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28.81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①P10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是它的基本特征,也是最鲜明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本来的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

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的,并且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实现的。它的关键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正因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强烈的渴望。

②P23 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但物质并不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提出,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

物质最本质的规定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对于意识有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有依赖性,派生性。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所以意识不可能成为世界另一种本原。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是时间和空间。

③P26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点。

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

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体现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④联系与发展—事物是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它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形式。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是通过中间性的联系和过渡性环节而实现的。多样性:事物多样、联系方式多样。条件性:条件制约或支持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条件可以改变,改变条件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⑤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性是相互联结的、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性的作用: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斗争性的作用: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⑥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知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

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

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第一的理由是,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服务于实践,随实践发展,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实践决定认识。

⑦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认识与实践不断反复无限发展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感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