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透镜单元全章 知识点加经典例题加课后习题(强烈推荐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29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概念:透镜是透明物质制成的、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并由此产生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二、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主光轴用点划线表示。
(4)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即通过凸透镜的光将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偏离主光轴,即通过凹透镜的光将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四、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凸透镜: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会聚于一点,叫实焦点 ,用“F”表示。
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一个凸透镜有 2 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凹透镜: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发散 ,且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不是实际光的会聚点,所以叫做虚焦点,用F表示,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
五、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Ⅰ凸透镜(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3)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在探究凸诱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该像为()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由题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时,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D。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CA.当u=10cm时,u<f=l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15cm时,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无法成像,故B错误;C.当u=20cm时,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D错误。
故选C。
3、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因为有了光,世界才生机勃勃;因为有了光,我们的生活才充满温暖,下列四幅图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小孔成像表明光一定沿直线传播B.图中的漫画表明,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C.图中小猫没有叉到鱼是因为鱼在水中的像比实际位置深一些D.图是教室里的投影仪,若想使光屏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将凸透镜向上移动答案:BA.小孔成像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B.小聪和小猫彼此能看到对方,说明在光反射时,光路可逆,故B正确;C.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因为光的折射,看到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一些,故C错误;D.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照相机:1.镜头:凸透镜;2.原理:光的折射;(1)物距: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u >2f );(2)像距:胶片在一~二倍焦距之间靠近焦点处(f <v <2f );(3)物体越远,像越小,胶片越靠近焦点;3.像的性质:倒立的、缩小的、实像;4.光路图:如右图;5.透镜不动时的调整:(1)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2)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6.物体不动时的调整(1)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2)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7.其他说明: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透镜及其分类:1.概念: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即为薄透镜;2.透镜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透镜的相关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3)焦点(F):①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②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非实焦点),所以叫虚焦点;(4)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4.凸透镜和凹透镜总结:【例题1】如图所示,对光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有( )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⑥【答案】C【解析】解: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①③⑤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②④⑥是凹透镜。
故选:C。
【变式1】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 )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②④⑤⑥【答案】C【解析】解:图中的②④⑥,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叫凹透镜;而①③⑤都是中间厚边缘薄,都属于凸透镜,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例题2】在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C.甲、乙都为凸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答案】A【解析】解:两束光通过甲后折射光线变的发散了,所以甲是凹透镜;通过乙后折射光线变的会聚了,所以乙是凸透镜。
故选:A。
【变式2】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各放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的方向如图甲、乙所示,则虚线方框内放的透镜是( )A.甲、乙都为凸透镜B.甲、乙都为凹透镜C.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D.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答案】D【解析】解:由图甲可知,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甲图应是凸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发散了,因此乙图应是凹透镜。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透镜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2.知道凸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3.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4.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5.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主光轴上的一个特殊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凹透镜4、焦点(F):凸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凹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凸透镜凹透镜6、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
要点诠释:1、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2、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发散光束,经过凸透镜折射之后变成平行光束,幻灯机、投影仪、舞台上的追光灯等仪器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3、凹透镜的虚焦点,“虚”表示该点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而是逆着凹透镜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
要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应用举例凸透镜u=∞(平行光)v=f像与物异侧成一点测定焦距u>2f 2f>v>f 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测定焦距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投影仪u=f v=∞同侧不成像u<f v>f 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凹透镜物在镜前任意处v<U 同侧缩小、正立、虚像2、口诀记忆: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透镜一、本节学习指导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要熟练掌握。
初次解出“焦点、焦距”注意他们的概念,多观察图形。
生活中常用的透镜要明白他们对光是如何影响的,比如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等。
二、知识要点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注:观察我们的眼镜,发现镜片是中间薄四周厚,是凹透镜。
一般情况下,边缘越厚中间越薄,凹得越厉害,度数越高。
3、焦点和焦距(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中心。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4、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就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2)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5、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纸上光斑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7、照相机(1)物体在照相机胶卷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照相机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照相机的结构:①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
②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数字表示景到镜头的距离。
③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
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8、投影仪(1)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幻灯机的作用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透镜一、本节学习指导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要熟练掌握。
初次解出“焦点、焦距”注意他们的概念,多观察图形。
生活中常用的透镜要明白他们对光是如何影响的,比如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等。
二、知识要点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注:观察我们的眼镜,发现镜片是中间薄四周厚,是凹透镜。
一般情况下,边缘越厚中间越薄,凹得越厉害,度数越高。
3、焦点和焦距(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中心。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4、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就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2)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5、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纸上光斑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7、照相机(1)物体在照相机胶卷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照相机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照相机的结构:①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
②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数字表示景到镜头的距离。
③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
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8、投影仪(1)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幻灯机的作用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透镜一、本节学习指导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要熟练掌握。
初次解出“焦点、焦距”注意他们的概念,多观察图形。
生活中常用的透镜要明白他们对光是如何影响的,比如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等。
二、知识要点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注:观察我们的眼镜,发现镜片是中间薄四周厚,是凹透镜。
一般情况下,边缘越厚中间越薄,凹得越厉害,度数越高.3、焦点和焦距(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中心。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4、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就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2)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5、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纸上光斑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7、照相机(1)物体在照相机胶卷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2)照相机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照相机的结构:①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
②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数字表示景到镜头的距离.③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8、投影仪(1)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幻灯机的作用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透镜1、透镜的概念: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能让光线透过去,在进入和离开透镜时,光线两次折射而改变光路,所以透镜是一种折射镜。
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做。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通常用字母F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用f表示。
2.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如图四),所以又叫发散透镜。
3.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凸透镜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凹透镜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射向凹透镜的光线,如果其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则该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4.作图,补画光路图。
方法:(1)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即沿直线传播)(2)对于凸透镜:一边为平行光,另一边就为会聚于焦点光。
对于凹透镜:一边为平行光,另一边就为发散光(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另一侧的焦点上。
)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镜。
照相机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像。
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到镜头的距离越近。
投影仪(或幻灯机)的镜头是一个镜。
投影仪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像。
投影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
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放大镜成的是放大、正立、的像。
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当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虚像便消失了。
2.实像和虚像: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光屏(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或两侧)。
后生可畏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爸爸回答:“当然啦!”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爸爸:“是爱迪生。
”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麽没有发明电灯?”(很奇怪,喜欢倚老卖老的人,特别容易栽跟斗。
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第11讲透镜一、知识复习一、光的传播1、光源:凡是能够发光的物体,可分为(1)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烛光鱼(2)人造光源如:蜡烛,电灯2、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直线传播现象①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无影灯②小孔成像:倒立、实像但是,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适用的。
如果我们使光通过很小的小孔,则光的传播不再遵守直线传播的定律。
(见书)。
3、光的传播速度"c:(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2)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二、光的反射1、反射现象:光遇到物体或遇到不同介质的交界面(如从空气射入水面时),光的一部分或全部被介质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
人能看到物体正是由于物体能把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没有光照明物体,人也无法看到它。
2、概念:(1)一点:入射点(2)二角: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②反射角:反射光学分与法线的夹角(3)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3、反射定律:(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异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4)“光路可逆性”。
4、反射分类: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滑程度)(1)(光滑)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2)(粗糙)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5、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等大,正立,虚像)6、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注意:①只有小孔足够小时才能成像。
②像倒立,像的形状与物体相似,与小孔形状无关。
③像的大小L’与物体的实际大小L,光屏到小孔的距离d’和物体离小孔的距离d,满足相似比:三、光的色散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三基色:红、绿、蓝。
混合后为白色3、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混合后为黑色4、颜色(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
(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
(2)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
(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其他注意:1.光线、光束在研究光的行为时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有向直线,称为光线。
有一定关系的一些光线的集合称为光束,如平行光束、发散光束等。
2.影光源发出的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明,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了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
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
(1)本影,光线完全照不到的区域。
(2)半影,只有部分光线照射到的区域。
如果是点光源,只形成本影。
如果不是点光源,一般会形成本影和半影。
3.日食和月食(1)日食,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
当地球上在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表面时,这个地区的人就可看到日全食,如图1-1中的a区。
在月球半影区里的人,只能看见太阳某一侧的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偏食。
如图1-1中的b区。
在月球本影延长的空间里的人看不到太阳发光表面的中部,只能看到周围的环形表面,这就是日环食。
如图1-1中的c区。
(2)月食,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
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全食,如图1-2中的a区。
当月球有一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偏食。
如图1-2中的b区。
需要注意的是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区时,并不发生月偏食,只是月亮的亮度有些减弱。
如图1-2中的c区。
(3)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无论日食还是月食,都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的。
但是,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区域内的人可以看到,而发生月全食时,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各处可以同时看到。
这是因为月球本影的长度约等于月球半径的57~59倍,而地球和月球的距离约等于地球半径的55~67倍,月球的本影只落在地球上极小的一个区域内,如图1-1所示。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本影里发生月食时,地球本影的长度约等于月球半径的216倍,远远超过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所以,月食时凡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的人均可同时看到。
如图1-2所示。
四、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介面上将发生光路改变的现象。
常见现象:筷子变"弯"、池水变浅、海市蜃楼。
2、光的折射初步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折射角小于反射角(2)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不变(4)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3、光路是可逆的二、新课讲解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练习: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于一点,叫,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
一个凸透镜有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边。
凹透镜能使光线,凹透镜的焦点是,有个。
二、基本概念:1、主光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焦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如下图: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________;经凹透镜后__________,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________(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如下图: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__________;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一、单选题(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1 、下列光学仪器,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是()A、凹透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凸面镜2 、会聚光束经过一块平面镜反射后()A、变成发散光束B、变成平行光束C、仍是会聚光束D、可能成为会聚光束,也可能成为发散光束3 、下图所示四个透镜中,与其它三个不是同一种透镜的是()A、B、C、D、4 、下列作图中,有错误的是()A、B、自由下滑物体的受力杠杆力臂C、D、经凹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的光线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都一定会聚在焦点上B、凸透镜有一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焦点C、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D、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一定不可能相交于一点6 、要想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过某光学仪器变成平行光,应该把灯泡放在()A、凸透镜的焦点上B、凹透镜的焦点上C、凸透镜的光心上D、凹透镜的光心上7 、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A、fB、LC、f+LD、f-L8 、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平行光束B、一定是会聚光束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D、一定是发散光束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km/sC、使用照相机时,人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透镜的二倍焦距D、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10 、王有同学想制作一个平行光源,班里的同学提出了以下的做法,你认为可行的是()A、选用凸透镜并把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B、选用凹透镜把灯泡放在焦点上C、选用凸透镜并把灯泡放在离凸透镜的焦点比较近的地方D、选用凹透镜并把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11 、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A、aB、b和dC、cD、d都是凸透镜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大干入射角C、平面镜成的像可用光屏接收D、电影银幕粗糙是为了利用光的漫反射13 、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10 cmB、小于10 cmC、大于20 cmD、在10 cm和20 cm之间14 、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15 、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A、aB、bC、cD、d16 、下列常用的光学元件中,能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是()A、平面镜B、凸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17 、在光学元件中,对光具有会聚作用的一组是()A、凸面镜、凸透镜B、凹面镜、凹透镜C、凹面镜、凸透镜D、平面镜、凸透镜18 、如图所示两条光线是从同一点光源S射向凸透镜的两条光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光源 S 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B、点光源 S 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C、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交点可能在主光轴上D、两条光线经凸透镜后可能不交于一点19 、凹镜是球面镜的一种,如果在球心放一个点光源,那末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镜反射后将()A、经原路射回B、会聚在焦点C、成平行光线D、成发散光线20 、下列关于透镜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A、凸透镜是很厚的透镜,凹透镜是很薄的透镜B、透镜只能用透明玻璃制造C、王红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D、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参考答案单选题答案1. C2. C3. C4. B5. C6. A7. D8. C9. A10. A11. C12. D13. B14. D15. B16. C17. C18. D19. A20. D什么是糟糕的人生糟糕的人生就像睡觉,该睡的时候不睡,该起的时候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