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化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地理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人们的吃、穿、住、行、玩、乐都离不开地理知识的指导,地理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到生活中去。本文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现状。再用问卷调查方法、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42个初中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得出初中生强烈的希望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用趣味性以及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学生会感觉学得快乐以及真正地学有所用。最后建立在学习动机的概念以及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 "民主与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以地理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分析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地理地理教学中初中地实践的策略以及教师在从教前以及从教后所应树立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地理教学、应用

1、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初中生大多是12,13岁到15,16岁,学生自身大脑发展迅速,但思维结构主要是基于图像的思考,而地理学是一门空间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勺子喂养”教学方法,在今天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为学生所厌烦,学校所不追求,教师上课也觉得累的教学方式。

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十几年的时间,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有了一定的改进,初中地理在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教师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却依然出现了学校不重视、学生不感兴趣等状况。而且,一些学校的老师的教学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学生,认为学生连主科都不想学,怎么还会对地理这么一门副科感兴趣呢?一些教师则认为在重点班级的学生不论教师的教学方法怎么样,学生的成绩也一样名列前茅;而在普通班教学是用尽浑身解数也不起多大的作用。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更需要我们的教育者,特别是我们的一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光是要有我们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新理念,还要在教学中把新的教育理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达到用生活化教育理念指导教学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教师的任务是坚持不懈地发展孩子对学习的真正满足感,以便使孩子产生和确立热切希望学习的情感状态”[3]。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的冷漠态度究其原因是教师本身对工作缺乏热情。

1.2生活化教育理念的目的与意义

中国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国民的素质。根据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地理要培养时代的“活人”,国内外的著名的教育专家也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教育来源于生活,所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而地理教学所独具有的学科特点也强烈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使我们的学生学有所用,教师教学有所意义。

本文根据自己在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与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交流以及有关初中生地理学习的相关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目前初中生对地理学习存在的不好现状的原因。以学习动机理论、“民主与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理念为依据,地理课程新标准为准绳,提出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策略。目的就在于通过研究分析对教师在从教前以及从教后应该做哪些准备,从哪些方面来获取这些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

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减轻教师在教学中压力。

2、文献综述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生活化理念在教育中的研究,在国外很早就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18世纪的90年代,瑞士知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就提出了自己关于生活和教育关系的认识,他明确指出:“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哲学家胡塞尔则提出“生活世界”,他认为只有通过生活世界,意义与价值才能得以揭示,要“将生活世界的先验性按照其特征和纯粹性变成科学研究的主题”[4]。斯宾塞批判旧教育注重身份、点缀生活的空疏性质,提出真正的教育目的应建立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美国教育家杜威则主张教育是为了适应现实生活。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教育必须把庞大复杂的现实社会简化缩小到学校里,学生在其中习得社会规范,与社会沟通。“在做中学”是杜威的知行观在教学中的应用,即教学过程必须在“做”中进行,让孩子们有机会去“做”,而真正的教育和有趣的学习活动,可以帮自己积累经验。学校应该成为一种生动形式的社会生活,而不只是一个学习掌握知识的地方。他批判以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目的的传统教育是教育与现实生活相隔离,学生既不能充分地自由运用在校外获得的经验,又不能把校内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是一种浪费[5]。现代很多学者认为教育既要适应生活,也要为未来生活作准备。

1.22国内研究现状

生活教育理论萌发于20世纪20年代,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杜威的“教育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教育”。所谓"生活即教育"即教育原本就是为了生活,教育原本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重要意义[3]。

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蓬勃发展,2000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展开,2001年和2003年教育部分别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些都是都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标志。现代学生有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而初中地理课程新的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与“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正符合学生的这些要求。

在中外文数据库中检索“生活化地理教学”,搜索到许多篇相关文献对此的研究,他们大多都是阐述生活化理念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可以从导入、案例教学、愉快教学、学生作业布置以及评价方式来进行,并对相关内容例举了具体教学步骤,以及从多方面来说明生活化理念在地理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价值和重要性。这些相关研究都对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表示了积极的看法。但大多文献都是从理论层面来进行论述的,所例举的教学原理,教学方法假如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会有这样的效果吗?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假如不是预期的效果,教师又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实施呢?本文通过对初中生地理学习的相关调查,统计分析初中生对地理学习存在不好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以及与老教师关于地理教育教学的交流,得出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教育教学实际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3、初中地理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初中地理一直以来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副科,有些家长觉得学习地理没有什么用而反对孩子买与地理有关的课外书,扼杀了孩子学习地理的兴趣。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全国的部分地区初中地理已经纳入到中考的学科,

但由于所占比重还是很低,一些学校由于缺少地理教师使得地理分配的课时太少,一周就只有一节课,大多数学校是两节课,虽然许多老师在课程改革的潮流下也深受到很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但根本就没有时间实施,很多时候教学安排的内容都很难给学生讲完。

3.1问卷的统计和分析

本次问卷通过对东乡县第二中学142名学生发放问卷,实际回收140份,通过此次有关初中生地理学习的调查、统计和分析(附件:有关初中生地理学习的相关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3.11初中生喜欢什么样的地理老师

通过调查分析,初中学生绝大多数喜欢诙谐幽默的教师,而对严格要求的老师却喜欢很少。从图1中可以看出喜欢诙谐幽默教师的学生占到64.29%,温柔漂亮的位居第二,占到22.14%,对教师知识渊博程度占10.71%,而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仅仅占到2.86%。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初中的学生绝大多数缺乏学习的快乐,地理学科又是一门抽象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而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过程,在课堂上的学习就需要地理教师拥有幽默形象的的言语来进行描述事物的发展规律。调查中的数据显示比起教师的渊博程度学生更加喜欢温柔漂亮的教师,这个很出乎原本调查的预料。在当今这个社会大背景下下,父母给予了孩子很大的学习压力,所以学生渴望在学校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希望能与教师交流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当然这也说明了学生不喜欢严格要求的教师的缘故。

图1 初中生对喜欢什么类型的老师的调查

3.12初中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态度

通过对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态度的调查分析,图2显示14.29%的学生很喜欢学习地理,60.71%的学生基本喜欢地理,2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地理。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绝大数的学生处在喜欢和不喜欢的边缘,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不喜欢地理的。地理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其他学科,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

们无时无刻不接触自然地理环境,土壤、植被、大河大江、地势地形等等,所有这些自然风光每天都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我们的农业、工业以及区域的发展都与我们的地理分离不开。如此一门有趣有用的学科,学生却不喜欢,这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还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问题,这需要我们的教育者反思。

图2 初中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态度

3.13初中生日常生活与地理的联系

通过调查分析,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地理现象的观察不是很理想,对地理知识的使用效率不是很高。调查统计分析,在学生是否喜欢听地理故事得选项中,87.86%的学生喜欢,只有12.14%的学生不喜欢。在学生是否喜欢参加地理活动课中选项中,25%的学生很喜欢,42.14%的学生基本喜欢,32.86%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参加地理活动课。在是否经常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中的选项中,有20.71%的学生经常关注,20%的学生不关注,59.29%的学生偶尔关注。在通过对地理的学习,学生对自然、生活环境,是否有了保护的意识中,42.14%的学生认为加强了,48.57%的学生一般,9.29%的学生认为没有。在学生回答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会不会经常迷路中,35%的学生会分不清,45%的学生有时会,20%的学生不会。在喜欢收看与地理有关的电视的选项中,喜欢收看的学生占12.86%,比较喜欢的占18.57%,一般占44.29%,不喜欢的占24.49%。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选项中,经常注意的学生占7.86%,偶尔注意的67.14%,从不注意的学生占25%。在是否愿意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你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的选项中,10%的学生表示很愿意,43.57%基本愿意,46.47%的学生不愿意。在认为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使用频率高得选项中,9.29%的学生认为很高,24.29%的学生认为比较高,47.14%认为一般,19.29%的学生认为不高。通过调查分析说明地理在学生心中的诱惑力是比较高的。大部分学生对参加地理活动课不是很感兴趣,可能是他们对于地理活动课的实践意义不了解,而且在“分数”压力下,觉得活动课对于提高成绩没有多大意义,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于身边事物的变化很少关注。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调查显示他们却很少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现如今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上经常会散

布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和图片,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多都不懂如何辨别,这非常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友善引导。而从调查中显示绝大数的学生都不愿意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交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非常少的学生认为地理知识的使用频率很高,说明他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能力有望进一步发展。知识运用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从调查中显示初中阶段的学生地理学科的实际运用效率非常低,说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真正掌握程度不是很好。

3.14教师在地理课堂中使用生活中的例子的影响

通过调查分析,很多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生活中例子表示积极的意见。从图3可以看出65%的学生很喜欢,32.14%的学生无所谓,2.86%的学生不喜欢。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提出的要求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强调了初中地理学习的实用性。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学生们熟悉的身边案例,让学生感觉既亲切又能够学以致用。

图3 教师在地理课堂中使用生活中的例子的影响

3.15初中生平时学习用在地理上的时间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从图4中可以看出2.86%的学生占用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地理,4.29%的学生占用一半的时间,60.71%的学生占用少量时间,32.14%的学生几乎不占用时间。初中地理课时一般是两节课,课余时间与学生的接触很少,这就需要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有限的时间来把地理的精华向学生展现出来,并能尽最大的可能在课堂上让学生通、透,在走出校园时,还能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在现实生活中。

图4初中生平时学习用在地理上的时间调查

3.15学校设施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满足

通过调查分析,从图5可以看出,10.71%的学生认为学校设施全面,44.29%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设施基本能满足地理学习的需要,4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设施不能满足。这说明学校的地理设施很大一部分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实践性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之一,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都是是非常重要的。

图5学校设施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满足

3.16父母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从图6可以看出,65%的家长会支持学生买与地理相关的课外资料,25%的家长基本会,10%的家长不会。这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长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大部分家长是比较支持学生课外买与地理相关的资料。但对于他们花在地理上的时间却进行限制,这是一个需要改观的问题。

图6父母对学生地理学习资料的支持情况

3.17初中生对地理学习的愿望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从图7可以看出,77.14%的学生表示想学好地理,但是进步不大,22.86%的学生表示不想学好地理。从这个调查数据说明很多学生对学好地理有很强的愿望,但付出与收获却不能很好地对应起来,也就放弃学习而选择随波逐流。而那些不想学好地理的学生也占据了相当的一部分,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发现地理的美,地理的有趣,地理的实用性。

图7初中生对地理学习的愿望调查

3.18地理教学联系实际生活的调查

这是一个开放题,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调查分析,很多学生认为要想使学习到的知识记得更加牢固,教师在课堂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讲解有很大的帮助,因为那样是理解的来记忆,而且听起来会更有兴趣。地理是一门很贴近生活的学科,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并且让学生看到了更为广阔的,更神秘的世界,也能更好的认识世界。有的学生说对于自己在外迷路、旅行时有很大的帮助。还有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多与他们交流,教师要多考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内心中是很想学好地理的,但觉得太难,学不会。从这个开放题中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教师能站在他们的角度来与他们交流的强烈愿望。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也就俞显得必要。

3.2问卷的调查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绝大部分的学生对地理教学联系实际生活表示积极的意见。学生在学校学习首先是觉得快乐,然后才会愉快的进行认知性学习。那么要想让学生学得快乐,就要让他自己感觉真正地学到了东西,能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学生便会觉得开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这跟地理学习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

4、理论基础

4.1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萌发于20世纪20年代的平民教育推广时期。他的观点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先生认为没有纯粹的教育,不能为教育而教育,教育必须通过生活产生力去解决人生问题,改造社会和改造生活,这样才有存在的意义。“社会即学校”强调主张学校向社会开放,学校可以自由地、有选择地吸纳社会中有益的成分,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增加很多”。同时让学校和自然生活、社会生活联成一气,从而向受教育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完整的、连续的生活世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条件。“教学做合一”“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生活化理念在地理教育教学中的启发很大。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运用生活化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更能体现它的学科特点。教育既然从生活中来,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在初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心理特征大多具体、形象、感性,初中地理教材素材来源于生活,适合开展回归生活的地理教学[7]。

4.2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是指为唤起与维持学生学习的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教师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8]。说到学习动机就不得不得不说一下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一是需要和内驱力,需要与动力,是用来表达个人行为的内在原因或内在动机。二是好奇心与兴趣,好奇心是个体观察、探索、操作、询问新奇事物的心理倾向[8]。好奇心一向被视为个体获取知识的最原始的动力,在儿童早期就已经表现出对外部世界的强烈好奇心。三是态度与习惯,指的是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有着稳定的心理——行为倾向。一般地说,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构成的整体就是态度。因为认知与情感蕴含在态度里面,态度便有了动机的成分。例如,某件事被你认为是对的或值得的,你会喜欢它,因而也就喜欢去做这件事;相反,某件事被你认为是错的或不值得的,你会不喜欢它,因而也就不情愿去做这件事。对待学习也是如此。要想使学生在行为上努力学习,在情感上喜欢学习,就得让学生在认知上觉得学习是值得的;相反如果学生在行为上设法逃避学习,一定是他在情感上讨厌学习,一开始他们在认知上就觉得学习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要从他们的积极态度开始。

4.3民主与教育

《民主与教育》这本书是杜威代表作之一。他强调在教育的相关问题中应该引入民主的思想,说明了教育的最大的价值在于教育的实用性。他认为每一世代皆应重新建立民主主义,民主主义的性质和本质并不是可由某一人传给另一人或某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人的东西,而是根据我们逐年参与的和逐年变化极剧烈的社会生活之需要、问题与情况,去重新创造的东西[6]。我们的生活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我们的教育也要相应随之发生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不能像一湖死水固定不流通,随着时间的变迁,原先的知识也会发臭。

5、生活化理念在地理教育教学中实践的策略探讨

生活化教育理念来源于生活,那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原型,这些原型学生看见过、体验过,也容

易理解[9]。所以,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既能把学生的热情激发,也能联系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而且让地理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目中。

5.1从生活的各方面挖掘教学材料运用到教学当中

“学”是为了“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10]。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初中地理走向生活化,在生活中感受地理,在地理学习中品味生活,这将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学的最大要求,也是初中地理需要提高的地方[11]。那么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理念呢,在教学过程中,从导入到教学过程到作业布置,我们从生活中来寻找地理素材的足迹,结合生活的地理教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材料的来源就是根据我们教育的主体和教育的引导者及其所处的环境中来寻找。

5.11抓住特殊时间和既发事件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新鲜、充满活力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被教师计划好,这样的教学将使教学过程变的过于死板。一年四季有许多的特殊时间和既发事件,地理教学中应该要善于把这些特殊时间和既发事件进行紧密的结合。这样的地理教学课堂将会让学生觉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在一定的地理原理的支持下,寻找特殊时间和特殊日期的地理意义。例如3月21日和9月23日为春分日和秋分日,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在这春分和秋分日前后,不妨问问学生:最近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地球关灯一小时,为什么人们要选择这两天作为地球关灯一小时呢?在冬季晴朗的时候,我们经常要拉上窗帘,而夏季却不一样呢?我们生活环境中经常看到的月亮,有时候看起来很圆,而有时候又呈弯弯的月牙形呢?在相关的教学中使用特定的时间,本身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并回答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天气的变化和身边事件的发生等突发事件都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可以让学生在晴朗的夜晚和阴天的夜晚各感受一下天气,冷还是热,什么天气下的气温冷什么天气下的气温高。有了感受,自然就有了想知道为什么的欲望,解释成因也就水到渠成。在农村生活的学生会有这样的感悟,每一年爸爸总是要买一本黄色的历书,过一段时间总会拿出来翻看,该到种什么作物的时候了,于是很多学生就会郁闷,这个时候便可以向学生解释节气对于我们农业种植的影响。还有农村晾晒粮食方面,父母总是能很准确的云预示天气状况。而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便可以引导他们去观察城市房屋建设的布局有什么规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布局?污染较大的工选址为什么一般会选在河流的下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并进行地理教学。

5.12从学生的生活资源来引发学习兴趣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角度把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曾经体验过的、就在他们身边发生的、形象地进行讲解,效果会更佳。在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教学资源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它只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工具。教师对教材进行处理后,要把生活与给定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内化成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案例来进行教学。在地理课教学中通过生活实践让学生体验相关地理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的学科价值[12]。

5.2教学资料的不断更新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每一天信息更新都是是飞速的发生变化。在现代科学教育理念指导下,中学地理教学不应该单纯、枯燥地讲解课本知识,而

应该把生活、社会热点问题、乡土地理知识融合到地理教学中来。不断提高地理教师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达到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通过生活中的案例来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

5.21活用知识,学以致用

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而可以用地理知识解决时,便会有动力来进行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便是教学的生活化产生的意义。教师要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留心发生和存在自己周围的事物,他们才可能感知哪些有用,慢慢地发现对自己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①在生活中用手表和太阳方位辩认方向的方法:采用的是24小时制,确定手表上此刻的时间,然后用整数除以2,只看整数,不管余数,在手表上找出整数刻度,将手表平端,如图8,以该整数的时刻刻度对准太阳,则12点刻度所指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它的原理是地方时0点为正北,太阳转1周,手表转2周,手表时间除以2,正是太阳所在方位。

图8用手表和太阳方位辩认方向

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潮流,如何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旅游路线,所到地方的天气怎么样,人们有哪些习俗是需要谨记的,有哪些特产,还可以进行哪些特色旅游。

5.22关注社会热点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教学应当和当下的社会热点密切联系,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上课的素材变得更加新鲜,还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比如说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开始时一孩制度,而经过长时

间过度到是单独二胎政策,现在又全面推行二胎政策,这对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结构有什么影响?与发达国家的人口政策有什么不同?

5.23乡土地理知识开发

家乡是我们每个人长大的地方,对家乡的地理环境再熟悉不过了。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以及做一些简单的乡土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对自己家乡有更深刻的了解。

①如家乡、县城附近道路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

②在八年级地理学习中国行政区划部分时,可以让学生在回家的路上观察一下车牌上蕴含的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等,然后组成几个小组调查自己所住的小区、街道上车辆都来自哪里,从而达到将地理知识生活化的目的。

5.24主动学习,多途径扩充信息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的时候穿插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外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订阅各种与地理有关的报刊。主动学习并不只是教师的事,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通过上网,从网上及时、大量地获取有关的地理知识,实现师生共同的进步。

1、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城市当中几乎家家有电脑,乡村家家有电视,看媒体信息几乎成了我们主要的休闲娱乐。许多质量高,趣味性强电视台常常播放有关地理方面的节目。如中国人文地理类电视节目《走遍中国》,CCTV网站的《地理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环球》《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还有通过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等都可以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甚至可以对专门地理知识的学习,我们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和传统的传媒主动学习,多途径扩充信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5.3勾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学习动机理论的的启发下,我们得出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就要培养他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部动机,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从而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13]。

5.31抓住知识的“关键点”

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尽量周密地考虑教材:把那些初看起来并不引人注目的“关键点”向学生揭示出来。因为在这些“关键点”之间交织着各种因果联系和其他有机的联系,它们将会使学生产生各种疑问,而疑问可以激发求知欲[3]。我们在进行一节课的导入时就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迅速参与到课堂中来。地理与生活紧密相连,在地理教学的导入环节运用适当的策略将生活现象创设成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14]。比如说在讲解到国际日日界线时,为什么一对双胞胎前面出生的是弟弟,后面出生的反而是哥哥呢?比如:在冬天,学校把下午上课的时间提前了导致许多中午回家吃饭的同学埋怨,教师可就这一问题向同学解释昼夜长短情况,学生也就自然明白了学校修改上下课的时间缘由了。利用这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又能增加学生思考的案例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

5.32创设愉快教学情景,激发积极学习动机

成功与快乐两者有一种循环反应,学习成功率越高,情绪越好,反之则情绪越来越低[15]。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身处某种愉快的场景中,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愉快教学策略,不仅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力、意志力等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形成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向上的教学气氛,同时让学生有乐学的情趣,教师有善教的本领。

[16]比如在学习中图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这一节时,用多媒体技术剪辑《好汉歌》中的歌词“大河向东流”,或者《虞美人》中的词为什么会写“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歌词不写成“大河向西(南、北)流”,“一江春水向西(南、北)流”呢?这是个很简单的例子,学生都知道水往低处流,接下来就很容易解释地势地形的相关知识了。

6、小结

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得到很大的普及,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任然遇到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说看了别人怎么做就一定能做到初中地理课程基本标准要求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准教师以及已经在一线教学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只有教师充实了自己,才能用充实的自己去感染学生。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方法、技巧都只能是形式上的问题,属于外因,我们是否从心底里热爱地理学科,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是否真的想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让一代又一代学生从自己的地理教学中学到知识并终生受益,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是内因,也是让学生学好地理、热爱地里的根本[17]。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下)》这本书中,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青年教师每月都要买这三种书籍:①关于你所教的基础知识的那门科学的书籍。②关于作为青年楷模的那些人的生平和斗争的书籍。③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和男女青少年的心灵的书籍[18]。那么有的教师又会问了,教师每天除了上课,担任教师的角色,还要担任很多角色呢?课后批改作业,对顽皮学生进行教育,即是是回家还得时刻担心教师学生的安全,哪里还有时间去看这些书籍呢?苏霍姆林斯基又举了一个例子。那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历史老师,那位教师说“他的每一节课,他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对于这一节课,他只是花了十五分钟”。准教师以及一线的教师结合我们地理学科的特点,无时无刻都应该搜集我们的地理素材,建立一个生活化地理资源库,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不断的关注学科最前沿的发展,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其他教师共同交流,使我们的地理教学让学生越学越快乐,教师越教越轻松。

参考文献:

[1]康桥.杜威:教育即是生活[M].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4.7

[2]徐莹晖,王文玲.陶行知论生活即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0.4

[3]魏智渊.苏霍姆林斯基教与学(上)[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3.7-1

[4]胡塞尔.生活世界的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271

[5]何齐宗.教育原理与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1.

[6]约翰.杜威著-薛绚.民主与教育[M].译林出版社, 2012.11-1

[7] 刘娟.回归生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14.5

[8]泛珠三角地区九所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现代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7-1.

[9] 黄国清.面向生活的中学教学理论和实践探讨[D].济南:山东大学,2006.4

[10]纪伟丽.生活中的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5

[11]朱文亚.实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4(12):142.

[13]秦晓敏.播种生活素养收获快乐地理[J].地理教育 2015(z2)

[14]陈利清.运用生活化导入策略,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J]. 课程教学,2016(1)):81-86

[15]孙婷,李国红.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3,(8):201

[16] 吴玥纹.初中地理愉快教学策略及实践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5

[17]庄瑞芳.浅析地理教学生活化[N].学知报,2011-7-4(1).

[18]魏智渊.苏霍姆林斯基教与学(下)[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3.7-1

地理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28963680.html, 地理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作者:邵鑫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3期 (甘肃省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武威 733300) [摘要] 依据地理新课标的根本要求,讨论怎样有效地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引入地理教学中,如何指引学生研究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以及地理现象,使他们积极地接受地理、研究地理、运用地理。对地理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地理生活化教学;问题;策略;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9-0085-01 一、地理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一)细节和生活充斥,缺乏地理性 教师在课堂上不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几个学生发言完,一节课就过去一大半了,这样很难学到有益于生活并且具有地理性的知识。比如,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外出旅游过,教师让学生自己介绍旅游经历,学生积极性很高,就认为较好地实施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但是假如不加以指引和调控的话,学生将把路上遇到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吃了什么饭,什么时候起床等等一一道出来,细节和生活充斥,很难有效地体现教学目标。 (二)牵强附会,生活情境虚假 在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协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往往需要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情境,而且情境的创设应该与教学内容与事实相符,但是创设失真的情境对教学并没有好处。比如,在讲解水资源的经济效益时,引用人们常喝的某品牌矿泉水,同样是水,为什么这个品牌的矿泉水就贵呢?因为它来自于美丽的千岛湖,水的质量很好,经济效益就比较高。这样的生活化讲解有些勉强,与事实不相符。这样创设出来的与生活相关的假的生活情境不会对地理知识的科学性产生正面影响。 (三)教师用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经验,与学生的生活脱离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强加在学生的身上,这些经验对学生来说并没有用处。比如,地理课堂上讲解农业时,来自乡村的教师就会引用自己小时候做农活的经历,收小麦、种棉花等,但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上学的孩子对小麦、棉花的了解并不深刻。这些经验并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业知识。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17-12-06T16:18:15.000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9月作者:林杰 [导读] 地理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地理。所以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适合学生的素材、情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地理课堂更高效。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林杰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关键词:生活化实践探索地理教学 课标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生活化,善于从学生生活中抽象地理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发言、锻炼;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有趣、有用。这是地理课改的最大亮点,也是生活化地理教学的精髓。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地理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地理。所以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适合学生的素材、情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地理课堂更高效。 一、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地理是指地理学科知识中与生活联系密切的部分,包括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人文地理现象。它是现象不是规律。 生活化地理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已有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地理方面的经验、体验、认知、感悟等相关的课程资源。 生活化地理教学是教师将教学触角深入学生的生活和经历体验中,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将地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把地理问题和生活情境相结合,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现实原型,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生活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构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掌握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基于以上心理机制的分析,要求教师在熟悉课标与教材的基础上,在掌握学情的前提下,精选生活中“有用”“有趣”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便于让学生站在生活化地理的起点上接纳学习新知识。如思维导图(图1)所示,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入手,关注生活与地理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家乡着眼,开发乡土地理校本课程来充实和完善地理课程资源;从时事热点切入,有选择地纳入地理教学,用地理的眼光来认识世界;从学生或教师所经历的旅行为导线,营造真实的情境,从地理的视角看待旅行途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重新审视和发现世界之美。 例如,教师可以把自己或学生旅行途中看到的各地区服饰的差异、饮食习惯的不同、民居的建筑风格的迥异、出行方式的差别等信息列举出来,结合区域地理知识以及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来综合分析,作为很真实、生动的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也能服务于生活。 在收集和开发生活化地理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教师要以课标为抓手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设计教学思路与流程。笔者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如表1所示),初步拟定了生活化地理教学在高中地理各个模块的运用途径与教学策略的构想。 三、推动生活化教学实践优化建议 1、加强地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现在很多地理教学中虽然逐渐实行生活化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地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在学习中对于地理知识感到非常陌生,不能全面理解各种地理现象,这样非常不利于提升地理教育。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需要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或是比较常见的生活现象对书本上的地理知识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地理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亲切感。 例如,《气候复杂多样》学习中,教师根据课文中的知识点利用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进行解释。“明天就是周六了,同学们都想去哪里玩呢?”利用这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时候很多学生会不约而同的回答教师的问题,“那么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天气吗?,听天气预报讲,明天可不是一个适合出门的天气,听说明天有暴雨,安全起见,同学们还是在家里做一些休闲活动比较合适。”“我国的天气主要是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最后同学们帮助教师总结一下我们学校所在地的天气特点。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利用这样的方式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高温乎或是暴雨等天气现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在学习起来才会有充足的劲头。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在加上教师科学的引导,这样才能很好的激发出生活化教学方式对地理教学的作用。 2、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现在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带领学生融入到学习的知识中,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了解地理知识。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设计中,经常控制不好教学点,出现跑题或是教学中心偏离现象发生,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学生摸不到头脑,理不清学习的中心与正确线路。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设计中注意知识点与中心的把握,保证教学方向与课本一致。例如:《中国的疆域》学习中,首先需要教师将我国的地图制作成多媒体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基本掌握之后,建立合理的教学情境。学生分别扮演不通的城市,一名学生代表学校出差,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在规定线路下需要跨越什么城市。利用这种方式实现学生对我国疆域的掌握,学生在不断参与中对其中的知识点印象逐渐加深,更熟练的掌握学习的知识。 3、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经常复习或是接触才能熟练掌握,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教案的需要与安排及时将旧知识融入到新的知识教学中,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将学习的知识紧密的串联在一起,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熟练掌握新知识,同时合理利用旧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完天气变化与我国疆域之后,教师可以将两个课程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保证学生能够知道哪个城市是什么气候,这样不仅提升了节省了复习的时间,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知识,促进地理教学发展。 生活化教学方式对于地理教学来讲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加强地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更好的推动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实践,更好的提升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浅论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浅论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联系生活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标签:新课改下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一线地进教师纷纷投入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初中地理也采用了生活化教學。地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地理教学和现实生活紧密联起来,让学生学有用的地理知识,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搭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也就是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实现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一、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背景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关注贴进学生生活的地理,也就是說中学地理课程应该反映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历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善于在生活学习的运用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近年来,在新课改中又提出“主动有效”的课堂,其实就是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为前提,还主动权给学生为关键,以宽松.容错的学习环境为保障,合理.恰当激励学生为有用方法,以学论教为客观评价的课堂,而实际这一目标的根本就是要使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效的学习,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二、建立实际生活与地理知识的联系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太阳高度的一天的变化时和运动方位的变化”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学校内旗杆的影子在不同时刻的影子的长短以及影子的方位变化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相关的知识,而且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运用,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地理带给他们的学习乐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地理性强的电视节目,如“地理中国”“探索发现”“人与自然”,等等,这些节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让他们产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再看完这些节目后,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来发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也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增长了他们的地理见识。 三、加强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做”中学地理,是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实现“教、学、做”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充分发挥地理课程需要实践、易实践的教学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课程的生活实践当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作用,教师有很多创新 教学方式的举措,生活化教学便是其中之一。生活化教学坚持以兴趣为导向,旨在引导学 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全面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对此展开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学习积极性 一、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性 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思索、探寻地理知识,并且通过有效地运用日常实例来教学,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可以通过 地球的运动引起的有趣自然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章知识产生浓厚的求 知欲。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可以询问学生一年四季为什么有差异巨大的冷 暖变化?南方北方为何在气候上有如此大的差异?利用这些身边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去 探索地理无穷无尽的奥秘。此外,通过地理知识与历史事件的紧密联系结合,也可以有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影 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天气状况。比如非常著名的厄尔尼诺事件。通过对这些延伸的气象 灾害及其应对措施的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们对这些气象灾害的科学防范意识。 二、课堂实例演示,将抽象知识具象化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相比枯燥乏味的文字阐述,图表图画往往更受欢迎。在课堂上, 教师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以生动的图画放映出来,会使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有趣。置身这样的 课堂氛围中,学生也更容易对这些图画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也提高了自身对地理知识的 记忆力和分析能力。比如,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单纯看字面的解释很容易让人迷惑,但是 通过图画的形式就一目了然了。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在大家了解日食、月食形成的 原理后,通过学生手持玻璃球、乒乓球、排球运动的方式将月亮、地球、太阳的位置关系 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其他同学去猜想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这样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 密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观察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我们日常生活 的点点滴滴中去探索地理这一学科无穷无尽的奥秘。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案例:师:同学们知道陕西省的轮廓图是什么样子的吗?生:记不太清楚了。师:那同学们知道 陕西省哪儿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发现之一吗?生:这个我知道,是秦兵马俑。师:不错,正是秦兵马俑,不过同学们仔细看看,有没有觉得陕西省的轮廓看起来就像个蹲着 的兵马俑呢?生:果然很像。师:同学们这次记住了吧?等你们哪天到了陕西旅游,可以 好好地去兵马俑参观一下。生:肯定的。这种互动的学习,将地理标识与生活中常见物品 或者耳熟能详的东西相结合,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详细的`认知,教学效果显著。 三、走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 摘要: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在地理课堂中有效的联系生活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现实背景、理论基础及实施途径,并结合自己从教的实践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探索。 关键字: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问题;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454-02 地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地理教学应当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要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架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也就是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实现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1.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没有得到切实实施。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多数学校纷纷开始投入教学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虽有创新教学方式的举措,但成效不大,特别是生活化教学。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在采用生活化教学时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没有切实实施其教学方式,导致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地降低了。

2.完善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2.1 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传统的教学重视系统的理论说教,很多学科的教学现状就是照本宣科,严重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教师灌输花费时间多,但是效果很差,学生听、记、背,学得很累,学生总感觉到学习地理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而我们完全可以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的基础上,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到实际课堂教学中,这样就会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2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生活,让学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地理就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例如在教《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这一章节时,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多样的气候特征以及不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所在的地区及季节向学生阐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例如,冬季北方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和哈尔冰城市中的冰雕,夏季热带海南三亚的度假胜地。以此为对比,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而使学生明确气候和农业的密切关系,学会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生产。又如教《地球和地球仪》时,教师应给学生树立信心,

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

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18-11-03T15:13:29.423Z 来源:《中国教师》2018年12月刊作者:孙晓平 [导读] 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对于所学的地理知识有一个直观的、深刻的印象,如何让学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助于学生熟练应用相关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本文对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有所启示。 孙晓平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民族中学校 617200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对于所学的地理知识有一个直观的、深刻的印象,如何让学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助于学生熟练应用相关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本文对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2-047-01 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生活化地理教学,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使得地理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学生架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它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使课堂教学氛围和谐、自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在生活化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生活化的处理教材,优选教学内容 现阶段,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仍然是以人教社所编写的教材为主,这种现状所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仅凭教材中已有的案例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而且各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处处存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积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观念。为了能够使教材内容能真正符合生活化的标准,教师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修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教材的案例能与本地实际相吻合的并不多,这就需要教师将部分案例加以调整。②添加。在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教学素材。③删减。将教材中已远离本地学生生活体验与生活实际的一些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删除或剪掉。④编排。教师根据校情与学情,将教材中的素材做相应的调整和编排,让教材体系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通过生活化的优化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可以将抽象变为具体,更加符合实际,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生活化的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与知识之间,宛如汤与盐的亲密无间。融入汤中的盐不但不咸涩,反而更能衬托出汤的美味;知识只有溶于情境之中,才能凸显出其独特的功能与活力。由此,在平日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更多地考虑有利于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将教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去,这样,学生们就可以置身于生活情境中,进而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就像在《欧洲西部》一课中由一张“火车通票”所引发的学习热情整整贯穿了一节课,在浓烈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这当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们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进一步提高民主、平等的意识,关注每个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和学生交往中感悟乐趣,创设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教学深入学生的内心,并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中的成员之一,树立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潜力,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对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的见解时,师生均给予掌声加以鼓励。在教学中,有时也会遇到极个别成长中的学生对老师非常挑剔、有明显抵触情绪的情况。教师要利用好生活化教学模式,想办法和那些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以达到营造师生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目标。比如我班有个学生,在生活中逆反心理特别重,对老师和同学有非常挑剔的心理,喜欢找茬。对他批评教育起不到什么作用,师生关系紧张,难以创设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我了解他的具体情况后,就对他进行教育。我就从他喜欢找老师的茬角度出发,提醒他注意认真听课,把课堂上找到的茬下课后告诉我。我不但不记恨他,还因为他给老师提了好的意见,给他平时成绩加分。果然他开始认真听课了,找到老师的一两个茬后,下课跟老师汇报取得加分,心满意足之后就不再和老师公开顶牛了,在课堂上还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四、生活化情境的渲染 在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中,仅仅有生活化的导入是完全不够的,应当在整个过程中塑造和渲染生活化的、轻松的地理知识教学情境,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地理知识和有趣的生活现象或者体验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化枯燥为生动有趣、化死记硬背为自主探索。例如在进行“中国的民族”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对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特色进行死记硬背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在这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述一些各民族有趣的风俗习惯和衣着特色,并结合图片、视频等,使这些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然后让所有的学生合上课本,将学生分组,教师通过列举某个生活习俗和衣着的图片,向学生提问是哪个民族,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分,设置一定的奖励。如此,方可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趣味性,改变教学方式,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生活化活动的组织 在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活动的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的地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并产生地理知识生活化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地理认知和分析能力的增长。例如在讲授“我国的水资源”课程时,在课堂教学的末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根据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具体情况,提出在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对策,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堂中进行活动展示,如果时间充足,教师同样可以采取小组计分、小组评比的方式进行活动结果比赛,对表现优秀、结论科学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的生活化活动的组织,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切身地体会到地理知识的用处,体会到如何应用地理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在地理课堂中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创设和谐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 江西省崇义县章源中学曾繁红 在初中阶段,教师将地理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而学生在通过地理教学生活化后,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熟练掌握了关于地理的实践技能,从而逐渐提高了对生活的认识以及改造生活的能力。但是教师在对地理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一定要采取恰当合理的方式来将其解决,从而不断完善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一、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地理课堂上,教师都是用传统的教学观来讲解地理知识,这不仅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还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造成地理教学严重脱离实际生活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只局限于教材,不能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从而不能够让学生扩展对地理知识的思考能力。 2.大多数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忽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3.很多初中生在学习地理这门学科时不能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并且只重视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而忽略学习相关的技能和实践能力。 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初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实施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措施 教师在实施初中地理生活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进行,并且还要围绕对生活化教学的导入、生活化情境的渲染以及生活化活动的组织等方面的内容来进行。地理教师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并且能够在生活中逐渐引入教学的主要内容,然后把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能够顺利完成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因而关于初中地理生活化的实施措施就要根据以下这几个内容来进行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浅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实现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浅谈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校课程应以现存的社会生活情境为主要内容,而不是由学科知识组成的文理科目。教育就是学生生活本身,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的成长。学生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学生生活,就是学生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一、走向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的内涵特征 走向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即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灵活处理教学材料,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生观。二、加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的积极意义 生活化教学是源于生活又初于生活的教学,是为了生活的教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中学生地理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1、凸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传统的地理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没有什么用处。实际上,在社会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学在社会和生活中的作用是越来越大,衣食住行离不开地理学,发展建设离不开地理学,国际谈判、军事外交、国防建设也离不开地理学,地理学正逐步成为生活的地理学、社会的地理学。 通过加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使学生深深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认识到地理知识对自己现在和将来学习、工作都有重要意义,是一门实用价值很强的学科,从而凸现地理学科的价值,使学生改变地理无用论的观念。 2、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各门课程感兴趣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对学科实际有有价值的认识,对生活有用地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的有用性,对地理学习产生一种需求感与内驱力,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而产生学习地理的举和欲望,大大增强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提初学生的生活能力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加强生活地理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身边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利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对生活中困难,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这种生活能力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三、加强对生活化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1、借助生活经验 日常生活中很多地理现象与地理学科紧密联系,老师要精选和学生精选和学生自身经验相关的知识,把教材内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加经扩展、延伸,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接受,因此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新知,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理解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体现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活化了课本知识。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当把一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 初中地理课堂上愉快教学中的情感策略 说起情感,就有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地理这门课程和生活紧密相关,它有着较强的感染力,学习地理知识就要相应的在生活中去运用,给学生自己的美好生活做出贡献。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重视使用情感方法对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道德教育,这可以用科学性较强的地理知识去引导学生来实现目的。首先是根据教学内容去寻找和搜集其中的情感因素,使用它们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理,以达到方便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现情感因素的目的,同时经过教师的引导,增强学生对地理课程的道德意识。其次,根据地理课本的内容对课堂知识进行扩展,加强对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道德知识培养。再来说说审美情感,它是初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健康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建立自己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与社会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追求审美,这能促进他们的人格向健康方向发展。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有不少部分的知识透露着美感,教师通过愉快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对美学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该过程中建立快乐情绪,进而增加对地理课程的兴趣并喜欢在生活中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首先,教师要对地理课本中的美学因素进行搜集,并启发学生去真切地感知它

们。例如地理课本中的花、树、鸟、虫这些自然界的美,政治、经济、文化这些社会中的文化美,都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的培养。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己在学生中的引导作用,使教学方法富有艺术性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这种艺术美。 2 转变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说,学生在台下被动接受,认真的学生在听,不认真的学生就会管不住自己,去玩、走神等。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其也会降低学生听课、记忆的效率,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当下我们要求教师要用新课标理念武装自己的大脑,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环境观。 3 建立实际生活与地理知识的联系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太阳高度的一天的变化时和运动方位的变化”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学校内旗杆的影子在不同时刻的影子的长短以及影子的方位变化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相关的知识,而且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运用,加强了他们对

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设计理念】 本节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念为指导,选择“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安排了“话说长江”、“图解长江”、“勾画长江”、“知识点小结”、“聚焦长江价值”和“自主检测”等教学环节,力求建立自主、互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展示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了解我国河流湖泊概况的基础上,对长江的概况、水文特征、开发和治理进行的较为系统的学习。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方法,本节课是学生更为系统地学习河流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因此,教学设计上要更加凸显综合性、生活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为高中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图表资料,了解长江概况,说出主要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与综合治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和填图练习,培养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交流、合作、讨论、发言,培养沟通能力和提取、整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交流、讨论,增进团结互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根据资料了解长江概况和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教学难点】 根据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综合利用及开发。 【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滚滚长江 一、源流概况 二、水系构成 三、各段特点 a)上游——水能宝库 b)中游——九曲回肠 c)下游——黄金水道 【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中,本设计体现出以下亮点: 一、教师角色定位比较明确。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位促进者,能根据教学目标开发教材、补充资料,塑造生活情境,组织好分组和任务释疑等,保证了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作为一位指导者,能提供适当的任务提示,提供探究方法指引,对学生活动进行观察,做出过程性评价和指导,最

【教学研究】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一、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教学与生活实际二者相互联系,结合生活指导教学,在教学中体验生活,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都是自然地理与地域地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必要性,初中地理课堂比较注重教学的有效性与实践性,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实现全面教学。让地理知识更加生活化,生活体验蕴含地理化,指导学生在课堂中不断经历、体验、获得和感悟。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生活化地理知识的导入教学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应该有一个恰当的导入过程,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可以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或举例与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知识,引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在导入生活化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生活化与通俗化,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列举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例如,我们讲交通运输业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提问,同学们出行都坐过那些交通工具,又看到过那些交通工具,我们到重庆主城去,可以通过那些交通运输方式到达。这些问题都是平时生活当中同学们亲身经历过的,印象最深刻,同时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知识都来源生活与周围世界,并且初中地理教材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通过对学生提问题,帮助其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并且拉近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学习地理知识,并把地理知识运用到发现、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解《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知识时,可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运用一幅中国地图创设问题,让学生根据具体的中国地图掌握每一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具体位置,包括该省的省会城市与简称,在实际学习中能够增添生活乐趣,学生也能在课后的运用中体会地理知识学习的价值。 3.贴合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凭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是远远无法达到理想目标的。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教学应当贴近生活。借此契机,教师就可以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引入富含生活元素的课堂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课堂活动进行知识教授,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在对初中地理教学知识进行统筹复习的课堂上,为了使学生学习更具条理性、连贯性,教师可以设计“我为出行做准备”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设想自己在暑假要跟随父母去欧洲十国游,在旅行之前,应当做好哪些准备,包括需带的衣服、欧洲国家的气候特点、假期的天气情况、这些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以及回来可以带哪些特产和纪念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就会自我代入,设身处地地进行旅行计划,于是会主动去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积极地将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互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在学习地理中感悟生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存在于我们生活实际当中”。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产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感和想要学习的内驱动力,转而从抵触地理变得喜欢地理,并且爱上地理,主动去学习和探索与地理相关的知识。可见,回归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课堂,既符合地理学科本身的性质,又满足地理教学的内在需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摘要:任何学科都或多或少与生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学科是由存在于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建立的,人的生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科的生活性。地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它的身影。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农业生产需要地理知识,国防建设、外事活动甚至对外贸易均离不开地理知识。由此,为高中地理教学注入生活活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 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就是地理教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便是运用地理知识于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现如今的高中教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机械地灌输知识,学生机械地接受,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运用的能力十分不足。面对这种状况,高中地理教学急需改革。改革的重点便是拉近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将生活和地理课

堂教学紧密联系,进而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使之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具体而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包括了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目的生活化。此外,还必须遵循生活化、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真实性等原则,构建系统而全面的地理生活化教学课堂。 二、实践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符合课标要求,凸显地理学科价值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对分析和解决当前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对此,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就对地理学的课程性质进行了强调,甚至要求学生立足课堂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学习,继续构建地理终身教育,赋予了高中地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时代使命,凸显了地理学科的价值。 2.符合学生实际,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地理生活化教学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更好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多种生存技能。和传统的填充式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机械式学习转变到新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当中,兴趣更加浓厚,积极性更高,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符合社会需要,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生活化教学将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强化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思维,使之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

浅谈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实用化

浅谈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实用化 发表时间:2011-05-05T16:33:22.450Z 来源:《素质教育(教师教育)》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于争[导读]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学生从小就被强迫着去学习很多东西,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 摘要: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实用化是课程改革和时代的要求,是我国《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这种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关键词:新课改生活化实用化学习兴趣地理教育 一、"地理教学生活化,实用化"观点提出的背景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学生从小就被强迫着去学习很多东西,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努力地盲目的学,仅仅是为了考出个好成绩,以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还有同学的羡慕。就这样,慢慢地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的学习意识--为了考试而学习,在这种思想支配之下,学生必然身心疲惫,厌学心理很浓,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很多国家不再单纯把地理科学体系作为课程的内容体系,而是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实用化是课程改革和时代的要求,也是家长、老师、学生共同的迫切要求。 二、地理教学生活化、实用化的意义 1.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实用化,是课程改革和时代的要求,是我国《地理新课标》的要求。 现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全球性问题日渐突出,新思想、新知识、新问题应接不暇。"我们确信,要理解和发展当今及未来世界就不能离开地理学"。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四种基本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世界的发展给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实世界的重大问题,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教育,受到地理教育改革的极大关注。 《地理新课标》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2、地理教学生活化、实用化,将有利于拉近书本和学生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体现自身价值。 它会使增加地理教学的亲切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因而对地理教学会感到亲切。 它会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感。为什么太阳总是东边起、西边落?为什么巴以冲突总是不断?为什么西亚地区总能成为世界的焦点?为什么滚滚长江东流水?为什么全球气温在转暖?为什么"长江女神"白鳍豚会走向灭绝?……教学中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它会赋予地理教学时代感。联系国内、外时事,吸收了最新的信息,使教学与时代"同步",因而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时代感。 它增强了地理知识的实践性。地理教学应拓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课堂知识,学会从生活实践中利用课堂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 3、地理教学生活化、实用化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会地理思维,可以使学生接受更多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空间观、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而这将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体发展,用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之中。 "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应用了地理知识,培养了能力,形成了正确的地理观,国情教育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 三、地理教学应该贴近生活实际,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 我们的学生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环境,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现实生活。地理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能力,使地理从"科学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这种能力包括认识生活、适应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两则故事:其一是:有一个来自英国的小女孩,到印度洋沿岸来玩的时候,发现海水涨落的异常现象,立刻想到这和她在学校的时候老师讲过海啸的现象一样。她就把可能有海啸的事告诉了妈妈,结果小孩这么一个很普通的知识救了100多人;其二是: 2005年末受江西地震影响,我国湖北一些县市的学校出现学生正在上课时,恰遇地震来袭,集体恐慌拥挤出逃,前面有人跌倒了,后来者仍继续前行,"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的踩踏现象就这样发生了,造成百余名学生受伤……看到这两则故事我想读者的心情可能跟我一样:我们为前者的能够联系生活的成功的地理教育大声叫好,为后者因基本生存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的伤害感到悲哀。作为从事一线地理教学工作多年的我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地理教学生活化、实用化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也一直尝试着这么做,例如:在讲到青藏高原时我问学生:西藏的居民做饭为何都用高压锅?高原人为何都有高原红?内地人到西藏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一系列问题提出和解决后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再有: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房屋多是窑洞,南方的房屋尖顶,北方地区的房屋多平顶。使学生掌握旅游出行要了解本地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准备好恰当的衣服,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特产与交通条件,需要丰富的地理知识。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老师作为作为传道授业的解惑者,要为学生指点迷津,提供广阔的生活空间,走进生活,使地理教学返朴归真,实现本位的回归。地理教学必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这是生活所需、教育所需、时代所需、国家所需、世界所需、未来所需…… 作者单位:山东省蓬莱市第一中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