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平均数》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平均数》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平均数》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平均数》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平均数》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

1、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从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当所要考察的总体的个数很多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我们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了解总体,看下面的问题:农科院为了选出适合某地种植的甜玉米种子,对甲、乙两个品种各用10块实验田进行试验,得到了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见下表)根据这此数据,应为农科院选择甜玉米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选择种子时所关心的问题。如何考察一种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呢?这要用到本章将要学习的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的方差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对数据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以前我们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它们都可以作为数据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活动1

问题: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这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01公顷)

师生行为:学生分组讨论,发生疑问后,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活动2

问题:【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读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师生行为:(1)如果这家公司按照3︰3︰2︰2的比确定听、说、读、写的成绩,说明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不同,由于是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因此“听”“说”“读”“写”所占的权重就要大些,即 “听”“说”的成绩比读、写的成绩更加重要,计算两名候选人的平均成绩,实际上是求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3,3,2,2分别是它们的权。

(2)由于录取时,侧重考虑笔译能力,所以在四项成绩的权的分配上与(1)有所不同。读、写的权就大一些。

那么加权平均数到底该如何求呢?

定义: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则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ωω++++++++ 321332211叫做这个数的加权平

均数。

刚才我们分析了上面应试者甲、乙各项成绩的权重,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计算出相应的加权平均数。并在小组内讨论。

解:(1)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则甲的平均成绩为:

812

2332

75278383385=+++?+?+?+?

乙的平均成绩为:

3.792

2332

82285380373=+++?+?+?+?

显然甲的成绩比乙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

(2)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则甲的平均成绩为:

5.793

3223

75378283285=+++?+?+?+?

乙的平均成绩为:

5.793

3223

75385280273=+++?+?+?+?

显然的乙成绩比甲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乙。 我们不妨再看一个例题,进一步体会“权”的作用。 活动3

【例2】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请决出两人的名次。

很显然,此题是要求两名选手的三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50%、40%、10%具有什么意义?

50%、40%、10%说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项成绩在总成绩中的重要程度,是三项成绩的权。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公式求甲、乙的最后成绩。

解:选手A 的最后得分是

905.9385.42%

10%40%50%

1095%4095%5085=++=++?+?+?

选手B 的最后得分是

915.9345.47%

10%40%50%

1095%4085%5095=++=++?+?+?

由上可知选手B 获得第一名,选手A 获得第二名.

三、 巩固提高 活动4

教材P139 练习1、2;

四、 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加权平均数。在一组数据里,由于每个数据的权不同,所以计算平均数时,应用加权平均数的公式,才符合实际,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试题有答案

鲁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北京)方程组的解为( D ) (A) (B) (C) (D) 解析:法一将4组解分别代入原方程组,只有D选项同时满足两个方程,故选D. 法二 由①得x=y+3,③ 把③代入②得,3(y+3)-8y=14, 解得y=-1, 将y=-1代入③得x=2.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故选D. 2.(2018烟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367人中至少有2人生日相同 (B)任意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偶数的概率是 (C)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90%,则明天一定会下雨 (D)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是1%,则买100张彩票一定有1张中奖 解析:一年最多366天,所以367人中至少有2人生日相同,选项A正确; 任意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偶数的概率应是,选项B错误; 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90%,只是说降雨的可能性较大,但不能说明天一定会下雨,选项C错误; 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是1%,并不是说买100张彩票一定有1张中奖,选项D错误.故选A. 3.(2018日照)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图中所示位置摆放,保持两条斜边互相平行,则∠1等于( D )

(A)30°(B)25°(C)20°(D)15° 解析:因为一副直角三角板的两条斜边互相平行, 所以∠3=∠2=45°, 因为∠4=30°,所以∠1=∠3-∠4=15°.故选D. 4.(2018镇江)小明将如图所示的转盘分成n(n是正整数)个扇形,并使得各个扇形的面积都相等,然后他在这些扇形区域内分别标连续偶数数字2,4,6,…,2n(每个区域内标注1个数字,且各区域内标注的数字互不相同),转 动转盘1次,当转盘停止转动时,若事件“指针所落区域标注的数字大于8”的概率是,则n的取值为( C ) (A)36 (B)30 (C)24 (D)18 解析:因为事件“指针所落区域标注的数字大于8”的概率是, 所以=.解得n=24.故选C. 5. 如图,已知点P到AE,AD,BC的距离相等,则下列说法:①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②点P在∠CBE的平分线上;③点P在∠BCD的平分线上;④点P是∠BAC,∠CBE,∠BCD的平分线的交点,其中正确的是( A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④ 解析:因为点P到AE,AD,BC的距离相等, 所以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故①正确;点P在∠CBE的平分线上,故②正确;点P在∠BCD的平分线上,故③正确;点P是∠BAC,∠CBE,∠BCD的平分线的交点,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故选A. 6.如图,AB,CD交于O点,且互相平分,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C ) (A)2对(B)3对(C)4对(D)5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教材分析 本章包含相交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移等4节内容,前三节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第4节是有关平移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了相交的情形,探究了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本章对垂直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索得出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等结论,并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打下基础. 对于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教科书首先引入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即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教科书接下来对命题、命题的构成、真假命题、定理作了简单介绍,使学生初步接触有关形式逻辑概念和术语. 本章在最后一节安排了有关平移的内容.从《课程标准(2011版)》看,图形的变化是“图形几何”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通过将图形的平移、旋转、折叠等活动,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 教学重点 1.垂线的概念. 2.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课时安排 5.1相交线约4课时 5.2平行线及其判定约2课时 5.3平行线的性质约3课时 5.4平移约1课时 小结约2课时 机动约2课时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下册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如图所示,将三角形绕直线l 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图(E)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 ) l l l l l A . B . C . D . E 2、若x 是6的相反数,y 比x 的相等数小2,则x -y =( ) A .4 B.8 C.-10 D.-2 3、某班共有学生x 人,其中女生占45%,那么男生人数是( ) A .45%x B.(1-45%)x C.45% x D.145%x - 4、a 是一个三位数,b 是一个一位数,如果把b 放在a 的左边,那么所组成 的四位数是( ) A .ba B.1000b+a C.10a+b D.b+a 5、若│a │=5,b=-2,那么│a+b │的值是( ) A .7 B.3 C.-7或-3 D.+7或+3 6、下面四个图形折叠后能围成如图所示正方体的图形是()

7、有一列数1a 2a 3a ……n a ,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等于1与它前面那个 数的差,若1a =2,则2007a 为( ) A .-1 B.2 C. 1 2 D.2007 8.24x 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k 的值为( ) A .2 B . 4 C .16 D .-4 9.如右图,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则|x y -|的值是( ) A .20 B .80 C .120 D .180 10.如右图,直线EO ⊥BC 于点O ,∠BOC =3∠1,OD 平分 ∠AOC ,则∠2的度数是( ) A .30° B .40° C .60° D .以上结果都不正确 11.表格列出了一项实验的统计数据,表示皮球从高度d 落下时弹跳高度b 与下 A .2b d = B .2b d = C .25b d =+ D .2 b = 12.下列图象中,哪个图象能大致刻画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太阳能热水器里面的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 A. B. C. D. 二、填空题(直接填写最后结果,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某地气温从-1C 下降3C 后为___C 14、已知4m a 3b 与-32a n b 是同类项,则-m n =___ 15、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是___ 16、若x +22y +5的值是7,则代数式3x +62y +4的值是___ 17、做拉面时,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了许多细的面条,如下面的草图所示:这样捏合到第___次后可以拉出128根面条。

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参考教案

7.1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传统内容(如鸡兔同笼)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等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难点 1.探索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判断一组数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方法. 学生已具备了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列二元一次方程时,如何寻求等量关系,放手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老牛和小马的对话(记作§7.1 A);

第二张:“希望工程”义演(记作§7.1 B); 第三张:做一做(记作§7.1 C).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学时,我们就解答过著名的“鸡兔同笼”的问题,如“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一下呢? [生]解:设鸡有x只,则兔有(35-x)只,根据题意,可得: 2x+4(35-x)=94 解得x=23 ∵35-x=35-23=12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生]不用方程也可以解答: 如果让每只鸡都抬起一条腿,让每只兔子都抬起两条腿,即让它们表演“优美动人”的“金鸡独立”和“玉兔拜月”,这样它们一共抬起了94÷2=47条腿,并且只有47条腿着地了.接着让鸡飞上蓝天,让兔练习“金鸡独立”,也就是每只兔子只有一只腿着地,这样着地的腿数又减少了35条,而只有47-35=12条腿着地了,并且有一条腿着地,就有一只兔子,所以应该有12只兔子,35-12=23只鸡. [师]这两位同学解答“鸡兔同笼”的问题都非常精彩,特别是第二位同学.我们用掌声鼓励他们.接下来,老师说一种新的思路.在上面“鸡兔同笼”的问题中,我们会发现它有两个等量关系:鸡的只数+兔子的只数=35;鸡的腿数+兔子的腿数=94.如果我设鸡有x只,兔子有y只,这时我们就得到了方程x+y=35和2x+4y=94.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方程及由它们组成的方程组. Ⅱ.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片(§7.1 A),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鲁教版初一下册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五四制)

2012—2013学年初一下学期期终考试数学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小题3分,共24分) 1.今年1~5月份,深圳市累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6.58亿元,数据216.58亿元精确到() A.百亿位B.亿位C.百万位D.百分位 2.下列各式运算正确的是() A.235 a a a +=B.235 a a a = g C.236 () ab ab =D.1025 a a a ÷= 3.如图1所示,将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靠在直尺上, 且斜边与这根直尺平行.那么,在形成的这个图中与 α ∠互余的角共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1+∠2+∠3=180°,则∠1、∠2、∠3互为补角 B.若∠1是∠2的补角,则∠1一定是钝角 C.若∠1是∠2的余角,则∠1一定是锐角 D.若∠1是∠2的余角,则∠1一定小于∠2 5.足球守门员大脚开出去的球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过程可近似地用下列那幅图刻画() A.B.C.D. 6.如图2,在等边△ABC中,取BD=CE=AF,且D,E,F非所在边中点,由图中找出3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组,这样的全等三角形的组数有() A.5 B.4 C.3 D.2 7.如图3,是一个正方形与一个直角三角形所拼成的图形,则该图形的面积为() A.21 2 m mn +B. 2 2 mn m - C. 2 2 m mn - D. 22 2 m n + 8.△ABC底边BC边上的高为8cm,当C沿BC向B运动,这时边长为x cm,则三角形的面积y cm可表示为()

A .8y x = B .28y x = C .4y x = D .24y x = 二、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4分,共32分) 1.如图4,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BC 可将其固定, 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 2.在同一平面内有直线a ,b ,c ,若a ⊥b ,b ∥c ,则 a ,c 的位置关系是 .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102毫米,用科学记数法表 示:它的表面积= ,它的体积是 . 4.掷一枚骰子,点数在1~6点间的是 事件,点数为6的是 事件,点数为7的是 事件. 5.22()()m n m n +--= ;22()()4a a a b +-=- . 6.如图5,点B 在AE 上,∠CAB =∠DAB , 要使△ABC ≌△ABD ,可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写一个即可). 7.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 ,b , 都有a *b =b 2+1.例如,7*4=42+1=17,那么 5*3= ;当m 为实数时,m *(m *2)= . 8.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乘车不超过2公里收费5元,多于2公里不超过4公里,每公里收费1.5元,4公里以上每公里收费2元,张舒从住处乘坐出租车去车站送同学,到车站时计费表显示7.25元.张舒如果立即沿原路返回住处,那么他乘坐原车和换乘另外出租车相比,哪种方法省钱? 省多少? . 三、用心想一想,马到成功!(共64分) 1.(12分)按下列程序计算,把答案写在表格内 n →平方→n +→n ÷→n -→答案 (1) 填写表格: 输入n 3 1 2 2- 3- … 输出答案 1 1 (2)请将题中计算程序用代数式表达出来,并给予化简. 2.(12分)如图6: (1)已知两组直线平行,∠1=115°,求∠2、∠3的度数; (2)本题隐含着一个规律,请你根据(1)的结果进行归纳,试着用文字表述出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9930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教案 学校:团陂中学

教学时间 2、25 课题 5.1.1 相交线 课时 1 教学媒体 多媒体、黑板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 方法 经历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分类思想, 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说理能力 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三、合作探究 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问题: (1)两条直线相交组成四个角,12∠∠和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3∠∠和呢?

(2)12∠∠和的度数有什么关系?13∠∠和呢? (3)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个关系还保持吗?为什么? 四、成果展示 ∠1和∠2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 在上图中,你还能写出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1的两边分别是∠2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 ∠2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 五、巩固练习 例1:如图,直线a 、b 相交,(1)∠ 1=o 40, 求∠2,∠3,∠4的度数。 (2) ∠1:∠2=2:7 ,求各角的度数。 六、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七、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册 八、板书设计 九、反思与回顾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测试题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月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2.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 C. x 与y 的和等于0吗 D.对顶角不相等 3.已知方程组5354x y ax y +=??+=?和2551x y x by -=??+=? 有相同的解,则a ,b 的值为 ( ) A .12a b =??=? B .46a b =-??=-? C .62a b =-??=? D .142a b =??=? 4.如图所示,AB ∥CD,则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 ) 个 个 个 个 D C B A 1 E D C B A 4题图 5题图 5.如图所示,已知DE ∥BC,CD 是∠ACB 的角平分线,∠B=72°,∠ACB=40°,?那么∠BDC 等于( ) ° B. 88° C. 90° ° 6. 由12 3=-y x ,可以得到用x 表示y 的式子( ) A .322-=x y B. 232-=x y C. 3132-=x y D.3 22x y -=

7. 方程组???=+=-5 21y x y x 的解是( ) A .???==12y x B. ???-==12y x C. ???==21y x D. ? ??=-=21y x 8. 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除颜色不同外其余都相同,则随机从口袋中摸出一个球为红色的概率是( ) A .31 B .52 C .51 D .5 3 9. 已知一个布袋里装有2个红球,3个白球和a 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若从该布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是红球的概率为,则a 等于( ) 10.雅西高速公路于2012年4月29日正式通车,西昌到成都全长420千米,一辆小汽车和一辆客车同时从西昌、成都两地相向开出,经过小时相遇.相遇时,小汽车比客车多行驶70千米,设小汽车和客车的平均速度分别为x 千米/时和y 千米/时,则下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 D. ??? x +y =70-=42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若AB ∥CD ,∠1的度数是∠2的2倍,则∠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11题图 13题图 15题图 12.若方程6=+ny mx 的两个解是???==11y x ,???-==1 2y x 则=m _______,=n _______。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2016年烟台市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数学试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请你找出下列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两条的是( ) 2、如图,∠=?1100,C ∠=?70,则A ∠的大小是( ) (A )?10 (B )?20 (C )?30 (D )?80 3、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方程kx b +=0的解为( ) (A )x =2 (B )y =2 (C )x =-1 (D )y =-1 4、如图,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l 对称,且A ∠=?98,C '∠=?48,则B ∠的度数为( ) (A )?54 (B )?44 (C )?34 (D )?24 5、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 2 (B )-3时27的立方根 (C )125216的立方根是±56 (D )()-2 1的立方根是-1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8的立方根是2 (B 是一个无理数 (C )函数y = x >-1 (D )若点P (2,a )和点Q (b ,-3)关于x 轴对称,则a b -的值为1 7、已知三组数据:○ 12,3,4;○23,4,5;○31 ,2 。分别以每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为三角形(A ) (B ) (C ) (D ) (第3题图) B l A ' B ' C ' (第4题图)

的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 (A )○ 2 (B )○1○2 (C )○1○ 3 (D )○2○3 8、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对应的图象应为( ) 9、如图反应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青稞地除草,然后回家。如果菜地和青 稞地的距离为 akm ,小明在青稞地除草比在菜地浇水多用了min b ,则a ,b 的值分别为( ) (A )1,8 (B ).05,12 (C )1,12 (D ).05,8 10、在Rt ABC ?中,A ∠=?30,DE 垂直平分斜边AC ,交AB 于D ,E 为垂足,连接CD ,若BD =1, 则AC 的长为( ) (A ) (B )2 (C ) (D )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___________。 12、把直线y x =-2向上平移后得到直线AB ,如图所示, 直线AB 经过点(m ,n ),且m n +=26,则直线AB 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在ABC ?中,AB cm =20,AC cm =12,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cm 3的速度向点A 运动,点Q 从点A 同时出发以每秒cm 2的速度向点C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APQ ?是等腰三角形(AP AQ =)时,运动时间是__________秒。 14、 =?47,DAC ∠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 AEC ∠=__________。 15、如图,是曾被哈弗大学选为入学考试的试题。请在下列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 (A ) (B ) (C ) (D ) )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A D E F C B

(完整word版)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题xx.docx

七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方程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 1 3 A . 3x 2 y 1 B . a 3 y 2 C . x D . mn 1 y 4z 1 2b 3a 1 4 m n 3 2x y 2.二元一次方程 5a -11b=21 ( ) A .有且只有一解 B .有无数解 C .无解 D .有且只有两解 3. 如图所示 , 下列条件中 , 能判断 AB ∥CD 的是 ( ) A D A. ∠ BAD=∠ BCD B. ∠1=∠ 2 1 4 C.∠ 3=∠4 D. ∠ BAC=∠ACD 3 2 B C 4. 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 ) A. 相等 B. 互补 C. 相等或互补 D. 不能确定 5.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的 4 倍,等于与它相邻的内角 的 2 倍,则三角形各角的度数为 ( ) . A . 45°, 45°, 90° B .30°, 60°, 90° C . 25°, 25°, 130° D .36°, 72°, 72° 6.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有 ( ) .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2) 如果∠ 1 和∠ 2 是对顶角,那么∠ 1=∠ 2. (3) 一个角的余角一定小于这个角的补角. (4) 如果∠ 1 和∠ 3 互余,∠ 2 与∠ 3 的余角互补,那么∠ 1 和∠ 2 互补. A .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2x 3 y 4 3x 5 y 6 7、已知方程组 by 2 与 ay 有相同的解,则 a 、 b 的值为 ( ) ax bx 4 a 2 B . a 1 a 1 a 1 A . 1 b 2 C . 2 D . 2 b b b 8. 如图,宽为 50 cm 的矩形图案由 10 个全等的小长方形拼成,其中 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 A. 400 cm 2 B. 500 cm C. 600 cm 2 D. 4000 cm 2 2

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第一节 整式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掌握单项式的有关概念,能准确地说出给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1.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的定义:像1.5V , 28n π ,h r 23 1 π等,都是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4)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的概念: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定义的补充: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2)多项式的项数:多项式中单项式的个数叫做多项式的项数. 3.区别是否整式: 关键: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 4.例题讲解: 例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单项式?多项式? ab +c ,ax 2+bx +c ,-5,π, 2y x -,1 2-x x Ⅲ.做一做 1、单项式、多项式的名称: bc a 32- 是____次_____项式 122 12 ++y y x 是____次_____项式

abc b a c ab -+2223 是____次_____项式 Ⅳ.课时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类代数式?(单项式) 关于单项式,我们又学习了什么?(定义、系数、次数) 2在单项式的定义中,提到了“单独一个数,也叫单项式”,也就是说,以前我们所学过的 有理数,都属于单项式,可见,有理数是特殊的单项式 Ⅴ.课后作业 课本P 5习题1.1:1,2,3。 〖板书设计:〗 VI .教学后记 第二节 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及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过程与方法:〗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整式加减的学习,深入体会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为后面学习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务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难点:正确地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及符号的正确处理。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1、填空:整式包括 和 2、下列各式,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 (A )y x 2 2 2与 231yx (B )n m 22与22m n (C )ab 3 2 与abc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议一议:P8 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到了整式的什么运算?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 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会识别图形中的对顶角、邻补角.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及应用. 【学习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图片)

问题: 1.图片中有相交线和平行线吗?若有,请找出来. 2.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相交线和平行线的例子吗? 学生回答或展示: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自主探究】 先阅读教材P2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邻补角,对顶角? 邻补角定义: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对顶角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问题2:对顶角有什么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合作探究】 活动1: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剪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张开的口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知: 如果将剪刀的构造看做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活动2: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形成图中4个角. 思考: (1)∠1和∠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和∠3呢? (2)分别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1和∠2的度数有什么关系?∠1和∠3呢? (3)如果改变图中∠1的大小,上面的关系还成立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形成共识:(1)∠1与∠2有一条公共边OA,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1与∠3有公共顶点O,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1+∠2=180°,∠1=∠3.

2020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3﹣1=﹣3 B.x3﹣4x2y+4xy2=x(x+2y)2 C.a6÷a2=a4 D.(a2b)3=a5b3 2.世界上最小的开花结果植物是澳大利亚的出水浮萍,这种植物的果实像一个微小的无花果,质量只有0.00 000 0076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A.7.6×108克B.7.6×10﹣7克C.7.6×10﹣8克D.7.6×10﹣9克 3.如果(x﹣)0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A.x>B.x<C.x=D.x≠ 4.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有() ①(a﹣2b)(﹣a+2b); ②(a﹣2b)(﹣a﹣2b); ③(a﹣2b)(a+2b); ④(a﹣2b)(2a+b). A.1个B.2个C.3个D.4个 5.下列整式乘法运算中,正确的是() A.(x﹣y)(y+x)=x2﹣y2B.(a+3)2=a2+9 C.(a+b)(﹣a﹣b)=a2﹣b2D.(x﹣y)2=x2﹣y2 6.如果点P(m﹣1,4﹣2m)在第四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A.m>1B.m>2C.2>m>1D.m<2 7.若点P在第二象限,它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3,1,则点P的坐标为()A.(1,3)B.(﹣3,1)C.(﹣1,3)D.(3,﹣1) 8.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1.5,b=3,c=3B.a=7,b=24,c=25 C.a=6,b=8,c=10D.a=3,b=4,c=5 9.试通过画图来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新人教版初中7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最新)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1 相交线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5.3 平行线的性质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5.4 平移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六章实数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6.1 平方根 9.1 不等式 6.2 立方根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 6.3 实数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10.1 统计调查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0.2 直方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1

2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 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 _O _D _C _B _A

2018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五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邻补角与对顶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 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 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1、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互为邻补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且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性质:从位置看:互为邻角; 从数量看:互为补角; ° 3、互为对顶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 四、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表格中的结论均由学生自己口答填出.

A B C D O 5.1.2 垂线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流程 一. 预习检测 1、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 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 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垂直: (1)定义: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交点叫做垂足。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垂直。 5、任何一个“定义”既可以做判定,又可以做性质。 6、垂线是一条直线,垂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7、垂线段的性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8、区分: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 “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点间的距离”的一种特殊情况。 六:小结: 1. 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这几个概念; 2. 要清楚垂线是相交线的特殊情况,与上节知识联系好,并能正确利用工具画出标准图形; 3. 垂线的性质为今后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应该熟练掌握。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新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基本事实与定理》教案

8.3 基本事实与定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公理、定理的含义,初步体会公理化思想,并了解本套教科书所采用的公理。 2、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欧几里得的《原本》,使学生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根据命题写出已知、求证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如何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二)设置问题,步步引导: 在数学发展史上,数学家们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将前人积累下来的丰富的几何学成果整理在系统得逻辑体系中,他挑选了一部分不定义的数学名词(称为原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起始依据,定义出其他有关的概念,并运用推理的方法,证实了数百个有关的命题,使几何学成为一门具有公理化体系的科学。 (三)层层深入,挖掘特点: 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例如,欧几里德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角都相等”等五条基本几何事实作为公理。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

命题叫做定理。 本教科书选用如下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的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此外,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做公理,例如,“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代替”简称为“等量代换”。 (四)指导应用,鼓励创新: 证明:等角的补角相等。 已知:∠1=∠2,∠1+∠3=180°,∠2+∠4=180°。 求证:∠3=∠4 证明:∵∠1+∠3=180°,∠2+∠4=180°(已知), ∴∠3=180°-∠1,∠4=180°-∠2 (等式的性质) ∵∠1=∠2 (已知), ∴∠3=∠4 (等式的性质)。 这样,我们便可以把上面这个经过证实的命题称作定理了,已经证明的定理可以作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