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1-09-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

A1-09-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

A1-09-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
A1-09-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

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

范正国,刘前坤,黄旭钊,张洪瑞,周道卿,杨雪,谭林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采用传统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计算了单体模型和三体模型条件下重磁异常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重磁异常中心区域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在重磁异常重合时为1、否则小于1(能指示重磁异常是否相关),在远离异常源或无重磁异常地区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不论重磁异常是否重合都趋于1(没有实际意义)。鉴于此,笔者提出了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方法,并在晋冀北缘-辽西铁矿成矿带进行了2种方法的对比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滦南、司家营南部、马城等重磁异常完全重合的地区,2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结果都表明为重磁正相关地区;在新集以东、小马庄西南部、石门东北部等重磁异常不完全重合或根本没有重磁局部异常的地区,传统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结果也显示为正相关地区,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结果没有相关数据点或异常。

关键词:重力异常;航磁异常;对应分析;自适应;铁矿

Adaptive Correlative Analysis Between Aeromagnetic and Gravity Anomaly Fan Zheng-guo, Liu Qian-kun, Huang Xu-zhao, Zhang Hong-rui, Zhou Dao-qing, Y ang Xue, Tan Lin China Aero Geophysical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Center for Land and Resoures, Beijing,100083

Abstract: By using the previous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aeromagnetic and gravity anomaly,the characteristic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has been studied over single model and three model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bsolute value in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y regional center is equal to 1. when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coincide, or less than 1.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bsolute value away from the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y is always close to 1. It not only makes no sense but also gives an illusion away from the fidld. Therefore the adaptive correlation analysis is put forward. Two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from northern margin of Shanxi and Hebei to Western Liaoning metallogenic belt.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coincide and are related in Luannan, Macheng and Southern Sijiaying region by using these two methods, but the results are still shown as related in East Xinji, Southern Xiaomazhuang, Northeastern Shimen which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do not completely overlap or no abnormal area by using the previous method and these results don't appear by using the adaptive correlation analysis.

Key word: gravity anomaly;aeromagnetic anomaly;correlation analysis;adaptive correlation analysis;iron deposit

收稿日期:2012-01-01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0913037)

作者简介:范正国(1962年-),男,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勘探地球物理(重磁放)方法技术研究与应用,E-mail:fzhglxj@https://www.doczj.com/doc/0f9124839.html,。

1 引言

沉积变质型铁矿通常具有重、磁异常同高的特点,因此,可以通过研究重磁异常的相关关系,达到提取与沉积变质型铁矿有关的异常信息。研究重磁异常相关关系的首选方法为重磁对应分析。

Graland G D [1]首先采用重磁对应分析,即用泊松定理将重磁异常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确定单个地质体的泊松比

σJ (J 为磁化强度,σ为剩余密度),以此确定地质体的性质。Cordell L 等[2]在北极地区采用泊松定理确定单个地质体的物性参数以及剩磁的方向。之后,

Chandler V W 等[3]采用泊松定理分析了叠加场的重磁资料,从而将该方法推广到多源的重磁

异常研究中。刘心铸[4]率先从国外引入重磁对应分析方法,介绍了针对单个异常体、叠加异

常体和组合异常体等理论模型的重磁对应分析及应用。此后,周熙襄等[5]、董焕成[6]、管志

宁等[7]~[8]、刘沈衡等[9]~[10]、殷秀华等[11]、王正科等[12]、窦喜英等[13]~[14]、曾昭发等[15]、刘

彦华等[16]等学者开展了大量模型研究和实际应用。纵观前人的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研究了相关系数|R |的大小与重磁异常间相关性强弱的关系、斜率a (=σ

G J ,其中G

为万有引力常数)或泊松比的地质属性和截距b 的性质等;在模型研究方面,大多数学者仅研究了重磁完全同源时单体模型的重磁异常相关系数R 、斜率a 和截距b 的空间分布特征,

仅有少数学者开展了组合模型研究,如周熙襄等[5]用5km × 5km 滑动窗口研究了正方体组

合模型的重磁异常的相关系数、斜率和截距。分析前人的研究工作及其成果,主要存在两方面不足:其一是,尽管已发现模型范围以外的相关系数会发生畸变,而实际应用时并未考虑其影响,仍然采用滑动窗口逐点计算相关系数;其二是,尽管已发现水平叠加模型存在干扰,但未研究解决办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未充分考虑。

本次研究中,开始时采用滑动窗口重磁对应分析方法对晋冀北缘-辽西地区的重磁数据进行对应分析,结果不理想,主要问题是:部分重磁异常吻合较好的地方,相关系数数值不大;而某些重磁异常吻合不好的地方,相关系数数值却较大。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了水平位置不完全重合的单体模型和三体模型的重磁对应分析试验,发现传统数据处理方法未考虑异常源的位置,在异常中心以外的地方也求出了相关系数数值,而该数值的大小不能指示重磁异常是否相关、没有实际意义,并给解释造成了干扰。在模型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法”,并研制了数据处理软件,其应用效果良好。本文将介绍重磁对应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

2 方法原理

从位场理论可知,密度和磁性都均匀的地质体,引起同源重力异常和磁异常的关系可以用泊松方程来描述[13]:

g ′J T ??=?⊥ G σ (1)

式中ΔT ⊥为磁ΔT 化极异常(单位为nT );?g ′(=??g /?z )为重力异常Δg 的垂向一阶导数(单位为s -2);J 为地质体的磁化强度(单位为10-3A ·m -1

);σ为地质体的剩余密度(单位为kg ·m -3);G 为万有引力常数(G =6.67×10-11N·m 3·kg -2

)。

在实际环境中,地质体的磁化强度和密度往往不均匀,重磁场源的分布也很复杂、往往有多个异常源,而且还会有旁侧异常的干扰,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比例常数来描述二者的分布

关系。这时,泊松定理不能成立。不过若在研究范围内取一个较小窗口,在窗口内计算重磁异常的回归参数和相关系数,也可得到重磁异常之间的某种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在作回归分析时通常用下面的广义公式进行计算[13]

b g ′J b g ′a T +??=+??=?⊥σG (2) 式中:a 为斜率;b 为ΔT ⊥的正常场校正值(通常称为截距)。

式(1)和(2)表明,在一定条件下,ΔT ⊥与?g ′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因此,在重磁对应分析中,采用磁化极异常和重力垂向一阶导数异常进行回归分析,并以相关系数R 来衡量磁异常和重力异常之间的相关关系,其定义为

[14]: )(D )D(),(COV //g T g T R ?????=

⊥⊥ (3)

式中:COV(ΔT ⊥,?g ′)是ΔT ⊥和?g ′的协方差;D (ΔT ⊥)和D (?g ′)表示ΔT ⊥和?g ′的方差。

另外,为了解决区域异常的干扰问题,也可以使用磁化极剩余异常ΔT ⊥S 和重力垂向一阶导数剩余异常?g S ′或磁化极垂向一阶导数异常ΔT ⊥′和重力垂向二阶导数异常?g ″来进行对应分析。此时,对式(3)中的ΔT ⊥和?g ′进行相应的替换即可。

3 模型试验

由于自然界物性的不均匀性,地下物质的磁性和密度出现同步变化的情况较少,因此引起重磁异常的场源的大小和位置完全相同(即绝对同源)的情况较少;另外,由于化磁极的不彻底性、后期受构造改造等,也可能造成重磁异常的大小和位置不完全相同。鉴于此,笔者分别进行了大小相同的单体和多体磁性、密度模型在位置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条件下的试验。

3.1 单体模型试验

3.1.1 重磁异常源位置完全重合时的试验

假设地下存在一个磁性异常体和一个密度异常体,两者的大小相等、位置重合,试验结果表明:在模型上方任意位置的重磁异常相关系数|R |皆为1。

3.1.2 重磁异常源位置不完全重合时的试验

假设地下存在一个磁性异常体和一个密度异常体,两者的大小相同、中心点的埋深都为5 km ,磁性体中心点在地表投影的坐标位置为(13 km ,13 km )、密度体中心点在地表投影的坐标位置为(10 km ,13 km )。单体模型在地表的投影及其引起的重磁异常如图1所示。

对图1所示的重磁异常,分别采用3 km ×3 km 、5 km ×5 km 、7 km ×7 km 和9 km ×9 km 4种正方形窗口进行逐点滑动计算,得到的重磁异常相关系数R 的分布如图2所示。

图1 单体模型的重磁异常等值线图

a-磁性体模型引起的ΔT⊥异常;b-密度体模型引起的 g′异常

图2 单体模型的重磁异常相关系数R等值线图

a-3 km×3 km滑动;b-5 km ×5 km滑动;c-7 km×7 km滑动;d-9 km×9 km相滑动Fig 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aeromagnetic and gravity anomaly over single model

从图2上可以看出:① 4种窗口计算的重力异常中心点(10 km,13 km)处的相关系数分别约为0.10、0.15、0.22和0.30,磁异常中心点(13 km,13 km)处的相关系数分别与重力异常中心点处的相关系数相同;②ΔT⊥异常与?g′异常重叠区域出现相关系数低值区;③不管计算窗口大小如何改变,相关系数极小值点的平面位置都为(11.5 km,13 km),即在两异常之间的中间点处;④随着计算窗口增大,相关系数低值区范围也变大,且低值区形态逐步从哑铃形变成椭圆形;⑤随着计算窗口增大,ΔT⊥异常与?g′异常重叠区的相关系数R逐步从负变正,3 km×3 km窗口(同两异常之间的距离相当)时,相关系数R的极小值最小(约为-0.8),9 km×9 km窗口(与异常之间距离的三倍相当)时,相关系数R大于0(极小值约0.15);⑥当远离异常中心时,相关系数R逐渐趋于1。

3.2 多体模型试验

3.2.1 重磁异常源位置完全重合时的试验

假设地下存在3个磁性异常体和3个密度异常体,异常体的大小相等、位置重合,试验结果表明:在模型上方任意位置的重磁异常相关系数|R|皆为1。

3.2.2 重磁异常源位置不完全重合时的试验

假设地下分别存在3个磁性异常体和3个密度异常体,异常体的大小相等、中心点的埋深都为5 km,但磁性体和密度体的位置不完全重合,磁性体中心点在地表投影的坐标位置分别为(13 km,11 km)、(13 km,15 km)和(18 km,13 km),密度体中心点在地表投影的坐标位置为(10 km,11 km)、(10 km,15 km)和(15 km,13 km)。三体模型在地表的投影及其引起的重磁异常如图3所示。

对图3所示的重磁异常,分别采用3 km×3 km、5 km×5 km、7 km×7 km和9 km×9 km 4种正方形窗口进行逐点滑动计算,得到的重磁异常相关系数R的分布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① 4种窗口计算的异常体正上方的相关系数为0.3~0.8,详见表1;

②当窗口较小时,相关系数分布复杂(出现多个极值点);③随着计算窗口的增大,相关系数低值区范围也变大、形态变简单;④ΔT⊥异常与?g′异常重叠区出现相关系数低值区;

⑤随着计算窗口的增大,ΔT⊥异常与?g′异常重叠区的相关系数R逐步从负变正,3 km×3 km窗口时,相关系数R的极小值最小(约为-1),9 km×9 km窗口时,相关系数R大于0(约为0.05);⑥当远离异常中心时,相关系数R逐渐趋于1。

表1 三体模型重磁异常4种窗口计算的异常体正上方的相关系数表

图3 三体模型的重磁异常等值线图

a-磁性体模型引起的ΔT⊥异常;b-密度体模型引起的 g′异常

图4 三体模型的重磁异常相关系数R等值线图

a-3 km×3 km滑动b-5 km×5 km滑动c-7 km×7 km滑动d-9 km×9 km相滑动Fig 4.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aeromagnetic and gravity anomaly over multi-model

3.3 模型试验结论

通过单体模型和多体模型试验,不难得出如下结论:①当重磁异常完全重合时,异常中心的相关系数与远离异常中心处的相关系数相等、数值等于1。②当重磁异常不完全重合时,异常中心处的相关系数数值大于两异常之间(重叠区)的相关系数数值、小于异常中心以外非重叠区的相关系数数值,这些数值中只有异常中心处的相关系数数值大小才能指示重磁异常是否相关,而异常中心以外地方的相关系数数值的大小不能说明重磁异常是否相关、没有实际意义。

4 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法

从前面的分析得知,重磁对应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了解重磁异常是否相关和是否同源。因此,主要应考虑重磁异常主体或异常源上方所在位置的对应分析参数,至于远离异常中心的地方,则没有必要再考虑对应分析参数的数值变化。传统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采用正方形窗口逐点滑动计算相关系数,在远离重磁异常中心或非重磁异常主体的地方,也求出了相关系数数值,而这些地方的数值没有实际意义,且给解释造成干扰。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方法。

所谓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就是根据异常的宽度和周围的干扰,自动调节重磁对应分析参数计算窗口大小的方法。其具体工作流程是:首先找到异常中心的位置;然后向四周搜索,寻找异常的边界,确定异常范围;接下来,再根据异常范围和事先给定的对计算窗口大小的要求,确定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的计算窗口大小;最后计算异常中心处的重磁对应分析的有关参数。

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通常应分别计算磁异常或重力异常中心处的重磁对应分析的有关参数。由于对重力异常和磁异常的处理方法相同,下面以ΔT⊥为例,介绍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的计算过程。

4.1 寻找异常中心位置

利用一个正方形滑动窗口,逐点滑动寻找异常中心的位置。

假设某点的位置为(i,j),当该点ΔT⊥(i,j)满足下列条件时,则该点就是一个磁化极异常中心的位置:

ΔT⊥(i,j)≥ΔT⊥(i-1,j),ΔT⊥(i,j)≥ΔT⊥(i+1,j),ΔT⊥(i,j)≥ΔT⊥(i,j-1),ΔT⊥(i,j)≥ΔT⊥(i,j+1)。

对于负异常,其中心的位置就是异常极小值点所在位置,其判断标志是窗口中心点的数值不大于周围点的数值。

4.2 寻找异常边界

就重磁对应分析来说,所关心的是异常的主体部分。根据重磁异常特征,其主体部分的数值变化具有单调性(正异常为单调减小,负异常为单调增加)。因此,通过分析异常数值变化的单调性是否改变,即可找到异常主体的边界。具体讲,在找到磁化极异常中心的位置后,便以此为出发点,沿上下左右4个方向逐点进行搜索,寻找到异常数值变化单调性的改变点,即为异常主体的边界点。

假设点(i ,j )为磁化极正异常中心的位置,在向左搜索的过程中,当某点(i-d l ,j )处磁化极异常的数值ΔT ⊥(i -d l ,j )满足条件ΔT ⊥(i -d l ,j )≤ΔT ⊥(i -d l -1,j )时,则该点就是该磁化极正异常的左侧边界。同理,可以找到右侧边界(i +d r ,j )、下侧边界(i ,j -d d )和上侧边界(i ,j +d u )。

对于负异常,只要将其判别条件作相应改变即可,如ΔT ⊥(i -d r ,j )≥ΔT ⊥(i -d r -1,j )。

4.3 确定重磁对应分析参数计算窗口

重磁对应分析中影响计算结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计算窗口的大小:一方面,窗口尺寸要尽量大,以便尽可能包含足够的异常变化信息,如果窗口太小,没有包含足够的异常信息,则会因为信噪比低而造成所得的相关系数不准确;另一方面,窗口的尺寸要尽量小,以避开相邻异常的影响和减少深源异常的干扰,若窗口太大则包含其他异常的信息较多,使得相关系数的误差变大。因此,在开展重磁对应分析之前,应根据研究目标的大小和干扰的强弱,合理确定重磁对应分析参数计算窗口所允许的最小半边长l min 和最大半边长l max 。

对于某磁化极异常,如果其某方向的宽度小于l min ,则认为该异常属于干扰,不予计算重磁对应分析参数;如果其任意方向的宽度都大于l min ,则认为该异常属于有效异常,应计算重磁对应分析参数,矩形计算窗口的边长确定为d l +d r +1和d d + d u +1,其中d l 、d r 、d d 和d u 应小于或等于l max 。

4.4 计算重磁对应分析参数

根据4.3确定的计算窗口,采用式(3)计算相关系数R ,并将其赋予磁化极正异常中心的位置(i ,j )处。

4.5 判断重磁异常相关性

重磁异常相关性的判别方法,是根据计算重磁异常相关系数|R |时的自由度n ,查找给定显著性水平α下的最小相关系数R αmin (表2),比较|R |与R αmin 的大小后再确定重磁异常是否相关,如果|R |大于等于R αmin 、则认为重磁异常显著性相关,否则认为重磁异常不相关[17]。为了便于表达,定义相关程度p 为:

min αR R

p (4)

判别重磁异常是否相关的条件为:

①p ≥1,表示重力异常和磁异常属于显著性正相关;

②p ≤-1,表示重力异常和磁异常属于显著性负相关;

③-1<p <1,表示重力异常和磁异常属于显著性不相关。

4.6 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法模型试验

4.6.1 单体模型试验

根据图1给定的模型,磁化极异常中心与重力垂向一阶导数异常中心相距3个点。由于模型的对称性,磁化极异常中心处重磁异常相关系数与重力垂向一阶导数异常中心处重磁异常相关系数相等,因此采用磁化极异常中心处重磁异常相关系数来确定重磁异常的相关性。

表2 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表(摘自文献[19])

注:n=(d l+d r+1)×(d u+d d+1)-2

给定计算窗口的最大半边长l max=3时,在显著性水平α=0.10条件下,求得磁化极异常中心处的相关程度p=0.91。因此,l max=3时图1所示的重磁异常显著性不相关。

给定计算窗口的最大半边长l max=4时,在显著性水平α=0.10条件下,求得磁化极异常中心处的相关程度p=1.65。因此,l max=4时图1所示的重磁异常显著性相关。

4.6.2 多体模型试验

根据图3给定的模型,磁化极异常与重力垂向一阶导数异常相互交叠,重磁异常中心的最小间距仅2个点。

给定计算窗口的最大半边长l max=1时,在显著性水平α=0.10条件下,求得3个磁化极异常中心处的相关程度p分别为0.68、0.68和0.87,3个重力垂向一阶导数异常中心处的相关程度p分别为0.57、0.57和0.55。因此,l max=1时图3所示的重磁异常显著性不相关。

给定计算窗口的最大半边长l max=2时,在显著性水平α=0.10条件下,求得3个磁化极异常中心处的相关程度p分别为1.38、1.38和1.63,3个重力垂向一阶导数异常中心处的相关程度p分别为1.02、1.02和1.14。因此,l max=2时图3所示的重磁异常显著性相关。

试验结果表明,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只求异常中心处的重磁异常相关系数,其他地方则不求重磁异常相关系数,且直接给出了重磁异常是否相关。另外,重磁异常是否显著性相关,与计算窗口大小(分辨率)直接有关。

5 实测数据应用验证

为了进一步验证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分别采用传统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和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处理了晋冀北缘-辽西铁矿成矿带的重磁实测数据,图5是晋冀北缘-辽西铁矿成矿带内司马长矿集区的综合剖析图。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重磁异常重合的地区,如图5中滦南、司家营南部、马城、小马庄东部、长凝南部等地区,传统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和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结果都表明为重磁正相关地区;司家营北、司家营南、马城和长凝南等4个大型铁矿床,都处在重磁正相关地区;在重磁异常不重合或根本没有重磁局部异常的地区,如图

5中新集以东、小马庄西南部、滦县西南部、龙家店西南部、石门东北部等地区,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结果表明没有相关数据点(或异常),而传统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结果却显示为正相关地区,后者显然不正确。

以上结果充分说明,新提出的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更加符合重磁对应分析基本原理的要求,计算结果也更加有效。

图5 司马长矿集区综合剖析图

a-叠加铁矿和相关点的航磁化极彩色图;b-叠加铁矿和相关点的重力垂向一

阶导数彩色图;c-叠加铁矿和相关点的传统传统重磁对应分析相关系数彩色图

Fig.5 Comprehensive map in Simachang ore district

6 结论

1)传统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即文献中原有的重磁对应分析方法)在重磁异常中心区域能得出较好的结果,在异常中心以外的地方求出的相关系数数值的大小不能说明重磁异常是否相关、该数值没有实际意义。

2)新提出的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是重磁对应分析的普遍适用方法,对各种场源条件都能得出正确结果,紧贴了重磁对应分析方法原理的本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3)通过引入相关性检验,新提出的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能直接给出重磁异常是否相关或同源。

4)对存在较强干扰的实测数据,新提出的自适应重磁对应分析数据处理方法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Garland G D. Combmed Analysis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J]. Geophysics,1951, 16:51-62.

[2] Cordell L, Taylor P T. Investigation of Magnetization and Density of a Notrth Atlantic Seamount Using Poisson’s Theorem.Geophysics[J].1971, 36(5):919-937.

[3] Chandler J S, Hanze W J, Braile L W. Analysis of Multisourcer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Sets by Moving-Window Application of Poisson’s Tjepre[J].Geophys,1981,46:30-39.

[4] 刘心铸. 重磁异常对应分析:赴美学习重磁方法介绍之一[J].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5,4:1-8.

Liu Xin-zhu. Intern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ne of the Methods about Gravity and Magnetic Exploration to America for Study[J]. Foreign Geoexploration Technology, 1985,4:1-8.

[5] 周熙襄,钟本善. 重磁资料数据处理方法[M]. 成都:成都地质学院出版社,1987:176-182.

Zhou Xi-xiang, Zhong Ben-shan.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Processing[M]. Chengdu:Chengdu College of Geology Publishing House,1987:176-182.

[6] 董焕成. 重磁勘探教程[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209-210.

Dong Huan-cheng. The Teaching Course on Gravity and Magnetic Exploration[M].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3:209-210.

[7] 管志宁,张昌达,程方道,等. 磁法勘探重要问题理论分析与应用[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48-150.

Guan Zhi-ning, Zhang Chang-da, Cheng Fang-dao, et al. Th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Exploration Important Problem[M].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3:148-150.

[8] 管志宁. 地磁场与磁力勘探[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196-198.

Guan Zhi-ning. Earth Magnetic Field and Magnetic Exploration[M]. 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7:196-198.

[9] 刘沈衡,朱春生. 重磁异常对应分析及应用[J]. 物探与化探技术,1993,15(3):232-237.

Liu Shen-heng, Zhu Chun-sheng.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f Gravitational and Magnetic Anomalies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J]. Computing Techniques for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1993, 15(3):232-237.

[10] 刘沈衡,朱春生. 重磁异常对应分析应用实例[J].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探,1998,7(3):160-136.

Liu Shen-heng, Zhu Chun-sheng.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f Gravitional and Magnetic Anomalies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J]. Mineral Exploration, 1998,7(3):160-136.

[11] 殷秀华,黎益仕,刘占坡,等. 南北构造带北段重磁异常的对应分析[J]. 地震地质,1999,

21(4):370-376.

Yin Xiu-hua, Li Yi-shi, Liu Zhan-bo, et al. Intern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f Gravimetric and Magnetic Data for the Northern Part of South- North Tectonic Zone[J]. Seismology and Geology ,1999,21(4):370-376.

[12] 王正科,田舍,李九亮,等. 滑动相关分析在重磁资料解释中的应用[J]. 物探与化探,2005,29(5):409-413.

WANG Zheng-ke, Tian She, Li Jiu-liang,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Glide Correlation Analysis Is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J].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5,29(5):409-413.

[13] 窦喜英. 重磁异常对应分析方法的参数选择及在东北地区资料处理中的应用[D]. 长春:吉林大学,2006.

Dou Xi-ying. The Choice of Parameters in th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Method of Gravitational and Magnetic Anomaly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Real Data Processing in Dongbei Region[D]. Changchun:Jilin University,2006.

[14] 窦喜英,吴燕冈,王恩利等. 重磁对应分析方法在东北地区实际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 吉林地质,2006,25(2):42-47.

Dou Xi-ying, Wu Yan-gang, Wang En-li,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Method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in the Process of Factual Data,in Northeast China[J]. Jilin Geology, 2006, 25(2):42-47.

[15] 曾昭发,吴燕冈,郝立波,等. 基于泊松定理的重磁异常分析方法及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02):279-283.

Zeng Shao-fa, Wu Yan-gang, Hao Li-bo, et al. The Poisson's Theorem Based Analysis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and Gravity Anomalies[J].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 2006, 36(02):279-283.

[16] 刘彦华,陈宗刚,欧阳长亮,等. 重磁异常对应分析在相山地区的应用[J]. 物探与化探,2008,32 (06): 586-589.

Liu Yan-hua, Chen Zong-gang, Ouyang Chang-liang,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in Xiangshan Area[J].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8,32 (06): 586-589.

[17] 刘承柞,孙慧文. 数学地质基本方法及应用[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120-155.

Liu Cheng-zuo, Sun Hui-wen. Basic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Geology[M].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1981:120-155.

15-5PH 沉淀硬化不锈钢磁粉检测磁痕分析

15-5PH 沉淀硬化不锈钢磁粉检测磁痕分析 摘要:随着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新型材料得到了成功的开发,沉淀硬化不锈 钢以其高强度、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可焊性被广泛应用于飞机重要轴承部件。15-5ph钢在时效过程中除强化马氏体组织外,还析出碳化物和金属间化合物,强 度高,综合力学性能好,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焊接性能。适用于制造飞机发动 机燃烧室壳体、锥形梁安装侧水平尾翼侧肋环等重要承重部件。淬火态组织为马 氏体和奥氏体。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磁粉检测中发现异常磁迹,磁迹形态不同(主要为线状、长条状或片状)。这些磁道严重影响了磁粉检测的评价。目前,在 对析出硬化不锈钢的磁粉检测中,主要发现裂纹、夹杂等金相缺陷,而对15-5ph 钢的磁异常痕迹分析及磁粉检测评价方面还没有研究。 关键词:沉淀硬化不锈钢;磁粉检测;铁素体;微观组织;纯洁度 航空马氏体析出硬化不锈钢在磁粉检测中的条、片、长直线磁迹。分析了不 同磁标志的特征和微观结构,确定了磁标志的性能。结合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磁 性能分析,建立了磁粉纯度检测的工艺流程和磁标志的鉴别方法。研究发现,在 磁粉检测过程中,沉淀硬化不锈钢的磁迹主要是由铁素体和组织的不均匀性引起的。研究结论为航空制造过程中磁性痕量的测定提供了依据,并制定了航空制造 过程中析出硬化不锈钢磁性颗粒检测标准,以保证磁性颗粒检测的顺利进行。 一、概述 15-5PH钢具有高强度、好的横向韧性,热处理工艺简单,变形小,使用性能、工 艺性能兼备等特点,已在飞机、舰船、导弹壳体等关键部件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随 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钢在飞机上所使用的比重逐渐降低,因此需要高强度的钢 材来实现飞行件结构上的减重,近年来,一些(超)高强度钢种的国产化进程进入了空 前的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沉淀硬化不锈钢。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取样方法和磁粉检测方法按照AMS 2300标准执行。对发现可疑磁痕显示的 试样进行固溶和时效热处理后再进行磁粉检测来对比分析热处理前后的磁痕显示 情况,同时利用金相试验确定组织结构形貌,确定磁痕形成的原因。分别对退火、固溶以及时效热处理后的15-5PH钢材料取样,制作成用于测量其磁特性的环形 试样,尺寸为外径50mm,内径40mm,高度5mm。然后使用磁滞回线测试系统 测量各个状态下的磁特性参数和磁化曲线,然后结合磁痕性质确定磁粉检测工序。 三、结果与分析 1.15-5PH钢材料的磁特性测试试验。表1为退火,固溶和时效后15-5PH钢材料的磁特性参数(最大磁感应强度Bs,剩磁Br,矫顽力Hc,最大磁导率μm,最 大相对磁导率μrm)。 表1不同热处理状态磁特性参数 可以看出,固溶状态下的磁导率和最大磁感应强度较退火或时效状态下的磁 导率和最大磁感应强度低很多,因此在固溶状态下磁粉检测的灵敏度会显著降低。 2.15-5PH钢磁粉检测。在15-5PH钢供应态(退火态)试样磁粉检测过程中,发 现了三种类型的磁痕显示,分别为长条状、片状和长直的磁痕显示,对应的试样 编号分别为1#,2#,3#。a为1#试样长条状显示,三种类型磁痕显示(a)长条 状;(b)片状;(c)长直状。磁痕宽度约为0.5mm;b为2#试样片状显示,长度和宽

控制系统时间响应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控制系统时间响应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1、求系统在时间常数 T 不同取值时的单位脉冲、单位阶跃响应和任意输入响应, 熟悉系统 时间响应的定义和图形曲线 2、求系统的上升时间、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和调整时间等性能指标,熟悉系统瞬态性 能指标的定义。 三、 实验仪器与设备(或工具软件) 计算机,MATLAB 软件 四、 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步骤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 1、 求系统在时间常数 T 不同取值时的单位脉冲、单位阶跃响应和任意输入响应。 应用impulse 函数,可以得到 T =0 ,T =0.0125、T =0.025时系统单位脉冲响应;应用 step 函数,同样可以得到 T =0 ,T =0.0125、T =0.025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2、 求系统的瞬态性能指标 五、实验结果 1、系统在时间常数 T 不同取值时的单位脉冲、单位阶跃响应和任意输入响 t=[0:0.01:0.8];%仿真时间区段 n G=[50]; tao=0; dG=[0.05 1+50*tao 50]; G1=tf(nG,dG); tao=0.0125; dG=[0.05 1+50*tao 50]; G2=tf(nG,dG); tao=0.025; dG=[0.05 1+50*tao 50]; G3=tf(nG,dG);% 三种 T 值下,系统的传递函数模 型 [y1,T]=impulse(G1,t);[y1a,T]=step(G1,t); [y2,T]=impulse(G2,t);[y2a,T]=step(G2,t); [y3,T]=impulse(G3,t);[y3a,T]=step(G3,t);% 系统响应 subplot(131),plot(T,y1,'--',T,y2,'-.',T,y3,'-') lege nd('tao=0','tao=0.0125','tao=0.025') xlabel('t(sec)'),ylabel('x(t)');grid on; subplot(132),plot(T,y1a,'--',T,y2a,'-.',T,y3a,'-') lege nd('tao=0','tao=0.0125','tao=0.025') grid on ;xlabel('t(sec)'),ylabel('x(t)');% 产生图形 t=[0:0.01:1];u=si n(2*pi*t);% 仿真时间区段和输入 G(s) 50 ______ 0.05s (1 )s 50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 答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

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 2.ד是”改为“不是” 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 4.√ 5.√ 四、论述题(要点) 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 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 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1.(1)研究区域经济演变规律,尤其是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变化规律。(2)研究在国家范围内建立多层经济区域体系,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体经济效益最佳的途径。(3)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区域政策和效应规律。(4)研究区际经济关系发展变动规律,主要包括区际间的均衡与国民经济总效率的关系,区域分工与经济技术协作、区域差异与区际关系的调整等。(5)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学科成果,完成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和开拓区域经济研究领域。(6)引进国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加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交流。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 班级:光伏2班 姓名:王永强 学号:1200309067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高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观察系统结构和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 1、稳定性分析 欲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只要求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即可,而系统的闭环极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可以利用MATLAB中的tf2zp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或者利用root函数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 函数为 0.2( 2.5) () (0.5)(0.7)(3) s G s s s s s + = +++,用MATLAB编写 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绘制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图。 在MATLAB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z=-2.5 p=[0,-0.5,-0.7,-3] k=1 Go=zpk(z,p,k)

Gc=feedback(Go,1) Gctf=tf(Gc) dc=Gctf.den dens=ploy2str(dc{1},'s') 运行结果如下: Gctf = s + 2.5 --------------------------------------- s^4 + 4.2 s^3 + 3.95 s^2 + 2.05 s + 2.5 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dens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接着输入如下MATLAB程序代码: den=[1,4.2,3.95,1.25,0.5] p=roots(den)

品质管理中英文对照表学习资料

品质管理 (be) qualfied, up to grade 合格 模具正式投産前確認 3B 5M Man/Machine/Material/Method/Measurement 人力/ 機器/ 材料/ 方法/ 量測 5S整理/ 整頓/ 清掃/ 清潔/ 教養 5WIH When/Where/Who/What/Why/How to 何時/ 何地/ 誰/ 何事/ 為什麼/ 怎麼做7QCTools7 Quality Controls Tools 品管七大手法 8 disciplines 8項回復內容 abnormal handling 異常處理 ACC Accept 允收 acceptance = receive 驗收 ADM Absolute Dimension Measurement全尺寸測量 AIR Artical Inspection report AOD Accept On Deviation 特采 AOQ Average Output Quality平均出廠品質 AOQL Average Output Quality Level 平均出廠品質水準 APP Approve 核准,認可,承認 AQL Acceptable Quality Level 允收品質水準 AR Averary Range全距平均值

Bending 軟體導入 C=0 Critical=0 極嚴重不允許 CAR Corrective action request 改正行動要求改正報告 CP capability index 製造能力指數 CPK capability index of process 模具制程能力參數 CR Critical 極嚴重的 defective product/non-good parts 不良品 defective products 不良品 DFR Defect Failure Rate NG Not Good 不良,不合格 No.Number 數(號) OOBA out of box audit 開箱檢查 OQA output quality assurance 出貨品質保證 OQC output quality control 最終出貨品管 ORT On going Reliability Qualit P/O Waive Purchase Order Waive Packing 包裝 PDCA Plan/ Do /Check /Action 計劃/ 執行/ 檢查/ 總結POC passage quality control 段檢人員

控制系统时间响应分析”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时间响应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控制系统时间响应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 1、 求系统在时间常数τ不同取值时的单位脉冲、单位阶跃响应和任意输入响应,熟悉系统时间响应的定义和图形曲线 2、 求系统的上升时间、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和调整时间等性能指标,熟悉系统瞬态性能指标的定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或工具软件) 计算机,MATLAB 软件 四、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步骤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 50 )1(05.050)(2+++=s s s G τ 1、求系统在时间常数τ不同取值时的单位脉冲、单位阶跃响应和任意输入 响应。 应用impulse 函数,可以得到τ=0,τ=0.0125、τ=0.025时系统单位脉冲响 应;应用step 函数,同样可以得到τ=0,τ=0.0125、τ=0.025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2、求系统的瞬态性能指标 五、实验结果 1、系统在时间常数τ不同取值时的单位脉冲、单位阶跃响应和任意输入响 t=[0:0.01:0.8];%仿真时间区段 nG=[50]; tao=0; dG=[0.05 1+50*tao 50]; G1=tf(nG,dG); tao=0.0125; dG=[0.05 1+50*tao 50]; G2=tf(nG,dG); tao=0.025; dG=[0.05 1+50*tao 50]; G3=tf(nG,dG);%三种τ值下,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y1,T]=impulse(G1,t);[y1a,T]=step(G1,t); [y2,T]=impulse(G2,t);[y2a,T]=step(G2,t);

实验四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西京学院实验教学教案实验课程: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课序: 4 教室:工程舫0B-14实验日期:2013-6-3、4、6 教师:万少松 一、实验名称:系统的稳定性及极点配置二、实验目的 1.巩固控制系统稳定性等基础知识;2.掌握利用系统特征根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3.掌握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法;4. 掌握利用状态反馈完成系统的极点配置;5.通过Matlab 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和验证所学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三、实验所需设备及应用软件序号 型 号备 注1 计算机2Matlab 软件四、实验内容1. 利用特征根判断稳定性;2. 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3.状态反馈的极点配置;五、实验方法及步骤1.打开计算机,运行MATLAB 软件。2.将实验内容写入程序编辑窗口并运行。3.分析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

一、利用特征根判断稳定性 用matlab 求取一个系统的特征根,可以有许多方法,如,,,()eig ()pzmap 2ss zp ,等。下面举例说明。 2tf zp roots 【例题1】已知一个系统传递函数为,试不同的方法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G s 2(3)()(5)(6)(22)s G s s s s s += ++++解:num=[1,3]den=conv([1,2,2],conv([1,6],[1,5]))sys=tf(num,den)(1)() eig p=eig(sys)显示如下:p = -6.0000 -5.0000 -1.0000 + 1.0000i -1.0000 - 1.0000i 所有的根都具有负的实部,所以系统稳定。(2) ()pzmap pzmap(sys) 从绘出的零极点图可看见,系统的零极点都位于左半平面,系统稳定。(3)2()tf zp [z,p,k]=tf2zp(num,den) (4)()roots roots(den)【例题2】已知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状态方程为122122x x x x x ==- 试用特征值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解: A=[0,1;2,-1] eig(A)

区域经济学-课堂笔记-全书梳理---课程整理概要

区域经济学 1 学科特性 年轻性(60年代在世界范围兴起,直至90年代才在中国范围内兴起,一方面说明其“体系不完善”,另一方面则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即“包容性”) 应用性 前沿性 第一章 区域和区域经济学 一 区域的概念: ¥ 1 内涵 区域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 (空间范围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空间具有“层次性”) 在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尽可能完整: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能力”) # 承担特殊的专业化职能(在全国或者较高系统) 二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于发展 (一)| (二)在西方: 1 从经济问题的产生于矛盾的激化: ) 自组织能力 衍生为内生增长机制 较为完善的地域结构,包含三要素: 腹地 … 核心(中心城市群)网络体系 较为完善的产业结构:合理、协调、弹性(能够很快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外部变化) 1956年, 瑞典 , 缪尔达尔,《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 循环积累因果论,(市场经济的结果不是有效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而是扩大,若要有效缩小差距,则需要政府作有效调控) 1960年,艾萨德, 1957年, 赫希曼, 核心与边缘区理论(极化效应,涓滴效应)

^ 2 从学科渊源:(由古典区位论发展而来) 1826年,杜能,《农业区位论》,市场距离为核心影响因素; 1909年,韦伯,《工业区位论》,劳动力、运输为影响因素; 1932年,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 1940年,廖什,《消费中心理论》 1960年,艾萨德,《区位分析法》 (三)在中国: 1 改革开放之前:以“生产力布局学”为前身 — 2 改革开放之后:放权、让利 【※】中国改革30年中引发的突出的区域经济问题: (1)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基尼系数) :国际区域经济不平衡警戒线 中国省域基尼系数:1978年: 2004年: 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省域之间的差距最大,而且在同一省内,县域之间的差异比省域之间的差异更大。 (2)低水平重复建设,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 “五小企业遍地开花”——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3)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4)地区之间的分工协作效益丧失 (5)资源两覅额和环境污染 三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对象 从宏观角度研究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其相互联系的决策性科学。 (二)^ (三)研究内容 1 区域机构(产业结构) 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过程就是区域的形成过程,区域结构的完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2 区域经济自组织 区域经济增长要素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3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与优化 - 4 区域分工与联系

实验二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实验二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基本描述方法; 2.了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3.掌握控制时域分析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系统数学模型的几种表示方法 (1)传递函数模型 G(s)=tf() (2)零极点模型 G(s)=zpk(z,p,k) 其中,G(s)= 将零点、极点及K值输入即可建立零极点模型。 z=[-z1,-z …,-z m] p=[-p1,-p …,-p] k=k (3)多项式求根的函数:roots ( ) 调用格式: z=roots(a) 其中:z — 各个根所构成的向量 a — 多项式系数向量 (4)两种模型之间的转换函数: [z ,p ,k]=tf2zp(num , den) %传递函数模型向零极点传递函数的转换 [num , den ]=zp2tf(z ,p ,k) %零极点传递函数向传递函数模型的转换 (5)feedback()函数:系统反馈连接

调用格式:sys=feedback(s1,s2,sign) 其中,s1为前向通道传递函数,s2为反馈通道传递函数,sign=-1时,表示系统为单位负反馈;sign=1时,表示系统为单位正反馈。 2.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1)求闭环特征方程的根(用roots函数); 判断以为系统前向通道传递函数而构成的单位负反馈系统的稳定性,指出系统的闭环特征根的值: 可编程如下: numg=1; deng=[1 1 2 23]; numf=1; denf=1; [num,den]= feedback(numg,deng,numf,denf,-1); roots(den) (2)化为零极点模型,看极点是否在s右半平面(用pzmap); 3.控制系统根轨迹绘制 rlocus() 函数:功能为求系统根轨迹 rlocfind():计算给定根的根轨迹增益 sgrid()函数:绘制连续时间系统根轨迹和零极点图中的阻尼系数和自然频率栅格线 4.线性系统时间响应分析 step( )函数---求系统阶跃响应 impulse( )函数:求取系统的脉冲响应 lsim( )函数:求系统的任意输入下的仿真 三、实验报告要求:

磁粉探伤中的磁痕分析与判断.改doc

磁粉探伤中的磁痕分析与判断 摘要:本论文根据理论联系实际工作,对磁粉探伤工作中的磁痕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前言:磁粉探伤又称磁粉检测,是应用较广泛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作为一名磁粉探伤人员来讲,正确地检测和判断磁痕是极为重要的,它直接影响探伤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磁粉探伤磁痕分析判断 现简单谈一下各种磁痕显示的分析和判断: 一、假磁痕 假磁痕是一种非正常显示,是一种假象,它不是由于漏磁场而产生的,所以应正确予以判定。假磁痕产生的原因及特征和鉴别方法: 1、工件表面粗糙(如焊缝两侧的凹陷,粗糙的机加工和铸造表面)会滞留磁粉形成磁痕。磁粉的堆积很松散,磁痕轮廓不清晰,如果将工件在煤油或水分散剂内漂洗可将磁痕除去。 2、工件表面存在油脂、纤维物、发丝及脏物都会粘附磁粉而形成磁痕。只要仔细观察即可辨认,然后通过清洗工件表面可以消除。 3、工件表面的氧化和锈蚀以及油漆斑点的边缘上滞留磁粉会形成磁痕,该磁痕经仔细观察即可辨认清楚。 4、磁悬液浓度过大,磁粉施加不当都可能造成假磁痕,不易辨认,磁粉松散,磁痕轮廓不清晰,漂洗后磁痕即消除。 二、非相关显示的判定 非相关显示不是来源于缺陷,但却是由漏磁场产生的,其形成原因复杂,一般与工件本身、工件外形结构、采用的磁化规范、工件的制造工艺等因素有关。非相关显示的工件,其强度和使用性能并不受影响,对工件不构成危害,但它却与相关显示容易混淆,不易识别,如若不慎,将非相关磁痕误判为相关磁痕,就会使合格的工件报废而造成经济损失;相反,如果把相关磁痕误判为非相关磁痕,也会造成质量隐患。 非相关显示产生的原因和特征以及鉴定方法如下: (一)磁极和电极附近

南沙中部海域北康·曾母盆地重磁异常特征及解释

南沙中部海域北康?曾母盆地重磁异常特征及解释 林 珍 (海洋矿产地质调查所,广东广州 510760) 摘要:通过对南沙中部海域北康、曾母盆地重、磁资料的定量计算、定性解释,认为空间重力异常主要受浅部地质因素影响,空间重力异常的高低间接地反映了海底地形起伏变化、新生代沉积层厚度大小、沉积岩密度变化以及基底的坳、隆等特征;磁力异常资料通过预后处理及反演计算,推测北康、曾母盆地新生代火成岩以中酸性—中基性岩为主,磁性基底与声波基底基本一致,可划分为2处坳陷及3处隆起;北康、曾母盆地位于减薄的大陆壳上,莫霍面深度约21~26km 。重、磁资料综合解释结果为沉积盖层构造分区、基底断裂推断及火成岩岩性识别提供依据。关键词:重力异常;磁力异常;磁性基底;北康、曾母盆地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03)04-0263-06 北康盆地(文中所解释资料以北康盆地为主、部分曾母盆地北部区域)位于南沙中部海域大陆坡上,面积约6.2×104km 2,水深100~2000m ,是南沙中部海域大型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起各外国石油公司已在该盆地开展了大量的勘探工作,目前只有一口油气钻探井详细资料未知。北康盆地的调查在1996年之前偏重于大区域调查和基础研究,对油气的勘查研究程度相对较低。1996~1998年,广州海洋地质局重点围绕北康盆地开展了1∶25万比例尺、8km ×16km 测网的区域普查工作,提交了北康盆地首份综合调查报告———《南沙中部海域北康盆地综合地球物理区域普查报告》;2000年,南沙“95-4科学考查”选择在北康盆地及曾母盆地北部区域开展了4km ×8km 、局部2km ×4km 测网的油气面积普查工作,进一步评价了该区域的油气远景,优选构造,为实现南沙海域油气勘探的突破做准备。重、磁资料的解释工作主要针对盆地内火成岩的分布和性质不明、深部断裂特征和构造形态不清的问题而展开,根据重磁异常特征、重磁资料的处理结果并与地震资料相结合,对该区岩体性质、分布及深部和基底断裂体系有了新的认识,有助于对盆地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史的研究,并为北康盆地与曾母盆地的划界提供依据。 1 重力场特征及分区 1.1 重力场特征 重力场总的特征是:空间重力异常以正值为主,一般幅值为(0~20)×10-5m/s 2,极大值为62× 10-5m/s 2,极小值为-24×10-5m/s 2,异常走向以N E 或NN E 向为主,个别异常走向为NW 向。布格重力异常均为正值,一般幅值为(35~135)×10-5m/s 2,极大值为135×10-5m/s 2,极小值为35×10-5m/s 2,总体走向为NW 向。 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均与海底地形起伏变化有关,地形高部位(如海山、海丘等)对应空间重力高,地形低部位(如海沟、海槽等)对应空间重力低。布格重力异常由于布格改正不完善造成异常走势与等深线走势非常相似,由南至北,水深由140m 渐变到2200m ,布格重力异常值则由25×10-5m/s 2递增至135×10-5m/s 2。1.2 重力异常分区 根据空间重力场形态,由西至东可划分为:西部重力异常正值区(Ⅰ区)、中部重力异常平缓低值区(Ⅱ区)、东部重力异常变化高值区(Ⅲ区)(图1)。 西部重力异常正值区(Ⅰ区)位于工区西部的曾母盆地北部,控制面积约18900km 2。该区背景为宽缓的重力高带,重力异常值均为正值,一般幅值为(0~15)×10-5m/s 2,总体走向呈NN E 向。Ⅰ区与Ⅱ区的分区界线为北康盆地与曾母盆地的划界提供依据。 中部重力异常平缓低值区(Ⅱ区)控制面积约13600km 2,重力异常变化平缓,以负值为主,一般幅值为(0~10)×10-5m/s 2,主体走向为NNW 向。区内共有7个重力低(G 3~G 8、G 11);2个重力高(G 9、G 10),其中G 3~G 7共同构成一条NW 向的重力低带。 收稿日期:2002-05-10  第27卷第4期物 探 与 化 探 Vol.27,No.4 2003年8月 GEOPHYSICAL &GEOCHEMICAL EXPLORA TION Aug.,2003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思考: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差异? ?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区域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

品质管理缩写英文对照(打印).

缩写英文对照中文术语 8D 8 Disciplines Of Solving Problem 解决问题8步法 AC./RE. Acceptable / Rejective 允收/拒收 AQL Acceptable Quallity Level 允收水准 ABB Activity-Based Budgeting 实施作业制预算制度 ABC Activity-Based Costing 作业制成本制度 ABM Activity-Based Mangement 作业制成本管理 APS 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应用程式服务供应商APQP 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 先期产品品质规划ANOVA Analysis Of Variance 方差分析 AAR Appearance Approval Report 外观承认报告 AC Appraisal Cost 鉴定成本 ASL Approved Suplier List 合格供应商清单 AVL Approved Vendor List 认可的供应商清单 ATP Available To Promise 可承诺量 BSC Balanced Score Card 平衡记分卡

BOM Bill Of Material 材料明细 BTF Build To Forecarst 计划生产 BTO Build To Order 订单生产 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企业流程再造 CPK Capability Of Process 修正过程能力指数 Ca. Capability Of Accuraty 精确度指数 Cp. Capability Of Precesion 精密度指数 CRP Capacity Requirement Planning 产能需求规划 C. OF C. Certificate Of Compliance (质量)承诺证明书CEO Chief Excutive Officer 执行总裁 CQC Companywide Quality Control 全公司范围的品质管理CPM Complaint Per Illion 每百万报怨次 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 计算机辅助设计 CTO Configuration To Order 客制化生产 CRC Contract Review Committee 合同评审委员会 CIF Cost Inusance And Freight 到岸价格

磁痕特征

磁痕分析 一、基本概念 磁痕:磁粉检测中能观察到的不连续性或缺陷导致磁粉聚集的图像,叫磁痕。简称显示或磁粉显示。这种显示的宽度为真实不连续性宽度数倍,即磁痕对缺陷有放大作用。 相关显示:被检测产品上由于材料缺陷的漏磁场形成的显示称为相关显示。也称为缺陷显示。 非相关显示:由于工件截面和材料磁导率差异等产生的漏磁场形成的磁粉显示。 伪显示:不是漏磁场形成的显示(假显示)。 非缺陷显示:非相关显示和伪显示产生的磁粉显示称为非缺陷显示。 二、非相关显示和伪显示 1、显示特点 非相关显示和伪显示是一种非缺陷显示,它们干扰了对相关显示的磁痕判断,应予以排除。非相关显示和伪显示特点:磁痕图像一般显示浅谈、沉积稀薄,堆集疏散,外缘模糊,磁痕不清晰。它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别是成批工件检验中。伪显示磁痕受到工件外形、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影响,可以找到影响因素予以排除。 2、产生原因 A、工件几何形状引起的非相关显示 比较复杂形状工件,如小孔、键槽、螺纹、齿根尖角及断面突变等形状,引起工件局部漏磁场并产生磁粉显示。特征:磁痕分布不集中,松散宽大不浓密,轮廓不清晰。减小磁化场时磁粉堆集减小或不显示。 B、机械加工和机械创伤引起非相关显示 工件机械加工中,若表面较深刀痕,划痕、局部撞击,以及滑移等压力变形等都可以产生局部漏磁场,形成磁痕显示。特征:磁痕呈规则线状、较宽而直,磁粉图像不清晰。重复磁化时图像再现性差。降低磁化场,磁痕不明显。擦去磁痕肉眼或放大镜可以看到划痕或刀痕底部。 C、工件材质本身引起的非相关显示 材料金相组织的变化,工件间磁导率的差异、局部淬火、局部冷作硬化、原始组织不均匀等; 金相组织变化多发生焊接工件上;磁导率差异多发生在不同材料焊接处;局部淬火和局部冷作硬化多发生在工件加工过程中。 D、检测工艺不适当引起的非相关显示 外磁场过大、电极处磁极干扰、磁写处;工件预处理不当;使用触头磁化时,电极处电流过大形成磁粉堆集。 三、相关显示 1、常见缺陷分类 A、原材料本身潜藏的缺陷 材料冶炼、轧制等工序产生的缺陷。如中心疏松、气泡、金属夹杂物、发纹、夹层、分层、白点等。 B、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缺陷 锻造缺陷:锻造裂纹、锻造折叠、锻造过烧;铸造缺陷:铸造裂纹、缩孔、疏松、气孔、冷隔;焊接缺陷:裂纹、未焊透、气孔、夹渣等;热处理缺陷:淬火裂纹、电镀裂纹、腐蚀裂纹、酸洗裂纹等; C、冷加工过程产生的缺陷 机械加工、精加工再常温下进行。磨削裂纹、矫正裂纹、过盈裂纹等。 D、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 疲劳裂纹、磨损裂纹、腐蚀疲劳裂纹等。 2、裂纹及其磁痕 A、热加工裂纹-------铸造裂纹、锻造裂纹、焊接裂纹、淬火裂纹; 特征:呈连续或半连续曲折线状、龟裂状,起始部位较宽,尾部纤细,有时呈条状或树枝状,粗细均匀显示强烈,磁粉堆集浓密,轮廓清晰重复性好。

秦岭造山带重磁异常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年第$期 第#%卷!""#年#!月&’()*+,*)-./*0)-+(12).,.23总第456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期秦岭造山带重磁异常特征 及其与成矿的关系7 李文全 8西北有色地勘局地勘院9陕西西安5#""%:; 摘要<通过秦岭造山带重磁场的解译9初步探讨了该区深部构造特征及已知蕴矿区与重 磁场的关系9为区域地质及成矿理论研究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重磁异常>解译>蕴矿区 中图分类号? $@#A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B %$$@8!""#;"$B "5:C B"$秦岭造山带地跨甘肃D 陕西D 河南三省9与华北地块D 扬子地块及松潘E 甘孜褶皱带等三大地质构造单元毗邻9是我国重要的矿产地之一=区内地层出露齐全9构造及岩浆岩发育=在漫长的构造作用及地质演化过程中9不同物性8如磁性D 密度等;或同种物性的岩层发生拉张D 挤压D 剪切9形成了其独特的地球物理场=通过地球物理场的研究9对分析秦岭造山带的地质演化D 地质构造8尤其是深部构造;D 地层D 岩浆岩的分布及丰富地质成矿理论9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性特征 由表#可知9该区太古代及元古代地层作为古老的结晶基底具有较高的磁性9但极不均 匀9斜长角闪岩磁化率可达4"""F#!"""8:G H#"B $-’ 9下同;9而混合岩仅%""F4""=元古代中熊耳群地层磁性最强9可达:"""以上9 其次是碧口群D 耀岭河群D 秦岭群等=古生代以来的地层9除白垩系磁性较强外8:""F5"";一般磁性较弱或无磁性=岩浆岩磁性不均匀8表!;9一般超基性D 基性岩磁性最强9中性岩次之9酸性岩较弱= 本区太古代太华群的密度最高9次为元古代9其中震旦系D 蓟县系的密度较高9秦岭群D 宽坪群次之9熊耳群密度较小9古生代以来地层中寒武D 奥陶系密度最大9泥盆系次之9而石炭D 白垩系密度较小9整体看9随地层从新到老密度增大=岩浆岩一般从酸性到基性密度增加= 对比整个地层9太古界D 元古界与上覆地层之间有明显的磁性界面9可形成区域磁异常=上地幔与上覆地层之间有一定的密度差9可形成区域重力异常= C :57收稿日期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重磁勘探复习提纲

《重磁勘探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的重力场与磁场 1、重力场强度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 何? 2、重力场的变化包括哪些?变化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固 体潮? 3、地球重力位、引力位、重力等位面、大地水准面的定 义。 4、地球重力场正常场的定义与特点? 5、引力位的拉普拉斯方程、泊松方程及引力场高斯通量 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6、重力异常的定义与物理意义。 7、地磁要素的构成及地磁图的特点。 8、地球磁偶极子磁位的表达式?表达式各参数的物理意 义及单位是什么? 9、地球磁场的构成,地球磁场的正常场及磁异常的定义。 10、地磁场的垂直分量、水平分量、总场的梯度表达式。 11、地磁场的变化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地磁日变化,什 么是地磁脉动,什么是磁暴? 12、地磁坐标与地理坐标的定义。

第二章岩矿石密度与磁性 1、三大岩石密度与磁性特点? 2、影响岩矿石密度与磁性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3、物质的磁性可分为哪几类?温度对其影响如何? 4、表征岩矿石磁性的物理量有哪些?其中关系如何? 5、岩矿石的感应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的定义? 6、岩矿石包括哪些剩磁,热剩磁有何特点? 7、影响岩矿石磁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重磁测量仪器 1、简述绝对重力仪的自由落体和上抛法测量原理? 2、石英弹簧重力仪在水平零位置时灵敏度的表达式,根 据公式如何调节仪器灵敏度? 3、石英弹簧重力仪器的结构由哪几部分构成? 4、拉科斯特金属弹簧重力仪的灵敏度公式表达式是什 么? 5、简述质子磁力的测量原理。 6、简述光泵磁力仪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重磁野外测量 1、简述重磁勘探的测量比例尺是如何确定的? 2、磁测不同精度是如何定义的,衡量重磁测量质量的方 差公式有哪些? 3、重磁测量的方式有哪些?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一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 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 系统模拟电路图 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s)=10K/s(0.1s+1)(Ts+1) 式中 K1=R3/R2,R2=100KΩ,R3=0~500K;T=RC,R=100KΩ,C=1μf或C=0.1μf两种情况。 四、实验步骤 1.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输出,电路的 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将纯积分电容两端连在模拟开关上。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 3.在实验项目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取R3的值为50KΩ,100KΩ,200KΩ,此时相应的K=10,K1=5,10,20。观察不同R3 值时显示区内的输出波形(既U2的波形),找到系统输出产生增幅振荡时相应的R3及K值。再把电阻R3由大至小变化,即R3=200kΩ,100kΩ,50kΩ,观察不同R3值

时显示区内的输出波形, 找出系统输出产生等幅振荡变化的R3及K值,并观察U2的输出波形。 五、实验数据 1模拟电路图 2.画出系统增幅或减幅振荡的波形图。 C=1uf时: R3=50K K=5:

R3=100K K=10 R3=200K K=20:

等幅振荡:R3=220k: 增幅振荡:R3=220k:

R3=260k: C=0.1uf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