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经营决策练习题(答案版).doc

第5章-经营决策练习题(答案版).doc

第5章-经营决策练习题(答案版).doc
第5章-经营决策练习题(答案版).doc

第5章经营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经济决策过程中, 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是所谓的(B A.增量成本 B. 机会成本

2. 在下列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 A.萌芽期 B. 成长期 C. 专属成本D.沉没成本 产品销量急剧下降的现象通常发生在 (D )。 C. 成熟期 D. 衰退期 D °

3. 在有关产品是否进行深加工决策中,深加工前的半产品成本属于( A .估算成本 B .重置成本

4. 在进行半产品是否进一步深加工决策时, 分析研究。

A 进一步加工前的变动成本 C.进一步加工前的全部成本 5. 某厂需要零件甲,其外购单价为 10元,若自行生产,单位变动成本为 每年追加10000元的固定成本,通过计算可知,当该零件的年需要量为( 自制两种方

案等效。 A 2500 B . 3000 C

6. 在不存在专属成本、机会成本的情况下,下列( 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小于外购价格 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外购价格 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大于外购成本 自制单位产品

成本大于外购成本 7. 在产销平衡的情况下, 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

终变为亏损产品,其根本原因是( C 该产品存在严重积压 该产品总成本太高 该产品上分担的固定成本相对较高 该产品的销量太小

8. 下列哪种成本为相关成本( A .机会成本 B

9. 下列哪种成本为无关成本(

A .沉没成本

B A.

B.

C. D. A.

B. C. D.

A ° ?约束性成本

A ° .专属成本 10.如果把不同产量作为不同方案来理解的话,

A .相关成本

B ?沉没成本 .机会成本 D .沉没成本 应对半成品在加工后增加的收入和 .进一步加工追加的成本 .加工前后的全部成本 .2000

C (B °进行 6元, A 且需要为此 )时,外

购、 D . 1800 )应该采取采购的策略。 其中一种单位边际贡献为正的产品最 ?联合成本 .沉没成本 C 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不同方案形成的 .差量成本 D .付现成本 .可选择成本 ?增量成本 (C ° 11.在短期经营决策中,企业不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原因是买方出价低于( .单位产品成本 C (A A .正常价 B 12.在边际成本定价法中,当边际成本 A. 等于 B.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备选方案中不涉及相关收入的是( 大于 C. 小于 C ° .单位变动成本 D .单位固定成本 °边际收入时,产品利润最大。 D. 都有可能 CD °。

A .差量损益分析法 B. 贡献毛益分析法 C.相关成本分析法 D .成本无差别点法

2. 下列各项中,属于联产品深加工决策方案可能需要考虑的相关成本的有( BC °。

A. 全部加工成本 B ?可分成本 C ?机会成本 D ?联合成本

3. 下列说法中属于机会成本的正确说法是(ABC )。

A. 亏损产品如果停产,可以转产其他产品,转产的贡献毛益是继续生产亏损产品方案的机会成本

B. 如果不接受订货,剩余加工能力可以对外承接加工业务,则承接加工业务而获得的贡献毛益是接受订货方案的机会成本

C. 不接受订货可将设备出租,接受订货则就不能出租,则此租金是接受订货方案的机会成本

D. 接受订货需要租入设备的租金为接受订货方案的机会成本

4. 在相对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的条件下,亏损产品继续生产的前提条件是(ABCDE )。

A.单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

B.贝献毛益率大于零

C.贡献毛益率大于变动成本率

D.贝献毛益大于固疋成本

E.贝献毛益大于零

、判断题

1. 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Y )

2. 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的专用设备折旧费,保险费属于该产品的专属成本。(Y )

3. 差量分析法只能适用于两个方案之间的比较。(N )

4. 如果一项资产只能用于某一职能,则不会产生机会成本。(Y )

5. 机会成本是一项实际指出,应登记入账。(N )

6. 在任何情况下,边际成本都与变动成本一致。(N )

7. 沉没成本是现在发生的,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N )

8. 联合成本是由多个产品或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属于相关成本,决策时应考虑。(N )。

9. 亏损产品如果停产,可以转产其他产品,转产的贡献毛益是继续生产亏损产品方案的机会

成本。(Y )

四、计算分析题

1. 某企业生产能力为80 000机器小时,尚有10%勺剩余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剩余生产能

【答案】

从上表可以看出,丙提供贡献毛益总额最大,所以开发丙产品最为有利。

2.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1200件,年初已按100元/件的价格接

受正常任务1000件,该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55元/件。现有一客户以70元/件的价格追加订货。要求:(1)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为200件,但因有特殊要求,企业需追加1000元

专属成本,是否接受该低价追加订货。

(2)追加订货量为200件,不追加专属成本,但剩余能力可对外出租,可获租金收入5000 元,是否接受该低价追加订货。

【答案】

(1)追加订货的相关成本=55 X 200 + 1000=12000 (元)

追加订货的相关收入=70 X 200=14000 (元)

追加订货的相关损益=14000-12000=2000 (元)

因为相关损益大于零,所以该项追加订货应该接受。

(2)追加订货的相关收入=70 X 200=14000 (元)

追加订货的相关成本=55 X 200 + 5000=16000 (元)

追加订货的相关损益=14000-16000=-2000 (元)

因为相关损益小于零,所以该项追加订货不应该接受。

3. 某企业每年需要A零件2000件,原由金工车间组织生产,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件。如果改从市场采购,单价为8 元,同时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加工B 零件,可产生收入2000 元。

要求:为企业做出外购或自制A 零件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答案】

外购增量成本=2000 X 8 =16000(元)

自制增量成本=2000X 6 + 2000 =14000 元

因为自制的相关成本低于外购, 所以应自制该零件。

4. 某企业需要用的F配件既可以自制又可以从市场上买到,售价为每件20元,每年自制F

配件需增加专属成本30 000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每件14元。

要求:做出需求量在什么范围内F 配件自制或者外购的决策。

【答案】

自制增量成本= 14x + 30 000

外购增量成本= 20x

两方程联立相等,解得成本无差别点= 5 000 件。

因此

当需求量大于5 000 件,应自制。

当需求量小于5 000 件,应外购。

当需求量等于5 000 件,自制外购都一样。

最新《环工原理》部分课后作业及答案

第一篇 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1 某室内空气中O 3的浓度是0.08×10-6 (体积分数),求: (1)在1.013×105 Pa 、25℃下,用μg/m 3 表示该浓度; (2)在大气压力为0.83×105 Pa 和15℃下,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1)理想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值相等 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 空气混合物的体积为 V 1=V 0·P 0T 1/ P 1T 0 =22.4L ×298K/273K =24.45L 所以O 3浓度可以表示为 0.08×10-6 mol ×48g/mol ×(24.45L )-1 =157.05μg/m 3 (2)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 空气的体积为 V 1=V 0·P 0T 1/ P 1T 0 =22.4L ×1.013×105 Pa ×288K/(0.83×105 Pa ×273K )=28.82L 所以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8×10-6 mol/28.82L =2.78×10-9mol/L 2.2 假设在25℃和1.013×105 Pa 的条件下,SO 2的平均测量浓度为400μg/m 3 ,若允许值0.14×10-6 ,问是否符合要求? 解:由题,在所给条件下,将测量的SO 2质量浓度换算成体积分数,即 3396 5 108.31429810400100.15101.0131064 A A RT pM ρ--???=??=??? 大于允许浓度,故不符合要求 2.6 某一段河流上游流量为36000m 3 /d ,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为3.0mg/L 。有一支流流量为10000m 3 /d ,其中污染物浓度 为30mg/L 。假设完全混合。求: (1)求下游的污染物浓度; (2)求每天有多少kg 污染物质通过下游某一监测点。 解:(1)根据质量衡算方程,下游污染物浓度为 1122 12 3.0360003010000 /8.87/3600010000 V V m V V q q mg L mg L q q ρρρ+?+?= = =++ (2)每天通过下游测量点的污染物的质量为 312()8.87(3600010000)10/408.02/m V V q q kg d kg d ρ-?+=?+?= 2.7 某一湖泊容积10×106m 3 ,上游有一未被污染的河流流入该湖泊,流量为50m 3 /s 。一工厂以5 m 3 /s 的流量向湖泊排

毛概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C 3D 4B 5B 6C 7B 8D 9B 10B 11C 12C 13C 14C 15A 16A 17B 18B 19B 20B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 A、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中国的民族问题; C、中国关于“一国两制“问题 D、中国的“三农”问题 2、毛泽东明确号召“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在()。 A.遵义会议上; B.瓦窑堡会议上;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 3、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针对()。 A、“以阶段斗争为纲” B、苏联模式;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D、“两个凡是”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人民大众的参与 B、无产阶级的领导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封建主义 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D、工农运动、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A、“中间地带”的思想 B、“三种力量”的思想 C、“三个世界”的思想 D、“两个霸权”的思想 7、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8、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A、强大的人民政权 B、强大的人民军队 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自己的发展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A、发展商品经济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完善生产关系 D、完善上层建筑 11、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实训总结

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实训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企业模拟经营决策实训总结 该课程为学生提供经营一家虚拟的企业的经历。课程需要学生实际参与模拟决策,并在获得每一阶段决策结果后与小组成员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课程中还将针对特定决策问题进行讨论。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好的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参加课程的学生将分为若干公司,每个公司由5—6人组成,学生将负责公司的产品研发、材料的采购、全球化生产、广告的投放,公司财务运作等方面的决策。第一,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竞争市场。第二,突出以销定产,合理组织生产。第三,平衡材料需求,优化订购批量。第四,注重经济效益,全面核算方案。每一年运营结束之后,所有公司的决策进入计算机专家系统运行,各公司随后获得决策结果。各公司根据经营情况进行下一阶段决策,如此往复。由此学生会看到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公司就会发展;相反公司将濒临衰亡。课程中的心得可以为学生解决实际企业的决策问题提供帮助。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的经营决策能力,包括分析市场机会,制定战略、营销、生产物流、财务等方面的战略和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动手、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提高学生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了解到各种成本费用的形成和实施一定的营销战略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二、通过把丰富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的理解,并且通过小组协作锻炼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在授课过程过,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是需要进一步思考。 在下次的教学过程中将根据课程的内容,不断的改进教学管理手段,创新教学理念,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水平。 总结人:侯新华 2016年6月

第5章-经营决策练习题(答案版)

第5章经营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就是所谓的( B )。 A.增量成本 B.机会成本 C.专属成本 D.沉没成本 2.在下列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产品销量急剧下降的现象通常发生在( D )。 A.萌芽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3.在有关产品是否进行深加工决策中,深加工前的半产品成本属于( D ) A.估算成本 B.重置成本 C.机会成本 D.沉没成本 4.在进行半产品是否进一步深加工决策时,应对半成品在加工后增加的收入和( B )进行分析研究。 A.进一步加工前的变动成本 B.进一步加工追加的成本 C.进一步加工前的全部成本 D.加工前后的全部成本 5.某厂需要零件甲,其外购单价为10元,若自行生产,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且需要为此每年追加10000元的固定成本,通过计算可知,当该零件的年需要量为( A )时,外购、自制两种方案等效。 A.2500 B.3000 C. 2000 D.1800 6.在不存在专属成本、机会成本的情况下,下列( C )应该采取采购的策略。 A.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小于外购价格 B.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外购价格 C.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大于外购成本 D.自制单位产品成本大于外购成本 7.在产销平衡的情况下,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其中一种单位边际贡献为正的产品最终变为亏损产品,其根本原因是( C ) A.该产品存在严重积压 B.该产品总成本太高 C.该产品上分担的固定成本相对较高 D.该产品的销量太小 8.下列哪种成本为相关成本( A ) A.机会成本 B.约束性成本 C.联合成本 D.沉没成本 9.下列哪种成本为无关成本( A ) A.沉没成本 B.专属成本 C.可选择成本 D.增量成本 10.如果把不同产量作为不同方案来理解的话,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不同方案形成的( C ) A.相关成本 B.沉没成本 C.差量成本 D.付现成本 11.在短期经营决策中,企业不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原因是买方出价低于( C ) A.正常价 B.单位产品成本 C.单位变动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 12. 在边际成本定价法中,当边际成本( A )边际收入时,产品利润最大。 A. 等于 B.大于 C.小于 D.都有可能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备选方案中不涉及相关收入的是( CD )。 A.差量损益分析法 B.贡献毛益分析法 C.相关成本分析法 D.成本无差别点法 2.下列各项中,属于联产品深加工决策方案可能需要考虑的相关成本的有( BC )。

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I 篇 习题解答 第一章 绪论 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企业经营决策中管理会计的作用

企业经营决策中管理会计的作用 管理会计诞生于西方国家,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由于我国现代制度起步较晚,管理会计制度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受到极大约束,特别是在经营管理决策中的地位微乎其微,严重影响了的健康发展。 一、管理会计与经营决策之间的关系 1.管理会计为运营决策提供多方面信息 会计是对运行过程中的各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统一管理,是对生产运营的控制与总结,其在账目分析基础上对会计资金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与总结。在日常运营中,会计基本任务是为多种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为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搜集、处理会计信息)与监督(对经营活动进行考核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期完成预期目标)。而管理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会通过大量的资料、数据,并按照时间顺序,客观、全面地对会计信息进行定量分析,进而综合反映具体经营情况,为领导层决策提供多方面数据支持,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会计信息、社会经济信息、技术信息等全方位信息,从而为管理提供全面帮助。 2.管理会计能配合经营决策的顺利实施 “经营决策”属于一个全方位、综合性问题,会计工作可通过固定资产计算、税务调整等方式对法人决策产生影响。会计工作能为管理者、经营者提供多种数据支持,更好地帮助在“低成本”运作方式下取得良好效益,更好地配合经营决策顺利实施。 二、管理会计参与经营决策具体步骤 管理会计真正参与到经营管理中需要经过以下步骤:①确立决策目标,发现运营中的具体问题。追求经济效益是发展的最终目标,及时发现问题是决策的重要前提。不管是目标确立还是发现问题,必须在全面信息资料基础上进行测算,会计测算能及时反映运营指标。②围绕决策目标,积极制定多样化运行方案。要想实现某一目标,必须制定多种可行性计划方案。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积极分析各种方案,并出具会计分析报告,最终,在领导阶层、会计人员、员工等共同参与研究下,确立经营决策方案。

第5章-经营决策分析习题.

第五章课后练习题整理(附答案) 一、单选题 1、在有关产品是否进行深加工决策中,深加工前的半产品成本属于() A.估算成本B.重置成本 C.机会成本D.沉没成本 2、在进行半产品是否进一步深加工决策时,应对半成品在加工后增加的收入和() 进行分析研究。 A.进一步加工前的变动成本 B.进一步加工追加的成本 C.进一步加工前的全部成本 D.加工前后的全部成本 3、设一生产电子器件的企业为满足客户追加订货的需要,增加了一些成本开支,其中 ()是专属固定成本。 A.为及时完成该批产品的生产,而要购入一台新设备 B.为及时完成该批追加订货,需要支付职工加班费 C.生产该批产品机器设备增加的耗电量 D.该厂为生产该批产品以及以后的生产建造了一间新的厂房 4、某厂需要零件甲,其外购单价为10元,若自行生产,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且需要 为此每年追加10000元的固定成本,通过计算可知,当该零件的年需要量为()时,外购、自制两种方案等效。 A.2500 B.3000 C.2000 D.1800 5、某公司生产一种化工产品甲,进一步加工可以生产高级化工产品乙,甲、乙两种产 品在市场上的售价为50元每千克、120元每千克,但乙产品的生产每年需要追加固定成本2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若每千克甲可加工0.6千克乙,则以下选择中,该公司应( )。 A.进一步加工生产产品乙 B.当产品甲的年销售量超过1250千克,将甲加工为乙 C.将甲出售,不加工 D.两种方案均可 6、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应该采取采购的策略。 A.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小于外购价格 B.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外购价格 C.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大于外购成本 D.自制单位产品成本大于外购成本 7、在产销平衡的情况下,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其中一种单位边际贡献为正的 产品最终变为亏损产品,其根本原因是() A.该产品存在严重积压 B.该产品总成本太高 C.该产品上分担的固定成本相对较高 D.该产品的销量太小 8、下列哪种成本为相关成本() A.可避免成本B.共同成本C.联合成本D.沉没成本

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竖曲线设计 4.3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ω=i1-i2=5%-0.8%=4.2%凹曲线 L=R?ω=5000×4.2%=210.00 m T=L/2=105.00 m E=T2/2R=1.10 m 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T=K25+355.00 设计高程:780.72-105×0.8%=779.88 m K25+400: 横距:x=(K25+400)-(K25+355.00)=45m 竖距:h=x2/2R=0.20 m 切线高程:779.88+45×0.8%=780.2 m 设计高程:780.24+0.20=780.44 m K25+460:变坡点处 设计高程=变坡点高程+E=780.72+1.10=781.82 m 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T=K25+565 设计高程:780.72+105×5%=785.97 m K25+500:两种方法 1、从竖曲线起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00)-(K25+355.00)=145m 竖距:h=x2/2R=2.10 m 切线高程(从竖曲线起点越过变坡点向前延伸):779.88+145×0.8%=781.04m 设计高程:781.04+2.10=783.14 m 2、从竖曲线终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65)-(K25+500)=65m 竖距:h=x2/2R=0.42 m 切线高程 (从竖曲线终点反向计算):785.97-65×5%=782.72m 或从变坡点计算:780.72+(105-65)×5%=782.72m 设计高程:782.72+0.42=783.14 m 两种方法结果相同 下图为Excel计算结果

最新环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十一章 第一节 (1) 快速去除污染物的关键是什么? (2) 反应器的一般特性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指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质量和能量传递性能等,它们取决于反应器的结构形式、操作方式等。 (3) 反应器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 什么是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它们一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1.间歇操作:将反应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的反应程度后一 次取出全部的反应物料,然后进入下一轮操作。 间歇操作的主要特点: (1)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 物料的进与出。 (2)基本特征:间歇反应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反应器内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操作灵活,设备费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小规模废水的处理。 (4)主要缺点: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每批的操作条件不易相同,不便自动控制。 2.连续操作: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特点: (1)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 (2)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反应组分、浓度可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便于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与产品质量较稳定。 规模大或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连续操作。 (4)主要缺点∶灵活性小,设备投资高。 3.半连续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它成分分批 加入或取出的操作。 特点: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反应器内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5)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空间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 v)之比值. 空间速度: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6) 一般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状态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为什么? (7) 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态,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理想流反应器和非理想流反应器;完全混合流(全混流)反应器和推流反应器。 (8)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它通常用到哪几类基本方程? 基本内容: 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计算达到规定的目标所需要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四章(汇编)

第四章 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4.1试以理想气体的定温过程为例,归纳气体的热力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及使用方法解决。 答:主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 (1) 根据过程特点(及状态方程)——确定过程方程 (2) 根据过程方程——确定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3) 由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定律——计算,,,,,t q w w u h s ??? (4) 分析能量转换关系(P —V 图及T —S 图)(根据需要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 例:1)过程方程式: T =常数 (特征) PV =常数 (方程) 2)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12p p =21 v v 3)计算各量:u ?=0 、 h ?=0 、s ?=21p RIn p -=21v RIn v 2211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 21t v w w RTIn v == 21 t v q w w R T I n v === 4) P ?V 图,T ? S 图上工质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及能量转换情况

4.2 对于理想气体的任何一种过程,下列两组公式是否都适用? 21212121(),();(),()v p v p u c t t h c t t q u c t t q h c t t ?=-?=-=?=-=?=- 答:不是都适用。第一组公式适用于任何一种过程。第二组公式21()v q u c t t =?=-适于定容过程, 21()p q h c t t =?=-适用于定压过程。 4.3在定容过程和定压过程中,气体的热量可根据过程中气体的比热容乘以温差来计算。定温过程气体的温度不变,在定温过程中是否需对气体加入热量?如果加入的话应如何计算? 答:定温过程对气体应加入的热量 2211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 21 t v w w RTIn v == 21t v q w w RTIn v === 4.4 过程热量 q 和过程功w 都是过程量,都和过程的途径有关。由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热量公式2111 v q p v In v =可知,故只要状态参数1p 、1v 和2v 确定了, q 的数值也确定了,是否q 与途径无关? 答:对于一个定温过程,过程途径就已经确定了。所以说理想气体可逆过程q 是与途径有关的。 4.5 在闭口热力系的定容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施以搅拌功w δ,问这v Q mc dT δ= 是否成立? 答:成立。这可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由于是定容过 2211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为零。故v Q mc dT δ=,它与外界是否对系统做功无关。 4.6 绝热过程的过程功w 和技术功t w 的计算式: w =12u u -,t w =12h h - 是否只限于理想气体?是否只限于可逆绝热过程?为什么? 答:不只限于理想气体和可逆的绝热过程。因为q u w =?+和t q h w =?+是通用

20XX环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十^一早 第一节 (1) 快速去除污染物的关键是什么? (2) 反应器的一般特性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指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质量和能量传递性能等,它们取决于反应器的结构形式、操作方式等。 (3) 反应器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 什么是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它们一般各有哪些主 要特点? 间歇操作:将反应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的 反应程度后一次取出全部的反应物料,然后进入下一轮操作。 间歇操作的主要特点: (1)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物料的进与出。 基本特征:间歇反应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反应器内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主要优点:操作灵活,设备费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小规模废水的 处理。 主要缺点: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每批的操作条件不易相同, 不便自动控制。

连续操作: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特点: (1)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 1 / 12 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反应组分、浓度可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主要优点:便于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与产品质量较稳定。规模大或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连续操作。 主要缺点:灵活性小,设备投资高。 半连续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它成分分批加入或取出的操作。 特点: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反应器内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空间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v)之比值. 空间速度: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6)一般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状态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为什么? (7)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态,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第四章 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CPU与I/O接口间的信息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数据信息状态信息控制信息 2、CPU通过一个外设接口同外设之间交换的信息包括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_________. 答案:控制信息 3、状态信息表示外设当前所处的_________,例如READY(就绪信号)表示输入设备已准备好信息,BUSY(忙信号)表示输出设备是否能接收数据。 答案:工作状态 4、控制信息是由CPU发出的、用于控制外设接口工作方式以及外设的_________的信息。 答案:启动和停止 5、74LS244是一种__________输出的八缓冲器和线驱动器。 答案:三态 6、74LS245是一种三态输出的__________总线收发器。 答案:八 7、在8086/8088工作于最大模式时,总线周期状态S2、Sl、S0中至少有一个状态为______________. 答案:低电平 8、当LOCK为_______时,其它总线主控部件都不能占用总线。 答案:低电平 9、在DMA期间,LOCK端处于________。 答案:高阻状态 10、在T2、T3、Tw、T4状态时,S6为________,表示8088/8086当前连在总线上。 答案:低电平 11、CPU与内存及I/O装置间传送数据的硬件线路通道称为________。 答案:总线 12、CPU中的总线接口部件BIU,根据执行部件EU的要求,完成CPU与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传送。答案:存储器、I/O设备 13、各类微处理器的引脚信号即片总线,例如8086/8088CPU的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等即构成该芯片的__________。 答案:片总线 14、当存储器的读出时间大于CPU所要求的时间时,为了保证CPU与存储器的周期配合,就要利用_________信号,使CPU插人一个TW状态。 答案:READY 15、片总线通常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_________总线等三组总线。 答案:控制 16、地址总线通常是_____总线,由CPU输出,8位微处理器有16条地址总线,16位微处理器有20条或更多。 答案:单向 17、总线通信协议主要是解决信息传输的开始和结束问题,是实现总线__________和信息传送的手段,常用的通信协议有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两种。 答案:仲裁 18、8086/8088CPU的数据线和地址线是以_________方式轮流使用的。 答案:分时

第五章 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及基本方法

第五章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及基本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 2.差量成本 3.边际成本 4.沉没成本 5.付现成本 6.专属成本 7.联合成本 8.可选择成本 9.约束性成本 10.相关成本 11.无关成本 12.贡献毛益分析法 13.贡献毛益 14.差量分析法 15.差量收入 16.差量损益 17.成本无差别点 18.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 19.概率分析法 二、填空题 1.机会成本产生于公司的某项资产的用途选择,是被放弃方案的。 2.差量成本等于单位乘以,再加上由于追加生产而追加的。 3.只有在内,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单位产品变动本才能和相一致。 4.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都属于企业的成本。 5.固定成本按其所涉及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和。 6.固定成本按照是否能够随管理行动的改变而改变,划分为和。 7.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按是否与决策有关,可划分为和。 8.会计决策方法包括、、和。 9.贡献毛益是收入减去的差额。 10.剩余贡献毛益是贡献毛益总额减去的余额。 11.贡献毛益总额,既取决于,又取决于。 12.贡献毛益分析法适用于方案的择优决策,尤其适用于多个方案的择优决策。 13.差量损益等于减去的余额,当大于时是差量收益,当小于时是差量损失。 14.差量分析法仅适用于个方案之间的比较。 15.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适用于方案的选择。 16.当企业未来经营情况存在不确定性时,决策分析宜选用分析法。 17.由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来决定其是否发生的固定成本,称为。 18.为进行企业经营而必须负担的、不能改变的最低限度固定成本,称 AAAAAA

为。 19.变动成本反映的是增加单位产量所追加成本的,而边际成本是反映每增加所追加的成本的。 20.对未来决策有影响的,在决策分析时应认真考虑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称为。 三、判断题 1.如果一项资产只能用来实现某一职能而不能用于实现其他职能时,就不会产生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是一项实际支出,应该登记入账。 3.在任何情况下,边际成本都与变动成本一致。 4.沉没成本是现在发生的,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 5.付现成本与沉没成本的区别在于成本发生的时间不同。 6.联合成本是由多个产品或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因此属于相关成本,决策时应予以考虑。 7.约束性成本不依经营管理者决策而发生变动,因此是无关成本,决策时不予考虑。 8.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的区分是绝对的。 9.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适用于收入成本型方案的最优选择。 10.决策中,我们只需要根据单位贡献毛益额的大小即可进行最优决策。 11.传统会计认为只有收入大于完全成本才会形成贡献,而管理会计则认为只要收入大于变动成本就会形成贡献。 12.差量损益既是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之间的数量差异,又是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收益之间的数量差异。 13.差量分析法严格要求区分两个备选方案中哪个是比较方案,哪个是被比较方案。 14.差量分析法仅适用于两个方案之间的比较。 15.成本无差别点上两个方案的总成本相等,而且偏离成本无差别点时,也无法比较方案之间的优劣。 16.公司购买的可转让债券,既可以到期获得约定收益,又可以在未到期前中途转让获得转让收益,因而可能产生机会成本。 17.贡献毛益的大小,反映了备选方案对企业目标利润所做贡献的大小。 18.在不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贡献毛益总额,能够正确地进行择优决策。 19.在企业的某项资源(例如原材料、人工工时等)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不 AAAAAA

第四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抽样与抽样估计 一、单项选择题 1、实际工作中,小样本是指() A、样本容量大于30的样本 B、样本容量小于30的样本 C、样本容量等于30的样本 D、样本容量小于等于30的样本2、从5个字母中随机抽取2个字母作为样本,采用重复抽样,考虑顺序,则可能的样本个数为() A、10个 B、20个 C、25个 D、30个 3、当总体方差未知,且样本容量小于30时,进行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应采用的临界值为() A、F值 B、Z值 C、t值 D、2x 值 4、当总体方差已知,无论样本容量n的大小如何,进行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应采用的临界值为() A、F值 B、Z值 C、t值 D、2x 值 5、在总体内部情况复杂、且各单位之间差异程度大、单位数又多的情况下,宜采用() A、等距抽样 B、整群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类型抽样 6、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甲单位工人工资方差为25,乙单位为100,乙单位抽的人数比甲单位多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A、甲单位较大 B、甲单位较大 C、无法判断 D、甲、乙单位相同 7、某学校在全校学生中随机重复抽取100人调查身高,计算出抽样平均误差为5cm。如果改用不重复抽样方法,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其抽样平均误差将会() A、大于5cm B、小于5cm C、等于5cm D、不确定 8、纯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样本容量扩大为原来的9倍,其它条件不变,则() A、抽样允许误差不变B、抽样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九分之一C、抽样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D、抽样允许误差增大为原来的九倍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主要有() A、总体方差或标准差 B、样本容量 C、抽样方法 D、抽样组织方式 E、抽样的对象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A、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B、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C、抽样误差可以计算但不能加以控制机 D、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

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答案解析)

第一章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的谋划或方略。 A.长远性、全局性 B.长远性、科学性 C.全局性、指导性 D.长远性、指导性 2.企业战略最根本的特征是()。 A.长期性 B.全局性 C.灵活性 D.风险性 3.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是()。 A.企业部门战略 B.企业业务战略 C.企业职能战略 D.企业总体战略 4.企业战略层次中,主要解决资源利用效率问题,使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是()。A.企业总体战略 B.企业业务战略 C.企业职能战略 D.竞争战略 5.战略管理的最高任务是()。 A.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B.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实现特定阶段的战略目标 D.实现企业的使命 6.战略环境分析不包括()。 A.宏观环境分析 B.行业环境分析 C.中观环境分析 D.企业内部环境分析7.构成科技环境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体制 B.社会科技力量 C.社会科技水平 D.国家的科技政策与立法 8.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市场营销和生产管理是()的关键性职能。 A.形成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9.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会对现有企业构成威胁,这种威胁的大小不依()而定。 A.现有企业的反应程度 B.进入市场的障碍 C.市场潜力 D.产业内竞争的程度 10.企业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依据和条件是 () A.企业内部环境 B.企业宏观环境 C.行业环境 D.战略环境 11.企业价值链由主体活动和辅助活动构成,下列不属于辅助活动的是() A.企业基础管理 B.人力资源管理 C.生产加工 D.技术开发 12.在SWOT分析模型中,当企业处于WO象限时,可以采取()。 A.增长型战略 B.紧缩型战略 C.一体化战略 D.扭转型战略 13.企业基本竞争战略中,()的核心是加强内部成本控制,获得竞争优势。

第五章 经营决策实务

第五章经营决策实务 一、产品决策的任务:1、产品性质的确定2、产品质量的确定。3、开发新产品与改造老产品 二、在决定研制成功的新产品是否投放市场时,要考虑的因素: 1、市场前景 2、收益性 3、竞争性 4、资源条件是否允许 5、与本企业目前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相互替代,还是互为补充 6、销售可能性 三、根据不同类型的老产品的特点,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整顿方针: 1、积极发展 2、维持现状 3、改进或改造 4、撤退或淘汰 四、新产品开发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如何开发 2、新产品开发在研制阶段的工作结束后,是否立即组织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3、如何投放市场? 4、何时投放 五、产品竞争战略:1、领先战略。2、追随战略3、模仿战略 六、产品在寿命周期中通常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 七、技术改造决策;是根据产品决策的要求,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企业原来落后的生产技术条件。 八、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手段的改造。生产手段的技术改造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用于改造和革新原有的设备,以延长其技术寿命或提高其效能②用更先进、更经济的生产手段取代陈、落后、过时的机器设备,以使企业生产建立在更加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上。 2、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的改造。 3、劳动环境的改造 九、比较不同方案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有:1、投资回收期(全部投资收回所需要的时间)2、投资回收率(投资项目在使用期限内每年获得的盈利与投资总额之比)3、投资利润总额(使用期内可以为企业带来的总利润数) 4、投资利润指数(利润总额与投资总额之比)等 十、技术改造项目的评价技术:P.131 1、贴现法的基本原理:贴现法就是为了解决不同时期同额资金实际购买力等不等的矛盾,把投资项目在目前以及未来各期的支出和收回折算成现在的价值,然后再分析比较不同方案的经济效果。 2、净现值法—贴现法应用之一。运用贴现法分析不同技术改造方案的经济效果时,最常用的有三种:净现值法、内部投资回收率法、利润指数法。 3、利润指数法—贴现法应用之二。是用单位投资的收益来衡量不同方案经济效果的一种方法。 4、内部投资回收率法—贴现法应用之二。企业通常规定最低限度的投资回收率作为各项投资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并以此为标准与各方案的投资回收率进行比较,据此判断各方案的经济效果。 利用这种方法评价不同方案经济效果好坏,首先需要确定一个作为最低要求的标准回收率。其次,要计算不同项目或方案的预期投资回收率。各方案的预期投资回收率是指该方案净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 十一、价格决策必须考虑下面三个方面的要求; 1、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2对市场有足够的吸引力3、正确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 十二、价格决策的影响因素:1、产品生产成本2、市场供求关系3、价格需求弹性P.136 十三、价格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类: 1、成本定价策略:①总成本加成定价法②盈亏平衡定价法③变动费用定价法④边际贡献定价法 2、风险定价策略:①低价渗透策略。主张在产品投放市场的初期以较低价格销售。 优点:有利于企业市场的迅速形成,因为低价可以吸引许多用户,为企业批量生产创造条件。同时低价销售产品等于向同行发出无利可图的信息,从而可以缓和市场竞争,有利于企业市场的维持,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缺点:风险在于价廉利微,可能给企业造成短期的资金困难,一旦低价被消费者视为习惯则很难改变,一段时期后再提价可能使企业已形成的市场被竞争企业吸引过去。 ②高价“撇油”策略。指企业新产品上市时高价出售。优点:在短期内获取较高利润,使企业投资迅速收回。产品在投放市场初期定价偏高,以后可以不断降低价格,以维持市场和吸引新的用户。缺点:由于价格高可能加速竞争者的出现,威胁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经营成功,也可能吓走潜在用户,不利于企业市场的迅速形成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3、其他定价策略: ①习惯定价策略。是利用客户非常熟悉的,已养成固定习惯的价格 ②尾数定价策略。也称零数定价策略或非整数定价策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