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在具体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总体把握,观其大略,明白文章的主旨(主题或中心思想);然后,再以主旨映照全文,看一看为表现主旨都使用了哪些材料(选材),又是怎样组织这些材料的(结构),为表现文章主旨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方法(表达技巧),这些艺术方法又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服务于主旨的,对揭示文章主旨又有什么好处,等等。本篇着重从如何概括主旨的角度来介绍一些解题方法。

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理解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近年来,考查分析归纳文主旨的题型主要有以下七种:

l.从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启迪)?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文章抒发了作者怎祥的思想感情?4.本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5.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旨。7.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文中之物的象征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归纳文章的主旨呢?

一般有四种方法:

1.中心句提炼法

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凝练而又能体现中心的一两处语句。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筋。中心句一般在文章开头,有的甚至就在第一自然段;当然也有在文章尾段,卒章显志的。我们在阅读时,就要注意抓住那些表明作者立场、观点、情感、态度的句子,如果它能统领全文内容,毫无疑问,那就是文章的主旨了。

2.归纳综合法

绝大部分文章,并不一定有明显的中心句。这就需要归纳综合了。一篇文章,我们把各段落的段意综合起来,然后理清其关系:详与略、铺垫与关键、正与反、映衬与主体等。不论哪种关系,它们都只有一个与写作意图密切相关的中心意思,那就是文章的主旨。

3.背景分析法

文章一般都有明显的时代性,它反映着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同时还反映出特定时代的作者的个性特征。所以,分析组织文章主旨,还要注重作品的时代背景甚至作者的思想背景。

4.形象分析法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往往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主题,分析归纳这类文章的主旨,就应从分析人物形象人手。我们在阅读小说时使用这种方法十分有效。如《孔乙己》,从环境、相关人物、情节及细节等方面综合起来看,可知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教育、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抱残守缺、不知变通、迂腐、麻本、受尽人间凉薄、嘲笑,甚至遭迫害的旧读书人的形象。从他的经历与遭遇中不难

领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在于讽刺孔乙己这类人的迂腐麻木,在于批判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批判那些冷漠、无聊、麻木的看客。

当然,以上几种分析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并不是单独使用的。我们具体操作时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加以考虑,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另外,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有一些小技巧能够作为补充:(l)紧扣文题。有很多文章,文题就是文章的主旨。(2)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文中的议论有的是揭示人物品质,有的揭示事件意义,有的直接揭示文章的主旨。文中抒情句其实已包含了作者的情感态度,显示了作者的倾向性,这些都有助于对主旨的理解。(3)注意文中一些特殊句子。如矛盾句、反问句、警句等,往往与主旨密切相关。

归纳文章的主旨(中心),在语言表述上一般来说有一些格式,不同的文体归纳中心的格式不同。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对归纳中心有协助,但不应拘泥于此格式。文学作品文本主旨归纳格式如下: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主旨句

主旨句,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是主题句,一般起到概括全文的目的,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是结尾,来以括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主旨句的特点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主旨句详细介绍

中心句与主旨句之间的区别“主旨句”和“中心句”两个词常常被提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此不以为意,认为“主旨句”就是“中心句”。

“中心”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主旨”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从这意义上来讲,文章的“中心”应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体现,“主旨”是文章的写作目的或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所以,在学习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马说》一文时,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点傻眼了。关于《马说》一文的“中心句”,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没有提及。关于“主旨句”,它是这样来解说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突显了文章的主旨。于是在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对此提出质疑:文章的主旨句或中心句到底是哪一句?

“中心”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主旨”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从这意义上来讲,文章的“中

心”应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体现,“主旨”是文章的写作目的或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在旧有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有一个提法——中心思想,它包括两部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我们能够这样理解:现在所说的“中心”就是“中心思想”的前半部分,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现在所说的“主旨”就是“中心思想”的后半部分,能够揭示作者表达情感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主旨句”。仅仅在绝绝大部分的文章中,作者通常在揭示文章的中心的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感情,例如在《捕蛇者说》中,“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既突出了文章“赋敛之毒”的中心内容,也在“呜呼!”和“乎!”的感叹语气中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的同情;在《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表明文章内容与“陋室”相关,又表达自身“德馨”的愿望和情操。

所以,按理来说,“主旨句”和“中心句”的分别不大,“主旨句”和“中心句”被人们认为是统一的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但是,我们来看《马说》: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从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和“食马者”愚妄无知的表现三个方面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议论文中,文章内容都围绕中心论点展开,所以本文的中心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不过作者韩愈写作本文不但仅想告诉大家“伯乐非常重要”,他更想通过本文告诉大家:他就是一匹千里马,可惜没有伯乐来了解他、驾驭他。从这个写作目的来看,没有哪一句能比“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个句更能表达韩愈对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现象的不满与愤懑之情。

所以,理所当然的,“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是文章的主旨句。我们对文章能够再问一句“主旨句或中心句到底是哪一句”的不但是《马说》,还有《与朱元思书》——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主旨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醉翁亭记》:中心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写醉翁亭秀丽风光和游之乐;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从这些文章看,“主旨句”与“中心句”是有区别的。所以,我私下认为:主旨句≈中心句我需要补充一句的是:在这里我的举例都来自文言文,一方面是因为在文言文中“主旨句”和“中心句”的明确更利于我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应对来自文言文的考查;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现代文中,“主旨句”和“中心句”常常不会被我们同时提及,即使被提及,又有谁会咬文嚼字地深究它们呢?

寻找主旨句的方法

1. 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题目,实际上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 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