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精)

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精)

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精)
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精)

3.22世界水日主题: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人民网北京3月22日电(记者蒋琪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水利部确定我国纪念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有水才有森林草原,有水才有湖泊湿地,有水才有生物多样性。文明兴替与水有着重要的关系,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防洪体系日益完善,供水规模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水利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民生水利成效显著,基本保障了国家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与此同时,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条件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的国情水情没有改变;长期以来资源拉动型经济发展方式付出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过大,一些地方出现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绿洲消失、地下水位下降等严重生态问题。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对喝上干净水、享有优美环境等方面要求差距巨大,这种状况如不尽快加以扭转,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四化同步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八大报告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进一步要求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完成、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这一系列重大政策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把完善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重要抓手,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现从控制洪水向洪

水管理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从局部水生态治理向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转变,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要着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核心,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和完善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等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确保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要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加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确保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充分发挥水功能区的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分类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确保2015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健全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建立目标考核、干部问责和监督检查机制。

二是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和调度方案,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等规划为基础,构建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区域互补”的水资源宏观配置格局。人工连通与恢复自然连通相结合,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注重非常规水源利用,推进污水处理回用,鼓励和积极发展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重视雨水集蓄利用和微咸水利用,将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三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强化节约用水管理。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进一步优化用水结构,以水定产业,以水定发展,形成有利于节水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推进农业节水,重点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严格控制水资源紧缺、供水矛盾突出和生态脆弱地区高用水、高污染行业发展规模。加快企业节水改

造,重点抓好高用水行业节水减排技改以及重复用水工程建设,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全面提升工业节水能力和水平。加大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力度,强化生活与服务业用水管理,建设和推广节水设施和器具,逐步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和产品,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提高城镇生活用水效率。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强化重点用水监控单位监控管理。

四是实施水功能区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实施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监督管理,建立水功能区

水质达标评价体系。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制定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大力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进一步强化水源地应急管理。科学编制《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做好水资源保护顶层设计。

五是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城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创建,探索符合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确定并维持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保障生态用水基本需求,定期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加强对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湖和地区的水生态修复。加快生态河道建设和农村沟塘综合整治,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强地下水超采区和海水入侵区治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深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强化水土流失监控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积极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抓好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利风景区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水电。

六是落实水生态文明理念,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在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建设实施、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着力维护河湖健康。在水利规划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

明理念,按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要求,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主体功能区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

承载能力相适应。在项目前期工作中,要统筹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强新建工程与已有工程挖潜改造方案的比选,对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应在强化节水的基础上做好水资源供需分析,充分考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加强节约集约用地,把征地和移民安置作为工程建设方案优化比选论证的重要因素,尽量减少占地和移民数量。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七是加强部门合作,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建立部门间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和节奖超罚的节水财税政策,鼓励开展水权交易,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加强水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和推进,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注重科技创新,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注重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制定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完善有利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体制及机制,逐步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八是开展宣传教育,提升公众认知认可。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倡导先进的水生态伦理价值观和适应水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公众对于水生态环境意见和建议的反映渠道,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方式,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提高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的自觉性,营造节水、爱水、护水、亲水的社会氛围。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

百度文库 + 城市建设用地 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 2015年8月

目录 1 编制依据 0 2 基本约定 0 适用范围 0 评价目的 (1) 工作体系 (1) 工作任务 (2) 评价时点 (2) 技术步骤 (3) 区域用地状况评价技术步骤 (3) 中心城区用地潜力评价技术步骤 (4) 标准适用说明 (6) 3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 (7) 评价单元与评价对象 (7) 评价单元 (7) 评价对象 (7) 基础调查 (8) 调查基本要求 (8) 人口状况调查 (8) 经济状况调查 (10)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13) 定性分析 (16) 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分析 (16)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目标实现状况分析 (16) 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17) 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19) 定量评价 (22) 评价方法 (22) 评价指标体系 (22) 评价指标现状值计算 (23) 权重值确定 (24) 理想值确定 (26) 评价指标标准化 (28) 分指数、指数和总指数计算 (29) 土地利用状况类型判定 (30) 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31)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分析 (31)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31)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绩效分析 (31)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32)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状况分析及评价结论 (32) 汇总表格规范 (32)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函〔2014〕210号)要求,做好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依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 1018-2008),结合2011-2013年北京等30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原平等20个小城市评价工作实践,编制《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1 编制依据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编制依据主要包括:(1)《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函〔2014〕210号);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3)《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 (4)《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01); (5)《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 18508—2001);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1993,2002版); (7)《土地基本术语》(GB/T 19231—2003); (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9)《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 1018—2008); (1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2 基本约定 适用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

代。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 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保关系,推进绿色发展。经济产业良好发展是 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当前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生态监督力度。环境保护监管工作 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

开发区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合同

**()第号 项目名称:**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评价(更新评价) 甲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乙方:*** 年月日

甲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有关法律规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委托————编制**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订立合同如下: 一、甲方委托乙方的任务及要求: 甲方委托乙方完成**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2015年度更新评价)工作。 二、甲方向乙方提供的资料: 1、开发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地籍、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等基础资料; 2、开发区所有建设用地审批的图件及相关资料; 3、汇川区土地更新现状库(2015年度); 4、开发区城市规划(2010-2030年),含控规和详规;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2006-2020年)(修编后的最终数据) 6、开发区2015年年鉴统计数据; 7、其他相关资料。 三、乙方提交的成果资料

1、数据库成果(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 2、各类统计汇总表; 3、文字报告(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报告、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专题报告、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设计书) 四、时间要求: 按照省厅规定的时间要求完成。 五、甲、乙双方的义务 甲方的义务: 1、协助乙方协调汇川区境内的相关工作关系; 2、提供清单要求的相关资料; 3、配合、协助乙方工作。 乙方的义务: 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接受甲方对项目的监督和检查。 六、成果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归甲方所有。 七、价款及其支付方式: 经双方友好协商,该项目工作总价为人民币贰拾万元整(小写:¥—

《爱护水资源》教案

《爱护水资源》教案(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爱护水资源》教案 龙山中学肖娜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方法与过程 (1)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 (2)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强化学生爱水、节水意识。 (3)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节水是法律规定的公民应尽的义务;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2—3月28日是中国水周。 教学重点: 1、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 1、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多媒体教学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A、收集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污染的情况。 B、调查你自己家的用水情况。 2、情景导入 提问:我们每天都要用水,喝水,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吗?回答:略 引入:既然水对于我们如此重要,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 状况吗?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3、讲授新课: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板书) 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3/4; 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1018吨) 展示: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 讨论:地球上70%覆盖着水,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许多 国家和地区面临缺水的危机? 原因:1、淡水资源比较少(能直接饮用的仅占水资源的%); 2、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水量增多;

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精)

3.22世界水日主题: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人民网北京3月22日电(记者蒋琪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水利部确定我国纪念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有水才有森林草原,有水才有湖泊湿地,有水才有生物多样性。文明兴替与水有着重要的关系,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防洪体系日益完善,供水规模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水利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民生水利成效显著,基本保障了国家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与此同时,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条件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的国情水情没有改变;长期以来资源拉动型经济发展方式付出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过大,一些地方出现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绿洲消失、地下水位下降等严重生态问题。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对喝上干净水、享有优美环境等方面要求差距巨大,这种状况如不尽快加以扭转,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四化同步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八大报告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进一步要求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完成、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这一系列重大政策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把完善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重要抓手,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现从控制洪水向洪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习题

《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习题 一、基础过关 1.如图是节水徽记,哈尔滨近几年的暑期都出现了缺水的情况,下列节水措施恰当的是( ) A.少喝水,不洗澡 B.用自来水给饮料降温 C.用高压水枪洗车 D.用洗过菜的水冲马桶 2.爱惜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洗衣服的水再用于洗拖把、冲厕所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活污水要净化后再排放到江河湖泊 B.只要澄清透明,就是纯净的水,就可以饮用 C.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不但破坏土壤结构,同时也污染水源 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4.地球上的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不足1%,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做法不能节约用水的是( ) A.淋浴擦肥皂时暂时关上喷头 B. 洗衣后的水用来拖地 C. 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 D. 用水管不断地冲洗汽车 5.水资源供应紧张,除自然原因外,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A.浪费严重 B.水污染 C.重复使用 D.推广节水器具 6.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 A.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B. 东少西多,南多北少 C.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D.东少西多,北多南少

7.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不均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季风气候 B.洋流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8.下列地区中,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珠三角洲 9.调节水资源季节变化的主要措施为() A.跨流域调水 B.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C.兴建水库 D.植树种草,改变地表植被状况 10.七大水系中,水质较好的两水系是() A.淮河、海河 B.长江、珠江 C.松花江、黑龙江 D.黄河、海河 二、综合训练 11.生命的孕育和维系离不开水,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水源.(1)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一些杂质,生活用水常常需要净化处理,净化水的操作有:①静置沉淀;②吸附沉淀;③过滤;④蒸馏等,其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_____.(2)请你举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 12.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读“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分析回答 (1)从图中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为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______措施解决. (2)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______的特点,产生原因是______.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______来解决. (3)在我国少水带地区,农业生产适宜发展______业. (4)读图看出,潍坊市处于我国的______带内.为缓解潍坊市的缺水问题,有效的途径有哪些?(至少答出两条)

《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特征,对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各地采取措施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土地粗放利用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建设用地低效闲置现象仍较普遍。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解决土地粗放利用和浪费问题,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遵循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总要求,全面做好定标准、建制度、重服务、强监管工作,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 (二)主要目标。 ——建设用地总量得到严格控制。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战略,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之内,努力实现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少,到2020年,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面积下降80%,城市新区平均容积率比现城区提高30%以上。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实施土地空间引导和布局优化战略,完成全国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引导城市建设向组团式、串联式、卫星城式发展,工业用地逐步减少,生活和基础设施用地逐步增加,中西部地区建设用地占全国建设用地的比例有所提高。 ——土地存量挖潜和综合整治取得明显进展。实施土地内涵挖潜和整治再开发战略,“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750万亩、农村建设用地整治900万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300万亩,土地批后供应率、实际利用率明显提高。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节约集约用地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1 生态文明的定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 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 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2 为什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一)政治方面 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在更广泛领域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经济方面 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是生态环境最易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和 生态建设的力度每年都在加大,但成效不显著,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严重损害了群众健康,而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1950年代我国自然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476亿元,而到2007年,水利部透露,截至7月16日,全国仅洪涝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即达3726亿元。 (三)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 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 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 不登斧斤。” 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天,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儒家的生态伦理,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中国道家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这种追求超越物欲,肯定物我之间同体相合的生态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教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真 来完成认知,提升生命。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 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 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 不登斧斤。” 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天,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儒家的生态伦理,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开发区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合同

**()第号 项目名称:**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评价(更新评价) 甲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乙方:*** 年月日

甲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有关法律规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委托————编制**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订立合同如下: 一、甲方委托乙方的任务及要求: 甲方委托乙方完成**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2015年度更新评价)工作。 二、甲方向乙方提供的资料: 1、开发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地籍、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等基础资料; 2、开发区所有建设用地审批的图件及相关资料; 3、汇川区土地更新现状库(2015年度); 4、开发区城市规划(2010-2030年),含控规和详规;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2006-2020年)(修编后的最终数据) 6、开发区2015年年鉴统计数据; 7、其他相关资料。

三、乙方提交的成果资料 1、数据库成果(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 2、各类统计汇总表; 3、文字报告(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报告、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专题报告、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设计书) 四、时间要求: 按照省厅规定的时间要求完成。 五、甲、乙双方的义务 甲方的义务: 1、协助乙方协调汇川区境内的相关工作关系; 2、提供清单要求的相关资料; 3、配合、协助乙方工作。 乙方的义务: 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接受甲方对项目的监督和检查。 六、成果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归甲方所有。 七、价款及其支付方式: 经双方友好协商,该项目工作总价为人民币贰拾万元整(小写:¥—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因此,人类应该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对待自然界,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统筹当前发展与为来发展的需要,既关注经济指标,又关注资源环境指标,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先导,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 3、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主流意识:征服大自然、榨取大自然、单向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结果带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 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特征和任务 我国探索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从此,生态文明这一重大理念成为党和国家的意志。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保护水资源研究报告

保护水资源研究报告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如此重要,水滋养了人类,但同时又让人类面临着水枪所带来的生存安全危机。对此,我对xx区的水资源与水污染概况做了调查: xx区地表径流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保证率p=20%的丰水年可产径流量亿立方米,保证率p=95%特枯年的可产地表径流量仅有亿立方米。xx区主要含水层:(1)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2)二迭系砂岩裂隙含水层;(3)碳酸盐奥灰裂隙岩溶水含水层;(4)火成岩风化裂隙及侵入围岩接触带裂隙水;(5)中寒武纪张夏组鲕状灰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层。 xx区主要供水水源地有3处,分别为城子~口头水源地、北下册水源地和磁村~岭子水源地。 城子~口头水源地地下水水温枪类型比较单一,系良好的饮用水水源地。xx区已经于1997年开发了“南部供水”工程,主要供xx、xx、xx等沿途乡镇的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该工程设计日供水量万m3,实际日供水量万m3。 xx乡北下册水源地含水层富水性较强,水质好,易于开采,经勘探评价该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3万m3/d。xx区于

1991年修建了“东水西调”工程,设计日供水3万m3,多年平均实际开采量为万m3/d。 磁村~岭子水源地地下水补给来源充沛,地下岩溶裂隙发育,具有良好的导水性能及储存条件,含水层厚度大等优点。目前该水源地已建成为xx区“西水东调”工程的水源地,设计日供水万m3。 地表水水源地主要是xx水库水源地,xx水库坝址位于xx区xx乡南1km, xx干流中游,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80km2。水库设计总库容18330万m3,兴利库容11280万m3,死库容715万m3,兴利水位234 m,死水位205m。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城乡供水为主的大(二)型水库,是优良的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xx水库规划向xx区供生活及工业用水2万m3/d。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xx区水质型污染缺水状况日益严峻,主要分布于xx河沿岸区域及xx、xx、xx等煤系地层区域,污染原因主要是xx河上游污水、沿河企业排放的废水以及煤炭等矿产资源停采后形成的地下水串层污染。 由此可见,如果不注重保护水资源水污染状况会更加严重。 保护水资源已刻不容缓,为了遏止水枪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召开的全国水利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汪怒诚提出,要转变以往比较注重水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教案

第二节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以及知道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2、能力目标: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2.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三、教学难点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课型 新授课 五、授课时间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教授法、探究性学习 七、学情分析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生产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针对106班——111班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至今都只生活在西双版纳,并不清楚我国有些地方严重缺水,没有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概念,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多加些现实的实例,让其明白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提问:“母亲水窖”项目为什么在我国西部地区实施?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或者就算没生活在城市的西双版纳人是不会知道在西部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因为我们只要随手一开水龙头就会有清水流出。而西部干旱地区的人们却要走上几里甚至几十里路去取水。所以,挖水窖以此来储蓄雨水,就成了获取基本用水的有效办法。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图片:“地球上的水”。学生读图分析得出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0.3%。 2.接着提问:什么是水资源?请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哪里?得出结论:陆地上的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教师过渡:我国水资源存在着分布不均的现象,就像我们开篇提示的一样,我们西双版纳可以每年都过泼水节而西北地区却只能靠建水窖来储存水。)合作探究,突出重点: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一、深刻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人类社会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从人与自然关系看,原始文明是人类完全被动接受自然的阶段,历时百万年,对自然没有伤害;农业文明是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探索、初步开发的阶段,历时几千年,对自然造成了一些伤害,但由于伤害程度小,多数情况下自然可以自行修复;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阶段,历时几百年,对自然带来伤害、损害、破坏,许多方面已经难以修复。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奇迹,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但是,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这些,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行为的准则。1962年美国学者出版《寂静的春天》,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布《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今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了《我们憧憬的未来》。

关于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建议

自本世纪初以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从试点到全面推进,逐步完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相关工作,构建了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管理制度体系,旨在全面掌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为管理部门制定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调查与评价工作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是国土大调查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开发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高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等。在新一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实施方案中,工作内容和名称都有变化,分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整体评价、详细评价和专项评价,其中专项评价包含开发区评价和工业用地评价。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整体评价、详细评价和专项评价是按照评价范围、评价目标的不同而设置。 1.整体评价 主要着力于掌握城市用地面上情况,以行政辖区为评价范围,市县级行政辖区为评价单元,以掌握辖区内建设用地的整体利用效率和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成果旨在服务于管理部门建设用地管理战略分析、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等方面。 2.详细评价 是以城市中心城区为评价范围、 以宗地为基本评价单元,目的是查清 城市内部建设用地现实潜力规模和分 布情况,服务于管理部门编制城市空 间规划、再开发利用低效用地、调整 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等方面。 3.专项评价 包含开发区评价和工业用地评 价。开发区评价是针对开发区土地建 设开发利用效率、效益和集约程度进 行评价,目的是掌握开发区用地情 况,为开发区管理、考核、升级扩区 提供依据。工业用地评价是针对某一 区域或者某一类型的工业用地利用状 况进行调查和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目 的是为研究工业用地管理政策制定、 推动工业用地利用方式转变等方面提 供基础和依据。 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意义 节约集约用地是深入贯彻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 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 变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的客观要求,调查与评价工作本 身不能直接提高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水 平,而是通过调查与评价成果的应用 和依据成果制定政策、措施、技术手 段等来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的,所以 调查与评价工作是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的重要桥梁。宏观方面看节约集约用 地是国家战略政策,开展建设用地节 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是贯彻落 实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起到保护耕 地的作用,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土地 供求矛盾,解决“保护与保障”关系 的必然选择,节约用地,少占耕地, 集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从而 实现保护耕地。 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 与评价工作意义重大。一是能够摸清 城市区域内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状 况、潜力规模和空间分布,为实施低 效用地改造挖潜、提高城市建设用地 效率和效益等提供科学支撑。二是可 以探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 改进方向和挖潜路径,为制定科学挖 掘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加强城市土地 供应和用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的对策提供依据。三是评价成果与城 市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可 为国家用地政策制定和地方土地规划 计划具体工作实践提供依据。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 价工作是在收集整理经济、人口、土 地等多方面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自上 而下部署,制定一个多目标、多层 级、多尺度的调查评价体系来获得成 果,成果可应用于各级管理部门在建 设用地政策和制度建设中。建设用地 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实施多 年,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取 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 题,主要有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难以 调动基层积极性,资金保障困难,多 部门资料收集难度大,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建议 文/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马彪 46国土资源 2019年7月号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建设生态文明,我们需要什么?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文明进步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继承和创新,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生态思想,这些智慧对今天的发展仍有启示。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就注重加强污染防治,并积极参与世界环境与发展事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但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新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要打破这一瓶颈制约。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3.2 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教案

3.2 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现状。 2、掌握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3、记住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办法。 4、知道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问题: 水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课型:新授课 四、授课时间:1课时 五、教学方法:教授法、探究性学习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使用多媒体播放《干旱》视频,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情形,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本课。并请学生齐读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新课教学: 知识点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师:课前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水资源? 生:1.从时间上看: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上看: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 2.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具有一定数量和可用质量能从自然界获得补充并可利用的水。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完成【活动】 认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读图3-2-2 中国的径流带分布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多水带、平水带和缺水带。 2.说说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 3.比较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资源状况。 生:2.我国水资源总体上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 3.长江中下游平原水资源总况优于华北平原。 师:思考问题:我国南方和北方耕地与水资源的配合状况有什么不同?对北方农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生:北方地区耕地与水资源匹配不合理,灌溉水源不足,导致粮食减产,影响到我国的农业发展。 师:检查一下同学对于学案上自主预习部分的完成情况。 生:...... 师:提问学生完成学案部分活动探究和巩固提升。 知识点二:合理配置水资源 师:为防治旱涝灾害、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请大家阅读课本P65,完成表格。 生: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完成【活动探究】南水北调,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回答问题 1.什么是南水北调? 2.找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目的地。并完成下列表格。 3.结合华北平原的降水量、人口、耕地等情况,说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和意义。 生: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缺水严重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共有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2. 3.南水北调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地区,有效的缓解当地水资源短 缺的现象。

《第二节节约与保护水资源》习题1

11、调节水资源季节变化的主要措施为( ) 《第二节节约与保护水资源》习题 一、选择题 水资源供应紧张,除自然原因外,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东少西多,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东少西多,北多南少 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不均匀,主要影响因素是 、西北地区降水偏少 下列对中国秦岭、淮河以北季风区缺水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该地区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 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 该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处于干旱地区 该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偏少,加剧了缺水现象 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配规律是( D 、夏秋少,冬春多 10、目前,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而正在兴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浪费严重 B 、水污染 、重复使用 推广节水器具 2、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季风气候 B 、洋流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为因素 4、 下列地区中,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是(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珠三角洲 5、 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6、 下列省区中,缺水严重的是( B 、西北地区水库少 1、 3、 西北地区多沙漠 7、 春秋多,冬夏少 B 、春秋少,冬夏多 9、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 、植树造林 B 、跨流域调水 C 、修建水库 D 建防洪大堤 A 引滦入津 B 、引黄济青 C 、引滦入唐 D 南水北调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12、2000年11月1日,我国从北京开始,许多地区大幅度提高水价, 其目的是( 13、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14、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下列行为中,不宜提倡的是( 15、我国北方缺水严重的原因是( 17、七大水系中,水质较好的两水系是( 18、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下列省区中,中线工程经过的是( A 甘肃 B 、河南 C 、江苏 D 、山东 19、我国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突出,其原因中错误的是( 20、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北多南少 我国北方地区水土资源匹配良好,水资源基本能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受夏季风的影响,夏秋季水量丰富,冬春季水量较少 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变化不大,年际变化也不大 C 兴建水库 、植树种草,改变地表植被状况 、跨流域调水 A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提高人民消费水平 C 提倡居民节约用水 、加快水资源的利用 ①工业废水 ②生活废水 ③生活垃圾④家庭炉灶 ⑤水土流失 、①②⑤ B 、①②③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A 用洗衣水冲洗厕所 B 、发现学校自来水管破裂,及时报告老师 C 及时更换漏水的龙头 D 、在河边随意丢弃的废物 A 北方地区属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 B 、北方地区河流污染非常严重 C 北方地区水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北方地区河湖水严重缺乏 16、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间用水紧张状况, 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A 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需求 C 利用工业和生活用过的水灌溉 、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A 淮河、海河 B 、长江、珠江 C 、松花江、黑龙江 D 、黄河、海河 A 人口持续增长 、全球气候变暖 C 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 D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21、2000年11月1日,我国从北京开始, 许多地区大幅度提高水价, 其目的是( A 增加国家财政收人 、提高人民消费水平 C 提倡居民节约用水 、加快水资源的利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