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最短路径问题研究

校园最短路径问题研究

校园最短路径问题研究
校园最短路径问题研究

2009年西北民族大学本科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西北民族大学本科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参赛的论文题目是:校园最短路径问题研究

校园最短路径问题研究

——以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为例

摘要: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为例,分析了其道路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如何选择最短路径的问题,并应用图与网络分析中的Dijskra算法和动态规划中的解决旅行售货员问题的方法,通过建立

合适的数学模型,并适当的应用matlab软件,给出了实际问题中的最短路径和最佳路线,为大家提供参考。建议在学习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路线。

关键词:Dijskra算法最短路径旅行售货员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use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YuZhong campus as an example, 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oad, and raise a question about how to choose the shortest path, and apply to Graph Theory and Network Analysis with Dijskra algorithm and Dynamic Programming in the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solving methods, through establish proper mathematical model, and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 matlab software, present a practical problem the shortest path and the best route,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everyone. The suggestion is that we should choose the appropriate route in the study life .

Key words: Dijskra algorithm the shortest path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1、问题的提出

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是一个占地面积十分庞大的大学校园,由于其中仍有一些主体建筑正在建设过程中,导致校园内道路星罗棋布,错综复杂。而且,交通问题关乎到每一个民大人的出行等日常生活,因此,校园路径问题成为了一个很有必要进行研究的方向。

正由于西北民族大学校园面积广大加上建筑较多,导致校园内的道路错综复杂。基于以上原因,如何在这些道路中选取一条最优路径成为了每个民大人所必须要考虑的交通问题。现在,把该问题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问题一:因为在中午,食堂比较忙碌,有部分同学为了节约时间会选择叫外卖。现在,一个校外餐馆的职工从校门口出发,将外卖送到学校内某一个主要建筑。试求出最短路线。

问题二:在问题一的基础上,进行深一步的研究。试分析求出在校园内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

问题三:西北民族大学经常会进行学术交流等一系列活动,那么,在参观时,所选的每个点都应该考虑到。试分析应如何选择才使参观人员所走路线最短。

2、模型的假设

2.1模型中选择的道路均为正常道路,一些狭窄、不常有人经过的小路和行人践踏草坪踩出的路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2.2为使分析问题更加方便,一些实际上不通的道路,如正在修建中的工程所拦住的道路,我们假设它是通的。

3、问题一: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1问题的描述与分析:因为作为研究的只有校内的道路,所以假设送外卖人员从学校东大门出发,到达学校内的某个建筑楼,这就是最常见的单个最短路径问题。具体研究从学校东大门(节点1)到学生公寓17#楼(节点18)的最短路径。首先,从学校平面图中选取

合适的一部分作为研究。

图1:校园部分平面图

3.2数据的测量和处理

图1的数据

起始节点 终止节点 第一次测量

(米)

第二次测量

(米)

第三次测量

(米)

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米)

1 2 89 90 91 90 1 3 270 270 270 270 2 4 172 174 170 172 3 7 336 337 338 337 4 5 103 103 103 103 5 6 120 121 120 120 5 7 287 288 289 288 5 10 61 60 62 60 6 11 190 191 189 190 7 8 12 12 12 12 8 9 121 120 119 120 9 10 143 143 143 143 9 12 74 73 75 74 10 11 75 75 75 75 10 13 75 74 74 74 11 14 102 102 103 102 12 13 143 144 143 143 12 15 70 70 70 70 13 14 36 36 36 36 13 16 73 71 72 72 14 16 38 38 37 38 14

17

85

84

84

84

15 16 142 143 143 143

15 19 70 72 72 72

16 18 73 75 74 74

17 18 75 75 75 75

18 19 143 143 143 143

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起始节点可以是终止节点,终止节点也可以是起始节点,即整个网络图是一个无向图。而且,为了研究的方便,在很多的道路口添加了一些节点。

对于各个节点的解释(即它们实际代表的地点)如下:

节点1 :东大门

节点4 :主体育馆

节点5 :篮球馆

节点6 :四院部候车点

节点7 :学生公寓1#楼

节点8 :洗浴中心

节点9 :学生公寓4#楼

节点10:1、2号食堂

节点11:男生宿舍通往公教

楼的路口

节点12:学生公寓7#楼节点13:学生公寓10#楼节点15:学生公寓11#楼节点16:学生公寓14#楼节点17:数计学院候车点节点18:学生公寓17#楼节点19:3、4号食堂

3.3模型的求解

3.3.1 Dijkstra算法的算法思想:

在一个图G中求出点s到点t的最短距离。

ij

d——表示图中两相邻点i与j的距离,若点i与j不相邻,就

ij

d=∞,但ii d=0;

it

L——表示从点i到t点的最短距离;

从s 点出发,因ss L =0,将此值标记在s 点旁的小方框内,表示s 点已经标号;

从s 点出发,找出与s 点相邻的点中距离最小的一个点,设为r ,将sr L =ss L +sr d 的值标在R 旁边;

重复上述步骤,一直到t 点得到标号为止。 3.3.2本题的解法

1)从1点出发,对1标号,讲11L =0标在1旁; 2)同

1

点相邻的未标号的点是2和3,有

1p L =12

1

m i n {,}d d =m i n {90=12L ,

故对点2标号,并将12L =90的值标在点2旁;

3)同标号点1和2相邻但未标号的点有3,4和6,有

1p L =

131224122

11+d ,+d m n ,i {}+d L L L =mi n {270,262,41=12L +24d =14L ; 4)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点19被标号为止。 具体步骤如下:

因为我们是求从学校东大门(节点1)到学生公寓17#楼(节点18)的最短路径,所以,从节点1出发:

1. 从节点1出发,对1标号,将L11=0标在1旁;

2. 同节点1相邻但未标号的节点是2和3,有

11

2

13m i n {,}

m i n {90,270}p L d d L ===,故对节点2标号,将1290L =的

值标在节点2旁,并对{}1,2加粗;

3. 同节点1和2相邻但未标号的节点有6,4和3,有

11226122411131224

m i n {,,}m i n {410,264,270}p L L d L d L d L d L =+++==+=,

故对节点4标号,将14264L =的值标在节点4旁,并对{}2,4加粗;

4. 同节点1,2和4相邻但未标号的节点有6,5和3,有

1122614451113mi n{,,}mi n{410,365,270}

p L L d L d L d L =+++==故对节点3标号,将112261445111313min{,,}min{410,365,270}p L L d L d L d L =+++==的值标在节点3旁,并对{}1,3加粗;

5. 同节点1,2,4和3相邻但未标号的节点有6,5和7,有

1122614451337144515

min{,,}min{410,365,607},

p L L d L d L d L d L

=+++==+=故对节点5标号,将15365L =的值标在节点5旁,并对{}4,5加粗;

6. 同节点1,2,3,4和5相邻但未标号的节点有6,10,和7,有

11226155615571337122616min{,,,}min{410,485,425,653,607},

p L L d L d L d L d L d L =++++==+=故对节点6标号,将16410L =的值标在节点6旁,并对{}2,6加粗;

7. 同节点1,2,3,4,5和6相邻但未标号的节点有11,10和7,有

116611155101557133715

510110

min{,,,}min{

600,425,653,607},p L L d L d L d L d L d

L

=++++==+=故对节点10标号,将110425L =的值标在节点10旁,并对{}5,10加粗;

8. 同节点1,2,3,4,5,6和10相邻但未标号的节点有11,13,9和7,有

1166.11.1010.

1.

1013

.

109

15

57

1337.1010.1.

11m i n {,,,,,}

m i n {600,500,501,568,653,607}

500p L L d L d L d L d L d L

d L d

L =++++++==+==

故 对节点11标号,将 1.11500L =的值标在节点11旁,并{1011

},对加粗;

9. 同节点1,2,3,4,5,6,10和11相邻但未标号的节点有14,13,9和

7

11.

1

.

1

m i n

{

m

i

n

{

6

p L L d

L L d

L

=++=+=故对节点13标号,将 1.13501L =的值标在节点13旁,并对{1013},加粗; 10.

同节点1,2,3,4,5,6,10,11和13相邻但未标号的节点有

14,16,12,9

7

11.

1

1

1010

37

1

.

1

m i n {,,}

m

i

n

{

60p L L d L d L

d L d

L =+

+

++==

+

故对节点14标号,将 1.14538L =的值标在节点14旁,并对{1314},加粗; 11. 同节点1,2,3,4,5,6,10,11,,13和14相邻但未标号的节

17,16,12,9,

7

11.

1

41

4

.1

01

0.9

133

7

1

.

1

m i n {,,,}m i n {6

22,5

7

p L L d L

d L

d

L

L d

L d L =+++++

==+=故对节点9标号,将19568L =的值标在节点9旁,并对{10,9}加粗; 12. 同节点1,2,3,4,5,6,10,11,,13,,14和9相邻但未标号的

17,16,12,8

7

11.1

4

14

.

17

1.14

.

12

19

9

8

13

27

1.

131

m i n {,,,

,

}m

i

n {

6

22,

57

6,57

3,

p L L d L d

L

d L d L

L d

L d L =+++++

++

==+=故对节点16标号,将 1.16573L =的值标在节点16旁,并对{13,16}加粗;

13. 同节点1,2,3,4,5,6,10,11,,13,,14,9和16相邻但未

标号的节点有

17,18,15,12,8

7,有

11.1

4

14

.

1

7

1.

16

16.181.1

2

1

9

9

8

1

5

133

713371

7m i n {,,,,,,}

m i n {622,646,716,644,642,

p L L d

L d L

d L d L

d L d

L d L d L =++++++++==+=,故对节点7标号,将17607L =的值标在节点7旁,并对{3,7}加粗; 14.

同节点1,2,3,4,5,6,10,11,,13,,14,9,16和7相邻

但未标号的节点有

17,18,15,12

8,有

11.14

1

4.1

7

1.1

6

16.

181.1.

1

2199

8

1778177

818m i n {,,,,,,

}m i n {622,646,716,644,642,688p L L d L d L

d

L

d L d L L d L d L =++

+++++==+=,故对节点8标号,将18619L =的值标在节点8旁,并对{7,8}加粗; 15.

同节点1,2,3,4,5,6,10,11,,13,,14,9,16,7和8相

邻但未标号的节点有

17,18,15

12,有

11.14

1

4.

1

7

1

.

161

6.1

81.1

6

1

6

.1

21.1414

.1

7

1.

1

7

m i n {,,,,}

m i n {622

716,644,642}p L L d L d L d

L d L d L d L =+++++==+=,

故对节点17标号,将 1.17L =622的值标在节点17旁,并对{14,17}加粗; 16.

同节点1,2,3,4,5,6,10,11,,13,,14,9,16,7,8和

17相邻但未标号的节点有18,15和12,有

11.17

1

7.

18

1

.1

61

6.1

8

1.

16

.12199.12L =m i n {L +d ,L +d

,L +d ,L +d ,

m i n {697,646,716,644,642}=L

+d

=11

p ,故对节点12标号,将 1.12L =642的值标在节点12旁,并对{9,12}加粗;

17. 同节点1,2,3,4,5,6,10,11,,13,,14,9,16,7,8,

17和12相邻但未标号的节点有18,和15,有

11.1717.

18

1

.16

16.18

1.1

6

1

6.15

1.12

1.16

16

.18

1.18

L =m i n {L +d ,L +d

,L

+d ,L +d

}=m i n {697,64

12}=L +d =L p ,故对节点18标号,将 1.18L =646的值标在节点18旁,并对{16,18}加粗。 18.

现在,节点1和节点18都已经被标记,那么,可以直接得

出从学校东大门(节点1)到学生公寓17#楼(节点18)的最短路径,为:

1→2→4→5→10→13→16→18

19.

且最短距离为646米。

此问题的解答过程图如下:

图2:

但是,由于我们能力有限,此问题只给出了具体解法,并未编写程序。

则由此求出从节点1到节点18的最短路径为:

1—>2—>4—>5—>10—>13—>16—>18

4、问题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1问题的描述与分析:

学生的活动是自由的,可以由任意的一点到另外一点。所以,可以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即从校园的任意一幢建筑楼到另外一幢建筑楼,所以,考虑一个总体的问题,就是求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可以选择学校的整个平面图作为参考。

图3:校园平面图

4.2数据的测量和处理

图3的数据

起点节点终止

节点

第一次测量

(米)

第二次测量

(米)

第三次测量

(米)

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米)

1 3 90 90 90 90

1 3

2 271 270 270 270

2 3 173 172 172 172

2 9 102 10

3 103 103

3 4 300 300 300 300

3 8 321 320 320 320

4 5 30 30 30 30

5 6 121 120 119 120

6 7 105 107 106 106

6 31 136 13

7 13

8 137

7 8 60 60 60 60

8 9 121 120 120 120 8 11 191 190 189 190

8 12 262 260 260 260

9 10 61 60 59 60

9 33 289 287 288 288

10 11 74 75 75 75 10 14 75 74 74 74

10 35 143 143 143 143

11 13 102 102 102 102

13 14 35 36 36 36 13 15 37 38 39 38

13 17 84 85 83 84

14 15 70 70 70 70

14 36 144 143 143 143

15 16 73 74 74 74

15 37 144 142 142 143

16 18 77 75 75 75

16 38 143 142 143 143

17 19 122 121 118 120

18 19 91 91 89 90 18 20 90 90 90 90

18 40 161 160 160 160

19 22 94 95 95 95

20 21 80 80 80 80

20 23 121 120 120 120

21 22 65 64 66 65

21 24 81 80 80 80

22 28 61 61 60 60

23 24 151 150 149 150

23 43 170 170 170 170

24 25 110 110 110 110

25 26 4 4 4 4

26 27 61 60 60 60

27 28 60 60 60 60

27 30 241 240 239 240

28 29 150 150 150 150

29 30 50 51 50 50

30 31 271 270 270 270 32 33 337 336 338 337

32 45 51 49 50 50

33 34 12 12 12 12

34 35 121 120 119 120

35 36 75 73 74 74

36 37 70 70 70 70

37 38 112 115 114 114

38 39 70 72 74 72

39 40 152 150 149 150 39 41 19 19 18 19

41 42 271 270 269 270

42 43 151 149 150 150 42 44 7 7 7 7 44 45 1151 1150 1149 1150

特别注明,起始节点可以是终止节点,终止节点也可以是起始节点,即整个网络图是一个无向图。而且,为了研究的方便,在很多的道路口添加了一些节点。

对于各个节点的解释(它们实际代表的地点)如下:

1.东大门

2.主体育馆

6.经管院路

7.四院部

9.篮球馆

10.食堂

12.图书馆

13.9.10#楼路口

14.10号楼

15.14号楼

16.17号楼

17.数计候车点

19.现教数计院

20.土木院路口

23.后山足球场

24.武术体操馆

27.化工生科院路口28.化工生科院29.实验楼30.行政楼31.公教楼

33.1#楼

34.洗浴中心35.4号楼

36.7号楼37.11号楼38.食堂

39.乘校车点40.20号楼41.卡务中心42.医院校43.乒乓球羽毛馆45.北门

4.3模型的求解

为了求校园内任意两个建筑物之间的最短距离,针对该无向网络图的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我们仍采用Dijkstra算法进行求解。

在用matlab软件编写Dijkstra算法的算法思想如下:(关于matlab 软件的介绍参考附录,若有兴趣,可自行尝试编写程序)

Dijkstra算法思想

按路径长度递增次序产生最短路径算法:

把V分成两组:

1S: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的集合。

2V-S=T:尚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将T中顶点按最短路径递增的次序加入到S中,保证:

1)从源点到S中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都不大于从

V到T

0中任何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2)每个顶点对应一个距离值:

V到此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S中顶点:从

V到此顶点的只包括S中顶点作中间。

T中顶点:从

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依据:可以证明

V到T中顶点V k的最短路径,或是从0V到V k的

直接路径的权值;或是从

V经S中顶点到V k的路径权值之和。

5、问题三: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问题的描述与分析

参观队伍也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需要去,选取一些有价值的点来做研究。这就与旅行售货员问题十分的相似了。参观队伍要从正门出发,最后回到正门,求出其最短路径。

图4:研究此问题的图

5.2数据的测量和处理

图4的数据

起点节点终止

节点

第一次测量

(米)

第二次测量

(米)

第三次测量

(米)

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米)

1 3 90 90 90 90

2 3 173 172 172 172

2 9 102 10

3 103 103

3 4 300 300 300 300

3 8 321 320 320 320

4 5 30 30 30 30

5 6 121 120 119 120

6 7 105 107 106 106

6 31 136 13

7 13

8 137

7 8 60 60 60 60

8 9 121 120 120 120

8 11 191 190 189 190

8 12 262 260 260 260

9 10 61 60 59 59

10 11 74 75 75 75

10 14 75 74 74 74

11 13 102 102 102 102

13 14 35 36 36 36

13 15 37 38 39 38

13 17 84 85 83 84

14 15 74 74 74 74

15 16 73 74 74 74

16 18 77 75 75 75

17 18 167 169 168 168

18 19 91 91 89 90

18 20 90 90 90 90

19 22 94 95 95 95

20 21 80 80 80 80

20 23 121 120 120 120

21 22 65 64 66 65

21 24 81 80 80 80

22 28 61 61 60 60

23 24 151 150 149 150

24 25 110 110 110 110

25 26 4 4 4 4

26 27 61 60 60 60

27 28 60 60 60 60

27 30 241 240 239 140

28 29 150 150 150 150

29 30 50 51 50 50

30 31 271 270 270 270

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起始节点可以是终止节点,终止节点也可以是起始节点,即整个网络图是一个无向图。而且,为了研究的方便,在很多的道路口添加了一些节点。

由于本图是从图2中截取的一部分,故对各个节点的实际代表意义不再解释。如有疑问,请参照问题二中的结点解释。

5.3模型的求解

5.3.1旅行售货员问题的算法思想:旅行售货员问题是图论中的一个著名问题,就是在网络N 上找一条从0v 点出发,经过1v ,

2v ,……,n v 各一次最后返回0v 的最短路线和最短路程。先把它看成一

个多阶段决策问题。从0v 出发,经过n 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决策是选择下一个点。如果用所在点的位置来表示状态,那么状态与阶段数就不能完全决定集合了,因为走过的点不需要再走,所以决策集合与以前选的决策有关。用(,)i v v 表示状态,i v 是所处的点,v 是还没有经过的点的集合。在状态的(,)i v v 决策集合v 中,取决策j v ∈v ,获得的效益是i v 到j v 的距离ij d ,转入下一个状态,(,\{})j j v v v ,现在用最优化原理来找递推公式。

用(,)i fk v v 表示从i v 点出发,经过v 中的点各一次,最后回到0v 点的最短路程,v 是一个顶点集合,||v =k ,ij d 是i v 到j v 的弧长,则

-1={+(,\{})},=,(2)1,min j ij k j j v V

k i d f v V k n f v V v ∈Fk(i v ,V)=min

00φ(,)=i i f v d 5.3.2本问题的解答 N ——阶段数

S ——状态量,在某一阶段的状态

()n f s ——当状态量为s 时还要n 个阶段的最短距离 (,)i d s v ——由s ->i v 的距离

先从最后一个阶段解起,即第0段, 由题意列:

02(,)f v =04(,)f v =05(,)f v =……=031(,)f v =0 为i v 直接到1v 的距离i

从1~31且i 不取3

03(,)f v =31d =90 为3v 直接到1v 的距离

第一阶段:

123(,{})f v v =23d +03(,)f v =262 为2v 经过3v 到1v 的距离 143(,{})f v v =43d +03(,)f v =390 为4v 经过3v 到1v 的距离 183(,{})f v v =53d +03(,)f v =410 为8v 经过3v 到1v 的距离

其余的 124(,{})f v v =24d =min{,}i j v v =472 则1(,{})i j f v v =min(,)i j v v 为i v 经过j v 到1v 的距离 第二阶段得出:

2234(,{,})f v v v =562 为2v 经过34,v v 到1v 的距离

301231(,{,,})f v v v =2(,{,})i j m f v v v min(,,)i j m v v v 为i v 经过,j m v v 到1v 的距离

……

第30阶段得出的结果太长,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就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选择图5中的节点3、节点2、节点8、节点9、节点10、节点11,用matlab 软件采用上述方法得出要经过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为:

3->2->9->10->11->8->3

其最短路径长度为: 1040米。

6、模型的优缺点

6.1优点

大家生活在一个占地面积庞大并经常有各种学术交流的校园中,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交通问题。本文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送饭和最

短路线问题,花了很大的工夫去研究该问题。最终确定用Dijskra算法来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和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用解决旅行售货员问题的多阶段决策方法来解决参观性问题。为了使数据有很强的真实性和说服力,还在室外进行了多次测量。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选择了贴近生活的周边事物进行研究。通过我们研究的成果,大家可以在出行前参照一下图1和程序的运行结果来选择最佳路线。而且,就算以后还有新的建筑楼的建成,本文的方法也是值得借鉴的。

6.2缺点

论文中各点间的距离是由米尺测量得出,与真实的数据存在一定误差。由于能力有限,对于有些问题还无法做到完全用程序来解决。需要大家自己依据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在学习生活中还得依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自己的最优路径。(考虑每条路上的人流量、天气情况等)

参考文献:

《运筹学》第三版作者:刁在筠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02年

道路设计问题 数学建模

陇东学院第二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陇东学院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院系(请填写完整的全名):信息工程学院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刘剑涛 2. 李例 3. 姚玺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齐斐 日期:年月日

B题校园文化景观中心道路设计问题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与建设已成为发展经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在此规划建设中,我们又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与最短路径有关的实际问题,比如像生产生活,交通运输,,环境美化、道路设计等等,而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际的方便,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就从本题的实际情景出发来看,它研究的是我校逸夫教学楼和信息楼间拟建的校园文化景观中心内部的道路设计问题,而我们所要研究的就是在保证该文化景观中心边缘8个入口两两之间的最短路长不大于这两个入口之间连线的1.4倍的前提条件下,使内部道路总长度最短。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就所给的两个问题总体而言,都是优化问题,要求修的路程尽量短。这就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即,在满足前提1.4倍这一特殊的约束条件之下,能使用的边尽量使用,并且在初定方案之后一定要根据题意仔细斟酌,确保所得道路修建方案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是最优路线,如果是,则保留,否则就剔除掉这一方案,寻求其他方案。 针对问题一,由于该文化景观中心内部的4个交叉点已经给出,所以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只有一个,即满足问题本身的约束条件,来求得使校园文化景观中心内部道路总长度最短。并且在该约束之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定点求最优路径的问题,所以我们考虑使用克鲁斯卡尔算法为主,以弗洛伊德算法相配合的方法来处理这一问题。前一个算法用来生成最小生成树,后一个算法配合题设约束条件来对前边的最小生成树进行判断,以确定出最终的最优方案。最后根据两个算法不断的交替使用,得到最终结果。即在第一个约束条件之下我校园文化景观中心内新修路的最短总长为394.5米。 针对问题二,由于题目要求任意的两个入口之间的最短道路长不大于两点连线的1.4倍,并且没有固定交叉点。因此根据此题设我们可以用椭圆的定义来解决此问题。所以第一步我们以任意两点为焦点,以1.4倍焦距为椭圆的长轴长做椭圆,这样画出椭圆后我们会发现大量的椭圆交叉区域,,由椭圆的性质可知满足条件的交叉点必在这些交叉区域内。第二步我们进行筛选,将不必要的椭圆筛选掉,且我们不知道交叉点的个数,所以我们根据题目我们假设交叉点为0个或者两个。第三步,对于剩下的椭圆交叉区域进行优化,对于0个交叉点和两个交叉点分别优化出位置,且做出比较,找出最优的。 关键词:克鲁斯卡尔算法弗洛伊德算法最小生成树椭圆

简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

简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 发表时间:2018-09-26T17:04:42.017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作者:黄晓光 [导读] 本文探讨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作了简要介绍。 海丰县公平镇中心小学 516421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的教育和学习实践中,沉淀和总结出来的。它不仅有助于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文化涵养和精神境界。本文探讨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校园文化是从社会文化演变而来的,它同时也能够折射和反映出社会文化,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社会文化。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对于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需要重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发展。 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及原则 1.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它包含了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校训、校风、制度等各项内容。所以,对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即是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其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校园文化在物理环境中的显现和表达,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是一种隐形的文化发展,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反映了校园文化的精神面貌;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规范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并且表现了学校的治学态度、教学理念、价值观念等。 1.2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原则 为了更好的促进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按照相应的原则和制度来落实这一行动。首先在对小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且遵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主题,来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动精神;再者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表现学校的文化特色,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和办学理念来创办一些文化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自豪感,也提升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创建校园文化时,首先要结合校园中的人的实际情况来落实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高品质为发展追求,来不断进取和创新,从而落实对校园文化的宣传和建设。 2.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从现在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来看,校园文化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师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却仍然存在有很多的问题:(1)对于校园文化的概念认识模糊。有些人认为它仅仅是一种虚幻的意识形态,而有些人则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精神;(2)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其意义。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些学校往往只注重对校园文化形式的思考和设计,却模糊了它的真正用意,他们倾向于对物化的环境的改善;(3)只注重外在装饰,忽略了其教育功能。一些学校往往只注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在形式的装饰,仅仅为了追求规模的庞大、影响的范围、热闹的程度等。 3.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的发展,增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各个学校依据自身的发展形势和特点,来发展校园文化,从而使学校成为学生追求知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温暖家园。同时,学生也应注重对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带动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3.1 美化校园环境 校园作为一个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场所。针对教室后墙的《学习园地》来讲,课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特点,设置流动的红旗竞赛记分榜、创作同地及三号标兵等板块,还可将名人名言张贴在教师两边的墙壁上,让学生从进入教室开始,变收到鲜明教室文化的影响与熏陶,让学生处处有榜样,时时有目标。对于文化长廊而言,可以每月更换一次,做到期期有新意,月月有主题,将文化长廊变成学生书写人生、放飞梦想的舞台,成为发挥学生艺术特长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文化阵地。 3.2 完善学校制度 “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所提倡的不仅是一种习惯,还是一种信念,而制度乃是形成校园文化的基础条件,要想让学生养成好的文明习惯,需要有形的校园制度为支撑,且依据实际情况及相关部门的规定与要求,制定各种有效、全面且合理的规章制度,将规章制度的“治”作用、“预”功能最大化发挥出来。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便需要从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出发,对中小学的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进行统一划定。 3.3开展特色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来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且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到一定的文化知识。如举办“我与大自然”的实践活动;开展“六一文艺节”、“新年晚会”等文体节目;举行“朗读日”、“演讲比赛”等课外学习活动,从而使他们在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文化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4重视精神建设 在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需按照自身的治学理念、办学宗旨、教育目的、校训、校风等,来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并且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以自身的校风校训为指导,以办学宗旨为目的,来开展文化活动,加强对他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荣辱心和进取精神,鼓励他们为了学校的名誉和集体的利益而不断努力创新。 4.总结 小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改善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提升他们的文化涵养,现阶段国家和学校需要重视对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把学校创建成为一个更加和谐和温馨的精神家园。

高校新闻媒体融合路径研究

从广义上讲,“媒体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①普遍认为,在市场需求和全球大潮流的驱动下,媒体间除了融合别无选择。杰·尼尔森曾在《传统媒体的终结》里预言曾说:未来五到十年间,大多数现行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它们将被以综合为特征的网络媒体所取代。尽管观点激进,但传统媒体通过融合主动寻求发展的形势已经逐渐明朗,“全媒体”概念应运而生。 借鉴国际理念,实现高校校报、校园新闻网、广播台、有线电视台的融合是高校新闻媒体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高校新闻媒体及其现状 这里主要针对高校校报、校园新闻网、广播台、有线电视台四种媒体,即通常所说的高校主流媒体进行分析研究。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校园媒体中的主要形式。它伴随着中国高校的创办而生,是最早的校园媒体形式。比如,北京大学校报创办于1917年,只比学校创建的历史晚19年,这份当时叫《北京大学日刊》的报纸被视为中国最早的现代报刊之一。而更早的校报则是1895年创刊的天津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校刊》。迄今已逾百年历史。作为纸媒,校报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载体,便于反复阅读。 校园广播是指在校园的范围内对受众进行有效信息传播的声音媒介和手段。它的出现比校报要晚,校园广播具有“短、平、快”的优势,能够达到有声广播和时效性的较好结合。 校园有线电视的出现,使得校园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大为增强。随着学生公寓有线电视的接入,校园有线电视的受众已从教职工扩展到全体师生员工。 校园新闻网是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建立和运行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校园媒体形式。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海量信息等特点使得校园新闻网受到校内受众群的欢迎和 青睐,对校园传统媒体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校园新闻网也使得校园媒体的受众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新闻传播触角已经超出校园范围,延伸到整个社会。 在这四个校园媒体中,校报是目前所有校园媒体中唯一获得新闻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媒体。1998年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设立高校校报类报纸刊号系列的通知》,把高校校报纳入全国统一管理的公开出版报刊系列,中国高校校报有了“CN ”号,迎来蓬勃发展时期。校报也是教育部要求设立机构组建专职队伍的唯一校园媒体,因此它也是管理最为规范、发展最为成熟的一种校园媒体形式。据统计,截止2004年9月,具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高校校报已有1000余家,编辑队伍超过3000余人,年发行量已超过3000万份,受众覆盖了中国高校的全体师生和部分社会人士。②目前,国内出版周期最短的校报是周报,大多为旬报和半月报,最慢的则是月报。周期性较长、时间滞后性明显已成为校报的最大缺点。 校园广播多是教师指导,学生具体操作,形式较为松散,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播出。尽管其时效性较强,但由于没有专职的队伍,校园广播的原创新闻严重缺乏,呈现出“有声音,无新闻”的局面。 就校园有线电视媒体而言,由于资金投入、人员技术等门槛较高,目前各高校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只有少数高校投入力度大,队伍建设、硬件建设以及内容建设均实现了较大发展,基本形成了“电视台”的规模。总体上看,电视媒体的长处和优势在高校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校园新闻网已迅速地被各大高校建立起来。但一些高校在认识上也出现误区,把学校官方网站与学校新闻网划等号,视为一体,严重削弱了新闻性。一些高校的“新闻网”只发布动态消息,无异于电子公告栏,内容单一、编校质量低、八股文盛行等缺点表现突出,没有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 目前,除有线电视外,其余三种媒体已基本在全国各高 高校新闻媒体融合路径研究 王世华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 摘要从媒体融合理论出发,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高校新闻媒体融合的可行性路径,并作了前瞻性预 测。 关键词高校新闻媒体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On the Approaches of the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News Media Convergence Wang Shihua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 Abstract Beginning with the theory of media convergence,and combined with the conditions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approaches of the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news medi convergence.Key words news media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vergence approach 作者单位:王世华,重庆工商大学。 新闻界 ISSN1007-24382010年第4期,2010年8月 Press Circles ISSN1007-2438No.42010.Aug.2010. 理论探索 - -45

大学校园快递配送模式研究

大学校园快递配送模式研究 大学校园快递配送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的大学生中。网购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网购在方便同学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例如大学校园快递配送问题。因此,对大学校园快递配送模式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山学院;包裹配送;模式研究 一、引言 当今社会,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网络购物也逐渐成为现代购物的新潮流。由于网络购物在价格、品种多且便利性等方面的优势,大多数人特别是大学生不再局限于线下实体店购物,更愿意选择能随时随地

进行的网络购物。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74亿,较2014年底增加1249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 3.5% ;2014年上、下半年,这一增长率分别为9.8%和9.0%,数字表明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速继续放缓。与整体市场不同,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2.70亿,半年度增长率为1 4.5%,手机购物市场用户规模增速是整体网络购物市场的 4.1倍,手机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 由42.4%提升至45.6%。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校学生参与网购的人数也逐年增多,每天产生近千个包裹。而目前包裹配送方式混乱无序,所有包裹杂乱无章堆积在灯光球场,遇到下雨更是一片狼藉,不便于学生收取包裹,且配送场面混乱有失我校雅观。还经常出现上课时间快递公司打电话拿包裹的现象,影响学生上课效率和秩序,且经常出现学生包裹丢失等学生财产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文山学院的包裹配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智能手机 软件的新型配送模式研究。 二、文山学院快递配送满意度分析 为了了解本校快递包裹配送状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快递配送业务进行研究。调查对象是选取了305名在校学生,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目前文山学院快递配送的满意度及存在的问题。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快递配送员的服务态度满意度调查

校园快递现状调研报告

前言 快递,是指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货物进行快速投递。快递的特点是,一个点到另一点,快速方便。近年来随着网上购物的普及,地区间的物流增多,快递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作为服务业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我国经济增长贡献了一份力量。现在我院在校大学生达到了17016名,作为大学生消费市场的一部分,快递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因此我们以校园快递状况为主题,对我校学生进行了部分的随机调查。希望通过调查能够真切的了解校园快递现状。 (一)活动主题 有关校园快递现状的调研报告 (二)调研目的 了解学生的快递使用现状,并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发现总结影响快递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学生消费群体对快递各方面因素的评价以及快递公司应该改进的地方。

(三)调研方式 局部抽样调查 (四)调研时间 2012年10月12日 随着网络购物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网购阵营,迅速激发起高校校园师生对快递的需求。这也促进了校园快递的迅速发展,但目前许多高校外围和内部的快递企业的运营存在着许多问题,无秩序竞争、低质的快递服务等问题仍不能让师生满意,服务投诉日渐增多,快递业该如何改进?大学生对于快递行业的未来有何看法? 根据调研部部门成员对校园周边的快递公司进行实际调查,进行情况汇总,校园快递现状如下: 据调查得知,现今在学院内有快递业务的公司分为有固定代理点和无固定代理点两种模式。 有固定代理点:申通快递、圆通快递、中国邮政、韵达 无固定代理点:顺丰快递、汇通快递、中通快递 1)代理点所在地 申通快递公司:后街中段 圆通快递公司:大校门口

中国邮政、韵达:后街后段 2)代理点单日收发快递件数(旺季) 申通:单日收到快递大致150件(只能自己去代理点取,当日不取每天加收一元) 圆通:单日收到快递大致100件(只能自己去代理点取还需交3元) 韵达:单日收到快递约500件(免费送到各个园区) 中国邮政:单日收到快递约10件(免费送到各个园区) 其他快递:单日共收到快递大约30-40件,共计单日收到800件。(皆免费送到各个园区) 校园快递市场特点 1 )代理点多而杂 针对上述快递公司代理点的所在地,校园快递显现出多而杂的特点。代理点数量虽多,但由于租金问题,店家往往选择施工简易房或与其他商铺共同租用很小的店面来维持日常的经营。地方狭窄简陋,师生难以对其产生信赖感;货物摆放零乱无序,给师生造成以易丢失,安全系数不高的感觉。 2)不稳定性大 单个代理点由于现有的市场份额有限,所赚取的利润同样有限,而在租金和人工费等成本的开支下,净利润额就相对不高的情况。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各代理点就会出现经常性换址或经常性更换代理人,乃至于更换营业业务的情况。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作用 学校所处的区域不同,环境就会不同,学校的校情学情也更不同,因此,在确定本校的发展方向和选择本校的教育策略上也必然不同。 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文明程度、办学品位的一种本校化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逐步形成的物质和非物质因素的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认知的改变 十几年前,“素质教育”一直是挂在整个教育界口头上的最时髦的词汇,农村中小学更是如此。各类下发、上报的学校文件和材料中,如没有“落实素质教育”这个词,都会认为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更不符合时代的需要。然而,当时的事实情况如何呢?此时的“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已。尤其在小学的实际工作中,“学生分数”与“学校成绩”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这种现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这种大的教育背景下,想尝试改变这种现状的基层学校是何等的艰难,一切的努力都会被视为不合时宜。 2001年,《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发布后,这种局面才稍有改观,然而,这种改变的过程仍是十分的缓慢,并且在《纲要》实施之初,我县在中小学自上而下都无比的迷惘,感到无所适从,因为学校

不知道小学教育改革从何入手,更找不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就这样,《纲要》实施的初几年,大多数学校仍是教育改革的旁观者,而非教育改革的参入者,更谈不上实际意义上的推行者。 2006年前后,各所学校已经清楚的意识到,教育改革的大潮以无可逆转、势当必行,如不推行实施,必将阻碍学校的健康发展。于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被学校提上了行事日程。不过,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一是为了美化校容校貌,二是为了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现在想来,学校应为当时的决定而感到庆幸,正是有了十多年前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规划,才有了现在我县中小学文化建设的教育特色。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因素 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因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不同,校情与学情就会不同,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确定本校文化建设规划和布局,以便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风格。近年来,各所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资不断的加大,校园文化的物质条件已趋于完善。总结学校的文化物质条件,可归为“学校三化”。 首先是校园绿化。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精神焕发。根据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绿化布局,如:教学区的绿化,以盆景为主;休闲区绿化与运动区的绿化,以自然植物为主,做到树中有花,花中有草,并保持四季长青。 其次是校园美化。校园静态美化,应符合小学生的审美要求与需要,才能达到美化的目的。校园环境的布置,应以新颖、美观、大方、

融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

融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全国主流媒体竞相拉开了媒体融合的矩阵,并且正全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媒体融合迈出实质性步伐,融媒体时代来临。我国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新时代又提出了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着力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一体化的育人体系。高校校园媒体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为高校校园媒体的融合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改革创新的土壤,高校校园媒体要自觉适应融媒体发展的潮流,推动校园融媒体发展与育人高度融合,增强育人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本文研究视角是“融媒体”,研究对象是“高校校园媒体”,主要是隶属于党委宣传部的官方校级校园媒体,研究目的是强化高校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在对“融媒体”和“高校校园媒体”概念的把握上,深刻认识高校校园媒体基本的宣传功能和延伸的思想引领、知识传递、情感凝聚、实践锻炼的育人功能。参考中国高校新媒体联盟、清博大数据、腾讯微校等官方公布数据和自己收集整理的所在高校校园媒体推文的阅读量、点赞量、转发量等数据,总结出当前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发挥依托的平台走向融合、面对的群体相对稳定、表现的方式多元多样、树立的品牌品牌效应愈加凸显的成绩和育人功能弱于宣传功能、育人内容不能凸显核心育人功能、协同育人力度不够、缺乏相关机制驱动的问题。结合部分

高校校园媒体和社会媒体的融合案例,分析得出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面临着更具时代性、针对性、渗透性、统一性的机遇和关注度、实效度、专业度、协同度的挑战。针对发现的问题,高校校园媒体要借鉴融媒体理念创新、内容优化、资源整合、机制革新四个方面的经验,增强高校校园媒体育人的关注度、实效度、专业度、协同度,充分发挥高校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816756912.html, 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作者:王琳琬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是两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概念。高校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和文化氛围,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等,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累的结晶,凝聚着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情感,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本文将着重研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及如何把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文化育人。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统节日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萃取五千年文明精髓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文化客体,以广大教师和学生为文化主体,以弘扬校园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是老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精神能量磁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正确树立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统节日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1.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自觉形成并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群体价值意识,是校园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经过千百年历史的洗礼和演化而形成的一种人文主义伦理型文化,他强调仁、义、礼、智、信、忠、孝、梯、节、勇、恕、让等思想精髓的推广与提升。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仁爱”思想在校园中得到传播,能够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优化校园的人际关系,增强校园的和谐氛围;儒家“义利观”的弘扬,对和谐校园的建设拥有真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传统节日强调塑造学生“内圣外土”的理想人格,强调“齐家、治国、平天卜,以施行土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为学思想,都对当前学生发展作用巨大。因此,依托优秀的传统节日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师德的修养和学生灵魂的净化,有利于师生创建良好的精神家园,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 1.2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指由校园所处外部自然环境、校园内部的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各个方面所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

校园快递商业模式分析

校园快递商业模式分析 摘要 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网上购物更加的频繁化。快递成为了沟通商家与客户的桥梁,大学作为高密度人才的集合地,加上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与快递的接触更加密切。校园快递正是应着这种需求而生的,任何的经营与投资都是以盈利为根本目的。校园快递作为连接学生和网购之间的直接桥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校园快递发展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缺陷。本文以本校的校园快递发展状况,结合当下的国内外校园快递发展历程与服务形式。挖掘运营中存在的不足,结合自己的实行经历、相关所学以及文献研究提出能对校园快递现状进行改变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校园快递商业模式现状分析

目录 摘要 (1) 1、校园快递现状分析 (3) 1.1 国外发展现状 (3) 1.2 国内发展现状 (3) 1.2.1网购刺激了校园快递的大量需求 (4) 1.2.2家人与学生间物品的递送促进校园快递的发展‘ (5) 1.2.3校园快递带动经济发展 (5) 2、校园快递发展情况 (5) 2.1校园快递现状 (5) 2.2校园快递特点 (6) 2.3校园快递新的模式提出的必要性 (6) 3、校园快递存在问题 (7) 3.1代理点纷繁复杂 (7) 3.2不稳定性大 (7) 3.3在价格、服务等方面满意度较低 (7) 3.4收入以收发师生邮件为主且盈利率低 (8) 4、校园快递新模式 (8) 4.1快递本身优化 (8) 4.1.1代理点整合,建立快递中心 (8) 4.1.2员工规范化管理 (8) 4.1.3提高服务质量 (9) 4.2增加广告业务 (9) 4.2.1发放广告袋 (9) 4.2.2 摆放展架 (9) 4.3通过搭建线上平台,简历O2O模式的增值业务 (10) 4.3.1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10) 4.3.2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最新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摘要: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校园规划中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的方法与设计思想,结合南京林业大学的为实例,分别就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规划 关键词:校园交通规划景观步道道路绿化停车规划 正文: 1 南林交通现况分析 1.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南京林业大学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位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学校中央由东西方向树人路,园丁路和南北方向的梁希路,水杉路以及中间形成环状的求知路,创新路构成学校主要的道路干路网,周围连接通往学生住宿区以及运动场的翠竹路和学子路以及和谐路。周围毗邻南京主干道玄武大道以及龙蟠路与新庄立交桥,交通较为便利。 梁希路

1.2南林交通现状调查 根据南林大实际情况和规划需要,设计相关表格并展开调查。校园内主要道路等级分析设定如下:(宽度≤5m以及单向单车道的次要道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1.2.1 道路基本信息 面积 干道总面积40397 m2 ,支路总面积23198m2 干道网密度2730/838419=3.2km/km2 支路网密度2865/838419=3.4km/km2 干道网面积率40397/838419=4.8% 支路网面积率23198/838419=2.7%

1.2.2 交通量调查信息 *注:表格中提到的早高峰指的是上午7:30~8:30,晚高峰指的是下午16:30~17:30 1.2.3 校园人口主要分布 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公寓主要分布在和谐路南北两侧,同时和谐路也是学校北二门通往校园内部的主干道,同时和体育馆和图书馆也分布在和谐路两侧,因此和谐路的交通量较大…同时也存在较多交通问题。 2 南林交通需求预测 2.1 根据四阶段法确定交通需求 2.1.1 出行生成 采用交叉分类法计算校园内可能发生的交通发生量和吸引量,公式如下: n ,2,1,,, ? ? i A A FA P P FP i i i i i i i i 其中:i P ,i A —根据现状出行生成率数据计算得到的校园发生量和吸引量 i FP ,i FA —规划年内的校园交通发生量和吸引两 —规划你那人均出行次数 —规划年人口规模 2.1.2 出行分布 从出行生成预测中获取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之后,出行分布环节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社会文化工作的根本指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院校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四有”青年学生, 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 我国校园文化工作在取得了辉煌成绩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问题, 与新时期学校建设对校园文化工作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加强新时期校园文化工作,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功能, 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作用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培养“四有”大学生的主战场。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具有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净化功能及社会文化导向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 提升了“先进文化”在我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校园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建设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为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这就要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情操

塑造人。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就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努力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 2.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培养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 (1)校园文化具有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功能。信息素质是 人类素质的新标志, 也是信息社会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 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 是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校园网络文化具有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作用。一方面, 它可以增强学生信息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跨越时空的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终身学习的机遇,使个性得到优化、能力得到内化。 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能力, 掌握信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提高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信息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校园文化具有培养学生健康心灵的功能。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优良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心理,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 观念与时俱进, 情绪容易波动, 需要思想的安慰、精神的寄托、情感 的抒发、尊重心理的满足、烦恼的渲泄、闲暇时间的充实, 以化解内心矛盾的冲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生活的精神食粮, 它对于消除大学生心理上和情绪上的自我干扰和相互摩擦,

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的起源是“人化”,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化的功能是“化人”,即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正是文化完成了大学存在的终极目的——培育人才。因此,大学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高校校园文化也必然拥有了重要的地位。它对当代社会进步乃至未来社会发展都起到启示和形塑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即校园人)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心理特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校园文化建设是需要落到实处的,而辅导员这些细致入微的繁琐工作正是耕耘好校园文化这片天地的点滴辛勤劳作。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联系的主要渠道,所以辅导员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而体现出来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辅导员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践行者。在多元文化时代,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坚守正确的意识形态和目标方向。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辅导员作为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必须在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承载者。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学校学校以育人为本的特殊使命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彻必然要落实于广大学生。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主体,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的工作至关重要。没有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与熏陶,就不会有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二、辅导员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高校校园制度文化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规定着学校基本结构的性质,是影响学校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完善的制度文化特别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制度规范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影响。各级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组织,以及学生自发成立的协会和社团等组织便是践行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力量。辅导员作为这些组织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既是制度文化建设的主动承载者,也对其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辅导员的的亲力亲为与具体指导,作为一种需要长期性积淀的制度文化建设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三、辅导员是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引导者。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重主体以校园空间为背景,以创制、共享各种文化活动,不断进行文化冲突和整合的动态文化系统。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往往是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文化活动来实现的。学生中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动员、组织和开展都离不开辅导员的引导和参与。 四、辅导员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重要培养者。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高校,只有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辅导员是“学生学业的促进者、生活的指导者、困难的帮助者、思想的解惑者、人生的导航者”,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提高、引导其融入和建设良好文化氛围上起着关键作用。首先,辅导员是学生学风建设的督导者。培养学生过硬的学风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辅导员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引导者。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对于学生践行正确价值观念、提升综合能力素质有着重要影响。辅导员必须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再者,辅导员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者。辅导员与学生交往密切,互动深入,更容易以自身的表率和灵活的工作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我、他人和社会,形成健全人格。最后,辅导员是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学生寝室、学生班集体以及各种学生自治组织建设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之处,也是需要辅导员重点关注和投入的地方。

大学校园快递配送模式研究

大学校园快递配送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中。网购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网购在方便同学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例如大学校园快递配送问题。因此,对大学校园快递配送模式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院;包裹配送;模式研究 一、引言 当今社会,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购物也逐渐成为现代购物的新潮流。由于网络购物在价格、品种多且便利性等方面的优势,大多数人特别是大学生不再局限于线下实体店购物,更愿意选择能随时随地进行的网络购物。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74亿,较2014年底增加1249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3.5%;2014年上、下半年,这一增长率分别为9.8%和9.0%,数字表明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速继续放缓。与整体市场不同,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2.70亿,半年度增长率为14.5%,手机购物市场用户规模增速是整体网络购物市场的4.1倍,手机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

由42.4%提升至45.6%。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校学生参与网购的人数也逐年增多,每天产生近千个包裹。而目前包裹配送方式混乱无序,所有包裹杂乱无章堆积在灯光球场,遇到下雨更是一片狼藉,不便于学生收取包裹,且配送场面混乱有失我校雅观。还经常出现上课时间快递公司打拿包裹的现象,影响学生上课效率和秩序,且经常出现学生包裹丢失等学生财产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学院的包裹配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智能手机软件的新型配送模式研究。 二、学院快递配送满意度分析 为了了解本校快递包裹配送状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快递配送业务进行研究。调查对象是选取了305名在校学生,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目前学院快递配送的满意度及存在的问题。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快递配送员的服务态度满意度调查 在对我校的快递配送人员的服务态度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参与到本次问卷调查的305名学生中有207名学生对配送员的服务态度满意,占比为67.87%,但有98名学生对配送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意,占比为32.13%。通过数据表明了快递配送员的服务态度还有提升的空间,不满意的人群占不小的比例。 2.快递包裹随地摆放行为的满意度调查

校园快递现状调研报告

"

前言 快递,是指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货物进行快速投递。快递的特点是,一个点到另一点,快速方便。近年来随着网上购物的普及,地区间的物流增多,快递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作为服务业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我国经济增长贡献了一份力量。现在我院在校大学生达到了17016名,作为大学生消费市场的一部分,快递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因此我们以校园快递状况为主题,对我校学生进行了部分的随机调查。希望通过调查能够真切的了解校园快递现状。 (一)活动主题 有关校园快递现状的调研报告 (二)· (三)调研目的 了解学生的快递使用现状,并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发现总结影响快递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学生消费群体对快递各方面因素的评价以及快递公司应该改进的

地方。 (四)调研方式 局部抽样调查 (五)调研时间 2012年10月12日 随着网络购物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网购阵营,迅速激发起高校校园师生对快递的需求。这也促进了校园快递的迅速发展,但目前许多高校外围和内部的快递企业的运营存在着许多问题,无秩序竞争、低质的快递服务等问题仍不能让师生满意,服务投诉日渐增多,快递业该如何改进大学生对于快递行业的未来有何看法] 根据调研部部门成员对校园周边的快递公司进行实际调查,进行情况汇总,校园快递现状如下: 据调查得知,现今在学院内有快递业务的公司分为有固定代理点和无固定代理点两种模式。 有固定代理点:申通快递、圆通快递、中国邮政、韵达 无固定代理点:顺丰快递、汇通快递、中通快递 1)代理点所在地 申通快递公司:后街中段

圆通快递公司:大校门口 中国邮政、韵达:后街后段 . 2)代理点单日收发快递件数(旺季) 申通:单日收到快递大致150件(只能自己去代理点取,当日不取每天加收一元)圆通:单日收到快递大致100件(只能自己去代理点取还需交3元) 韵达:单日收到快递约500件(免费送到各个园区) 中国邮政:单日收到快递约10件(免费送到各个园区) 其他快递:单日共收到快递大约30-40件,共计单日收到800件。(皆免费送到各个园区) 校园快递市场特点 ( 1 )代理点多而杂 针对上述快递公司代理点的所在地,校园快递显现出多而杂的特点。代理点数量虽多,但由于租金问题,店家往往选择施工简易房或与其他商铺共同租用很小的店面来维持日常的经营。地方狭窄简陋,师生难以对其产生信赖感;货物摆放零乱无序,给师生造成以易丢失,安全系数不高的感觉。 2)不稳定性大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校园概况 由**市**路、**五西路、**路和(规划)环岛路围合而成的片区,我们称之为**校园。它由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组成,该片区土地总面积为144.33公顷。规划景观绿地面积66.39公顷。 现状景观,主要集中校园东部,园林面积大约32公顷。片状园林主要集中在东湖、起点广场、第一第二教学楼、学生宿舍区、第三第四教学楼等区域,线状园林集中在致远北路、海韵东路、椰风东路、椰风中路。校内绿树成荫、水体波光粼粼,具有原生态特征,体现了南方热带滨海环境特色。但是,校园景观中心突出不够,富有校园文化氛围兼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心广场,或者空间节点,有待进一步强化。现有水面尽管面积较大,但都是“死水”,距离“构建生态校园”这一目标存在差距。 **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对景观作出了系统规划。可以简单概况为“二轴、三点、二湖”,“二轴”就是南北中轴线(致远路)、东西中轴线(椰风路);“三点”就是北门景观节点、南门景观节点、南北轴交叉节点;“二湖”就是东湖、西湖。 针对现状景观,本着“强化、改造、提高”和“勤俭节约”的原则,予以梳理改造。新建片区,予以创新建设。改造区和新建区要和谐统一。 二、校园景观规划目标

将校园打造成为富有热带滨海自然特色,富有教育、文化、热带科技大学人文特色的国际旅游岛景观,为**师生营造舒适宜学的校园,为未来**高校文化旅游奠定基础。 凝聚现代环境设计的新理念,遵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用新颖的立意来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巧妙地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园林植物进行空间的划分,最终为师生创造一个愉悦舒适、景色优美、亲切近人的学习生活环境。白墙、穿廊、小桥流水、绿树滴翠、鸟语花香、椰韵涌动,优美的自然景观构成一幅幅画卷,使师生在学习工作之余可以陶冶情操,谈经论道。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让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校园景观规划原则 1.功能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 (1)学习的功能。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良好的校园环境要有辅助学习的功能。在教室、实验室、宿舍有赏心悦目的景观视野; 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之间有清新宜人的庭院; 在校园中有足够的绿地树阴可供静心潜读;有公共的庭院广场供师生们讨论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