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地质学总结

煤矿地质学总结

煤矿地质学总结
煤矿地质学总结

煤矿地质学总结

煤矿地质学总结

1,什么是煤矿地质学?答: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煤矿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包括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情况。2.为什么学煤矿地质学?答:研究煤矿地质条件,矿井地质工作,矿井储量管理,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预防预测,环境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3.陆地表面的形态包括;答.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等

4.海底表面的形态:答: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海岭,海沟,深海盆地(深海丘陵,深海平原).

5.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

6.古腾堡面: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

7.地壳:是指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从地表到莫霍面,由各种岩石构成的圈层。8.地幔:指莫霍面至深2900km的古登堡面的圈层。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9.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指位于2900km深处以下直至地心。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分为外核(E层),过渡层(F层),内核(G层)。

10.上地幔:地幔的一部分,即B层(莫霍面~400千米)和C层(400~670千米),

11.下地幔:地幔的一部分,即D层(670~2885千米

12.地球外圈的划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圈:地壳,地幔,地核。13.地球的物理性质:密度,压力重力地热磁性电性放射性。

14.重力异常: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值与相应点在地球椭球面上的正常重力值之差。或地球自然表面上的重力观测值与相应点在近似地形面上的正常重力值之差。

15.地磁异常:而实际上测得的地球磁场强度和理论磁场强度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称地磁异常

16.地热增温率:即地热梯度,是指常温层以下受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所产生的热能控制。温度随深度增加而有规律地升高。通常把每向下100m温度增高的数值,17.内地质作用及包括形式:作用于整个地壳或岩石圈,能源主要来自地球本身的内力地质作用,形式:构造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18.外地质作用及包括形式:作用于整个地壳,能源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形式: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19.构造运动:有地球内动力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变形变位的机械运移过程。20.克拉克值:克拉克值是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21.地壳中的主要矿物元素:OSiAlFeGaNaKMg

22.矿物: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23.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长程有序,并成周期性重复排列。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近程有序,但不具有长程有序。如玻璃。外形为无规则形状的固体24.矿物的主要性质:

一,矿物的形态(单体的形态:①一向伸长的②二向延展的③三向等长的。集合体形态:①柱状,针状,放射状,纤维状②板状,片状,鳞片状③粒状集合体④晶簇⑤其他形态;鲕状,核状,豆状土状分泌体钟乳状等)

二,矿物的光学性质(①颜色:自色,他色,假色。②条痕③光泽: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树脂光泽,丝绢光泽,土状光泽。

④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三,矿物的力学性质(①硬度,②解理:极完全解理,完全,中等,不完全,极不完全解理。③断口:贝壳状断口,锯齿状断口,参差状断口。)四,其他性质(①相对密度②磁性)

27.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对自然光的吸收,反射,折射等所表现的各种性质。

28.矿物的颜色,光泽,透明度:颜色:矿物最直观的光学性质,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单色光选择吸收的结果。光泽:指矿物表面反射可见光的能力。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波长的程度。

29.摩氏硬度与硬度:应用划痕法将棱锥形金刚钻针刻划所试矿物的表面而发生划痕,习惯上矿物学或宝石学上都是用莫氏硬度。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作用的机械强度。30.摩氏硬度计1到10级:①滑石②石膏③方解石④萤石⑤磷灰石

⑥正长石⑦石英⑧黄玉⑨刚玉⑩金刚石。

32.解理及断口:矿物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断口:矿物的一种力学性质。与“解理”相对,矿物受力后不是按一定的方向破裂,破裂面呈各种凹凸不平的形状的称断口。

34.常见的矿物20种:自然金,英、白云母、黑云母、正长石、斜长石、方解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蛇纹石、滑石、重晶石、萤石、磷灰石、白云石、黄玉、刚玉,蒙脱石,红柱石,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 35.岩石:组成地壳的天然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球的物质之一。36.岩石的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37.火成岩的矿物成分:正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辉石,橄榄石,斜长石,角闪石(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38.火成岩的结构及构造:结构:(①显晶质结构②隐晶质结构③玻璃质结构④等粒和不等粒结构⑤斑状和似斑状结构⑥自形晶结构)构造:(①块状构造②斑杂结构③气孔和杏仁结构③枕状结构④流纹结构)。

39.火成岩的分类: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40.火成岩的主要类型:①橄榄岩:超基性深成岩②辉长岩:基性深沉岩③闪长岩:中性深成岩④正长岩:中性深成岩。⑤花岗岩:酸性深成岩。

41.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石英类,长石类,云母类,粘土类,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及铁铝等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42.沉积岩的结构及构造:结构:(①碎屑结构:砾状,砂状,粉砂状,泥状结构。②非碎屑结构)构造:(层理,波痕,泥裂,印模,结核)43-1.圆度(磨圆度):碎屑物棱角被磨蚀而圆化的程度。

43.沉积岩的分类:外源沉积岩(陆源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内源沉积岩。

44.沉积岩的主要类型:砾岩与角砾岩,砂岩,粉砾岩,泥岩和页岩,火山碎屑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

45.变质岩的结构及构造;结构:结构:(变余结构和变晶结构。)构造:(变余构造,变成构造)

45-1.变余结构:又称残留结构,是指变质岩中由于重结晶作用不完全,仍然保留的原岩结构。例如,原来沉积岩中的砾状结构、砂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 45-2.变晶结构:指原岩在固态条件下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结构。

46.变质岩的分类:接触变质岩类,汽-液变质岩类,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类变质岩。

47.变质岩的主要类型:角岩,大理岩,石英岩,矽卡岩,糜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48.地层: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49.古生物:地质时期的生物统称为古生物。50.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51.古生物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52.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按照地层的原始生成顺序和地层工作的实际需要,把一个地区的地层划分成各种地层单位,建立地层系统。53.地层分类: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

53-1,地层对比: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单位,根据岩性、古生物化石等特征作地层层位上的比较研究,进而证明这些地层单位是否在层位上相当的对应关系。54.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①岩石地层学方法:岩性及岩石组合分析法标志层法旋回结构法。②生物地层学方法:标准化石法生物组合法。③地层间接触关系分析法: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55.整合接触:新老地层彼此平行接触并且连续沉积,没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56.假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新老地层彼此接触但不连续沉积,曾有过或长或短的沉积间断。

57.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新老地层彼此不平行,有一交角,其间有明显的剥蚀面。

58.地层单位的分类:①岩石地层分类(组群段层)②生物地层分类③年代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

58-1.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带58-2.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

59.地质年代表(从古至今):元古宙PT(新元古代,中元古代,古元古代),太古宙AR,冥古宙,显生宙PH(古生代Pz:①寒武纪②奥陶纪O③志留纪S④泥盆纪D⑤石炭纪C⑥二叠纪P。中生代Mz:①三叠纪T②侏罗纪J③白垩纪K。新生代Kz:①早第三纪E②晚第三纪N③第四纪Q。)

60.地质构造:主要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石变形变位现象在地壳中存在的形式和状态就称为地质构造。

61.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岩层的产状。62.岩层产状的要素: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

63.褶皱和褶曲:由于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而形成的一系列波状弯曲但仍保持着岩层的连续完整性的构造形态,成为褶皱。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64.褶曲的要素:核部翼部翼角转折端顶角枢纽轴面轴、轴迹脊线和槽线。

65.褶曲的分类:①横剖面分类:直立褶曲斜歪褶曲倒转褶曲扇形褶曲平卧褶曲绕曲。②纵剖面分类:水平褶曲倾伏褶曲。③平面形态分类:线形褶曲短轴褶

曲近等轴褶曲.④剖面上褶曲组合形态分类:复背斜和复向斜隔挡式和隔曹式褶皱同斜褶皱。⑤平面上褶曲的组合形态分类:平行褶皱雁形褶皱帚状褶皱。

66.背斜与向斜(区别方法):背斜是核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向两侧依次对称出现较新的新岩层形态一般向上弯曲的褶曲,向斜是核心部位的岩层较新,两翼较老,向两侧一次出现较老岩层形态一般向下弯曲的褶曲。

67.断裂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所受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发生脆性形变形成大小不一的破裂和错动,使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这种岩层脆性形变造成的产物总称为断裂构造。

68.节理:断裂面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

69.断层:破裂面两侧岩石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70.节理的分类:①成因分类:原生节理次生节理(构造节理非构造节理)②产状分类: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倾层节理。③力学性质分类:张节理剪节理。

71.断层的要素:断层面断层线交面线断盘断距。72.断层的分类:①根据断层两端相对位移方向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②根据断层走向和所切割岩层走向的关系分类: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交断层③根据断层走向和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分类: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73.断层的组合类型:地垒和地堑阶梯状构造叠瓦状构造。

74.地垒和地堑:通常幼两条以上正断层组成。若断层倾向相背,中间断盘相对上升两边断层相对下降称为地垒。断层倾向相对,中间盘相对下降,两边盘相对上升称为地堑。

75.叠瓦状构造:由数条产状大致相同的逆断层组合在一起,其上盘在剖面上呈叠瓦状向同一方向依次上推,这种断层组合形式称为叠瓦状构造。

76.成煤作用:从植物遗体堆积转变为煤的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77.成煤的必要条件:植物条件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地壳运动条件。78.煤岩成分:丝炭镜煤暗煤亮煤。

79.宏观煤岩类型:光亮煤半亮煤半暗煤暗淡煤。80.煤中主要元素:

C,H,O,N,S,P.

81.煤的物理性质:颜色和条痕,光泽,密度,硬度,脆度,裂隙,导电性,

82.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粘结性,煤发热量。

83.八中煤种:无烟煤,贫煤,焦煤,肥煤,气煤,长焰煤,褐煤,煤。

84.含煤岩系:是指一套含有煤层并且在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岩系,简称为煤系。85.含煤岩系类型:近海型含煤岩系,内陆型含煤岩系。

86.含煤岩系的组成:煤层和许多沉积岩层组成。煤层,顶板,底板,标志层。

87.煤层的顶板及底板;①顶板:指位于煤层上方一定距离的岩层;②底板:指位于煤层下方一定距离的岩层。

88.煤田:指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89.煤产地:指受后期大地构造变动和剥蚀作用而分隔开的一些单独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90.中国主要聚煤区:东北,西北,华北,滇藏,华南等聚煤区。

91.煤层厚度对煤矿生产的影响:采掘部署,计划生产,掘进率增高,回采率降低。

92.矿井地质构造有哪些:褶曲构造,断裂构造。

93.断层对生产的影响:井田划分,井田开拓方式,采区和工作面布置,安全生产,煤炭损失量,巷道掘进量,煤矿综合经济效益;。

94.节理裂隙对生产的影响:钻眼爆破效果,开采效率,顶板控制方法,工作面控制,其他方面:地下水和矿井瓦斯。

95.断失煤层的寻找方法:层位对比法,伴生派生构造判断法,规律类推法,作图分析法,生产勘探法。96.喀斯特陷落柱:含煤地层下伏碳酸盐岩等可容岩,因地下水溶蚀引起上覆岩层冒落而成的柱状塌陷体。

97.矿井瓦斯:煤炭生产过程中,由煤层及其围岩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

97-1.影响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有哪些?答:(1)煤的变质程度。(2)围岩和煤层的渗透性。

(3)地质构造。(4)地下水活动。(5)煤田暴露程度。(6)煤层埋藏深度。

98.矿山压力:地下的煤层和岩层在未采动之前处于应力平衡状态,采掘过程使其应力重新分布,在采掘空间周围岩体内形成一种促使围岩向已采掘空间的力。99.含水层:能透水并且含有地下水的岩层。100.透水层:能透水的岩层。 101.地下水的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孔隙水,裂隙水(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喀斯特水。

102.地下水物理性质:温度,颜色,觉味,透明度,气味,密度。103.下降泉;由潜水含水层形成的泉。识图。104.上升泉:由承压水含水层形成的泉。识图。 105.矿井水的

煤矿地质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二答案汇编

考试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专用纸 A()B()卷 学年第学期课程煤矿地质班级闭(开)卷姓名关英斌 ================================================================================ 一、解释下列概念:(10分) 1、沉积岩:在地表及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或某种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经过改造而形成的岩石。 2、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物质发生运动和变化的各种自然作用。 3、岩床:地下岩浆沿煤、岩层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侵入体。 4、勘探程度:勘探区在不同阶段,在相应工程基本线距控制的基础上,对各种地质问题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和查明程度。 5、矿井瓦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和围岩中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 (评分标准:本大题共计10分,每个概念2分) 二、填空:(10分) 1、地震波(0.5分) 2、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3分) 3、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3分,每个0.5分) 4、勘探线、构造线、煤层底板等高线(1.5分,每个0.5分) 5、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构造、极复杂构造(2分,每个0.5分) 三、简答题:(25分) 1、宏观煤岩类型有:(1)光亮型;(2)半亮型;(3)半暗型;(4)暗淡型。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4分,每种类型1分) 2、煤田普查与勘探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钻探和物探四种。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4分,每种手段1分) 3、地质误差包括:构造误差、煤层对比误差和边界线误差。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3分,每种误差1分) 4、矿井原始资料整理包括:(1)检查、补充、誊清原始记录;(2)清绘原始地质图件;(3)建立原始地质资料台帐;(4)清绘原始地质资料。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2分,每种分类0.5分) 5、矿井总储量的划分如下: 矿井总储量包括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1分) 其中能利用储量包括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1分) 工业储量中包括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量(1分) 6、地质说明书的种类有:建井地质说明书、开拓区域地质说明书、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4分,掘进地质说明书可以不答,其它每种说明书1分) 7、地表防水的措施有:慎重选择井筒位置、河流改道、铺设不透水人工河床、修筑排水沟、堵漏。(评分标准:本题共计5分,每种措施1分) 四、叙述题:(20分) 1、答: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有以下十种:①矿物的外形;②颜色;③透明度;④条痕色;⑤光泽;⑥解理及断口;⑦比重;⑧硬度;⑨磁性;⑩与化学试剂反应。 四种矿物的区分方法是:分别取四种矿物少许加稀盐酸,剧烈反应者为方解石,粉末剧烈反应而块状矿物反应微弱者为白云石;在剩余的两种矿物中,具有贝壳状断口且为油脂光泽的为石英,具有解理的为斜长石。另外从硬度上石英的硬度大于斜长石也可区分两种矿物。

煤矿地质学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绪论 1.煤矿地质学的概念,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和解决与煤矿设计、建设、生产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为什么要学习煤炭地质学:1.开采之前的地质工作不能满足开采需求;2.解决采煤问题中必备地质知识;3.采矿工程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 第一章地球概述 2.关于地球的物理性质与相关的各种异常 地球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地压、重力、地磁与地热,一共5个,其中的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如下: 重力异常:由于地壳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各处不同,使得引力和离心力发生变化,造成实测重力值与正常重力值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地磁异常:埋藏着带有磁性的岩体或者矿体的地方,产生一个局部的附加磁场,使得该处的实测地磁要素值与理论上计算的正常值发生偏差,这种现象叫做地磁异常。 地磁场的三个要素:磁偏角、磁倾角与地磁场强度。 由地表向深部,低温特征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三层: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 地温梯度:又叫地热增温率,它指深度每下降100米,温度升高的度数,以℃/100m表示。 地温级:又称为地热增温级,它指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它所增加的深度值,以m/℃表示。 地温异常:不同地区的地温梯度和地温级都有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和掉下水的运动状况,以及岩石导热率等因素。通常将温度梯度不超过3℃/100m 的地区称为地温正常区,超过3℃/100m的地区称为地温异常区。 3.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进一步可以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而地核可以分为外核与内核,地壳分为硅铝层(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玄武岩质层)。外部圈层构造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4.地球的表面特征 陆地表面特征:陆地表面特征极为复杂,按照高低和起伏的情况,可以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洼地等等,其中海拔高度1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低于面积最大,占地球总表面积的20.8%。 海洋表面特征:根据起伏状况和海水深浅,将海底分为大路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单元,其中大路边缘又可以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三部分。 第二章地质作用 5.地质作用与内外力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动力称为地营力 依据地质作用的能源不同,地质作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球内部的能所产生的地质内营力(地质内动力)引起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另一类是由地球外部的能所产生的地质外营力(地质外动力)引起的,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其中地震作用概念为地壳的局部快速颤动称为地震。地震类型按照震源深度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按照成因可以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外力地质所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

煤矿地质学期末考试题共套

煤矿地质学期末考试题 共套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国矿业大学学年第学期 《煤矿地质学》试卷(1) 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34分) 1.矿物是各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自然化合物 ,常见的八种造岩矿物指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 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2.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有煤层厚度变化、构造 变动、冲刷作用、岩浆侵入、瓦斯、地热和岩溶陷入柱等。 3.常用的煤田地质勘探图有件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 钻孔柱状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煤、岩层对比图。 4.古生代可划分为六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寒 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 二叠纪(P)。 5.成煤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 和古构造。

6.岩浆是由地下深处上来的,含有气体物质的,灼热的熔融状,成分及其复杂的 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酸性、中性、基性和超硅酸盐熔融体。根据 SiO 2 基性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7.矿井水的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 老窑水。 二、简述题(共26分) 1.简述地壳的圈层构造。 答:(要点)分外圈层与内圈层; 外圈层又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内圈层以莫霍面与古腾面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矿井下巷道遇断层时的征兆 答:答题要点: A、断层附近煤岩层塑性变形现象; 包括:煤岩层的产状发生变化、煤层厚度发生变化、出现牵引褶曲等… B、断层附近的脆性断裂现象;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地球的圈层构造大致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层与外圈层。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与地核。 2、矿井水的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与老窑水。 3、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4、煤矿储量中的“三量”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与回采煤量。 5、地质年代表,中生代包括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古生代包括晚古生代与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包括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早古生代包括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 二名词解释 正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下移动,下盘相对向上移动。 逆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上移动,下盘相对向下移动。 低温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以 °C/100m表示。 含水层:地下岩层空隙中,储存有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水,称含水层(带)。隔水层:由不透水岩石构成的岩层,具有阻隔地下水的性能。 煤炭储量:赋存在地下具有工业价值的、可供开采利用的煤炭数量。 三、简答题 1、矿物岩石节理,解理,裂隙,断裂的区别? 答:解理就是指矿物晶体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不同矿物解理的方向数目与解理的完全程度不同,因此,解理就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在岩层的一定部位与一定方向上产生断裂。岩层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无显著位移的称为节理又称裂隙;有显著位移的称为断层。她们统称为断裂构造。 2、地层接触关系的几种特征? 答: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有3种。1、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两者连续沉积,没有时间间段。2、平行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但不就是连续沉积,有沉积间断。3、角度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斜交,两者时代不连续,岩性与化石变化明显,具有明显凸凹不平剥蚀面。 3、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对比方法? 答通过地层对比可更好的了解与掌握地层的分布规律为找矿打下基础。 方法有:根据岩层的生成顺序划分与对比;根据岩层的岩性特征划分与对比;根据岩层中赋存的古生物化石划分与对比;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划分与对比;利用放射性同为素测定地质年代。 4.井下煤层厚度的变化原因以及对生产的影响?

煤矿地质学

1煤矿地质学的概念,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煤矿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和解决与煤矿设计、建设、生产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为什么要学习煤炭地质学:1.开采之前的地质工作不能满足开采需求;2.解决采煤问题中必备地质知识;3.采矿工程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 2.关于地球的物理性质与相关的各种异常 地球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地压、重力、地磁与地热,一共5个,其中的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如下: 重力异常:由于地壳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各处不同,使得引力和离心力发生变化,造成实测重力值与正常重力值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地磁异常:埋藏着带有磁性的岩体或者矿体的地方,产生一个局部的附加磁场,使得该处的实测地磁要素值与理论上计算的正常值发生偏差,这种现象叫做地磁异常。 地磁场的三个要素:磁偏角、磁倾角与地磁场强度。 由地表向深部,低温特征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三层: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 地温梯度:又叫地热增温率,它指深度每下降100米,温度升高的度数,以℃/100m表示。地温级:又称为地热增温级,它指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它所增加的深度值,以m/℃表示。 地温异常:不同地区的地温梯度和地温级都有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和掉下水的运动状况,以及岩石导热率等因素。通常将温度梯度不超过3℃/100m的地区称为地温正常区,超过3℃/100m的地区称为地温异常区。 3.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进一步可以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而地核可以分为外核与内核,地壳分为硅铝层(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玄武岩质层)。外部圈层构造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4.地球的表面特征 陆地表面特征:陆地表面特征极为复杂,按照高低和起伏的情况,可以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洼地等等,其中海拔高度1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低于面积最大,占地球总表面积的20.8%。 海洋表面特征:根据起伏状况和海水深浅,将海底分为大路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单元,其中大路边缘又可以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三部分。 5.地质作用与内外力地质作用: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动力称为地营力 依据地质作用的能源不同,地质作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球内部的能所产生的地质内营力(地质内动力)引起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另一类是由地球外部的能所产生的地质外营力(地质外动力)引起的,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其中地震作用概念为地壳的局部快速颤动称为地震。地震类型按照震源深度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按照成因可以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外力地质所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地震内容有待补充) 6.克拉克值与地壳元素组成 美国人克拉克于1889年,首先测定了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他根据来自世界各地的5159个岩石样品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地壳深16km以内的50种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比,随后又经过许多有关学者不断地补充和修正,使其日臻完善,为了纪念克拉克的功绩,将个中国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右大到小分别为:O、Si、Al、Fe、Ca、Na、K、Mg、Ti、H 7.矿物相关概念与特性 矿物: 矿物是在地址作用下,由一种元素或者一种以上的元素化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形态特征的自然物质。它们是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存在的形式,也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物质基础。 晶体: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其化学成分的质点(原子或离子)按一定方式规则排列,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矿物。矿物的形态特征包括单体形态和结合体形态。 矿物的单体形态主要是指矿物的结晶习性和晶面条纹。根据矿物晶体在三维空间发育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一向延伸(呈柱状和针状,如柱状的石长柱状的角闪石)、二向延展(呈片状和板状,如板状的石膏和片状的云母)和三向等长(呈粒状,如立方体状态的黄铁矿和岩盐)三类。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同种矿物的晶体颗粒或非晶体微粒的聚集。 矿物的物理性质性质主要包括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的力学性质和其他性质三类。 其中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光的吸收、折射和反射所产生的各种性质,其中包括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等。 矿物的颜色是由矿物对白光的各种波长的广播选择性吸收的结果根据成因不同,矿物颜色分为白色、它色和假色三种。 条痕是指矿物在无釉素瓷板上刻划后所保留的粉末颜色。 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程度,主要可以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当矿物表面不平坦时候会产生一些比较特殊的光泽,包括油脂光泽、树脂光泽、丝绢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珍珠

《煤矿地质学》测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试题

————————————————————————————————作者:————————————————————————————————日期:

中国矿业大学2014~2015学年第 1 学期 《煤矿地质学》试卷(A)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节理与解理 答: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层理构造与层面构造 答:层理构造—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层面构造—不同性质沉积层的分隔界面称层面,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 泥裂、印模和结核。 3.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答: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中形成的成层或非成层的岩石体:宇、界、系、统、阶、时带。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宙、代、纪、世、期、时。 4.煤的变质作用 答:褐煤在地下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答: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内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外力地质作用,按外应力的类型可以分为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按其发生的序列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煤矿地质学作业题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1、根据莫霍面和古滕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一级圈层。 2、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地质构造、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 4、引起原岩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及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等。 5、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成热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6、按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 7、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压固、胶结和重结晶。 8、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有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等。 9、石英的化学分子式为SiO2、摩氏硬度为7。 10、岩石按成因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11、按地史中生物演化的阶段可建立6个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它们分别是宇、界、系、统、阶、时带。 12、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代、纪、世、期、时。 13、岩(煤)层的产状通常以岩(煤)层的走向、倾向、倾角来表示。 14、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 15、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类。 16、断层要素主要包括断层面、断层线、交面线、断盘、断距。 17、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断层分类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8、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19、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泥炭化阶段、煤化阶段。 20、在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第三纪 21、影响煤矿生产具有普遍性的地质因素有: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变化、煤层顶底板条件等。 22、现在把瓦斯矿井等级划分为三级:(1)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以下;(2)高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以上;(3)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 23、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矿体及围岩空隙中的地下水、地表水、老窑积和大气降水 24、现行的规范中,把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A 级、B级、C级、D级四个级别,其中A级和B 级为高级储量,C级和D级为低级储量。 25、地形地质图是表示研究区的地形特征、地层、矿层分布、岩层产状及地质构造特征的图件 26、反映某一水平地质情况和井巷工程的图件,称为水平切面图。 27、喀斯特洞穴的发育和喀斯特洞穴塌陷是形成陷落柱的根本原因。 28、瓦斯在煤层和岩层中有两种存在状态,即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 29、人们对地下水提出了许多分类方法,其中对煤矿生产有直接意义的有两种: (1)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分类有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2)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类有孔隙水、裂隙水、喀斯特水。 30、可采储量(T)、设计储量(P)与工业储量(I)三者之间的关系为:T=(I-P)K。 二、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 2、内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地球旋转、重力、放射性元素蜕变、地热以及结晶相变、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等在地球内部产生的动力,促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及外部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 3、外力地质作用: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和日月引力等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壳表层进行的各种作用,统称为~。 4、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5、岩层的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地质学》试卷六及参考答案

《煤矿地质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34分) 1.矿物是各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自然化合物 ,常见的八种造岩矿物指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 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2.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有煤层厚度变化、构造 变动、冲刷作用、岩浆侵入、瓦斯、地热和岩溶陷入柱等。 3.常用的煤田地质勘探图有件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 钻孔柱状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煤、岩层对比图。 4.古生代可划分为六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寒 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 二叠纪(P)。 5.成煤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 和古构造。 6.岩浆是由地下深处上来的,含有气体物质的,灼热的熔融状,成分及其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根据SiO2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酸性、中性、基性和超基性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7.矿井水的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 老窑水。 二、简述题(共26分) 1.简述地壳的圈层构造。 答:(要点)分外圈层与内圈层; 外圈层又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内圈层以莫霍面与古腾面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矿井下巷道遇断层时的征兆? 答:答题要点: A、断层附近煤岩层塑性变形现象; 包括:煤岩层的产状发生变化、煤层厚度发生变化、出现牵引褶曲等… B、断层附近的脆性断裂现象; 包括:顶底板中裂隙增多(一般在10-20m范围);常伴生一系列小断层;如岩层裂隙构通含水层,则出现淋水增加、甚至发生涌水。

C、遇断层前后,瓦斯涌出量往往明显变化; 3.什么是内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什么是外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 答: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地壳运动、地 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外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所引起,主要发生在地球表层。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三、图件分 析(14分) 1.识别 图1、2中哪 是背斜,哪 是向斜(在 图上标出), 并完成图中构造形态,画出轴面的位置(图1、2为未完成的地质剖面图,图中字母为地层代号,剥蚀掉的地层请用虚线连接)。(共14分,每小题7分) (图1) (图2) 四、作图题(10分) 下图为地质图,试沿I—I’方向作地质剖面示意图。(为产状符号)

煤矿地质学重点复习资料

1.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 程称为地质作用。 2.重力异常:地表实际测定的重力值往往与理论值不符,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异常。 3.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也叫增温梯度或地热增温率,其定义是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 4.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的均匀固体。 5.摩氏硬度计:1滑石2石膏---10金刚石 人们将以上10种标准硬度矿物称为摩氏硬 度计。 6.解理:矿物的解理是指矿物在外力打击之下,总是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裂开的光滑面称为解理面。 7.断口:矿物的断口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断面的性质。 8.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9.沉积岩:主要由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火山碎屑物质、生物遗骸等经过搬运、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 10.岩床:也称岩席,是与层面呈整合接触的板状侵入体,厚度稳定,面积较大,多系基性岩浆顺层侵入而形成。 11.地层: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12.地质构造:主要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石变形变位现象在地壳中存在的形式和状态就称为地质构造。 13.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岩层的产状。 14.断层:断层是破裂两侧的岩石有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15.正断层:指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16.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沼泽中经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17.煤化作用:泥炭或腐泥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煤、超无烟煤的物理化学变化称为煤化作用。 18.含水层:指能透水且含有地下水的岩层。 19.隔水层:透水性能差,对地下水的运动、渗透起着阻滞或阻隔作用的岩层,称为隔水层或不透水层。 20.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且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21.承压水:充满与上、下两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22.透水性:岩石能被水透过的这种性能,称为岩石的透水性。 23.综合地质编录:是指编制各种综合地质资料的工作,包括编制反映地质条件总体情况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各种综合地质图件,各类地质报告、地质总结、地质说明书及地质研究的成果。 24.矿井瓦斯: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由煤层及其围岩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包含CH4、N2、CO2、C2H6、SO2、H2S及CO等。 25.层理: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 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造。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常见于大多数沉积岩和一些火山岩中,是研究地质构造变形及其历史的重要参考面。26.组合带:是由三个或更多的化石分类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独特组合或共生的 地层体。 27.储量:矿产储量的简称。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28.综合地质编录:是根据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工作过程。29.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 30.火成岩:主要由高温熔融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壳冷凝形成的岩石,也叫岩浆岩。 31.变质岩:先已存在的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瘦物理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 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的岩石。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卷(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200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考试 《煤矿地质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1、根据莫霍面和古滕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一级圈层。 2、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 4、引起原岩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及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等。 5、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成热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6、按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 7、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压固、胶结和重结晶。 8、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有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等。 9、石英的化学分子式为 SiO2 、摩氏硬度为 7 。 10、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层积岩三大类。 11、按地史中生物演化的阶段可建6个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是宇、界、系、统、阶、时带。 12、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代、纪、世、期、时。 13、岩(煤)层的产状通常以走向、倾向、倾角来表示。 14、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 15、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类。 16、断层要素主要包括断层面、断层线、交面线、断盘、断距。 17、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断层分类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8、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19、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泥炭化阶段、煤化阶段。 20、在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第三纪。 21、影响煤矿生产具有普遍性的地质因素有: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变化、煤层顶低板条件,等。 22、现在把瓦斯矿井等级划分为三级:(1)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以下;(2)高瓦斯矿进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以上;(3)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 23、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矿体及围岩空隙中的地下水、地表水、老窑积和大气降水。 24、现行的规范中,把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A 级、B级、C级、D级,四个级别,其中 AB 级为高级储量, CD级为低级储量。 25、地形地质图是表示研究区的地形特征、地层、矿层分布、岩层产状及地质构造特征的图件。

煤矿地质学各种习题附答案

煤矿地质学 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为(从太阳由近而远排列) 。 2.地温梯度是深度每增加时地温升高的度数,地温分带分为 ,和。 3.地震波在地球内传播有两处极为明显的分界面,在平均地深km为第一地震分界面,又称面;平均地深km为第二地震分界面,又称面,由此将地球的内圈层划分为,和。 4.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5.矿物是。 岩浆岩的六种造岩矿物是。摩氏 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6.矿物的特征包括,,, ,,,,等,矿物的鉴定特征指 7.按照矿物解理面的完善程度,将解理分为,, ,,莫氏硬度计由一到十级的矿物分别为

。 8.常见的造岩矿物有,,, ,,,, 。 9.岩浆是 。根据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 和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10.岩浆岩的八种造岩矿物是 。摩氏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1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沉积岩根据划分为 等类型 12.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是按照___________来划分的,具体的划分规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内源沉积岩的种类有,, ,,, ,和。 14.岩石地层单位从小到大为,,和,年代地层单位由小到大为,,,,和。 15.岩石地层分类系统的组是最基本的单位,组指 。列举出三个含煤地层的组名 16.地层对比是指, 地层对比的依据有,, ,。 17.地层对比的方法有:,, 和。 18.地质年代被划分为五个代,它们分别是,, ,,。 19.古生代可划分为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 。 20.中生代和新生代共有六个纪,他们由老到新分别是,,,,,。 21.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根据岩层的倾角,可以将岩层分为,,和。 22.地层厚度包括,,,, 按照厚度,煤层可以分为,,, 。 23.褶曲要素包括,,,和,影响褶曲发育的因素有,, 24.成煤的必要条件有,,和。 宏观煤岩成分包括,,,和。 25.宏观煤岩成分可分为,,和。煤岩类型有,,和 26.煤矿中常见的地质图件有 。

《煤矿地质学》复习题

《煤矿地质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地温增加率:是指深度每下降100米,温度升高的度数,以C/100米表示。 2.岩浆:是地下深部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分,具有高温高压粘稠的复杂硅酸盐熔融体。 3.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互不吻合,它们之间的夹角成为磁偏角。 4.层理:是指沉积岩的成分、颜色和结构沿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层状构造。 5.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6.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岩石的总称。 7.地层单位:是地层按它们形成的先后次序进行分段,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级别的分层单位。 8.倾伏褶曲:两翼延伸不平行,而在一个方向上渐趋合拢成“V”字形,表示枢纽向一个地方倾斜。 9.倒转褶曲:其两翼向同一个方向倾斜,一翼地层次序正常,另一翼倒转。 10.倾斜褶曲:又叫不对称褶曲。其轴面倾斜;两翼的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包括倾斜背斜和倾斜向斜。 11.穹窿:褶曲的平面形态为浑圆体,其长宽之比小于1/3,其中背斜的称穹窿。 12.冲断层:为断层面大于45度的逆断层。 13.横断层:断层走向与褶曲垂直称为横断层。 14.走向:倾斜岩层的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线。走向线是一条水平的交线。走向线两端延伸方向,称为岩层的走向。 15.倾向: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岩层下倾一侧的方向,称为岩层的倾向。 16.倾角: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投影线的夹角。 17.节理:节理又称裂隙,是指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18.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遗体堆积在沼泽中,在微生物参与下,经过生物化学作用转变为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19.煤变质作用:是指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促使煤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工艺性质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 20.煤成岩作用:一般由泥炭转变为褐煤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 21.含煤岩系: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具有成因联系且连续沉积的一套含有煤系的沉积岩系。 22.煤田:在同一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广大区域,虽经后期的构造破坏或侵蚀冲刷而又分割,但基本上连成一片或有规律可循,起面积可达数十平方公里至数千平方公里,储存有数千万吨至数百亿吨。 23.含水层:含有地下水且有透水的岩层。 24.隔水层:由不透水的岩石构成的岩层,且又阻隔地下水的性能。 25.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稳定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26承压水:当地下水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时,水位高的水对水位低的水产生很大压力,则称为承压层间水或自流水。 27.物探:它是以不同的地质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为基础,利用物探仪器测出地下各种地质体对地球物理场所产生的异常而得到的物理数据,来寻找煤系、煤层,了解地质构造等。

煤矿地质学考试

1、矿井地质工作概念,目的,要求,任务。 概念:为矿山生产建设服务的地质工作。 目的:保证矿生产的顺利安全,充分利用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要求:①要密切联系系实际②要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③要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④要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变化。 任务:①研究矿区、井田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查明影响煤矿正常生产和建设的地质因素②研究煤层的赋存状况、煤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③分析矿井充水条件、预测矿井涌水量,预防和处理水文地质问题④提供矿井生产、基本建设及新井移交生产所需要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及时提交地质说明书、参加采掘设计的审查和生产计划的编制。⑤根据地质情况,与生产部门密切配合,指导掘进和回采工作的合理进行监督资源的充分开采。⑥掌握地质储量变化,进行矿井储量管理,组织补充勘探,增加矿储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⑦研究和调查煤系多也层中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利用价值。 2、矿巷编录的基本要求①经常及时②准确全面③系统统一④突出重点。 222、井巷工程地质编录方式:①观测点式编录②剖面图式编录③断面图式编录 ④切面图式编录⑤展开图式编录⑥矿井数码影像编录。 3、地质编录的步骤、方法、内容。 步骤与方法:①熟悉巷道预想地质剖面和邻近勘探线剖面②确定编录壁和编录高变度③对编录巷道进行全面概率观察④标定编录起点及终点位置⑤在观测壁上挂观测基线⑥观测,记录和描绘巷道壁地质现象。 内容:①岩石命名、岩性描述厚度、产状、化石等②构造位置、性质产状及其它特征等③岩浆侵入形态、成分、产状等。 4、观测基线的作用:确定剖面的空间位置/控制距离/实测地质界线/巷道形状等。 5、石门编录资料的用途:是分析构造对比煤层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采取设计,巷道布置及其施工不可缺少的资料。 6、原始地质资料整理的一般要求,步骤 一般要求:当天资料当天整理完毕,最迟不能超过两天。 步骤:①检查,补充和理清地质记录②清绘原始地质图件 ③建立原始地质资料档案④填绘原始地质资料。 7、穿层巷道的观测重点,顺层井巷观测的主要内容 穿层巷道的观测重点:所穿过的岩层层序、岩性、厚度及岩层间的接触关系,岩石内部结构构造特征等。 顺层井巷观测的主要内容:煤层厚度、结构、产状,宏观煤岩类型(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暗淡型煤)及煤岩组分(镜煤、亮煤、丝炭、暗煤),顶底板岩性及其变化,所见构造及其它地质现象(侵入体、岩溶陷落柱等)。 其基本编录方式一般采用剖面图式、观测点式或断面图式。 8、矿井地质图件编制依据及要求 依据:勘探(包括资源勘探和矿井地质勘探)资料、矿并建井地质资料矿井生产中所获的地质资料。要求:整洁美观内容齐全、精度、比例尺符合标准 9、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的概念及其作用 概念:煤层底板底或顶界面与一组水平面交线的垂直投影图。 作用:它既是地质勘探的重要成果、矿井设计和煤矿生产的主要图件,又是煤矿进行开拓布置、编制生产计划、设计井巷工程及安排采掘生产的重要依据。反应矿井构造形态,产状变化,煤层赋存情况和井田范围,开拓部署等等。

最新煤矿地质学试题库

《煤矿地质学》考试题 一、填空 1.根据莫霍面和古滕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和三个一级圈层。 2.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 3.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和等。 4.引起原岩变质的主要因素是、及等。 5.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 6.按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和等。 7.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和。 8.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有矿物的、、、等。 9.石英的化学分子式为、摩氏硬度为。 10.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 11.按地史中生物演化的阶段可建立6个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它们分别是、、 、、、。 12.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 13.岩(煤)层的产状通常以、、来表示。 14.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和两种。 15.断裂构造可分为和两类。 16.断层要素主要包括、、、、。 17.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断层分类为、、。 18.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 19.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 20.在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 21.影响煤矿生产具有普遍性的地质因素有:、、等。 22.现在把瓦斯矿井等级划分为三级:(1),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2)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 23.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和。 24根据地质可靠程度,把资源/储量分为四个级别,它们分别是、、和。 25.地形地质图是表示研究区的、、、及 的图件。 26.反映某一水平地质情况和井巷工程的图件,称为。 27.喀斯特洞穴的发育和喀斯特洞穴塌陷是形成的根本原因。 28.瓦斯在煤层和岩层中有两种存在状态,即和。 29.人们对地下水提出了许多分类方法,其中对煤矿生产有直接意义的有两种: (1)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分类有、、; (2)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类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 2.内力地质作用: 3.外力地质作用: 4.岩石: 5.岩石的产状: 6.褶皱构造: 7.成煤作用: 8.煤化作用: 9.含煤岩系:: 10.喀斯特陷落柱: 11.矿井瓦斯: 12.绝对瓦斯涌出量: 13.相对瓦斯涌出量: 14.矿山压力:

煤矿地质学-期末考试题(共8套).

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片理:指板状矿物、片状矿物和柱状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平行排列而形成的构造。 层理: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矿物——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较稳定的化学成分和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和化合物,一般为固体。 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由先成的岩石经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瓦斯——煤矿生产过程中由煤层及其围岩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一般以甲烷为主,其次为氮气和二氧化碳。 储量——储量是煤田内蕴藏的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和一定研究程度的煤炭资源数量; 岩浆——在地下深处形成的、高温、粘稠的、以硅酸盐物质为主要成分的熔融物质,可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性组分和金属硫化物物质。 陷落柱——是由于煤层下伏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层经地下水强烈溶蚀而形成空洞,从而引起上覆岩层失稳,向溶蚀空间冒落、塌陷,形成的筒状或似锥状柱体,内部充填塌陷形成的角砾状岩石碎块,俗称无炭柱。

构造运动——造成地壳岩层位移、变形的内力地质作用。 1.摩氏硬度计:十种矿物作为相对硬度的是个级别,从1级到10级为: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2.解理与端口:解理:外力打击下,总是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端口:外力打击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端面的性质。 3,含水层-能透水且含有地下水的岩层。 隔水层-透水性能差,对地下水运动、渗透起阻隔作用的岩层。 4,组合带:指所含化石的内容在整体上构成与相邻地层不同的自然组合的地层体。 5.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断层。 6. 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7.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震中也称震中位置,是震源在地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用经、纬度表示。 8. 条痕:矿物条痕是矿物在无釉白色瓷板上摩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 9. 正断层:地质构造中断层的一种。是根据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划分的。断层形成后,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正断层。 .矿物是各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自然化合物,常见的八种造岩矿物指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2.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有煤层厚度变化、构造,变动、冲刷作用、岩浆侵入、瓦斯、地热和岩溶陷入柱等。 3.常用的煤田地质勘探图有件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煤

煤矿地质学 期末考试题(共8套)

中国矿业大学学年第学期 《煤矿地质学》试卷(1) 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34分) 1.矿物是各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自然化合物 ,常见的八种造岩矿物指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 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2.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有煤层厚度变化、构造 变动、冲刷作用、岩浆侵入、瓦斯、地热和岩溶陷入柱等。 3.常用的煤田地质勘探图有件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 钻孔柱状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煤、岩层对比图。 4.古生代可划分为六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寒 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 二叠纪(P)。 5.成煤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 和古构造。 6.岩浆是由地下深处上来的,含有气体物质的,灼热的熔融状,成分及其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根据SiO2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酸性、中性、基性和超基性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7.矿井水的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 老窑水。 二、简述题(共26分) 1.简述地壳的圈层构造。 答:(要点)分外圈层与内圈层; 外圈层又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内圈层以莫霍面与古腾面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矿井下巷道遇断层时的征兆? 答:答题要点: A、断层附近煤岩层塑性变形现象; 包括:煤岩层的产状发生变化、煤层厚度发生变化、出现牵引褶曲等… B、断层附近的脆性断裂现象;

包括:顶底板中裂隙增多(一般在10-20m范围);常伴生一系列小断层;如岩层裂隙构通含水层,则出现淋水增加、甚至发生涌水。 C、遇断层前后,瓦斯涌出量往往明显变化; 3.什么是内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什么是外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 答: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地壳运动、地 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外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所引起,主要发生在地球表层。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三、图件分析(14分) 1.识别图1、2中哪是背斜,哪是向斜(在图上标出),并完成图中构造形态,画出轴面的位置(图1、2为未完成的地质剖面图,图中字母为地层代号,剥蚀掉的地层请用虚线连接)。(共14分,每小题7分) (图1) (图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