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

一、胃疡

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胃,涉及肝、脾。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出血性质、量、颜色、疼痛有无规律性及与饮食的关系。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①按内科疾病中医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②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的关系。

②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③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

告医师,配合处理。

④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①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②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4.饮食护理

①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②戒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5.情志护理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6.临证(症)施护

①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或半流饮食。

②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③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部,或艾灸,或中药膏贴敷。

④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三)健康指导

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习惯。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3.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4.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最新版本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1、气滞血瘀证:腹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重者痛势较剧,痛处不移,得嗳气或矢气后 痛减,脉弦涩,舌质暗,苔薄。 2、湿热蕴结证: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烦渴引饮,汗出,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脉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脘腹胀满,拒按,壮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暗, 苔黄燥,脉洪数。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腹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若疼痛剧烈、可能有穿孔或出现休克现象者,立即报告医生。典型腹痛发作始于上腹或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2.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4.遵医嘱中药外敷,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皮肤上进行治疗。用芒硝500g装入布袋后外敷,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1-2次。 5.遵医嘱针灸治疗:主穴: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配穴:右下腹阿是穴,剧痛加天枢。 6.遵医嘱使用中药热奄包治疗。 (二)恶心、呕吐,便秘、腹泻 1.观察恶心、呕吐的频率、性质、次数及呕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大便的次数,大便性质、量、色和气味。 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注意饮食卫生,能进食者以少渣、少纤维素、易消化的全流或半流质为主,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4.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中脘、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针灸治疗,取双侧内关、中脘、阑尾等穴。 (三)、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天枢、神阙、中脘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天枢、神阙、中脘、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合谷等穴。 7.遵医嘱中药直肠滴入治疗。 (四)发热 1.观察体温变化。 2.保持皮肤清洁,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被,忌汗出当风。 3.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4.遵医嘱针灸治疗,取曲池、大椎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长葛市中医院内一科 肺胀 一定义:肺胀就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 二临床表现 1、痰浊壅肺。 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2、痰热郁肺 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3、痰蒙神窍。 神志恍惚,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润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4、外寒里饮

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胸部膨满。或伴口干不欲饮,面色青暗,周身酸楚,头痛,恶寒,无汗。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浮紧。 5、阳虚水泛 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水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喘咳,咯痰清稀, 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6、肺肾气虚 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自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暗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三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入量。 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四临证护理 1、痰热郁肺、痰粘难咳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困难、呼多吸少、动则喘促、紫绀时,立即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观察吸氧效果,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

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灸法 灸法就是用艾绒做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熏灸,借助温热性和药物作用,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燥湿祛寒,回阳救逆,消肿散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护理上常用的有艾条灸、艾柱灸及隔姜灸,隔蒜灸等。 1、艾条灸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必要时备艾灸盒。 (2)操作方法: ①点燃艾条一端,燃端距应灸穴位或局部2~4cm处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以不感烧灼为度。 ②每次灸15~30分钟,使局部皮肤红润、灼热。 ③中途艾绒烧灰较多时,应将绒灰置于弯盘中,避免脱落在病人身上。 ④腹部、背部较平坦处行艾灸时,可用艾灸盒。即病人取平卧或俯卧位,将点燃之艾条放于盒内纱隔层上,灸盒放在应灸穴位的部位,加盖后可使其自行燃烧艾条,达到艾灸的目的。 2、艾柱灸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 (2)操作方法: ①将艾绒放入艾柱器内,根据病情,制成大小适宜之艾柱。

②将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点燃艾柱顶端。 ③等艾柱燃至病人感发烫时,即用镊子取下放入弯盘,另换一艾柱,继续点燃。 ④一般每次灸3~5壮(每个艾柱谓一壮)。 3、隔姜灸、隔蒜灸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根据需要准备切成0.2~0.3cm厘米薄,直径约2cm的鲜姜片或鲜大蒜头横切成片数片(或用大蒜捣泥,取0.3cm厚的大蒜泥敷于穴位皮肤)。 (2)操作方法: ①暴露应灸部位。 ②取鲜姜片或蒜片(或蒜泥),放于穴位,上置艾柱。 ③点燃后待病人感灼热时即更换艾柱,连灸3~5壮。 ④脐部也可敷食盐后,置艾柱灸之,称隔盐灸,或在穴位放其它药物如附子片等,统称间接灸法。 4、艾灸护理 (1)行艾灸时,须注意病人保持舒适体位,以免病人自行移动时,艾灰脱落或艾柱倾倒而发生烫伤或烧坏衣被。 (2)艾条灸时,要注意燃点的距离,太近则易烫伤,太远则疗效不佳,应随时询问病人温热感,并观察局部潮红程度。行艾柱灸时,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 (3)灸后如起小水泡,一般不须处理或涂龙胆紫,较大水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不热或微热,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痛 1、腹痛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疼痛不甚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加重。70-80%的急性阑尾炎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 2、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单纯性阑尾炎是轻度隐痛;化脓性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盲肠后位阑尾炎痛在右侧腰部;盆腔位阑尾炎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在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侧腹部阑尾炎出现左下腹痛。 3、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4、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避免人多刺激。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鼓励患者说出疼痛的感觉,可采取交谈、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气机条达,缓解疼痛。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6、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7、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在服药的同时,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部皮肤上进行治疗。用芒硝500克装入布袋后外敷。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如意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1-2次。 8、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主穴: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配穴:右下腹阿是穴,剧痛加天枢;腹胀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得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得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与情志等方面得问题,实施相应得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得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得时间、温度与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得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得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得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风(脑卒中)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中医护理常规_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急诊室环境 (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症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促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 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 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高热 3 、神昏 4 、中风 5 、中暑 6 、急性出血 7 、痛证8 、暴泻9 、脱证 10 、中药中毒 二、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风温 3 、感冒 4 、内伤发热 5 、咳嗽 6 、哮喘 7 、悬饮8 、肺痈9 、肺胀 10 、胃脘痛11 、呕吐12、便秘 13 、泄泻14 、黄疸15、积聚 16 、水臌17 、水肿18、肾衰 19 、淋证20 、癃闭 三、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疖 4 、疔 5 、痈 6 、发 7 、丹毒8 、疔疮走黄9 、流痰10 、窦道11 、压疮12 、脱疽13 、乳痈14 、乳岩15 、石癭16 、肠痈17 、肠梗阻18 、石淋 19 、噎膈20 、烧伤 四、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产科一般护理常 规 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 、月经不调 5 、痛经 6 、崩漏 7 、绝经前后诸证8 、带下病9 、妊娠恶阻 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 、异位妊娠 12 、子痫13、产后发热14 、产后恶露不绝 15 、产后缺乳16、阴挺17 、癥瘕 五、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2、肺炎喘嗽 3 、鹅口疮 4 、泄泻 5 、疳证 6 、惊风

7 、痫证8 、水肿9 、麻疹 10 、水痘11、痄腮12、顿咳 13 、小儿暑温14、疫毒痢15、遗尿 16 、紫癜 六、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痔 4 、肛痈 5 、肛漏 6 、肛裂 7 、脱肛8 、直肠息肉 七、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黄水疮 3 、蛇串疮 4 、面游风 5 、脚湿气 6 、粉刺 7 、瘾疹 8 、湿疮 9 、药毒 10 、摄领疮11 、白庀12 、猫眼疮 13 、风瘙痒14 、皮痹15 、天疱疮 16 、红蝴蝶疮17 、淋病18 梅毒 八、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3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 规 4 、牵引术护理常规 5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6 、骨折 7 、上肢骨折8 、下肢骨折9 、脊柱骨折 10 、骨盆骨折11、脱位12 、伤筋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14、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 九、中医眼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内眼手术护理常规 3 、椒疮 4 、天行赤眼 5 、聚星障 6 、凝脂翳 7 、瞳神紧小8 、绿风内障9 、圆翳内障 10 、云雾移睛11 、视瞻昏渺12 、高风雀目 13 、风牵偏视十、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 、耳疖、耳疮 3 、耳鸣、耳 聋 4、耳眩晕 5 、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 6 、鼻槁 7、鼻鼽8 、鼻渊9 、鼻衄 10 、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11 、喉痹12 、喉关痈 13 、喉喑14 、急喉风 十一、中医口腔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口疮 3 、牙宣 十二、中医针灸科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 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一、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二、卧位与安全:根据病情酌性给予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昏迷神志不清,烦燥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档、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并使用腕带。 三、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和神志、瞳孔等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四、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给药,保证治疗。 五、加强基础护理,做到病人卫生三短九洁,即头发、胡须、指甲短;眼、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头发、身洁。 六、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摄入高蛋白、低脂肪、含维生素高的易消化食物。 七、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储留者,行诱导排尿无效可行导尿术,需保留尿管,按保留尿管护理,大便干燥便秘给予灌肠。 八、心理护理:勤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九、根据病人情况,落实相关沟通、告知、陪护措施,并做好相应护理记录。 十、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危重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高热 3 神昏 4 中风 5 中暑 6 急性出血 7 痛证 8 暴泻9 脱证10 中药中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风温 3 感冒 4 内伤发热 5 咳嗽 6 哮喘 7 悬饮 8 肺痈 9 肺胀10 胃脘痛11 呕吐12 便秘13 泄泻14 黄疸15 积聚16 水臌17 水肿18 肾衰19 淋证20 癃闭 ... 更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疖 4 疔 5 痈 6 发 7 丹毒 8 疔疮走黄 9 流痰10 窦道11 压疮12 脱疽13 乳痈14 乳岩15 石癭16 肠痈17 肠梗阻18 石淋19 噎膈20 烧伤 ... 更多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 月经不调 5 痛经 6 崩漏 7 绝经前后诸证 8 带下病 9 妊娠恶阻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 异位妊娠12 子痫13 产后发热14 产后恶露不绝15 产后缺乳16 阴挺17 癥瘕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肺炎喘嗽 3 鹅口疮 4 泄泻 5 疳证 6 惊风 7 痫证 8 水肿 9 麻疹10 水痘11 痄腮12 顿咳13 小儿暑温14 疫毒痢15 遗尿16 紫癜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痔 4 肛痈 5 肛漏 6 肛裂 7 脱肛 8 直肠息肉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不热或微热,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痛 1、腹痛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疼痛不甚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加重。70-80%的急性阑尾炎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 2、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单纯性阑尾炎是轻度隐痛;化脓性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盲肠后位阑尾炎痛在右侧腰部;盆腔位阑尾炎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在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侧腹部阑尾炎出现左下腹痛。 3、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4、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避免人多刺激。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鼓励患者说出疼痛的感觉,可采取交谈、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气机条达,缓解疼痛。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6、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7、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在服药的同时,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部皮肤上进行治疗。用芒硝500克装入布袋后外敷。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如意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1-2次。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 (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 (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胁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 3.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4.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 6.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 2.保持大便通畅,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便秘者遵医嘱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4.遵医嘱药熨,热熨腹部。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湿热内阻、肝肾阴虚发热者忌用此法。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胃、大肠等穴。 (三)黄疸 1.密切观察黄疸伴随症状,加强巡视。如果患者出现黄疸迅速加深,伴高热、腹水、神志恍惚、烦躁等急黄证,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2.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口服通便药物,禁止使用碱性液体灌肠。 3.并发皮肤瘙痒时,指导患者着棉质宽松透气衣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用力抓挠,防止皮肤破溃,洗澡时禁用肥皂或浴液等碱性用品。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全结肠灌洗。 6.遵医嘱中药熏洗。

肠痈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院手术室李学华 肠痈多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情志不调、六淫入侵以致肠道传化失司,气血瘀滞、糟粕积滞化热生脓而发病。病位在肠。阑尾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临床表现 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粘连 二、临证护理 (一)生活起居护理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禁食者予以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2、严密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腹部肌肉紧张度的变化及 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记录。 3、手术治疗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 (二)辨证施护 1、气滞血瘀证:表现为腹部胀痛、钝痛或隐痛。右下腹压痛,拒按,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滑。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局限炎症。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不要进食产气食品,可进食清热活血作用药膳汤、粥类。如:田七煲瘦肉汤等。 (3)、遵医嘱予以耳穴治疗或艾灸双足三里穴等。 2、邪热内蕴证:表现为腹痛持续,身热显著,痛而拒按,身热弛张,口渴不欲饮,尿黄、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1)、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双柏散外敷右下腹。 (2)、发热时可遵医嘱行物理降温。热退汗出后及时抹汗更衣,慎防风寒。(3)、能进食者嘱其多饮水,可饮用清凉饮料,如茅根水,菊花茶、红萝卜、马蹄竹蔗水等。 (4)、中药内服宜微凉服。 3、热毒炽盛证:表现腹痛剧烈而拒按,压痛遍及全腹,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1)、调情志,安慰患者勿紧张,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血压稳定者取半卧位以利于炎症局限。 (3)、中药宜凉服。 三、饮食护理 1、如呕吐频繁或有腹膜炎者及手术前禁食、禁水。 2、饮食的原则是逐步过渡,以清淡易消化为宜。肛门排气后酌情给予清

妇产科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妇产科护理常规 1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1.1病室环境 1.1.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1.2安排病室 1.2.1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危重患者安置在抢救室。 1.3入院介绍 1.3.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1.3.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1.3.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1.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记录 1.4.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1.4.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1.4.3若体温37.5。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 4次。 1.4.4若体温39C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4.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4.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1.4.7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1.4.8每周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1.5协助医师完成各项化验检查。 1.6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1.7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7.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舌脉、及二便、阴道排出物等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1.7.2 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7.3腹痛未明确诊断时,禁用镇痛剂。 1.7.4大出血或剧烈腹痛者,报告医师,并做好输液、输血和急诊手术准备。 1.8给药护理遵医嘱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药后的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9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0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1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所了解,并配合治疗。 1.12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1 2.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

. 第一章患者住院护理常规 第一节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 1.病区接患者入院通知后,及时准备床单位及用物,做好新患者入院准备。 2.热情迎接新患者,核对患者手腕标识带或核对病历首页,引导新患者到准备好的病床。 3.办公室护士办理入院手续。入院手续办理完毕,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入院手续包括接收住院证和病历首页并置于对应的病历夹中,标准和保管患者医疗保险诊疗手册或农村合作医疗手册,准确填写姓名牌、床头卡片及相关登记,并安放有关卡片。 4.给予入院指导。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医院住院指南,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及联系方式,病区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规定、住院安全事项、医保用药、用材须知等;并用“入院告知书”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 5.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的评估,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并按要求书写三测单、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 6.给予新患者入院卫生处理,如修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等;多余物品交待家属带回家。 7.按医嘱落实患者正确的饮食和指导。 8.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9.运用护理程序,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整体护理。包括按要求巡视患者,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征求患者意见,明确护理问题,及时解决患者的需要,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给予心理护理,做好住院期间全程健康指导和护理效果评价,并记录。 10.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病情危重时,及时做好各项抢救准备。 11.每日发放患者住院费用清单。 第二节急症患者入院护理常规 1.病区接急症患者入院通知后,立即准备床单位及所需急救用物,并通知主管医师尽快到位。 2.医护人员主动热情迎接急症入院患者,迅速安置急症患者到病床,并与护送患者的医. . 务人员了解患者下在输注的药物等,了解患者目前治疗、护理情况及效果。危重患者的贵重物品交家属妥善保管。 3.根据医嘱和病情的需要,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输血通路、心电监护、采集各种标本等,协助床旁检查。如是危重患者应做好急救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于床旁,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并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4.尽快对患者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情绪反应等,询问患者的主诉,了解目前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明确主要的护理问题,立即采取有效

中医科护理常规doc资料

中医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1.入院护理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病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信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饮食护理辨证施食,合理调配,五味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分级护理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病情观察 (l)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测1次。体温超过37.5℃者每天测量4次,体温超过39℃者,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连测3次,改为每天1次。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药物应用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6.心理护理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7.起居护理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8.排便护理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9.健康指导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多运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二节不同病证护理常规

一、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病变。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病变有虚实之分。外感咳嗽属邪实,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耗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病室内空气新鲜,绝对禁止吸烟,防止刺激性气味。 3.饮食护理: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的流食或半流食,风寒咳嗽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风热咳嗽忌辛辣、肥甘、厚味,可食梨、枇杷等水果;风燥咳嗽可食用川贝、百合、银耳、梨子等;痰湿蕴肺咳嗽可食用薏米、赤豆、山药,忌食黏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 鼓励病人多饮水。 4.病情观察: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及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咳嗽的伴随症状,准确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5.呼吸道护理 (1)痰液黏稠者,行雾化稀释痰液。 (2)咳痰无力者应协助排痰,必要时吸痰。 (3)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予化痰镇咳药,慎用作用强的镇咳药,配合针刺肺俞、列缺等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咳痰、排痰和饭前、饭后均应充分漱口。 7.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加强锻炼,正确的养生指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 二、哮病

肠痈病中医护理

肠痈病(急性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证 主症:上腹部和脐周疼痛,继而逐渐转移至右下腹且痛处固定,呈持续隐痛,时有轻度阵发性加剧,局部压痛拒按,一般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伴有轻度发热、恶心欲吐、嗳气纳呆,大便秘结、小便清或黄。舌苔腻,脉弦滑或稍数 2、积热不散,肉腐成脓证 主症:腹痛及右下腹压痛加剧,拒按,反跳痛明显,范围稍扩大,但仍局限于右下腹部,腹肌紧张加重,右下腹可扪及肿块。伴高热不退,恶心呕吐,纳呆,便秘或腹泻,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而厚或黄燥,脉洪数或滑数。 3、阳明腑实,热盛伤津证 主症:腹痛剧烈,扩展到全腹,腹肌紧张更甚,全腹压痛、反跳痛、拒按、腹胀;高热持续,时有谵语,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似痢不爽、臭秽,小便频数似淋;甚则腹部膨胀,转侧闻水声,时时汗出,身皮甲错,两目凹陷,口干而臭。舌质红,苔黄燥,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1、评估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肌紧张程度、腹部包快等情况。 2、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等变化,并做好记录。 3、禁用热敷和灌肠,禁服缓泻剂,在未确诊前忌滥用止痛药。 4、症状缓解后可下床活动,慎起居,防外感风寒。 5、遵医嘱耳穴压豆阑尾、大肠胃。 6、遵医嘱指压穴位,腹痛剧烈时可指压阑尾(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天枢(位于脐旁两寸)等穴。(二)恶心呕吐 1、遵医嘱补液抗炎等治疗。 2、急性发作时指导,卧床休息,呕吐剧烈时遵医嘱行对症处理。 3、出现恶心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以防止发生窒息,可按揉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以降血压止吐。 4、呕吐停止后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5、指压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中脘(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外二科三种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中医护理常规(阑尾炎) 因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忧思抑郁、暴急奔走或跌扑损伤等因素致温热内阻,使败血浊气壅积于阑尾所致,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阑尾炎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二、休息指导: 病室安静,注意休息,严重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或患侧卧位,防止炎症扩散。 三、饮食指导: 1、热毒型及呕吐频繁者暂禁饮食; 2、淤滞型和湿热型可进流质或半流质如米汤、稀饭等; 3、恢复期进高蛋白,蔬菜,水果等,忌食生冷之品。 四、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腹肌紧张度、腹部包块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若腹肌紧张逐渐加重,腹肌紧张度增高,伴高热或腹痛突然减轻,而全身症状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3、腹痛加剧时可针刺阑尾等穴,伴发热配曲池,伴恶心呕吐配内关、合谷。 五、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温服,并观察腹痛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 2、服用通里攻下药时,应注意大便情况泻下太过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六、情志护理: 介绍病情,安慰患者,诊断明确方可予以镇痛。若需手术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 七、临证(症)施护: 1、腹痛较甚时遵医嘱针刺止痛; 2、腹痛或有包块时应遵医嘱外敷中药膏; 3、手术后应鼓励早期翻身及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八、出院宣教: 1、慎起居,防风寒入侵引起感冒,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避免饮食不节及饮食后剧烈运动; 3、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

胆石症中医护理常规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属中医学中的“肋痛”“腹痛”“黄疸”的范畴,是以上腹持续性疼痛或阵发性绞痛,右肩背部牵涉疼,发热,畏寒,恶心呕吐,黄疸为持征,多因感受湿热之邪,阻滞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或排出不畅而致,病位在肝.胆。 一、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二、休息指导:病室安静整洁舒适,嘱患者注意休息,湿热型、毒热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三、饮食指导: 1、饮食宜清淡多维生素,忌生冷、辛辣、酒、海腥、煎炸、油腻及浓烈调味品; 2、火毒型、湿热型及高热伴恶心、呕吐的患者暂禁饮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四、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局部压痛,腹肌紧张度,右上腹有无包块,及体温变化。一旦发现寒战高热、腹痛加重腹肌紧张、黄疸加深(感染越重黄疸越深)应及时报告医生。 2、当发现病人躁动不安或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细数无力或细微欲绝,舌红绛,苔黄腻或黄燥、或有芒刺等,说明病情加重已经成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应立即报告医生抢救,同时做好手术前准备。 五、给药护理: 1、中药煎剂宜温服,注意观察服药后腹痛,黄疸,发热是否减轻或加重等。 2、服攻下药时,大便以3—5次/日为宜,过多时应减量或停服。 六、情志护理: 1、劝患者戒恼怒,少忧愁,勿过度思考,保持情绪稳定。 2、耐心向病人解说病因、机制、治疗及预后,必要时做手术准备。 3、在交谈过程中诱导病人诉说其忧思、疑虑、恐惧的原因,使之心情舒畅。 七、临证(症)施护: 1、气滞型腹痛发作时可用针刺中脘、支沟、足三里、胆俞等穴,恶心、呕吐针刺双侧内关。 2、湿热、火毒型腹痛加剧、寒战高热不退应尽早做手术准备。 3、对于患者高热可采取药物或物理降温。对于手术病人应做好术后健康指导及管道护理。 八、出院宣教: 1、嘱患者注意休息,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少食肥甘厚味,即避免暴饮暴食,忌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2、积极治疗慢性胆囊感染、胆石症和蛔虫病。 3、本病与肝气郁结有关,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多愁善感、生气发怒,以免损伤肝脾而导致疾病复发。 4、纠正便秘,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观察服泻下药后的大便次数和颜色,如大便5—6次/日以上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如大便为陶土色变黄则说明病情好转。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2)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并请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并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h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6.每日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 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神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是指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 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和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全)

目录 中医内科急证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高热………………………………………………………神昏………………………………………………………中风………………………………………………………中暑………………………………………………………6急性出血…………………………………………………痛证………………………………………………………暴泻………………………………………………………脱证…………………………………………………… 中药中毒…………………………………………………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风温………………………………………………………感冒………………………………………………………内伤发热…………………………………………………

咳嗽………………………………………………………哮喘………………………………………………………悬饮………………………………………………………肺痈………………………………………………………肺胀………………………………………………………胃脘痛……………………………………………………呕吐………………………………………………………便秘………………………………………………………泄泻………………………………………………………黄疸………………………………………………………积聚………………………………………………………水臌………………………………………………………水肿………………………………………………………肾衰………………………………………………………淋证………………………………………………………癃闭………………………………………………………消渴………………………………………………………心悸………………………………………………………胸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