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籍复习资料

地籍复习资料

地籍复习资料
地籍复习资料

地籍测量

1.地籍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概念: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中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功能:1.地籍性功能2.经济功能3.产权保护功能4.土地利用管理功能5.决策功能6.管理功能。分类:1.按用途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城乡土地不同特点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2.地籍测量的概念、内容、特点。

概念: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线测量,地籍图测绘,面积测算,地籍变更测量,其他测量工作。特点:行政性,法律性,精确、可靠性,现势性,集成性,地籍测量技术标准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3.地籍测量学的概念、任务、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概念: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管理、经济及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科学。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研究的对象是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具体指地块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研究的内容包括地籍测量的理论框架、地籍测绘技术体系及其标准化、土地的划分技术与方法、土地信息采集与表达的技术集成及其可视化、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高新测绘技术(3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等。

4.地籍测量学与测绘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地籍测量学属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测绘学属自然科学2.地籍测量学研究对象是地块(宗地),测绘学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3.地籍测量学研究内容是地块与地块的位置关系、人与地块的关系,测绘学研究的内容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面的形态。联系:1.地籍测量学以测绘学为基础2.都有必要的地理要素。

5.地籍控制测量概念,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分别采用哪些网形进行施测。

概念: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网

形: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网、GPS相对定位测量网。

6.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什么为依据制定。

地籍控制测量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制定的。7.地籍图根控制点及界址点坐标精度与地图比例尺有无关系,为什么。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地形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一般用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来要求(地形图根控制点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1mm*比例尺M)。界址点坐标精度通常以实地具体的数值来标定,而与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无关。一般情况下,界址点坐标精度要等于或高于其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如果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能满足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则也能满足测绘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8.与地籍测量密切相关的坐标系有哪些。

大地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和高程系。

9.界址点测量方法有哪两种,测定界址点坐标方法有哪些。

1.解析法、图解法。

2.极坐标法、交会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直角坐标法。

10.什么叫勘界测绘、特点、内容。

概念:勘界测绘即勘定行政区域界限的测绘工作。它是在确定界线实际走向以后,在实地埋设界桩,测定界桩点位,测绘边界地形图,并在地形图上表述边界走向的工作。特点:勘界测绘是政府的行政行为,其测绘成果具有法律效力;勘界测绘以规定的地形图作为工作地图,测量的主要对象是界桩及边界线的位置和走向;勘界测绘的最终成果是界桩成果表、边界线位置和走向说明、边界线地形图;勘界测绘成果可靠性强、对施测结果均有严格的检核,界桩及边界线位置和走向施测的误差不允许超出限差。内容:界桩的埋设和测定、边界线的标绘、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

11.什么叫地籍图,分哪几类。

概念: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称为地籍图。分类:按表示的内容分为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按城乡地域差别分为农村地籍图和城镇地籍图;按图的表达方式分为模拟地籍图和数字地籍图;按用途可分为税收地籍图、产权地籍图和多用途地籍图;按图幅形式分为分幅地籍图和地籍岛图。

12.我国现代主要测绘制作的地籍图有哪些。

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

权属图。

13.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是什么。

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

14.地籍图的基本内容。

1.地籍要素(界址、地籍要素编号、土地坐落、土地权属主名称)

2.地物要素

3.数学要素(图廓线、坐标格网线的展绘及坐标注记、埋石的各级控制点的展绘及点名或点号注记、图廓外测图比例尺的注记)。

15.测绘地籍图的方法有哪些。

平板仪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编绘法成图和全野外数字测图等。

16.地籍图的基本精度主要指的是什么。

指界址点、地物点及其相关距离的精度。

17.什么叫宗地图、特性、作用。

概念: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它是在地籍图测绘工作的后阶段,当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比例尺制作成的反应宗地实际位置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特性:它是地籍图的一种附图,是地籍资料的一部分;图中数据都是实量或实测得到,精度高并且可靠;其图形与实地有严密的数学相似关系;相邻宗地图可以拼接;标示符齐全,人工和计算机都可以方便地对其进行管理。作用:宗地图是土地证上的附图,它通过具有法律手续的土地登记过程认可,使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对土地的使用或拥有有可靠的法律保证,宗地草图确不能做到这点;宗地图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比宗地草图更能说明问题;在变更地籍测量中,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检核与修改,可以较快地完成地块的分割与合并等工作,直观地反映宗地变更的相互关系,便于日常管理。

18.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哪两类。

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岛图)。

19.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应反映的内容有哪些。

图廓线及公里网线、各级行政界、水系、各种地类界及符号、现状地物、居民地、道路、必要的地貌要素、各要素的注记等。

20.土地面积测算的方法有哪两种,各包括哪几种。

解析法(几何图形法和坐标法)、图解法(几何要素与坐标测算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光电求积法以及电算法)。

21.土地面积测算应遵循的原则。

土地面积测算应在聚酯薄膜原图上进行,若采用其他材料的图纸,应考虑图纸的伸缩变形的影响;土地面积测算,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应独

立进行两次测算(坐标法除外);土地面积量算平差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测算,块块检核,逐级按比例平差,即分级控制,分级测算,分级平差。

24.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概念、作用、特点。

概念: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作用: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可使实际界址点位逐步得到认真检核、补置、更正;使地籍资料中的文字部分,逐步得到核实、更正、补充;逐步消除初始地籍中可能存在的差错;使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逐步提高。特点: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变更同步,手续连续;任务紧急。

25.地籍变更的内容有哪些,更改边界宗地信息的变更情况有哪些,不更改的有哪些。

内容:更改边界宗地信息的变更和不更改边界宗地信息的变更。更改:1.征用集体土地2.城市拆迁改造3.划拨、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包括宗地分割转让和整宗土地转让4.土地权属界址调整、土地整理后的宗地重划5.宗地的边界因冲积作用或泛滥而发生的变化等6.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宗地分割和合并。不更改:1.转移、抵押、继承、交换、收回土地使用权2.违法宗地经处理后的变更3.宗地内地物、地貌的改变等4.精确测量宗地的坐标和宗地的面积5.土地权利人名称、宗地位置名称、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等级等的变更6.宗地所属行政管理区的区划变动7.宗地编号和房地产登记册上编号的改变。

26.什么叫变更界址测量、内容。

概念:变更界址测量是为确定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址、宗地形状、面积及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测绘工作。内容:变更界址测量包括更改界址和不更改界址两种测量,在工作程序上分为界址点、线的检查和进行变更测量。

27.恢复界址点放样的方法有哪几种。

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28.数字地籍测量的概念、模式。

概念: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工具,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模式: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数字摄影地籍测量模式、内业扫描数字化地籍测量模式。

29.数字地籍测量特点、作业流程。

特点: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现势性强、整体性强、实用性强。流程: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在野外和室内电子测量与记录仪器上获取数据,这些数据要按照计算机能够接受的和应用程序所规定的格式记录。从采集的数据转换为地图数据,需要借助计算机程序,在人机交互方式下进行复杂的处理,如坐标转换等,最后以图解或数字两种方式进行输出。

30.利用GPS进行地籍控制测量的优点。

1.它不要求通视,这样避免了常规地籍控制测量点位选取的局限条

件;2.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及精度估算偏低时应加测对角线或增设起始边等繁琐要求,只要使用的GPS仪器精度与地籍控制测量精度相匹配,控制点的选取符合GPS点位选取要求,那么所布设的GPS网精度就完全能满足地籍规程要求。

31.GPS地籍控制测量的模式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何种情况。

常规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测量。RTK技术。边长大于15km的长距离GPS 基线向量,只能采取常规静态测量。边长在10-15km的GPS基线向量,如果观测时刻的卫星很多,外界观测条件好,可以采用快速静态GPS测量;如果是在平原开阔地区,可以尝试RTK模式。边长小于5km的一、二级等级控制网的基线,优先采用RTK方法,如果设备条件不能满足,可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边长为5-10km的二、三、四等基本控制网的GPS基线向量,优先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设备条件和外界观测环境合适,可使用RTK测量模式。

32.采用RTK模式能否满足地籍碎部测量的精度要求,与全站仪相比有何优点。

能。采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时,不要求通视、全天候作业、不受常规的多个技术条件限制。利用GPSRTK技术测定点位时,仅需一人操作,便可完成测图工作,节省人力、物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测图的工作效率。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是用全站仪测量,但都要求测站点与被测的地物、地貌点之间通视,至少要2人操作,而RTK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则不要求站间通视,不需要频繁换站,并且可以流动站同时工作,测量时间节省一半以上,测量精度和可靠性都能满足要求。但是RTK在地形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受信号限制,而全站仪则无此限制。

地籍管理

1.地籍管理的概念,土地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经济状况分别分为哪些内容。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建立为社会服务的地籍,以及研究土地的权属状况、自然状况和经济状况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体系。土地的自然状况主要指土地的坐落、四至、形状、大小、地貌、坡度、土壤、植被等;土地的权属状况主要包括权属性质、权属来源、权利状况、界址点线等;土地的经济状况主要指土地等级宗地地价、土地用途等。

2.地籍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籍管理以土地科学这一领域中的土地产权、界址、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要素的变化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3.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土地产权登记、土地信息统计分析、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地籍信息系统建设与地籍电子政务等。

4.运用哪些手段来研究地籍管理。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

5.所有权包括哪几项权能。所有权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

项“权能”。

6.什么叫用益物权,什么叫担保物权,各分为哪几类。用益物权是为使

用和收益的目的,而在他人所有物上设定的权利;主要包括地上权、地役权、典权、经营权和用益权。担保物权是为保证债权的行使,而在他人所有物上设定的权利;主要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

7.我国现形土地产权体系包括哪几类,各分为哪几类。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物权。土地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情况;土地使用权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8.什么叫土地所有权,主体是什么,客体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实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和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即为归国家或特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土地所有权的内容是指其所有权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所享受的权利和义务,具体体现为土地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所有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

9.取得国家土地所有权的方式有哪些。继承、没收、土地改革、依宪法直接取得、征收

10.国有土地所有权灭失的原因。所有权主体的灭失,所有权客体的灭失 ,所有权的转让,所有权的抛弃,所有权因强制手段被灭失。11.集体土地所有权灭失的原因。1.集体土地所有权因所有权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灭失;包括国有化,征收,没收,调整等2.集体土地所有权因所有权人的分立与合并而灭失。

12.什么叫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是什么,取得方式有哪些。国家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以及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单位,个人依法可以占有、使用和收益。境内外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都可以成为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通过出让、租赁和划拨等方式取得。

13.集体土地按用途不同分类,取得方式有哪些,终止的原因。按用途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承包经营。终止原因国家征收集体土地;集体经济组织因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用地需要,后者因用地人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后者因用地人撤销、迁移等而停止使用土地,收回土地使用权。

14.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原则是什么。先占原则,时效取得原则,现有利益保护原则,尊重历史原则,行政处理前置原则。

15.土地调查的概念。土地调查是以土地为对象,开展的有关土地客观存在状况的信息调查

16.土地分类的概念,分类体系包括哪几种。土地分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掌握土地资源现状、制定土地政策、合理利用土地,根据土地的

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土地归并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体系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3.土地综合分类系统。

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具体标志、目的。一般以土地的覆盖特征、利用方式、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效果为具体标志。目的是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反映国家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为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服务。

18.农村土地调查的程序。准备阶段、权属调查阶段、外业地类调查阶段、内业阶段、成果检查验收和核查阶段

19.农村土地调查的内容,其中权属调查的内容。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权属调查包括: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调查2.国有农、林、牧、渔场(含部队、劳改农场及使用的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调查3.公路、铁路、河流的权属状况调查4.其他土地的国有、集体权属性质调查。

20.地籍调查的概念、分类、目的、内容。地籍调查是依照有关的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地籍调查的数据、图件等调查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地域: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时间: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核实宗地权属,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通过地籍测量,获得宗地界址点的平面位置,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内容: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21.土地权属调查的概念。是对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土地权源及其权利所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的基本情况的调查工作。

22.我国土地权属分为哪几种。国有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土地他物权。

23.设置界标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界标是实地的法律凭证,是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依据2.可以保障准确地勘丈、绘制宗地草图和地籍测量3.便于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实地检查4.便于土地使用者依法使用土地,减少违法占地和土地纠纷5.有利于地籍的日常管理工作6.防止权属调查、勘丈、绘制宗地草图与地籍测量时对界址点的判别差错。

24.宗地草图的概念、特点、作用。是描述宗地的位置和界址点、线与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特点:现场绘制、图形近似、不依比例尺、实地丈量界址边长和相关距离。作用:是地籍资料中的原始记录,为界址点的维护、恢复和解决权属纠纷提供依据;可配合地籍调查表,为测定界址点坐标和制作宗地图提供重要信息;是检核地籍图中各宗地的几

何关系、保证地籍图质量的重要图件。

25.世界各国采用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我国采用何种登记制度,有什么特点。契据登记制、权利登记制和托伦斯登记制。契据登记制特点:1.形式审查主义2.登记无公信力3.登记非强制4.登记采取人的编成主义5.登记以不动产权利之动态为主6.不动产权利的变动,以登记作为对抗第三人的要件。权利登记制特点:1.登记要件主义2.实质审查主义3.登记具有公信力4.登记采取强制主义5.登记簿编制,采取物的编成主义6.登记以不动产权利之静态为主。托伦斯登记制特点:1.登记非强迫性2. 实质审查主义3.登记具有公信力4.发给土地权状5.地上如设定权利负担,应为负担登记6.登记人员负责登记错误的损害赔偿责任7.登记簿采取物的编成主义,并用地籍图辅助登记簿。我国采用权利登记制与托伦斯登记制相结合的方式。

26.什么叫土地总登记,需要进行总登记的情形有哪几种,总登记有什么特点。是针对辖区内所有土地,在一个确定的时点进行的一种普遍性登记。情形:一是从未进行过土地登记的地区;二是原有登记需要全面更新。特点:阶段性、区域性、集中性。

27.土地总登记的程序。登记准备、登记通告、登记申请、登记调查、权属审核、权利公告、注册登记与颁发书状。

28.土地初始登记的概念。在总登记之后,土地权利人首次取得土地产权,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而进行的登记。

29.哪些建设用地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1.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2.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3.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30.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法律特征。权利获得的行政性,权利范围的限定性,期限的不确定性,处置的限制性。

31.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法律特征。权利主体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使用的有偿性,期限的限制性,政府的垄断性。

32.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法律特征。范围的界定性,租赁的期限性,使用的有偿性,权利义务的规定性。

33.何种情况下,可以采取租赁或出让处理土地使用权。1.国有企业改造或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组建集团的2.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的3.国有企业租赁经营的4.非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的。

34.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分哪几类,什么叫“四荒地”。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分为农业用地使用权、非农业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四荒”土地使用

权;“四荒”地是指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

35.什么叫土地使用权抵押,哪些可以抵押,哪些不可以。土地使用权

抵押是土地使用权人把土地使用权作为担保财产以保证自己或第三人履行债务的行为。可以:1.以出让方式获得的土地使用权2.经市、县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并符合下列条件的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具有合法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属物产权证明;依照规定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当地市、县人民政府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以抵押所获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3.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四荒土地使用权4.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不可以:1.土地使用权;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2.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3.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4.依法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5.依法不得抵押的财产。

36.什么叫土地变更登记,内容。土地变更登记是指土地总登记、初始登记及他物权登记以外的土地登记;它包括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37.土地权利变更的特点。1.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物权变更登记发生在土地总登记、土地初始登记和他物权设定登记之后。2.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物权变更是指三种权利主体的改变,客体的部分改变及部分内容的改变。3.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物权变更具有日常性和个别性。

38.目前我国土地用途变更登记有哪几种类型。1.国有土地用途发生变更的土地用途变更登记2.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涉及已登记地类变化的土地用途变更登记3.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的用途发生变更的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39.什么叫更正登记,特点,按原因的不同,更正登记发生的情况分哪几类。更正登记是本登记的组成部分,他是在总登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之后,对登记簿标示部和权利部中的不正确记载,进行更正的登记程序。特点:1.它是对登记簿上已有记载的更正2.它是对不正确登记行为的改正3.更正登记一般不会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情况:1.因登记人员登记过程中的过失造成错误或遗漏登记2.因登记义务人申请过程中的过失导致的不正确登记3.因登记人员、登记义务人或他们共同的主观故意行为导致的不正确登记4.因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法律行为欠缺导致的不正确登记。

40.什么叫注销登记,分类,有哪几种情况,程序。注销登记是因某种原因而导致产权人登记的权利消灭时,登记机关依法注销其登记簿上的权利的一种登记。分为申请注销登记和直接注销登记。情况:1.集体所

有的土地依法被全部征收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成员依法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2.国家组织移民,农村集体成建制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3.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土地权利灭失的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所有权注销登记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5.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租赁期限届满,未申请续期或续期申请未获批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6.土地他物权终止的土地他物权注销登记。程序:登记申请、地籍调查、审核、注册(销)登记、注销(收回)或更改土地权利证书。

41.什么叫预告登记,特点。预告登记是当事人约定买卖期房或转让其他不动产物权时,为限定债务人处分该不动产,保障债权人将来取得物权而做的登记。特点:1.行为的暂时性2.行为的限定性3.行为的保障性4.行为的公信性5.行为的许可性。

42.什么叫异议登记,特点。异议登记是利害关系人对不动产登记簿所记载的权利提出异议,并记入登记簿的行为,是在更正登记后,不能获得权利人同意后的补救措施。特点:1.行为的暂时性2.行为的限定性3.行为的保障性4.行为的非公信性5.行为的自由性。

43.什么叫地籍档案,特点。凡是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文字、图表、磁盘、磁带、光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均称之为地籍档案。特点:地籍档案具有数量大、形式多样、保存分散的特点。地籍档案具有成套性的特点。地籍档案具有跨年度、形成周期长的特点。地籍档案具有动态性和现势性的特点。地籍档案具有兼容性的特点。地籍档案具有越到基层数量越多、工作量越大的特点。地籍档案有其固有的特性。

44.地籍档案管理的概念,任务,内容。地籍档案管理是以地籍档案为对象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的总称。任务:按照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原则和要求,科学地管理地籍档案,为本部门及国家有关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内容: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

45.什么叫土地统计,含义,特点,对象,任务,法律依据和内容。土地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内容,是以数据、图形为主要形式,对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等进行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全过程。含义:土地统计资料、土地统计工作和土地统计科学。特点:1.数量的地域性2.图、表与实地的一致性3.总面积的稳定性4.质量的相对性。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内的全部土地。任务:1.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源的构成、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

2.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3.为加强土地管理提供可靠资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有关批件。内容:1.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现状的统计2.土地统计设计3.土地统计调查

4.土地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5.土地统计整理

6.土地统计分析。

46.土地统计调查遵循的原则。一致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47.土地统计制度包括哪几种。初始统计制度,年度统计制度,国家和基层土地统计报表制度。

48.土地统计分析放哪几类。进度分析、专题分析、综合分析、预测分析。

土地法

1.我国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我国土地可否买卖,土地使用权可否转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2.在集体土地承包期限内,可否对个别承包经营者之间承包的土地进行适当的调整,须经何种程序获得批准。在土地承包经营期限内,对个别承包经营者之间承包的土地进行适当的调整,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否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相关规定有哪些。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订立承包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土地承包经营的期限由承包合同约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村民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的批准。

4.非农业建设须批准占用耕地的原则,有何相关规定。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条件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的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5.哪些耕地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下列耕地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

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三)蔬菜生产基地(四)农业科研、教学实验田(五)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

6.我国在禁止单位或个人闲置、荒芜耕地方面有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7.经由国务院批准征用的土地有哪些。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一)基本农田(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三)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

8.对农村村民宅基地有哪些具体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法按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9.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如何处罚。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的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地籍复习资料

地籍测量 1.地籍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概念: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中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功能:1.地籍性功能2.经济功能3.产权保护功能4.土地利用管理功能5.决策功能6.管理功能。分类:1.按用途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城乡土地不同特点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2.地籍测量的概念、内容、特点。 概念: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线测量,地籍图测绘,面积测算,地籍变更测量,其他测量工作。特点:行政性,法律性,精确、可靠性,现势性,集成性,地籍测量技术标准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3.地籍测量学的概念、任务、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概念: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管理、经济及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科学。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研究的对象是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具体指地块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研究的内容包括地籍测量的理论框架、地籍测绘技术体系及其标准化、土地的划分技术与方法、土地信息采集与表达的技术集成及其可视化、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高新测绘技术(3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等。 4.地籍测量学与测绘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地籍测量学属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测绘学属自然科学2.地籍测量学研究对象是地块(宗地),测绘学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3.地籍测量学研究内容是地块与地块的位置关系、人与地块的关系,测绘学研究的内容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面的形态。联系:1.地籍测量学以测绘学为基础2.都有必要的地理要素。 5.地籍控制测量概念,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分别采用哪些网形进行施测。 概念: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网

最新地籍测量试题及答案

地籍测量试题及答案

2008-20009地籍测量学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现代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和图文等形式表示。 2、使用面积------指住宅各层平面中直接供住户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和。 3、宗地------是指由权属界线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辩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4、界址点------是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是确定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 5、共有面积------共有面积由两部分组成:即应分摊的共有面积和不应分摊的共有积。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历史上的第一本地籍簿册就是初始地籍。(×) 2.一栋楼房每层分别为不同的单位使用,可划为独立宗地。(×)3.华南农业大学第三教学大楼土地利用分类号属于242。(√)4.我国目前土地及其房产权属均有3种形式,即全民、集体、私有。 (×) 5.经国家国土部门批准征用的土地叫划拨用地,一般无偿使用。 (×) 6.某公司商用写字楼获取的土地使用权最高年限为70年。 (×) 7.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 关。(√) 8.目前,1980年西安坐标系和WGS-84坐标系均为参心坐标系。 (×) 9.在天河城地段测量地籍图时应该选择小比例尺测 图。(×) 10.商品房的阳台都按水平投影的一半计算建筑面 积。(×)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现代)地籍测量有哪些工作内容? 答:(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 (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及其界址点坐标 (3)测绘各种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4)成果检查验收 (5)地籍成果汇编 2、什么是土地权属?请说明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区别。 答:土地权属指按土地法所规定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 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区别: 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使用者依法对土地享有利用和取得收益的权利。

地籍测量考试复习题+答案

地籍与房产测绘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凡被权属界线所封闭的地块称为__B__。P16 A.单位 B.宗地 C.街坊 D.街道 2. 地籍调查主要包括权属调查和_ C__两部分工作。P5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土地条件调查 C.地籍测量 D. 土地登记 3. 下列哪一项,不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__C_。P56 A. 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 B. 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C. 为颁发房产证服务 D. 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 4. 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和权属等状况的基本图件是__B___。P173 A、地形图 B、房产分幅图 C、房产分丘图 D、房产分户图 5. 一般在地籍图上不用注记的地籍号是__A___。 A.区县编号 B.街道号 C.街坊号 D.宗地号 6. 测定界址点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下列_C___方法在测定界址点中不太采用。 A. 极坐标法 B.距离交会法 C.支导线法 D.GPS法 7. 关于宗地号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___C__。网上查得 A. 若18号宗地分割成2块宗地,分割后的编号分别为18-1和18-2.

B. 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除行政区划变化引起宗地档案的变更外,所有地籍号不变更。 C. 在地籍管理中,一个宗地可以有多个宗地号。 D. 宗地合并、分割时,宗地形状会改变,这时宗地必须赋予新号,旧宗地号将作为历史,不复再用。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集体土地__C ___。 A. 乡镇企事业单位依法占用的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B. 农村宅基地 C. 铁路、公路、风景名胜区 D. 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 9. 房屋面积测量误差中二级精度限差的计算公式为___S S 002.004.0 ___。 10. 变更地籍调查时,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其宗地草图上应加盖__C ___字样的印章。 A .“作废” B .“变化” C .“变更” D .“初始” 11.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__C __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 A. 地籍图片 B .地籍卡 C .地籍资料 D .地籍表册 12. 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_D _。P16 A. 地块 B. 县 C. 村和街道 D. 宗地 13. 幢号应该注记在房屋的轮廓线的__B ___。 A 、中心 B 、左下角 C 、右上角 D 、右下角 14. 关于地籍的论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__B __。 A. 地籍是国家建立和监管的 B. 地籍是以地类图斑为基础建立的 C. 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测量学》复习题

《测量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经纬仪有哪些主要轴线?请画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示意图。等高线有何特征? 2.何谓坡度?在地形图上怎样确定两点间的坡度? 3.什么是比例尺的精度? 4.表示地物的符号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5.什么是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有哪几种? 6.一般的测图方法有哪几种? 7.简要说明水准仪测量高程、经纬仪测量角度对于本专业采集数据的过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8.试述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的方法和步骤? 9.绘图简述复曲线的计算要点? 10.绘图简述偏角法测设圆曲线的操作步骤? 11.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 12.投影变形一般分为哪些变形?我国采用的高程系是什么高程系?画图说明三种高程系13.等高线是如何定义的?若使地面上0.2m的水平长度能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则选用的测图比例尺不应小于多少?选用这样的测图比例尺主要依据什么? 14.画图说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观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它和水准测量哪个精度更高些?15.我国三角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其中各个角度测量中都要求盘左、盘右观测,这种观测方法可消除哪些误差的影响? 16.在导线测量中,导线路线的布设种类有哪些?各个种类的定义是什么?各适用于什么地形? 17.结合本专业,谈谈GPS测量的优点。 18.我国水准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在二等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互差小于1米、四等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互差小于3米,为何这样要求? 19.试述高等线的性质? 20.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与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有何区别和联系? 二、计算题 1.我国某点的高斯通用坐标为X=3234567.89米,Y=38432109.87米,问:该坐标是按几度投影计算的?A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离赤道多少米?

地籍管理复习题

复习题18周周四晚 一、问答题 1.地类调绘工作有什么要求?P76(略) 2.地籍测量的内容是什么?P120地籍测量的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 量和利用状况等信息。 1)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的测量 2)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及界址点坐标的测量 3)地籍分幅图、宗地图等的地籍图测绘 4)对地块和宗地面积进行测算、平差和统计 3.土地面积量算的原则是什么?P84 4.概述土地面积量算的步骤 5.简述航片野外调绘的基本方法P81 6.宗地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105 1)由一个权属单位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成为独立宗 2)如果同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3)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的,划为一宗地,称共有宗或组合宗 4)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用地范围过大,或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土地利用状况相差太大,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与未建成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限不同等情况,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7.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内容是什么?P154 1)准备工作A.制定工作计划 B.收集有关资料 C.编制技术设计书 D.制定动态分类系统 2)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流程 A.多源数据的选取B.多源数据预处理C.变化信息提取及类型确定D.外业核查E.变化信息后处理F.面积量算与统计量算时应逐个对变化图斑进行面积量算,然后按要求分别进行统计G.监测精度评定重点是应用实地外业核查以及被监测图斑的数据,与实地测量面积进行比较,按图斑大小分档进行统计分析及精度评定。 3)监测成果的整理、提交 A.基本监测图B.编写动态监测技术报告C.监测成果提交 8.地籍图表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124 1)地籍要素, 2)地物要素, 3)数学要素,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 15分) 1.地籍:是指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用途(地类)等基本情况的簿册。土地的户籍 2.地籍管理:P6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措施。 3.地类图斑:P76是指实地为同一地类的连片土地,在外业调绘片上形成的一个斑状图块。 4.更正登记:P247是指已完成土地总登记,或初始登记,或变更土地登记后,发现登记的结果有误或有遗漏时,由权利人、利害关系人申请或由土地登记机关依职权更正原登记内容的土地登记。 5.耕地:P56指种农作物的土地。 6.宗地:地籍调查的单元,是被权属界限所封闭的地块 7.宗地图:P125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真实记录,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它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成的反映宗地实际位置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 8.地籍测量:P119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为获取和表达宗地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质量等基本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地籍测量学期末复习题

地籍测量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地登记 2、边界系统 边界系统,就是人们或政府管理机构通常以某种方式所承认的界线存在形式。 3、宗地图 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它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后阶段,当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成的反映宗地实地位置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 4、数字地籍测量 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工具,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管理的测绘方法。 5、土地等级评价 土地等级评价,又叫土地分等定级,是指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工作。 6、多用途地籍 多用途地籍,亦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保护产权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土地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资料。 7、宗地 宗地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8、变更地籍测量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9、地籍图 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称地籍图。 10、数字地籍测量 11、勘界测量 勘界测绘即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工作。 12、权属主 所谓土地权属主(简称权属主,或权利人)是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单位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13、飞地 飞地是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 1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一种分类。 15、界址鉴定 依据地籍资料(原地籍图或界址点坐标成果),实地鉴定土地界址是否正确

地籍测量学习题

地籍测量学习题 第一章 1、现代地籍的含义是什么 答:现代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5、地籍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答:地籍调查的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 — 地籍调查的内容: 1.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权属状况和计算赋税的依据 2.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以土地权属调查为核心内容,同时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和其他 要素 3.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 1.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包括权利人状况,权源,权利性质,权利限制等。 2.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包括地理位置,权属界址等。 3.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数量,包括土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等。 4.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质量,包括土地等级,基准地价,建筑物的结构和层次, 各种房地产价格等。 5.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利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型,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间距, 各类别面积比例。 地籍调查的原则: 1.| 2.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 3.实事求是的原则。 4.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 5.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1.以地块为单位进行地籍调查。 2.调查前应收集有关测绘,地政,房地产产权产籍,规划,建筑物报建等资料。 3.应采用空间上全覆盖的调查方法,调查区域的每一块土地,每一个宗地的情 况都要调查清楚,包括道路,桥梁,河流,水面,山地,农田等。 4.地籍调查结果要做到图形,数据,簿册之间具有清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 ^ 答: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量土地及其附着物得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具体内容有: (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1、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2、地籍的分类: (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①税收地籍②产权地籍③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①初始地籍②日常地籍 (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①城镇地籍②农村地籍 (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①常规地籍②数字地籍 3、初始地籍:初始地籍是指一种地籍制度确立后,由于缺少该制度下的地籍资料,而就某个行政辖区全部土地开展的一次基础性的全面的调查、记载、整理等,从而建立起的地籍。 4、地籍管理: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5、地籍管理的性质:(1)、鲜明的阶级性。(2)、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措施的法律规范性。(4)、行政的权威性和保障性。 6、地籍管理的任务:总任务是全面、具体掌握地籍信息、不断更新地籍信息,及时、准确、系统地提供服务,并不懈地改革创新,建设功能齐全、制度健全、业务规范、手段先进的、完整的地籍管理工作体系。具体任务是:(1)广泛深入掌握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家底,由数量和分布向质量甚至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形成一体化土地资源家底资料。(2)土地资源和资产的分配现状、流转管理及态势分析。包括城镇土地和农村土地。(3)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更新充实调查资料,持续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推动地籍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努力实现土地登记城乡一体化。(4)推动土地调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将土地自然性状、土地社会经济状况及土地利用其他环境条件与土地自身基本的调查相互融为一体;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组织深入细致的专项调查,为土地利用决策和规划提供基础;将土地调查向多用途地籍需要的方向发展。(5)加快地籍工作现代化手段应用步伐,并努力向商业化、普及化方向发展。(6)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以及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制度,健全机构,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地籍管理的社会公信度和公示性,提高地籍资料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7、地籍管理的内容:①土地调查:以县为单位,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可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和地籍调查。②土地分等定级:以土地分类和土地条件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和土地质量水准的相对评价。③土地登记:指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载于专用的簿册上的过程。④土地统计: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调查、汇总、统计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⑤地籍档案管理。 8、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1)统一管理的原则。(2)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3)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确。(4)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9、地籍管理的手段:(1)行政法律手段,如法规、规程。(2)测绘手段,如地籍测量(3)图簿册手段,如土地利用现状图、评价图、土地级别总图、土地统计表、土地证书、土地统计台帐等。(4)计算机手段,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3S技术应用。 10、社会主义地籍管理的产生和发展:(选择题):(1)革命根据地的地籍管理。1928年12月在井冈山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2)土地改革和合作化时期的地籍管理。这个时期是从1949年到1957年,主要是配合解决土地权属问题。期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1950)、《农业税查田定产工作实施纲要》(1951

地籍测量学期末总结

复习大纲 一、名词解释(5分×4=20分) 宗地图: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 现代地籍:现代地籍是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数字地籍测量: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工具,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 地籍图: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称地籍图。 界址鉴定:依据地籍资料(原地籍图或界址点坐标成果),实地鉴定土地地界界址是否正确的测量作业,称为界址鉴定(简称鉴界)。 日常地籍调查: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和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土地测设: 房产图:房产图是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基础资料,它全面反映了土地和房屋基本情况和权属界限,是房产测量的主要成果。 地籍及其含义:地籍是现代地籍的简称,其含义如下:①地籍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②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③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④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 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调查是指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权利、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土地登记钱具有法律意义的初步确认)。 地块、图斑、宗地: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宗地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土地税:土地税收是国家税收的一种,是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政治权利,从土地权属主手中无偿地强制性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种。 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房屋使用面积:使用面积是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地图分割测量:土地分割测量是一种确定新的地块辩解的测量工作。 二、问答题(8分×5=40分) 1.地籍编码的内容包括哪些? 1)行政系列。包括省、市、县、区、村等有行政隶属关系的系列。这个系列的特点是呈树状结构的。 2)图件系列。包括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宗地图等。这些图件均是地籍信息的重要内容。 3)符号系列。包括各种独立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以及各种注记。 4)地类系列。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2.数字地籍测量的特点? ①自动化程度高②精度高③现势性强④整体性强⑤使用性强

地籍管理复习(叶公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3页word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 1,地籍概念:依据法律规范,对每宗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测绘),并将所获状况记载在案(成图、成卡、簿册、文件或库及法律证书)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映土地权利之归属。 2,地籍的分类 (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①税收地籍②产权地籍③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①初始地籍②日常地籍 (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①城镇地籍②农村地籍 (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①常规地籍②数字地籍 3,地籍管理的任务(选择题·理解)P8 4,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论述题·理解+掌握) 第二章土地分类 1,掌握我国几种土地利用分类系统,重点掌握地类转换计算。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采用两级分类: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②城镇土地分类 1989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规程》,对城、镇、村土地分类做了细化和充实,也采用两级分类: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③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2001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在以上两个土地分类的基础上,采用三级分类: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71个三级类。 ④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 2002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在过渡时期使用,采用三级分类:3个一级类,10个二级类、52个三级类。 ⑤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1010——2007 ) 具体的分类表在书本37—56页。 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土地调查的概念:是以土地为对象开展的有关土地客观存在状况的信息的调查。 2,三大调查: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②土地权属调查③土地条件调查 3,土地调查的目的: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4,土地调查的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②土地权属调查③土地条件调查 (2)《土地调查条例》:①,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状况;②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③土地条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状况。

地籍测量学复习资料

地籍及多用途地籍的定义与含义? 定义: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含义:1地籍是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地的税收、保护土地产权和实现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地籍是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对土地诸要素隶属关系的综合表述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情况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地籍所具有的提供地块空间关系的能力称为地理性功能 地籍的分类及城镇地籍与农村地籍的区别 按地籍的用途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地籍 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按城乡土地不同特点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地籍测量内容及地籍测量特征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具体内容如下: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土根控制点。2界限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限的界址点坐标。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

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特征: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3、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4、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地籍调查的含义 含义: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土地产权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土地权属调查的核心是界址认定。 土地所有权是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即从法律上确认人们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所享有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是指依照法律对土地加以利用并从土地上获得 合法收益的权利。 土地所有权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的归宿作出

地籍测量学试卷答案

变更地籍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工作程序:(1)申请变更登记 (2)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 (3)实地调查并测量权属宗地(4)修测地籍图 (5)用解析法计算或从图上量算权属变更面积 (6)申报批注 (7)填写土地证 初始地籍:是在某一时期内,对其行政管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地籍图册。 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确认方法(1)单位用地红线图 (2)地产使用证 (3)土地使用合同书和协议书(4)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5)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 (6)城市住宅地产的确权 初始土地登记的程序土地登记申请,审查,地籍调查,审核批准,注册登记、颁发证书 参考椭球:通常我们选择一个非常接近于大地体,又能用数学公式表达的旋转椭球来代替大地体 参心坐标系:以参考椭球为基准的坐标系。 产权地籍:地籍不但为征税服务,还承担了产权保护的功能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地心坐标系:以总地球椭球为基准的坐标系。 大地水准面和大地体:由于潮汐作用,海水面时高时低,取平均海水面代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我们把平均海水面称作大地水准面 大地坐标系(地理坐标系):在球面上,地面点的位置通常用经、纬度表示,某点的经、纬度称为该点的地理坐标。 地物------ 地面上固定性的物体称为地物,分为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两类。 地块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位 地籍:记载有关土地状况的薄册(含图件),也可形象地将地籍喻之为土地的户籍,是土地诸要素的隶属关系综合成统一体的总称。 地籍区:行政辖区内,以乡、街道界线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地籍区。 地籍子区:在地籍区内,以行政村、居委会或街坊界线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地籍子区。 地籍调查:是政府为取得土地权属和利用状况等基本地籍资料而组织的一项系统性社会调查工作。 地籍总调查: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地籍调查。日常地籍调查因宗地设立、灭失、界址调整及其他地籍信息的变更而开展的地籍调查。 地籍测量: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测量宗地的权属界线、界址位置、形状等,计算面积,绘制地籍图和宗地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大小、测区内已有控制点的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照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观测和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地籍管理: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掌管土地权属,行使国家土地所有权管理,掌握土地信息,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仲裁土地纠纷,研究有关土地政策而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的综合措施体系。 地籍图—按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采用专用符号,突出表现地籍要素的地图。

地籍管理复习考点

题型:名词解释(10个/3分)填空题20-30个、简答题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 1、名词解释 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并用数据、表册、文字和图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 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管理)措施。地籍管理即是地籍工作体系的简称。 土地调查:为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登记:是指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记于专用的簿册上,实质上是国家用以确认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他项土地权利的一项法律措施。 土地分等定级:以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土地质量水准进行相对评价。 土地统计: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涉及处理大量图形数据(地籍图、宗地图)和属性数据(宗地信息、文字报告等)。 2、地籍管理的原则、手段、发展趋势 原则:1、统一管理的原则 2、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 3、

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确 4、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手段:行政法律手段、测绘手段、图薄册手段、电子计算机手段 发展趋势: 1、研究和实施新的土地分类标准和新的统计报表制度,完善城乡土地统计及专项统计制度,是地籍学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2、土地产权制度仍然是地籍学的研究重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土地产权变更与保护、土地整理后的产权调整等是近期热点问题。 3、研究如何推进城乡土地统一登记制度、完善登记簿册的内容体系,研究土地登记的过错追究制度和损失赔偿制度。研究城镇房地产登记中的区分所有权确认与保障问题。 4、研究和建立地籍信息公开查询制度和地籍中介服务体系。 5、地籍管理应用技术研究。3S技术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仍然占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建成覆盖全国的遥感监测体系。 3、地籍的分类 (1)按地籍的发展阶段: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总地籍、日常地籍 (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常规地籍、数字地籍 (5)按行政管理层次:国家地籍、基层地籍 4、土地调查的内容 以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现代地籍(多用途地籍),其含义是什么? 4.试述地籍的分类及概念 5.地籍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6.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 7.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8.地籍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9.地籍测量结束后应上交哪些资料? 第二章:土地权属调查 2.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有哪几种? 4.简述宗地的概念和划分原则。 7.简述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和基本程序。 8.土地权属调查中,违约指界如何处理? 10.土地权属界线的争议如何调查处理? 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试述常用的土地分类体系。 3.试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 第五章:房屋调查 2.试述房屋调查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地籍控制测量 1.什么是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是什么? 第七章:界址点测量 3.简述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方法。 第八章:地籍图的测 1.什么是地籍图? 2.试述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和我国的地籍图比例尺系列。 3.简述地籍图的内容。 4.比较宗地图与宗地草图。 6.简述野外采集数据机助成图的作业流程。 第九章:土地面积量算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解析法面积量算?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2.什么是图解法面积量算?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二、计算题: 1.格网法求算面积 如图,abmn为待测图形,透明方格网求积板中,每个方格的面积为1mm2的正方形,试估算图中曲线图形的面积。

3.坐标法求算面积 一个宗地有四个界址点,其坐标分别为J1(10,10)、J2(20,10)、J3(20,30)、J4(10,30),试用坐标法计算其面积。 二、计算题: 1.如图,已知任意四边形ABCD,已知各角点的坐标和四边形的总面积F,现有一直线分割四边形ABCD,与AB边的交点为分割点P,与CD边的交点为分割点Q。已知APQD的面积为f,当PQ平行多边形一边AD时,求分割点P,Q的坐标(XP,YP),(XQ,YQ)。 第十一章:数字地籍测量 1.什么是数字地籍测量?试述其作业流程。 2.数字地籍测量中,目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有哪几种?

地籍测量复习题

《地籍测量学》复习题A 一、解释名词 1、 任意中央子午线 2、 勘界测绘 3、 宗地图 4、 变更地籍测量 5、 地块 7、直线定线 8、地籍控制测量 9、土地坐落 10、放样 二、填空题 1、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需先设置 、再设置 然后进行数据采集。 2、地籍信息回答土地及其附着物 、 、 、 、 、 等基本问题。 3、地面点的地理坐标是使用 和 来表示。 4、解析法面积量算常用的方法为 、 和 三种。 5、影像融合有 、 和 三种主要方法。 6、地籍图比例尺选取主要考虑 、 、 、 等因素 。 三、 简答题

1、地籍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2、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方法。 3、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前,主要应准备哪些资料? 4、现状地物调绘有哪些基本要求? 5、如何进行双层埋石? 6、土地性状调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7、共有面积的分摊原则是什么? 8、布设平面控制网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论述题 现对泰安城区(200km 2)进行城镇初始地籍测量,你认为应准备哪些测绘仪器?首级控制网是什么?1:500比例尺地籍图多少幅?基本控制点有多少个?最后应提交成果资料有哪些? 《地籍测量学》复习题B 一、选择题 1、任意中央子午线 2、水平角 3、确权 4、地籍图 5、偶然误差 6、宗地 7、直线定线 8、解析地籍测量 9、土地坐落 10、放样 二、填空题

1、利用全站议进行数据采集需先设置 、再设置 然后进行数据采集。 2、布设平面控制网的原则是 、 、 、 。 3、地面点的地理坐标是使用 和 来表示。 4、界址点测站测定的方法为 、 和 三种。 5、全站议数据传输时需设置 、 和 三个参数。 6、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 、 、 、 、 、 。 三、简答题 b) 三角测量的优缺点是什么? c) 为什么要布设平面控制网? d) 全站议快速安置方式是什么? e) 简述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步骤。 f) 如何进行双层埋石? g) 地籍测量的内容是什么? h) 简述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步骤? h )面积量算的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 现对泰安城区进行城镇初始地籍测量,你认为应准备哪些测绘仪器?首级控制网是什么?技术设计书包括哪些内容?最后应提交成果资料有哪些?

地籍测量学的复习重点

1地籍的定义: 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臵、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2 地籍含义: (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 (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的地籍 (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图?是地籍图。即用图的形式直观地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指尖的相互位臵关系,包括分幅地籍图、宗地图等 ?数?是指地籍数据,即用数的形式描述土地及附属物的位臵、数量、质量、利用现状等要素,如面积册、界址点坐标侧、房地产评价数据 表是指地籍表即用表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臵、法律状态,利用状况等进行文字描述 3地籍的分类: 地籍的用途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税收地籍是指仅为税收服务的地籍,及专门为土地课税收服务的土地清册。内容包括:姓名,地址和纳税人的土地面积以及土地等级等 产权地籍是国家为维护土地所有制、鼓励土地交易、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二建立的土地清册。 多用途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保护产权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徒弟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徒弟提供基础资料。 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初始地籍是指再某一时期内,对其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建立的新的土地清册。 日常地籍:针对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位臵、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基础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城镇对象是城镇的建成区土地,以及独立于城镇以外的矿企业,铁路,交通等用地。农村地籍对象是城镇郊区及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国有农场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 4地籍测量的定义:(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 地籍测量是为获得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即其附着物的权属、位臵、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具体内容: (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 (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平差和统计; (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籍变更测量; (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5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区别: (1)地籍调查:获得土地管理所需的城镇土地状况的各种信息资料,土地利用

地籍管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1、土地权属调查:通过对宗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限的调查,现场查实、查清相邻权属单位的确切工作界线,在现场标定宗地界址位置,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 2、地籍测量: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 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界等,绘制地籍图,并计算其面积, 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信息持续收集调查,幵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 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指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建立初始地籍后,国家每年对土地权属和用途发生变化的土地进行连续调查、全面更新土地用地资料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监测。 5、土地统计:指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对作为空间场所和生产资料的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这些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一项土地管理(措施)制度。 6、土地统计报表制度:是基层单位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按照统一规定的指标涵义、统一报表格式和保送程序,定期向国家保送土地统计资料的一项重要的统计报告制度。 7、地籍档案:凡是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具有保存、参考价值的文字、图表、磁带、磁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均称之为地籍档案。 8、地籍档案管理:是以地籍档案为对象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归档、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的总和。 9、土地条件调查:对土地的构成要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调查,以便土地适宜性经济评价。 10、宗地草图: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关系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是调查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地籍: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2.地籍管理:即将土地的坐落、形状、面积、性质、使用状况,以及土地权利等项,按照法定地籍测量与土地登记程序进行管理。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县为单位,以查清土地数量权属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内容的土地资源普查工作,又称土地详查。 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用类型的面积及分布,土地的权属状况和利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按行政辖区逐级汇总出各乡、县、市、省、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分类面积。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概念: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指按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上相差异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 6.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 7.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8.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 10.特殊用地: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11.交通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

地籍测量学复习资料

1.地籍的定义: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2.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六个问题: 第一,“是谁的”,具体指权属主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二,“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 第三,“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 第四,“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 第五,“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存在依据及其有关说明。 第六,“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 3.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具体内容 (1) 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 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 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 (4) 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 (5)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6) 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4. 地籍测量的特点: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 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2) 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3) 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4) 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5) 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6) 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7) 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5.地籍测量学: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导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学科。 6.地籍测量学的任务: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精确性。 7.地籍要素包括哪些内容:(行政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号、地籍号、座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1)各级行政境界2)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界3)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4)地籍号注记5)宗地坐落6)土地利用分类代码注记7)土地权属主名称8)土地等级 8地籍测量结束后应上交哪些资料:1)地基控制测量成果资料,包括成果表、控制点略图、控制点计算表2)界址点坐标,界址边长和实量边长对比表3)地籍原图及测图资料4)宗地图面积计算表5)房屋面积量算表 9简述地籍测量学与测绘科学的区别与联系:测绘学属自然科学范畴,是为人们了解和改造自然服务的,它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面,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面的形态,并将地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学科注意的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属性和一般的社会属性,着重研究获取和表达点的三维空间的理论和技术。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学科。该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