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外投资现状分析

中国对外投资现状分析

一、中国对外投资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1,961.5亿美元,同比增长34.7%。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逐渐成为国际资本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极大地推进了沿线国家在经贸活动上的紧密联系,实现共同致富。以此为导向,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积极投资和建设,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然而,纵观中国近20年的海外投资数据可以发现,中国海外投资的区位分布与东道国的制度质量呈现负相关关系。若仅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的直接投资活动来看,则这一现象更为明显。相关实证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结论。Buckley等(2007)对中国近17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进行研究并指出,中国企业除了偏好在自然资源丰富且人力成本低的国家进行投资,也倾向于选择制度质量较差的国家。显然,中国向制度质量较差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活动是一个事实。从结果上看,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的投资与建设,虽偶有失败,但总体上看,仍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主流经济学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应该更偏好于制度质量较好的国家。此类国家具备政权更迭风险小、产权保护到位等优势,这对于企业而言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而事实上,在近几十年中,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状况与这一理论预测结果一致。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近20年来的快速崛起与成功实践,给这一理论的普适性带来了考验。

针对中国对外投资的上述现状,本文将分析中国

企业在制度质量较差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成功原因;然后分别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分析此类“中国式”对外投资方式的利与弊;最后探讨中国政府应该如何保护和支持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

二、中国企业在制度较差国家投资成功原因分析

(一)国家战略支持。与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不同,中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行为是国家行为与市场规则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走出去”战略和“赶超”战略的基础上,中国企业积极向海外扩张,构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贸体系。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紧跟国家战略走向,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引导,在中国政府计划与之建立或加深联系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反过来说,国家在制定战略时,也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响应与跟进,将中国企业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行为作为战略部署的一部分。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

—国家首先公布其意图和计划,并与沿线国家建立双边政治和经贸联系。以此为导向,中国企业积极进入东道国市场,以稳中向好的双边关系为保护,以中国的相关鼓励政策为风险补偿,在东道国开拓市场。国家与企业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

(二)企业的“非市场优势”。按照传统的对外投资理论,企业向海外扩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垄断优势”,而这一点中国企业往往并不具备。然而,长久以来国内不够健全的制度环境和商业环境使得中国企业能够适应不透明或复杂的商业环境,灵活应对市场规则失灵的突发情况,规避相关制度风险。

具体而言,笔者从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企业上述优

中国对外投资现状分析

□文/杨帆1孙祎婉2

(1.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管理研究院;2.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北京)

[提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也在与日俱增。现有文献大都证明中国对外投资现状与主流经济学理论的预测不符。事实上,从“非市场”角度出发,中国企业正以国企为首,响应国家号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成功;在获得长期收益的同时,也巩固了双边关系。

关键词:

“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双边关系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6月21日

金融/投资《合作经济与科技》No.10x2018 4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