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成藏研究探讨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成藏研究探讨

第30卷第5期2008年10月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SouthwestPetroleum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Edition)

V01.30No.5

0ct.2008

文章编号:1000—2634(2008)05—0017—05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成藏研究探讨+

徐汉林,江同文,顾乔元,牛玉杰,张秋茶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

摘要: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存在3个相互独立的油藏:石炭系东河砂岩油藏及中泥岩段薄砂层油藏、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3亚段油藏。它们的油气来源于同一套烃源岩、具有相同的区域性盖层。多种成藏期次研究方法分析显示它们却具有不同的成藏时期。本文通过油气生排烃期、输导体系、断裂活动期等综合分析显示,它们都形成于海西晚期,但由于晚期的构造活动导致了它们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油气调整过程,现今东河砂岩和薄砂层油藏的流体包裹体分析得出的结果,其实是古油藏晚期调整后形成的新油藏。提出了成藏研究过程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1)常规和非常规生标是否适用古老烃源岩;(2)现今常规成藏期次的研究方法如何识别出调整改造后的油藏。

关键词:威藏期次;输导体系;断裂活动期;晚期调整和聚集;哈得逊油田;塔里木盆地

中图分类号:TEl22文献标识码:ADOI: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04

哈得逊油田位于满加尔凹陷的哈得逊构造带上。哈得逊构造带是在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向南延伸的鼻状隆起带背景上形成的一个低幅度背斜构造带,属典型的凹中隆(图1)。系柯坪塔格组上3亚段获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哈得18志留系油藏。因此哈得逊油田共有3个相互7i:油藏:石炭系中泥岩段的薄砂层油藏、石炭系东河砂岩油藏及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3亚段油藏。

1成藏条件

1.1烃源岩

围绕着哈得逊油田多个油藏与油源的对比研究,同样存在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烃源岩研究过程中的争议。但无论争议差别多么巨大,都有一个共识:围绕哈拉哈塘凹陷可能存在一个富含油气的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该含油气系统成就了环哈拉哈塘凹陷四周的轮南、塔河、雅克拉、东河塘、哈6以及哈得逊等多个油气田(藏)(图1)。也就是说分布在环哈拉哈塘凹陷四周的众多油气田(藏)的油源都

图1哈得逊油田区域构造位置

来自于同一套烃源岩——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

1.2储集层

自哈得1井石炭系中泥岩段薄砂层和哈得4井

哈得逊油田的3个油藏的储集层各不相同,其

东河砂岩中获得高产油流而发现的哈得逊油田,随

储集层物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着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实现了储

中泥岩段薄砂层以中孔、中渗为主。孔隙度最量、产量的逐步扩大,至2004年底成为塔里木盆地大18.54%,最小4.12%,平均10.45%(n=153),乃至全国首个海相碎屑岩储量超亿吨的整装大油孔隙度分布峰值12%。14%,孔隙度大于10%的样田。2005年底又在哈得逊北部的哈得18C井志留品占总样品数的54%;渗透率主要分布在(10一

}收稿日期:2008一04—20

作者简介:徐汉林(1966~),男(汉族),江苏靖江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构造及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