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民间组织的非营利性及其与政府的关系

试论民间组织的非营利性及其与政府的关系

试论民间组织的非营利性及其与政府的关系
试论民间组织的非营利性及其与政府的关系

试论民间组织的非营利性及其与政府的关系

李芹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现代社会需要一些具有合法性、自治性并带有志愿性质的民间组织来从事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科研文体等活动,以填充企业和政府力所不及或不适于进入的那些领域。民间组织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不以营利为目的”和“非营利分

配性”,即区别营利与非营利的关键在于分清经营目的和经营所得的用途。民间组织与政府是互动的、互补的、相互依存、

也是相互牵制的,双方应结成“伙伴关系”,相互合作的结果将是双方共同受益,整个社会都得到好处。

关键词:民间组织;非营利性;政府

作者简介:李芹(1957-),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ivil Organizations

Li Qi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China)

Abstract:Modernized societies need the civil organizations to undertake various activiti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ervic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ultural issu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pheres that are not engaged or should not be engaged by the business enterprises and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e basic features of civil organization are their “non-profit” or “ no business profit return”. Civil organizations have their specific status of independences and autonomies.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Organization means a new type of social pattern, in which state, market and civil society formed their symbiotic integration.

Key Words: Civil Organizatio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POs); Civil Society

在国际社会,民间组织往往被称为“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第三域”、“志愿组织”等。在中国,关于民间组织研究的历史不算长,使用的术语多种多样。从中国行政机构与学术界对民间组织使用的概念看,基本是在两个层面上解释的,一是广义的解释:民间组织指所有非政府、非企业的社会组织。二是狭义的解释:民间组织指合法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非党派性质的、实行自主管理、志愿性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1]近年来,中国政府管理部门加强了对民间组织的管理与研究,在正式的法规中,把民间组织界定为两类: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民间组织作为当代人类

社会的一种重要组织类型,在促进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客观上需要有一些非营利、非政府的具有合法性、自治性并带有志愿性质的民间组织来从事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科研文体等活动,以填充企业和政府力所不及或不适于进入的那些领域,因此探讨民间组织普遍存在的营利性与非营利关系、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以及民间组织的功能对于深入认识民间组织的性质、理顺民间组织内外联系,强化民间组织的培育功能,可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对于合理有效处理政府与民间组织、社会与民间组织、企业与民间组织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提高民间组织的整体质量,推动民间组织工作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使之健康发展,具有实践操作的价值。

一、民间组织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

非营利性是民间组织区别于企业的基本特征,这已成为共识,但目前中国民间组织及其活动远未达到成熟程度,非营利的概念以及与非营利活动有关的规则并未被社会广泛接受。有的民间组织对营利的兴趣完全压倒了提供公益服务和福利服务的兴趣,有的借用国家对非营利组织的优惠政策,为自己或本机构“渔利”。因此需要进一步厘清民间组织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之关系。

区别非营利性机构与营利性机构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看其宗旨和目的。所有的企业,包括服务类型的企业,其宗旨是通过其经营活动而获取最大的利润,营利是一切企业的出发点。而民间组织则不同,其宗旨表现为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从社会需要出发,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社会服务,通过自身的服务活动,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由于所从事的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国家才会在税收等方面对民间组织实行一些特殊的减免优惠政策。二是从财务管理和财产分配体制上来区分。企业的盈利可以在成员中分红,清算后财产可以在成员中分配,而民间组织的盈余和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只能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不得在成员中分配。因此作为非营利组织性质的民间组织,其实质在于“非营利分配性”,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是致力于分配利润给股东和董事,而是追求公共目标,这包含两层含义:第一、非营利组织可以从事营利性活动,但活动的获利不能分配给个人和董事们,正确投向是组织的继续发展;第二,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服务可以不免费,可以针对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实行不同的服务提供形式,或无偿提供,或低偿提供,或付酬提供。

由此可见,非营利性不排除营利的存在,关键是看目的和用途。非营利组织不以经济牟利为目的,但同样会使用货币为媒介来交换。而且,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它也经常通过“经营”活动来“营利”,但经营者并不打算自己获得此“利”,而是将此利用于本身事业的再发展,继续投入到以后的互惠交换中去。也就是上述讲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和“非营利分配性”。

在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里,为了积极组织和动员社会资源从事公益性的社会事业,保证

“非营利组织”营利而不为自己获得此利,必须要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监督制度。在发达国家已积累了长期的经验和严密的法律法规,而在中国,由于长期排斥市场经济的交换,大量非营利交换是靠国家的事业单位以再分配资源的方式进行的,无经营活动可言,不讲经济利益。改革后引进市场机制,开始用经营性方式来运作非营利组织,可以说是历史的进步,是一种创造公共服务和福利产品的良好方式。

弄清楚现实存在的各类民间组织,哪些属于非营利性的,哪些属于营利性的,很难看在哪个部门登记就能确定,因为这涉及到一个非营利机构如何确定合理的经营营利项目又不背离其非营利性质,如何制订服务标准,使得其既能符合效率的标准又不有悖于公益的目的。

[2](244)对于任何一个民间组织来说,这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两难选择。中国对民间组织非营利性质在法规上做了较明确的规定,但在具体的执行中尚有诸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如何确保机构的非营利性?如何掌握民间组织的赢利部分没有分红而是投入到组织的发展中去?如果一些机构打着非营利的招牌,而干着与机构宗旨无关的活动,又如何被发现并有效遏制?还有,一些民间组织更倾向于营利性,把福利产品生产推向市场或商业领域,但又需要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那么如何针对民间机构经营中与机构使命、目标有关的活动与无关的活动而采取不同的税收标准?因为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目前大部分民间机构是按市场价格收费的,有些项目属于低偿服务,纯粹福利性服务极少。少量的纯福利性服务仅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社会影响,换取社会信任,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解答与治理这些问题的困难在于,相应法规并没有出台,管理机构和执法机构不明确,完善而独立的非营利评估机制没有建立。在这种状况下,一些民间组织利用目前政府与社会对于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模糊认识以及政策和措施上的空白,追逐私利。其结果不仅违背了民间组织的性质,更损害了应该享受福利的服务对象的利益。

民间组织的非营利性,并不排除民间组织在从事社会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国家的规定收取合理的费用,以确保成本,略有盈余,这对于维持其生存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以民间组织非营利性的特点来否定他们可以依法合理的收费,会直接扼杀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而一旦谈到营利,不可避免地要碰到市场化机制问题。民间组织运行是否需要引入市场化机制?实践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其实,社会服务领域也是非营利组织开展活动的竞技场,怎样证明自己比别人做得好,就是一种竞争。民间组织作为致力于社会公益服务和福利服务等公共目标的组织,与企业组织有着不同的组织目标,不以利润取向,但又同企业一样,必须进行成本核算,追求在既定条件下的产出最大化。因此民间组织完全可以借鉴企业组织的运作技巧,广泛进行市场需求调查,开展各种公关活动,像企业那样尽可能有效地运用资源,不断提高组织知名度,寻求最优的管理方式等,由此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限于目前民间组织获取资源能力的有限,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是民间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证明其自身在公共服务方面优越性、确立自己社会地位的最好方式。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部门发展历史较早,数量庞大,它们之间对有限的资源争夺非常激烈。中国民间

组织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对资源、服务对象的竞争还不那么明显,但随着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对资源、服务对象竞争的非营利市场机制也会逐步形成,其竞争程度将会越来越激烈,因此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技巧树立品牌,提高经营意识、成本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对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社会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民间组织的每一步进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影响,但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又试图不断地摆脱与政府密切的关系,因此如何认识和处理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自然成为所有民间组织必须面临,同时也是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民间组织属于非营利组织,同时也是非政府组织。所谓非政府,主要表现为它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一类组织,在资金来源上,不依赖或不主要依赖政府,而是运用或主要运用民间的资金创办;在隶属关系上,民间组织与政府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它有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民间组织虽然不是政府部门或不属于政府,但同样能做政府所应该做,却又一时做不了或做不好的公益事业。在这一点上,民间组织实际上与政府是功能相仿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民间组织不管它是否情愿,它都面临着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问题。

目前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还没有摆正,具体表现为三位:(1)“越位”,即政府管了不少本该由民间组织负责的事情。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机构改革过程成立的一些行业协会之中。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为了实现政社分开、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将原来隶属于自己的部门机构转型为“民间组织”——行业协会等。这些在特定社会经济领域中活动的中介组织,挂靠在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之下,不同程度地形成事实上的民间组织对政府部门的依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政府对民间组织内部事务和操作性活动往往会形成过多的或不适当的干预,即表现为一种“越位”。(2)“缺位”,即政府本该具有的职能却由于某种原因而弃之不顾。在中国还有不少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或没有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他们不必接受民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也没有业务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管理。政府部门在行使培育民间组织的职能时,常常由于缺乏培育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办法而导致“缺位”。(3)“错位”,即本该是政府负责的事,却让民间组织去管,造成主体错位。政社不分、政企不分现象尤存,政府性、官办性问题根深蒂固,政府包揽社会行政管理事务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二个突出的问题是政府在培育和管理民间组织方面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十分重视民间组织发展,各级文件中也反复提出“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举”。但实际操作中,过于强调监督管理,忽视了培育发展。即使强调监督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在优惠政策与资金扶持方面,与国外非政府组织相比,中国民间组织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资金的30%来自政府资助,部分国家高达45%。

而中国这方面还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政府有关部门从优惠政策层面给予的扶持也相当有限。在管理层,近年来,为了更好地管理民间组织,使之规范化并发挥良好的作用,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间组织的文件,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等,这些条例与规定尽管对处在转轨时期的民间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总体层次上看,数量少,不配套,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的、全面的、严谨的民间组织管理方面的法律。这与一个已具有13.6 万个社团和70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以及民间组织快速发展的大国是相当不相配的。

民间组织最重要的外部关系是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关系到民间组织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前进。有的学者将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归为四种类型:(1)对立的、互不信任的关系。(2)非政府组织自行其是,不同政府发生关系。(3)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依赖关系。(4)合作关系。[4] (112)显然,作为非政府、非营利的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最理想的状态属于第四种类型。尽管民间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强调不同于政府的使命和目标,强调本组织的自治性、自主权,但无论政府组织还是民间组织都致力于自己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这是双方共存、共处与合作的基础。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民间组织而言,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是他们运作的有利环境,要想实现组织使命,必须得到政府的许可和承认;还要争取获得政府的多方面资源支持,如经费、信息以及技术、设施等。事实表明,在任何国家,民间组织都不可能脱离国家的影响而自由自在的发展。

如前所述,正如市场和政府都可能失灵一样,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即“志愿失灵”,表现之一就是其非营利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与非营利组织所募集到的资金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表现之二是慈善活动的狭隘性,也就是说,志愿组织活动的受益对象通常只是某些特定群体,如特定的民族群体、地区居民及其弱势人群。有些群体虽然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很大,但却没有能力建立代表自己利益的组织机构,即使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其募集资金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结果有些群体可以享受到广泛的服务,有些群体的基本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单靠民间组织自身是无法有效实现社会公平的。而民间组织失灵的地方正是政府的长处,政府具有其他部门所不具有的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和特权,能够最大限度地考虑各方利益和需要,因而可以弥补民间组织的不足。对政府而言,民间组织可以在许多方面弥补政府所不及或不适进入的领域,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去解决政府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可以动员更多的民众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显示,民间组织的效率越高,行为越活跃,给予社会需要服务的各方面支持越多,对社会问题的释解越有积极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民间组织的存在价值与政府的目标是相通的,一致的,因此政府应该加强与民间组织的伙伴关系,鼓励全社会关注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有计划地培训各业民间组织人员,使其工作能力上升到更高水平。

民间组织也应该有意识地加强与政府的互动。不断发展与完善自身,利用更多的机会向

政府表达民众的意愿,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增强组织的活力。事实证明,民间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的创造,不仅仅是政府单方面的努力所能实现的。没有民间组织的各种努力,就不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合作。民间组织与政府是互动的、互补的、相互依存、也是相互牵制的,双方结成“伙伴关系”,相互合作的结果将会是双方共同受益,整个社会都得到好处。

根据中国民间组织目前发育不充分、不成熟的现实,政府对民间组织的态度与做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有了较大改变,但政府依然扮演着社会经济领域里的最强有力和最权威的角色。民间组织建设所需要的人员、资金以及其他形式的资源在初期阶段将主要依靠政府来提供,同政府体制交织在一起的各类社会组织的改革也需要政府主持与推动。对此政府部门可以而且应该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培育和扶持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与民间组织建立起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赵黎青.关于中国非政府组织建设的几个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0,(1).

[2]景天魁.基础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J].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时正新主编.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200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本课题是国家“十五”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基金编号:O1BSH016

项目名称:我国民间组织的内在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

发表在《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3期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各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各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蒋国发编写 第1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总论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B 5.C 6.A 7.C 8.C 9.D 10.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 3.ABCD 4.ABCD 5.CDE 6.DE 7.DE 8.CD 9.ABC 10.BCD 第2章政府财政会计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5.×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C 5.A 6.C 7.D 8.B 9.C 10.C 11.C 12.A 13.D 14.B 15.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BC 4.ABC 5.ABCD 6.BD 7.ABCD 8.ACD 9.ABC 10.ABC 11.ABC 12.ABD 13.ABC14.ACD15.ABCD16.ABC 17.BCD 18.ACD19.ABCDE 20.BCD 四、会计业务题 习题一

1.收到国库报来本市级“预算收入日报表”及“缴款书”等原始凭证,列示当日市级预算收入5 000 000元。 借:国库存款 5 000 000 贷:一般预算收入5 000 000 2.收到国库报来“基金预算收入表”列明的收入1 000 000元。 借:国库存款 1 000 000 贷:基金预算收入 1 000 000 3.收到上级财政拨付的粮食风险基金100 000元 借:其他财政存款100 000 贷:专用基金收入100 000 4.市财政局根据市政府指令,用预算结余购买国家指定的国库券500万元,用基金预算结余购入国库券100万元。 借:有价证券 6 000 000 贷:国库存款 6 000 000 5.以前年度购买的国库券到期,收回本息660万元,其中:用预算结余购买国家指定的国库券500万元,用基金预算结余购入国库券100万元。(利率为10%)。 借:国库存款 6 600 000 贷:有价证券 6 000 000 一般预算收入500 000 基金预算收入100 000 6.市财政局向市教委发放紧急借款200 000元,用于修理危房教室。 借:暂付款200 000

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摘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非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和发展定位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继而在理论上构建了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模式: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政府、市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三大行为主体合作互动、和谐共生,即政府的行政式管理、市场组织的经营式管理和非政府组织的自治式管理并存。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政府;管理 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纵深推进,使我国进入了社会结构的裂变期: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由领域合一走向领域分离,现代社会的开放、异质、多元、分层性特征日趋明朗。这些结构性的变化,无疑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传统的以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为特征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政府一单位一个人”垂直统一单线性的管理模式必然遭遇“穷途末路”的命运。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市场体制的完善,非政府组织悄然崛起,以其自身的特质和优势填补了正日益扩大的由政府和市场组织(企业)让位的社会管理真空。 一、非政府组织的涵义 非政府组织一词最早见于联合国文件。1946年6月《联合国宪章》第71条规定:“经社理事会作为负责协调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联合国机构,在提出建议和开展活动时,需与有关非政府组织磋商。”[1]该条款明确提出了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当时所提的非政府组织是指“任何不是根据政府直接协议成立的一般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的社会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社会福利活动。”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71条推定的含义,非政府组织是指在国际范围内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政府以外的所有组织,包括慈善机构、援助机构、青年团体、宗教组织、工会、合作协会、经营者协会等。但是目前在国际上,关于非政府组织的涵义和称谓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比较普遍的称谓是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英文分别简为NPO和NGO,即Non-profit organization和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与之相类似的称谓还有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民间组织,社会政策与法规

我国民间组织需要健康发展 民间组织,是指由各级民政部门作为登记管理机关并纳入登记管理范围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类社会组织。我们通常所说的民间组织,是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总称。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根据我国09-10年度出版的《民间组织蓝皮书》指出,为苹果民间组织依据以下四个原则发展:一是坚持依法管理,这既是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工作职责,也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它们的职能作用;二是坚持统一登记管理,即民间组织统一由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管理,其他任何部门无权审批和颁发证书;三是坚持双重负责、分级管理,实行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按民间组织活动地域分级登记管理;四是坚持稳步发展,使民间组织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内在质量和整体素质。 我国管理民间组织主要依据国务院发布的2个法规,即:《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共分7章40条,1998年9月25日国务院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1998年10月25日朱镕基总理以第250号国务院令发布施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共

分6章32条,1998年9月25日国务院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1998年10月25日朱镕基总理以第251号国务院令发布施行。在我国,民间组织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大的发展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在总体上它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阻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主要通过对民间组织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民间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论证如何依法规范和保障民间组织的发展,从而使其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格局的进一步扩大,我国民间组织开始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民间组织以其非营利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性为特征,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与政府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民间组织本身是双刃剑,其消极影响也不可低估,如处理不好乃至失控,则会给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要给予民间组织以足够的注意,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为民间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要依法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监管,积极引导他们健康发展,以防止他们利用其形式来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 开始,我们先来了解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现状。民间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这三个概念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阐明该类组织的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社会性或民间性)和公益性的特征。非政府组织是从该组织与政府的关

论我国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我国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支撑,在社会力量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期,这对于社会组织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我国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时期,其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难以捉摸。政府既不能与社会组织“离得太远”,要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进行管理与提供服务,也不能“离得太近”,对社会组织的工作过分限制。所以,理清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联系,明确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存在的问题,并做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对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社会组织”这一概念,这是“社会组织”作为一个特定的词汇首次被提出。其提出的概念不包括企业等营利性组织,也不包括具有宗教性质的教会等。所以在概念上来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的社会组织,主要是指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公共组织。 一、社会组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构建社会保障社会化的基础 在总结国内外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之上,政府在我国的保障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这三种进行社会保障的力量中,要把一些政府承担起来较为勉强的社会保障项目交给非政府社会组织去做。要打破传统的企业观念,使企业将职工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把企业不能承担的交给非政府组织来承担。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跟独立的法人去适应市场,就绝对不可能跨越经济跟社会两个范畴。社会组织作为我国社会保障社会化的基础,既能方便对对象、资金、管理、服务的优化又能够促进监督体制的不断完善,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保障的社会化。 (二)满足社会保障需求多样化的要求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社会中各个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划分划分不断明显化,而每个阶层与利益集团都存在自己的利益需求,所以社会需求呈现出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因此,非政府机构便可以借助它广泛的社会基础与其非政府性公益性来弥补这一不足。政府把一些本来由非政府组织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交给非政府组织去完成,既能体现政府对它的承认与支持,又能使非政府组织从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如此一来更加提高了政府自身的工作效率。虽然非政府组织总体规模可能较小,但是其分布范围比较广,数量也较多,有比较深厚的社会基础,所以更有足够的力量来保障多样化社会需求的满足。 (三)扩充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 资金一直是左右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发展的关键因素,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方式也较为单一。当前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所需资金缺口较大,为了弥补这个缺口,

社会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探析

2012年8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Aug.,2012第30卷第4期JOU 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MU SI U NIV ERSI TY Vol.30 No.4 社会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探析 许广琦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 要]本文将社会民间组织为研究对象,从当前发展的状况指出其发展的瓶颈,并针对其存在的治理失范困境、动力困境、制度滞后三方面进行思考,探讨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社会民间组织;发展状况;困境;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2)04-0019-03 在 服务型 政府理念的推动下,政府自身职能正在逐步从 全能 向 有限 职能转变。政府治理理念的逐步转变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奠定了意识基础,特别是近期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中谈到 政府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通过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这再次为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注入一股强心剂,也为社会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注重社会民间组织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我们仍然应当注意到其发展的困境所在并及时给予解决,使得社会民间组织得以更加合理、有序地发展。 一、当前社会民间组织发展状况 中国的社会管理组织机制经历着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变迁,且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使得城市各空间呈现出去组织化的态势,这种趋势的延续导致了组织个体的大量涌现,社会失范问题络绎出现,社会管理面临危机,但同时也兴起了改变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这一改变使在社会管理理念变化过程中兴起的民间组织逐渐找到了其发展的空间,在组织和凝结社会居民方面显示出较大优势,成为实现组织化的有效途径。 民间组织是指 由民间力量主办的,为社会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 它包括两大类:一是社会团体,二是民办非企业单位 。[1]社会民间组织在社会管理组织当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提高社会资本存量、培育社会公民社会社会管理意识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提倡共同治理的今天,社会民间组织成为了与政府、市场一起参与社会管理体系当中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也正基于上述理由,在我国,党和国家也对社会民间组织发展非常重视,从法律和政策方面为社团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国民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也为社会民间组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关研究也证实了社会组织是宏观经济蓬勃发展的产物,特别是第三产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关调查研究指出, GDP总量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带来社会组织数量增长0.69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带来0.8507个百分点 。[2]在这种利势趋导之下,社会民间组织急剧攀升,呈现出一片 繁荣 景象。根据民政部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3.1万个,比上年增长4.1%全国共有社会团体23.9万个,比上年增长3.9%;全国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19.0万个,比上年增长4.4%。 在国家推进社会组织建设以来,社会民间组织对于社会管理的意义也不断得到深化,从早期群众自发地组织活动,到政府部门有意识地去培育,社会民间组织首先在数量上实现了繁荣。然而单是数量迅速增长并不能反映其对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功效,这些数量上 繁荣 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发展困境。 二、社会民间组织发展的困境 在我国,随着公民的自我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的不断增强,我国民间组织呈爆发式增长,但由于处在特定的社会转型阶段,民间组织发展还不是很规范、很成熟,仍留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 (一)民间组织存在治理失范困境 对民间组织缺乏正确认识和现行监管体制难以实质奏效之外,民间组织自身还存在着治理失范的问题。民间组织自身在 政府失灵 和 市场失灵 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民间组织也不是万能的,也存在着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个人意志盛行,甚至不断暴露出贪污腐败、渎职和滥用职权等一些严重问题。民间组织的低效率、商业化倾向亦引起人们的担忧。种种问题的出现正是与民间组织内部治理失范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背离社会公益宗旨,导致诚信危机。首 19 [收稿日期]2012-06-28 [作者简介]许广琦(1986-),男,福建三明人,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预算外资金收入: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 2.政府采购制度: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的形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 3.职工福利基金是指按照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单位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4.财政周转金支出是指地方财政部门从上级借入财政周转金所支付的占用费以及周转金管理使用过程中按规定开支的相关费用。 5.附属单位缴款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规定标准或比例缴纳的各项收入,包括附属单位上缴的收入和附属单位上缴的利润。 6.部门预算以每个部门为预算编制的基本组织形式,通过“一个部门一本账”,“预算内外资金统筹”等举措全面详细地反映了各政府部门的收支情况;同时它又引入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综合管理定额和支出标准等概念和方法,使预算更科学,合理,客观。 7.预算外资金是指各行政单位依据国家法律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留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8.财政周转金是指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财政周转金的借出和放款业务,向资金使用单位收取的资金占用费和周转金在银行的利息收入。 9.应缴预算款是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按规定取得的应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资金,行政性收款,罚款(指按国家规定由行政机关直接收缴的部分,下同),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应缴预算的资金等。 10.资金调拨是指根据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在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财政之间,因共享收入的分配,体制结算和转移支付等原因而产生的上下级财政资金调拨,以及同级财政因平衡预算收支。 11.库存材料:是指行政单位大宗购入进入库存并陆续耗用的行政用物资材料,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等低值易耗品。 12.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以及其他基金等。 13.修购基金:是指按事业单位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列支(各列50%),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14.暂存款:是指临时发生的应付,应收和收到不明性质的款项,经查明确认,须支付,归还或转账,故其具有债务性质。 15.借入款:是按法定程序及核定的预算举借的债务,包括中央财政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数额举借的国内和国外债务,以及地方财政根据国家法律或国务院特别规定举借的债务。 16.待处理财政周转金:是指财政周转金放款超过约定的还款期限,经审核已成呆账但尚未按规定程序报批核销的财政周转金。 17.调入资金:是指不同性质资金之间的调入收入,包括一般预算调入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资金等。 18.应缴款项: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向有关部门上缴的各种款项,包括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应缴税金以及其他按上级单位规定应上缴的款项等。 19.与上级往来:是指财政年度期间,上下级财政尚未结算或决算时,本级财政与上级财政间的款项往来。 20.预算周转金:是指各级财政为平衡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异保证按支出预算及时用款而设置的周转金。

中国十大民间收藏组织

■中国十大民间收藏组织 1.广东省收藏家协会 2.上海市收藏欣赏联谊会 3.四川省收藏家协会 4.安徽省收藏家协会 5.湖南省收藏家协会 6.山西省收藏家协会 7.黑龙江省收藏家协会 8.江苏省民间收藏研究会 9.苏州市收藏家协会 10.西安市收藏家协会 ■中国十大艺术品拍卖机构 1.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 3.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4.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公司 5.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 6.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 7.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8.天津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9.厦门国际商品拍卖公司 10.浙江佳宝拍卖有限公司■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 1. 中国紫檀博物馆 2.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3.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 4.古陶文明博物馆 5.四川建川博物馆 6.深圳青瓷博物馆 7.东莞石龙家具博物馆 8.上海包畹蓉京剧艺术博物馆 9.天津粤唯鲜博物馆 10.上海四海壶具博物馆 ■中国十大古玩市场 1.北京古玩城 2.成都送仙桥古玩市场3.郑州古玩城 4.潘家园旧货市场 5.广州西关古玩城 6.吉林古玩城 7.北京海王村工艺品商场8.西安中北古玩城 9.太原古玩城

10.合肥城隍庙古玩商城 ■中国十大画廊 1.北京荣宝斋 2.上海朵云轩 3.北京海王村画廊 4.上海艺博画廊 5.沈学仁画廊 7.北京翰文轩画廊 6.上海东海堂 8.北京云峰画苑 9.北京可创艺苑 10.苏州吴门艺苑 ■中国当代书法家排行榜1.周慧珺(上海) 2何应辉(四川) 3.孙晓云(江苏) 4.田树苌(山西) 5.罗扬(北京) 6.赵熊(陕西) 7.贾起家(山西) 8.刘颜涛(河南) 9.唐国强(北京)10.黎松峭(广西) ■中国当代画家排行榜 1. 王明明(北京) 2.何家英(天津) 3.于志学(黑龙江) 4.史国良(北京) 5.孔维克(山东) 6.汪国新(北京) 7.周矩敏(苏州) 8.关玉良(广东) 9.王炎林(陕西) 10.王生才(北京)

公益项目中非盈利组织与企业合作关系研究

公益项目中非盈利组织与企业合作关系研究产业革命以后尤其是二战以来,“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使得第一和第二部门难以满足和实现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亟待第三方力量的弥补以缓解其在职能上和效能上的欠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作为一种独立于市场和政府的第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因其自身具有的独特特性,非营利组织不但成为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一剂有效药,同时在构建良性社会和公民社会中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到各个领域的活动,承担起弥补或补足有限的政府供给与不断扩大的社会需求之间难以调和的落差。与此同时,随着“企业公民”理念的兴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承担履行好经济责任的同时,也更加重视社会公益责任的承担。企业以更加活跃积极的姿态出现在社会公益活动领域,在推动社会建设、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贡献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和力量。 随着在社会公益领域非营利组织与企业越来越频繁的交流合作以及“携手”,不但是跨部门合作的新尝试,与此同时也催生了众多富有创新精神的良好实践。在取得不错效果和反馈的同时,其间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更深一步发掘。本研究希望以Y基金为个案,配以佐证案例,揭示出非营利组织在实际发展中怎样通过和企业合作,共同搭建起公益项目平台,获取到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源。通过Y基金会与企业互动关系的建构过程,分析发现和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剖析并从Y基金会建设管理角度给出相关对策,进一步思考非营利组织尚还存在的可待改善的空间。 期望可以通过对单个个案的剖析,为其他非营利组织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希望从实践上推动我国非营利组织自身建设,同时帮助促进和实现针对企业社会公益责任方式的探索。

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一,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关系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全球性的“结社革命”使得社会组织在民族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力,在理论上给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民主政治理论和官僚制理论提出了挑战,在实践中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公共治理体制的深刻变化,有些国家通过治理变革对其进行容纳和引导,社会组织成为公共治理的良性力量,也有的国家社会组织成为颜色革命中不容忽视的主要政治对抗力量,引起政治生活的动荡。 我们认为,面对社会利益多元格局逐步凸显、公民需求日益分化的新形势,社会组织与政府应该在法治的框架下建立稳定的政治互信和良性合作关系,以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带来的治理缺失,努力实现合作善治,提高社会整合水平,满足公民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1,问题的缘起:为何社会组织与政府需要合作 首先是面对社会利益分化和公民需求多元化的新形势,出现了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同时失灵的现象。市场机制下的私营部门以逐利为天职,人们逐渐发现企业和个人单纯的自利倾向并不能自动导致公共利益的实现,而由政府组织来提供公共产品、监管私营部门的社会成本也是很大的,政府组织也有自身利益和道德风险,加上官僚制不可避免的整齐划一、反应迟缓、

效率低下,公民日益多元、殊异的服务需求无法从这两种机制中得到完全的满足,客观上呼唤一种新的机制的出现,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治理常常是以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新机制姿态出现的。 其次是社会组织有其自身优势。社会组织一般采取扁平化结构,运作机制灵活,常采用项目管理方式提供社会服务,避免了政府组织惯有的森严官僚层级导致的效率低下和对社会需求的不敏感,它的民间性、草根性使其具有联系基层的天然优势,能够贴身、即时满足公民的多样化需求。社会组织的公益性也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公共生活,具有良好的社会动员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来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相比私营部门的天然逐利倾向和政府组织的官僚病,社会组织更容易获得社会信任,更容易积累起雄厚的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是进行有效社会动员、实现良好治理的基础性条件,大大降低了通过合作获得善治的管理和服务成本。 再次是社会组织与政府双方的共赢需要。对于社会组织来说,通过跟政府合作,可以获得稳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来实现它的社会公益目标。社会组织一般有四个来源获得运营经费:私人捐助,包括来自个人、企业和一些基金会的捐款;政府补贴,又分为直接拨款(即政府直接给予社会组织资助以支持它的活动和项目)、合约(即社会组织向有资格享受某些政府项目的人提供服务,而由政府支付服务费用)和补偿(即向那些有

会计继续教育答案-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拨出专款是事业单位拨付给所属单位完成某特定任务,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正确) 财政局收到财政周转金使用单位交来的资金占用费收入应计入的会计科目是(财政周转金收入—占用费收入) 财政支付额度年初恢复时,不记录恢复的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只确认恢复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 财政周转金是财政部门向有关单位或部门提供的无偿使用的财政性资金。(×) 财政总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确认基础为主,个别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 ) 财政总预算会计中,“暂付款”科目核算的是与所属预算单位之间往来产生的债权。(√) 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的“借入款”是政府按法定程序及核定的预算举借的债务。(√ ) 非营利组织一般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国家事务管理职能。(×) 非营利组织在运营目的方面具有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 ) 各级财政只能用各项财政结余购买国家指定由地方各级政府购买的有价证券。(√ ) 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正确 国库存款是财政存放在国库的财政性存款。(√ ) 行政单位变卖废旧报刊取得的现金属于(C其他收入)。 行政单位的拨入经费中用于日常业务活动的经费属于经常性经费。(√ )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是(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同样需要计提折旧。错误 行政单位的结余包括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正确) 行政单位对未实现的财政直接支付额度进行年终注销时,应做会计分录(财政应返还额度贷:拨入经费)。 行政单位购入的材料的入账价值应包括购进时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行政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 行政单位会计中,拨出经费是行政单位按规定预算拨付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正确 行政单位会计中,有价证券是指行政单位用拨入经费购买的国债。(×) 行政单位将收到的预算外资金,按比例部分上缴财政专户的上缴方式属于:比例上缴 行政单位经批准用拨入经费安排基本建设形成的支出应在“结转自筹基建”科目核算。(×) 行政单位年终材料清查,对盘盈的材料应借记“库存材料”,贷记(B经费支出)。 行政单位所有的行政性收费都属于预算外资金。(×) 行政单位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预算经费分为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和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正确) 行政单位在接到批准财政直接支付额度的通知时不确认收入。(√) 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应计入(经费支出)。 会计目标也称为会计报告目标,是会计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对会计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基本要求。(正确) 借入财政周转金核算的是地方财政部门向上级财政部门借入有偿使用的财政周转金。(√) 捐赠承诺无法可靠估计,民间非营利组织在承诺时不确认为捐赠收入。(正确) 民间非营利组织出售、毁损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置文物文化资产时,应按其账面余额转入(D固定资产清理)。 民间非营利组织费用的内容包括:管理费用、筹资费用、其他费用、业务活动成本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基础为(A权责发生制)。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基础为;权责发生制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包括:资产、净资产、收入、费用、负债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在收入的来源与性质方面,与行政单位会计有较多的相似之处。错误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中,非限定性净资产是指没有任何限制条件的净资产,非限定性净资产的使用不受限制。(正确)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中,非限定性净资产是指没有任何限制条件的净资产,非限定性净资产的使用不受限制。正确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到受托代理资产时,应同时确认受托代理负债。(√ ) 民间非营利组织文物文化资产发生盘盈,应按照其公允价值入账,计入收入科目(B其他收入)。 民间非营利组织业务活动成本可以分为提供服务成本和商品销售成本。(√)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将收到的政府提供的补助款计入(D政府补助收入)。

全国社会组织每周要情-中国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政策理论成果选编(3) 行业协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行业协会主要通过提供行业治理规则、加快推动资本深化、提升要素投入层次、优化要素在不同组织和空间的配置、提高经济价值循环半径和竞争强度,来维护行业竞争秩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与区域布局,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起步阶段,行业协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具体形式是行政手段,而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影响经济发展的具体形式会从行政命令转变为政策引导,主要渠道也会从公共治理转向俱乐部式治理,从直接干预要素资源配置转向间接引导要素资源配置。 先行工业化国家,受资源禀赋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社1 该成果获民政部2013年“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理论研究部级课题一等奖,篇幅所限,选编为缩写 稿,全文将收录在《2013年中国社会组织理论研究文集》中出版。

会经济体制、发展战略的影响,各国行业协会参与行业治理的途径与方式尽管不尽相同,但都在改善行业管理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覆盖率相对较高的垂直型行业协会,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 我国的行业协会作为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通过参与行业管理,在增加经济总量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通过计量模型分析可得,行业协会功能发挥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阶段直接相关,协会数量与经济增长并非简单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其功能发挥呈现出倒“U”型特征。具体而言,在经济发展相对较低的水平,行业协会数量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如对四川省的研究表明,协会数量每增加8个,约拉动GDP增长1亿元;而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省份(如广东省),社会组织数量相对饱和、成熟度相对较高时,协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再表现为数量增加,而更侧重于质量提高,即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健全,各项功能的全面发挥。协会与经济总量的关系具体到微观层面,用协会经费与会员企业产值的关系进行衡量,两者也呈现出倒“U”型关系,即随着协会经费增多,会员企业年产值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规律。在协会发展初期,协会经费增长1%,企业产值增长0.8%-1%;由于我国协会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企业缴纳

浅谈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异同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课程考查论文 题目浅析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异同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得分

浅析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异同 摘要:一方面,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相对应的一个会计学分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从事国家事务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人数以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事业单位耗费的经济资源都在不断增长,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也在日渐壮大。企业会计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完善,趋于完美。而现如今,由于中国企业会计的发展已日趋成熟,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推动者会计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筹建学校、医院等公益性组织,这使得企业的某些业务已明显具有非营利性,且民间非营利组织也在不断壮大之中。由此,正确认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的异同,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正确运用以及应注意哪些问题和如何解决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基本概念主要异同点问题及对策 一基本概念 (1)非营利组织的两种定义 (1)各级政府财政、行政部门及非营利组织核算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 (2)各级政府部门及非营利组织确认、计量和报告财政收入、经费收支、业务收支活动及结果的会计。 适用范围:政府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 政府财政部门,是指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国家财政收支、办理国家预算决算的工作部门,它以各级政府为会计主体,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管理和核算。 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实行预算管理的其他单位、政党组织等。 非营利组织包括公办非营利组织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其中公办非营利组织也称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民间非营利组织,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 (2)企业的定义 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简言之,企业就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组织。 三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异同 政府和非盈利组织在我国使用预算会计。政府和非盈利组织会计信息主要用来处理政府和非盈利组织在运转经营过程中资金运动所产生的数据,按照预算会计制度,法规,规范方法和程序,形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有用的经济信息。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

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关系探究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带来了服务外包等形式,社会组织也逐渐承担起社会发展的辅助工作与职能,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认可与重视。社会组织因其不同于政府部门的特点,在特定领域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职能作用,但同时也受到了自身以及外部等因素的制约,使其职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社会组织只有在与政府、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本文采用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理论研究框架,主张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构建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模式,通过二者间的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并最终达成双赢。笔者将切入点放于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的行业协会,近几年来,金融市场的变迁与发展吸引了大量社会目光,同样也让笔者不断思索,作为新兴发展的宁波上市公司协会1,在经济领域更具有时代的代表性,希望通过对宁波上市公司协会与政府互动关系特点的实证分析,能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和说明政府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即良性互动关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希望就此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一些政策建议。 一、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关系类型 政府与社会组织是两个不同领域的组织类型,二者间会因为各自的需求和资源的获取方式不同而存在着张力与矛盾;同时,由于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以及利益的一致性,二者间也可能会联合起来合作。当政府依赖于社会组织的社会资源及其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时,政府会减弱对社会组织的控制程度,并可能赋予社会组织一定的自主性与决策权,此时,政府与社会组织就倾向于合作的互动。在中国当前的现实条件下,政府无论在资源控制量上,还是强制权力的使用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社会组织只能是政府的副手,作为社会的一级,社会组织的力量还十分薄弱。因此,在二者关系上,政府对社会组织主要进行行政控制,二者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平等合作关系。 根据萨拉蒙的研究,“在西方国家,由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者之间在资金来源、组织成本、运行方式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建立了‘委托政府’(third-party government)的合作伙伴模式,即政府充当‘资金和指导的提供者’的角色,并由政府授权 1宁波上市公司协会于2008年1月11日成立,是由宁波辖区各类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及相关个人自愿参加结成的自律性、地方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协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宁波监管局、登记管理机关宁波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对非营利组织的认识和理解(作业一)

非营利组织作业 一、概念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某些专家认为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区分开来的最主要差异是: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慈善团体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而非政府组织(NGO)也可能同时是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1、非营利组织是美国广泛采用的概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其定义为:“符合以下特征的实体:①该实体从捐赠者处获得大量的资源,但捐赠者并不因此而要求得到同等或成比例的资金回报;②该实体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③该实体不存在营利组织中的所有者权益问题”。2、在中国,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

正式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过。民间非营利组织应符合以下条件:①不以营利为目的;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③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中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就与中国的事业单位区分开来。 分类:动员资源型、公益服务型、社会协调型、政策倡导型。 二、兴起的原因 非盈利组织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非盈利组织兴起的主要原因源于第一和第二部门职能和力量的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社会问题的多重性、复杂性是市场机制难以招架的,市场机制本身造成的贫富差距,增加了新的社会问题。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单独依靠政府力量已不能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而非盈利组织的兴起,恰恰弥补了第一、二部门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不足。 二战后,一方面,人们对两次大战进行了反思,战争给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和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民族间的、地区间的、国家间的差别和矛盾继续存在,并可能激化。人们发现,社会中的两大部门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需要。于是,社会组织形态开始蛹化,逐渐出现了第三部门--非赢利性组织,也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知识点总结教学教材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知识点总结

1.预算上解:预算上解也称下级上解,是按财政体制规定,将下级财政的一部分预算资金解缴到上级财政。预算上解,对于上解财政来说是上解收入,对下级财政来说也是上解支出。 2.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从财政超收收入中安排的用于调节年度预算平衡的基金。 3.预算补助:预算补助是按财政体制规定或因专项需要由上级财政补助给下级财政的款项。对于上级财政来说是补助支出,对于下级财政则是补助收入。 4.预算额度:预算额度是行政单位根据预算可以从财政部门获得的资金数额,代表存在于财政部门国库单一账户中的行政单位尚可使用资金数。 5.结余资金:当年预算目标已完成或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结余资金都是项目支出资金。 6.财政补助收入: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 7.事业支出:事业单位通过开展专业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补充1.基金预算收入: 基金预算收入按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 2结转资金: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下一年度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3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事业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的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简答 1.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哪几类账户,简述其用途。

答: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及其补充规定,我国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以下五种类型账户,即: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零余额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外资金账户(教育经费)、特设账户。(1)国库单一账户为财政部门设立;在国库设立;用于财政收支及与其他账户清算。 (2)财政零余额账户为为财政部门设立;在商业银行设立;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及与单一账户清算。(3)单位零余额账户为为预算单位设立;在商业银行设立;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和清算。(4)预算外资金账户(教育经费)为财政部门设立;在商业银行设立;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5)特设账户为财政部门设立;在商业银行设立;用于批准的特殊专户。 2.预算收入的缴库方式有哪些? 答: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后,缴库方式: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直接缴库:由预算单位或缴款人按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将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内的)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预算外的)的收入缴库方式。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集中汇缴:由征收机关或依法享有征收权限的单位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所收取的应缴收入汇总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内的)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预算外的)的收入缴库方式。主要为小额零散税收和非税收入的现金缴款。 3.财政预算支出的支付方式? 答: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预算支出的拨付有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财政直接支付是预算单位按批准的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向国库提出支付申请,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一般用于工资支付、购买商品、转移支出

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 观代社会复杂多变,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政府与市场是不够的,因为政府与市场本身都存在着缺陷。“解铃还须系铃人”大量社会事务必须要由社会自行解决。随着社会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已逐渐在不少领域中取代了原先政府在社会事务中扮演的角色,“小政府,大社会”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在这一趋势下,非营利组织的研究逐渐成为热门话题。美国是非营利事业发展较完善的国家,了解美国非营利事业的发展与运作可以为我国非营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及范围 在美国,人们通常把社会上所有的单位、部门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或政府系统的部门,第二类是如公司、企业等的营利部门,第三类是非营利部门。非营利组织,简单地说,就是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人们也常常用另外一些称谓如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第三部门、志愿组织或公益组织等来指涉它们,这些不同的名称都强调了这类组织某一方面的特征。 美国的非营利部门主要包括各类学术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医疗保健机构、专业协会、教会、工会商会、体育组织、文化娱乐组织、青年组织、老年公民组织、志愿组织、民间基金会、公益性团体、慈善机构等。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美国红十字会、洛克非勒基金会、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交响乐团、全球救助合作社、环境保护基金美国商会等,都是比较典型的非营利组织。 美国的非营利机构,数量宠大,经济实力雄厚,社会影响广泛,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1998年美国登记在册的非营利组织达160多万个,约占美国务类组织的6%,平均每12个就业人员中就有1人为非营利组织工作,其财产总额达2万亿美元,年收入为l万亿美元。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妇女与儿童权益保护、老年人服务、消除贫困、就业、移民、环保、预防犯罪、社区改造、帮助少数族裔等方面,非营利机构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政府机构和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作为社会组织的主要部分,非营利组织已经与政府、企业渐成三足鼎立之势。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萨勒蒙,将这一现象描述为全球结社革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