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层医院干眼症的诊疗体会

基层医院干眼症的诊疗体会

基层医院干眼症的诊疗体会
基层医院干眼症的诊疗体会

基层医院干眼症的诊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8-09-29T11:04:12.8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作者:张毅[导读] 通过临床案例分析,探讨在基层医院中干眼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

张毅

(相城区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苏州215132)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案例分析,探讨在基层医院中干眼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2名干眼症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等进行详尽的研究。结果: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干眼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其中瘙痒、视疲劳、眼干涩等病症大发病率最高,而以风沙、光线刺激等因素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结论:治疗干眼症应该首先消除发病的诱因,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关键词】基层医院;干眼症;诊疗体会

干眼症是临床医疗中经常遇见的一种眼表疾病,其根源在于由异常的泪液质或量从而引起泪膜不稳定及眼表面损害,致眼部受创或不适的一种疾病,表现为两种不同情况所引起的眼干燥:一、泪液分泌不足导致;二、泪液的量正常但由其他不正常因素所致的泪膜不稳定导致的眼干燥。眼部干燥感、视物模糊、异物感、畏光等不适感是大部分干眼症患者的自我感受,其中严重患者会出现视力明显下降的情况,从而影响生活和工作,更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1]。由于医疗条件和卫生环境的限制,干眼症在基层医院确诊的发病率很高,本次根据82名干眼症患者的治疗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资料和方法

1、基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有82名干眼症患者到我院接受治疗,分别有52名女性患者,30名男性患者。其中,共有25名60岁的患者,35名40?60岁的患者,22名16?40岁的患者。

2、检查诊断方法

我院根据常用的干眼分类法,对82名患者进行诊断,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主要根据泪膜不稳定、泪液的渗透压增加和眼表面损害等方式来判断,具体表现如下:①干涩、不适、视疲劳、异物感、眼皮重、分泌物多、疼痛、视物模糊、痒、流泪、畏光及眼红等慢性症状(其中有1项以上呈阳性)[2];②在裂隙灯下观察患者泪河线的宽度是否变小为0.3 mm以内,如果角膜表面有碎屑、结膜或眼睑异常等表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有干眼症;③根据FL角膜染色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活体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1 ;④在泪液功能实验中:BUT 测定≤5S,St<10 mm,说明患者可能有干眼症。根据据干眼患者的眼表损害、泪膜不稳定、临床症状的相关检查和特定的实验室检查,均可以对干眼症作出准确的诊断。

3、治疗方法

①消除诱因。要治疗干眼症,医护人员首先要帮助患者找到导致患病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具体原因指定最科学的治疗方案。在明确患病原因之后,干眼症患者的治疗要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宜吸烟喝酒;要保证足够的休息,缓解眼部疲劳,尽量保证在使用电视、电脑等产品时,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在室外要带上日光镜,避免外部环境的干扰,预防风沙、日光的直射;尽量不要与空调、油烟等有近距离接触;对于减少泪液分泌的药物,如阿托品类药、抗组胺药、心得安、利血平等降血压药物,患者应尽量避免服用。②泪液成分替代治疗。根据患者病症的轻重程度,医护人员可建议患者连续60天使用卡波姆滴眼液,使用方法为每天外用3到6次,每次两眼个1滴[3]。同时患者也可以连续60天使用羟糖苷滴眼液,方法为每天外用3到6次,每次两眼个1滴。③其他治疗。连续14天到21天内,每天服用1粒维生素AD 丸。

二、结果

我院根据常用的干眼分类法,对82名患者进行诊断,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研究数据表明,82名干眼症患者中分别有52名女性患者,30名男性患者,发病率分别为63.4%和36.6%,比率为1:1.7。同时从研究数据还可以看出,82名患者中共有25名60岁的患者,35名40?60岁的患者,22名16?40岁的患者,40?60岁为干眼症的高发时期。

三、讨论

目前,干眼症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剖析透彻,但可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统计研究发现:在某些特定职业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例如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大楼疾病综合症”或“办公室眼病综合症”,长期处在空调开放且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引起干眼症;电脑工作者、教师、会计常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瞬目减少,泪液蒸发过多而引发干眼症;日常生活中,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也是干眼症的重要诱因之一;长期在户外工作、运动或生活,容易受到风沙、强光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诱发干眼症[4];而在目前现代社会中,过多过频的使用化妆品更是许多女性患者引发干眼症的主要原因;还有部分廉价的抗炎眼药水,也是造成干眼症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医学中,虽然可以通过一些常规的检查和临床症状,来确诊干眼症发生的可能性,但实际上却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确诊。在基层医院对干眼症进行诊断时,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史,结合相关检查指标和临床症状,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诊断,可以对大部分患者进行确诊。①干涩、不适、视疲劳、异物感、眼皮重、分泌物多、疼痛、视物模糊、痒、流泪、畏光及眼红等慢性症状(其中有1项以上呈阳性);②在裂隙灯下观察患者泪河线的宽度是否变小为0.3 mm以内,角膜表面有碎屑、结膜或眼睑异常等;③根据FL角膜染色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活体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1 ;④在泪液功能实验中:BUT 测定≤5S,St<10 mm。

综上所述,在基层医院对干眼症进行治疗时,应该先消除病症诱因,再进行药物治疗,最大可能提高治愈率。对于有眼干等自觉症状,而检查不符合干眼诊断标准者的患者,应提醒患者注意眼部保健,定期检查,早预防早治疗。

【参考文献】

[1]丛晨阳,毕宏生,温莹.干眼症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03):464-467.

[2]马华贞,孙廷励.干眼症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护理手段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9):159-162.

[3]倪书钦.干眼症的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03):332-334.

[4]崔先进,孙倩娜.247例干眼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眼科,2012,21(03):177-180.

基层医院干眼症的诊疗体会

基层医院干眼症的诊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8-09-29T11:04:12.8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作者:张毅[导读] 通过临床案例分析,探讨在基层医院中干眼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 张毅 (相城区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苏州215132)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案例分析,探讨在基层医院中干眼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2名干眼症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等进行详尽的研究。结果: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干眼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其中瘙痒、视疲劳、眼干涩等病症大发病率最高,而以风沙、光线刺激等因素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结论:治疗干眼症应该首先消除发病的诱因,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关键词】基层医院;干眼症;诊疗体会 干眼症是临床医疗中经常遇见的一种眼表疾病,其根源在于由异常的泪液质或量从而引起泪膜不稳定及眼表面损害,致眼部受创或不适的一种疾病,表现为两种不同情况所引起的眼干燥:一、泪液分泌不足导致;二、泪液的量正常但由其他不正常因素所致的泪膜不稳定导致的眼干燥。眼部干燥感、视物模糊、异物感、畏光等不适感是大部分干眼症患者的自我感受,其中严重患者会出现视力明显下降的情况,从而影响生活和工作,更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1]。由于医疗条件和卫生环境的限制,干眼症在基层医院确诊的发病率很高,本次根据82名干眼症患者的治疗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资料和方法 1、基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有82名干眼症患者到我院接受治疗,分别有52名女性患者,30名男性患者。其中,共有25名60岁的患者,35名40?60岁的患者,22名16?40岁的患者。 2、检查诊断方法 我院根据常用的干眼分类法,对82名患者进行诊断,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主要根据泪膜不稳定、泪液的渗透压增加和眼表面损害等方式来判断,具体表现如下:①干涩、不适、视疲劳、异物感、眼皮重、分泌物多、疼痛、视物模糊、痒、流泪、畏光及眼红等慢性症状(其中有1项以上呈阳性)[2];②在裂隙灯下观察患者泪河线的宽度是否变小为0.3 mm以内,如果角膜表面有碎屑、结膜或眼睑异常等表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有干眼症;③根据FL角膜染色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活体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1 ;④在泪液功能实验中:BUT 测定≤5S,St<10 mm,说明患者可能有干眼症。根据据干眼患者的眼表损害、泪膜不稳定、临床症状的相关检查和特定的实验室检查,均可以对干眼症作出准确的诊断。 3、治疗方法 ①消除诱因。要治疗干眼症,医护人员首先要帮助患者找到导致患病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具体原因指定最科学的治疗方案。在明确患病原因之后,干眼症患者的治疗要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宜吸烟喝酒;要保证足够的休息,缓解眼部疲劳,尽量保证在使用电视、电脑等产品时,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在室外要带上日光镜,避免外部环境的干扰,预防风沙、日光的直射;尽量不要与空调、油烟等有近距离接触;对于减少泪液分泌的药物,如阿托品类药、抗组胺药、心得安、利血平等降血压药物,患者应尽量避免服用。②泪液成分替代治疗。根据患者病症的轻重程度,医护人员可建议患者连续60天使用卡波姆滴眼液,使用方法为每天外用3到6次,每次两眼个1滴[3]。同时患者也可以连续60天使用羟糖苷滴眼液,方法为每天外用3到6次,每次两眼个1滴。③其他治疗。连续14天到21天内,每天服用1粒维生素AD 丸。 二、结果 我院根据常用的干眼分类法,对82名患者进行诊断,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研究数据表明,82名干眼症患者中分别有52名女性患者,30名男性患者,发病率分别为63.4%和36.6%,比率为1:1.7。同时从研究数据还可以看出,82名患者中共有25名60岁的患者,35名40?60岁的患者,22名16?40岁的患者,40?60岁为干眼症的高发时期。 三、讨论 目前,干眼症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剖析透彻,但可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统计研究发现:在某些特定职业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例如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大楼疾病综合症”或“办公室眼病综合症”,长期处在空调开放且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引起干眼症;电脑工作者、教师、会计常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瞬目减少,泪液蒸发过多而引发干眼症;日常生活中,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也是干眼症的重要诱因之一;长期在户外工作、运动或生活,容易受到风沙、强光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诱发干眼症[4];而在目前现代社会中,过多过频的使用化妆品更是许多女性患者引发干眼症的主要原因;还有部分廉价的抗炎眼药水,也是造成干眼症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医学中,虽然可以通过一些常规的检查和临床症状,来确诊干眼症发生的可能性,但实际上却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确诊。在基层医院对干眼症进行诊断时,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史,结合相关检查指标和临床症状,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诊断,可以对大部分患者进行确诊。①干涩、不适、视疲劳、异物感、眼皮重、分泌物多、疼痛、视物模糊、痒、流泪、畏光及眼红等慢性症状(其中有1项以上呈阳性);②在裂隙灯下观察患者泪河线的宽度是否变小为0.3 mm以内,角膜表面有碎屑、结膜或眼睑异常等;③根据FL角膜染色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活体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1 ;④在泪液功能实验中:BUT 测定≤5S,St<10 mm。 综上所述,在基层医院对干眼症进行治疗时,应该先消除病症诱因,再进行药物治疗,最大可能提高治愈率。对于有眼干等自觉症状,而检查不符合干眼诊断标准者的患者,应提醒患者注意眼部保健,定期检查,早预防早治疗。 【参考文献】 [1]丛晨阳,毕宏生,温莹.干眼症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03):464-467. [2]马华贞,孙廷励.干眼症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护理手段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9):159-162. [3]倪书钦.干眼症的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03):332-334. [4]崔先进,孙倩娜.247例干眼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眼科,2012,21(03):177-180.

干眼症综合治疗方案

干眼症综合治疗方案 引起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与电视、电脑接触得越来越多、长时间面对荧光屏,过度阅读,是干眼症的首要危害因素。调查证实,每天在电脑前工作3小时以上的人中,90%的人都患有干眼症。而在未来5年中,干眼症患者人数还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上升。另外,在空调、吸烟室内都可诱发和加重干眼症状。 角结膜干燥症俗称“干眼症”是指眼睛泪液分泌异常,无法保持眼睛湿润所引发的眼球病变。眼睛由外至内分为油脂层、水液层和黏液层,藉由眨眼的动作使眼泪均匀分布于眼球,这三层若其中一项分泌异常,就会产生干眼症,一般干眼症最常见的原因为水液层缺乏,泪水分泌不足或蒸发太快,当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时,泪腺分泌会受抑制;而使用安眠药或避孕药。 症状: 角结膜干燥症俗称“干眼症”是指眼睛泪液分泌异常,无法保持眼睛湿润所引发的眼球病变。眼睛由外至内分为油脂层、水液层和黏液层,藉由眨眼的动作使眼泪均匀分布于眼球,这三层若其中一项分泌异常,就会产生干眼症,一般干眼症最常见的原因为水液层缺乏,泪水分泌不足或蒸发太快,当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时,泪腺分泌会受抑制;而使用安眠药或避孕药,也会影响泪水分泌量。 干眼症常见的症状是眼部干涩和异物感,其他症状有烧灼感、痒感、畏光、红痛、视物模糊易普疲劳、粘丝状分泌物等。如有上述症状,则应仔细询问病史,寻找病因。对于严重的眼干,应询问是否伴有口干、关节痛,以排除SS。 干眼症症状的个体差异很大。大多数病人抱怨眼部异物感,烧灼感和一般的眼部不适。这些不适被典型地描述为刮擦感,眼干,疼痛,沙粒感,刺痛感或烧灼感。这些不适感往往是眼睛干涩的证明,因为角膜的表面遍布感觉神经末梢。有相当比例的病人有畏光和间歇性模糊或其他的视力问题。 干眼症的患者常常诉说自己的眼睛易于疲劳,使得读书和看电视发生困难。发生这些困难的原因是当工作需要注意力集中时,瞬目的频率明显减少。当瞬目的频率明显减少时,

干眼的诊断与分类

干眼的诊断与分类 干眼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及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面的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它是我国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据统计,美国有干眼病人超过5 000万[1],单纯从人口计算,推测我国的干眼病人超过3亿。近年来,在飞行人员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类似干眼的症状,但是由于我国至今无明确的干眼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而且对于干眼的名词,目前眼科文献仍不统一,分类也不完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飞行人员干眼的治疗,作者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及文献资料对干眼进行了回顾。 1干眼的诊断 我国关于干眼的名词有:干眼[2-3]、干眼症[4]、干眼 病[5-7]、结膜干燥症[8]。干眼是一连续的过程,病情由轻到重连续发展,且轻、中、重度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通常任何有症状或合并体征均应诊断为病理状态,如美国一些地区对干眼的诊断标准为只要患者出现干眼的症状(不管有无体征)均可诊断。但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及其他方面的现状,进行此病的诊断可采用与我国具体情况相适应的诊断标准,为此应在名词上进行区别。刘祖国等[9]建议我国目前可采用的名词及相应的标准如下。干眼症:指患者具有干眼的症状但无干眼的各种体征的情况,尤其是无眼表的损害,无引起干眼的局部及全身性原因。这些症状可能为一过性,如偶尔看书或用电脑引起的眼不适,只要经过休息或短暂应用人工泪液则恢复正常。干眼病:是指患者不仅具有干眼的症状及体征,且有引起干眼的局部或全身性原因。角结膜干燥症:为由于Sjogren’s syndrome引起的眼表改变,为干眼病中的一种,此类诊断应放在干眼病中。干眼:是干眼症及干眼病的总称。 目前国际上及国内无统一的干眼诊断标准。根据最新研究报告及有关的临床研究,可按下列标准进行诊断:①主观症状(具有以下前5项中1项或1项以上阳性)。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畏光、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眼红。 ②泪膜不稳定。BUT泪膜破裂时间≤10 s为异常。③泪液减少。Schirmer Test泪液分泌试验≤10 mm/5 min;乳铁蛋白含量≤0.9 μg/mL为异常。④眼表面损害。荧光素染色≥3和(或)虎红染色≥3;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降低,出现蛇形染色质,鳞状上皮化生增加。⑤泪液渗透压增加。≥312 mOsm/L。 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时,具有①+②(≤5 s)或①+②(≤10 s)+③即可作出干眼诊断,如同时出现③及④则可加强诊断。 2干眼的分类 干眼的分类也有多种,但是都不甚完善,再加上一些患者的干眼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很难简单地将其归入其中任何一类。飞行人员作为一个特殊人群,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出现干眼症状日益增多,但是相关资料却极其缺乏。因此,理想的疾

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干眼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白涩症和神水将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神水将枯(ZY/T001.5-94)。(1)目珠干燥失却莹润光泽,白睛微红,有皱褶,眵黏稠呈丝状,黑睛暗淡,生翳。(2)眼干涩、摩擦痛、畏光、视力下降,同时口鼻干燥,唾液减少。(3)泪液分泌量测定,多次Schirmer法少于10mm/5min。虎红染色试验阳性,荧光素染色试验阳性。(4)多见于50岁左右女性,双侧发病,常伴有多发性关节炎。(5)必要时作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测定、血沉检查。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眼表疾病学》(刘祖国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主观症状(具有以下前五项中一项或一项以上者为阳性):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畏光、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眼红。(2)泪膜不稳定:泪膜破裂时间(BUT)≤10秒为异常。(3)泪液减少: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法)≤10mm/5min;乳铁蛋白含量≤0.9ug/ml为异常。(4)眼表面损害: 荧光素染色≥3和/或虎红染色≥3;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降低,出现蛇形染色质,鳞状上皮化生增加。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时,具有1+2(≤5秒)或1+2(≤10秒)+3即可作出干眼诊断,如同时出现(3)及(4)则可加强诊断。(二)证候诊断1.肺阴不足证:目珠干涩不爽,磨痛异物感,久视疲劳,时常白睛隐隐发红,舌红少津,脉细数。2.气阴两虚证:目珠干燥无光泽,涩磨畏光,眼极易疲劳,视力模糊,甚至眼睑痉挛,口干少津, 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脉细。

干眼新定义与诊疗规范

干眼新定义与诊疗规范 编者按:“2015眼科诊疗新进展”会议于2015年1月24日在厦门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到眼表干眼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探讨干眼诊疗的新进展。大会对亚洲最新公布的干眼定义及其诊疗规范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加强泪膜稳定性这一概念在干眼诊疗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对干眼中重要的一型黏蛋白缺乏型干眼的诊疗规范从一个更高、更广、更新的角度进行深刻的讲解,提出关于针对性用药的指导性建议,期望能有助于干眼诊疗的管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亚洲干眼新定义 刘祖国教授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干眼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类常见眼表疾病。近年来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根据文献报道,目前世界范围内干眼发病率大约在5%~35%不等,其中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高于青年人,亚洲人高于其他人种。根据我国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与亚洲其他国家类似,约21%~30%。我国2013年版专家共识对干眼的定义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亚洲最新公布的干眼诊断标准:有干眼的症状,同时泪膜破裂时间(BUT)≤5s即可诊断干眼。我国采用的干眼诊断标准是:有干燥感、

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BUT≤5s或Schirmer Ⅰ试验(无表面麻醉)≤5mm/5min 可诊断干眼;或者有上述主观症状之一和5s<BUT≤10s或5mm/5min<Schirmer Ⅰ试验结果(无表面麻醉)≤10 mm/5min时,同时伴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可诊断干眼。亚洲最新公布的干眼诊断标准与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 诊断标准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更加简单,并且能够涵盖大部分患者。Schirmer试验≤5mm/5min的大部分患者一般 BUT≤5s;对于有角膜染色的大部分患者其BUT通常≤5s。所以BUT≤5s可涵盖大部分干眼的患者,BUT代表的是泪膜稳定性,BUT≤5s说明泪膜的稳定性差,而泪膜稳定差既是干眼的发病启动因子,也是干眼的发病结果,泪膜稳定性在干眼疾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眼表黏蛋白与干眼病以往认为眼表泪膜主要由三层结构组成:脂质层、水样层、黏液层。现在研究证明,泪膜为二层结构:脂质层、水-黏液凝胶层。脂质层主要由睑板腺分泌,泪膜中的水主要由泪腺分泌,黏蛋白主要由杯状细胞分泌。2007年国际干眼病专题研究会在干眼的最新定义中着重强调,干眼伴有泪膜渗透性增加和眼表炎症,并将抗炎治疗定为干眼分级治疗中的明确内容。炎症在干眼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炎症环节治疗干眼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干眼发病的核心机制是眼表渗透压增高,激活上皮的炎症信号通路,促使

干眼临床诊疗规范V2-0912

干眼临床诊疗规范 (讨论稿)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 一、前言 干眼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类常见重要眼表疾病。近年来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迅速上升,但其诊疗规范尚未建立,各级眼科医师对于干眼的认识及诊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为临床实际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干眼临床工作,提高干眼诊治水平,急需针对目前存在的许多干眼临床问题,建立我国干眼临床诊疗规范。 二、干眼的定义 干眼为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我国临床出现的各种名称(如干眼症、干眼病及干眼综合征等)均统一称为干眼。 三、干眼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目前世界范围内干眼发病率大约在5.5-33.7%左右,其中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高于青年人,亚洲人高于其他人种。根据我国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与亚洲其他国家类似,较美国及欧洲高,其发生率约在21%-30%。其危险因素主要有:老龄、女性、高海拔、糖尿病、翼状胬肉、空气污染、眼药水滥用、使用视频终端、角膜屈光手术、过敏性眼病和部分全身性疾病等。 四、干眼的分类

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干眼分类标准,目前存在多种分类方法。干眼发病机制的复杂性是目前分类尚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参考目前的分类方法,对我国现有基于眼表面泪膜结构与功能的干眼分类标准进行了改进,同时基于Delphi小组报告提出了我国干眼的严重程度的分类标准。 1. 干眼的分类标准 (1)水液缺乏型干眼(Aqueous Tear Deficiency,ATD):水液性泪液生成不足和(或)质的异常而引起,如Sj?gren综合征和许多全身性因素引起的干眼; (2)蒸发过强型干眼:由于脂质层质或量的异常而引起,如睑板腺功能障碍、睑缘炎、视屏终端综合征、眼睑缺损或异常引起蒸发增加等; (3)粘蛋白缺乏型干眼:为眼表上皮细胞受损而引起,包括眼表的药物毒性、化学伤、热烧伤及角膜缘功能障碍等; (4)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由泪液的动力学异常引起,包括瞬目异常、泪液排出延缓、结膜松弛引起的眼表炎症而导致的动力学异常等; (5)混合型干眼: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干眼类型,为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所引起的干眼。 混合型干眼是临床上的主要类型,即使患者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单一类型干眼,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佳也将最后发展为混合型干眼。 2. 干眼严重程度分类标准 轻度:轻度主观症状而无裂隙灯下可见的眼表面损害体征; 中度:中重度主观症状同时有裂隙灯下的眼表面损害体征,但经过治疗后体征可消失; 重度:中重度主观症状及裂隙灯下的眼表面损害体征, 治疗后体征不能完全消失。 五、干眼的检查和诊断 (一)干眼的检查 1. 病史询问 包括患者全身与眼部疾病史、手术史、全身及眼部药物治疗史、角膜接触镜

总结学习不同类型干眼症治疗方案

总结学习不同类型干眼症治疗方案 【文章属性】实用性内容【文章价值】无我享受 【文章分类号】Q17【文章标识号】E59 【文章语种】汉语【文章日期】2020-06-11众所周知,干眼症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类常见重要眼表疾病。随着现代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干眼症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你是否有过长时间盯着电脑或看电视后双眼干涩、灼热、痛痒不适的情况? 不要以为这只是一时的疲劳所致,只要闭目养神、睡一觉就好了,其实这些都是干眼症的典型症状。很多人觉得干眼症只是小毛病,不必在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那么,不同类型干眼症治疗方案有哪些呢?下面,爱尔眼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讲解! 蒸发过强型干眼症患者:

爱尔眼科干眼理疗包括雾化熏蒸、热敷、睑板腺按摩、冷敷四个步骤。主要适用于蒸发过强型干眼患者,这类相关患者占到干眼患者的百分之七八十。 干眼理疗的次数是根据干眼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自觉症状是否缓解来确定,正常情况下一周做1次,4-5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之后根据复查结果决定后续理疗次数。只有按疗程规律的进行理疗,才能达到彻底疏通睑板腺、促进脂质排出,恢复正常的睑板腺功能,从而眼部不适症状就会明显缓解或消失。一次理疗大概30-45分钟左右。 睑板腺功能障碍、伴有炎症或蠕形螨感染患者: 光润干眼治疗,具有光疗干眼高效快捷、深度祛螨强劲杀菌的特点。主要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伴有炎症或蠕形螨感染的的人群。

光润治疗过程:是指以强脉冲光为核心,结合雾化、睑板腺按摩、冷敷等为一体的诊疗方案通过强脉冲光波透皮深层加热睑板腺,溶解陈旧及顽固睑脂,促进睑脂通过按摩排出,达到疏通睑板腺,缓解干眼的目的。同时,强脉冲光产生的瞬时高温,可帮助杀除寄居于睫毛毛囊和睑板腺开口内的螨虫,达到较好的除螨效果。强脉冲光:是一种强度很高,经过聚焦和过滤后形成的宽谱光,本质是普通光而非激光。 成人睑板腺功能障碍MGD: Lipiflow的适应症明确为成人睑板腺功能障碍MGD。12分钟治疗,方便快捷,眼睑内侧42.5℃加热,热量直达睑板腺,眼睑外侧同步按摩,解决睑板腺阻塞问题。治疗疗程为一年1-2次。

干眼的主要诊断标准

. 国际眼科时讯》:干眼的主要诊断标准是什么? 刘祖国教授:干眼共识中诊断标准比较简练,具有可操作性,适合基层医生使用,如果其比较复杂就很难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诊断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所有患者都应该有主观症状;其次,如果同时有BUT<5s或Schirmer试验<5mm,即可诊断干眼;第三,患者有干眼症状,5s

2013干眼临床诊疗规范专家共识

* 【摘要】 干眼是严重影响视觉质量的眼病。由于缺乏规范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标准, 目前我国各级医院对于干眼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参差不齐。为规范干眼的临床诊治,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的专家对干眼的诊治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共识,供广大眼科医师参考。 干眼临床诊疗规范专家共识 (2013年)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 *转载自《中华眼科杂志》2013年1月刊。通讯作者:谢立信,Email :lixin_xie@https://www.doczj.com/doc/0818026315.html, 【Abstract 】 Dry eye is an important ocular surface disease,and greatly affected the visual quality.However,there is no standardize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ance,so the level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ry eye in different hospital are quite un-even.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ry eye,the experts in Corneal Disease Group of Ophthal-mological Societ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discussed many problems abou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ry eye and formed a consensus,which can offer reference for the ophthalmologists in China. Experts ’consensus about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ry eye (2013) Corneal Disease Group of Ophthalmological Societ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