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死刑存废之争看当前我国死刑政策制定的基础——一种新的思路

从死刑存废之争看当前我国死刑政策制定的基础——一种新的思路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cr7年9月

虑到人的非理性的需要。复仇心理作为一种典型而普遍的社会非理性心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有或强或弱的区分。这种心理,我们无法武断地评价它是好,还是不好。但一种非理性的心理宣泄,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客观存在的社会需求。笔者限于资源与能力,无法进行广泛地调查取样。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与经过数百年启蒙思想熏陶,被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氛围影响下的欧洲民众相比,我国大众舆论对恶人进行报复和惩罚、维护社会秩序的心理需求明显强于对生命的平等珍视。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样的观点:罪犯、犯罪嫌疑人也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和尊严。但是,报复主义的非理性需求仍然旺盛。

法律不可能完全摆脱社会环境而存在,法律的制定不可能不考虑这种并不太过分的社会心理需求。而死刑是最能体现报复主义的一种刑罚方式,所以,基于这样的群体心理作背景,保留死刑是必然选择。如果这样的社会心理与舆论基础不加改变,就贸然废除死刑,只会加剧普通大众对法律的不信任。

第二.社会经济成本。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法律属于上层建筑,受社会经济基础制约。我国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是还不是一个十分富裕的国家,生活资料供给仍然没有达到像发达国家一样充裕的地步。而且,由于某些复杂的原因,司法行政的平均成本居高不下,社会能负担的行政经费并不高。再考虑到目前我国的死刑犯数量中,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占很大一部分,这些人员有很多是文化程度低、有各种先天后天心理缺陷甚至仇视社会的人。把这样的犯人关押在监狱里面,每年国家支出的经费数以几万元计,对其进行矫正的代价相当大,而罪犯经改造能够再创造的社会财富也很小,从经济上进行对比,不如—颗子弹消灭掉来得有效率。

第三、刑罚阶梯不合理。按照刑法基本原则,刑罚轻重应当与罪行的严重程度相适应,也就是。罚当其罪”。。罚当其罪”要求刑法规定的刑罚应当按轻重形成比较合理的梯次配置。终身剥夺自由的滋味对于罪犯来说,不会比死刑好多少。但我国的无期徒刑、死缓(法律规定为死刑的一种执行方式,但事实上与死刑立即执行形成了两种相对独立的刑罚)与死刑立即执行的威慑力有着天壤之别。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我国无期徒刑可以通过减刑,最快关押十二年就可以被释放,而死缓加上两年考验期,最快关押十四年就可以被释放。显然这样的惩罚与死刑相比反差太大,与某些施行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自由刑的国家相比,显然是没有形成合理的刑罚梯次配置。目前已经有评论认为。我国自由刑的执行期限过短,存在弊端,建议延长。【60此外,我国的数罪并罚制度也存在缺憾,即使罪犯被判犯若干个罪,有期徒刑刑期的代数和即使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年,执行数罪并罚之后也不超过二十年,再考虑到减刑的因素。罪犯实际被关押的期间也不过十几年。有期徒刑本来所具有的剥夺、威慑等功能因而也大打折扣。【71这一切都说明现行刑罚阶梯存在严重的扭曲。如果在这样的制度下贸然取消死刑,那么即使被判处最严厉的无期徒刑,罪犯最快关押十二年就放了出来,不仅很难起到较好的震慑50作用,而且在监狱矫正效果较差的情况下,有较大人身危险性的罪犯释放之后更有可能重新对社会构成威胁。

第四,刑罚的执行现状。对刑罚执行这一关键而重大的问题,目前从立法到执法都存在重大缺陷,导致刑罚的实际执行效果与理论相差极大。自由刑不仅普遍达不到惩戒和教育的目的,反而达到相反的效果。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率普遍较高,监狱刑满释放人员有相当部分成为社会隐患。另外,由于监狱体制、财务预算等诸多原因,刑罚的执行缺乏充足的约束和监督,实践中的刑罚执行丑闻时常被揭露出来。有时犯人通过行贿等不正当手段打开方便之门,对自由的约束名存实亡。由于刑罚执行不严,没有形成对犯罪的严厉而持久的威慑印象,反倒在老百姓心目中形成了“只要不枪毙,就还有机会逍遥快活”的潜规则q。如果自由刑与死刑存在如此大的落差,且自由刑不能有效惩戒和制止犯罪,甚至不能降低正在服刑的罪犯对社会的危险,那么,除了死刑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让守法公民感到安全呢?为什么那么多老百姓反对废除死刑,相当大的原因在于此。

以上简单叙述了笔者对我国当下为什么选择保留死刑的几个因素的思考。笔者认为,这几个因素对决定死刑政策的影响也不是等量齐观的。我国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和改革的深入,执行机关的经费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第二个因素会逐渐淡化,而后两个因素毫无疑问对死刑适用的减少甚至废除有关键的阻碍作用。如果我们能对现行的刑罚阶梯和刑法执行现状进行彻底的检讨,从而促进建立科学合理的刑罚体系和刑罚执行制度,使自由刑等其他刑种在实践中能够充分起到控制和打击犯罪、矫正罪犯的作用,那么死刑在刑罚体系中的地位自然就会削弱,于是保留死刑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了。随着科学合理的刑罚阶梯和执行制度的施行,其他刑罚也能够起到应有的社会作用的时候。通过实实在在亲身感受而受教育的普通群众,还会那么固执地坚持报复主义、保留死刑么?毕竟,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应当坚信一条——要相信群众。

四、换一种思路看死刑政策—--代结语

我国古代传统法律思想就有。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的慎用死刑的思想。随着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理性观念逐渐被接受的趋势下,尽量减少、务必谨慎适用死刑已经成为理论和实务上的共识。从今年起,我国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复核权全部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这无疑是死刑政策迈向更加科学、完善的一大步。

死刑的存置或者废除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打击和控制犯罪,保障守法公民权益,保障人权,永远是刑法最基本的功能和终极奋斗目标。死刑政策,也当然必须服务于这个目标,因此,死刑适用的宽与严,也永远是跟随时代的需要而发展,不能简单地认为搞中庸之道——保留死刑并减少死刑适用就是一定好的死刑政策。如果我们把保障生命权益与尊严作为价值标准,结合当前国际减少和废除死刑无法逆转的国际大潮流,但又不得不坚持刑法最基本的功能的前提下,为什么我们不能避开死刑是存是废、死刑适用是宽是严的无谓讨论,而是紧盯刑法的基本功能和终极目标作为不变的方向,对死刑政策选择所植(下转第56页)

匿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9冀

政府秘投资者风黢一般(运嚣期风险分散化,政府鞫投资者风险最险分既攻黪秘投资者鼹黢逡大

阖,投资者强险大>较小

发展阶段前期前期初期

发爱羧羧黍期前麓初期

BT,BOoT,BTo,DBFo,FBO呷,

BOL,B∞,DB0鹾,DB0曩,努艘,

暂焉警无

耩垒模式BO(淑,BOD,转礤,DO室,著t{a雷,

CAO.Roo

广东沙角B电厂,广西来寅B法国威望迪通用水务公司采用

电厂,基照电厂、羚高桥电厂、沪T0曩模式购买了武汉、天津、上重庆零袭府与受溯攫保及豢舞

案铡甬嵩速公路、广髑轻统,嚣寒京海穰穴连一些永厂酶经营投,牵ABs(中国)控股徐司签订了我通公路,上海延安东路隧道簸线信泰裔购买的上海南浦大桥、杨国第一个ABs计划合作协议。

工程,中山中番公路等项目(较浦大桥的一定股份以及过江隧

多)道的专营权。

3.结束语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应对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传统融资方式不能满足需要的困境下,城枣基羲设藏投融资方式苓瑟剑裁,浚求薅决激资渠遂缺乏的现状。通过本文对传统融资模式、新兴融资模式的介绍与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目前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有一个整体认识,为未来融资方式的选取提供有益思路。

参考文簌:

[1】【7】杨国荣,张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选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暂学社会科学版),2005,

《4)。

[2】骂彦琳,翅建孚.现代城市管理学(第2版)[掰]。黧京:科学出版社,2005.8.

[3]周庆行,王谦.现代城市公共管理[M】.熏庆:重庆太学囊叛社,2∞5。1.

【4]张伟.城市基础设施授融资研究[M】.托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5】荚庆玲.试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授融资中的闻题及其对策[J].缀济研究参考,2002,(40).

[6】T芸.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研宛[J】.中央黠经大学学壤,粥毒,<8).

[8]【9]邓淑莲.中国基础设施的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7.

[10】焚如宝,王挺蟪。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炎瑰凌及铡薪砑究[j】,建筑经滂,麴06,(10≥.

[11]赵振宇,段林玲.等.Bcyr与ABs项霸融资模式比较及实施初撵[J】.建筑经济,2006,(12).

[12】付器。市场缀瘀条律下城审基破设施建设授融炎模式[j】.城帝管理与辩技,2006,<2).

[13】刘仁忠,黄志华.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融赘问题初探[J].长江论坛,2006,(5).

【l毒】寒立锤,瑟攮项晷熬炎模式P即等B船、赠r模式的比较研究[J】.金融经济,2006,(24).

(责任编辑:孪舒责雠校对:李舒)

(土接第麓茭)摄鳇瑗实基礁热泼是够戆重橇势显藐大力气加以改蘅呢?

参考文献:

①如,睬兴嶷教授扶秀,从其成然性来看,戴弼废止是潮

舞入遵主义恶憨翡必然缮栗;苁其实然性来看,它又是一个i筻长而曲折的过程,对我图现行死刑制度之存废,应持否定的态度。死刑的废止是以刑罚轻缓化为前撼粒,只褰经过刑法改革,逐澎实现了嬲疑耱缓亿,死溅馥疲獠才有可能冀歪捷上蔽睾嚣程。参藏:豫兴良。痰除死刑之应然与塞然[J].法学,2003,(4):45.

②最典溅的例子就是震惊全国的大连“黑老大”案。邹

显要予19鳄年以获意杀人嚣、浚氓嚣舞嚣法携萘罪被一审判处死剩,嚣二审改判髭缓,死蓑判决下来君,邹显卫遇过各种关系,转到大连监狱服刑。被投入监狱后。他施钱买通监狱领导,在高墙内住豪华单闻,有其毽貔入专门囊候,舞紊孥蓊辜遗塞整获,纂楚寇募女狱警为情妇。他在虢狱领导的一手策划下,两次获得减刑。最后终于获得保外就医。在。保外就医”期间,在大连一洗浴中心辱衅滋事,开捻打死一人,譬傍一人,莰瑟雹牵窭了大涟箍馥一事贪官。鼙虽黧君夔羲行麓刑。此案集中及映了当前监狱刑罚执行的诸多鼻病。

臻会影噫毂英惩劣。参冤:“转燕貔人”恕蓥猿长笺下水[N】.大连晚报,2003一08—19(A4).

[1]崔敏.西方国家死刑制度的演变[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拣会辩学版),2006,(4):l。

【2】【意】噩卡垩嚣。论犯罪寿稠黉[琵】。黄蔑。译。惹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58.

[3】郭子贤.论刑事古典学派内部死刑观的异同及共借鉴意义[j】.吉营大学学摄(社会耱学叛),2005,

(4):ll受

[4]龚小玲,范新林.关子死刑存废之爷的哲学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

<2>:辗

[5】郭子贤.论潮事古典学派内部死羽躐的异两及箕借鉴意义[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120.

£6】了翻方,楚议有囊捷爨鼍莲过∞每【鬻】。是圭鸯法捌时报,2007一03一12(A16).

[7]点威.从“罴老大”刑期缩水五十年说起[N】.检察爨摄,2006一08一16(8).

I责任编辑:掌舒责任校对:李舒)

从死刑存废之争看当前我国死刑政策制定的基础——一种新

的思路

作者:吴钦梅, WU Qin-mei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成都,610064

刊名: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2007,23(9)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9条)

1.陈兴良废除死刑之应然与实然[期刊论文]-法学 2003(04)

2.特殊犯人"把监狱长拖下水 2003

3.崔敏西方国家死刑制度的演变[期刊论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4.贝卡利亚.黄风论犯罪与刑罚 2005

5.郭子贤论刑事古典学派内部死刑观的异同及其借鉴意义[期刊论文]-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6.龚小玲.范新林关于死刑存废之争的哲学思考 1996(02)

7.郭子贤论刑事古典学派内部死刑观的异同及其借鉴意义[期刊论文]-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8.丁利才建议有期徒刑可超过20年 2007

9.王威从"黑老大"刑期缩水五十年说起 2006

相似文献(3条)

1.学位论文崔敏严格限制死刑的几点思考2003

死刑作为一种最严厉的刑罚,其存废之争历来为世界刑法学界论战的核心.该篇论文,在介绍死刑废除论与死刑存置论观点及中国刑法限制死刑适用之具体体现的基础上,阐明了作者对中国严格限制死刑的几点思考.第一章,阐述死刑废除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分析总结了死刑废除论的主要立论依据.第二章,阐述死刑存置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分析总结了死刑存置论的主要立论依据.第三章,分析中国限制的死刑政策及其在实体法、程序法、司法实践中的体现,阐明中国目前处于限制死刑的阶段.第四章,提出结论观点:一是中国存在进一步限制死刑即严格限制死刑的可能性,其理由在于中国已经具备严格限制死刑的经济条件、中国国民已具备了严格限制死刑的心理承受力及社会的发展决定中国必将汇入废除死刑的世界潮流;二是关于严格限制死刑的设想,即:大幅度削减刑法中的死刑罪名;废除死刑立即执行,将死刑缓期10年执行作为死刑执行的唯一方式.

2.会议论文王利宾略论死刑的司法控制2007

在西方,自从贝卡里亚1764年出版其名著《论犯罪与刑制》以来,关于死刑存废的争论就一直没有中断过。时代发展到今犬,虽然主张保留死刑的国家和学者都不在少数,但废除死刑已成为大多数国家和学者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这种争论也影响到了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死刑政策和立法多有变化,理论纷争由来已久,但真正死刑存废成为刑法关注的焦点也只是晚近的事情。当下中国真正持死刑立即废除论或者死刑永久存置的都是极少数,大多数认同的都是死刑暂时保留,限制适用,以后逐步废除的立场,所以在立即全面废除死刑立法不可能的背景下,研究如何进行死刑的司法限制不失为明智、务实、必要之举。

3.学位论文武晓红论我国死刑的限制适用——基于我国死刑发展阶段的思考2007

死刑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严厉的刑罚种类。自古以来,中外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法律都有关于死刑的规定。综观死刑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死刑制度从产生、发展到衰落、经历了一个由滥用到慎用、由严酷到轻缓的过程。24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法学家贝卡利亚编著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的出版,引发了一场死刑存废之争。时至今日,对于死刑存废问题,一直是法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是当前世界上保留死刑制度的少数国家之一,在国内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中对死刑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诸多争议。不过,经过长期的研究探讨与磨合,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在废除死刑已成为世界性潮流的大背景下,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看,中国应当也必将融入到废除死刑的世界性历史潮流中去。但同时也必须将中国的死刑问题与中国的具体国情联系起来。死刑问题对中国来说不仅仅是法律问题,甚至主要不是法律问题,它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紧密结合。那种简单地主张立即彻底废除死刑的观点是不现实的,中国废止死刑应当是一个渐进过程。

笔者主张目前的中国应坚持走存废论的某种中间道路,即“应然的废除、实然的存置”,在暂时保留死刑的同时,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并逐步走向死刑的最终废止。在死刑废除的渐进过程中,“线路图”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我们上路的基路石。至于如何限制死刑,是立法限制、司法限制还是双管齐下?笔者认为现阶段我们对死刑制度的导向是以刑罚的效益性与公正性作为价值取向,将死刑的适用严格限制在效益性与公正性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即:立法保留、司法限制,才是理性而现实的选择。

本文第一章以死刑——仍需长期关注的问题为基点,在综合评价死刑存废之争的基础上,分析了死刑存废之争对我国死刑立法现状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第二章对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进行了考察,认为我国正处于逐步废除死刑的死刑限制适用阶段,我国的死刑政策应该是以限制死刑适用,尊重犯罪人生命权利为本位,并从我国死刑的立法现状和死刑适用的国内、国际标准角度,进行了印证。在此基础上,第三章主要就我国死刑限制适用的原因从合理性、现实性和国内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我国现阶段无法从立法上全面废除死刑的前提下,即在死刑的价值取向上无法做到绝对合乎理性的情况下,限制适用死刑则是一种相对合理的选择。进而在第四章、第五章分别就我国死刑的立法限制和司法限制提出了现实针对性的具体措施。针对我国学者尚未系统地提出我国死刑制度发展的时间表这一现状,在第六章,笔者大胆对我国死刑制度发展方向作了死刑限制适用阶段、死刑废除过渡阶段和死刑完全废除阶段的“三阶段”构想,并从政治、经济、人权和法律的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考证,进而探究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对策。以期在立法时,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不断改革完善中国的死刑制度,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减少死刑数量,在司法实践中,有效控制死刑的适用。为我国对死刑制度的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推动中国循序渐进废止死刑的进程。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0e9716557.html,/Periodical_scjyxyxb200709018.aspx

授权使用:云南省大理学院(dlxy),授权号:e4cce0e3-6da9-4d9b-a52b-9e2f008d7146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5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