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 第五章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 第五章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 第五章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 第五章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五章第五节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按病原学分为甲型、

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

一、病因

1.病原学

(1)甲型肝炎病毒(HAV)、丙肝病毒(HCV)、丁肝病毒( HDV)、戊肝病毒( HEV)均属RNA病毒。

(2)乙型肝炎病毒(HBV)属DNA病毒,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①HBsAg与抗-HBs;②HBcAg与抗-HBc;③HBeAg与抗-HBe。

2.流行病学

1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粪-口传播B.水传播

C.食物传播D.血液传播

E.媒介传播

二、临床表现

1.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多见,分为两型。

(1)急性黄疸型肝炎(典型的临床表现分三期)

①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平均5 ~ 7天,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腹泻;同时有畏寒、发热、疲乏及全身不适等。

②黄疸期:持续2 ~ 6周;尿色加深如浓茶样,巩膜和皮肤黄染。2周达到高峰。

肝多肿大,有触痛及叩痛。

③恢复期: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4周左右。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黄疸型肝炎多见,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

2.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者,常见乙、丙、丁型肝炎。症状和肝功能异常反复出现,可有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

3.重型肝炎:是一种最为严重的临床类型,病死率高。

(1)重型肝炎分型:分三种类型,以慢性重型肝炎最常见。

①急性重型肝炎:起病较急,早期即可出现重型肝炎的表现,尤其肝性脑病、肝脏明显

缩小和肝臭等。

②亚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0天以上,出现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肝

性脑病多出现在疾病的后期,腹水明显,易发展成坏死性肝硬化。

③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

(2)重型肝炎的诱因包括:病后劳累、感染、长期大量酗酒、服用对肝脏有损害药物以

及合并妊娠。

(3)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肝衰竭,其表现为:①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

171μmoL / L;②肝进行性缩小;③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降至

40%以下;④出现肝性脑病;⑤腹水迅速增多、中毒性鼓肠;⑥肝肾综合征。

4.淤胆型肝炎:自觉症状较轻,黄疸较明显。

5.肝炎后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及门静脉高压征。

1.急性和慢性肝炎是依据病程划分的:小于6个月为急性,多见于甲肝;大于6个

月为慢性,多见于乙肝。

2.重症和非重症肝炎是依据临床表现划分的:重症有肝性脑病(扑翼样震颤等),非重症无。

三、辅助检查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功能检测中最为常用,是判定肝细胞损害的重要指标。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

3.白蛋白(A)降低,球蛋白(G)增高,A / G下降或倒置。

4.尿胆红素测定。

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查,可用于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与肝损伤程度成反比。

6.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测

(1)甲型肝炎:血清抗-HAV-IgM是甲型肝炎病毒近期感染的标志,是确定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血清抗-HAV-IgG见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V的病人,为保护性抗体。

(2)乙型肝炎: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测。

①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HBsAg阳性,见于HBV感染者;抗-HBs阳性,常见于有免疫力的恢复者。

②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③核心抗原(HBcAg)与核心抗体(抗-HBc):HBcAg难以检测到。抗-HBc-IgM阳性提示,正在感染,抗-HBc-IgG阳性,提示既往曾感染。

④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和DNAP:反映HBV感染最直接、最特异和最灵敏的指标。

(3)丙型肝炎:HCVRNA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病例选择及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抗-HCV是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

(4)丁型肝炎:血清或肝组织中的HDAg和(或) HDVRNA阳性有确诊意义。

(5)戊型肝炎:常检测抗-HEV-IgM及抗-HEV-IgG。

2患者,男,27岁,既往体健,体检发现肝功能正常,抗-HBs阳性,反复查

HBV、其他血清标记物均为阴性,表示此患者

A.乙型肝炎有传染性B.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C.乙型肝炎恢复期D.对乙型肝炎病毒有免疫力

E.乙型肝炎病情稳定

通常所说的“大三阳”=HBsAg( +) +抗HBc( +) +HBeAg( +)表示

传染性强;“小三阳”=HBsAg( +) +抗HBc( +) +抗Hbe( +)表示传

染性减弱。

四、治疗原则

甲型肝炎以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乙型肝炎以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抗病

毒治疗,避免饮酒、过劳和损害肝的药物。

3患者,女,29岁,因发热2天,伴乏力、尿黄,查ALT1120U / L,

总胆红素70mmoL / L,抗-HAV-IgM( +),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该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卧床休息B.保肝药物治疗

C.抗病毒治疗D.补充维生素

E.免疫治疗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2.腹泻:与消化功能不良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慢性病消耗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有关。

5.体液过多:与肝硬化、低蛋白有关。

6.舒适的改变:瘙痒与黄疸有关。

7.有感染的危险:与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有关。

8.意识障碍:与肝性脑病有关。

9.潜在的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关。

10.潜在的并发症:肝性脑病,与血氨增高有关。

11.社交孤立:与疾病被部分社会群体排斥有关。

六、护理措施

1.休息:是急性肝炎的主要护理措施。在发病后1个月内应卧床休息,待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可逐渐恢复活动。

2.饮食:合理的营养、适宜的饮食也是治疗急性肝炎的重要措施。急性期患者消化道

症状明显,应予清淡、适口、易消化的饮食。重型肝炎的患者给予低脂、低盐、高糖、高维生素、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3.皮肤护理:有黄疸时需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个人卫生,勿搔抓皮肤,以免受伤感染。

1.甲、戊型肝炎按肠道传染病隔离3 ~ 4周;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源性传染病及

接触传染病隔离。

2.为阻断母婴传播,对新生儿最适宜的预防方法是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

3.病人排泄物要使用5%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倾倒。

4.污染物在0.5%洗消净中浸泡30分钟或沸水煮30分钟消毒。

5.医护人员为肝炎患者进行有创检查或操作时,应注意做好自我防护,一旦出现针刺

伤,立即用手从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的血液,并用流动水冲,边挤边冲,

并立即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以后三个月、半年需要重复检查病毒的抗原与抗体。

七、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家属宣传病毒性肝炎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慢性病人和无症状携

带者应做到:①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②生活规律,劳逸结合。③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避免长期高脂肪、高能量的饮食,戒烟酒。④不滥用药物,以免加重肝损伤。⑤实施适当的家庭隔离,如病人的食具、用具和洗漱用品应专用,病人的排泄物、分

泌物可用5%含氯消毒剂混合消毒30分钟后弃去。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家中密切接触者,可行预防接种。⑥定期复查。

2.进行预防疾病指导,甲型和戊型肝炎应预防消化道传播,乙、丙、丁型肝炎预防重点则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3.预防接种,甲型肝炎易感者可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以防止发病。

★各种噬肝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

★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①提示乙肝感染的标志:HBsAg阳性、血清HBcAg阳性、血清HBeAg阳性、血清HBVDNA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和DNAP;②提示乙肝感染恢复的标志: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

★甲型肝炎为自限病程以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

病毒性肝炎护理及教育答案

本组考试由题库随机抽取10道题目,全部答对后视为通过 1、氨中毒的防治说法错误的是() A、高蛋白饮食 B、乳果糖通便 C、口服氟哌酸 D、静滴乙酰谷酰胺 2、HBsAg携带率不属于高度流行区的是() A、非洲 B、北美 C、东南亚 D、中国 3、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大约会()发展成慢性肝病 A、1/2 B、1/3 C、1/4

D、1/5 4、门冬氨酸转氨酶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A、肾 B、心 C、肌肉 D、肝 5、Ⅳ度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是() A、嗜睡 B、扑翼震颤 C、浅昏迷 D、深昏迷 6、()肝炎经消化道传播 A、乙型、丙型 B、丁型 C、甲型和戊型

D、甲型和乙型 7、重症肝炎四大并发症不正确的是() A、肝性脑病 B、下消化道出血 C、肝肾综合征 D、感染 8、下列经消化道传播的肝炎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9、丙氨酸转氨酶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A、肾 B、心 C、肌肉

D、肝 10、在急性肝炎早期最重要的是要求患者() A、抗病毒治疗 B、口服氟哌酸 C、补充凝血成分 D、卧床休息 本组考试由题库随机抽取10道题目,全部答对后视为通过 1、戊肝的临床特点,正确的是() A、HEV体外抵抗力及传染性较HAV高 B、临床症状及肝损害程度较甲肝轻 C、急性黄疸型感染的发生率高于甲肝 D、HEV发病多为家庭集聚现象 2、甲肝可以经受污染的食品传播,主要是() A、水产品类 B、禽类

C、蛋类 D、蔬菜 3、患者在发病前潜伏期末和急性早期传染性最强,发病后()周传染性消失 A、1 B、2 C、3 D、4 4、戊肝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约需()克 A、150~200 B、500~800 C、750~1000 D、250~400 5、孕妇容易患急性戊型肝炎,死亡原因主要是() A、大出血和肝功能衰竭 B、肝肾综合征

肺炎病人护理常规[内容详细]

肺炎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急性期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能,注意保暖。 2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病室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及通风。 3高热期应进食高营养的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不能进食者适当补液;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普通饮食。 4加强口腔护理,肺炎患者体温较高,如果口腔内存留食物残渣,宜于细菌生长繁殖而发生口腔炎,口腔的清洁还可以促进食欲。应在饭前、饭后协助患者漱口,如口唇有疱疹者局部涂碘甘油等。 (二)对症护理 1高热的护理:体温超过39度时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放置冰袋或30%~50%的酒精或温水檫浴,冰盐水灌肠等,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注意保暖。鼓励多饮水,每天饮水量1000~2000ml,必要时静脉补液。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观察热性变化规律。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退热剂,观察并记录用药效果。热退后要鼓励患者增加呼吸运动,以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并发症出现。 2胸痛的护理: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以降低患侧胸廓活动度,疼痛明显时可按医嘱小剂量服用止痛剂,并观察止痛效果。 3咳嗽、咳痰的护理:观察痰液颜色和量,及时正确收集痰标本,于晨起漱口三次,将深部咳出的痰置于痰培养皿中,1小时内及时送检作痰细菌培养,了解病原菌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协助排痰,如翻身、拍背、雾化吸入,每天2~3次,鼓励多饮水,保持气道湿润;剧烈刺激性干咳者遵医嘱给予可待因糖浆(惠菲宁)10ml,每天2~3次,并观察疗效。 (三)病情观察 1用药观察: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体温、咳嗽、胸痛等情况,如体温不退或下降后又升高应考虑有其他病变并存可能,如休克、脓胸等,需进一步检查。观察各类抗生素的反应,用药前按要求做皮肤过敏试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胃肠道反应较著,静脉滴注易引起静脉炎。应注意药物浓度、滴速和用药间隔及配伍禁忌。 2感染性休克的观察:密切观察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当出现高热骤降至常温一下、脉搏细速、脉压变小、呼吸浅快、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肢冷出汗、尿量减少(每小时少于30ml)等休克征象时,立即与医生联系并配合处理。 糖尿病护理常规 (一)执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一般护理系统 (二)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每天起居规律,早睡早起,身体情况许可,可进行适 当的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运动方式可结合患者爱好,老年人 以散步为宜,不应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以免导致并发症。 2饮食:饮食控制是重要性的基础治疗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计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七章第二十节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七章第二十节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的,称为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产后出血是指部分产妇分娩24小时后,于产褥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 1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 A.200mlB.300ml C.400mlD.500ml E.600ml 一、病因 产后出血的病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一)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 ~ 80%。胎儿娩出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和缩复作用对肌束间的血管起到有效的压迫作用,因而影响子宫平滑肌收缩及缩复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性子宫出血。常见的影响因素如下: 2导致产后出血首位的原因为 A.胎盘残留B.胎盘粘连 C.宫缩乏力D.宫颈撕裂 E.凝血功能障碍 1.全身因素 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对分娩有恐惧,产程时间过长或难产,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产妇合并急、慢性的全身性疾病等。 2.局部因素 (1)子宫过度膨胀,如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等使子宫肌纤维伸展过度而失去弹性。 (2)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畸形,影响子宫肌正常收缩。

(3)子宫肌壁损伤如多产、剖宫产、急产等。 (4)子宫肌水肿或渗血,如妊娠高血压疾病、严重贫血等可使子宫平滑肌层水肿或渗 血,而引起子宫收缩乏力。 (5)胎盘早剥所致子宫胎盘卒中及前置胎盘等均可引起产后出血。 (二)软产道裂伤 分娩过程中软产道裂伤,常与下列因素有关: 1.外阴组织弹性差:如子宫收缩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软产道未经充分的扩张。 2.急产、产力过强、巨大儿。 3.阴道分娩助产操作不规范。 4.会阴切开缝合时止血不彻底,宫颈或阴道穹隆的裂伤未能及时发现等。 (三)胎盘因素 1.胎盘滞留:胎儿娩出后,胎盘应在15分钟内娩出,若30分钟未娩出,胎盘剥离面血窦不能正常关闭而导致产后出血。常见的情况有:膀胱充盈、胎盘嵌顿、胎盘剥离不全。 2.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绒毛全部或部分仅穿入子宫壁表层不能自行剥离者称为胎盘 粘连。胎盘绒毛穿透子宫壁表层而植入子宫肌层者称为胎盘植入。 3.胎盘部分残留:当胎盘小叶、副胎盘或部分胎膜残留于宫腔时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 (四)凝血机制障碍 任何原因的凝血功能异常均可引起产后出血。临床包括: 1.妊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肝炎等。 2.妊娠并发症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如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胎盘早剥、羊水栓 塞、死胎滞留过久等均可影响凝血功能,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二、临床表现 (一)宫缩乏力

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1.患者男性,54岁,乙肝病毒携带者,请问HBV感染时产生的具有保护性抗体是 A.HBsAg B.HBcAg C.HBsAb D.HBeAg E.HBeAb 【答案】:C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HBV感染后体内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是HBsAb。 2.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是 A.平均30天 B.平均40天 C.平均50天 D.平均60天 E.平均70天 【答案】:E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请记忆乙型肝炎潜伏期是30~180天,平均70天。 3.患者女性。50岁,4年前发现HBsAg(+),近两年来出现ALT升高,伴有食欲下降、乏力,查体:颈部出现蜘蛛痣,未见黄疸,请问下列哪项不是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A.综合性治疗 B.以休息、营养为主 C.适当药物治疗 D.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E.戒烟 【答案】:E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病毒性肝炎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治疗原则为综合性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4.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可呈食物型或水型爆发流行 B.母婴垂直传播可见于乙型肝炎 C.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可见于各型肝炎 D.输血后肝炎仅见于乙型肝炎 E.HBsAg阳性者常呈家庭集聚现象 【答案】:D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 5.患儿女性,6岁,近3天出现低热、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2次,不愿意活动,今日家长发现患儿眼睛发黄来医院就诊,医生经过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请问该病人早期护理最主要的是 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 C.免疫制剂 D.抗病毒药物 E.维生素类药物 【答案】:A 【解析】:考察急性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该病发病早期,尤其有较深黄疸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症状明显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卧床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对肝功能的恢复有利。 6.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大约是 A.3个月以上 B.半年以上 C.1年以上 D.2年以上 E.3年以上 【答案】:B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 第十五章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第十五章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的护理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作用障碍所致的内分泌疾病。其临床典型症状为黏液性水肿。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原发性(甲状腺性)甲减:约90%以上是甲状腺本身病变所引起。 2.继发性(垂体性)甲减:是由于垂体或下丘脑疾病所引起的,常见原因有垂体肿瘤、垂体手术、放疗或产后垂体缺血性坏死等。 3.下丘脑甲减:罕见。 4.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少见。 二、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年女性,多数起病隐袭,发展缓慢。 1.一般表现:畏寒、乏力;体温偏低、动作缓慢;少食而体重不减或增加。典型黏液性水肿表现为表情淡漠,眼睑水肿、面色苍白、眉毛稀疏、踝部非凹陷性水肿。2.精神神经系统: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嗜睡、精神抑郁,重者呈痴呆、幻觉、木僵、昏睡或惊厥。 3.心血管系统:窦性心动过缓、心浊音界扩大、心音减弱。超声检查可发现心包积液,胸腔或腹水。久病者由于血胆固醇增高,易并发冠心病。 4.消化系统:有畏食、腹胀、便秘,严重者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或黏液水肿性巨结肠。5.内分泌系统:有性欲减退,女性可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和不孕;男性出现阳痿。6.肌肉与关节表现:肌肉软弱乏力,寒冷时可有暂时性肌强直、痉挛、疼痛等粘液性水肿,病人可伴关节病变,偶有关节腔积液。 7.黏液性水肿昏迷:表现为嗜睡、低体温(体温<35℃ )、呼吸减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重者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率极高。 8.呼吸系统表现:肺泡通气量减少,呼吸肌功能障碍,肺毛细血管活力减弱,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影响气体交换,氧分压降低,呈缺氧状态。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反应迟钝B.记忆力减退 C.月经不调D.疲乏,怕冷 E.精神兴奋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及生化检查:轻、中度贫血;血糖正常或偏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常增高。2.甲状腺功能检查 (1)血清TSH升高,为原发性甲减最敏感的指标。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二章第七节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二章第七节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退行性改变、黏液样变性、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和创伤等原因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主动脉瓣。最常见的联合瓣膜病是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瓣膜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病之一。风湿性心脏病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风湿病为我国最常见的病因。 一、临床表现 1.二尖瓣狭窄 代偿期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失代偿期最常出现的早期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常 伴有咳嗽、咯血。随着瓣膜口狭窄加重,可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肺水肿,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突然咯大量鲜血,常见于严重二尖瓣狭窄,可为首发症状。心律失常中房颤最常见,可有心悸、乏力、疲劳,甚至可有食欲减退、腹胀、肝区疼痛及下肢水肿。重度二尖瓣狭窄常有“二尖瓣面容”,双颧绀红,伴有心力衰竭时可有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心尖区可扪及舒张期震颤,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是最重要的体征,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及二尖瓣开放拍击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分裂。X线检查左心房增大心影呈梨形(二尖瓣型心脏),超声心动图是明确诊断的可靠方法。 (例1 ~例2共用题干) 张女士,46岁,有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史。近日轻度活动即感心悸、气促。 1此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为 A.房性早搏B.室性早搏 C.心房颤动D.陈发性心动过速 E.房室传导阻滞 2风湿性心瓣膜病最常受累的瓣膜为 A.肺动脉瓣B.主动脉瓣 C.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D.二尖瓣 E.三尖瓣

2.二尖瓣关闭不全 轻者无症状,重者出现左心衰表现,首先突出的症状为疲乏无力,肺淤血的症状(如呼 吸困难)出现较晚。心脏搏动增强并向左下移位;心尖区全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是最重要的体征,第一心音减弱,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3.主动脉瓣狭窄 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为主动脉狭窄典型的三联征。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响亮、粗糙 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是主动脉瓣狭窄最主要的体征,可向颈部传导。主动脉瓣区可触及收缩期震颤。超声心动图是诊断的重要方法。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早期无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心悸、心前区不适和头部动脉搏动感等。病变严重时可出现左心室、左心房代偿性肥大和扩张、肺淤血,继而肺动脉高压,劳累后呼吸 困难等左心衰竭的表现,常有体位性头晕。当冠状动脉灌注不足时,可出现心绞痛。颈动脉搏动明显。脉压增大产生周围血管征,如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大动脉枪 击音、DurozieZ。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早期叹气样杂音。 二尖瓣狭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全收缩期粗糙 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响亮、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 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早期叹气样杂音。 二、并发症 1.充血性心力衰竭:首要的并发症,是就诊和致死的主要原因。 2.心律失常:房颤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的心律失常。 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发生率较高。 4.栓塞:多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有房颤的病人,血栓脱落引起周围动脉栓塞,以脑动脉栓塞常见。 3患者女,58岁。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16年,活动后胸闷、气急,双下肢水肿一周入院。患者此时最可能发生了

产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

产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 (一)N1 级(初级责任护士)核心能力模块 核 心 N1 级(初级责任护士,18 个月) 能 妇产科门诊(6 个月) 妇科病房( 6 个月)分娩室( 6 个月) 力 1.清晰妇产科门诊的布局、物品 1.清洗妇科病区的布局、环境1.清晰分娩室的布局、环境 放置。熟悉妇产科门诊的规章制和物品放置,能迅速取用各种物及物品的放置。明确分娩室各度、岗位职责、一般护理常规品班工作职责、流程和规章制度 2.能独立完成接诊工作,根据病 2.能遵守护理工作规章制度, 2.能划分 3 个产程及描述胎 情可作初步分诊熟悉工作流产,自觉履行岗位职儿枕前位的分娩机转 3.能遵守和执行妇产科门诊的 3.能应用护理程序对正常孕 责 消毒隔离制度 3.学习妇科常见病的临床表 妇及胎儿进行健康评估 4.熟悉妇产科传染病(淋病、梅 4.能完成正常孕妇及新生儿 现、处理要点。并能独立完成常 毒、尖锐湿疣、艾滋病等)的防护规护理和病情观察。如先找流护理记录:如首诊护理记录、措施及知识宣教产、功能性子宫出血等产前候产记录、新生儿出生记 5.熟悉妇女疾病普查及治疗的 4.能正确收集病史资料,并能 录;学习描绘产程图、分娩评知识并能给就诊妇女进行妇女疾完成妇科护理记录文书分表等; 病普查知识宣教 5.能正确执行妇科常规标本采 5. 能正确使用专科常用仪 专业基础 6.能进行计划生育宣教: ①宫内节育器放置适应证、并发 症及术后护理;②人工流产适应 证、并发症及术后护理;③药物流 产的适应证、给药物方法及合并症 集及安全存放的程序 6.学习妇科急症的基本处理方 法和护理要点 7.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能对 患者进行妇科疾病的健康教育 器,如胎心监护仪、产床、成 人及婴儿负压吸引器、新生儿 辐射抢救台等 6. 能正确使用各种常用仪 器,如心电监护仪、输液泵、 的处理;④常用的避孕方法注射泵。测微量血糖仪7.能给不同孕期孕妇进行正常7.明确分娩室常用药物的基 的孕期保健知识宣教及指导:①孕本作用、用途、给药方法、不 期生理变化;②孕期保健;③孕期良反应及药物配伍禁忌 营养;④孕期自我监测;⑤母乳喂8.正常待产妇健康宣教及评 养知识;⑥分娩前孕妇自身准备;估内容、方法和产前检查知识 ⑦分娩前入院物品准备9.熟悉分娩室常用药物的不 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硫酸镁、 催产素等 10.掌握分娩后2h 的观察要 点 11. 能正确判断先兆临产及 临产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教案(二)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教案首页

病毒性肝炎(二) 教学过程设 本单元课程教学总计(时间: 90分钟) 【步骤一】内容引入,案例导入(时间: 10分钟) 教师:讲授 1、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意义:对案例中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诊断 及其措施. 2、演示病例1:患者男性,24岁,发热、尿黄、皮肤巩膜黄染6天入院。 患者于6天前受凉后发热,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伴尿黄,渐呈浓茶样。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 染,肝肋下1.5cm,质软,压痛。实验室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 肝功能:TB84μmol/L,DB 60μmol/L,ALT>200u/L。入院诊断:急性 肝炎(典型)。

3、提出任务:运用整体化护理程序对该病人进行护理 4、项目任务分析: 1)典型病人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 2)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 3)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健康教育。 【步骤一】任务1:对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时间:10 分钟) 教师:老师归纳,总结,补充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支撑知识: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学生:1、学生结合病例1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2、实训护士分组对模拟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具体见传染 病护理实训大纲) 【步骤二】任务2:该病人目前主要存在的护理问题?(时间:5 分钟) 教师:老师总结评论 学生:根据案例讨论并分组分析。 【步骤三】任务3:针对该病人目前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时间:25 分钟) 教师:1、分组讨论后,每组代表讲述要点,其他组同学补充 2、老师归纳总结 3、支撑知识:典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二章第五节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二章第五节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高血压按其病因是否明确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绝大多数病人的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约5%的病人血压升高是继发于某些疾病基础之上的症状,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疾病时出现高血压。 目前我国采用正常血压、正常高值和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类,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Ⅰ、Ⅱ、Ⅲ级。 1患者男,70岁。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史15年。平均血压控制在160 ~170 / 100 ~ 105mmHg之间。该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度分层属于 A.无危险组B.低度危险组 C.中度危险组D.高度危险组 E.极高度危险组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原发性高血压多由遗传因素、脑力活动过度、环境因素、摄入过量钠盐及肥胖等原因 引起其发病。其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男>55岁,女>65岁;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家族早发冠心病史,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心悸、耳鸣、失眠和疲劳等。 2.体征:体检时可闻及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收缩期杂音,长期持续高血压可有 左心室肥厚。 3.并发症:与高血压导致重要(靶)器官的损害有关,是高血压病人致残甚至致死的主 要原因。 (1)高血压危象:病人表现为头痛、烦躁、眩晕、心悸、气急、恶心、呕吐、视物模糊 等严重症状,以及伴有动脉痉挛累及靶器官缺血症状。 (2)高血压脑病:血压极度升高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出现以脑病的症状与体征 为特点的临床表现,如严重头痛、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或惊厥。 (3)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腔隙性脑梗死,多 属于高血压急症的范畴。 (4)心力衰竭:血压高会使心脏后负荷加重,心肌肥厚、扩大,随病情发展可致心力 衰竭。 (5)肾脏的并发症:高血压肾病及慢性肾衰竭,早期表现为夜尿量增加、轻度蛋白尿等, 控制不良者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6)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小动脉早期可发生痉挛,随病情发展可出现硬化、渗出、视乳 头水肿等。 (7)脑血管意外: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微小动脉瘤等。 三、辅助检查 相关检查有助于发现相关的危险因素,病情程度和靶器官损害。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体已确定约有5种类型,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其中甲型与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 【病因及分类】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炎病毒,目前已经证实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因子。 1.甲型肝炎病毒(HAV) 属微小RNA病毒科中的嗜肝RAN病毒属。感染后早期产生IgM 抗体,是近期感染的标志,一般持续8~12周。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能耐受60℃30分钟,100℃1分钟才能全部灭活。在-70~-20℃数年后仍有感染力。紫外线照射1小时或3%福尔马林5分钟均可灭活。 2.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消毒剂均能耐受。在37℃可存活7天,在血清中30~32℃可保存6个月。-20℃可保存15年。煮沸10分钟、65℃10小时或高压蒸汽可灭活,0.5%过氧乙酸、2%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敏感。 3.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对有机溶剂敏感,10%氯仿可杀灭。煮沸、紫外线等亦可使其灭活。血清制品中的HCV可用干热80℃72小时或加变性剂使之灭活,和加热100℃5分钟可使其灭活。 4.丁型肝炎病毒(HDV) 是一种缺陷病毒,在血液中由HBsAg包被,其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须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的辅佐。 5.戊型肝炎病毒(HEV)属RNA病毒。在碱性环境下,对高热、氯仿、氯化铯敏感。 【发病机制】 HAV经口感染后可能先在肠道中增殖,然后经一段病毒血症位于肝脏。两周后由胆汁排出体外。HAV引起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HBV侵入人体后,迅速通过血液到达肝脏和其他器官,并在部分组织细胞内复制。但乙型肝炎的组织损伤并非HBV复制的直接结果,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所致。丙型病毒肝炎的发生机制和HBV相似。 【流行过程】 1.传染源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性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甲型肝炎病人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量最多,传染性最强。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传染源除急慢性病人外,还有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甲型和戊型病毒都以粪-□为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饮用水污染是戊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如含有肝炎病毒的体液或血液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注射、手术、针刺、血液透析和器官移植等方式传播。也可通过生活密切接触、性接触等传播。乙型肝炎病毒还可通过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母婴传播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__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 A )1、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 、细菌B、病毒C、支原体D、衣原体E、军团菌 (C )2、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肺炎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克雷伯杆菌 ( B )3、下列不属于肺炎病因学分类的是 A、细菌性肺炎 B、间质性肺炎 C、病毒性肺炎 D、非典型病原体肺炎 E、真菌性肺炎(A )4、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常见于 A、肺炎 B、肺气肿 C、胸腔积液 D、自发性气胸 E、支气管哮喘 ( A )5、下列细菌感染常见于铁锈色痰的是 A、肺炎链球菌 B、肺炎克雷伯杆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支原体 E、厌氧菌 ( B )6、患者,男性,28岁,因受凉后出现高热2天,咳铁锈色痰就诊,治疗后突然出现意识模糊,查体:体温36.8℃,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口唇发绀,目前患者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或合作性问题是 A、体温过高 B、气体交换受损 C、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D、疼痛:胸痛 E、肺脓肿(A )7、患者,男性,68岁,诊断肺炎入院,经两日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平素体弱,为防止病情恶化,应特别注意观察 A、血压变化 B、体温变化 C、肺部体征变化 D、血白细胞变化 E、呼吸系统症状变化( A )8、患者,男性,36岁,平素体健,淋雨后发热、咳嗽2天,右上腹伴气急、恶心1天,为明确诊断,应进行的检查是 A、血常规 B、血细胞涂片 C、血气分析 D、痰涂片或培养 E、肺功能测定 ( C )9、男性,40岁,因寒战高热,咳嗽,胸痛,来院急诊,胸透右上肺有云絮状阴影,查痰肺炎球菌(+),该病人血象如何 A、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B、淋巴细胞增加 C、中性粒细胞增加 D、大单核细胞增加 E、嗜碱性粒细胞增加 (D )10、患者,男性,25岁,因受凉后突然畏寒、高热伴右胸部疼痛1天入院,胸部透视,见右中肺有大片浅淡的阴影,诊断为“右下肺炎”入院治疗,给予抗生素治疗,疗程一般为 A、3天 B、退热后就停药 C、4天 D、7天 E、1天 ( E )11、肺炎球菌肺炎高热病人不宜采用的降温措施是 A、温水擦身 B、乙醇擦浴 C、退热药 D、大血管区放置冰袋 E、多饮水 ( C )12、患者,女性,因发热、胸痛、咳痰2日入院,体检:体温40℃,右下肺闻及湿罗音,血白细胞计数12*10?9/L,入院诊断,发热待查:肺炎?该患者的护理问题是 A、发热待查 B、肺炎 C、体温过高 D、肺部罗音 E、白细胞计数增高 ( C )13、患者,男性,25岁,因受凉后突然畏寒、高热伴右胸部疼痛1天入院,胸部透视,见右中肺有大片浅淡的阴影,诊断为“右下肺炎”入院治疗,其饮食原则是给予 A、低盐饮食 B、普食 C、高蛋白质、高热、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D、低脂饮食 E、少渣半流 ( B )14、肺炎出现下列症状提示有中毒型肺炎可能的是 A、体温38.5~39.5℃ B、血压多在80/60mmHg以下 C、脉搏>90次/分 D、四肢温暖、潮湿 E、白细胞10*10 ?9/L ( A )15、休克型肺炎最突出的表现是 A、血压下降 B、高热 C、意识障碍 D、少尿 E、四肢阙冷 ( B )16、患者,男性,25岁,因受凉后突然畏寒、高热伴右胸部疼痛1天入院,胸部透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一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十节 冷热疗法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一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十节冷热疗法 一、冷疗法 (一)冷疗的作用 1.控制炎症扩散:降低细胞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的活力,适用于炎症早期。 2.减轻疼痛 (1)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 (2)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因组织充血、肿胀而压迫神经末梢所致的疼痛。常用于牙痛、烫伤。 3.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常用于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局部软组织损伤早期。 4.降低体温:通过传导与蒸发的作用,适用于高热、中暑。 1患者男性,35岁。不慎左侧踝关节扭伤,为防止皮下出血与肿胀,早期应 A.热湿敷B.冷湿敷 C.局部按摩D.松节油涂擦 E.冷热交替敷 (二)影响冷疗效果的因素 1.冷疗方式:包括湿冷法和干冷法,因水的传导性较空气好,故前者效果较好。 2.冷疗部位:①皮肤较薄部位对冷更敏感;②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效果好。 3.冷疗面积:冷疗效果与用冷面积成正比。但冷疗面积越大,机体的耐受力越差。 4.冷疗时间:冷疗效应随时间延长而增强,一般用冷时间为15 ~ 30min。冷 疗时间过长可引起继发性效应,不但抵消治疗效果,还可导致不良反应,如冻伤、组 织细胞死亡。如需反复使用,中间必须给予1小时的休息时间。 5.温度差:温度差越大,反应越强;在冷环境中用冷,效应增强。 6.个体差异:①老人反应较迟钝;②婴幼儿反应较强烈;③女性对冷较男性敏感。

(三)冷疗的禁忌证 1.血液循环障碍:冷疗会使局部血管收缩,加重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 如休克、大面积组织受损和微循环明显障碍者。 2.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冷疗会使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炎症吸收。 3.对冷敏感者:可出现皮疹、关节疼痛及肌肉痉挛等。 4.禁用冷疗的部位 (1)枕后、耳廓、阴囊:可引起冻伤。 (2)心前区: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失常。 (3)腹部:可引起腹泻。 (4)足底:可引起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5)慎用治疗情况:昏迷、感常障碍、婴幼儿、年老体弱、心脏病产妇胀奶、关节痛等慎用治疗。 2足底忌用冷疗是防止 A.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B.末梢循环障碍 C.局部组织坏死D.体温骤降 E.心律异常 (四)冷疗的方法 1.冰袋或冰囊 (1)方法:①将小冰块用冷水冲去棱角后装至1 / 2 ~ 1 / 3满,排气,倒提抖动 无漏水后装入布套置于所需部位;②用冷时间不超过30min。 (2)注意事项:①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如皮肤苍白、青紫、有麻木感,须立即停止用冷; ②观察有无漏水,冰块是否融化;③高热时置于前额、头顶、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扁桃体摘除后置于颈前颌下;鼻部冷敷时吊起轻触鼻根。④降温时,在冰袋使用30min后测体温,当体温降至39℃以下,应取下冰袋。 2.冰帽和冰槽

病毒性肝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护理问题 1、意识障碍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 5潜在并发症脑水肿、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感染。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肝性脑病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2、饮食:饮食应选用柔软的食物纤维,限制蛋白的摄入。病情好转或清醒后,以植物性蛋白为主。昏迷者禁食蛋白,脂肪每日不宜过高,以免延缓胃的排空,增加肝脏的负担。有腹水者,钠量应限制,防止血钠过低。低钾血症时,要补充氯化钾和含钾多的食物,高血钾时,避免食用含钾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伴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避免刺激性、坚硬、 粗糙食物,不宜食用多纤维、油炸、油腻食物,应摄入丰富的维生素。 3、消除和避免诱发因素。 ①避免应用催眠镇静药、麻醉药等;选用对肝毒性小的药物,以减少肝损害。 ②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及时处理严重的呕吐和腹泻; 对水肿和腹水病人,利尿应注意保钾和排钾利尿剂交替使用,防止电解 质紊乱,发现低钾、低钠血症及时纠正。 ③防止感染;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炎症。 ④防止大量输液; ⑤保持大便通畅;及时灌肠以清除肠道积血、积物. ⑥积极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 ⑦禁食或限食者应避免发生低血糖。 ⑧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应立即止血并补充新鲜血液。出血停止后应采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清理肠内积血,以减少肠内氨的产生和吸收。 4、意识混乱病人的护理

①躁动不安者须加床挡,必要时应用约束带,以防坠床; ②经常剪指甲,以防抓伤皮肤; ③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对待病人的某些不正常行为,避免嘲笑,同时应向同病室病友、家属等做好解释工作,使其了解这是疾病的表现,让他们正确对待病人。 昏迷病人的护理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可用冰帽降低颅内温度,使脑细胞代谢降低,保护脑细胞的功能。 5、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意识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前驱症状,如有言语不清、健忘、行为异常、嗜睡、扑翼样震颤. 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健康教育 病人意识清醒后,应及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肝性脑病的病因及诱发因素,预防肝性脑病的措施:如合理的饮食,不滥用损肝药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各种感染,戒烟酒等。应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有效的自我防护可使病情稳定,延缓发展。应教给家属如何识别病情变化,特别是思维过程变化、性格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等异常现象出现时,应及时就诊,以及早治疗。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一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八节 生命体征的评估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一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八节生命体征的评估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受大脑皮层控制 一、体温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1.体温的产生与调节:人体主要以三大热能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的方式产 热,主要的产热部位是肝脏和骨骼肌。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如使用冰袋、热水袋时)、对流(如开窗通风)、蒸发(如出汗和酒精擦浴降温时)四种。当外界 温度低于人体时,机体大部分热量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当外界温度 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方式。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正常体温 3.生理性变化 (1)年龄:新生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其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随之波 动;儿童体温略高于成人和老人。 (2)昼夜:体温随昼夜变化出现规律性波动,一般清晨2 ~ 6时体温最低,下午2 ~ 8时①体温最高,变化范围约在0.5 ~ 1℃之间。 (3)性别: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基础体温随着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变化,在排卵前体温 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体温升高,这与体内孕激素水平周期性变化有关。 (4)其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运动以及进食均可出现体温一过性增高。安静、睡眠、 饥饿以及服用镇静药后体温可略下降。麻醉药物可使血管扩张,增加散热,病人体温降低。

(二)体温过高 程度的判断(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1.发热程度的判断 1成人腋温的正常范围是 A.35.0 ~ 36.0℃B.36.0 ~ 37.0℃ C.36.3 ~ 37.2℃D.36.5 ~ 37.5℃ E.36.5 ~ 37.7℃ 2.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1)体温上升期 特点:产热>散热。 表现: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疲乏无力、畏寒、寒战。 方式:骤升—数小时内升至高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渐升—逐渐上升,在数天内升至高峰,见于伤寒等。 (2)高热持续期 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 表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 (3)退热期 特点:散热>产热 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潮湿。注意防止虚脱或休克。 方式:骤退———数小时内降至正常,如肺炎球菌肺炎、疟疾。

ICU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手册(N1级第一阶段)

ICU专业护士 核心能力培训手册 (N1级第一阶段) 目录 一、前言 (3) 二、培训前评估 (6) 三、专业理论技能训练 (7) 四、读书记录 (10) 五、个案项目累积 (11) 六、核心能力评价 (22)

一、前言 【培训总目标】 经过ICU专业护士3+2核心能力的规范化培训,培养一个成熟的ICU专业护士,为向专科护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ICU专业护士应具有完成重病人基础性护理工作的能力;掌握和运用ICU基本知识、急救技术、复苏技术和监护技术的能力;能按系统对危重病人实施功能监护和整体护理的能力;提高ICU护士专科业务技能以及教学、组织、协调、指挥和管理能力;为病人提供专业化、全面、系统、连续性的、安全的护理服务,以达到解决相关临床护理问题,提高本地区危重症专业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的目的。 【培训对象】 护士毕业后经过不少于1-2年(研究生1年,大专及本科2年)的通科培训,在内、外、儿、急诊等科室轮训后,方可进入ICU岗位。 1、新毕业护士:护士毕业后经过在内、外、儿、急诊等科室不少于1年的通科规范化培训后进入ICU专科的新护士。 2、从其他科室调入ICU的护士。 3、目前已经从事ICU专科工作的护士。 【核心能力评估与再评估】 一、评估核心能力,确定岗位职级 1、新入ICU的护士必须有通科基础。由高级责任护士以上人员临床带教三个月,通过一级核心能力评估,才可以独立承担一级护士的工作。 2、在进行专业护士培训前,由医院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评估及培训管理委员会(根据科室评估及培训管理委员会的评估结果)对现已从事ICU专科工作的护士进行核心能力的评估。核心能力的评估不拘泥于护士现有的职称、学历甚至工作年限。 3、在对每位护士核心能力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核心能力的级别及与其相适应的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接受相应级别的培训。对尚有部分未能达到核心能力层级的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予以单项培训,三个月后进行复评,合格者确定岗位和职级。 4、护士在确定岗位和能级后,在相对应的岗位工作,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巩固该级别培训的内容,并接受上一级核心能力培训。在一个级别工作至少1年,并在完成相应的培训后,通过上一级核心能力的评估,可进入上一级岗位。 5、核心能力层级评定未达到考核标准时,对不达标的项目进行重新培训,并在原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 第十七章 生命发展保健 第六节

第十七章生命发展保健 第六节妇女保健 一、目的、意义 目的在于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减少患病率和伤残率,控制某些疾病发生及性疾病的传播,从而促进妇女身心健康。意义在于维护和促进妇女身心健康。 二、妇女病普查 每1 ~ 2年普查1次,中老年妇女以防癌为重点,40岁以上每年查1次;40岁以下每2年查1次。 1患者,女,38岁。到社区医院咨询体检信息,此患者适于 A.每年体检3次B.每2年体检1次 C.每年体检1次D.每1 ~ 3年体检1次 E.以上均不对 三、妇女各期保健 妇女保健工作内容包括:①妇女各期保健;②实行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③计划生育指导;④常见妇女病变及恶性肿瘤的普查、普治;⑤贯彻落实妇女劳动保健制度。 1.青春期保健 青春期保健分为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普及月经生理和经期卫生知识,进行性知识教育,为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而给予的保健指导。二级预防:通过学校保健,定期体格检查,早期发现各种疾病和行为异常,减少或避免诱发因素。三级预防:是青春期女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青春期保健以预防为重点。 2月经初潮后女性的一级预防保健重点是 A.避孕指导B.经期卫生指导 C.婚前检查指导D.孕前优生指导 E.月经病治疗指导 2.围婚期保健 包括婚前医学检查,围婚期健康教育及婚前卫生咨询。其中婚前医学检查是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对可能患有的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的医学检查。 3.生育期保健 及时诊治高危产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生儿死亡率;给予计划生育指导;加强疾病普查及卫生宣传,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4.围生期保健 (1)孕前期保健:指导夫妻双方选择最佳的受孕时期,确保优生优育。女性生育年龄在21 ~ 29岁为佳,男性生育年龄在23 ~ 30岁为好。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医院和住院环境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医院和住院环境 医院是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 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社会非营利性场所。此外,做好扩大预防、指导基层和计划生育的技术工作亦是医院的任务。 一、医院的种类 按照收治范围,分为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按照医院功能和任务技 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设施条件的不同,可划分为一、、三级医院,每级又 分为甲、乙、丙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共有三级十等。职责类别三级医院 向几个地区甚至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指导一、二级医院业务工作与相 互合作国家、省、市直属的大医院及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级医院向多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市、 县医院及省、直辖市的区级医院,以及相当规模的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 一级医院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基层医院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 市街道医院 二、门急诊的护理工作内容 1.门诊护理工作 (1)预预检分诊:简要询问病史,经观察病情后,作出初步判断,做到先预 检分诊,再指导病人挂号就诊。 (2)安排候诊和就诊 ①开诊前,检查候诊、就诊环境,备齐各种检查器械及用物等; ②开诊后,按挂号先后顺序安排就诊。收集整理初诊、复诊病案和检验报告等; ③随时观察候诊病人的病情,如遇高热、剧痛、呼吸困难、出血、休克等病人,应立即采取措施,安排提前就诊或送急诊室处理理;;对对病情较严重者、年老体弱者,可适当调整就诊顺序; ④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分诊到隔离门诊并做好疫情报告; ⑤门诊结束后,回收门诊病案,整理、消毒环境。

(3)开展健康教育。 (4)实施治疗。 (5)做好保健门诊的护理工作。 (6)严格清毒隔离。 1患者,女性,23岁。门诊候诊时,突然感到腹痛难忍。护士观察:患者面色苍 白,出冷汗,两手冰凉,呼吸急促。护士应采取的措施是 A.与患者沟通并给与安慰B.嘱患者平卧休息 C.安排患者提前就诊D.请医生加快诊疗速度 E.给与解痉镇痛药物 2.急诊护理工作 (1)预检分诊急诊的就诊标准:包括遇遇有危重患者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及抢 救室护士;遇意外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及医务部;遇有法律纠纷纷、、刑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等应立即通知保卫部门或与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并并请家属或陪送者留下。 2急诊预检分诊护士遇有危重患者时应立即 A.实施抢救B.通知护士长和有关科室 C.通知值班医生及抢救室护士D.报告医务部等上级有关部门 E.通知科主任 (2)抢救工作 ①物品准备:包括一般物品、无菌物品(无菌急救包)、抢救器械、抢救药品和通信设备 等。一切抢救物品做到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 定期消毒灭菌和定期检查维修,使使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到100%。 ②配合抢救:医生未到之前,护士应根据病情作出判断并给予紧急处理,如测血压、给氧、吸痰、止血、配血和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医生 到达后应立即汇报处理情况,并积极配合抢救,正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