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08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08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08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语文(逐题解析)

第Ⅰ卷(30分)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中肯/中意穿着/歪打正着得心应手/应接不暇

B.创伤/重创桂冠/弹冠相庆好大喜功/乐善好施

C.供稿/供应涤纶/羽扇纶巾厚古薄今/日薄西山

D.解数/解读寒舍/退避三舍曲径通幽/曲尽其妙

答案:B

考点:考查多音字

解析:A.zhòng zhuó/zháo yìng B.chuāng guān hào

C.gōng lún/guān bó D.xiè/jiě shè qū/qǔ

提示:注意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读音的误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B.“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答案:C(误用对象)

考点:考查成语的用法

解析:A.轻描淡写,原指用浅淡的颜色描画;今多指说话、作文时将某些事情轻轻带过。B.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C.焕然冰释,焕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D.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或独立另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D.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答案:A

考点:病句的辨析

解析:B.“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一致,搭配不当;

C.“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语序不当,应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D.“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成分残缺,应在“具备的”后加“素质”。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③④ C.⑤②①⑥④③ D.⑤③①②④⑥

答案:D

考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解析:先用排除法排除③,⑤是人格本质属性,③是人格的具体内容,根据逻辑顺序,先排除,答案在C与D中选。再根据文体是议论文,注意论点、论据的关系,这段文字是总-分-总的关系,再根据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提出-分析-解决可得出答案。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目前,我国“煤变石油”的产业化进程正在有序进行之中。也许有人会问,煤和石油,一个是黑乎乎的固体,一个是油亮亮的液体,两者从形态上看似乎并无相同之处,为什么要将煤转化为石油?转化又是怎样实现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能源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同时由于石油具有流动性好,便于开采、输送和使用的特点,近年来国内石油消费量的增幅大大超过了石油产量的增幅。而煤作为能源,与石油同属化石能源,只是由于古植物和地质条件的不同,最后生成的形态才与石油大不相同。从现有数据看,煤在我国的可开采量及供应年限远远大于石油。于是有人考虑将煤转化为石油,以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虽然“煤变石油”需要有足够的投入,但是从经济效益来看,这种考虑还是可行的。基于这样一些认识,人们开始研究各种转化方式,间接液化技术就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煤的间接液化过程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制取原料气。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使煤不完全燃烧,这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原料气,灰分形成残渣排出。第二步进行催化反应。将制取的原料气净化,在催化剂作用下,让其发生化合反应,合成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催化剂起着关键的作用。早些时候,国外有一家公司曾经研制出一种成分为铁、硅、钾、铜的产效比较高的催化剂,其所得化合物的组成为:汽油32%、柴油21%、石蜡烃47%。第三步对催化反应的产物进行进一步的提质加工。就如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一样,经过催化反应出来的油也有很多指标不合格,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所以还需要对它进行处理,使它达到合格标准,满足市场需要。目前,我国的这种“煤变石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约每四吨煤可产出一吨油。

(摘编自周清春《煤是怎样变成油的?》)

5.下列关于我国“煤变石油”工程实施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需求量不断增大,导致石油能源供给出现危机。

B.煤与石油一样,都属于化石能源,但在我国煤的储量要比石油丰富得多。

C.尽管成本相对比较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煤变石油还是可行的。

D.“间接液化”等技术的出现,为实现“煤变石油”的目标提供了技术保证。

答案:B

考点:考查信息的筛选

解析:B项讲的是煤的属性和储量,不属于原因,答非所问。

6.下列对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适当处理的煤、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反应器,以及气化剂,是制成原料气的几大条件。

B.催化反应中的化合过程,能够使原料气实现液化,是间接液化技术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C.使用国外某公司研制的催化剂,那么可以生产出32%的汽油、21%的柴油和47%的石蜡烃。

D.“间接液化”是一个将煤加以气化,经净化后再借催化剂进行化合反应,最终生成油的过程。

答案:C

考点:考查文意的归纳和概括

解析:C项中说的只是“煤变石油”的第二步,“煤变石油”还有第三步加工除去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后,它才达到合格标准,满足市场需要。文中说“目前,我国的这种“煤变石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约每四吨煤可产出一吨油。”可见可以生产出的石油25%的石油。曲解原文。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石油能源消费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应用煤的“间接液化技术”就是要彻底改变石油进口的局面。

B.人们更加偏好使用石油,所以国内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的增幅,远远小于国内煤炭生产量的增幅。

C.那些刚从地底下开采出来的石油,要达到合格标准,还有一些成分需要进行必要的提质加工处理。

D.在目前我国的技术条件下,煤在变成石油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损耗实际上大约有四分之三。

答案:C

考点:根据文中信息推理

解析:A项“彻底改变石油进口的局面。”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间接液化技术就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观点绝对化。

B项强加因果,两者不构成因果关系,文中说的是“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同时由于石油具有流动性好,便于开采、输送和使用的特点,近年来国内石油消费量的增幅大大超过了石油产量的增幅。”,曲解原文。

D项“其自身的损耗实际上大约有四分之三。”说法错误,应是除去一些不必要的成分损耗大约四分之三,不是自身损耗。偷换概念。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文章比较简单暂不翻译)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凡三百年。郑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濂受

知于太祖,昆弟由是显。濂诣京师,太祖问治家长久之道;赐之果,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会有诉郑氏交通者,

吏捕之,兄弟六人争欲行,濂弟湜竞往。时濂在京师,迎谓曰:“吾居长,当任罪。”湜曰:“兄年老,吾自往辩。” 二人争入狱。太祖召见曰:“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命举所知。湜举同郡王应等五人,皆授参议。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南靖民为乱,诖误者数百家,湜言于诸将,尽释免。居一岁,入觐,卒子京。十九年,濂坐事当逮,从弟洧曰:“吾家称义门,先世有兄代弟死者,吾可不代兄死乎?”诣吏自诬服,斩于市。洧,字仲宗,受业于宋濂,有学行,乡人哀之,私谥贞义处士。濂卒,弟渶继。二十六年,东宫缺官,命廷里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太祖曰:“其里王氏亦仿郑氏家法。”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根濂弟济与王懃为春坊左、右庶子。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他得官者复数人,郑氏愈显。初,渶尝仕元为浙江行省宣使,主家政数年。建文帝表其门,渶朝谢,御书“孝义家”三字赐之。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家者,遣人索之。渶家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成化十年,有司奏郑永朝世敦行义,复旌以孝义之门。自文融至渶,皆以笃行著。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则,子钦增七十则,从子铉又增九十二则,至濂弟涛与从弟泳、澳、湜,白于兄濂、源,共相损益,定为一百六十八则,刊行焉。(节选自《明史?郑濂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郑氏数千指独完完:灭亡。

B.吾居长,当任罪任:承担。

C.宥之,立握得为左参议宥:宽恕。

D.居一岁,入觐,卒于京觐:拜见。

答案:A

考点: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解析:完,根据上下文语境应为“保全”。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波全家“孝弟敦行”的一组是

①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②兄年老,吾自往辩

③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④湜,宇仲持,居宫有政声

⑤诣吏自诬服,斩于市⑥他得官者复数人

A 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③ D.③⑤⑥

答案:A

考点:文意的分析与概括

解析:组合题用排除法,排除④说的是湜的为官功绩,不属于“孝弟敦行”;再排除⑥说的是郑氏愈显。也不属于“孝弟敦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源是浦江人,其家世世代代共同居住,有很好家声。他深受皇上赏识,其兄弟也因此显荣。皇上问及他的治家之道,又欲授予官职,郑濂却以年老谢绝。

B.郑濂兄弟极为友爱,有人告发郑氏有罪,官吏抓捕他们时,众兄弟竞相揽过责任,郑濂与弟又争相入狱。皇上得知后,不信郑氏有罪,并当即提拔其弟郑湜。

C.郑濂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

D.郑濂死后,郑换主持家政,受到建文帝表彰,御书“孝义家”赐给郑氏。郑氏祖上以践行孝义闻名,为给子孙留下规制,著《家范》三卷,由后人增删刊行。

答案:C

考点:文意的分析与鉴赏

解析:“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说法错误,文中说“东宫缺官,命

廷里举孝弟敦行者”;“ 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只是郑氏得官很多,没有说王氏。

第Ⅱ卷(120分)

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互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l)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译文:

(2)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

译文:

答案:(l)(4分)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2)(6分)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考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解析:(l)得分点“故”为“原来” “ 谢”为“推辞”,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得分点“发”为“打开”,“ 置”为“丢弃”,“ 以”为“认为”“ 至行”为“崇高品行”,各1分,语句通顺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考点:诗歌内容的鉴赏

解析:考查考生读诗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要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考生鉴赏诗歌的瓶颈。前四句写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四句写事,抒发悠闲的田园生活。(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考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直是诗歌鉴赏的重点,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再说表达技巧的效果。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仲足以事父母,_______________;乐岁终身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民之从之也轻。(《盂子?梁惠王上》)

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土地平旷,屋舍伊然,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_。(苏武《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1)俯足以畜妻子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

阴阳割昏晓决毗入归鸟

(2)豁然开朗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于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一时多少豪杰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问题。

我爱水张秀亚

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市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清淡的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盈耳只有那净琼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

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那如一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侣。

什刹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门,度过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桥,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来访者了。送着清晨无课,我总是拿了一本诗集,在水边倘佯,那时候,正是充满了诗意与幻梦的年纪,水边有时是“自在飞花轻似梦”的诗境,有时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凄凉境界,还有什么更适于少年的心灵流连徘徊?我常是将书放在身边,双足垂到水面,叫水上的白云,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我曾有一首小诗,其中两段是:

我曾持一卷诗一朵花来到你身旁,

在柳荫里静听那捆捆的水响。

诗,遗忘了;花,失落了,

而今再寻不到那流走的时先。

你曾几番入梦,同水上一片斜阳,

还有长堤上卖书老人的深色衣裳。

我曾一叠叠买去他的古书,

却憾恨着买不去他那暮年的悲伤。

诗中“你”的称谓,即是指什刹海,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

什刹海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变”,在于它的“常”,晴阴风雨,春去夏来,水边的景色不同,而它那最高度的关与宜人处,却永远蕴藏在那一片源脱水雾,以及激伦清光里,引人系恋。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试步的乐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啼唤,像是那么遥远,又像是那么逼近,听来似是不分明,然而却又是那般动听,直扣人的心门。再过几天,水边的杨柳出了浅浅的绿痕,水堤上的泥土渐软了,而几场雨后,水已平了堤,时时刻刻似乎要涨溢出来,却又似被一道神秘的边界拘拦住了。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个殷勤的主人的手,将酒杯斟得太满了,使每一个来游者,都想一尝过葡萄色的琼浆,而低吟:“呵,你新鲜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灵。”

放假的日子,水边那块大石,便是我露天的座位了,水声轻柔,水光明媚,教给我无穷尽的智慧,将已逝去的,正在进行的,将要发生的一切,缓缓地告诉了我。我就这样坐着,听着,想着,直到夕阳将辉煌的火炬投入水中,将对岸人家的窗子也照亮了,我才将水色水光摄录

心坎,带了回去。

最可爱的还有那水边新秋,北方的秋天本来是悄悄地来,比春天来得更幽俏,有一天,你一凝眸,不免惊讶水的颜色成了,堤边水位低了,水寥花的颜色更深了一些,而荷叶已有一丝憔悴之态。那么,秋意便是满了什刹海了,渐渐地,水过桥头,有个老人在卖荷叶粥了,水面上,更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赤足在采鲜藕,什刹海在荷叶的摇曳中已另有一种感伤的情调,但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岛上乡居,流水绕墙,每天望着这碗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

14.“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这里“怅惘”的含义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

答案:第一问(2分):

“怅惘”是指作者思念什刹海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遗憾。

第二问(2分):

表达了作者感伤怀旧的情绪和浓郁的乡愁情结。

考点:考查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解析:注意上文的语境“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和诗歌本身的意义,可见作者的惆怅是“思念什刹海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遗憾”。感情抓住关键词“怀念”“ 怅惘”。

15.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答案:概括(2分):①冬雪皎白,薄冰试步;②春天温柔,生机盎然:③夏天明媚,夕阳辉煌;④秋意渐深,秋荷摇曳。

作用(4分)①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②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

考点:考查文意的归纳概括和构思

解析:注意题干提示“四季变化的景色”,再在相关段落抓关键词句,“皎白的冰雪之幕”“ 薄冰上试步的乐趣”;“ 温柔的春意”“鹧鸪声的动听”“ 水边的杨柳出了浅浅的绿痕”“ 新鲜、溶溶漾漾的湖水”;“ 水声轻柔,水光明媚”“ 夕阳辉煌”“ 荷叶已有一丝憔悴之态”“ 荷叶的摇曳”“ 感伤的情调”,再加以概括,很容易得到答案。作用的回答一定要注意先回答描写景色的作用,再说全文或对文章中心的作用。

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

答:

答案:(2分)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春意。

考点: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

解析:本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下文主要通过什刹海的水在描写春意的。抓住关键词“什刹海的灵魂”,它的“灵魂”实际就是“水”。

(2)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答:

答案:指夜晚的什刹海很美,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考点: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

解析:本段写的是秋天什刹海的秋意,再抓关键词“星光落在水面”写的是夜晚的什刹海的美“ 听到诗神环佩”,再联系上文中作者写过一首关于什刹海,可知夜晚的什刹海的美触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17.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8分)

答:

答案:①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②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③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和思乡之情,因而写什刹海的篇幅比较多。

考点:考查作者的构思立意

解析:答题思路,先答结构上的作用,再答内容对主旨的作用。

六、(l分)

1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6个字。(4分)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能为北京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将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引更多的游客。据调查,有74%的游客考虑在观看完北京奥运会后去日本、新加坡、泰国和中国香港旅游。

答案:举例:北京奥运会将惠及亚洲的旅游业。

考点:语段的压缩

解析:语段一共两个层次,第一句讲的是“北京奥运会为亚洲吸引更多的游客”;第二句讲的是“游客会顺便到亚洲其他地方旅游”。把两者合起来概括就是答案。

19.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6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答案: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从巴金学得博爱的胸怀;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魔幻荒诞,卡夫卡《变形记》的痛苦绝望。

考点: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课文和课外阅读知识积累,主要考查仿写句子的内容。还要注意句式的一致。四个例子分为前后两组,每组3分。每组中,写出一个内容和句式都符合要求的句子,给1分;写出两个,给3分。

20.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5分)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答:

答案:小学是一泓清泉,中学是一弯小溪,大学是一条大河,社会是一片大海。

考点: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和语言的生动、形象

解析:注意不要写成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是----,每写出一句比喻,给1分;四句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给1分。

六、(60分)

21.作文(60分)

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解析:大地震让靠近灾区,直击灾情的青年一代深感震撼。对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孩子们来说,以往的幸福生活中的一点磨难都主要来自学习,而今灾难就发生在眼前。那些绝境中抗争的生命,那些奔赴灾区的救助,那些心系灾区的守望,那些灾难之后的重建……凝结成全民族的抗战曲,是的,没有比“坚强”更合适的主旋律,唤醒了这一代人。我想这段时间的特殊经历,就是今天作文的最好引言。

当然,收获了坚强,并不代表我们只能写地震,只会写地震,坚韧顽强从来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文化传承中可以吸取很多东西。如果考生千人一面的都写汶川大地震的事迹,反而打不开思路,让阅卷老师“审美疲劳”。这道貌似“平和”的作文题,只有抓住精神要领,广开视角,选准切入点,有效极大,由此及彼,才有可能推陈出新,写出大气的好文章,令人耳目一新。

2017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高考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9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

2017年语文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四川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详解 语文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折(zhé)耗绰(chuò)约水泵(bèng)流水淙(cóng)淙 B.募(mù)集缜(zhěn)密慰藉(jiè) 风驰电掣(chè) C.露(lòu)面纤(xiān)细抚恤(xù) 弦(xuān)外之音 D.栅(zhà)栏蜷(juǎn)缩款识(zhì) 敷衍塞(sè)责 1.B【解析】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A项“折”应读“shé”;C项“露”应读“lù”,“弦”应读“xián”;D项“蜷”应读“q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讳疾忌医微言大义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B.磬竹难书两全其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掷地有声曲意逢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至高无上原型必露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辨析能力。A. 万事具备→万事俱备B. 磬竹难书→罄竹难书D. 原型必露→原形毕露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 ....,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17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了他 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 ..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C.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 ..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 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 ....,久久回荡。 3.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本题将成语、虚词、实词结合在一起考查。A项如期而至:按照约定的期限到了。褒贬使用不当。B项垂询,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搞反了对象。D项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形容对象错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1999~2017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创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4.B【解析】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改为“国际上许多有眼光的大商人”。C项搭配不当,“植被覆盖率”与“十分严重,令人担忧”不搭配,关联词“但是”使用也不当。D项成分残缺。

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连篇累牍B.如鲠在喉C.梳理D.受众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 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 感所产生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2012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折.(zhé)耗绰.(chuò)约水泵.(bèng)流水淙.(cóng)淙B.募.(mǜ)集缜.(zhěn)密慰藉. (jiè) 风驰电掣.(chè) C.露.(lòu)面纤.(xiān)细抚恤.(xǜ) 弦.(xuān)外之音 D.栅.(zhà)栏蜷.(juǎn)缩款识.(zhì) 敷衍塞.(sè)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讳疾忌医微言大义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B.罄竹难书两全其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掷地有声曲意逢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至高无上原型必露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 ....,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11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了他的 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 ..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C.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 ..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 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 ....,久久回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创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警惕汞污染 1953年,日本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怪病”,称为“水俣病”。这种病症最实出现在猫身上,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而死。不久,陆续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步履蹒跚,手足麻痹乃至变形,神经错乱甚至死亡。后来发现,这不是传染病,而是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湾一家化工厂生产氯乙烯和醋酸忆烯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其中有的是甲基汞,有的是无机汞,而无机汞会与水体或水生物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甲基汞。甲基汞的脂溶性非常强,可以在生物体内逐渐富集并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人的中枢神经细胞。公司和政府对水俣病的认定只

四川省绵阳市高2017级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AUnUwU

四川绵阳高2017级“一诊”模拟试题 语文 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学是人类社会一项极其古老的文化现象与学术活动。历史学肇基于人类天然的记忆本能。有记忆而后有历史叙事,有历史叙事而后有作为学术活动的历史学。历史叙事是历史学与生俱来的基本形态,既是它的形式,也是它的内容。近代以来之所以出现史学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历史叙事的过度批判。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学是由叙事派生出来的,叙事正是历史学的基本所在。一旦剥离了叙事性,历史学也就失去了根基。传统史学尽管缺少学科反思,但作为其叙事性自然长成的结果,曾经创造出辉煌的学科历史,中国传统史学就提供了这方面的实例。而近代以来在史学反思中对历史叙事的批判,并没有再造现代史学的辉煌,反而留下了众多的迷惑与失落。这当然并不意味着对史学的反思本身存在问题,而是表明对史学的反思需要进一步深入,或者需要更换反思逻辑,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叙事性的批判上,而应重新审视叙事性与科学性对于历史学的不同意义与价值。 虽然在历史叙事中要运用想象与虚构,但它并不同于文学叙事中的想象与虚构,历史叙事者并没有想象与虚构的主观意图,而且对于想象与虚构始终是抱有排斥态度的。历史叙事还可能因叙述者主体认识的差异而对叙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产生重要影响。种种因素都会造成所述“历史事实”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并不能推翻历史事实的可靠性。在基本事实层面,可以通过史料收集的增加与史实考证的深入而得到修正,并渐趋统一。而在历史叙事层面,虽然历史学家针对同一事实的叙述,有可能选择不同的事实材料、采取不同的叙述方式,但这绝非历史学应受非议之处,它恰恰反映了历史学作为人类实现自我反思、自我认同的工具所具有的人文性。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所认为的是建构的、想象的。历史叙事作为历史学与生俱来的基本形态,应成为历史学家自觉捍卫的学科边界。一方面,它是历史学这门古老学科耕耘了数千年的传统。历史学的形态、价值、功能等等,都生于斯、长于斯。通过历史叙事来实现人类的自我反思,正是历史学的学科价值之所在。另一方面,对叙事性所造成的历史学在知识论领域的局限,历史学家应有充分的自觉,不应擅自跨越叙事边界。边界既意味着权利,需要捍卫;也意味着局限,需要历史学家对其所不能达致的“局外”世界保持一份谦恭的姿态。(节选自许兆昌《深刻认识历史叙事的价值》,2018年10月15日 16《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学不仅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术研究活动,也是人类社会一项极古老的文化现象。 B.中国传统史学足以证明,传统史学因为其叙事性自然长成而曾经创造出辉煌的学科历史。 C.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历史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建构和想象的,因而反对一切历史叙事。 D.文学叙事者有意运用想象与虚构,历史叙事者不但没有这样的主观意图反而持排斥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站在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的高度,通过分析历史学起源,指出“历史叙事是历史学与生俱来的基本形态”。 B.文章通过传统史学的辉煌与近代以来史学留下众多迷惑与失落的对比,有力地证明了叙事对于历史学的重要性。 C.文章在倡导自觉捍卫历史叙事的学科边界时,既肯定它的学科价值,也看到它的局限,体现出很强的理性色彩。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总结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总结 时间:2010-8-7 17:48:03 伴随着2010年高考在一场夏雨中的结束,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也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看到真题的那一刻,曾经一度迷茫的我们内心踏实了很多,因为今年的语文高考试题紧扣大纲,突出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主线。 但从整体看,学生要脱颖而出,还是有些难度,这主要是因为个别题型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因此,今年语文高考试题整体特点是试题平稳平和,考查方式不断创新,简言之就是老题型、新形式。 一、试题分析 开卷第一篇现代文阅读为论述类阅读,主要摘自启功先生《金石书画漫谈》,比较浅显,讲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发展,选文字数控制在1000字,在问题设置上考查学生筛选信息以及对文意的理解分析能力,与平常的备考题没有太大区别。题目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培养其审美情趣。 第二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明史?花云传》,内容上和课改前的高考文言文选文内容一致,仍然是人物传记,试题也是传统的实词考查、人物评价、文意的把握、翻译,试题较平易,注重基础性,没有出现考纲中新增的考点——文言断句,在这种情况下想得高分还是在于平时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养成。 诗词鉴赏考察的是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乐府诗《雨雪曲》,诗歌内容不难,一看就是一首反映士卒边塞生活的诗篇,但要注重细节的把握、情感的理解以及题目变异问法的破解上,尤其是诗歌鉴赏第二题第一问,好多学生容易忽视题干要求,不能将意象与环境、情感联系起来,甚至不知道要答哪方面的内容,其实这个题就是问“旗彩坏”“鼓声低”的作用、原因以及对士卒的影响。针对今年诗词鉴赏中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认为诗词鉴赏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提问方式和答案步骤的关系,尤其是研究近些年来多样性、变异性的提问方式,使学生明确答题的方向。

2017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四川高考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题,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2017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2017四川高考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9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

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行,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

高考真题语文(四川卷)解析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及答案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猝.然/ 精粹.汗渍./ 啧.啧粮囤./ 囤.积冠冕./ 分娩. B.讥诮./ 硝.烟土坯./ 胚.胎果脯./ 胸脯.跬.步/ 硅.谷 C.商埠./ 阜.盛敕.造/ 赦.免复辟./ 辟邪.箭镞./ 簇.拥 D.朔.日/ 溯.源嗔.怪/ 瞋.目落.枕/ 落.款渎.职/ 赎.罪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识记)。此题主要考查同音字、形声字、多音字、形近字的误读。B.qiào∕xiāo,pī∕pēi,fǔ∕pú,kuǐ∕guī。A.cù/cuì,zì/zé,dùn/tún,miǎn。C.bù∕fù,chì∕shè,bì,zú∕cù。D.shuò∕sù,ch ēn,lào∕luò,dú∕sh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平添算账声名鹊起厉行节约 B.砥砺麦杆徇私舞弊好高骛远 C.硫璃称颂关怀备至有恃无恐 D.飞碟疏浚出尔反尔突如奇来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识记)。此题考查形近字、同音字误写。B.麦杆——麦秆。C.硫璃——琉璃。D.突如奇来——突如其来。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现代自然科学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2)在芦山地震灾难面前,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的战斗堡垒,他们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帮助群众有序疏散,及时救治伤员,成为灾区百姓的主心骨。 (3)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起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A.不止无坚不摧自以为是 B.不只坚不可摧自以为是 C.不止坚不可摧自行其是 D.不只无坚不摧自行其是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不只/不止:前者是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后面通常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后者是动词,是“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的意思。(1)后面有“还要”这个连词,应当用“不只”。无坚不摧/坚不可摧:二者类似于“矛”和“盾”的关系,前者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可以摧毁,后者形容非常坚固,不可摧毁。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相当于“盾”,(2)用“坚不可摧”。自以为是/自行其是:前者指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后者指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前者强调“认为”,后者强调“做”。(3)横线后面说的是黑格尔的所想,用“自以为是”。

2017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全国新课标Ⅲ)

2017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全国新课标Ⅲ)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 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 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 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 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 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 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 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 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 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 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B.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B.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B.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 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 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 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 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 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 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 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 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24分. 1.(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

(完整版)2017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关系。 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

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 B. C.17 D. 2. A. B. C. D. 3. A. 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 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 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 也可能消亡。

四川省成都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哪怕是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和“鲜肉小花”,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之时,《朗读者》、《见字如面》以其真诚与直达心灵的表达方式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一股清流。 在中国的电视市场上,情感类节目一直是广受欢迎的宠儿。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朗读者》类节目的出现,在受众群中激起阵阵涟漪,并不为奇。《朗读者》更像是用朗读串连着的人物访谈。在每期的节目之中,有大量的访谈时间,真正用于朗读文学作品的时间并不多,而正是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讲述了普通人的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 《朗读者》的成功被外界解读成“出乎意料”,因为其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但在此前与泛娱乐节目的同台竞争中,人文类节目很少能够冲出重围、浮出水面。在人文类节目被边缘化的大环境之下,《朗读者》的存在,成为沧海遗珠般的稀缺资源。 人文类节目的式微,并非简单地没有流量“鲜肉小花”加持,也并非是因为对情感调动得不够充分,而是因为在面对碾压式的情感综艺时,人文节目并不追求娱乐,更不持“道德中立”的态度——反之,它时时在追求一种对理想人格的阐发和尊严价值的关切。 如今的大众媒体,不追求娱乐意味着不回避严肃的问题,甚至是不盲目依从娱乐工业的逻辑,这就意味着,这种异质性的力量可能会被文化工业排斥,甚或甩出局外。但,这恰恰就是《朗读者》的成功让人欣喜和意外之处。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有了“道德偏向”的姿态,就需有明确的价值观为铮铮铁骨,也需超越金钱利益的顾虑,因为作为价值提供者的节目制作者,就难以用“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去隐匿自己的价值偏向而任由自己觉得错误的价值广泛传播,于是节目的内容、形态、表达与受众用户的数量都会受到限制。反现一些情感类节目,赤裸裸的拜金、带有偏见的表达甚至歧视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被当作多元言论而包容,甚至为了话题热议而刻意制造“奇葩”与冲突效果吸引关注,以获取收视率。 在我们看到媒体“收视口碑双赢”的一致评价时,我们不要忘记了对《朗读者》这类人文类文化产品意义的思考。《朗读者》的董卿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她重新定义了“朗读”,认为“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读不是,朗读要有对象,它和唱歌一样”,这种朗读“可以传情达意”,“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因为它显得略微有些正式。其实你想想,朗读也就是说话,我甚至觉得它的群众基础更大,因为会说话的人比会唱歌的人还要多。” 在此刻,我们为一股清流的诞生而欢呼,甚至有评论寄希望于《朗读者》可以改变娱乐综艺的霸屏现状,平复一下当下综艺界的聒噪浮华。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并没有答案。我们只是清楚地知道:历史都是人来创造的。

2008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语文(逐题解析) 第Ⅰ卷(30分) 本卷共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中肯/中意穿着/歪打正着得心应手/应接不暇 B.创伤/重创桂冠/弹冠相庆好大喜功/乐善好施 C.供稿/供应涤纶/羽扇纶巾厚古薄今/日薄西山 D.解数/解读寒舍/退避三舍曲径通幽/曲尽其妙 答案:B 考点:考查多音字 解析:A.zhòng zhuó/zháo yìng B.chuāng guān hào C.gōng lún/guān bó D.xia/jiě sha qū/qǔ 提示:注意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读音的误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B.“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答案:C(误用对象) 考点:考查成语的用法 解析:A.轻描淡写,原指用浅淡的颜色描画;今多指说话、作文时将某些事情轻轻带过。 B.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C.焕然冰释,焕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D.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或独立另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D.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答案:A 考点:病句的辨析 解析:B.“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一致,搭配不当;

全国高考语文卷试题及答案解析版解析

全国高考语文卷试题及答案解析版解析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全国Ⅲ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使用地区:重庆、广西、陕西,四川)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邹,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四川卷)

高考语文试题每周练之九十七 (2008 全国四川灾区卷语文试题)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琥珀(pò)饿殍遍野(piǎo)眼睑(jiǎn)含英咀华(zǔ)B.踱步(duó)怵目惊心(chù)譬喻(bì)养精蓄锐(xù)C.堤坝(dī)谲诈多端(jué)诘难(jí)深恶痛绝(wǜ)D.邂逅(hòu)扬汤止沸(fèi)叨扰(tāo)踌躇满志(ch 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届车展组委会竭尽全力协调安排,科学合理设置展位,努力提供更多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观众了解不同车型的多样化要求。 B.据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分为四个部分,持续三个半小时,最引人注目的圣火点燃方式,将比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射火箭”更令人神往。 C.去三亚过春节,那儿有灿烂的阳光、温暖的海水、洁净的沙滩,再加上椰林、蓝天,一幅幅在北方冬天难以置信的美丽景色,令人留连忘返。 D.从1999年起,我国平均每年发射一艘飞船,既紧锣密鼓,又稳扎稳打,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攀登,没有出现重大挫折,没有走过弯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人认为,不少电影剧本浮在生活表面,对题材挖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B.某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课、外语课、政治理论课,还包括演讲与口才、基础写作等课程,以进一步提高说写方面的技能。 C.专业人士告诫说,18岁以前是孩子长高的重要时期,请家长们在起居、饮食、运动及心理等方面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相应的准备。 D.有的人喜欢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诸如命运和星座这些东西或其他人身上,有的人则懂得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积极地寻找机会并努力工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建成后,将,,,,。中心还将负责建立中华古籍保护网,在网上及时发布、定期更新全国普查成果。 ①并组织专家对全国珍贵古籍进行定级②同时汇总古籍普查成果③负责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④形成全国统一的中华古籍目录⑤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 A.③④①⑤②B.③②⑤④①C.⑤③④①②D.⑤④②①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山东出土了一件龙山文化时期的空足白陶鬶。它的基本器型特点是, 有一个从颈部向上延伸的长而大的流,有两前一后三个中空的足,还有一个连接颈部与后足 的把手。流,本来指水道,引申指容器内液体倒出时所经由的嘴,是一种在6000多年前仰 韶文化时期就出现的工艺。流的功用,是能比较方便地把液态的东西倒进某处。不过,仰韶 文化时期的流都是横出的,不像这件从颈部延伸出来。这件陶器的口部没有盖子,如果用来盛酒或其他散发气味的液体,气味就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