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绵城市业务相关数据

海绵城市业务相关数据

海绵城市业务相关数据
海绵城市业务相关数据

海绵城市试点:

第一批:2015年4月2日晚间,根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城市分别是(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列):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第二批:此次海绵城市试点竞争性评审共有17个城市参加,评审专家组由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共同组成,通过现场答辩,专家现场打分,现场公布成绩,结果排序如下:福州、珠海、宁波、玉溪、大连、深圳、上海、庆阳、西宁、三亚、青岛、固原、天津、北京、盘锦、呼和浩特、运城。分数前14名的城市入选试点城市。

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1.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时间表

一项针对351个城市的调查显示,2008到2010年期间,超过6成被调查城市发生过内涝。而同时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00多个。为此,国务院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

陆克华介绍,核心目标是将城市中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围绕这个目标,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要达标;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要达标。

2.海绵城市的市场规模

海绵城市建设效益突出,具备全国推广潜力。海绵城市对于北方城市将主要起到“止涝济旱”,防止地面沉降、地下水漏斗的作用。对于降水量较大的南方城市,则主要起到防灾减害,分化利用的作用。预计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城市(涵盖我国城市数量90%以上)将作建设海绵城市的强制性要求。当前全国658个城市中仅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

建设规划,全国性市场形成才刚开始!

据测算,建设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绿色投资”每平方公里投资需求约在3000~5000万元。新城建设将加入管线建设等基建内容,整体投资需求每平方公里在1亿元以上。按照国务院设定目标,海绵城市不仅在新城建设中将起到吸纳雨水,综合利用的作用,还将在旧城改造,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旧城改造难度大,与原系统兼容性要求高,设计复杂。单位投资将超过新城建设。整体而言,海绵城市每平方公里投资将超过1亿元,达到1.5亿左右。

海绵城市市场规模测算一:

据国泰君安预测,根据国家近期提出海绵城市75号文要求,657 个城市在2020 年全面完成任务——即不低于20%的海绵城市建设任务。按照海绵城市建设导则,海绵城市每平方公里建设投资成本在1.5-1.9 亿元之间,全国657 个城市如果都要在2020 年完成任务,整体投资接近10 万亿元。

海绵城市市场规模测算二:

据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估算,海绵城市总的建设成本大概在1.6亿-1.8亿元/平方公里。2013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47855.28平方公里,近5年来一直保持约5%的增长率,依据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由此可得,2020年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投资规模至少需达2万亿(47855.28*(1+5%)7*20%*1.6)。据悉,首批16个城市的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已公开的数据显示,16个城市公开计划投资已达1359.23亿元

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方面,中央财政对16个试点城市的专项资金补助目前在200亿元左右,未来有望扩大试点并加大补助预算。仅16个试点城市,已披露的未来三年投资额已近1200亿元。其中,湖南常德未来三年计划投资高达266亿元,山东济南计划投资148.75亿元。16个城市平均每个城市投资额71.6亿元。试点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资额高达2.8亿元。

我国共有332个地级行政区,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铺开,保守假设每个地级市未来投资60亿元建设海绵城市,则未来3-5年,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投资总额将至少高达2万亿。

注:16个试点海绵城市投资规划统计

注:16个试点城市试点面积和试点区域

海绵城市市场规模测算三:

根据公布的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按照“一定3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的补贴政策,仅试点城市未来三年的补贴约为(6*1+5*4+4*11)*3=210亿元,如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最高可至231亿元。从现有公开信息可以看到,目前16个试点城市2015年到2017年拟投资金额将达到1300亿元左右,每个城市平均投资约83亿元。

2013年开始,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并重。即使不考虑新城镇建设的增量投资,一旦海绵城市建设由试点推广到全面铺开,假定过去三年中出现内涝的300多个城市中一半需要进行海绵城市改造,按照每个海绵城市83亿元投资额估算,总共拉动投资有望超过1.2万亿元。海绵城市建设投资既是补旧债,又是启新程,当下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种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尤其被政府重视。

3.海绵城市的投资构成

以安徽省池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为例,未来三年规划相关项目共117个,总投资约221.6亿元,包括道路交通海绵城市系统、园林绿地系统、建筑小区系统、水生态及水安全系统、能力保障系统5大类,全方位打造城市水环境整体解决方案。从投资金额看,建筑小区系统投资金额最多。

海绵城市投资带动作用(一)

除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投资之外,海绵城市所必需配合的传统排水管网的改造、水体生态修复等都是动辄数亿级别的投入。

有城市曾做过测算,仅现有排水管网改造,每平方公里大致需要1亿元投资。水体生态修复也耗资巨大。例如,江苏宜兴对城区西氿湖进行的生态修复,计划投资10亿元。

此外,在中央政策扶持和地方政府政绩驱动之下,海绵城市建设与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棚户区、危房改造有机结合,将掀起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海绵城市投资带动作用(二)

海绵城市建设将带来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我国工程设计界长期以来沿用灰色排水方案,造成城乡社区大量的硬化地面,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实施海绵城市技术以后,新的技术规范和技术体系将逐步建立。社会资本被引导到绿色科技领域投资,大量的企业创新转型,相应的产业技术装备也会跟进,形成新的绿色产业链,带动就业及经济增长。另外,海绵城市建设也将在我国节能减排领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并带动产业转型,绿色生态产业将成为我国

的支柱产业。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现有2万多个社区,假设每个社区投资500万元进行生态修复,仅北京市的投资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有专家估计,我国城乡生态修复领域的投资,将从最初的几千亿元发展到成熟期的数万亿元,市场规模庞大,生态工业体系将得到完善。

4.海绵城市建设之竞争态势

截至2015年8月,从事海绵城市建设的企业总数约为84家,覆盖我国48.4%的省(市、区),超过一半的省份基本没有专门从事海绵城市建设的企业。其中海绵城市建设企业数量位居前5的省(市、区)依次是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和山东,占行业企业数的比例分别为22.6%,19.0%,17.9%,16.7和6.0%,前5个地区的累计总和约占行业总量82.2%。

8月,从按照行业的一般特征,将海绵城市业务内容分为规划、涉及、设备、材料(建材)、施工、运营、模型、投融资和综合类(参与三项以上),对初步调研的企业进行分类统计。84家初步统计的企业当中,通过对从事的业务数量分析,81.0%以上都能够承担三项以

上的业务能力,承担一项的主要是材料(建材)和模拟;承担两项的主要设备、施工等。

当前,海绵城市正处于培育阶段,运营即便要开发,主要还是依托公共部门。而投融资领域专业企业的空白,主要是行业处于培育期,但不排除有相关的融资机构正在考虑这一新兴市场。而海绵城市工程设计、设备和施工类的企业占总调研企业数83.3%以上。从事城市雨洪模拟的企业有两家(北京、上海),其中北京HY企业有雨水排水模块的开发,而上海WB企业则能够为城市提供区域性商业化的雨洪风险预报服务。从事海绵城市材料(主要指建材),约占11.9%,企业数量与分布均分散和有限。

经估算,2013年,7个省(区)份洪涝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当地GDP的1%,包括海南(2.05%)、江西(1.66%)、广西(1.38%)、吉林(1.30%)、甘肃(1.17%)、四川(1.12%)和湖南(1.08%),而安徽接近1%(0.91%)。海绵城市行业可认为是传统城市市政排水行业的子领域,行业产能和规模占城市排水行业总量的比例微乎其微。有限的产能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和山东等地,其中东北、华中和西部(包括西南)严重空缺。我国城市雨洪灾害空间分布极为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南和中西部地区,其中华北和东北同样存在较高的城市雨洪风险。将产能和洪涝分布对比可见,以江西、湖北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供需矛盾严重不平衡。

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的应用研究

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8-07-12T16:35:11.3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作者:刘大欢 [导读] 注重对于环境的发展。因此,结合现代化道路建设,改善城市的排水能力,大力发展海绵城市,是具有战略性的发展眼光的。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市 300392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道路,在设计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排水问题。海绵城市,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环境局提出,是一种城市排水、蓄水管理的新概念,指在环境变化和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来临时,城市能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由于城市不合理排水带来了很多问题,我国于2012年引进了相关理念。本文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水排放不合理问题,结合海绵城市的构建理念,提出建设渗水式的道路建设、加强绿化环境,完成海绵城市的系统处理,解决城市排水问题,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做出贡献。 关键词:海绵城市排水问题道路设计自然灾害 前言:近几年,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着暴雨洪涝灾害,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城市的硬化面积过大,而绿化面积不足,城市中的水循环存在问题对于污水处理不够完善。而如果仅仅采取工程措施的话,不但要占用很多地下空间,而且容易造成更大的污染。并且,这些设施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单纯盲目的增加城市绿化率,会造成城市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控制污水处理,在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与海绵城市的观念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一:结合现状,加强透水式的道路建设 1.1我国目前的道路排水现状 目前我国道路大多是由沥青和混凝土混合铺筑的。当有降雨的时候,雨水会聚集到路面上,形成积水,不但会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危及交通安全。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是直接引流,在设计公路的时候,路面是倾斜的。发生大规模降雨的时候,使水顺着路的横坡流到道路排水系统里,进而排出城市。这种排水模式存在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会提高修建道路的成本,增加道路建设的难度;另一方面,把降水全部排出城市,会造成城市地下水的缺失,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破坏了城市正常的水循环。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城市绿化用水无法利用。 1.2透水式的道路建设 透水式的道路建设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的差异,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道路设计使雨水渗透到路面之下,采用易渗透的建路材料,对于雨水简单过滤之后,有效补充地下水,改善传统排水方法流失地下水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降雨量大的情况,能够减轻排水压力。一般来说,由于城市建筑密度比较大,降暴雨时,城市范围降水无法及时排出,就会造成内涝。而采取透水式的道路建设的话,雨水在排出的过程中,流经路面不断向地下渗透,能够有效减轻雨水对于城市的冲击,降低水流的冲刷力度,使排水方式更加多元化,有效分流。而且在雨水流经路面的时候,会溶解大量的可溶解污染物,造成极大的环境影响。但是透水式的道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雨水在渗透的过程中,经过简单的过滤,雨水直接渗透到地面下,减少了对路面的冲击,不但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而且不会污染环境。降雨的时候,由于传统的路面会有积水,不但会降低摩擦力,而且夜晚开车的时候会因为反光,增大了开车的危险。而透水式的道路则能够提高轮胎对于路面的附着力,使雨天驾车更加安全[1]。 二:有效加强绿化 提到绿化,首先想到的就是种植植物。那么,是不是只要绿化面积足够大就能够解决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呢?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的高密度化是不可避免的,只追求绿化面积,是无法很好的与我国城市发展结合起来的。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的前期,就要结合原有的生态环境,结合城市的地理特点,在有效完成城市建筑的前提之下,不破坏生态环境,合理规划道路建设,在道路两旁加强绿化面积[2]。尽量避免资源的浪费,构建天然的绿化带。如果说渗水式的道路解决的是城市的排水问题,它负责的是海绵的“吸水”,那么绿化解决的就是海绵的“挤水”。有效加强绿化面积,不但能够有效吸收降水和生活污水,而且能够帮助储存地下水,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对于道路建设,可以使绿化带置于车行道的中间,使车行道向中间倾斜,而且一般来说绿化带是要低于道路高度的,这样有利于收集雨水。这样的话,使简单的雨水收集变成较好的绿化渗透。 三:完善道路设计中的细节建设 3.1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的衔接问题 由于人行道的载重量比较小,可以直接用透水人行道板铺砌,不仅能够减少资金的投入,而且能够增大雨水的渗透率。在与机动车相邻的一侧要结合实际路况,设置碎石隔离层。使积水更加容易渗透到底部,而不会使积水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留置。对于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有绿化带的情况,可以使他们靠近绿化带的一侧向内倾斜,并适当降低绿化带的高度[3]。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合适的衔接方式,对于海绵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道路边缘防护措施 在城市边缘地区,有很多的道路边坡情况存在,道路边坡的安全性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难题。传统的对于边坡的防护一般都是浆砌片石或者植草防护,但是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上,收效甚微,没有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随着海绵城市的发展,对于道路边缘的防护和应用都更加广泛。道路边缘分为两种,一种是土质的边坡,这种情况一般要进行碎石砌面,碎石面对于水的渗透能力比较强,能够达到防护的要求。另一种比较复杂的是石质的边坡,石质边坡比较坚硬,而且它的渗水性能也不好,直接进行开挖的话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3]。所以要根据石质的岩石走向,适当放平石坡的陡度,采用生态手段处理积水,并在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和碎石沟,从而有效的处理降水对于道路边缘的冲击问题。 3.3雨水口、路肩边沟设计 3.3.1雨水口 由于传统的雨水口缝隙较小,极易出现堵塞的情况,目前的雨水口大多在道路边缘设置,雨水口中会因平时打扫或者被人为丢入垃圾,在降水的时候就会污染水质[4]。更为严重的是,在城市出现较大降水的时候,污水会涌出到地面,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可以将雨水口建在绿化带的中间,或者绿化带与道路的交界处,即路面的最低点,雨水除了被草地吸收外,流入雨水口,流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珲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修改版) 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三月

项目名称:珲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项目单位:珲春市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工咨甲10820070043 单位负责人:王金山 总工程师:郭荣辉 技术负责人:邹军高级工程师 经济负责人:刘凤祥高级工程师 参加编制人员:王琳琳高级工程师 翟伟娜高级工程师 赵蕾高级工程师 宋学丹助理工程师 校核:赵红音校对:徐静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 1.3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5)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1.5 问题与建议. (7) 第二章现状分析与建设必要性 (9) 2.1 城市概况. (9) 2.2 城市生态本底 (11) 2.3 现状评价. (12) 2.4 需求分析. (15) 2.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 第三章建设地点与区域条件 (20) 3.1 项目地点. (20) 3.2 区域建设条件 (20) 第四章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28) 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28) 4.2 建设原则. (28) 4.3 主要建设任务 (28) 第五章城市道路系统建设方案 (32) 5.1 工程概况. (32) 5.2 设计依据. (32) 5.3 海绵型道路平纵横设计方案 (33) 5.4 海绵型道路技术措施 (37) 5.5 海绵型道路工程部分道路改造、交通设施 (47) 5.6 合流制改造工程 (32) 5.7 工程量. (69)

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分析

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分析 1“蓝绿共赢”模式的海绵城市设计目标 海绵城市应根据地区地质地貌、气候、人文等相关条件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设计目标 及设计策略。湖南地区雨水充沛,雨量集中,多丘陵山地,在进行海绵城市设计时应从水 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生态四个角度综合考虑。1.1 水安全。居住区的“水安全”是指在 暴雨时期小区内部不积水及首层雨水不倒灌,错开暴雨高峰期,缓解居住区周边市政雨水 管网的压力,保证场地内的防涝安全。水安全是湖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点,更是打 造“蓝绿共赢”模式最关键环节。1.2 水资源。“水资源”在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中主要表现为中水再利用,相较于北方城市的雨水短缺情况,湖南地区雨量充沛,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可作 景观水体补水、绿化浇灌及道路浇洒,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由 于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较高,湖南地区居住区的水资源真实利用率相对较小,也常常 被人忽视。1.3 水环境。“水环境”是旨在提升水质净化率及污染控制率,在居住区设计中, 主要体现在雨水的面源污染控制率,通过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回用设施等净化作用达到规 划中的目标值,而当海绵设施的“蓝”与景观元素的“绿”相结合,即成就了“蓝绿”的友好兼容,也就是水环境的提升。1.4 水生态水生态在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中的表现主要是通过滞留雨水来提高室外土壤的保水量,达到调节居住区内部小气候的作用,与景观设计中降低城市 热岛效应的目标相契合。 2“蓝绿共赢”模式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法 2.1 前期阶段。首先需明确项目所在地的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包含强制性指标及引导性 指标。其中强制性指标一般由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面源污染削减率(以SS 计)、雨水资 源利用率、防洪标准、管网标准、水质目标等组成,而引导性指标一般由透水铺装率、下 凹式绿地率、绿色屋顶率等。其次是对建筑、总图、规划、给排水、地勘、绿色建筑等相 关专业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出所需内容,如建筑屋顶排水方向、居住区内各控制点竖向 标高、绿地及铺装的范围、综合管网分布、地下土层情况(非地库之上)、绿建指标等。最后还需在前期完成与景观专业的衔接,包括景观设计风格及植物空间等。2.2 设计方法。(1)下垫面情况分析。对场地下垫面进行分析,应根据各类型下垫面的不同材质及做法,结合雨量径流系数得出场地的综合径流系数。期间应充分分析景观专业对透水与非透水地 面材质的区域划分,同时,需满足绿色建筑专业对于透水铺装率的要求。(2)径流分析及 汇水分区划分。结合建筑单体屋面排水、总图的竖向以及雨水管网分布等,对场地内雨水 径流方向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划分汇水分区。期间需与景观专业同时进行设计,整体进 行竖向把控,让雨水能够就近排入LID 设施,而不影响场地的美观。(3)LID 设施布置及其 消能措施。海绵城市规划主要为3 个层次,分别是微排水系统、小排水系统和大排水系统,

常用铺装材料简介

铺装材料简介 前言 常见的铺装形式主要分为软质铺装与硬质铺装两种,软质铺装普遍表现为灌木与地被植物,具有可强化景观统一性的作用,硬质铺装铺装材料众多,所以其具有质感丰富、风格多样的特点。 以下主要介绍硬质铺装的几种类型及材质特点。 硬质铺装在使用中比较常见的有石材、铺砖、卵石、混凝土、木材及其他材料等几种。 石材:在园林景观中,园路的使用率越高,磨损也就越严重,所以选择耐磨的铺装材料是很有必要的。石材是所有铺装材料中最自然的一种,容易被人们接受,耐久性、观赏性较高,但相对的造价也较高,价格从100元到几百元每平米不等。但光面石材又有防滑差,久雨易长苔藓的缺点。 石材分类方式 按是否天然:人造石材和天然石材 按成分形成:大理石、花岗石、砂石。 按做工及表面形式分:光面、麻面、拉丝面、自然面、蜂包面、蘑菇面、荔枝面、机切面、火烧面。 常用的天然石有具有自然纹理的板岩、层次分明的砂岩、质地鲜亮的花岗岩。 花岗岩,质地坚硬、耐酸碱、耐腐蚀、耐高温、耐光照、耐冻、耐摩擦,耐久性好,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一般多用于车行道及室外铺地。常用品种按颜色分为白、黑、绿、黄、红。青几种颜色。 产地:红系列有:四川的四川红、中国红;广西的岑溪红;山西灵邱的贵妃红、桔红;山东的乳山红、将军红等等。 黑系列有:内蒙古的黑金刚、赤峰黑、鱼鳞黑;山东的济南青等等。 绿系列有:山东泰安绿;江西上高的豆绿、浅绿;安徽宿县的青底绿花;河南的浙川绿等等。 花系列有:河南偃师的菊花青、雪花青、云里梅;山东海阳的白底黑花等等。 板岩是具有板状结构,基本没有重结晶的岩石,是一种变质岩,原岩为泥质、粉质或中性凝灰岩,沿板理方向可以剥成薄片。板岩的颜色随其所含有的杂质不同而变化。表面形式分为光面、烧面、拉道、凿毛等。 砂岩色彩较多,有红色、紫色、黄色,黄色更为常用,缺点是易风化。 属于沉积岩一类。 呈粉末状 分类:砂石一般按颜色分类: 黑砂、青砂、黄砂、红砂等 黑砂石为最硬,青砂次之,黄砂石和红砂石较软。 砂石按工艺分: 平板、蘑菇面、蜂包面、蘑菇蜂包面、荔枝面、斩假面 二者都是铺装中较为常用的石材。 人造石有聚酯型人造石、水磨石、水洗石等。 人造石聚酯型人造石是模仿大理石、花岗岩的表面纹理加工而成,具有类似的机理特点,物理力学性能等于或优于天然石材,但在色泽和纹理上不及天然石材美丽自然柔和,价格较天然石材便宜。 水磨石是以碎大理石、花岗岩或工业废料渣为粗骨料,砂为细骨料,水泥、石灰粉为粘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XX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6-2030)方案公示 1 、海绵城市解读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 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 “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

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 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常用铺装材料及使用范围

路面材料路面类型及运用范围 沥青沥青路面(车道、人行道、停车场等) 透水性沥青路面(人行道、停车场等) 彩色沥青路面(人行道、广场) 混凝土混凝土路面(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 水洗小砾石路面(园路、人行道、广场等) 卵石铺砌路面(园路、人行道、广场等) 混凝土板路面(人行道等) 彩板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水磨平板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仿石混凝土预制板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混凝土平板瓷砖铺面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嵌锁形砌块路面(干道、人行道、广场等) 砖普通粘土砖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砖砌块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花砖釉面砖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陶瓷锦砖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透水性花砖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天然石小料石路面(骰石路面)(人行道、广场、池畔等) 铺石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天然石砌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砂砾现浇环氧沥青塑料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砂石铺面(步行道、广场等) 碎石路面(停车场等) 石灰岩粉路面(公园广场等) 砂土砂土路面(园路等) 土粘土路面(公园广场等) 改善土路面(园路、公园广场等) 木木砖路面(园路、游乐场等) 木地板路面(园路、露台等) 木屑路面(园路等) 草皮透水性草皮路面(停车场、广场等) 合成树脂人工草皮路面(露台、屋顶广场等) 弹性橡胶路面(露台、屋顶广场、过街天桥等) 合成树脂路面(体育用) 铺地设计要素 铺地作为空间界面的一个方面而存在着,像室内设计时必然要把地板设计作为整个设计方案中的一部分统一考虑一样,居住区道路铺地,由于它自始至终地伴随着居民,影响着居住区环境空间的景观效果,成为整个空间画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园路是园景重要的一部分。 1.铺地质感 1)质感调和 居住区道路铺地质感与环境和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铺装的好坏,不只是看材料的好坏,而是决定于它是否与环境相谐调。在材料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与建筑物的调和。

广州公布《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广州公布《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 2030)》 近日,《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正式公布,其中提出广州要新建、改造51个海绵公园,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新建25处人工湿地和128处植被缓冲带,集中净化建成区的黑臭河涌水体……规划中还特别提出,公共绿地中至少应有5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绿地应低于周围地面50毫米。 《专项规划》中提出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打造高密度建设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建设山水共生的岭南生态城市和宜居都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用“净、蓄、滞、渗、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规划中提出,以市政设施为基础,构建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管控的分散型海绵系统。新城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目标为导向,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保护河湖水系等自然生态本底,高标准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控制率。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市更新改造,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黑臭水体治理、雨水收集利用等,改善修复水生态环境。 规划中特别提出,城市建成区要建设自然“蓄水”系统。首先,要新建海绵公园与湿地公园73个,结合现有的水库、人工湖等,减轻相关排水分区的排水防涝压力,提升排水防涝标准,弹性适应洪潮与海平面上升。其中海绵公园51个,包括现有公园的海绵化改造和新建公园。例如,海珠区就要建设广州大道海绵绿地,白云区要建设高埔工业区绿地,而荔湾区的文化公园和越秀区的流花湖公园等都要进行海绵化改造等。 此外,拟生态整治和修复97条综合效益较高的河涌,以重建河涌水生态系统,恢复河流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模拟河流的自然形态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利

市海绵城市汇报材料

市海绵城市汇报材料 篇一:常德南宁海绵城市的考察报告 常德南宁海绵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 3月14日至19日,由市政府研究室李文新副主任率队,市水务局、市国土规划委、市住建委有关人员参加,组成的调研组,考察了常德、南宁两个第一批国家试点海绵城市。此次调研合计6天,目的是学习和借鉴这两个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经验与做法。现将有关调研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行程安排 二、调研主要内容 (一)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出台的政策和法规,这些政策和法规文件有哪些亮点及成效如何; (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建设时序、投融资模式、

标准体系等方面,建设中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 (三)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 1 是如何协调统一的,规划、住建、水务、市政、园林等部门联动协调和配合情况,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四)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中的主要经验做法,包括组织架构,人员保障、工作经费等方面; (五)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城市道路项目规划、建设、协调、验收等经验做法。 三、常德、南宁海绵城市建设基本情况介绍 海绵城市,又为低影响雨水开发构建系统。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

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也即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新建的建筑、道路、绿地等场所对雨水要有渗、滞、蓄、净、用、排几项功能,不能象传统开发模式那样,对雨水只靠集中排放单一方式,没有积、蓄、自然净化、利用等功能。积、蓄雨水可以减轻市政管网的排放压力,起到部分防洪排涝作用,自然方式净化是为了防止雨水二次污染,降低河涌治污成本。海绵城市一项重要指标是径流排放,这一指标是衡量该区域积、蓄等纳水的能力。 2015年3月,常德、南宁两个城市入选国家第一批试点海绵城市后,以新型城市发展观和建设模式转变作为切入点,掀起了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在这轮新型城市建设过程 2 中,他们也拓宽了海绵城市建设概念的内涵,将数字化市政、涉水国有企业改制等,凡是与城市治水工作有关的工作均纳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范畴,其

常用铺装材料

一.软质铺装 (1)草坪、地被 (2)人造草坪 二.硬质铺装 1 石材美观但造价高。 (1)国产花岗岩 中国黑山西黑蒙古黑墨玉黑丰镇黑珍珠白石岛红菊花黄枫叶红承德绿芝麻白福鼎黑江西绿安溪红丁香紫九龙壁珍珠花樱花红山东白麻罗源红天山红金彩麻雪花青翡翠绿珍珠红大白花将军红岑溪红芝麻黑石榴红燕山红巴厝白内厝白福建白麻三堡红桂林红柏坡黄永定红同安白桃花红金钻麻豹皮花齐鲁红海浪花森林绿黑白花紫罗兰泉州白漳浦红漳浦青崂山灰平度白文登白粉红花牡丹红吉林白济南青崂山红惠东红中国绿西丽红蝴蝶绿漳浦黑浪花白五莲红冰花兰鲁灰寿宁红中国红天山蓝宝粉红麻河北黑万年青蝴蝶蓝黄金麻虎皮白夜玫瑰虎皮红墨玉虾红三宝红孔雀绿新疆红中国棕翡翠绿芝麻灰蓝钻霸王花锈石燕山绿金钻揭阳红水晶绿水晶石蓝宝菊花绿古典灰麻高粱红中磊红黑珍珠粉石英绿石英粉砂岩海洋绿石榴红晶白玉天宝红木纹绿幻彩麻冰花绿天青石绿钻雪里梅代代红济南青紫点绿钻 (2)进口花岗岩 皇室啡啡钻丹东绿英国棕红钻金钻麻黄金钻黑金沙印度红蓝珍珠绿星幻彩红树挂冰花美国白麻美国灰麻豹皮花金彩麻墨绿麻白玫瑰小翠红克什米尔金金沙黑宝金石兰珍珠幻彩绿绿蝴蝶南非红巴拿马钻 (3)国产大理石 雪花白丹东绿水晶白汉白玉啡网九龙壁黑白根虎皮黄玛瑙红广西白白海棠松香玉木纹黄杭灰松香黄米黄玉冰花玉金镶玉金香玉贵州米黄玛瑙蝴蝶花杜鹃红黑金花绿宝 (4)进口大理石

白洞石黑金花西班牙米黄大花绿大花白金线米黄石浅啡网爵士白深啡网金碧辉煌雪花白埃及米黄金花米黄白沙米黄旧米黄雅士白珊瑚红卡拉拉白世纪米黄啡网莎安娜米黄细花白啡网纹阿曼米黄黄洞石米黄洞石莎安娜银线米黄中花白西米龙舌兰中东米黄白宫米黄金年华黄金海岸 (5)石料/板材 荒料微晶石岗石人造石玄武岩文化石绿砂岩木纹砂岩白砂岩红砂岩黄砂岩紫砂岩澳洲砂岩石灰石火山岩九龙壁复合板规格板石制品洞石板岩青石木纹石石英石蘑菇石安山岩石灰岩青石板白麻火烧板灰麻黄木纹透光石黑金花云石矿山瓦板麻石薄板蜂窝石幕墙亚光板桃红玉海南黑人造玛瑙石紫檀木龙眼面自然面铝蜂窝荔枝面 2 砖(1)园林烧结砖-真空砖 产品的表面纹理结构多样;颜色方面有白色、奶黄色、灰色、褐色,红色,柑色,紫红色及其它各种混合色调。 A、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高温烧结成型,尺寸较大。 B、色彩稳定持久、色差自然、不退色。捕捉了真实陶土色调的独特魅力和热情及烧结粘土的特性。这系列典雅自然的风格可设计出古典风味又不失温馨气氛的永恒美景。 C、色调自然、柔和。它经过特别艺术化加工来体现砖墙历经千古岁月的古雅特色。它自然的外形配合了柔和的线条,很好地展现出建筑古朴地风貌。 D、施工维修方便。 E、其特有的吸排湿机能,可调节小区的气候。 F、需要用砂子垫层,使用前期易起砂、可以清理。 (2)园林烧结砖-岩土砖(陶土砖)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6-2030)方案公示 1 、海绵城市解读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 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 “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

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 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分析 付礼梅

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分析付礼梅 发表时间:2018-06-25T14:37:39.08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5期作者:付礼梅 [导读] 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内的人口数量同样也越来越高,虽然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化发展需求。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015 摘要: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内的人口数量同样也越来越高,虽然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化发展需求,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隐患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比如城市内涝以及干旱问题就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难点,应该结合相应技术手段进行有效控制。海绵城市的有效构建是解决城市内涝以及干旱问题的一项重要手段,需要围绕着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布置,其中城市园林绿化就是比较核心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结合海绵城市技术进行综合设计,提升其实用价值。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海绵城市技术;应用 引言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消极影响。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海绵城市理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环境和资源上的问题 1海绵城市含义及作用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不仅能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还可以蓄水、补充旱季用水。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海绵城市”建设原则 2.1规划性原则 在构建“海绵城市”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雨水系统、雨水径流排水系统以及城市雨水管道系统,这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是“海绵城市”城市建设的关键。而要想确保这3个系统的协调配合,城市规划人员需要遵循规划性原则,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要求城市所有层级开展“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时,统筹规划这3个系统,确保3个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切实做到城市绿色和灰色的有效结合,将源头减排和末端调节衔接在一起。与此同时,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要注重“海绵城市”的复杂性以及长期发展性,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共建“海绵城市”。 2.2生态优先原则 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时,城市绿化规划人员需要注重绿色雨水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城市中的老城区,这些地区的雨水设施较为落后,雨水的径流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在城市发展的这种现状之下,城市绿化规划人员需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建设“海绵城市”。 2.3安全性原则 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安全,这就要求城市建设人员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时,充分了解城市的降水状况和现有的水资源状况,再与城市的内涝治理要求相结合,进行“海绵城市”的规划。 3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应用要点 3.1因地制宜,实现下沉式地形的有效设计 城市一些区域的地表,受到雨水的冲击,将会出现极为严重的地表径流,导致城市水资源流失,降低城市对水资源储蓄的利用。同时,地表径流会冲刷周围硬化的水土,导致城市出现水土流失,长此以往,会给城市带来旱涝等灾害的隐患,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建设。实现下沉式地形的有效设计,能够一定程度上截流大部分的地表水,降低雨水径流量,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另外,在城市园林绿化改建提升过程中,实现对下沉式地形的有效设计,必须因地制宜,在城市园林或者绿地的低洼处,实现对下沉式地形的有效建设。 3.2屋顶绿化 对于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具体建筑物,促使其能够在屋顶上进行有效设计构建,实现绿化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海绵城市技术手段。屋顶绿化主要就是采取较为理想的植物在屋顶结构中进行栽培,促使其不仅仅能够实现环境污染的控制,还能够在雨水调节方面进行优化,保障相应雨水能够得到较好收集和净化。在很多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中,建筑物屋顶进行绿化处理都已经成为了较为重要的一个方式,并且还能够具备理想的美观性效果。 3.3园林植草沟 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中有效构建植草沟同样也能够在实现绿化的同时提升“海绵体”呈现价值效果,该方法的处理较为简单,仅仅需要在地表沟渠中进行植物的栽培即可,如此也就能够促使相应地表沟渠能够表现出更强的吸水、净水以及排水效果。在这种园林植草沟的布置中,不仅仅要关注于整体协调性,促使其园林植草沟之间能够具备理想的关联性和互通性,作用规模效益较为理想,还需要针对具体植物的选择应用进行把关,确保其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并且避免因为沟渠积水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3.4生物滞留带 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海绵城市技术还可以从生物滞留带的构建方面进行把关,其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其整体结构能够实现对于雨水的有效调节控制,避免雨水的流速过快而影响其下渗效果,进而引发较为明显的灾害问题。这种生物滞留带的构建主要就是借助于园林绿化中的土壤及其相关植被进行有效改造,促使其能够实现对于雨水的充分过滤处理,进而也就能够达到了净水效果,并且将净化后的雨水有效输送到城市水资源系统中,促使其发挥出更强作用效果,满足于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行的基本要求。 3.5采用多种方式建绿,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海绵体,在公园绿地建设和改造中,秉承“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地面铺装材料汇总

室外地面铺装材料汇总 一.室外地面铺装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室外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分成硬质景观,软质景观,水系景观,景观附属设施设备,这四大模块。而地面铺装材料则是硬质景观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其无论在功能使用,空间划分,动线引导,场地交互和景观视效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即具备着功能性,装饰性和可持续性。 地面的铺装材料分类可从如下几中进行分类: 1.从材料化学组合成分来分可分为: 无机材料:包括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类,其中非金属材料例如:天然石材类(石板材,碎石,卵石等),烧土制品(耐火砖,),玻璃及熔融制品,硅酸盐制品(水泥砖),金属材料包含有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有机材料:包括植物质材料(木材),沥青材料(石油沥青,煤油沥青),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橡胶)。 复合材料: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与有机复合材料(如沥青混凝土),金属与有机复合材料等。 2.从材料特性可分为: 硬质材料类,如:花岗岩,大理石,砖材等;半硬质材料类如防

腐木料,玻璃钢化物,人工复合地格等;和弹性材料类,如塑胶地垫,树脂地坪等。 3.从材料价格可分为: 高端材料类如:国标号花岗岩和大理石,特型防腐木料等;中端材料类如:常规用花岗岩,耐火砖,通体荷兰砖,常规用樟子松木料等;和低端经济材料类如:水泥砖,或廉价人工合成物等; 4.从外形尺寸可分为: 整体性铺装:沥青路面铺装,塑胶地面,各种艺术地坪(如彩色混凝土铺装,混凝土压印艺术地坪),它们的长度与宽度与所在园路保持一致,即将园路整体性覆盖。 板块铺装:水泥混凝土路和特殊处理后的水泥混凝土,最小边尺寸大于1米。 砌块铺装:包括多种类型,最小边尺寸通常为100-400mm,形状以矩形为主,是目前园林铺装中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铺装形式。如天然石材,混凝土预制块,地面砖,橡胶地垫,嵌草砖,玻璃砌块以及木材等都可以归为此类。 散料类铺装:主要指各种卵石,碎石类铺装材料(如雨花石,洗米石,水刷石),最小边尺寸5-50mm不等。

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发表时间:2018-11-05T19:01:53.59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作者:王振华[导读]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主要是针对包括城市排水防洪、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城市水环境问题的解决。 苏州市吴中区水利局江苏苏州 215100 摘要: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主要是针对包括城市排水防洪、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城市水环境问题的解决。规划方法主要涉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海绵城市理论是指城市建设在尊重自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下,通过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确保城市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进而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建设打破了传统以“快排”、“末端控制”为单一控制模式,构建了以“源头”、“分散式”、“生态化”、“多目标”为指导思想的新型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实现了对城市雨水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流程控制和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一、背景技术 在城市内涝频发、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等城市水环境问题尤其突出。了解以城市规划中所遇到的城市水环境问题,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要求有效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是有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关键。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现有城市规划体系对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支撑作用体现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定量分析不足、用地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的脱节,城市竖向规划不够重视等。因此,了解以上城市规划问题,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要求有效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是有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关键。 二、技术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从城市规划的源头着手,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各层级规划中,涉及到规划、园林、水利、市政、道路等多部门、多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运作。 在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依据自然现状条件,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职能和性质,确定城市规划范围等。依据对城市的定位,确定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原则、策略和要求,明确城市雨水总体控制目标等。通过城市道路、绿地、水系、竖向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划定城市蓝线、绿线,确定海绵城市建设区域,指导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空间布局、控制目标的制定等。最后,确定城市用地布局和规划结构等,以水系或绿道为构架组织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明确城市的用地性质和重大设施的布局,同时对海绵城市的规划管控、建设时序等做出要求。城市的总体规划还应统筹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处理好城市小排水系统和河流大排水系统、城市点源污染和流域面源污染的关系,确保城市水安全,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上下游洪涝、污染问题。尊重自然规律,修复城市原有湿地、河流、绿地等生态系统,渗、滞、蓄、排结合,进而实现城市的生态排水。 三、具体实施方式 规划方法主要涉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三方面的内容。 1、在总体规划层面,首先做好在规划前期对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结合现状调研,开展对城市各要素的专题研究。如对城市水环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的专题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的专题研究;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等的专题研究。在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依据自然现状条件,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职能和性质,确定城市规划范围等。依据对城市的定位,确定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原则、策略和要求,明确城市雨水总体控制目标等。 2、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应根据地块的地质地貌、用地性质、竖向条件及给排水管网等划分汇水分区。通过对地块的开发强度评估,确定地块低影响开发策略、原则等,优化用地布局,细分用地性质,为地块配置市政、公共设施等。然后以汇水分区为单元确定地块的雨水控制目标和具体指标,确定地块的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率、下沉式绿地率等。根据雨水控制要求确定地块的建设控制指标,如地块的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以及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总体布局。最终提出地块的城市设计引导,对地块内的建筑体量、建筑围合空间及其附属硬化面积等做出相关规定。 3、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通过对场地的土壤特性、竖向高程、水系、绿化及工程建设情况等的分析评估,通过模型分析评估场地开发前后地表产汇流情况。确定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空间布局等,并合理利用场地内的坑塘水系,根据场地现状选择合适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最后应综合分析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可行性、经济性等。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通过对场地的土壤特性、竖向高程、水系、绿化及工程建设情况等的分析评估,通过模型分析评估场地开发前后地表产汇流情况。确定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空间布局等,并合理利用场地内的坑塘水系,根据场地现状选择合适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最后应综合分析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可行性、经济性等。 四、有益效果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尊重自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能够将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进而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建设打破了传统以“快排”、“末端控制”为单一控制模式,构建了以“源头”、“分散式”、“生态化”、“多目标”为指导思想的新型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实现了对城市雨水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流程控制和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今年3月,镇江市成功通过海绵城市申报国家级评审,成为全国16个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为了全力助推该项工作顺利实施,6月4日,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鄂金书带队,专题调研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调研组先后视察了周湾路、金山湖路等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情况,听取了镇江市给排水管理处专题汇报,详细了解我市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在组织管理、项目建设和资金来源等方面进展情况,以及推进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调研组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对于解决城市内涝、治理面源污染和推进水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镇江必须抢抓机遇,确保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当前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基础性工作的研究落实。尽快成立、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研究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和相关制度。二是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研究出台项目建设技术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注重项目实施细节的研究,加强现场质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三是加快项目的建设进度。细化项目实施计划,加快在手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试点目标及相关指标。 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周义平参加调研。 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3月25日,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就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情况开展调研。 市政协副主席谢剑魁参加。 委员们先后赴永昌县、金川区海绵城市示范点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详细了解了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情况。在听取永昌县、金川区、市建设局和市水务局关于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情况的汇报后,委员们踊跃发言,为海绵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谢剑魁指出,金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强化组织领导和规划控制,不断探索创新,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坚持资源节约,赋予了城市建设新内涵,对外展示了金昌形象,对内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他强调,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以此营造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争取社会和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解和支持;要认真研究,统一规划海绵城市下一步建设方案,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形成通力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统一协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将城市内涝点整治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强化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的系统性,构建城市规划区全域海绵系统;要以建设海绵城市为契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建设有金昌特色的海绵城市,打造海绵城市的金昌模式。 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常用铺地材料与施工

[综合其他]常用铺地材料选择与布置 铺地材料选择与布置 1. 车行主干道:沥青混凝土铺地,局部地坪拼花图案材料可选用广场,庭院材料的前4类。 2. 人行道:200×100暗红色(三色间拼)混凝土砖 3. 广场,庭院: 1) 花岗岩石板:浅米色,灰绿色,浅灰色,深青灰色,粉红色,浅灰色 规格:200×200,300×300,450×450,300×600,600×600等, 表面处理以烧毛为主,少量镜面 2) 小料石:浅米色,灰绿色,米色 规格60厚100×100,烧毛,粗凿 3) 广场砖,颜色白、灰、粉红、米色等,规格100×100,100×200,200×200。 4) 碎拼浅黄色板岩 5) 嵌砌卵石 6) 干铺卵石 7) 水洗豆石:米色,粒径12-15 8) 木板 9) 瓷砖:橘黄色 4. 宅间车行路:200×100混凝土砖(暗红色,黄色),300宽灰绿色花岗岩石板镶边。 局部拼花一:碎拼浅黄色板岩,300×600灰绿色烧毛花岗岩石板 局部拼花二:200×200米色烧毛花岗岩石板,100×100灰绿色烧毛花岗岩小料石 5. 步行小路: 碎拼浅黄色板岩 200×400浅黄色板岩(人字纹,席纹,平纹) 嵌砌卵石 100厚300×900米色(青灰色)条石,间隙150植草 6. 构造做法 1) 人行路面(非承载) a) 花岗岩石板,板岩,广场砖,小料石 -20厚花岗岩石板(板岩) (10厚广场砖) (60厚100×100小料石) -30厚1:3水泥砂浆 -100厚C20混凝土 -100厚级配碎砾石 -素土夯实

b) 彩色模压混凝土 -4厚彩色强化剂,模具压印艺术地面 -150厚C30混凝土 -150厚级配碎砾石 -素土夯实 c) 条石(嵌草踏步石) -80厚条石 -30厚1:3水泥砂浆干拌 -100厚级配碎砾石 -素土夯实 d) 混凝土砖 -60厚混凝土砖 -1:3水泥砂浆 -100厚二灰碎石 -100厚级配碎砾石 -素土夯实 e) 嵌砌卵石 -90厚1:2:4细石混凝土嵌砌卵石,卵石粒径40-60 -100厚C20混凝土 -100厚级配碎砾石 -素土夯实 f) 干铺卵石 -干铺卵石粒径40-60 -100厚C20混凝土 -100厚级配碎砾石 -素土夯实 g) 水洗豆石(小砾石) -40厚1:2:4细石混凝土水洗Φ12-15豆石 -100厚C20混凝土 -100厚级配碎砾石 -素土夯实 h) 木板 -150×40长条硬木板,缝宽10 -70×70木龙骨,@700-900 (设计定) 注:木龙骨间距为硬木板厚度的18-22倍 -150×150预制C20混凝土垫块,@700-900 (设计定)注:垫块间距为木龙骨厚度的10-12倍,并应与木龙骨间距一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