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肛肠临床路径

肛肠临床路径

肛肠临床路径
肛肠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成脓期

(3)溃破期

3.疾病分类

(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

火毒蕴结证

热毒炽盛证

阴虚毒恋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感染性疾病筛查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盆底肛门部CT或MRI、直肠腔内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挂线术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中药汤剂:

(1)火毒蕴结证:清热泻火解毒

(2)热毒炽盛证:清热败毒透脓

(3)阴虚毒恋证:养阴清热解毒

中成药外用:

(1)栓剂纳肛: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肛泰栓、痔疮宁栓普济痔疮栓等。

(2)中药膏剂外用: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龙珠软膏、肛泰软膏等。

3.针灸疗法、理疗。

4.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辨证使用中药熏洗。

5.基础治疗:感染、发热、疼痛等合并症的治疗。

6.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病灶消失,切口无脓性分泌物,创面基本愈合。

2.肛门无疼痛,排便正常。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TCD编码:BWG040,ICD-10编码:K61.0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

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裂的患者。

一、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裂病(TCD编码:BWG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编码:K60.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慢性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

肛裂病(肛裂)临床常见证候:

血热肠燥证

阴虚津亏证

气滞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裂病(肛裂)。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裂病(TCD编码:BWG030)和肛裂(ICD-10编码:K60.201)的患者。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收手术治疗。

5.由肛门皲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及结核等引起的肛门皮肤裂疮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子直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等。(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肛裂切除内括约肌松解术。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中药汤剂:

(1)血热肠燥:清热泻火,增液通便。

(2)阴虚津亏:凉血养血,增液通便。

(3)气滞血瘀:行气活血,润肠通便。

外用中成药:

(1)栓剂纳肛: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普济痔疮栓、肛泰栓等。

(2)中药膏剂外用:肛泰软膏、龙珠软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

3.中药熏洗疗法:可选用金玄洗剂等熏洗。

4.针灸疗法。

5.基础治疗:感染、发热、疼痛、便秘等合并症的治疗。

6.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创面愈合良好。

2.排便正常,肛门无疼痛、出血。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肛肠科痔临床诊疗指南

肛肠科痔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痔是外科常见的多发病。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支持结构、血管丛及 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的病理改变和(或)异常移位。 内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伴发排便困难,可发生血栓、绞 窄、嵌顿。内痔的分度: 1.工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2.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3.Ⅲ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 还纳。 4.Ⅳ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 外痔是直肠下静脉属支在齿状线远侧表皮下静脉丛病理性扩张和血栓形成, 外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肛门不适、潮湿不洁,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有剧痛。 混合痔是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

位的外痔静脉丛相互融 合。混合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 状痔脱出。 【临床表现】 1.便血是内痔及混合痔最常见的症状。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过程中, 无疼痛感,血色鲜红,可呈滴血、喷射状或便纸上染血,与粪便不相混,便后 出血自行停止。常因粪便干燥、饮酒、进食刺激性食物及劳累而诱发便血。反 复便血有时可引起贫血。 2.内痔脱出Ⅱ、Ⅲ、Ⅳ度内痔可脱出肛门外。 3.疼痛或不适是外痔和混合痔的常见症状,血栓性外痔伴有剧烈疼痛。 内痔一般无疼痛,但伴有感染、糜烂和血栓形成或绞窄、嵌顿时,即可出现疼 痛或不适。 4.瘙痒、溢液由于内痔脱出及括约肌功能减退,黏液溢出至肛门刺激 周围皮肤,引起瘙痒甚至肛门周围皮肤湿疹。 【诊断要点】

1.肛门视诊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湿疹,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及赘皮。 2.蹲位检对有内痔脱出的病人,应在排便后立即观察脱出的内痔,并 记录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痔黏膜有无糜烂、溃疡。 3.肛门镜检查可以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 出血、糜烂。 4.鉴别诊断重要的是与直肠占位性病变鉴别,因两者临床表现相似, 也可同时发生。因此必须常规行直肠指检,必要时行直肠、乙状结肠硬镜或纤 维肠镜检查,以免漏诊。 【治疗方案及原则】 无症状的痔无须治疗。有症状的痔治疗目的重在消除、减轻痔的主要症 状,而非根治。解除痔的症状应视为治疗效果的标准。医生应根据病人情况、 本人经验和设备条件,采用相应的非手术或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多饮水,多进食膳食纤维,保持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成脓期 (3)溃破期 3.疾病分类 (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 火毒蕴结证 热毒炽盛证 阴虚毒恋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感染性疾病筛查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盆底肛门部CT或MRI、直肠腔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挂线术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中药汤剂: (1)火毒蕴结证:清热泻火解毒 (2)热毒炽盛证:清热败毒透脓 (3)阴虚毒恋证:养阴清热解毒 中成药外用:

康复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卒中后继发吞咽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 一、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 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或脑出血(ICD-10编码:I6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符合中医中风病的诊断同时具有吞咽困难、饮水即呛、构音障碍等主要症状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年)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吞咽障碍符合脑卒中后延髓麻痹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诊疗方案”。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常见证候: 风痰阻络证 肝肾亏虚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并存在吞咽功能障碍,二者有相关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脑梗死或脑出血),且经康复评定,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

2.由脑肿瘤、脑外伤、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等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头颅CT或MRI、胸部X线片或CT; (2)吞咽功能评定; (3)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5)心电图。 2.可选择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视频透视检查(VFSS)、纤维内窥镜吞咽检查(FEES)、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彩超)等。 (八)治疗方法 1.康复治疗 (1)感官刺激 (2)吞咽肌功能训练 (3)呼吸训练 (4)物理因子治疗 (5)摄食训练 2.针刺治疗 3.推拿治疗 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痰阻络证:息风化痰,宣窍通络。 (2)肝肾亏虚证:滋阴补阳,开窍化痰。 (3)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疏经通络。 5.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6.内科基础治疗 7.护理调摄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零一○年 总目录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19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29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65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293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313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47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365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7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49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491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之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创作 中医临床路径 令狐文艳 (2000年) 科别康复科 XX市中医院 二000年一月 目录 1、中风病(急性期) (3) 2、中风病(恢复期) (11)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TCD编码:BNG080、ICD-10编码:I63) 疾病分期为急性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年月日 (第1天)年月日(第2天) 主要诊疗□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危险 性评估、实施溶栓应用评估等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护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工作□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 护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入院检查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中风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病重或病危通知 □病情较重者可重症监护 □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 □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病情平稳者早期康复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血型 □尿常规 □便常规+潜血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血脂、血糖 □凝血检查 □血压监测 □心电图 □胸部 X线透视或胸部 X线片 □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 B超) □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 长期医嘱 □中风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病重或病危通知 □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 饮食 □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 食 □病情较重者重症监护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良肢位摆放和关节被动 运动 □病情平稳者针灸治疗 □病情平稳者康复训练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I级护理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 □静脉抽血 □配合急救和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 ,分层指导患者的康复和 锻炼 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年月日 (第3天)年月日 (第4天) 年月日 (第5天) 主要诊疗工作□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 护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入院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 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 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治疗效果、危险性 和预后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与 诊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 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 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 断 □防治并发症 □治疗效果、危险

骨伤科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屈指肌腱腱鞘炎的门诊患者 一、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筋结(TCD编码为:BGS000伤筋病)。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屈指肌腱腱鞘炎(ICD-10编码为:M65·391扳机状指;M65·992腱鞘炎)。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中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标准中相关诊断依据拟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7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协作组制定的“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诊疗方案”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证 虚寒痹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协作组制定的“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诊疗方案”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的患者。 2.合并有全身感染或局部感染、严重的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病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空腹血糖;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手正斜位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尿常规、乙肝、HIV、HCV、梅毒检测、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等。 (八)治疗方法 1.针刀疗法 2.中药外用 (1)中药外敷 (2)中药熏洗 3.针灸疗法 4.物理疗法 5.推拿疗法 6.其他疗法 (1)封闭疗法 (2)屈指肌腱腱鞘切开术 7.功能练习 8.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患指无疼痛或无明显疼痛。 2.弹响或绞锁消失。 3.患指屈伸活动范围正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皮肤过敏、晕针等,治疗难以继续,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肛肠科直肠癌临床诊疗指南

肛肠科直肠癌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就全国范围而言,目前直肠癌在大 肠癌肿所占的比例高于结肠癌,在直肠癌中,70%以上属位于腹膜返折以下的 低位直肠癌,由于其解剖部位特点,手术难度高,为根除肿瘤,往往需切除肛 门,作永久性腹部结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治 疗不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也是保留肛门避免永久性腹部造口的主要措施。 【临床表现】 1.便血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血色大多鲜红、与粪便不混,一般量不多, 故极易被误认为痔出血,如癌肿位于直肠上段,则血色可较暗并与粪便相混, 故从便血的色泽及其与粪便的关系可以判断病变在直肠内的位置高低。 2.排便习惯改变也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

便频,即排便次数增加, 粪便的质并无改变,每次粪便量不多,有排便不尽感,但并不是腹泻,有时可 有黏液便,一般黏液量不多。如黏液量很多,则可能是有一个大的绒毛状腺瘤 癌变,当然随着肿瘤增大,病员可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甚至梗阻,同时可见有 粪便变形、粪便变细等现象。 3.便急或里急后重,也就是想排便又排不出,或排出少量便或黏液和血 液,这是直肠内有一个大的肿瘤引起直肠饱满感后所致的症状。 4.肛门和会阴部疼痛,最初出现在排便时,以后呈持续性,这是低位直 肠癌侵犯肛管和肛门括约肌后产生的症状,甚至可出现骶尾部疼痛,有时还向 下肢放射,表示肿瘤侵及骶骨和骶神经丛,这些都是晚期症状。 【诊断要点】 1.直肠指检是首要的检查和诊断步骤,扪及病变后应注意病变下缘至肛 缘的距离、大小、部位(以截石位为标准,描述其相当

于几点到几点),病变 上缘是否可扪及,形状,活动度,基底浸润感,病变表面光滑度、质地,肠腔 有无狭窄,指套上有无黏液、脓血等情况。 2.女性病人还应常规作阴道指检,双合诊了解癌肿有无浸润阴道,子宫 附件有无受侵。 3.纤维结肠镜检同样是必不可缺的检查内容,其目的不但在于咬取组织 作病理检查,还在于检查有无同时存在的病变包括良性与恶性肿瘤,为制定手 术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摄片可作为纤维结肠镜检的补充或者替代,即在纤 维结肠镜检不满意时或无条件作结肠镜检时,可作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摄片来了 解有无同时存在的多处原发病变,但不能依赖X线造影片作为诊断依据,特 别在低位直肠癌时,造影片中常看不到病变并不能作为排除诊断的依据,此 外,由于无条件作纤维结肠镜检,因此至少应作硬管的乙状结肠镜检,同时可

医院康复科发展规划-(12116)

医院康复科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医院康复科的发展水涨船高般的得到了飞速提升。而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性分开、完善国民健康,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 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卫生工作部署,实现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切实加强科室建设,保证我科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特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需要与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我科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 十八大会议精神、我县各次重要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和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在全科干部职工中加强爱国主义和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抢抓机遇,谋篇布局, 加强科室内涵建设,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优秀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医院科学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新 的临床工作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争创品牌效益,不断增强全科职工的事 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全体医护人员改革创新能力。全方位提高我科的整体综合实力,把我院建设成为百姓放心的中医医院,把我科建设成为市级重点专科。 二、建设目标 把握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机遇,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全科意志,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医院科室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使我院的医教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力争完成五项工作,即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基础建设、专科建设、质量建设;打造出一支仁心仁术、迎难而上的临床技 术与经营管理队伍,从而实现我科中长期规划的奋斗目标,即:把我科建设成医院的一支医疗技术精湛、医疗设施先进、科室管理规范、医德医风良好的优秀科室与重点科室。 三、初步工作规划 (一)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硬件,是衡量一个服务单位能否提供优质服务 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未来,我们将准备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通过呼吁医院改建、扩建等方式,扩容科室的病床数,提高医院及科室硬件设施竞争能力。同时,努 力向医院申请增加和更新部分陈旧、老化的医疗设备,如:牵引床、牵引椅等医 疗器械设备,让医师在诊疗时,能及时得到相应的帮助,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 有力保障。以便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推动科室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人才建设 人才是科技兴院的第一资源,是科室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卫生事业发

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 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 编码: BGS000、ICD- 1 0 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V 0.75) (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 线片。 (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 3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 4 )心电图。 ( 5)胸部透视或胸部X 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 或MRI 、血脂、 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 1)松解类手法 (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6.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7.运动疗法 8. 其他疗法9.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九)出院标准

《中医临床路径》word版

皮肤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267) 粉刺(寻常性痤疮)中医临床路径 (272)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78)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8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266 —白(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的患者。 一、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疕(TCD 编 码:BWR1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寻常性银 屑病(ICD-10 编码:L40.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 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临 床常见证候:血热证 血燥证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 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疕(TCD 编码为:BWR170)和寻常性银屑病(ICD-10 编码为:L40.0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 (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 (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 (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患者; (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心电图

骨伤科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的ARCOⅡ期C型,ARCOⅢ期A~B型患者。 一、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蚀(TCD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头坏死(ICD-10编码:M87.9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版(2002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 2. 疾病分期 参照1993年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提出的国际分期标准。 0期骨活检证实为骨坏死,其他检查正常。 I期 ECT或MRI确诊,X线片、CT表现正常。依MRI所见,股骨头受累区分:I-A 股骨头受累<15%。 I-B 股骨头受累15%~30%。 I-C 股骨头受累>30%。 Ⅱ期 X线片表现异常(股骨头斑点状改变、骨硬化、囊性变、骨质稀少),在X线平片及CT上无股骨头塌陷表现,髋臼无改变,依据股骨头受累区分:Ⅱ-A 股骨头受累<15%。 Ⅱ-B 股骨头受累l5%~30%。 Ⅱ-C 股骨头受累>30%。 Ⅲ期 X线片上出现新月征,根据正、侧位X线片上新月征累及股骨头的范围。 Ⅲ-A 股骨头塌陷<2mm或新月征<15%。 Ⅲ-B 股骨头塌陷2mm~4mm或新月征l5%~30%。 Ⅲ-C 股骨头塌陷>4mm或新月征>30%。 Ⅳ期 X线片表现为股骨头扁平、关节间隙变窄,髋臼也显示有骨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等变化。

3.分型 参考2001年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协会(JIC)修订的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标准。 A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1/3内侧负重面; B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2/3内侧负重面; C型指坏死区占据超过2/3内侧负重面。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骨蚀(股骨头坏死)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肾虚血瘀证 痰瘀蕴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骨蚀(股骨头坏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蚀(TCD编码:BNV090)和股骨头坏死(ICD-10编码:M87.951)的患者。 2.分期属于ARCOⅡ期C型,ARCOⅢ期A~B型。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因患者意愿以及病情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Rh、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 麻醉前病情估计和术前准备 第一节麻醉前病情分级 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 Ⅱ级:有轻度系统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 V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急症手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 I.Ⅱ级病人的一般性麻醉耐受力良好,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和并发症防治,IV级病人的危险性极大,应做好积极抢救,围麻醉期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术前必须向手术医师和家属详细交代清楚。 第二节常见伴随疾病的评估与准备 一、高血压病 1. 高血压病病人的麻醉风险取决于是否继发重要脏器的损害及损害程度,包括脑、心脏、冠脉供血和肾功能等改变。 2. 高血压病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麻醉手术的危险性更大。 3. 术前经内科治疗,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改善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 4. 急症手术前亦应调控好血压及全身状态后,方可施行麻醉。 二、心脏病 1. 心功能1~2级病人对麻醉耐受性较好,心功能3~4级者对麻醉耐受性差,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控制慢性心衰。控制心率和快速房颤,心室率应控制在 100次/min以下。室性早搏应小于5次/min,除外多源性室性早搏或R on T,应掌握有效控制室性早搏的药物。

2. 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应经心内科会诊治疗。 3. 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是否存在心绞痛,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史,目前心脏功能代偿情况,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麻醉。 4. 特殊传导阻滞并有心动过缓,晕厥史,对药物治疗反应差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的病人术前须经心内科确定起搏器功能正常;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性。 5. 按Goldman心血管功能危险指数,可作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性评估(见表1)0 表1心脏危险性指数(Cardiac risk index,CRI)评估 评估项@ 指数 1病史 (1)年龄>70岁 5 (2)最近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 10 2体检 (1)有主动脉瓣狭窄 3 (2)有舒张期奔马律、第三心音或颈靜脉充血 11 3 ECG (1)有非窦性心律失常 7 (2)室性早溥>5次/hnin 7 4 HQ气分析与生化检查 (1 )PaO2<60mmHg(8.OkPa) 或PaCO2>50mmHg(6.6kPa) 3 (2)血钾<3.Ommoi/L或 HCQ3- <20mmoi/L (3)BUN>17.85mmoi/L 或 Cr->265. 2mmol/L (4)ALT异常,有慢性肝病 5手术种类 (1)腹腔内、胸腔内手术 3 (2)急症手术 4 CRI指数点越多,其心脏危险性越大 三、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困难程度分级

肛肠科先天性巨结肠症临床诊疗指南

肛肠科先天性巨结肠症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占新生儿胃肠畸形的第2位, 在2000~5000名出生的婴儿中就有1例得病。男婴较女婴为多,男女之比为 3~4:1,且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胚胎发育期在病毒感染、 代谢紊乱、胎儿局部血运障碍等因素作用下,造成肠壁神经节细胞减少或发育 停顿,或神经节细胞变性,致使远端无神经节细胞的肠段呈痉挛、狭窄状,形 成功能性肠梗阻。90%以上的病变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远端部分。病变的肠 段经常处于痉挛状态,管腔狭窄,形成功能性梗阻,粪便不能通过病变肠段或 通过困难而影响肠管的正常蠕动,大量积聚在上段结肠内。随着时间的推移, 肠管狭窄段上方因粪便积聚而变得肥厚、粗大,这就形成了先天性巨结肠。

【临床表现】 1.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正常新生儿几乎全部在生后24小时内排 出第一次胎粪,2~3天内排尽。患儿由于胎粪不能通过狭窄肠道,首先出现 的症状为胎粪性便秘,生后不排胎粪,胎粪开始排出及排空时间均推迟。约 90%的病例出生后24小时内无胎粪排出。一般在2~6天内即出现部分性甚至 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开始呕吐,次数逐渐增多,以至频繁不止,呕吐物含 胆汁或粪便样液体。80%的病例表现为全腹胀,部分病例可极度膨胀,可见肠 型,腹部皮肤发亮,静脉怒张,有时肠蠕动明显,听诊肠呜音亢进。可压迫膈 肌,出现呼吸困难。肛门指诊可觉出直肠内括约肌痉挛和直肠壶腹部空虚感。 新生儿直肠的平均长度为5.2cm,因此示指常可达移行区,并能感到有一缩窄 环。此外指诊时可激发排便反射,当手指退出时有大量粪便和气体随手指排 出,压力极大,呈爆炸式排出。如用盐水灌肠也可排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与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得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得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与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得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得中医临床路径与中医诊疗方案与卫生部制定得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得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与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得临床路径得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进行论证与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 组长: 成员:。 (2)内一科: 组长: 成员: (3)外一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内三科: 组长: 成员: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得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得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得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得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得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得评价指标与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得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得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得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医生职责: (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得措施。 (2)决定病人就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

新版肛肠科诊疗规范标准

肛肠科 痔 【定义】 痔位于齿线以上,由直肠上静脉丛淤血、扩、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诊断】 1 西医诊断标准 1.1 症状 1.1.1 便血痔的主要症状,血色鲜红,便秘、粪便干燥、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是出血的主要诱因。 1.1.2 脱出是痔发展到中晚期的主要症状。 1.1.3 肛门坠胀初、中、晚期痔均可不同程度出现。 1.1.4 疼痛单纯痔无疼痛,如痔嵌顿或感染、血栓形成、溃疡时可引起比较剧烈的疼痛。 1.1.5 粘液流出、肛门潮湿或瘙痒。 1.2 体征及检查 1.2.1 视诊脱出痔可见脱出于肛门外的痔核。 1.2.2 指诊二期痔晚期或三期痔指诊时痔区有黏膜增厚感。 1.2.3 肛门镜齿线上方痔区有黏膜隆起,大小不等,黏膜色鲜红或紫红,表面纤维化者色略灰白,或有黏膜增厚,有上皮样改变,有时可见黏膜表面糜烂、出血。 1.3 诊断依据 1.3.1 分期 1.3.1.1 一期:排便时带血,无脱出,齿线上黏膜呈结节样隆起。 1.3.1.2 二期:排便时带血,滴血或射血,痔脱出,可自行回纳。 1.3.1.3 三期:排便时或咳嗽、劳累、负重引起腹压增加时,均可发生痔脱出,并需用手托方能回纳肛。 1.3.1.4 四期:痔脱出嵌顿,甚至水肿伴血栓形成。 2 中医辨证标准 2.1 湿热下注型: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2 气滞血淤型:肛肿物脱出,甚至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至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2.3 脾虚气陷型:肛门坠胀,肛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废,纳少便塘,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3)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9) 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 (14)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17)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 (21)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25) 假性延髓麻痹中医临床路径 (34)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 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 。 效评定标准》 (试行,1995 年) 《中国急性缺(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 。 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 方案” 。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 痰蒙清窍证 痰热内闭证元气 败脱证风火上扰 证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阴虚 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 (ZYYXH/T22-2008)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方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的患者。2.病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血压、心电图。 (5)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 (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 (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 (8)头颅影像学检查(CT 或M RI) 。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 RA、DSA 或C TA、C 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 聚体、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中脏腑:醒神开窍为主,按照阳闭、阴闭分证论治,及时扶正固脱。

最新整理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知识讲解

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脑卒中急性发病存在功能障碍患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临床神经科定位体征和功能障碍患者。 2.头颅CT 或MRI 证实脑出血或脑梗死。 (三)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周期为22-28 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10:I61.9 脑出血疾病和ICD-10:I63.9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疾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脑卒中康复治疗流程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或卒中单元 (1)24小时内完成临床资料的收集、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疾病诊断; (2)根据具体的脑卒中类型、病程及主要并发症,按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神经病学分册》选取适宜临床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 2)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3)临床治疗:根据病程及主要并发症等,缺血性脑卒中可给予溶栓、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可给予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需要特殊处理,如急性抢救、溶栓、介入、手术等,人监护室内治疗。所有患者均保持床上良肢位。 4)防治常见并发症,如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 (3)72小时内,由神经康复医师组织,成立脑卒中康复小组,召开初期康复评价会,初步评价脑卒中后功能障碍。 (4)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和康复目标。 (5)初步判断脑卒中康复预后。 2.初期评价内容包括: (1)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医学并发症及并发症的评价; (2)昏迷程度评价:Glasgow 昏迷量表; (3)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4)运动障碍:Fugl- Myer 运动及平衡评分、Ashworth 痉挛评定、步行能力评定等; (5)认知功能筛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6)简要吞咽评定:饮水实验; (7)简要构音及言语评价; (8)心肺功能评价; (9)根据病情行主要继发障碍的评价:肩痛、肩- 手综合征、肌围度等; (10)心理状态评价; (11)大小便功能评价; (1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 指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