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素周期表推断题 40道概要

元素周期表推断题 40道概要

元素周期表推断题 40道概要
元素周期表推断题 40道概要

推断40

**测试试卷

一、推断题

1. (14分)下图为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D是金属单质,L为红褐色沉淀,E为食盐的主要成分,I的水溶液呈强酸性。

(1)I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M溶液中加入过量的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一个由化合反应生成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温下,在pH=12的F溶液中逐渐滴入pH=2 CH3COOH至pH=7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6)从K的结晶水合物制备K的无水晶体的操作为

(7)在J的溶液中加入酸化H2O2的离子方程式

2. 从以下公共安全事件中,你能得到关于氯气性质的一些什么信息?

⑶为确定另一种金属离子是否存在,应补充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6. 通常

已知:E能溶于NaOH溶液中;F转化为G时,产物只有一种结构,且能使溴水褪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简式:A ;B 。

? D ;

(2)化学方程式:C?→

?G 。

F?→

7. 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同周期,A、D同主族,E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B、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和D的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________(填“A”或“D”);A和B的离子中,半径较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2)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1)A的分子式是_ _。

(2)指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_ _

(3)写出B、G的结构简式:B_ _、G_ 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②_ _;

C和E还能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5)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E不必再写):_ _。

①遇FeCl3溶液显紫色;②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

1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下列物质:空气、乙醇(C2H5OH)、水、硫酸铵、铜、

碘酒、碘(I2)、氧气、石墨、食盐水。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你的分类依据。

11. 某工程师为了从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准备采用下列步骤:

(1)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加入或生成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①,②,③,

④,⑤,⑥。

(2)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2. 已知A、B、F是家庭中常见的有机物,E是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F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根据下面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⑥、操作⑦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重油

(3)在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原子利用率为100%的反应是________。(填序号)

(4)写出结构简式:A________、F________。

(5)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为家庭中常见的物质F,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我们造成了环境污染,这种环境污染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测得其中含C 72.0%、H 6.67%,其余为氧,质谱法分析得知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现代仪器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有以下两种方法:方法一:核磁共振仪可以测定有机物分子里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及其相对数量。如乙醇

(CH3CH2OH)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个峰,其面积之比为3∶2∶1,如图1所示,现测出A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5个峰,其面积之比为1∶2∶2∶2∶3。

方法二:利用红外光谱仪可初步检测有机化合物中的某些基团,现测得A分子的红外光谱如图2所示。

已知:A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为:;

(2)A的结构简式为:;

(3)A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有多种,请按要求写出其中两种结构简式:

①分子中不含甲基的芳香酸;

②遇FeCl3显紫色且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的芳香醛。

14. 已知A、B、C、D、E为中学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元素Y,且Y在这些物质中所呈化合价依次升高,其中只有B为单质。若在常温下将气体D通入水中可以发生反应,生成C和E。工业上以A、空气和水为原料,通过催化氧化法制取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实验室中保存E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若输送Cl2的管道漏气,用A进行检验时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B生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3 mol时,被氧化的A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15. 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把与下面的元素有关性质相符的曲线的标号填入相应横线上:

(1)ⅡA族元素的价电子数________。

(2)Ⅶ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________。

(3)第三周期元素单质的熔点________。

(4)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________。

(5)ⅠA族元素单质的熔点________。

(6)F-、Na+、Mg2+、Al3+四种离子的离子半径________。

(7)同一短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半径________。

(8)同一短周期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

(9)电离能是指由蒸气状态的孤立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需要的能量。从中性原子中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为第一电离能(I1),失去第二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为第二电离能(I2),依此类推。

现有5种元素,A、B、C、D、E,其中I1~I3分别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其中的稀有气体元素是________,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16.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加,其中A与D同族,C与E同族;A的一种原子内无中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一个C2-离子含10个电子.

(1)甲是由A、B、C三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且可以发生银镜反应.甲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由甲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甲等电子的物质为乙,乙与C的单质在KOH溶液中形成燃料电池(惰性电极)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

(2)D 与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这种化合物中阴离子与阳离子个数比为

________;

(3)均由A、C、D、E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物质丙和丁在溶液中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按下图要求写出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B→C+D;②E→F。

18. W、X、Z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

(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的硝酸盐水溶液显_________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6)W、X、Y、Z因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若C是可用作自来水消毒的气体,D、E是氧化物,

是D物质总质量的25.8%,则A是________。

②若B为常见金属或非金属单质,E是酸酐,且为易挥发的晶体,则化为E的一定条件是______。

酚经两步反应合成有机物A ,在方框中填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22. 如图所示,以石墨为电极电解A 的水溶液,并做下面一系列实验。试根据实验现象

完成

下列问题(电解质A 的水溶液焰色反应呈紫色)。

(1)A 的化学式为 ,E 的名称为 。

(2)I 和F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若将电解装置中的阳极换成铁棒,则在U 型管底部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 已知:A 、B 为常见的非金属单质且均为气体;甲、乙为短周期金属单质,乙在I

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C 、H 、J 的溶液均呈碱性。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部分生成物

未给出,且未注明反应条件):

图10-3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④中每消耗1 mol G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甲基苯酚)(中间产物)

有机物A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的电子式:__________。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反应生成F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通常情况下,A为固体,B为液

E、F、G、H、X均为化合物,其中X是一种无氧强酸,E为黑色固体,在常温下为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

(1)写出化学式:

A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X________。

(2)在反应①~⑦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编号)。

(3)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每消耗0.3 mol的A,可转移电子________mol。

(5)写出D的溶液与小苏打溶液、D的溶液中通入少量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淡黄色固体X和气体A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X的名称__________;A的化学式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②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________。

①氢化物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

(2)A、B、C三种元素中有一种是金属,则这种元素是A、B、C中的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尼龙—66广泛用于制造机械、汽车、化学与电气装置的零件,亦可制成薄膜用作包装材料,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中间产物E给出了两条合成路线).

已知: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种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化合物中能与E发生化学反应的是______.

a.NaOH b.Na2CO3

c.NaCl d.HCl

(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合物B的另一种制备方法(原料任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已知A—O分别代表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A、

B、H分别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B与冷水缓慢反应,与沸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D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2∶3且能与水反应得到两种碱。C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O能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B单质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化合物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J的沸点比硒化氢(H2Se)的沸点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I与H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A和J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与足量的N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上图中,在同一反应里一种物质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这样的反应共有________个。

31. 图D4-3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已知:

图D4-3

①反应C+G???→

高温B+H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

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2E+I2F+D,F中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回答问题: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I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它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

(3)1.6 g G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所需铜粉的质量(写出离子方程式和计算过程);

(4)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溶液与过量化合物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转化:

请填写以下空白: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上图中的F是

________。

(2)写出明矾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得G和D都是固体,混合后在高温下可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生成1 mol D,同时生成________mol E。

33. 下图是各物质的反应关系图:已知A和E都是黄色粉末,A常用为呼吸面具的供氧剂,E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F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漂白性常被不法商人用来漂白银耳、腐竹等,H具有很强腐蚀性。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 F_________

(2)写出图中编号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34. 如图中A~J分别代表相关反应中的一种物质,已知A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C、D,已知B、D为常温下气态化合物,C为常温下液态化合物,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请填写以下空白: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B的电子式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G 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J B+C+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溶液和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生成D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下图是部分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条件及生成的部分产物已略去)。

已知:A为硫铁矿的主要成分,E为红棕色固体,K为浅绿色溶液;反应①、②都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B、C、D、H是单质;B、C、D、F、G、H常温下是气态; F、P 和H 的水溶液均具有漂白作用,且F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N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化合物G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化合物M由两种元素组成,分子内共有58个电子。

(1)F的化学式;G的水溶液中,最多的阳离子是。

(2)写出K与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实验室中,向饱和H水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制得浓度较大的P的水溶液。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加以解释

36. 已知:①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

水平;②2CH3CHO+O22CH3COOH。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④________。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推断专题训练

专项训练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推断题) 1、下列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阿拉伯数字(1、2……)是原周期表中行或列的序号.请参照元素A~I (1)B、C、H三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写出元素名称),写出由一种氢化物制取CD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某元素能形成两性氧化物,写出该氧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某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该元素能与A~I中的一种元素构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化合物X和Y,该元素还能与A~I中的另一种元素构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化合物Z和M.写出Z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 B C D E的原子半径顺序:(化学符号表示) F D E的离子半径顺序(化学符号表示,下同) 最高正价最高的是:族序数最大的是: 2、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1)请写出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一定条件下,由X单质与Z单质反应生E,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_______________; E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用于还原汽车尾气中的_____________. (3)仅由X、Z、W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X、Y、Z、W 四种元素可组成酸式盐,该化合物的水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E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单质Z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被氧化的E与参与反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的小故事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不得不说的故事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人以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说。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决不止于四五种。18世纪,科学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种,如金、银、铁、氧、磷、硫等,到19世纪,已发现的元素已达54种。 人们自然会问,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揭开了这个奥秘。 原来,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原子量相等或相近的,性质相似相近;而且,元素的性质和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的变化。 门捷列夫激动不已。他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原子量和性质排列成一张表,结果发现,从任何一种元素算起,每数到8个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他把这个规律称为“八音律”。 门捷列夫是怎样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呢? 1834年2月7日,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诞生于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父亲是中学校长。16岁时,进入圣彼得堡师范学院自然科学教育系学习。毕业后,门捷列夫去德国深造,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学。1861年回国,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 在编写无机化学讲义时,门捷列夫发现这门学科的俄语教材都已陈旧,外文教科书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而迫切需要有一本新的、能够反映当代化学发展水平的无机化学教科书。 这种想法激励着年轻的门捷列夫。当门捷列夫编写有关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

章节时,他遇到了难题。按照什么次序排列它们的位置呢?当时化学界发现的化学元索已达63种。为了寻找元素的科学分类方法,他不得不研究有关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某一学科的历史,是把握该学科发展进程的最好方法。门捷列夫深刻地了解这一点,他迈进了圣彼得堡大学的图书馆,在数不尽的卷帙中逐一整理以往人们研究化学元素分类的原始资料…… 门捷列夫抓住了化学家研究元素分类的历史脉络,夜以继日地分析思考,简直着了迷。夜深人静,圣彼得堡大学主楼左侧的的门捷列夫的居室仍然亮着灯光,仆人为了安全起见,推开了门捷列夫书房的门。 “安东!”门捷列夫站起来对仆人说:“到实验室去找几张厚纸,把筐也一起拿来。” 安东是门捷列夫教授家的忠实仆人。他走出房门,莫名其妙地耸耸肩膀,很快就拿来一卷厚纸。“帮我把它剪开。” 门捷列夫一边吩咐仆人,一边动手在厚纸上画出格子。 “所有的卡片都要像这个格于一样大小。开始剪吧,我要在上面写字。” 门捷列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在每一张卡片上都写上了元素名称、原于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筐里逐渐装满了卡片。门捷列夫把它们分成几类,然后摆放在一个宽大的实验台上。接下来的日子,门捷列夫把元素卡片进行系统地整理。门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时间的教授突然热衷于“纸牌”感到奇怪。门捷列夫旁若无人,每天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纸牌那样,收起、摆开,再收起、再摆开,皱着眉头地玩“牌”…… 冬去春来。门捷列夫没有在杂乱无章的元素卡片中找到内在的规律。有一天,他又坐到桌前摆弄起“纸牌”来了,摆着,摆着,门捷列夫像触电似的站了起来,在他面前出现了完全没有料到的现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质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从上到下地逐渐变化着。门捷列夫激动得双手不断颤抖着。“这就是说,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 )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 )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n 是第五周期第ⅢA 族元素 B.11549In 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原子半径:In>Al D.碱性:()3In OH >RbOH 2.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 、X 、Y 、Z 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 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 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WZ 的水溶液呈碱性 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 C.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该新化合物中Y 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3.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 、X 、Y 、Z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 与X 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常温常压下,Y 单质为固态 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

元素周期表推断题 40道概要

推断40 **测试试卷 一、推断题 1. (14分)下图为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D是金属单质,L为红褐色沉淀,E为食盐的主要成分,I的水溶液呈强酸性。 (1)I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M溶液中加入过量的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一个由化合反应生成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温下,在pH=12的F溶液中逐渐滴入pH=2 CH3COOH至pH=7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6)从K的结晶水合物制备K的无水晶体的操作为 (7)在J的溶液中加入酸化H2O2的离子方程式 2. 从以下公共安全事件中,你能得到关于氯气性质的一些什么信息?

⑶为确定另一种金属离子是否存在,应补充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6. 通常 已知:E能溶于NaOH溶液中;F转化为G时,产物只有一种结构,且能使溴水褪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简式:A ;B 。 ? D ; (2)化学方程式:C?→ ?G 。 F?→ 7. 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同周期,A、D同主族,E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B、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和D的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________(填“A”或“D”);A和B的离子中,半径较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2)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卡片分析法

中国职工科技报/2007年/4月/20日/第004版 科普家园 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卡片分析法 王振宇 卡片时于研究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很重要,对于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发明创造也同样重要。运用卡片分析法取得重大成果的最著名的事例。就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率。1869年,为了研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元素的质量和化学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将搜集来的各种元素的名称写在纸上,并记下它们的原子量和基本性质,把相似的元素和相近的原子量排列在一起:他又从最小的原子量开始选取元素,并把它们按原子量的顺序排列,经过分析研究,终于发现了元素的性质存在着周期性,从而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并根据周期率编制了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卡片分析法的基础是要有卡片。卡片大小自便,扑克牌大小也可,稍大也可,能在上面记录信息即可。卡片上面都记录什么呢?以下方面可供参考:突然涌现的想法:由谈话、读书、观察等产生的设想或注意到的问题;图书、杂志、人名、地址、电话号码;被记述或证实的信息;从智力激励法等创造性开发会议中产生的新设想:有关行动计划。的基本设想:使数据系统化的各种形式:发现数据存在的场所、收集的来源以及技法;数据的种类:意想不到的偶然事件;从大脑中一闪即过的有创意的新设想,等等。 卡片分析法是一种发挥综合思维作用的方法,通过将所得到的记录有有关信息或设想的卡片。进行分析,进行整理排列,以寻找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最后形成比较系统的新设想。该法作为分析整理资料获得启发的有效途径,可用于解决问题的各个阶段中。在分析中要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种种因素联系起来考虑。综合不是主观地、任意地把对象的各部分捏合在一起,也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相加,不是各种因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按照对象各部分间的有机联系,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一种方法。它不是抽象地、从外部现象的联结上来认识事物,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即抓住事物在总体上相互联结而又矛盾的特殊性,研究这一矛盾怎样制约着事物丰富多彩的属性,怎样在事物的运动中展现出整体的特征。 卡片分析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这是一种在比较分类的基础上,由综合进行创新的方法比较和分类是运用此法时要做的基本工作,然而,真正有创意的工作在于时各类资料的综合:其次,运用这种方法时,不只是对卡片的理性分析和综合,还需要综合地发挥运用者的各种心理因素,如感受、感情、直观、意志等,因为对卡片的分析整理直接受到这些圆素的影响:第三,此法借助于卡片分析事理发现其内在联系,具有直观、方便、灵活的特点。既可单人应用,也可集体进行,应用范围广,几乎适用于各领域的创造性活动。 卡片分析法在各种研究和发明创造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将待处理的信息卡片化,具有克服人脑思维限度的功能,从而成为整理分析资料获得启发的有效方法。人的思维能力虽然是无限的,但一个人在思维中同时操作的思维元素数是很有限的,实验证明,一般人当同时思维操作的信息元素超过10个时,要在脑内同时操作加工这些信息显得很困难。而通过卡片,把各种信息或设想转移到脑外,变成能稳定地呈现在眼前的外存信息,这样既可把在头脑中借助记忆进行的思维操作转为脑外自理卡片,来减轻思维负担,又可使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了思维效率。 (四十五) 第1页共1页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练习题

【随堂练习】 1.医生建议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食海带,这是由于海带中含有较丰富的( ) A .钾元素 B .铁元素 C .碘元素 D .锌元素 2.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 .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 .单质的氧性逐渐增强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3.砹(At )原子序数85,与F 、Cl 、Br 、I 同族,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 .砹是有色固体 B .非金属性:At <I C .HAt 非常稳定 D .I 2 可以从At 的可溶性的盐溶液置换出来。 4.元素X 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 ) A.第4周期ⅢA 族 B.第4周期ⅦA 族 C.第3周期ⅣB 族 D.第3周期ⅣA 族 5.A 、B 两元素可形成AB 型离子化合物,如果A 、B 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A 、B 两元素所处的 周期为-------------------------------------------------------------------------------( ) A.在同一周期 B.一种在第一周期,一种在第二周期 C.一种在第二周期,一种在第三周期 D.一种在第三周期,一种在第四周期 6.某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2个电子,该元素是 -----------------------------------------( ) A.一定是IIA 元素 B.一定是金属元素 C.一定是正二价元素 D.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7.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改为18列。如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按此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第9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B .第17列为卤族元素 C .只有第2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 D .在整个18列元素中,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卤素离子(X -)只有还原性而无氧化性 B. 某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C.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 负一价卤素离子的还原性在同一族中从上至下逐渐减弱 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HCl 由H 2和Cl 2在点燃的条件下制得 B .氢氟酸比盐酸的酸性强 C .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D .碘单质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10.足量的氯气或盐酸分别跟下列金属反应,均有MCl 2型化合物生成的是-----------------( ) A.Al B.Mg C.Fe D.Na 11.以下各组表示卤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中,错误的是 -------------------------( ) A .得电子能力 F 2>Cl 2>Br 2>I 2 B .还原能力 F -HCI>HBr>HI D .酸性 HF>HCI>HBr>HI 12.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 2,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13.下列各组原子序数的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 2型化合物的是---------------------------( ) A.12和17 B.13和16 C.11和17 D.6和8 14.若某ⅡB 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 ,那么原子序数为x +1的元素位于---------------------------( ) A .Ⅲ B 族 B .ⅢA 族 C .ⅠB 族 D .ⅠA 族 15.钛(Ti )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钛元素的同位素Ti 4622、Ti 4722、Ti 4822、Ti 4922、Ti 5022中,中子数不可能... 为( )

高中元素周期表练习及答案

元素周期表练习 一、选择题 1. 对于第二周期从左到右的主族兀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C .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 D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 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产生氡 (需Rn ),这是一种放射性很强的原子,会对人体产生伤 害,因此,家庭装修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天然产的花岗岩材料。已知氡是一种稀有气体元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 .该原子与同周期I A 、n A 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 B .该原子最外层有 8个电子 C .该原子中子数是 86 D .该原子核外有 5个电子层 3. 2011年3月17日,因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辐射泄漏,放射碘可能被附近居民吸 入,引发甲状腺疾病或甲状腺癌。我国香港和内地出现抢购碘盐的疯狂热潮,用于防护核 辐射,医疗专家提醒:由于碘盐中碘含量相对较低,根本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不 可盲目过量吃碘盐或碘片,否则可能诱发甲状腺毒症、甲状腺技能减退、甲状腺肿等疾病。 已知核辐射中放射性碘(碘—131)的核电荷数为5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碘1311原子核所含中子数是 78 B .核能的利用证实原子的可分性 C .碘1271原子和放射性碘原子1311属于同位素 D .碘1271原子和碘1311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C. R 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D. 若1 mol RO 3参与该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5 mo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 7: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列出了①? ⑩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F — ,其核外电子数相(C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5. 某元素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 4, 形成的化合物是(A ) A . K S B . MgO C . MgS D .①③④ 该元素的离子与跟其核外电子排列相同的离子 D . NaF 6. 在一定条件下, RO 3与 R — 可发生反应: 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元素R 位于周期表中第V A 族 RO 3 + 5R — + 6H + ===3R 2+ 3H 2O ,下列关于 R B. R03中的R 只能被还原

元素推断题整理

元素推断试题专题练习 1、下面给出几道高考试题或高考模拟题中元素周期表推断题的题干描述,请以最快的速度将题目中的各字母所代表的元素推出。 (1)(07武汉)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等于其电子层数,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Z单质和水,X与Y、W可分别形成YX3和XW型共价化合物,YX3极易溶于水。 X Y Z W (2)(08全国II)Q、R、X、Y、Z 为前20 号元素中的五种,Q 的低价氧化物与X 单质分子的电子总数相等,R 与Q 同族,Y 和Z 的离子与Ar 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Q 能分别与Y、Z 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且原子序数Y

阅读材料: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在化学教科书中,都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这张表,人们便会想到它的最早发明者——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生平简介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生于一八三四年二月七日俄国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市。这个时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生产的飞速发展,不断地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化学也同其它科学一样,取得了惊人的进展。门捷列夫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诞生到人间。门捷列夫从小就热爱劳动,热爱学习。他认为只有劳动,才能使人们得到快乐、美满的生活;只有学习,才能使人变得聪明。 门捷列夫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一位很有名的化学教师,经常给他们讲课。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当时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始创的新原子论。由于道尔顿新原于学说的问世,促进了化学的发展速度,一个一个的新元素被发现了。化学这一门科学正激动着人们的心。这位教师的讲授,使门捷列夫的思想更加开阔了,决心为化学这门科学献出一生。 门捷列夫在大学学习期间,表现出了坚韧、忘我的超人精神。疾病折磨着门捷列夫,由于丧失了无数血液,他一天一天的消瘦和苍白了。可是,在他贫血的手里总是握着一本化学教科书。那里面当时有很多没有弄明白的问题,缠绕着他

的头脑,似乎在召呼他快去探索。他在用生命的代价,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着。他说,我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的光荣,而是为了俄国名字的光荣。”——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门捷列夫并没有死去,反而一天天好起来了。最后,才知道是医生诊断的错误,而他得的不过是气管出血症罢了。 由于门捷列夫学习刻苦和在学习期间进行了一些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一八五五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学院毕业。毕业后,他先后到过辛菲罗波尔、敖德萨担任中学教师。这期间,他一边教书,一边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写出了《论比容》的论文。文中指出了根据比容进行化合物的自然分组的途径。一八五七年一月,他被批准为彼得堡大学化学教研室副教授,当时年仅二十三岁。 攀登科学高峰的路,是一条艰苦而又曲折的路。门捷列夫在这条路上,也是吃尽了苦头。当他担任化学副教授以后,负责讲授《化学基础》课。在理论化学里应该指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有什么异同和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新的元素应该怎样去发现?这些问题,当时的化学界正处在探索阶段。近五十多年来,各国的化学家们,为了打开这秘密的大门,进行了顽强的努力。虽然有些化学家如德贝莱纳和纽兰兹在一定深度和不同角度客观地叙述了元素间的某些联系,但由于他们没有把所有元素作为整体来概括,所以没有找到元素的正确分类原则。年轻的学者门捷列夫也毫无畏惧地冲进了这个领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工作。 他不分昼夜地研究着,探求元素的化学特性和它们的一般的原子特性,然后将每个元素记在一张小纸卡上。他企图在元素全部的复杂的特性里,捕捉元素的共同性。但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可他不屈服,不灰心,坚持干下去。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又走出实验室,开始出外考察和整理收集资料。一八五九年,他去德国海德尔堡进行科学深造。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了物理化学,使他探索元素间内在联系的基础更扎实了。一八六二年,他对巴库油田进行了考察,对液体进行了深入研究,重测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使他对元素的特性有了深刻的了解。一八六七年,他借应邀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工业展览俄罗斯陈列馆工作的机会,参观和考察了法国、德国、比利时的许多化工厂、实验室,大开眼界,丰富了知识。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他认识自然的才干,而且对他发现元素周期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元素周期表练习题

1、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4,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 A.14 B.15 C.16 D.17 2、一种元素的原子它的核内有13个中子,质量数为24,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 、13 B 、11 C 、24 D 、37 3、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A.16O 和18O B.H 2O 和D 2O C.H 2、D 2 D. 24Mg 和24Na 4、与Ar 的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的离子是 A. K + B.Na + C.Cl — D.Ca 2+ 5、同一周期X 、Y 、Z 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HXO 4、H 2YO 4、H 3ZO 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B.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 < H 2Y < H 3Z D.原子序数 X H 3PO 4 B. H 2CO 3 > H 4SiO 4 C.HClO 4 < H 2SO 4 D.H 3PO 4 > H 2SO 4 7、R 的气态氢化物为H 2R ,则R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可能是 A.H 4RO 4 B.H 3RO 4 C.H 2RO 4 D.H 2RO 3 8、短周期元素中 A 、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Li B 、元素非金属性最强是Cl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Cl D 、元素金属性最强是Al 9、某粒子用 n A Z R 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含质子数=Z - n B.所含中子数=A -Z+n C.所含电子数=Z+ n D.质量数=A+Z 10.提出元素周期律并绘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11、某元素二价阳离子的核外有10个电子,该元素是

元素周期表练习题附答案

元素周期表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量大小排列而成的 B.从第一周期到第三周期元素,其原子的价电子数和族数是一致的 C.主族元素中(氢除外)族序数越小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D.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 ]2.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3.下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数表示,其中都属于主族的一组元素是 A.2、4、6 B.19、20、21 C.1、3、5 D.8、16、18 [ ]4.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元素原子的 A.原子量和核外电子数 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量和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 ]6.下列关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性质从左到右变化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 ]7.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按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 A.HI、HBr、HCl、HF B.HCl、H2S、PH3、SiH4 C.H2O、H2S、HCl、HBr D.HF、H2O、NH3、CH4 [ ]8.下列各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渐弱,酸性渐强的是 A.NaOH、Mg(OH)2、H3PO4、H2SO4 B.KOH、NaOH、H2SO4、HClO4 C.Be(OH)2、Ca(OH)2、HBrO4、HClO4 D.Mg(OH)2、Ba(OH)2、H3PO4、H2SO4 [ ]9.同主族3种元素X、Y、Z,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XO4>HYO4>H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X<HY<HZ C.非金属性X>Y>Z D.气态氢化物还原性HX>HY>HZ [ ]10.R元素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对R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R元素处于3周期ⅥA族 B.R元素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共有14个电子 D.元素最低化合价为-2价 [ ]11.某元素Y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 g该元素的单质与氧气充分反应,可得化合物YO2,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A.第三周期 B.第二周期 C.第ⅣA族 D.第Ⅴ族 [ ]12.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X和Y,X的原子序数大于Y,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Y的二价阴离子和Ne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关于X和Y形成的化合物Z的说法正确的是 A.Z是酸性氧化物 B.Z的水化物是碱 C.Z的化学式为X2Y D.Z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硫酸 [ ]13.A、B、C 3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数都比氩原子少,若A和C处于同一主族,A和B的核电荷数之差为5,B原子的M电子层比L电子层少2个电子,则A、B、C 3种元素分别为 A.Li、Na、S B.Na、S、Li

元素周期表推断题40道

推断40 **测试试卷 、推断题 1. (14分)下图为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D是金属单质,L为红褐色沉淀,E为食盐的主要成分,I的水溶液呈强酸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的电子式为;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向M溶液中加入过量的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由化合反应生成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常温下,在pH=12的F溶液中逐渐滴入pH=2CHC00至pH=7后,所得溶液中离子 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6)从K的结晶水合物制备K的无水晶体的操作为 (7)在J的溶液中加入酸化H2Q的离子方程式

2. 从以下公共安全事件中,你能得到关于氯气性质的一些什么信息? 马来西亚中部怡保市郊区2010年3月22日下午发生氯气中毒事件,造成近千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中毒,其中有16人中毒较重,被送入怡保中央医院治疗。 2004 年4月15日下午,处于主城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工人在操作中发现,2号氯冷凝器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厂方随即进行处置。16日1时左右,裂管发生爆炸;凌晨4时左右,再次发生局部爆炸,大量氯气向周围弥漫。由于附近民居和单位较多,重庆市连夜组织人员疏散居民。16日17时57分,5个装有液氯的氯罐在抢险 处置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和失踪,3名重伤已脱离生命危险。死 伤人员均为天原化工总厂领导技术人员和职工。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消防特勤队员昼夜连续用高压水网(碱液)进行高空稀释,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了氯气的扩散。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依次为外焰、内焰、焰心,若把一根洁净的铜丝,由外焰逐渐深入到内焰,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又由内焰逐渐拉出,又能观察到现象依次写出可能有的化学方程式 4. A —F 6种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图发生转化 又知烃A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是1.16g/L,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的名称:A. ,B ,D. 。 (2)有机物的结构简式:E , F o (3)反应B C的化学方程式是 (4) C D的反应类型属于反应。C + E f F的反应类型属于反应。 5.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K+、Br「、SQ「、CO2「等离子中的全部或其中的几种,现进行以下的连续操作: a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b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c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无 气体放出;再加Ba(OH)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试填写下列空白: ⑵上述a—c的操作中,是错误的,理由是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在十九世纪初期,人们已经发现了不少元素。在这些元素的状态和性质方面,有些极为相似,有些则完全不同,有些元素在某些性质方面很相似,但 在另一些方面却又差别很大。化学家们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寻求 元素相之间内在联系从而把元素作一科学分类的要求。科学家们 在这方面作了不少的工作,曾发表了部分元素间相互联系的论 述。 1829年德国段柏莱纳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提出“三素 组”的分类法,并指出每组中间元素的原子量大约等于两端的元 素原子量的平均值。但他当时只排了五个三素组,还有许多元素 没找到其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1864年德国迈耶按元素的原子量顺序把元素分成六组,使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排在同一纵行里。但也没有指出原子量跟所有元素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 1865年英国纽兰兹把当时所知道的元素按原子量增加的顺序排列,发现每个元素它的位置前后的第七个元素有相似的性质。他称这个规律叫“八音律”。他的缺点在于机械地看待原子量,把一些元素(Mn、Fe等)放在不适当的位置上而把表排满,没有考虑发现新元素的可能性。 直到1868年,迈耶发表了著名的原子体积周期性图解。都末找出元素间最根本的内在联系,但却一步步地向真理逼近,为发现元素周期律开辟了道路。 与迈耶尔相似,以先行者提供的借鉴为基础,门捷列夫通过自己顽强的努力,于1869年2月编成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69年3月18日,俄国化学会举行学术报告会,门捷列夫因病未能出席,他委托他的同事、彼得堡大学化学教授门许特金代他宣读他的论文《元素性质和原子量的关系》。在论文中,他指出: (1)按照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2)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或者是原子量相近(如Pt,Ir,Os),或者是依次递增相同的数量(如K,Rb,Cs)。 (3)各族元素的原子价(化合价)一致。 (4)分布在自然界的元素都具有数值不大的原子量值,具有这样的原子量值的一切元素都表现出特有的性质,因此可以称它们是典型的元素。 (5)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特征。 (6)应该预料到许多未知元素将被发现,例如排在铝和硅后面的、性质类似铝和硅的、原子量位于65~75之间的两种元素。 (7)当我们知道了某些元素的同类元素的原子量后,有时可借此修正该元素的原子量。 (8)一些类似的元素能根据其原子量的大小被发现出来。 正如门捷列夫所指出的,周期律的全部规律性都表述在这些原理中。其中最主要的是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做着周期性的变化。他的卓见没有立即被接受。他的老师、俄国化学家齐宁甚至训诫他是不务正业。在这种压力下,门捷列夫没有象纽兰兹那样伤心地放弃对新理论的研究,他不顾名家的指责和嘲笑,继续为周期律的揭示而奋斗。经过两年的努力,1871年他发表了关于周期律的新论文。文中他果断地修正了前一个元素周期表。例如在前一表中,性质类似的各族是横排,周期是竖排;而在新表中,族是竖排,周期是横排,这样各族元素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就更为清晰。同时他象迈耶尔那样,将那些当时性质尚不够明确的元素集中在表格的右边,形成了各族元素的副族。在前表中为尚未发现的元素留下的4个空格,在新表中则变成了6个。 门捷列夫深信他所发现的周期律是正确的。他以周期律为依据,大胆指出某些元素的原子量是不准确的,应重新测定。例如当时公认金的原子量为169.2,按此,在周期表中,金应排在锇、铱、铂(当时认为它们的原子量分别是198.6,196.7,196.7)的前面。而门捷列夫根据金的性质认为金在周期表中应排在这些元素的后面,所以它们的原子量应重新测定。重新测定的结果是:锇为190.9,铱为193.1,铂为195.2,金为197.2。实验证明了门捷列夫的意见是对的。又例如,当时铀公认的原子量是116,是三价元素。门捷列夫则根据铀的氧化物与铬、钼、钨的氧化物性质相似,认为它们应属于一族,因此铀应为六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题含答案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南京理工教授制出了一种新的全氮阴离子盐—AgN5,目前已经合成出钠、锰、铁、钴、镍、镁等几种金属的全氮阴离子盐。 (1)基态Mn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银与铜位于同一族,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区。 (2)[Mg(H2O)6]2+[(N5)2(H2O)4]2-的晶体的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 N、O、Mg元素的前3级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元素I1/kJ?mol-1I2/kJ?mol-1I3/kJ?mol-1 X737.71450.77732.7 Y1313.93388.35300.5 Z1402.32856.04578.1 ①X、Y、Z中为N元素的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②从作用力类型看,Mg2+与H2O之间是________、N5与H2O之间是________。 ③N5-为平面正五边形,N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科学家预测将来还会制出含N4-、N6-等平面环状结构离子的盐,这一类离子中都存在大π键,可用符号πn m 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66),则N4-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_________。 (3)AgN5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Ag+周围距离最近的Ag+有_______个。若晶体中紧邻的N5-与Ag+的平均距离为a nm,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AgN5的密度可表示为 _____g?cm-3(用含a、N 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3d5 ds Z X最外层为2个电子,X为镁;N的2p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 其失去第一个电子较难,I1较大,则Z为氮元素配位键氢键 sp254π 12 22 3 A 8.910 N a ? ?

【化学】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化学】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 答案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南京理工教授制出了一种新的全氮阴离子盐—AgN5,目前已经合成出钠、锰、铁、钴、镍、镁等几种金属的全氮阴离子盐。 (1)基态Mn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银与铜位于同一族,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区。 (2)[Mg(H2O)6]2+[(N5)2(H2O)4]2-的晶体的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 N、O、Mg元素的前3级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元素I1/kJ?mol-1I2/kJ?mol-1I3/kJ?mol-1 X737.71450.77732.7 Y1313.93388.35300.5 Z1402.32856.04578.1 ①X、Y、Z中为N元素的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②从作用力类型看,Mg2+与H2O之间是________、N5与H2O之间是________。 ③N5-为平面正五边形,N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科学家预测将来还会制出含N4-、N6- 表示,其中m代表等平面环状结构离子的盐,这一类离子中都存在大π键,可用符号πn m 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66),则N4-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_________。 (3)AgN5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Ag+周围距离最近的Ag+有_______个。若晶体中紧邻的N5-与Ag+的平均距离为a nm,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AgN5的密度可表示为 _____g?cm-3(用含a、N 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3d5 ds Z X最外层为2个电子,X为镁;N的2p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

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大题)

(5)E 的大量排放会引发很多环境问题。有科学家提出,用E 和H 2合成CH 3OH 和H 2O , 对E 进行综合利用。已知25℃,101 kPa 时,11gE 反应吸收QkJ 能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9.A 、B 、C 、D 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 、C 与B 、D 分别是同主族元素,又知B 、D 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A 、C 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2倍,这四种元素的单质中有2种气体,2种固体。 (1)写出元素符号︰A ,C ; (2)写出两种均含有A 、B 、C 、D 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作用逸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用A 元素的单质和B 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池,电池中装有浓KOH 溶液,用多孔的金属惰性电极浸入KOH 溶液中,两极均有特制的气体透过性隔膜,在一极通入A 的单质,另一极通入B 的单质,则通入B 单质的一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是 。 10.(16分)甲、乙、丙、丁为前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它们的电子总数均为14。已知甲为原子;乙、丙、丁为双原子分子或离子。 (1)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甲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 。 (2)乙是双原子分子,在高温时是一种还原剂。14 g 乙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1.5 kg 。 写出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3)丙为双原子二价阴离子,与钙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能跟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该可燃性气体能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按物质的量比1∶1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种酯,化学方程式是 。 (4)由丁分子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组成丁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X 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其他物质已略) X ――→W Y ――→W Z ①已知W 为金属单质,W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写出X 的稀溶液与Z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X 的浓溶液与W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Q ,已知Q 受热发生可逆的分解反应,1 mol Q 分解时,有 1.204×1024个电子转移。Q 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将Q 装入密闭容器中,加热到T ℃,达平衡时,测得密闭容器中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是Q 的0.8倍。Q 的分解率为 。 答案 1、(1) X. H Y. N Z. S W. Cl (2)Q. C R. Si X. N Y. S Z Cl (3)U. C V. N W. O X. Mg Y.S Z. Fe (4) A.H B. N C. O D. S (5) a. C b. N c. O d. Na e. S (6) A. H B. C C. O D.Na 2.(1)Na 、Si 、P (2)产生白色的烟;Mg+Cl 2 MgCl 2(3)OH -+Al(OH)3=AlO 2- +2H 2O 3、答案A 为碳,B 为氧,C 为硅,D 为钠。 (2)H 2O>CH 4>SiH 4(3) Na + [ ]2- Na + (4)2CO 2+2Na 2O 2=2Na 2CO 3+O 2↑3. 4.答案:(1)Be+2OH —=BeO22—+H2↑(2)氢氧化钠溶液 Be (OH )2+2OH —=BeO22—+2H2O (3) 共价 小于 (4)Li2O Li3N 5.(1)Al(OH)3+OH-=AlO2-+2H2O (2) (3)酸 Al3++3H2O Al(OH)3+3H+ (4)SO2+Cl2+2H2O =H2SO4+ 2HCl (5)HCl >H2S (6)S 2->Cl ->Na + >Al 3+ (7)Cl2O7(l )+H2O (l )=2HClO4(aq) △H =-4QkJmol-1 (8)1∶2 (9)第四 Ⅷ 6.(14分):每空2分 (1)第三周期,IIIA 族;(2) (3)H 2O 2 H + +HO 2;BaO 2+H 2SO 4=BaSO 4↓+H 2O 2; (4)Cu+ H + +H 2O 2=Cu 2+ +2H 2O (5)56L (6)3Na 2O 2+6Fe 2+ +6H 2O=4Fe(OH)3↓+6Na + +2Fe 3+ 7.(共17分) (1)丙、甲、乙 (2)H 2 N 2 Cl 2 (3) 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4)3Cl 2+8NH 3===6NH 4Cl +N 2 ①大于38 ②Cl 2+2Fe 2+===2Fe 3++2Cl - Fe 2++2NH 3·H 2O===Fe(OH)2↓+2NH +4 8(1)CO 2 (2)Fe 3O 4 (3)O 3 + 2I - + 2H + == O 2 + I 2 + H 2O (4) c(Na + )﹥c(OH -)﹥c(CO 32-)﹥c(HCO 3-) (5)CO 2(g )+3H 2(g) === CH 3OH (l) +H 2O (l) △H=-130.9kJ/mol 9. (1)H (1分) Na (1分) (2)NaHSO 3+NaHSO 4=Na 2SO 4+SO 2↑+H 2O (3分) (3)O 2+2H 2O +4e — =4OH - (3分) 10.(共16分) (1) 原子晶体 (2)2CO(g)+O 2(g)===2CO 2(g);ΔH =-566 kJ/mol (3)CaC 2+2H 2O===C 2H 2↑+Ca(OH)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