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新人教版中考说明文、议论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

2021年新人教版中考说明文、议论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

2021年新人教版中考说明文、议论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
2021年新人教版中考说明文、议论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

中考说明文、议论文语段阅读

说说低碳生活

①近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落下帷幕,大会向世界发出了值得关注的“中国碳信号”。其实,在此之前,低碳生活已经悄然走到我们身边,如今,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

②所谓“低碳”,指的是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③那么,如何“低碳”地享受生活呢?

④要过上“低碳生活”首先要摆脱自己的“电动依赖症”。因为电动电器会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消耗大量高含碳原材料以及石油,交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此外,室内设计应以自然通风、采光为原则,减少使用风扇、空调及电灯的几率。

⑤其次,在交通方面要尽量节省能耗。如果出行到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工具可以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开车出门的朋友,在购物时,要优先考虑使用轨道交通工具。如果迫不得已开车前往,一定要在购物前列好清单,尽可能一次购足。

⑥对于一些不想挤公交、地铁的开车族来说,要牢记以下几点: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加速、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挡跑高速、用粘度最低的润滑油、定期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另外,在购车时,要尽量选择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

⑦再次,要低耗办公。要尽量多用电子邮件、MSN、QQ等通讯工具,减少打印机和传真机的使用。在午休和下班后要关闭电脑,离开办公桌时,要把电脑调至“睡眠”状态。笔记本电脑在不使用时要把电池完全放电,尽量不使用外接设备,关闭暂不使用的设备和接口。

⑧办公室内要多种植一些净化空气的植物,如吊兰、非洲菊等。它们可吸收办公室内的甲醛,也能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排出的苯,并能够咽下尼古丁。办公中的废纸可以集中重复利用或回收循环再用。

⑨最后,“低碳”还跟饮食息息相关。我们每吃一公斤牛肉所排放的二氧化破量约36千克,这其中包括屠宰、加工、运输等过程中众多的能源。相比之下,吃蔬果消耗的能源则要少得多。而我们日常所喝的碳酸饮料和果汁,从工厂处理、灌装、运输到销售,已经耗费了很多不必要的能源,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有些容器甚至是不可降解的,所以很容易造成污染。

⑩今年“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特别把“倡导低碳生活”作为重要内容。让我们自觉行动起来,珍惜地球资源,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吧!

1、第①段从“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说起,有什么作用?(2分)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低碳生活的?(2分)

3、第⑥段为什么要提到划线句,有什么目的?(2分)

4、第⑨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写出两种,并以其中一种说明方法为例分析其作用。(4

分)

5、除了本文提到的,关于低碳生活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3分)

2021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①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是由一国政府主办、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参加的国际性

大型展示会。目的是展现人类追求进步的手段,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

展望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和寻求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解决途径。它鼓励人类把科学和情感结合

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从世界各地

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

力,使人心情激荡。世博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

魅力的壮观景象、详细准确的解说。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

成为人们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的“奥林匹克”盛

会。

②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会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

③2021年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这也是首次由发展中

国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总投资达450亿元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已成为目

前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主办机构希望吸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往主题公园或各国家

展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

伟大盛会,一次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上海世博会组

委会以全球的视野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使上海世博会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

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④2021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上海世博会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是中国的第一展

品。作为中国馆区的主体建筑,中国国家馆总建筑面积大约2.7万平方米,它位于世博园区

浦东世博轴东侧,世博演艺中心南侧,亚洲国家展馆西侧,处于世博会园区浦东区城主入口

的突出位置。中国国家馆以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造型“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

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其“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l6字

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中国红”,表达了中国

文化的精神和气质。设计者们一系列殚精竭虑的设想,最终在建设者手中得以实现。

6、“世界博览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第③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8、第④段“作为中国馆区的主体建筑,中国国家馆总建筑面积大约

..2.7万平方米”一句中,加点的“大约”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

9、结合文意,谈谈人类举办世界博览会有哪些意义?(2分)

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10分)

①位于汶川县映秀镇的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封顶;汶川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四川及甘肃陇南地震灾区农房基本完成重建,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周年前夕,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新生,彰显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②700多天前,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场强烈地震,使8万多同胞遇难,数十万人受伤,数千万人受灾,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满目疮痍。第一时间的生命大救援过后,重建家园成为历经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面临的一场严峻考验。

③“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党中央发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非战争性全国总动员令。“三年重建任务争取两年完成!”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地震两年过去,遭受重创的灾区呈现崭新面貌,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焕发活力,一条条道路穿山越水,一张张面庞重舒笑颜。草长莺飞的川西大地和陇南、陕南地区生机盎然。

④“现在,走进四川灾区,最漂亮的是农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一名网友的观感集中表达了人们的评价;“这些项目的集中交付,展示的是跨越千里的援建深情,给予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承载的是加快发展的美好希望。”一个重灾市领导在对口援建项目交付仪式上的话语代表了灾区人民的心声。

⑤这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汶川特大地震带给中华民族巨大的痛苦,也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磨砺得分外鲜明。“汶川不哭,中国加油”“我们都是汶川人”——地震发生后响彻中华大地的呐喊,在灾后重建中化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举国援建行动。19个对口援建省市10万多名援建人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住板房、啃干粮,战严寒、斗酷暑,以令人惊叹的建设速度奉献出让灾区人民放心的优质工程。第一时间奋起自救的灾区人在重建家园中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青川县枣树村农户墙上的标语,表达了灾区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⑥这是中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灾后重建比抢险救援更为复杂艰巨。它不是物质家园的简单复制,而是要实现作为灾难补偿的历史进步,全面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重建也不是只讲进度和效率,而是要“好”字当头、又好又快。震后不到两个月,国*务*院发布的恢复重建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原则。为了又好又快地实现重建目标,建设者从一开始就冒着余震威胁在废墟上调查走访,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所有城镇的重建都先编制规划,再有条不紊地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曾经被地震蹂躏得支离破碎的映秀镇中滩堡村,如今已成为融合民族特色与现代风

情的旅游小镇,不但有世界级建筑大师设计的作品,而且集中应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抗震减灾科技。所有重建地区都像这里一样,正在变成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家园。

⑦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总能从灾难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不仅设立了防灾减灾日,而且制订、修订了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救灾条例、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政府以及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军队12分钟后就到达灾区,所有转诊伤员无一死亡,7天后灾后重建规划即启动,15天后灾区172所学校全部复课……玉树抗震救灾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再次见证了中国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

⑧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特殊的历史境遇铸就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汶川灾后重建奇迹再一次昭示世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重建,对于灾区发展振兴乃至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实现而言仅仅是开始。700多个日夜的卓绝奋战显示并化作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凭借这力量,中华民族一次次渡过急流险滩走到今天;凭借这力量,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战胜未来的各种艰难险阻,在民族复兴的广阔征程上走向新的胜利。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1、第五段划线句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根据③④两段概括回答)(2分)

12、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彰显在哪些方面?(3分)

13、第七段当中加横线部分有什么作用?(3分)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他说:“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记者问道:“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李咏笑呵呵地说:“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深刻的哲言。成熟的稻谷之所以会弯腰,是因为它经过默默地孕育已经结出成熟的果实。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忽视了这个道理。难怪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门高l.5米,宽40厘米。一个成年人进去,不仅要侧身,而且还得弯腰,否则就是碰了壁也无法入内。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前,弯腰进出一次。老师教育大家说:大门当然进出方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

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

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雪压青松也弯腰,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人行道上的梧桐,虽然它们也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因不能弯腰而被雪压断了。

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原来,弯腰并非就是软弱,而是一份弹性,一种韧性,是生命的一种更深刻的睿智!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弯腰成就了他们,让他们从凡人走向圣贤。

需要指出的是,弯腰并非毫无原则的妥协,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一下腰。是的,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那不是倒下,而是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14、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成熟的稻谷会弯腰”的理解。(4分)

15、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有什么目的?(4分)

16、列举雪松后,作者为什么还要举梧桐的例子?请谈谈理由。(4分)

17、请分析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

18、请结合你的一次“弯腰”经历,谈谈你对“弯腰”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电器、交通、办公、饮食。

3、目的是提醒开车族尽量节省能耗。

4、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答案示例:举例子:以吃一公斤牛肉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例,具体说明了“低碳”跟饮食息息相关。

5、多步行或骑自行车,用节能灯照明,用洗菜水浇花,用完电器拔插头,少用一次性木筷,用太阳能热水器,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等。

6、“世界博览会”指的是由一国政府主办、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

7、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上海世博会规模之大。

8、运用“大约”一词,更加切合实际地说明了中国国家馆的总建筑面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9、①展现人类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

②展望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或思考人类的未来发展)

③寻求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解决途径。(或推动人类生活的不断改善)

④促进人类的理解和沟通、交流和合作。(或一次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

⑤体现各参展国的特色,促进人类多元文化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⑥提升了主办城市的国际影响力等。

(能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若从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10、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新生,彰显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11、地震灾区的快速重建。

12、这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这是中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

13、举例证明了“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的观点。(或见证了中国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

14、“成熟的稻谷会弯腰”是说一个成熟的心智,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改变,选择“暂时的放弃”,以弹性和韧性,求得一种更为深刻的生命睿智,从而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15、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是要让学生明白:“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

16、列举雪松证明了“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的道理后,再举梧桐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不弯腰被折断”的道理。这样的正反对比论证,更全面,更辩证,说服力更强。

17、蝉蜕是为了新生,“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比喻“弯腰”也是人的一种新生方式,通过“弯腰”这种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18、略

命题人:平湖市林埭中学张依新

2021年2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