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

《陶行知谈教育》这本书开篇描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在教学合一中阐述了此理论提出的理由,即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对现在的教育有着很大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的发展,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1:细读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字里行间中我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

2:从中我学到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我更体会到了作为一位人民教育家他所具有的伟大人格和教育情怀。

4: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6: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这提醒教师要做到“有教无类”,在教师的心灵天平上,给每一位学生应是同样重的砝码。

2:我们对每一位学生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有些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对他们“另眼相待”。

3: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要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

4:是的,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5:陶先生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生活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6: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

1:陶先生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

2: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学习.

3: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4: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在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更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教育吗? 让我们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生活和教育相得益彰,这不是更好吗?

5: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

6: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能力.教师应精心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1: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

2: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3: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教育者们,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任被人们所推崇。

4:但是知道并不等于做到,愿我们也能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5:像陶先生一样一生为了教育事业而奋斗,胸怀广大,

心系天下:

6:让我们在今后的道路上切切实实践行知行合一,

(合)因为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教育读后感。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快速,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那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