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兰诗课堂实录图文稿

木兰诗课堂实录图文稿

木兰诗课堂实录图文稿
木兰诗课堂实录图文稿

木兰诗课堂实录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木兰诗》教学实录

一、情境导入:

师生共同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这段音韵优美、脍炙人口的豫剧唱腔演绎的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

生1:花木兰的故事。

生2: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师:故事的主人公花木兰就诞生于一千多年前南北朝的乐府民歌《木兰诗》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木兰诗》,去解读这个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

师:《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的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课件展示)

二、预习展示

师:文言诗词贵在朗读,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将诗文读通读懂,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预习成果。

师:你能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吗?

课件展示:我会读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金柝着我旧时裳傍地走师:请这一组的同学以开火车的方式读出屏幕中生字的读音。

生:略。

师:同学你们能说出下列加点词的正确意思吗?

课件展示:我要积累

1.木兰当户织:

2.双兔傍地走:

3.愿为市鞍马:

4.对镜帖花黄:

5.军书十二卷:

6.壮士十年归:

生:略

师:这些古今异义的,活用的,通假的,数字虚指的词我们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另外在平时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师:这里还有一组句子,请同学们尝试着翻译第一句。

课件展示:

我来试试: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生:就是跑到东边的市集买了骏马,到西边的市集买鞍鞯,再到南边买辔头,北边买长鞭。

师:同学们有没有别的译法呢?

生不语。

师:木兰为什么不在一处买呢?

生1:因为她在找哪家的更好一些,货比三家嘛。

生2:东市卖完了,她不得不到别处去买。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我们照这种方法,第二句岂不要译成“将军们都死了,战士们都凯旋归来了。”

生笑了。

师:要是这样肯定没人愿意做将军了,大家都愿意做战士了。很显然这种译法是有问题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修辞----互文,这类句子在翻译的时候需要上下文互相交错补充了翻译。那这些句子的正确的译文应该为-------

课件展示1.跑遍了许多市集,够齐了出征所需之物。

2.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终于胜利回来了。

3.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坐坐。

三.情感体验。

师:古诗文读通读懂是基础,读出情感才是一种境界。下面请同学们选一句或一段自己最能把握住感情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生读)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件展示:

情感大体验:

我体会到这里应该读出(苦闷,惊讶,喜悦,自豪)的感情,因为

生:我体会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部分应该读出一种豪迈的气魄,因为这部分写的是木兰征战沙场的情景。

点一名男生起来读。学生评读。

生:我觉得读得还不够豪迈,一是气势不够,声音可以再高亢一些,再则就是读“百战”和“十年”的时候要托音长一些,要有一种回环的味道。

全体男生再读。

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部分写的是木兰离开父母去从军的途中,她一定很思念自己的亲人,我觉得应该读出思念的味道。

师:那怎样才能把这种思念的感情表现出来呢?

生:在读“不闻爷娘唤女声”中这个“唤”字时一定要有呼唤的味道。

师:那你呼唤一声让找找感觉。

生:“儿呀,快回来,娘想你呀!”(全班哄笑),就要有这种呼唤的味道。

生:还有在读“鸣溅溅”和“鸣啾啾”的时候一定要慢,要有一种回荡的感觉。我给大家试试看。“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师:我们女生一起来试试。(全体女生齐读)

生:我认为在读“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句时应该读出木兰内心的苦闷,因为家中没有能去从军的男子,木兰心里一定矛盾又忧郁。

师:那怎样把这种忧郁表现出来呢?

生:这个很简单,除了把语速放慢,语调放低外,还可以在结尾的地方加一声重重的叹息“哎----”就可以了。

师:这个技术处理很到位,同学们试着读读。

生:我认为“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应该读出满心的喜悦,因为木兰凯旋归来,你说她得亲人该是多么的高兴呀。

师:那这种喜悦又怎么表现呢?

生:读快,音调读高。

生:在读到“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句时还可以做一个杀的动作。

师:我们一齐带着这种喜悦来读。(加进去动作)

生:我认为在读“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应读出一种表情来。

师:什么表情?

生:惊讶

师:为什么惊讶?

生:因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生:“女郎”还要重读。

师生齐读。(读出惊讶)

生: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时应该读出一种自豪之情。因为同行了十几年,火伴都没有发现她是女儿身,木兰一定自豪极了。

师:我们一齐把这种自豪之情读出来。

生:读“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句时,也应读出一种喜悦。因为木兰脱下了厚重的铠甲,换上自己喜欢的女儿装,而且对着镜子进行一番精心的打扮。那么她在换装打扮过程中心情能不喜悦激动吗?

师:兴奋、高兴地急于把自己的女儿身漂亮的一面展现出来。谁能把这种喜悦读出来

生:笑着读。

师:谁觉得我还能比她读的更高兴一点?

(一个男生站起来)

师:一个“男木兰”!

生:读。、

师:大家一起来带着喜悦的心情齐读。

师:感情朗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注重了语速、语调,采用了移情法,加进去了动作、神态,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融入了课本,苦闷着木兰的苦闷,喜悦着木兰的喜悦,下面让我们看着大屏幕,带着我们体味到的情感,和着音乐的节拍,跟着朗诵家一齐来朗诵这篇文章。

课件展示朗读视频。

四.品读人物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木兰的形象是否在你的眼前已逐渐清晰。请用下列句式说话。

课件展示

人物评说

1.你觉得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用下列句式说

话。

2.

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木兰是一个----------的姑娘。(讨论2分钟)

生: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句话中,我读出了一个非常孝敬父母的木兰。因为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父亲战死沙场,所以自己去参军,可以代替父亲战死沙场。

师:木兰仅仅是孝吗对国呢

生:对国是忠,忠于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国家。

生:从“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这一句我读出了一个不羡慕钱财、不羡慕官位的木兰。

生:从“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我读出了木兰是一个特机灵的姑娘,她在男人堆里生活了十几年,同伴们都没有发现她是女儿身,你说她是不是很机智呢?

生: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中还可以看出木兰很勤劳。

生: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还可以看出木兰很勇敢,奔赴战场她义无反顾。

······

师:对,木兰就是这样一个勤劳忠孝,淡泊名利,机智勇敢的女英雄,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女英雄,文章对于她征战沙场的描写却只是一笔带过,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课件展示

评说人物

2·木兰这样一个传奇的女英雄,对于她征战沙场的描写为何一笔带过?

生: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因为人们讨厌战争,向往和平生活,作者不想写战争。

生:作者的兴趣不在于表现战争,而在于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戏剧性的事件。

生:作者只是想表现木兰女人的一面,上战场杀敌是男人的事,作者不想把她写得跟女超人似的。

师:老师想追问一句,从哪里可以看出木兰女人的一面呢?

生:她上战场前的心事重重无非是为了说明她是个女子。

生(男):还有她对父母的依恋,一回朝就急于回家见自己的父母,这些都是女子的典型特征。

生(女):我反驳,谁说这是我们女子的典型特征,难道你们男子就不想念自己的父母,想念家吗?

生:我说的意思是女子要典型一些。

师:哦,那可一定要注意措辞。这样突出她的女子身份,非但没有削弱她的英雄形象,反而使她的从军举动更富有传奇性,更引人入胜。

五、对话木兰

师:中国不缺顾大嫂之流的女超人,也不缺西施式的标准美女,但既有女儿的柔情,又有男子的刚健,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却只有她花木兰一个,因此她便成了人们心中不朽的英雄,永远的经典。此时此刻,面对这样的英雄,你一定有千言万语,请选择一种身份,说出你最想说的话。

课件展示

假如我是木兰的伙伴:木兰啊,

假如我是木兰的父母:木兰啊,

假如我是当朝的天子:木兰啊,

假如我是《木兰诗》的读者:木兰啊,

请选择一种身份,说出你最想对木兰说的话。

生52:假如我是《木兰诗》的读者,我会说:《木兰诗》是乐府诗中的一块璧,木兰呀,你就是这块璧的精魂,你活在诗文里,融在华夏文化的血液里。

师:真棒,你有诗人的文笔,朗诵家的口才。

生:假如我是木兰的火伴,我会说:木兰呀,你也太不把我们当兄弟了,欺骗了我们十几年呀。

师:火伴们嗔怪木兰呢。

生:假如我是木兰的亲友,我会说:木兰呀,你这小妮子,别再舞刀弄枪抛头露面了,找个人嫁了,相夫教子是正事。

师: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亲友有这样的劝诫也在情理之中。

生:假如我是《木兰诗》的读者,我会说:木兰,你太棒了,不愧是女中豪杰!你的坚强、你的勇敢、你的机智足以说明我们女子并不弱,你巾帼英雄的形象深受我们喜爱,你是我们的榜样!

生:假如我是当朝的天子,我会说:木兰呀,你漂亮又能干,做我的妃子吧。

师:木兰会答应吗为什么呢,

生齐答:不会,因为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生:略

师:木兰是一个传奇的女子,木兰是一个英雄的名字,最后让我们齐颂一首小诗,表达对木兰深深地敬意。你柔弱的身躯起-----课件展示

生(配乐朗诵)

你柔弱的身躯

却负起了剑戟刀枪

为了一个决定

一声叹息,你选择了战场

为了一个信念

关山重重,你奔赴远方你默默不张扬

你隐忍而坚强

你爱武妆,更爱红妆你是一个传奇

是世上最美的姑娘!师:下课!

《木兰诗》课堂实录

《木兰诗》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的一篇乐府诗,这首诗一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因为它有着独到的人文艺术价值,诗歌内容对于现在的许多成年人来说,耳熟能详。《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之后,又谢绝官职,返回家园,表现了淳朴与高洁的情操。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把对亲人和对祖国的爱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 【学生分析】 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对于祖国的概念大多局限在浅层中,对于“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这样的理念一般不理解,甚至还持怀疑态度;对于战争的理解也局限在电影电视的浪漫描写中。对于木兰,更是知之甚少,一般只知道有个木兰这样一个人,多数并不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对于“祖国”、“战争”的理解便是一个难点,还有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大了解,又成为理解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还有他们第一次接触乐府诗,至于编排到本册书中的意义,更是需要老师的指导。

【第二课时实录】 师:好处是使诗歌语言整齐,节奏鲜明,运用贴切生动的修辞方法,塑造了一个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神韵所在。因此这首诗一直作为我们的语文教材,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问题探究一) 师:我在读这首诗时遇到一个问题,作为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木兰是光明正大的,为什么要隐瞒性别?请同学们仔细读书,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你们在读书中有哪些问题不明白也可以提出来,同学们一道帮助他解决。 (马上有同学举手) 生:这是因为那个社会男尊女卑的原因,认为男人勇敢,女人怯懦,因此即使木兰十分勇敢,也必须扮成男的。 师:有道理。 (板书:男尊女卑。又有一些同学举手) 生:我认为从书中“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上看,当时要木兰的父亲去征战,父亲年迈,木兰勇敢替父亲出征,只能冒名顶替。 师:这个同学能够结合书中内容来谈,很好。 生:在古代,我国是重男轻女的,在这种紧急时刻,只能让男子出征,因此木兰要化装成男的。 (教师板书:重男轻女。一男生急不可待举手) 生:在古代,女性都是受压迫的,地位很低,另外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习惯,因此只能扮成男的。

《木兰诗》余映潮教学实录(最新整理)

《木兰诗》教学实录 著名语文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 (开课:生齐读课文) 师:读得好听,下面我们就进入课文学习。大家把屏幕上的材料读一读,《木兰诗) 读一 (屏显,全班齐读。) 《木兰诗》,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木兰这一中帼英雄的 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全诗明期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师:上面这段话在哪里呀? 生(找答案后齐声):在课文前面的“导读”中。 师:对,拿起笔,把里面的四字短语圈下来。 (师引导学生发现并齐说导读中四字短语的奥秘,内容:代父从军,故事的特点:传奇色彩,主人公:中帼英雄,这首诗,它的典型性,是家喻户晓,木兰诗的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师:大家看这些语言写得多精致多美好! 师:我们这节课,是诗歌选段品析课。我们还是先从朗读开始。我刚刚才听到大家的朗读,有一个字没有读准确,“旧时裳”,“裳”就是指古时候穿的衣服下裙叫“裳",读ch6ng"。你们到了初二,还要学到

《三峡),“猿鸣三声泪沾裳”,就是读这个音。好起来,把这些重要的字词的音节,把它读准确。“机杼”,读读 (屏显) 机杼(zhu)可汗(ke)(hdn)鞍蒋(an)(ian)辔(pei)头燕(yan)山胡骑(j)朔(shuo)气金柝(tuo)策勋(xun)赏赐(ci)1旧时蒙( chang溅溅(jian)啾啾(ju)霍霍(huo) (生读) 师:我们开始朗读这首诗吧。朗读,要进入情境。看第一段,明显地表达出是一种焦 虑。“唧唧复唧唧,天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师示范)这样,我们就读出它的味道来,再比如,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标,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师示范)表现的是一种气魄,一种战争的氛围。然然后,亲情“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窗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师示范)好,各自体会,不齐读。开始吧一一 (生体会读) 师:好的,再来读。这一次的朗读,是要明确每一段的大意,就是每一段究竟写什 么呢?我发现这篇课文的一个秘诀:可以用每一节诗里面的句子来概括段意,但是我只告诉你们一半的秘密,另一半的秘密,你们们马上可以从我的点拨里感受到。 这样来做:每读一段就停下来,老师插一句话,然后你们继续读。好,

木兰诗课堂实录图文稿

木兰诗课堂实录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木兰诗》教学实录 一、情境导入: 师生共同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这段音韵优美、脍炙人口的豫剧唱腔演绎的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 生1:花木兰的故事。 生2: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师:故事的主人公花木兰就诞生于一千多年前南北朝的乐府民歌《木兰诗》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木兰诗》,去解读这个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 师:《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的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课件展示) 二、预习展示 师:文言诗词贵在朗读,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将诗文读通读懂,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预习成果。 师:你能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吗? 课件展示:我会读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金柝着我旧时裳傍地走师:请这一组的同学以开火车的方式读出屏幕中生字的读音。 生:略。

师:同学你们能说出下列加点词的正确意思吗? 课件展示:我要积累 1.木兰当户织: 2.双兔傍地走: 3.愿为市鞍马: 4.对镜帖花黄: 5.军书十二卷: 6.壮士十年归: 生:略 师:这些古今异义的,活用的,通假的,数字虚指的词我们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另外在平时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师:这里还有一组句子,请同学们尝试着翻译第一句。 课件展示: 我来试试: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生:就是跑到东边的市集买了骏马,到西边的市集买鞍鞯,再到南边买辔头,北边买长鞭。 师:同学们有没有别的译法呢? 生不语。

《木兰诗》教学设计说明

18●《木兰诗》教学设计 莱芜市实验中学王沁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民歌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 2、通过探究讨论,了解人物的形象,领悟民歌的精髓。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第十八课《木兰诗》。主人公——“花木兰”,这是一个凝聚了千年传说的情感丰富的名字,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几乎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那么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一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喜爱她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一起到《木兰诗》这个流传千古的代父从军的故事中去感受一个奇女子的传奇人生。 二、查一查,积累一点民歌素材。 1、介绍《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2、关于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三、读一读,找回一点民歌的“味道”。 ( 一)读准字音 机杼Zhù(织布梭子)可汗kè hán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Pèi(缰绳)燕山:yān 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 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二)读出感情 (1)学生分步朗诵,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感情,互评得失优劣,并讨论归纳朗诵技巧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语调轻语速缓,体现忧心忡忡。问者急切,答者沉稳。语速语调逐渐加快加高,由沉思到下定决心,由轻缓到重快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由沉思到下定决心,由轻缓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8 《木兰诗》课堂实录1

《木兰诗》课堂实录 李度一中陈海思 师:同学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生1:穆桂英 生2:梁红玉、红娘子 生3:秋瑾﹑花木兰 师: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首古诗,谁愿意向我们介绍一下有关《木兰诗》的知识? 生4:《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师:说的真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生:自由朗读,拿笔圈画。 师:同学们刚才读的非常认真,有没有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比较难以把握的字词? 生5:“愿为市鞍马”中的“为”是读wèi还是wéi? 师:有谁愿意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 生6:wèi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为了这次征兵。 生7: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是读“qí”还是“jì”? 生8:我认为应该读“jì”,因为当骑读“jì”的时候,它有两个意思,

一个是指骑马的人,一个是指骑的马。书下有注释,胡骑指胡人的战马,所以它应该读“jì”。 师:你解释的太完美了,课后肯定认真预习的,老师非常欣赏你,同学们也要向她学习。还有没有疑问了? 生:没有了。 师:《木兰诗》是北朝民歌,语言丰富多彩,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 生9:我喜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师:为什么呢?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9: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一家出发前紧张的气氛。 师:对,这句除了夸张,还运用了民歌中常用的铺排手法。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分别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几个地方买齐,看似不合理,但经这一渲染,木兰一家紧张而有序的准备戎装的气氛完全烘托出来了,所以这四句,我们应该读出那种急骤跳跃,明快活泼的感觉。 生10:我比较喜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句话,因为这两句用了“旦辞……不闻……旦闻……的相同句式。将木兰离家思恋亲人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师:分析的很不错,所以这句中的“旦,暮”要重读,上下句要读得似断实连。“不闻,但闻”要重读,两句要前轻后重,读出对亲人的眷恋之情。 生11:我喜欢“爷娘闻女来——对镜帖花黄”,因为这组句子工整,读起来节奏明快。 师:所以这一段我们该读出那种热烈欢快的气氛,前高后低,动词要读的响亮,极力表现喜悦之情。 生12:我比较喜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因为它以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木兰战功赫赫。 师12:如果你来朗读这句,应该如何把握? 生:我觉得“十二转”﹑“百千强”应该重读。因为它们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木兰战功赫赫。 生13:我认为这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要以惊讶的语气读出。

《木兰诗》教学设计 (2)

《木兰诗》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中共中央曾表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都不断强调民主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形式多样的,优美的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民族精神营养。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弘扬民族精神的课程资源,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民族精神,课堂也成为了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阵地,成为语文课改关注的热点问题。 人教版教材中《木兰诗》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主题是爱国,《木兰诗》是一篇充分体现民族精神的文章,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花木兰在国家危难之际,替父上战场,为捍卫国家而奋斗。《木兰诗》反映的历史背景与北魏和柔然之间长期发生的战争有关,当时,柔然经常袭扰北魏。木兰替父出征的这次战役,击退柔然,继而灭夏、灭燕、灭北凉,最终北部统一,胜利返乡。正因为这样,《木兰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木兰也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二、案例主题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乐府诗集》是一部最完备的乐府歌词集汇,其主要内容: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民情,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北朝民歌因战乱和少数民族风俗的渗入,展现了一种特异风貌,《木兰诗》是一首淳朴浑厚、简劲粗犷的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本文的故事极富传奇色彩几乎家喻户晓,语言具有民歌情味,学生有较浓厚的兴趣。新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把课堂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乐府有关知识,学习通假、互文、对偶等修辞手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能体会民歌朗朗上口的特点。 2、通过探究与讨论,理解并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通过教学活动,感受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理解劳动人民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三、教学细节 第一课时 1、播放豫剧常香玉《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让学生体会经典戏剧的魅力,理解花木兰影响的广泛。

木兰诗王君课堂实录

《木兰诗》课堂实录 王君 1.作者简介: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 “乐府双壁”:《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2.如何学习诗歌? 特别重要的是颂背、思考。 3.作诵背准备 请读准加点字音:师列出注音生读 古今异义词:——特别注意 爷、走、但、郭 通假字: 词类活用: 4. 学生自由读课文 是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背课文相关内容。 5. 使用时髦词“女汉子”形容木兰。 文中哪里最能表现木兰是女汉子? (“将军百战死,战士十年归”) 学生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引出“互文”手法:(出示“互文”的解释) 让学生根据“互文”手法,再来回答。 译:将军和壮士经过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疆场了,有的凯旋而归了。 (师评:这是一个重难点,同学们需要拿起笔来记下来。记完大声读一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文的通俗解释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这类句子?找出来。 “东市买骏马……长鞭”,“开我东阁门,……”“当窗理……” (让学生来翻译这些互文句子。) 白板出示翻译 6. 朗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桥,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战士十年归。

(白板出示的和之前大家说的都能体现木兰女汉子的品质,下面大家大声的读出来。) (庄严地、紧张的、缓慢地、一字一顿地) 木兰得有多少智慧,勇敢、忠心,才能成为“女汉子”,才能为国效力,那么文中有没有较多的描写木兰的这些方面? 用百分比表示(画图) 那文中用那么多的笔墨,写了木兰的什么? 白板展示文章,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领学生反复品读,在旁边用红字标注出学生应怎么读?) 师指导朗读 板书:(略) 7. 师问:你怎么评价木兰? 生1:孝顺 生2:纯真 生3:爱祖国 生4:智慧 师引导:从木兰姊妹、弟弟、父母的表现,能看出木兰什么?——慈 生5:爱打扮、爱美丽 生6:果敢、柔 生7:责任心、担当 8. 木兰是女汉子,那她是女神吗? 全班诵读“爷娘闻女来……” 木兰回来了,她带来了什么? (团圆、和睦、友情……) 木兰既是“女汉子”,又是“女神”。 “不知木兰是女郎。” 9. 木兰回来后,她会成为“剩女”吗? 学生动笔写几句,自选角色,用本节课学到的互文/顶真/复沓……,介绍木兰。 例如:(问答句) 问女何所思,…… (互文句)东市买好猪,西市买肥羊…… (复沓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同行十二年,不知战场是妆场。

《木兰诗》微课教学设计

《木兰诗》微课教学设计 一、导入:花木兰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木兰诗》,走近花木兰。学生简单谈谈对花木兰的认识。 二、作品及背景知识介绍。1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2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体会语调、语速、节奏等。 2、学生自由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 3、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根据本诗情节并复述。(1)女扮男装,代父从军(2)准备出征,奔赴战场(3)征战沙场,凯旋回朝(4)建功受封,还朝辞官(5)解甲还乡,亲人团聚(6)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四、人物赏析,品读探究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体会并交流木兰有哪些美好品德?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例如:(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2)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年归。(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慌,同行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总结:勤劳善良,深明大义,不畏艰难,英勇善战,不慕功名,热爱和平,爱国爱家,忠孝两全,这正是千百年来传奇故事历久不衰的原因。 五、朗诵全诗: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气势感情。六、小结并布置作业: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请同学们在课后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木兰诗课堂实录

《木兰诗》教学实录 一、情境导入: 师生共同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这段音韵优美、脍炙人口的豫剧唱腔演绎的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 生1:花木兰的故事。 生2: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师:故事的主人公花木兰就诞生于一千多年前南北朝的乐府民歌《木兰诗》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木兰诗》,去解读这个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 师:《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的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课件展示) 二、预习展示 师:文言诗词贵在朗读,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将诗文读通读懂,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预习成果。 师:你能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吗 课件展示:我会读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金柝着我旧时裳傍地走 师:请这一组的同学以开火车的方式读出屏幕中生字的读音。 生:略。 师:同学你们能说出下列加点词的正确意思吗 课件展示:我要积累 1.木兰当户织: 2.双兔傍地走: 3.愿为市鞍马: 4.对镜帖花黄: 5.军书十二卷: 6.壮士十年归: 生:略 师:这些古今异义的,活用的,通假的,数字虚指的词我们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另外在平时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师:这里还有一组句子,请同学们尝试着翻译第一句。 课件展示: 我来试试: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生:就是跑到东边的市集买了骏马,到西边的市集买鞍鞯,再到南边买辔头,北边买长鞭。 师:同学们有没有别的译法呢 生不语。 师:木兰为什么不在一处买呢 生1:因为她在找哪家的更好一些,货比三家嘛。 生2:东市卖完了,她不得不到别处去买。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我们照这种方法,第二句岂不要译成“将军们都死了,战士们都凯旋归来了。” 生笑了。 师:要是这样肯定没人愿意做将军了,大家都愿意做战士了。很显然这种译法是有问题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修辞----互文,这类句子在翻译的时候需要上下文互相交错补充了翻译。那这些句子的正确的译文应该为------- 课件展示1.跑遍了许多市集,够齐了出征所需之物。 2.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终于胜利回来了。 3.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坐坐。 三.情感体验。 师:古诗文读通读懂是基础,读出情感才是一种境界。下面请同学们选一句或一段自己最能把握住感情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生读)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件展示: 情感大体验: 我体会到这里应该读出(苦闷,惊讶,喜悦,自豪)的感情,因为 生:我体会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部分应该读出一种豪迈的气魄,因为这部分写的是木兰征战沙场的情景。 点一名男生起来读。学生评读。 生:我觉得读得还不够豪迈,一是气势不够,声音可以再高亢一些,再则就是读“百战”和“十年”的时候要托音长一些,要有一种回环的味道。 全体男生再读。 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部分写的是木兰离开父母去从军的途中,她一定很思念自己的亲人,我觉得应该读出思念的味道。 师:那怎样才能把这种思念的感情表现出来呢 生:在读“不闻爷娘唤女声”中这个“唤”字时一定要有呼唤的味道。 师:那你呼唤一声让找找感觉。 生:“儿呀,快回来,娘想你呀!”(全班哄笑),就要有这种呼唤的味道。

木兰诗王君课堂实录

木兰诗王君课堂实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木兰诗》课堂实录 王君 1.作者简介: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 “乐府双壁”:《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2.如何学习诗歌 特别重要的是颂背、思考。 3.作诵背准备 请读准加点字音:师列出注音生读 古今异义词:——特别注意 爷、走、但、郭 通假字: 词类活用: 4. 学生自由读课文 是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背课文相关内容。 5. 使用时髦词“女汉子”形容木兰。 文中哪里最能表现木兰是女汉子 (“将军百战死,战士十年归”) 学生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引出“互文”手法:(出示“互文”的解释) 让学生根据“互文”手法,再来回答。 译:将军和壮士经过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疆场了,有的凯旋而归了。 (师评:这是一个重难点,同学们需要拿起笔来记下来。记完大声读一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文的通俗解释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这类句子找出来。 “东市买骏马……长鞭”,“开我东阁门,……”“当窗理……” (让学生来翻译这些互文句子。) 白板出示翻译 6. 朗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桥,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战士十年归。

(白板出示的和之前大家说的都能体现木兰女汉子的品质,下面大家大声的读出来。) (庄严地、紧张的、缓慢地、一字一顿地) 木兰得有多少智慧,勇敢、忠心,才能成为“女汉子”,才能为国效力,那么文中有没有较多的描写木兰的这些方面 用百分比表示(画图) 那文中用那么多的笔墨,写了木兰的什么 白板展示文章,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领学生反复品读,在旁边用红字标注出学生应怎么读) 师指导朗读 板书:(略) 7. 师问:你怎么评价木兰? 生1:孝顺 生2:纯真 生3:爱祖国 生4:智慧 师引导:从木兰姊妹、弟弟、父母的表现,能看出木兰什么——慈生5:爱打扮、爱美丽 生6:果敢、柔 生7:责任心、担当 8. 木兰是女汉子,那她是女神吗 全班诵读“爷娘闻女来……” 木兰回来了,她带来了什么 (团圆、和睦、友情……) 木兰既是“女汉子”,又是“女神”。 “不知木兰是女郎。” 9. 木兰回来后,她会成为“剩女”吗 学生动笔写几句,自选角色,用本节课学到的互文/顶真/复沓……,介绍木兰。 例如:(问答句) 问女何所思,…… (互文句)东市买好猪,西市买肥羊…… (复沓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同行十二年,不知战场是妆场。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激趣: 师:今天来到利津实验二校,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很高兴,不过...... 生:(脸上充满好奇) 师:(充满怀疑地语气)老师不知道同学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生:(齐声洪亮地)有。 师:(怀疑地语气)那么,一会课堂上敢回答问题吗? 生:敢。 师:上课。 师:(聊天式的)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 生:喜欢。 师:我也很喜欢。那么大家有愿意和我交朋友的吗? 生:(纷纷地举起了手) 师:(走到同学中间,和学生握手,然后深情地)老师最近刚刚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今天我带来了她的照片,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位新朋友带给我们的感动和震撼,相信,这位新朋友的传奇故事会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教师多媒体展示花木兰的图片) 生:(观后议论纷纷)花木兰。 师:(抓住时机)你们了解她的情况吗? 生1:花木兰代父亲从军。 生2: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把花木兰的故事拍成了动画片,另外,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说的就是花木兰的故事。 师:(多媒体展示花木兰祠)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它毕竟生活在千百年前,她到底有什么魅力,以致于家喻户晓,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下面,让我们拿起笔,写下这位朋友的名字。 (教师板书课题) 师:《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前学诗的体会,来畅谈一下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这首诗? 生3: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生4:理解诗意,体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生5:了解花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根据同学们的认识和理解,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完成两个学习任务: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2、把握内容,感受木兰的人格魅力。 师:《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叙事诗中的一朵奇葩,需要同学用心去读,下面同学就大声地自由地读通全诗。 生:(自由地投入地朗读,用笔勾画) 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文章很认真,也很投入。下面,请以“我认为文章中_____(字或词)很重要或很难写或易错,需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形式,来汇报自己的收获。 生6:我认为文章中的“可汗kèhán”容易读错,需提醒同学们注意。 生7:我认为文章中的“鞍鞯”容易写错,需提醒同学们注意。

(完整版)木兰诗教学设计(优秀)

《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杨玉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孝顺父母。 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6’)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20’) 1、诗歌诵读: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2’)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木兰诗》课堂实录1

《木兰诗》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生1穆桂英 生2:梁红玉、红娘子 生3:秋瑾、花木兰 师: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一一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一一《木兰诗》(板书课题)。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首古诗,谁愿意向我们介绍一下有关《木兰诗》的知识? 生4:《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 “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师:说的真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生:自由朗读,拿笔圈画

师:同学们刚才读的非常认真,有没有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比较 难以把握的字词? 生5: “愿为市鞍马”中的“为”是读w百还是w百? 师:有谁愿意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 生6: w百,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为了这次征兵。 生7: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是读“ q 1”还是“ 1”? 生8我认为应该读“ j 1 ”因为当骑读“ j 1”的时候,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骑马的人,一个是指骑的马。书下有注释,胡骑指胡人的战马,所以它应该读“ j 1” 师:你解释的太完美了,课后肯定认真预习的,老师非常欣赏你,同学们也要向她学习。还有没有疑问了? 生:没有了。 师:《木兰诗》是北朝民歌,语言丰富多彩,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 生9:我喜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 长鞭”。 师:为什么呢?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9: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一家出发前紧张的气氛。 师:对,这句除了夸张,还运用了民歌中常用的铺排手法。骏马 、鞍鞯、辔头和长鞭分别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几个地方买齐, 看似不合理,但经过这一渲染,木兰一家紧张而有序的准备戎装的气 氛完全烘托出来了,所以这四句,我们应该读出那种急骤跳跃,明快

《木兰诗》课堂实录完美版

《木兰诗》课堂实录执教者:李前尚师:上课。 (师生问好。) 师: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朗诵一首诗: 走在一首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南北朝时期的民歌里 你是历代女子效法的榜样 走进豫剧大师常香玉演唱的人人喝彩的戏文中 你是所有男子钦佩的女将 你是一个女子 一个伟大的女子 你囊括了中国女性的俊美与男性的刚强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你写下了无比壮丽的篇章 横刀跃马驰骋疆场 你创造了惊天动地的辉煌 生在豫东平原上一个偏僻平凡的村镇里 你是让我引以为自豪的同乡 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一套精美的邮票上 你是使世界崇拜的偶像 你是一位英雄 你兼备了中国男性的英武和女性的温良 奋勇杀敌报效祖国 你的事迹在神州大地千秋传送 淡泊名利不受封赏 你的精神在人民心中万古流芳 (学生鼓掌。) 师:这首诗是写谁的故事? 生:花木兰 师:了解花木兰吗? 生: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是一名巾帼英雄。 生:她是我们商丘市虞城县的,虞城县有名胜古迹木兰祠。

生:木兰是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金戈铁马的女英雄。据《商丘县志》记载,在隋朝时,当朝廷发出征兵文书时,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凯旋归来,谢绝高官,返回家园。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木兰形象集中着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纯朴的优秀品质,木兰高尚的英雄主义精神情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木兰这个形象,已被看做英雄的中国妇女的化身;木兰这个称号,成了女中豪杰的代名词。 师:木兰是我们商丘市虞城县人,她是我们骄傲的同乡。为了进一步弘扬木兰精神,2000年4月30日,国家邮政局在木兰故里商丘市举行《木兰从军》邮票首发仪式,商丘市人民政府同时举办“中国商丘首届木兰文化艺术节”。今天老师把这套邮票也带到了课堂,请大家欣赏欣赏。 这套邮票共四张,第一张:木兰纺织。第二张:木兰从军。第三章:木兰征战。第四张:木兰还乡。这套邮票图文并茂,概括了木兰从军的整个故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课《木兰诗》。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一起走进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走近这位木兰女英雄。 师:《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时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名《木兰辞》。关于木兰其人其事,文献虽有种种记载,但均属民间传说。 师:请同学们听音画朗诵《木兰诗》,要听准字音,注意诗的朗读节奏。 师:同学们,下面开始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请看大屏幕,我们共同读一遍,然后写在当堂训练本上。 生:(齐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 著我旧时裳傍地走阿姊溅溅啾啾 师:看第二小题。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出门见火伴 生:“对镜帖花黄”中的“帖”是通假字,同“贴”。“出门见火伴”中的“火”是通假字,同“伙”。 师:全诗共七节,每小组读一节,要读准节奏,读准字音。看看每一节各写了什么内容?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生:(分小组读,分别点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8 《木兰诗》课堂实录2

《木兰诗》课堂实录 漂市一中钱少锋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的一篇乐府诗,这首诗一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因为它有着独到的人文艺术价值,诗歌内容对于现在的许多成年人来说,耳熟能详。《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之后,又谢绝官职,返回家园,表现了淳朴与高洁的情操。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把对亲人和对祖国的爱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 学生分析 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对于祖国的概念大多局限在浅层中,对于“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这样的理念一般不理解,甚至还持怀疑态度;对于战争的理解也局限在电影电视的浪漫描写中。对于木兰,更是知之甚少,一般只知道有个木兰这样一个人,多数并不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对于“祖国”、“战争”的理解便是一个难点,还有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大了解,又成为理解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还有他们第一次接触乐府诗,至于编排到本册书中的意义,更是需要老师的指导。 第二课时实录(节选) 师:好处是使诗歌语言整齐,节奏鲜明,运用贴切生动的修辞方法,塑造了一个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神韵所在。因此这首诗一直作为我们的语文教材,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问题探究一) 师:我在读这首诗时遇到一个问题,作为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木兰是光明正大的,为什么要隐瞒性别?请同学们仔细读书,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你们在读书中有哪些问题不明白也可以提出来,同学们一道帮助他解决。(马上有同学举手) 生:这是因为那个社会男尊女卑的原因,认为男人勇敢,女人怯懦,因此即使木兰十分勇敢,也必须扮成男的。 师:有道理。(板书:男尊女卑。又有一些同学举手) 生:我认为从书中“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上看,当时要木兰的父亲去征战,父亲年迈,木兰勇敢替父亲出征,只能冒名顶替。

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 人教版完美版

《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梳理了文章内容,请大家回忆一下。这首叙事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以及木兰建立赫赫战功,辞官归乡的故事。 师:把过程和结果都概括的很好。老师给大家找了一些图片,请大家看图配上诗句。 生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生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生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生4:“出门见伙伴,伙伴皆惊惶。” 师:大家讲出的诗句和图片十分的吻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木兰的形象。请大家自由阅读诗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板书:木兰是————女郎) 生1:第一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写出了木兰的担当和勇敢,因为国家危难时期,木兰挺身而出。 师:国家的危难时期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1:“昨夜见军帖……卷卷有爷名”可见可汗大规模征兵。 师:国家大规模征兵紧张、急迫,可见她是在为国而战,为什么要替父从军呢?一个是国家方面,还有什么? 生1:因为爸爸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长兄所以她要替父从军。 师:从这一句看出上战场杀敌应该是谁的事情呢? 生齐:男子。 师:木兰作为一个女孩子,她勇于承担了男子的责任。不仅是国家,而且是家庭的责任。她勇于承担责任,你读出了担当,很好。(板书:担当)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第一小节,当木兰看到军贴知道可汗大规模的征兵之后,她立刻就做出了代父从军的决定了吗? 生1:没有,从“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可以看出木兰在犹豫。 师:她在犹豫些什么呢? 生1:因为她是一个女子,古往今来没有女子上战场。犹豫自己要不要去。

师:她在犹豫,因为要上战场,要做出女办男装的装扮,自古以来,都是男治乎外,女治乎外的封建礼法,代父从军不是一般女子所能为,也不是一般女子所敢为的事情。你在这里看到了木兰的犹豫,很好。哪几句在写木兰叹息的呢?谁来读读看? 生2:“唧唧复唧唧……惟闻女叹息。” 师:哪里表示她的叹息声的? 生2:“唧唧” 师: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2:叠词。 师:叠词的运用写出了木兰的声音,还写出木兰的什么呢? 生:忧愁。 师:叹息的样子体现出她的忧愁。(板书:忧愁)谁能为大家读一下,读的时候读出木兰的忧愁、犹豫、担当呢? 生1:“唧唧复唧唧……从此替爷征。” 师:大家说说她读的怎么样?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1:从“唧唧复唧唧到女亦无所忆”因为木兰在忧郁一声又一声的叹息所以要缓慢。“可汗大点兵”写出军事十分紧迫所以要较快一点。最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写出了木兰的决心,所以要读的坚绝。 师:是愿为市鞍马,为读四声,注意这个字的读音。表现她的坚定、担当。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在平时的朗读中,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生齐:停顿……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这首诗基本是由五言构成,那么五言诗阅读节奏,三个节拍。唧唧/复/唧唧的二一二式,还可以是木兰/当户/织的二二一式,除了停顿我们在朗读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齐:重读…… 师:比如在第一节中,为表现木兰的叹息声我们就应该怎么样?应该重读她的叹息声来表现她的忧愁,实际上我们在重读中就体会到了她的情感和性格。我们要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性格表现在语速的快慢适中,反应在语调上高低讲究,还要注意表现人物性格、情感的词语要重读。好,请同学们说一下你还读出了木兰哪些性格?

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 2、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3、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

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木兰诗》课堂实录

《木兰诗》课堂实录 《木兰诗》课堂实录《木兰诗》课堂实录《木兰诗》教学节录分析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的一篇乐府诗,这首诗一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因为它有着独到的人文艺术价值,诗歌内容对于现在的许多成年人来说,耳熟能详。《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之后,又谢绝官职,返回家园,表现了淳朴与高洁的情操。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把对亲人和对祖国的爱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 学生分析 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对于祖国的概念大多局限在浅层中,对于“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这样的理念一般不理解,甚至还持怀疑态度;对于战争的理解也局限在电影电视的浪漫描写中。对于木兰,更是知之甚少,一般只知道有个木兰这样一个人,多数并不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对于“祖国”、“战争”的理解便是一个难点,还

有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大了解,又成为理解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还有他们第一次接触乐府诗,至于编排到本册书中的意义,更是需要老师的指导。 第二课时实录(节选) 师:好处是使诗歌语言整齐,节奏鲜明,运用贴切生动的修辞方法,塑造了一个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神韵所在。因此这首诗一直作为我们的语文教材,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问题探究一) 师:我在读这首诗时遇到一个问题,作为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木兰是光明正大的,为什么要隐瞒性别?请同学们仔细读书,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你们在读书中有哪些问题不明白也可以提出来,同学们一道帮助他解决。(马上有同学举手) 生:这是因为那个社会男尊女卑的原因,认为男人勇敢,女人怯懦,因此即使木兰十分勇敢,也必须扮成男的。 师:有道理。(板书:男尊女卑。又有一些同学举手) 生:我认为从书中“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上看,当时要木兰的父亲去征战,父亲年迈,木兰勇敢替父亲出征,只能冒名顶替。 师:这个同学能够结合书中内容来谈,很好。 生:在古代,我国是重男轻女的,在这种紧急时刻,只能让男子出征,因此木兰要化装成男的。(教师板书:重男轻女。一男生急不可待举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