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文科)

2020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文科)

2020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文科)
2020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文科)

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文科)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直线x=1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

A. 45°,1

B. 135°,?1

C. 90°,不存在

D. 180°,不存在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A. 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 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

C.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

D. 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3.方程x2+y2+4mx?2y+5m=0表示圆,m的取值范围是()

A. 1

4

4

或m>1

C. m<1

4

D. m>1

4.若a,b是异面直线,且a//平面α,则b和α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

B. 相交

C. b在α内

D. 平行、相交或b在α内

5.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10π

3B. 13π

3

C. 11π

3

D. 8π

3

6.设l是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A. 若l//α,l//β,则α//β

B. 若l//α,l⊥β,则α⊥β

C. 若α⊥β,l⊥α,则l⊥β

D. 若α⊥β,l//α,则l⊥β

7.若直线x?y+1=0与圆(x?a)2+y2=2有公共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 [?3,?1]

B. [?1,3]

C. [?3,1]

D. (?∞,?3]∪[1,+∞)

8.圆x2+2x+y2+4y?3=0上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平面α截球O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到平面α的距离为√2,则此球的体

积为()

A. √6π

B. 4√3π

C. 4√6π

D. 6√3π

10.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90°,M,N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BC=

CA=CC1,则BM与AN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

10B. 2

5

C. √30

10

D. √2

2

11.已知点A(2,?3),B(?3,?2),直线m过P(1,1),且与线段AB相交,求直线m的斜

率k的取值范围为()

A. k≥3

4或k≤?4 B. k≥3

4

或k≤?1

4

C. ?4≤k≤3

4D. 3

4

≤k≤4

12.如图,点P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面对角线BC1上运

动(P点异于B、C1点),则下列四个结论:

①三棱锥A?D1PC的体积不变:

②A1P//平面ACD1:

③DP⊥BC1;

④平面PDB1⊥平面ACD1.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3.如果直线ax+2y+2=0与直线3x?y?2=0平行,那么系数a的值为______.

14.已知点B与点A(1,2,3)关于M(0,?1,2)对称,则点B的坐标是______.

15.圆(x+2)2+y2=4与圆(x?2)2+(y?1)2=9的位置关系为______.

16.已知⊙M:x2+(y?2)2=1,Q是x轴上的动点,QA,QB分别切⊙M于A,B

两点,求动弦AB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为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0分)

17.已知集合A={y|y=x2?3

2x+1,3

4

≤x≤2},B={x|x+m2≥1},p:x∈A,q:

x∈B,并且p是q的充分条件,求m的取值范围.

18.已知直线l1,l2的方程分别为2x?y=0,x?2y+3=0,且l1,l2的交点为P.

(1)求P点坐标;

(2)若直线l过点P,且与x,y轴正半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9

2

,求直线l的方程.

19.圆C经过点A(2,?1),和直线x+y=1相切,且圆心在直线y=?2x上.

(1)求圆C的方程;

(2)圆内有一点B(2,?5

2

),求以该点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20.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中,∠ABC=60°,

PA=AC=a,PB=PD=√2a,点E在PD上,且PE:

ED=2:1.

(1)求该四棱锥的体积;

(2)若F为棱PC的中点,证明:BF//平面AEC.

21.如图1,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

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

(1)求证:DE//平面A1CB;

(2)求证:A1F⊥BE;

(3)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

22. 已知过点A(?1,0)的动直线l 与圆C :x 2+(y ?3)2=4相交于P ,

Q 两点,M 是PQ 中点,l 与直线m :x +3y +6=0相交于N . (1)求证:当l 与m 垂直时,l 必过圆心C ; (2)当PQ =2√3时,求直线l 的方程;

(3)探索AM ?????? ?AN ?????? 是否与直线l 的倾斜角有关?若无关,请求出其值;若有关,请说明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直线x=1垂直于x轴,倾斜角为90°,而斜率不存在,

故选:C.

利用直线x=1垂直于x轴,倾斜角为90°,选出答案.

本题考查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以及直线的图象特征与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关系.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判断A,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定义判断B和C,利用实际例子判断D.

本题考查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中的定理和定义,只要抓住定理中的关键条件进行判断,可借助于符合条件的几何体进行说明,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和对定理的运用能力.

【解答】

解:A、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就决定了是平行四边形,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互相平行,因而共面,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线面垂直的定义知,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即直线的垂面,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实际例子,如把书本打开,且把书脊垂直放在桌上,则由无数个平面满足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可以求得若方程x2+y2+4mx?2y+5m=0表示圆,必有16m2+4?20m>0,即可求出m的取值范围.

本题考查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若方程x2+y2+Dx+Ey+F=0表示圆,则有D2+E2?4F>0.

【解答】

解:根据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

方程x2+y2+4mx?2y+5m=0表示圆,必有16m2+4?20m>0,

解可得,m<1

4

或m>1,

故选:B.

4.【答案】D

【解析】解: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BB1的中点为E,CC1的中点为F,

设D1C1=a,平面ABCD为α,则a//α.

观察图形,知:a与AD为异在直线,AD?α;

a与AA1为异面直线,AA1与α相交;

a与EF是异面直线,EF//α.

∴若a,b是异面直线,且a//平面α,则b和α的

位置关系是平行、相交或b在α内.

故选:D.

作出正方体,借助正方体能够比较容易地得到结果.

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判断,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平面的公理及其推论的灵活运用.

5.【答案】B

【解析】解: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得,

几何体是低下是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1,圆柱体的高为3,上面是半径为1的一个球

∴该几何体的体积为π×3+4

3π=13

3

π

故选:B.

先由三视图判断出几何体的直观图的形状为上面是球,下面是圆柱;然后利用圆柱、球的体积公式求出该几何体的体积.

解决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问题,一般先将三视图转化为几何体的直观图,再利用面积、体积公式求.

6.【答案】B

【解析】解:若l//α,l//β,则α//β或α,β相交,故A不正确;

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可得:若l//α,经过l的直线与α的交线为m,

则l//m,∵l⊥β,∴m⊥β,根据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

得α⊥β,故B正确;

若l⊥α,α⊥β,则l?β或l//β,故C错误;

作出正方体ABCD?A′B′C′D′,设平面ABCD为α,ADD′A′为β,则α⊥β,

观察正方体,得到:B′C′//α,且B′C′//β;A′D′//α,且A′D′?β;A′B′//α,且A′B′与β相交.∴面α、β及直线l满足:α⊥β,l//α,则一定有l//β或l?β或l与β相交,故D不正确.

故选:B.

对4个选项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

“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也就是说,根据已知条件去思考有关的性质定理;根据要求证的结论去思考有关的判定定理,往往需要将分析与综合的思路结合起来.7.【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直线x?y+1=0与圆(x?a)2+y2=2有公共点,可得圆心到直线x?y+1=0的距离不大于半径,从而可得不等式,即可求得实数a取值范围.

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不大于半径,建立不等式.

【解答】

解:∵直线x?y+1=0与圆(x?a)2+y2=2有公共点

≤√2

∴圆心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a+1|

√2

∴|a+1|≤2

∴?3≤a≤1

故选:C.

8.【答案】C

【解析】解:圆x2+2x+y2+4y?3=0的圆心(?1,?2),半径是2√2,圆心到直线x+

=√2,

y+1=0的距离是

√2

故圆上的点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2的共有3个.

故选:C.

先求圆心和半径,再看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2比较,可得结果.

本题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中档题.9.【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平面α截球O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到平面α的距离为√2,求出球的半径,然后求解球的体积.

本题考查球的体积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

【解答】

解:因为平面α截球O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到平面α的距离为√2,

所以球的半径为:√(√2)2+1=√3.

(√3)3=4√3π.

所以球的体积为:4π

3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异面直线对称角的求法,作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平

面角是解题的关键,同时考查余弦定理的应用.

画出图形,找出BM与AN所成角的平面角,利用解三角形

求出BM与AN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答】

解: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90°,M,N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如图:BC的中点为O,连结ON,

B1C1=OB,则MNOB是平行四边形,BM与AN所成角等于∠ANO,

MN=//1

2

∵BC=CA=CC1,

设BC=CA=CC1=2,∴CO=1,AO=√5,AN=√5,MB=√B1M2+BB12=

√(√2)2+22=√6,

在△ANO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os∠ANO=AN 2+NO2?AO2

2AN?NO

=

2×√5×√6

=√30

10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问题,注意直线m与线段AB相交,即A、B在直线的两侧或直线上.

根据题意,设直线m的方程为y?1=k(x?1),分析可得若直线m与线段AB相交,即A、B在直线的两侧或直线上,则有[(?3)?2k+k?1][(?2)?(?3)k+k?1]≤0,解可得k的范围,即可得答案.

【解答】

解:根据题意,直线m过P(1,1),设直线m的方程为y?1=k(x?1),

即y?kx+k?1=0,

若直线m与线段AB相交,即A、B在直线的两侧或直线上,

则有[(?3)?2k+k?1][(?2)?(?3)k+k?1]≤0,

解可得:k≥3

4

或k≤?4;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解:对于①,由题意知AD1//BC1,从而BC1//平

面AD1C,

故BC?1上任意一点到平面AD1C的距离均相等,

所以以P为顶点,平面AD1C为底面,则三棱锥A?D1PC

的体积不变,故①正确;

对于②,连接A1B,A1C1,A1C1//AD1且相等,由于①知:

AD1//BC1,

所以面BA1C1//面ACD1,从而由线面平行的定义可得,故②正确;

对于③,由于DC ⊥平面BCB 1C 1,所以DC ⊥BC 1, 若DP ⊥BC 1,则BC 1⊥平面DCP ,

BC 1⊥PC ,则P 为中点,与P 为动点矛盾,故③错误; 对于④,连接DB 1,由DB 1⊥AC 且DB 1⊥AD 1,

可得DB 1⊥面ACD 1,从而由面面垂直的判定知,故④正确. 故选:C .

利用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结合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的判断与性质求解.

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解题时要注意三棱锥体积求法中的等积法、线面平行、线线垂直的判定,要注意转化的思想的使用,是中档题.

13.【答案】?6

【解析】解:∵直线ax +2y +2=0与直线3x ?y ?2=0平行, ∴它们的斜率相等,

∴?

a

2

=3 ∴a =?6

故答案为:?6

根据它们的斜率相等,可得?a

2=3,解方程求a 的值. 本题考查两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斜率相等.

14.【答案】(?1,?4,1)

【解析】解:设点B 的坐标为(x,y ,z),∵点B 与点A(1,2,3)关于M(0,?1,2)对称, ∴点M(0,?1,2)对为点A(1,2,3)和点B(x,y ,z)的中点,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 0=x+1

2

?1=y+2

22=z+3

2,解得{x =?1y =?4z =1,

∴点B 的坐标是(?1,?4,1). 故答案为:(?1,?4,1).

根据点的对称性,将问题转化为两点的中点坐标问题,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到点B 的坐标公式.

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的点的坐标.中点考查了中点坐标公式,解空间坐标问题时,要注意类比平面坐标,对于一些运算公式和法则两者是通用的.属于基础题.

15.【答案】相交

【解析】解:圆C(x +2)2+y 2=4的圆心C(?2,0),半径r =2; 圆M(x ?2)2+(y ?1)2=9的圆心M(2,1),半径R =3.

∴|CM|=√(?2?2)2+1=√17,R ?r =3?2=1,R +r =3+2=5. ∴R ?r <√17

由两圆的方程可得圆心坐标及其半径,判断圆心距与两圆的半径和差的关系即可得出. 本题考查了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属于基础题.

16.【答案】x 2+(y ?74)2=116(3

2≤y <2)

【解析】解:连接MB ,MQ ,设P(x,y),Q(|a|,0),点M 、P 、Q 在一条直线上, 得2

?a =

y?2x

.①

由射影定理,有|MB|2=|MP|?|MQ|, 即√x 2+(y ?2)2?√a 2+4=1.②

由①及②消去a ,可得x 2+(y ?7

4)2=1

16和x 2+(y ?9

4)2=1

16. 又由图形可知y <2, 因此x 2+(y ?9

4)2=1

16舍去.

因此所求的轨迹方程为x 2+(y ?7

4)2=1

16(3

2≤y <2). 故答案为:x 2+(y ?7

4)2=1

16(32≤y <2).

连接MB ,MQ ,设P(x,y),Q(|a|,0),点M 、P 、Q 在一条直线上,利用斜率相等建立等式,进而利用射影定理|MB|2=|MP|?|MQ|,联立消去a ,求得x 和y 的关系式,根据图形可知y <2,进而可求得动弦AB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

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轨迹方程问题.解题过程中灵活利用了射影定理.

17.【答案】解:化简集合A ={y|y =x 2?32x +1,3

4≤x ≤2},

配方,得y =(x ?3

4)2+7

16.因为x ∈[7

16,2],

∴y min =716,y max =2∴y ∈[716,2]∴A ={y|7

16≤y ≤2}, 化简集合B ,由x +m 2≥1,得x ≥1?m 2,B ={x|x ≥1?m 2}, 因为命p 题是命题q 的充分条件, ∴A ?B ∴1?m 2≤

7

16

解得m ≥3

4或m ≤?3

4,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3

4]∪[3

4.

【解析】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A 的范围,化简集合B ,根据A ?B ,得到关于m 的不等式,解出即可.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考查集合的包含关系,是一道基础题.

18.【答案】解:(1)由{2x ?y =0

x ?2y +3=0得P(1,2).

(2)①当过点P(1,2)的直线与坐标轴平行时,不合题意;

②当过点P(1,2)的直线与坐标轴不平行时,可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 ?2=k(x ?1), 当x =0时,y =2?k ;当y =0时,x =1?2

k .

故三角形的面积s △=1

2|(1?2

k )(2?k)|=9

2,由2?k >0,1?2

k >0, 解得k =?1或?4.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y ?2=?1×(x ?1)或y ?2=?4×(x ?1), 即x +y ?3=0或4x +y ?6=0;

综上,所求直线方程为x +y ?3=0或4x +y ?6=0;

【解析】(1)把2条直线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可得交点坐标. (2)用点斜式求直线的方程,并求出它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再根据直线与x ,y 轴正半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9

2,求出斜率的值,可得直线l 的方程.

本题主要考查求直线的交点坐标,用点斜式求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截距,属于基础题.

19.【答案】解:(1)设圆心(m,?2m),方程为:(x ?m)2+(y +2m)2=r 2

∵圆过A(2,?1),∴有(2?m)2+(?1+2m)2=r 2 又

√2

=r ,解得m =1,r =√2,

∴圆的方程为(x ?1)2+(y +2)2=2.

(2)由题意,(x ?1)2

+(y +2)2

=2的圆心坐标为C(1,?2),则k CB =?2+

5

2

1?2

=?1

2,

∴以B(2,?5

2)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的斜率为2,

∴所求直线方程为y+5

2

=2(x?2),即4x?2y?13=0.

【解析】(1)设出圆心坐标,利用圆C经过点A(2,?1),和直线x+y=1相切,建立方程组,可求圆C的方程;

(2)求出以B(2,?5

2

)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的斜率,利用点斜式可得方程.

本题考查圆的方程,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20.【答案】(1)解:设AC∩BD=O,连接PO,则O既为AC的中点,也为BD的中点,

∵∠ABC=60°,AC=a,∴BD=√3a,AO=1

2AC=1

2

a,BO=1

2

BD=√3

2

a.

∵PB=PD=√2a,∴PO⊥BD,PO2=PB2?BO2=5

4

a2,

∴PA2+AO2=PO2,即PA⊥AC.

∵PO⊥BD,AC⊥BD,PO∩AC=O,PO、AC?平面PAC,

∴BD⊥平面PAC,

又BD?平面ABCD,∴平面ABCD⊥平面PAC.

∵平面ABCD∩平面PAC=AC,PA?平面PAC,∴PA⊥平面ABCD.

∴四棱锥的体积V=1

3PA?S

菱形ABCD

=1

3

PA?1

2

AC?BD=1

3

×a×1

2

×a×√3a=√3

6

a3.

(2)证明:取PE的中点M,连结FM、BM,则FM//CE.

由PE:ED=2:1,知E是MD的中点,

∵O为BD的中点,∴BM//OE.

∵FM∩BM=M,CE∩OE=E,FM、BM?平面BFM,CE、OE?平面AEC,

∴平面BFM//平面AEC.

又BF?平面BFM,

∴BF//平面AEC.

【解析】(1)设AC∩BD=O,连接PO,在菱形ABCD中,易求得BD=√3a,AO=1

2

a,

BO=√3

2

a,由勾股定理可证明PA⊥AC;由PO⊥BD,AC⊥BD,可推出BD⊥平面PAC,

PA?结合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可得PA⊥平面ABCD,故四棱锥的体积V=1

3

S

菱形ABCD

(2)取PE的中点M,连结FM、BM,则FM//CE,BM//OE,从而推出平面BFM//平面AEC,再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即可得证.

本题考查空间中线与面的位置关系、棱锥体积的求法,熟练掌握空间中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的空间立体感、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1.【答案】解:(1)∵D,E分别为AC,AB的中点,

∴DE//BC,又DE?平面A1CB,

∴DE//平面A1CB.

(2)由已知得AC⊥BC且DE//BC,

∴DE⊥AC,

∴DE⊥A1D,又DE⊥CD,

∴DE⊥平面A1DC,而A1F?平面A1DC,

∴DE⊥A1F,又A1F⊥CD,

∴A1F⊥平面BCDE,

∴A1F⊥BE.

(3)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理由如下:如图,分别取A1C,A1B的中点P,Q,则PQ//BC.

∵DE//BC,

∴DE//PQ.

∴平面DEQ即为平面DEP.

由(Ⅱ)知DE⊥平面A1DC,

∴DE⊥A1C,

又∵P是等腰三角形DA1C底边A1C的中点,

∴A1C⊥DP,

∴A1C⊥平面DEP,从而A1C⊥平面DEQ,

故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

【解析】(1)D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易证DE//平面A 1CB ;

(2)由题意可证DE ⊥平面A 1DC ,从而有DE ⊥A 1F ,又A 1F ⊥CD ,可证A 1F ⊥平面BCDE ,问题解决;

(3)取A 1C ,A 1B 的中点P ,Q ,则PQ//BC ,平面DEQ 即为平面DEP ,由DE ⊥平面,P 是等腰三角形DA 1C 底边A 1C 的中点,可证A 1C ⊥平面DEP ,从而A 1C ⊥平面DEQ . 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证明与逻辑思维能力,综合性强,属于难题.

22.【答案】解:(1)∵l 与m 垂直,且k m =?1

3,∴k 1=3,

故直线l 方程为y =3(x +1),即3x ?y +3=0.∵圆心坐标(0,3)满足直线l 方程, ∴当l 与m 垂直时,l 必过圆心C .

(2)①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易知x =?1符合题意.

②当直线l 与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即kx ?y +k =0, ∵PQ =2√3,∴CM =√4?3=1,则由CM =√k 2+1

=1,得k =4

3,

∴直线l :4x ?3y +4=0.

故直线l 的方程为x =?1或4x ?3y +4=0.

(3)∵CM ⊥MN ,∴AM ?????? ?AN ?????? =(AC ????? +CM ?????? )?AN ?????? =AC ????? ?AN ?????? +CM ?????? ?AN ?????? =AC ????? ?AN

?????? . ①当l 与x 轴垂直时,易得N(?1,?5

3),则AN ?????? =(0,?53

),又AC ????? =(1,3), ∴AM ?????? ?AN ?????? =AC ????? ?AN

?????? =?5. ②当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 则由{y =k(x +1)x +3y +6=0得N(?3k?61+3k ,?5k

1+3k ),则AN ?????? =(?51+3k ,?5k 1+3k ). ∴AM ?????? ?AN ?????? =AC ????? ?AN ?????? =?51+3k +?15k 1+3k

=?5. 综上所述,AM ?????? ?AN

?????? 的值与直线l 的斜率无关,且AM ?????? ?AN ?????? =?5.

【解析】(1)根据l 与m 垂直,则两条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进而根据直线过点A(?1,0),我们可求出直线的方程,将圆的圆心坐标代入直线方程验证后,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半弦长、弦心距、圆半径构造直角三角形,满足勾股定理,结合PQ =2√3,易得到弦心距,进而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构造关于k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k 值,进而得到直线l 的方程;

(3)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求出两条直线的交点N 的坐标(含参数k),然后根据向量数量积公式,即可求出AM ?????? ?AN

?????? 的值,进而得到结论.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及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其中在处理圆的弦长问题时,根据半弦长、弦心距、圆半径构造直角三角形,满足勾股定理,进行弦长、弦心距、圆半径的知二求一,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