通过在排污口安装监测设备,同时在监测范 围内以网格的形式安装传感器的方式对大气进行监测的一种方法。一 旦监测范围内的大气发生了变化,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网络迅速接收到 传感器所感知到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加快了问题解决的速度,同 时还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为制定预防计划提供了信息依据。据了解,现我国已有多个城市建立起了完善的空气智能监测系统,以对空气常 规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如武汉市。据统计,武汉市现已拥有8个监测

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方案说明

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 设 计 方 案

目录 1 概述 (1)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 1.2 项目内容及目标 (1) 1.2.1 项目内容 (1) 1.2.2 项目目标 (2) 1.3 开发原则 (2) 1.4 开发依据 (3) 2总体设计 (5) 3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7) 3.1 技术项目背景 (7) 3.2 系统总体架构 (9) 3.3 系统主要特点 (10) 3.3.1 无需土建的一体化雨量站 (10) 3.3.2 支持系统分步式建设 (11) 3.3.3 充分利用雨水情自动监测系统资源的自动灾情预警报系统 (11) 3.3.4 引入先进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产品拓宽通信网络,提出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19) 4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 (22) 4.1 技术项目背景 (22) 4.2 系统框架总体 (22) 4.3 无线传感网络法泥石流监测 (23)

5 滑坡监测预警子系统 (29) 5.1 技术背景 (29) 5.2 国内外地质灾害监测现状 (29) 5.3 无人值守的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框架 (30) 5.4 地质灾害的安全监测 (32) 5.5 观测仪器选择 (33) 5.6 自动化采集系统 (36) 6 桥梁和隧道监测预警子系统 (40) 6.1 技术背景 (40) 6.2 监测方案 (41) 7 水质监测子系统 (44) 7.1 技术背景 (44) 7.2 系统框架 (45) 7.3 系统配置 (46) 8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47) 8.1 技术背景 (47) 8.2 系统框架 (47) 8.3 系统配置 (48) 9 气象监测系统 (49) 9.1 技术背景 (49) 9.2 系统框架 (49)

【CN110139070A】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方法和系统以及设备【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89763.5 (22)申请日 2019.04.11 (71)申请人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博东路 249号(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福建省高 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泉州信息工程学 院) (72)发明人 陈庆顺 范贵生 吴奇丹 许琼琦  李华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35101 代理人 徐东峰 (51)Int.Cl. H04N 7/18(2006.01) G06N 3/04(2006.01) G06K 9/00(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方法和系统以及设备(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方法和系统以及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网络摄像机可以拍摄环境空间的影像,和监控中心可以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该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以及图像识别模块根据该监控中心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识别该环境空间当前环境是否是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得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其中,该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包括上课或开会等场景。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有效监控 环境。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3页CN 110139070 A 2019.08.16 C N 110139070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10139070 A 1.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摄像机拍摄环境空间的影像; 监控中心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所述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 图像识别模块根据所述监控中心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识别所述环境空间当前环境是否是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得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包括上课或开会场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识别模块根据所述监控中心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识别所述环境空间当前环境是否是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得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包括: 图像识别模块根据所述监控中心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分析方式,识别所述环境空间当前环境是否是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得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图像识别模块根据所述监控中心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识别所述环境空间当前环境是否是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得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之后,还包括: 信号屏蔽模块根据所述得到的环境场景识别结果,在所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是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环境场景时,屏蔽当前环境场景对应的环境空间的手机信号与无线网络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屏蔽模块根据所述得到的环境场景识别结果,在所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是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环境场景时,屏蔽当前环境场景对应的环境空间的手机信号与无线网络信号,还包括:信号屏蔽模块根据所述得到的环境场景识别结果,在所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是非禁止即允许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环境场景时,关闭屏蔽当前环境场景对应的环境空间的手机信号与无线网络信号。 5.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摄像机、监控中心和图像识别模块; 所述网络摄像机,用于拍摄环境空间的影像; 所述监控中心,用于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所述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 所述图像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监控中心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识别所述环境空间当前环境是否是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得到环境场景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禁止使用联网通信设备的场景包括上课或开会场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监控中心实时由物联网采集并记录远端环境空间所在的网络摄像机拍摄的影像,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分析方式,识别所述环境空间当前环境是否是禁止使用联 2

基于物联网的生态环境监测

1 、生态环境监测的定义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许多人有不同的理解。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将其定义为是一种综合技术,可相对便宜地收集大范围内生命支持系统能力的数据。前苏联学者曾提出,生态监测是生物圈的综合监测。美国环保局把生态监测定义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原因的监测。国内有学者提出“生态监测就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等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的过程,监测的结果则用于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保护提供决策依据”,这一定义从方法原理、目的、手段、意义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2 、生态监测的对象 生态环境监测已不再是单纯的对环境质量的现状调查,它是以监测生态系统条变化对环境压力的反映及趋势,侧重于宏观的、大区域的生态破坏问题。生态监测的对象包括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每一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多样性,不仅包括了环境要素变化的指标和生物资源变化的指标,同时还要包括人类活动变化的指标。另外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提出了生态监测的因子。 3 生态监测的类型

根据生态监测2个基本的空间尺度,可将其划分为宏观生态监测和微观生态监测两大类。 (1)宏观生态监测。是在大区域范围内对各类生态系统的组合方式、镶嵌特征、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等进行监测。主要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生态制图技术等进行监测。 (2)微观生态监测。其监测对象的地域等级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类型。它是对某一特定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集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进行监测。 宏观生态监测起主导作用,且以微观生态监测为基础,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 4 、生态监测的特点 生态监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牵涉到多学科的交叉,它包含了农、林、牧、副、渔、工等各个生产领域。又是一个长期性的复杂性的工作,因为生态系统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复杂变化过程,受污染物质的排放、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自然因素等的影响,长期监测才能揭示其变化规律。其还具有分散性,生态监测站点的选取往往相隔较远,监测网的分散性很大。同时由于生态过程的缓慢性,生态监测的时间跨度也很大,所以通常采取周期性的间断监测。 生态监测系统性强。生态监测本身是对系统状态的总体变化

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81993108.html, 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作者:王进军谢丽艳 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05期 智能家居是指在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利用传感器网络等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家居电器的智能控制,随着4G网络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的及时出现为人们享受生活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 一、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构建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主要实现室内温度、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湿度、甲烷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家居环境的检测,其次是监测生活用水、用电和用气的安全性和用量,三是监测室内各种生活家电的状态等。系统设计中,基于ZigBee的传感器节点将室内环境信息发送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节点,通过ARM微处理器实现嵌入式编程,然手通过ARM微处理器和ZigBee汇聚节点实现有效的网络串行通信。通过该系统,采集室内环境信息、输入操作命令、输出操作结果、集中控制室内环境、远程控制家用电器、联动控制室内安防系统等功能。 二、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详细设计 2.1室内环境信息采集功能 通过部署在室内的传感器节点,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环境信息采集,以便能够将室内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及生活用水和生活电气等相关信息传递到系统中。信息采集和感知是室内环境系统最基本的功能,需要将传感器节点进行良好的部署和优化,以便在最小能量耗费下实现节点的全方位覆盖。 2.2 室内环境信息传输功能 传感器节点采集相关的网络信息后,通过4G网络传输到ZigBee汇聚节点,汇聚节点将多个传感器节点信息传输到室内监测系统的服务器,以便服务器进行处理。信息传输过程中,为了实现高效数据传输和分发,需要将数据进行压缩和存储,实现传感器网络的聚簇作用,同时为了降低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开销、平衡节点间负载,需要对传感器网络节点和传输节点进行设计。 2.3 室内环境信息处理功能 数据传输到服务器后,环境监测装置负责处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发现相关的信息超过用户设置的预警值,则传感器检测装置通过4G通信网络以短信或数据通信的方式通知用户,同

综合应用一:基于遥感的自然生态环境监测分析

遥感应用实习报告 班级: 小组: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零一七年一月

遥感应用实习是《遥感原理与应用》与《遥感图像处理》课后进行的实践教学,是进一步理解、掌握遥感影像处理理论的重要实践环节。遥感信息是测绘、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评价等诸方面应用的主要数据源。各个部门对遥感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遥感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加强实习实践环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实习要求学生能进一步理解遥感图像的含义、遥感图像的表达及对遥感图像的基本操作,能独立设计或应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目的驱动的专题操作。因此,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对待,并保质保量完成实习任务,不得马虎敷衍。希望通过本次实习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的: 1.掌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2.会使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遥感影像的处理操作,掌握遥感影像处理的一般流程和步骤方法; 3.能够基于所学的遥感原理及其图像处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解决实际工程的应用问题,能够进行方案设计、处理并分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有效的结论; 4.通过提高部分的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5.通过实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实习地点 固定教室2教304。 三、时间内容和时间安排

基于遥感的自然生态环境监测 目录 基于遥感的自然生态环境监测.............................................................................. (1) 目录 (1) 摘要 (2) 背景 (3) 1数据获取 (4) 1.1自定义坐标系 (4) 1.2正射纠正 (4) 2预处理 (4) 2.1图像配准 (4) 2.2图像融合 (4) 3生态因子生成 (4) 3.1大气校正 (4) 3.2植被坡度计算 (4) 3.3土壤指数计算 (5) 3.4坡度计算 (5) 3.5自然生态因子归一化 (5) 4生态环境评价 (5) 5总结 (6)

智能档案库房环境监控系统项目方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案 智能库房环境监控系统 设计方案

编制单位:北京融安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3年3月1日 目录

第一章方案设计 .............................................................................. - 6 - 一、概述........................................................................................................ - 6 - 二、方案设计所遵循的规范....................................................................... - 7 - 三、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 8 - 四、方案设计原则 ....................................................................................... - 8 - 五、智能库房环境监控系统设计项目.................................................... - 10 - (一) 简介............................................................................................................... - 11 - (二) 功能概述....................................................................................................... - 12 - (三) 系统结构图................................................................................................... - 12 - 六、智能库房环境监控系统设计说明.................................................... - 13 - (一) 档案库房中央控制系统.............................................................................. - 13 - (二) 档案库房空气控制系统.............................................................................. - 14 - 1. 恒湿消毒净化一体机.................................................................................. - 14 - 2. 无线智能控制器 .......................................................................................... - 15 - (三) 档案库房红外防盗控制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档案库房视频监控控制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传输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系统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慧旅游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综合管护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旅游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综合 管护系统建设方案 经历多年坚持不懈的生态修复,XXX湿地生态环境恢复效果显著,与周边森林生态系统相辅相成,自然生态系统逐步修复,生态功能逐渐展现项目建设意义。目前,XXX湿地现有各类植物366种、鸟类182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达11种)、鱼类40种。XXX湿地优越的气候、地理环境也使其成为我国南方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建设XXX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于监测湿地生态环境状况,强化XXX湿地及相关流域生态资源管护,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系统建设包括以下子系统: 1.1.1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子系统 通过收集、采购多期的遥感影像数据、整合地理国情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交通、气象等专题数据,以及XXX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库模型的设计和实现;同时,封装运算模型,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发布;根据监测成果的特点进行展示方案和详细设计,构建XXX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进行相关数据组织管理、指标计算、综合评价及成果展示、发布工作。 1.1.2视频监控子系统 建设鸟类栖息地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湿地流域内鸟类栖息地及所属鸟类的全方位视频监测,系统包含实时视频查看、历史回放,自动放大跟踪和点选跟踪等功能。 1.1.3生态因子监测子系统 整合湿地公园内所有视频监控设备、水文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系统等感知系统,构建生态因子监测系统。系统由气象监测、水文监测、人工湿地水质监测、统计分析,统计报表及图形展示输出等模块构成。 1.1.4科普宣传教育子系统 科普宣传教育系统包含在线图片视频展示模块、在线数据库查询与展示模块、科研论文/报告/指导模块、互联网交互模块。 1.1.5三维可视化管理子系统 建成统一的XXX国家湿地公园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及数据融合应用业务软件

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设计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设计实施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1 概述 (1)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 1.2 项目内容及目标 (1) 1.2.1 项目内容 (1) 1.2.2 项目目标 (2) 1.3 开发原则 (2) 1.4 开发依据 (3) 2总体设计 (5) 3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7) 3.1 技术项目背景 (7) 3.2 系统总体架构 (9) 3.3 系统主要特点 (10) 3.3.1 无需土建的一体化雨量站 (10) 3.3.2 支持系统分步式建设 (11) 3.3.3 充分利用雨水情自动监测系统资源的自动灾情预警报系统 (11) 3.3.4 引入先进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产品拓宽通信网络,提出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18) 4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 (22) 4.1 技术项目背景 (22) 4.2 系统框架总体 (22) 4.3 无线传感网络法泥石流监测 (23) 4.4 部分观测仪器选择 (26)

5 滑坡监测预警子系统 (29) 5.1 技术背景 (29) 5.2 国内外地质灾害监测现状 (29) 5.3 无人值守的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框架 (30) 5.4 地质灾害的安全监测 (32) 5.5 观测仪器选择 (33) 5.6 自动化采集系统 (36) 6 桥梁和隧道监测预警子系统 (40) 6.1 技术背景 (40) 6.2 监测方案 (41) 7 水质监测子系统 (44) 7.1 技术背景 (44) 7.2 系统框架 (45) 7.3 系统配置 (46) 8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47) 8.1 技术背景 (47) 8.2 系统框架 (47) 8.3 系统配置 (48) 9 气象监测系统 (49) 9.1 技术背景 (49) 9.2 系统框架 (49) 9.3 系统配置 (5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