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学复习资料

大学生心理学复习资料

大學生心理學複習資料

一、題型:

1.填空題(選做20空,每空1分)

2.選擇題(選做10多題,每題2分。具體做題數目請到時閱讀題目)

3.判斷題(共10題,每題1分)

4.簡答題(選做2題,每題10分)

5.論述題(共30分)

第一章: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心理学

(一)心理

1.什么是心理?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二)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及其如何受到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外部环境影响的科学。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科学心理学的起源:

哲学是父亲(理论基础)

生理学是母亲(方法基础)

生物学是媒人(进化论)

二.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活动的器官是人脑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性反映

三.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

(二)行为主义学派(华生研究行为而非意识(环境决定论))

(三)人文主义学派(马斯洛、罗杰斯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

(四)认知学派(皮亚杰(代表人)探索人们如何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学问)

精神分析学派(19-20世纪改变人类思维的三个伟大人物: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一)

1.精神层次理论

2.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id (2)自我ego (3)超我superego

弗洛伊德“三我”结构

1.本我(id):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个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它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ego):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

3.超我(superego):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它遵循道德原则,具有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美的境界。

3. 性本能理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4. 释梦理论(显性梦境,隐形梦境)

5. 自我防御机制

(二)行为主义流派

代表人物:华生,美国,1913年—斯金纳—新形式主义—人只要有刺激便有反应{刺激S —R 反应}

斯金纳—— 用手段控制人行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操作性条件反射

(三) 人本主义学派{以人为本} 代表人物:1,马斯洛

1、自我实现的需要

2、审美的需要

3、认知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爱与归属的需要 6安全需要 7生理需要

意识

前意识、 下意识

无(潜)意识

2.罗杰斯:找回自我,称咨询者为来访者,让来访者自己发现问题及解决。

(四)认知学派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于20世纪70年代。

代表人物:皮亚杰:专门研究儿童,观察力敏锐

乔姆斯基:研究语言,我们人的大脑有天真的语言装置

心理现象:

第二章:个性

一、个性概论 二、气质 三、性格

四、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一、(一)个性的特点 1. 整体性

2. 个别性和共同性

3. 稳定性和可变性

4. 生物性和社会性

(二) 个性的概念:(另称人格) 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额,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特质:

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谨慎性

人格的成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

(三) 个性的结构

1.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

2.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3. 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二、 气质

心理过程

(一)气质的概念:气质是先天遗传的解剖特点,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

(二)气质的分类:

1.体液说(希波克拉底):

器官体液气质类型特征

①心血液——多血质热情多变

②脑黏液——粘液质稳慎迟缓

③肝黄胆汁——胆汁质热烈易怒

④胃黑胆汁——抑郁质细微胆怯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巴布洛夫)

3.

1.气质影响行为的方式和风格,但不能决定行为的方向和内容

2.气质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但不能决定智力水平

3.气质具有一定的职业适应性,但一般不决定工作效率

4.气质的每一种类型都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5.气质既有稳定性,也有可塑性

三.性格

(一)性格的概念: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二)性格的结构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①对国家、集体、社会的态度特征

②对劳动、工作和生活的态度特征

③对自己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①自觉性

②坚定性

③果断性

④自制力

⑤勇敢性

3.性格的情绪特征

①情绪强度方面的性格特征②情绪稳定性方面的性格特征③情绪活动持久

性方面的性格特征④主导心境方面的性格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①感知方面的理智特征

②记忆方面的理智特征

③思维方面的理智特征

④想象方面的理智特征

(2)性格结构的动力特征

1.各种性格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2.不同的性格特征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结合.

3.性格具有可塑性

(三)培养良好的性格

1.了解性格发展的历程

2.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进行良好性格的自我锻炼

4.认识性格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三、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一)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①气质是先天的,性格主要是后天的;

②气质没有好快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③气质可塑性极少。性格可塑性较大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①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其具有独特的色彩

②气质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

③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掩饰作用

(二)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1.性格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①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水平

②优良的性格特征往往能补偿能力的某种缺陷

2.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会促使相应性格随之发展

第三章大学校园适应

一、重构自我的模式

二、大学里的主要任务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重构自我的模式

二.大学里的主要任务:

(一)四会

1、学会做人learn to be

2、学会做事learn to do

3、学会共处learn to live together

4、学会学习learn to know

(二)新的能力要求

1、很强的分析能力

2、表达能力

3、跨学科的知识交融能力

4、英语或第二外语的交流能力

5、判断并选择后果的能力

6、复杂信息的检索与判断能力

7、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工作能力

8、民主价值平等和社会责任

9、了解变化中的世界的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第四章心理健康

一、健康

二、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三、营造心理健康

四、正确认识心理认识

一、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二)健康的维度

1.生理健康

2.心理健康

3.社会适应健康

4.道德健康—健康总知觉(道德标准:获得自我满足有无损害他人利益)

二、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得心理状态。

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知、情、意、行统一,人格完善协调,社会适应良好的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安全感.幸福感.

(2)了解自我具有现实.客观的自我形象,积极地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3)知觉客观正视并接受现实且能够恰当地认同他人.

(4)保持和谐统一的人格品质.

(5)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6)行为反应适度..与情景相符.

(7)具有将其精力转化为创造性和建设性活动的能力.

(8)有爱的能力.对他人有爱心.对社会有责任心.

(9)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和社会规范的范围内,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个性,适度的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注:(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心理问题无对错之分)

三、营造心理健康

1.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调节认知.合理全面地看待事物.

3.培养和完善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自我修养和自我素养)

4.投身社会实践.扩大人际交往.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

5.增加自我强度.提高抗压能力.

第五章理性情绪疗法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RET)

一.阿尔伯特·艾利斯的生平

二.ABC模型的概述

三.“不合理信念”的概述及其特征

四.理性情绪疗法的应用

二、A BC模型的概述

完整的治疗模式由ABCDEF六个部分组成:

A:activating events 发生的事件

B:beliefs 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and consequences观念或信念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注:A+B=C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fs 劝导干预

E:effect 治疗或咨询效果

F:new feeling 指治疗或咨询后的新感觉

三、“不合理信念”及其特征

(一)不合理信念

1.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中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2.一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

3.世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4.事不如意是糟糕可怕的灾难。

5.人的不快乐是外在环境因素所致,不是自己所能支配和控制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就无法控制和改变。

6.人们要对危险和可怕的事情随时地加以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

7.对于困难与责任,逃避比面对要容易得多。

8.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些。

9.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

10.一个人应该关心别人的困难与情绪困扰,并为此而感到不安与难过。

11.对于碰到的每个问题,都应有一个正确而完美的答案。

(二)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对于人们所持有的不合理的信念,韦斯勒(Wessler)等曾总结出下列3个特征:

1.绝对化要求

2.过分概括化

3.槽糕至极(灾难化)

四.理性情绪疗法的应用

(一)合理情绪理论的应用步骤

?分别列出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

?找出对不良事件认识上的非理性观念

?通过对非理性观念的认识和纠正,找出合理的观念

?建立合理的信念,达到情绪的改变

(三)理性情绪疗法的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

2.领悟阶段

3.修通阶段

4.再教育阶段

第六章学习心理

一、学习概述

二、学习策略

三、批判性思维

一、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其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三)学习的一般分类

1.按照学习的方式分类:

(1)机械学习

(2)意义学习

(3)接受学习

(4)发现学习

注:人类最普遍,最常见的学习方式: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按照学习的内容分类:

(1)知识学习

(2)技能学习

(3)社会规范学习

二、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而来取的具体学习过程或学习步骤。

教育心理学家丹瑟洛(D·F Dansereau)在1985年提出的MURDER策略系统进行探讨学习策略。

三、批判性思维

(一)批判性思维的涵义: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动与意愿,它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能在辩论中发现漏洞,并能抵制毫无根据的想法,他们认为批判一种观点并不等于批判有此观点的人,他们非常热衷于进行激烈的辩论,以探明一种观点的合理性。不过,批判性思维也并非一种否定性思维,它还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能力——能够对一件事情给出更多可选择的解释,思考研究结果的意义,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来解决社会和个人的问题。

(二)批判性思维的原则

1.提问与求知的欲望

2.定义自己的术语

3.检验证据

4.分析假设与偏见

5.避免感性推理

6.切忌过分简单化

7.考虑其它可能的解释

8.容忍不确定性

第七章大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心理学的启示

一.快乐的三大法宝:

(一)宽恕的心

(二)顺其自然

(三)感激生活

二、大学生自我提升的方式:

(一)压弹{谈大学生压力管理}

定义: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他重大生活压力的良好适应,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

(三)爱就爱得明明白白{谈大学生爱情智慧}

四、 做个@人{谈大学生人格完善} (@人,a型血性格和o型血性格相混合) 1.@人格主张: (1)人格可以改变

(2)江山可改,本性当移 (3)缺什么补什么 2.@人格特征: (1)外圆内方 (2)张弛自如 (3)新旧融通 (4)自觉自由 (5)幽默严肃

五、相对爱自己{谈大学生自信培养}

六、 善解人意{谈大学生人际沟通} 1.

①心不在焉

②随意插嘴

③强加于人

④急于安慰

⑤急于找话题

⑥冷漠分析

⑦不断建议

⑧不会察言观色

⑨不会换位思考

⑩不给人情面

七、重拾创造力{谈大学生创造力培养}1.创造力的四大障碍

①思维标准化

②知识无活力化

③发散思维发展受阻

④创新认知非凡化

2.重振创造力

①横向思维

②直觉思维

③逆向思维

④批判思维

八、幽默

(一)幽默的五大好处:

①提高创造思维,联想无穷

②增强人生智慧,灵活机智

③和谐人际关系,化敌为友

④培养个人魅力,谈笑风趣

⑤促进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二)

九、培养气质美

气质美(要有自信、执着、聪慧、灵活、敏锐、谦虚)

十、活着没商量

(考试内容都是围绕这些笔记考的,同学们最好熟记,如有章节内容

不清楚的,请找资料查清吧!概念性的内容背一下吧!)

强迫症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目录 Contents 一、概述 (02) 1、强迫症的定义 (02) 2、强迫症的发病率 (02) 3、强迫症的症状表现 (03) 二、强迫症的主要病因和病理机制 (04) 1、强迫症的病因以及影响因素 (04) 2、有关强迫症的病因以及病理机制的部分假说 (06) 三、强迫症的高危发病人群、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 (07) 1、强迫症的高危发病人群 (07) 2、强迫症的预防 (08) 3、强迫症的治疗 (09) 四、笔者对强迫症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10) 1、完美型人格就是强迫症吗? (10) 2、怎样判断身边的人是否有强迫症倾向 (11) 3、怎样与身边的强迫性人格者或强迫症患者相处 (12) 五、参考文献 (12)

一、概述 定义:心理障碍(狭义)[1] 狭义的心理障碍,又称心理失常,属于心理病理学范畴,是心理状态和心理能量的衰退或丧失,以及心理能力下降的表现。因此,心理障碍是以心理疾病的某种症状出现的,当这种心理疾病症状单独出现时,就是心理障碍,其中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它们都严重地损害人的能力。 1、强迫症的定义[1][2][3][5] 强迫症是以强迫症状为中心的一组神经症,是焦虑症的一种,也是最为常见的焦虑障碍和思维障碍之一。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强迫观念或意向、强迫情绪或强迫行为的存在。它们或是单一的出现,或是夹杂在一起出现。强迫症最主要的特征是同时存在有意识的“强迫”和有意识的“抗拒强迫”。患者虽然认识到它们是不恰当的或者毫无意义的,或是同其人格不相容的,并且强烈地希望将这些观念或动作排除,但又难以将其排除。一些患者因此还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冲突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有时为了减轻焦虑会做出一些仪式性的动作。 强迫症多见于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 定义:神经症[1] 神经症也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这是一组没有查出任何器质性原因的精神障碍,是由于精神因素造成的常见病。其病态表现比较复杂,且患者大多还能应付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部分有明显躯体症状的患者外,绝大部分患者是以痛苦的主观体验为主。尽管这种主观的痛苦体验有时可能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然而却难以被大多数人所觉察和理解。神经症常见的类型有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 2、强迫症的发病率[2]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要总结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下面是收集的大学学习心理学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篇一《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是必修的科目,也是我们了解心理知识的所要走的阶梯,对我们了解人的心理尤为重要。 虽然我已经在老师的指导和教导下,学了这门课程大半个学期,还未学完,但我已经对心理知识的有关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的知识、情绪、行为、动机、感情等等都与心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的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主观与客观、好与坏、高兴与悲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令人愉悦,一些现象使人忧虑,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爱慕之心,丑恶现象惹人产人产生厌恶之感。人具有喜、怒、哀、惧以及自豪感、美感、理智感、自卑感等多种情感和情绪,而这些情感与情绪作为人对事物和自身的生活态度体验、构成了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课堂上,老师每讲到新的知识,都会耐心地指导,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甚至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视频以指导我们,让我们掌握起知识的要点时容易理解和,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增加知识的“免疫力”,因为这样我们在记忆知识时更加牢固。有时在讲到一些重要

理论时,还会出一些心理实验来测试我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这些课堂实验使我们感到十分有趣而且这样别具心裁的课也十分生动和形色,是我们学生所喜欢的,上课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致,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这也而况仪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好还是坏,是强还是弱,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是高还是低,这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因为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课程,它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科学,更加是人类为了认识、摸透、掌握和了解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这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感情、动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有人说,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具形体,难以直接考察和研究的。然而,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心理现象体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当中,它离不开个体心理。但对个体而言,社会心理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个体心理是社会现实在个体头脑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课题——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自我调控 学生:何佑纲学号:20134344 班级:交运四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加,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负面个体事件也时有发生。社会和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大学生在知识储备之外,更应该在个体人格发展中不断优化和提升,尤其是自我心理调控在人格发展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它的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他行为能力的养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都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包括我们内在的素质,也就是我们的心理素质。而心理自我调控则是心理素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想要培养自己的心理自我调控能力,我们必须要知其然,即心理自我调控能力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查阅诸多资料文献后,我总结的对心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的定义有两种,第一:个体能够根据主体意图与外部环境,自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外在反应施加影响,实现自身知、情、意、行的动态平衡。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通过自我觉察、认知判断与调节控制等作用于个体发展,从而产生一种自觉行为,呈现出相应的外在行为状态,这种相应的外在行为状态就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这是一个觉察、调整、适应的过程。它是个体基本生存的需要,是在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在生存发展与环境的促进作用下达成平衡的行为。 第二:自我心理调控,又可称为“自我调控”,一般是

指人类个体根据目标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自觉进行调节和控制,对外界环境主动的适应与把握的过程,包括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它强调在个体在达成主观意图和适应情境需要的过程中,实现个体心理过程与行为习惯的动态平衡及和谐统一。自我调节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内部机制,实现个体自身知、情、意的协调一致;自我控制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外部表现,是逐渐由不适应到适应的一个动态过程。 了解了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定义,我们只是对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在我们直接论述如何培养大学生心理自我调控能力之前,我们必须知道培养它到底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何意义,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的体会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才能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去践行。 首先它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发展目标的实现。 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是人格形成和完善的基础,在大学生人格培育过程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心理成长的过程,是长大成熟的标志,也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生活的保障。拥有良好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拥有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付诸实践,同时能够正确的应对压力问题与情绪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学习、生活、工作的顺利展开。自我心理调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他行为培养的实现程度。 初入大学,有些学生面临着不适应环境、期待过高等问题,导致一时间无法开始正常的大学生活,产生一些逃避行为,消极

大学生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人们最熟悉的、时常可感受到的精神现象,也是人类特别关心并不断加以探讨和解释的现象之一。 心理现象的内容: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一)心理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是不断变化的、 短暂性的心理现象。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 现象,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感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3.意志过程: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二)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体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1.个体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个体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性格是核心) 个体心理以心理过程为基础又反过来制约每个人的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心里科学的诞生和独立。他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 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格式塔心理学 4.行为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学说 6.认知心理学 7.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 1.基础研究领域:普通/发展/实验/生理/社会/比较/变态心理学 2.应用领域:教育/管理/医学/工业/军事/司法/运动心理学 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性质和意义 一、心理学的任务 (一)描述心理事实: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以建立和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心理现象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概念体系。 (二)揭示心理规律:研究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相互联系以及表现出的特性和作用;研究心理现象所赖以发生和表现的心理、生理机制。 (三)预测和控制: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如何了解、预测和调控人的心理。 二、心理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 三、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和促进自身发展。 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从而分析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观察资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基本原则:每次只观察一种行为;事先做好准备;做好观察记录;抽样观察。 缺陷:事件难以重复出现;难以进行精确分析;无法控制事件的出现;容易各取所需。

社会心理学期末论文 大学生从众心理文献述评

大学生从众心理文献述评

【摘要】: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从具体表现、分类、成因分析等方面对从众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在大学生身上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和综述。 【关键词】:大学生;从众心理;文献述评 1前言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因为社会群体压力,放弃自己的意见,选择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这种“随大流”的现象就是从众心理。从众( conformity) 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1]人类生活的社会高度相互作用,作为社会人,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来自群体的“无形的压力”的影响,所以,从众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学生面临着重要的学习和就业的挑战,也肩负者祖国未来建设者的重要使命。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对从众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在大学生身上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从具体表现,影响因素,建议策略等方面进行文献述评。 通过从“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数据平台”和“谷歌学术”等数据库,以“大学生从众”进行篇名搜索,可以发现,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效应”的研究,最早的文献记录的是1988年的《试论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及其教育》,从此至1999年,该领域的相关文献都非常少。中国知网中,2001年至今(2015年)共129篇相关文献记录,根据不同年份的篇数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对于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研究总体呈攀升趋势。(图1)本文主要从具体表现及分类,成因分析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大学生从众心理”进行文献述评。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论文doc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论文 篇一:普通心理学心得 普通心理学心得 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接触和学习心理学。坦率的说,虽然在平时,接触过心理学的丁点知识,但是对于系统心理学的了解很少,而且片面的认为心理学对于自己没有太大的意义,虽然它是一热门的学科,也很少花时间去看这方面的书,即便是某些时候自己心理可能存在问题,也不相信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能解决问题。可是通过心理学的学习,特别是聆听老师系统的讲课,不仅感到耳目一新,而且确实颇有收获。我庆幸自己当初选修了这门课程,它对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以及对我们的行为道德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心理学上面的”三我“,即自我,本我,超我,老师通过公交车上只剩一个座位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三个概念。自我的人看到这一个座位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坐,即使后来上来老弱病残他也不会让座这就是自我的人;本我的人虽然也会去做这个座位但当看到有老弱病残的人上来的时候他会主动的让座,这行自我的人;超我的人虽然看到这个空座位但是他不会去做仍然站着这是超我的人。学习心理学之后,我逐步了解了

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让我认识到我是一个有点自我的人,因此我学会了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有一点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我会因为同学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甚至会厌烦电话中父亲的谆谆告诫,母亲喋喋不休的关切话语。总是觉得受委屈的老是自己却很少有从别人立场考虑问题。学过心理学之后,我觉得以前的自己真的很幼稚,很不懂事。现在,我开始学着多多关注他人,多为别人着想。也尝试着多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而我也逐渐发觉,自己与同学亲人相处的 更融洽,周围的环境也更和谐了!心理学,使我变得成熟很多。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让我更好的认识了我自己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收获了。不管别人怎么样,反正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学过心理学之后,我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并且,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使大学生拥有善于独立思考,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大学生心理学1000字感想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二、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 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1)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2)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

大学生心理学大作业论文

《大学生心理学》小学期期末作业(2011年7月) 自我个性(人格)分析 学号: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耿亮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英1001_____________ 2011年7月6日

自我个性(人格)分析 一、什么是人格 1、个性的定义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态度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即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的。个性一词最 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 的人。一般来说,个性就是的简称,在西方又称。 个性,在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G.W.Allport)曾综述过50多个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心理学家 认为:“人格是的全部品质。”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 预测一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心理学家认为:“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指个体在对象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获得的,并表 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水平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 2.个性的结构 从构成方式上讲,个性其实是一个系统,其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1)个性倾向性 ——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 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系统的动力结构。它 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倾向性中的各个成分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其中,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而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着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由此可见,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2)个性心理特征 ——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能力,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气质,一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大部分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及后天的教育,就像各种不同阶级有着不同气质的人一样;性格。性格指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物(客观现实)的基本态度及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而性格有。 3)自我意识

大学生心理学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 教育心理学论文

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311508010112 姓名:张伟· 二零一六年四月九日 大学生厌学心理分析 摘要: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施科教兴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埋头苦读,发愤图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还有部分大学生学习劲头不足,存在明显的厌学现象。厌学的定义:所谓厌学是指学生对于学习感到厌倦的心理现象,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厌烦学习生活的情绪体验,其表现为消极地对待学习、不积极主动学习等。具有厌学心理的学生是指那些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的学生。造成大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因此,剖析问题的实质,改革教育教学乃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心理,因素 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造成大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1)教育体制因素:我国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十几年超负荷运转,学生们早学够了。所以,一旦跨进了大学的门槛,学生们再也没有向前冲刺的力气了[1]。 (2)一些教育管理规定、教育制度束缚了落后生、困难生的手脚。有43.6%的大学生由于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改变,原本升学无望而侥幸进入大学的学生,入学后感到学习压力大,不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4]。由于学费昂贵,一部分来自

贫困家庭的学生,为了贴补家庭经济的不足,不得不去当家教或者去打工,这必然影响到学业的完成,学校又不允许停学一年去挣学费,这也必然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3)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55.79%的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干扰,有52.44%的学生受“脑体倒挂、知识贬值”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厌倦学习[4]。学校的培养,教师的教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而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与日俱增[5]。 (4)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86.89%的大学生认为现行的分配制度改革使就业难问题变得十分突出,成为影响大学生厌学心理的最大因素[4]。很多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非常担心,他们在学校的时候,特别是在毕业前一年就已经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找工作当中去: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去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甚至拉关系、请客送礼。在校大学生对此极为不满,对就业忧心忡忡,形成了有门路的感到学无压力,无门路的学习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从而对学习逐渐产生了厌倦心态[6]。 (5)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沉迷于网络有时候也成为大学生厌学的原因[8]。 二·学校因素 (1)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1/3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一般或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容易助长厌学情绪的弥漫[7]。有54.27%和45.12%的大学生对所选择的学校感到失望,认为学校的基础设施差、教学设备落后、图书资料少,与心目中的学校反差太大,内心失落感增强,厌倦学习;学校体制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改善[4]。有43.29%的大学生觉得专业不理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陈旧,是造成厌学的重要原因[4]。调查显示有近35%的学生认为教学管理还不严格,久而久之,败坏了学风[7]。 (2)教材内容陈旧,学生看不到学科的发展,看不到最新的知识,认为还没有学,课本上的东西就已经落伍的了,从而难以激发其自身内在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厌学情绪。教学过程单调,教学方法单一。 (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师讲授方式的单一、教材的陈旧、刻板、脱离现实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现厌学的现象[7]。有调查显示,目前的教学方法与学生期望的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差距。目前的教学方法以“填鸭式”为主,而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启发式”教学只占教学的33.6%。这种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的“三段论”教学方式,磨蚀了学生的激情和个性,使学生觉得呆板、枯燥、毫无趣味,学习的失落感便“油然”而生。 (4)教师素质因素:有38.41%和36.59%的大学生认为部分授课教师道德素质不高、业务能力差、考评机制不健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思想品德不能客观评价,严重挫伤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信心[4]。教师的“权威”不断受到“质疑”,学生找不到敬佩的为人榜样。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只有16%的学生认为老师学识很渊博,能学到很多东西,73%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还可以,但学问一般,近6%的学生认为老师都不怎么样。学生对老师“威信”的质疑,特别是人格魅力方面的不敬佩,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是导致厌学的原因之一[7]。 (5)师生之间缺乏教学互动。大班教学时,教师对学生更多的是疏远、漠然、不认识、不了解,“一把尺子量到底”致使这些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教师的关爱和班集体的温暖,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及相应的反常表现:如自卑自贱、

深圳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一○~二○一一学年度第 1 学期 课程编号23126016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讲教师胡纪泽评分 学号姓名肖 专业年级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三年级 题目:我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及处理方式 [摘要]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本论文主要介绍了而我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和用案例分析及应该如何处理。最后得出结论:心理障碍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只有加强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及其处理方式,才能有效地去应付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字] 心理障碍认识处理方式 正文: 选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后,我觉得受益匪浅,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有关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这门课让我学到很多东西。甚至可以说是很玄妙的知识,学完之后觉得心理学其实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平时在生活中很多细节都被我们忽视掉了,其实许多都是可以运用心理知识分析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障碍的人越来越多,可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心理障碍问题,因为他们并没有接触过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应该引起重视,有幸我学到了这门课程,了解到相关方面的问题。下面我来谈谈用从这门课中所学到的知识,来总结自己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及处理方式。 心理障碍是由各种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我们可以从一个人

行为上的偏离程度来判断这个人的“障碍”程度。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偏离社会生活的规范程度越厉害,那么他的“障碍”程度也就越深。这种“障碍”主要原因是在后天生活经验当中,一些不良的适应形成习惯而造成的,而由于先天因素遗传所造成的“心理障碍”较为少见。心理障碍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适应性障碍。主要是由于环境的原因造成的心理和行为失调。通常表现为不能正常地适应工作、生活和学习,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能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等。 (2)焦虑性障碍。焦虑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害怕,是不能达到目标和不能克服障碍时表现的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经常怨天尤人,自忧自怜,毫无缘由地悲叹不已;碰上一点小事,往往坐立不安;遇到一点紧张的心理压力,便会慌张地不知所措,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并伴有身体不适感,如出汗、口干、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 (3)抑郁性障碍。主要表现是情绪持续低落,郁郁寡欢,悲观厌世,心理功能下降,自我评价降低,不愿与人交往,情绪呆板,总以"灰色"的心情看待一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罪自责,内心体验多不幸、苦闷、无助、无望,总感到活着没有意思。 (4)恐怖性障碍。患有恐怖性障碍的人,接触到特定的处境,事物或与人交往时具有强烈的恐怖情绪,主动地采取回避的方式来消除焦虑不安的情绪。如恐高症、利器恐怖、动物恐怖、广场恐怖及社交恐怖等。其中社交恐怖较为常见,主要表现就是赤面恐怖,也就是在众人而前脸红,面部表情惊恐失措,不敢正视对方,害怕别人看透自己的心思而难堪,心理产生紧张不安、心慌、胸闷等症状。

关于心理学心得体会

关于心理学心得体会 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关于心理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心理学心得体会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

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

大学生心理学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间接地和概括的反映。人不仅能直接的感知事物,反映客观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的、具体的特征,而且还能凭借人所特有的语言,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事物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这就是思维。 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获得的并通过记忆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意识的内涵一个古老而难解的迷,不同角度的理解,意识是个多义词 心理学的解释: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把意识作为心理的高级层次看待,认为意识是人类所独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是一种直觉。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意识:是一个人对于内部和外部刺激的知觉。它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 意识活动的内容: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对由这些检验所引起的思维活动的觉知 意识的作用:意识指导人们进行选择意识具有巨大的能量-英国心理学家 意识:我们在消解时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在于注意力的转移,曾被意识到而现在暂时不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那些不被个人所察觉的,被潜意识所排斥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意识犹如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而潜意识就是埋藏在水平面下那不知多厚·多深的部分。” 潜意识有无穷的力量—农夫救子的故事。 潜意识的力量是有意识力量的3万倍 俄狄浦斯情节(恋母情节) 弗洛伊德人物为这个神话已充分证明他的观念,即:潜意识的乱伦本能,和它所产生的对他情敌-父亲—的憎恨,乃是可见于男孩身上的观念。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心理底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他决定着人类全部意识的生活,甚至包括个人和整个名族的命运,这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梦有什么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精神现象,他把梦的解析与自由联想做精神分析过程中挖掘潜意识内容的两大基本技术。 弗洛伊德说:“睡觉的时候,我们脱去道德的外衣,而仅在早晨来临时再穿上它。” 白天为什么不做梦? 白天之中,有个监督的因素控制住每一个人的心理,将某些永不被我们这个礼仪化的社会容忍的愿望和恐惧,尽力地锁在心理的潜意识部分里。 与梦境有关的因素:睡眠时躯体刺激,日间活动的残迹,潜意识的内容,过去经验和本能欲望构成梦的深层内容 易受催眠者特征: 1 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2想象力丰富3容易沉浸于眼前或者想象中的场景4依赖性强5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6 有经验分离的经历 对催眠的解释 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催眠反应了催眠师或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一般而言。被催眠的人事先对催眠已经了解,知道催眠后发生什么。在催眠中,他们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的接受催眠师的指挥。做出他定定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感受。 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这两个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在催眠的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功能正常,接受睡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 催眠的应用: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等方面。

心理课期末论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5 —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 大学本该焦虑 课程代码及课序号 ETH107 课程名称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 学 号201560022 姓 名陈致远 学院 英语学院 专 业 翻译(英语经贸方向) 考试时间

大学本该焦虑 201560022 陈致远 摘要: 讲述初入大学自己面临的焦虑,以及解决方法。结合自己的学期目标,表达了对这一学期心理课的感受与收获。 关键词: 初入大学焦虑学期目标心理课 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即将要结束了,回想起大学刚入学时的我,真是如同白驹过隙般。 体会了一学期的大学生活过后,现在的我觉得大学生活总是充满机遇与挑战,大学生活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但在这第一个学期里,有时会出现的迷茫与无措,也令我困惑不已。通过心理课的学习,加上不断的学习与进步,我会渐渐学会正确看待这些负面情绪,也慢慢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很好的融入大学生活之中。 这一学期最为困惑的一个时期是在11月份中上旬,也许是大学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失去了刚入学时的期待与新奇,我开始迷茫起来。主要的导火索是学校同意召开的选课讲座。那场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的选课讲座非常精彩,主要介绍了我们作为大一新生面对即将选课需要掌握的技能。讲座结束后,除了对对外经贸大学选课系统的复杂程度之膜拜,更是有对对外经贸大学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之良苦用心的感动,经管法类选课的自由让我又开心又忧虑,一时间觉得即将面对的选课可能会影响我大二时的辅修或者双学位的选择,再进一步说,未来的就业方向和人生发展也会受之影响,于是乎,我陷入了无尽的忧虑中。虽然当时里选课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我却为自己无法确定自己人生的目标与方向而暗自神伤,居然开始对自己一直以来所做的决定充满怀疑。 在我心目中,每个大学生都应具有对自己人生与理想非常清晰的轮廓,而我居然没办法确定。有句名言这么说,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像没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是逆风。我瞬间觉得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是没有意义的。为了解决这个困扰我的问题,我选择了很多方法解决。 我先选择与同学们交流,发现同学们都有对自己或多或少,或长期或短暂的

幸福课心理学心得体会

幸福课心理学心得体会 个人与幸福幸福心理学,有两个词语组成,一个是幸福,一个是心理学。我觉得这就是很有创意的幸福,,这告诉我们这门课不仅仅是心理学课,更是一门给予让我更好地感受幸福的课。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幸福课心理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幸福课心理学心得体会1 幸福感是指令你感到持续愉悦的、稳定的幸福感觉,是指人们生活满意和高频率愉快、低频率的不愉快。只有“知足常乐”的心态,才能获得较高的幸福感。 谈到幸福,人们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把幸福和金钱联系起来,认为金钱的多少决定着幸福的程度。大多人认为金钱可以满足人的各种欲望,因此欲望获得满足时,人就会涌现出幸福的感受。当一个人穷的时候,能吃一顿美食或者拥有一件新衣服,都会涌现出幸福感,而当他有了钱,这两个要求轻易获得了满足,他就再也找不回那种幸福感了。 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即使占有了整个世界也无法得到满足,所以说金钱和幸福不成正比,而且也有许多东西是无价的,即使拥有再多的金钱也是买不到的。 再者,幸福是源于个人内心的感受,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我觉得幸福感包括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对我们已经拥有的感到满意,从而会获得快乐的感觉,继而可以

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幸福:例如拥有一个贴心的朋友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和谐的家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温柔的爱人是一种幸福……也许我们不可以在每个方面都有幸福,但是在某一个方面我们一定是幸福的。只要我们把心放宽,对自己的那一点小小的幸福感到满足,我们一定会是快乐的。在我们被朋友,家人或是爱人需要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 曾经有人提出幸福生活的八大原则:失去学会忘记,得到不忘珍惜;有闲不如有钱,有钱更要有闲;小奖不如不奖,小罚不如不罚;好事分开分享,坏事一起忍受;好事力求变动,坏事力求静止;好事尽量早说,坏事尽量晚说;好事力求无择,坏事力求有择;小中之大,不如大中之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会觉得上帝不公平,为什么会有人很富有而有人很贫穷,有人很美丽而有人很丑陋?可是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却为你开启一扇窗。所以上帝对每个人应该是公平的。有的人有钱却不幸福,有的人贫穷却很幸福;有的人拥有美貌却不幸福,有的人虽然长得不是太美却活的很幸福。只要我们做到真诚待人,努力奋斗,有明确的目标,能与别人友好的相处,我们就会幸福美满。 最后祝愿所有的人都可以生活得幸福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 幸福课心理学心得体会2 这学期有幸选修了哈佛幸

大学生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是什么、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任务、主要流派 一、判断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答案:错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答案:对 观察法是在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下,通过被试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答案:错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答案:对 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答案:错 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答案:对 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答案:错 被人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它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答案:错 从人的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障。答案:对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答案:对 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并特别强调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错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答案:对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答案:错 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人的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受差异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答案:对 二、填空题 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过程和()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

心理学与生活 期末论文

心理学与生活期末论文 数学科学学院 1090500031 孟凡艳 fanying.450@https://www.doczj.com/doc/081391258.html, 一:自我状况 没有上课以前,我的生活几乎是三点一线式的,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新奇过后,就只剩下了,平淡与无味。仿佛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要这样的从我手间匆匆流过,没有一丝痕迹。我有一些不甘,却也是安于现状。苦恼,但却不知如何解决。上课后,我最大的改变是有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即看到我身边的环境变化,我能自发的运用我在生活教育课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并且积极主动的去接触生活。看到了生活中有一些新的东西。以前的我,感觉离现实的生活太远,并没有自发的思考过我身边的生活,但是在上完这门生活教育课后,我发现我有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再者,我知道了如何在生活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提高自己的生活满意度,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 在这门课上我了解到了健康的六个因素,智力激发,情感健康,身体健康,称心的生活角色,社交效力,心灵之旅。在学完这门课后,我也经常从这六个角度看自己。这就好比是给了我六个渠道,让我对自身的生活状况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我会想,我是如何对待班上的学生的,他们又是如何对待我的,我和同辈的人相处是否融洽。和其他一些待人处世的方法。有一种说法是人的一生的知己用自己的手指就可以数的完,那么我也会思考我是否有属于我自己的亲密的朋友。并且当我自己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能否做到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积极的自尊,能够接受个人局限性,并在必要时寻求他人的支持。此外,在大学学习方面,以前的我也只是机械的去学,没有注意到一些必要的延伸,并没有考虑太多在知识本身以外的东西,以及如何去用的问题。那么通过这次课我了解到了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本身,我应该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并且学习有效处理新挑战。此外,学习是终身的学习,应该有无限的好奇心,并且要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应对更多的挑战。我学会了更加乐观的去生活和学习,找准自己的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评判性思维工具,努力做一个成熟的,理智的处理问题的人。 二:友谊 以前的我没有对友谊没有更多的想法,认为那只是顺其自然的事,全凭缘分。例如在一起上课,例如是一个宿舍的舍友等等。没有更多的对友谊的维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