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生活中常见的力(一) st

高中物理—生活中常见的力(一) st

高中物理—生活中常见的力(一) st
高中物理—生活中常见的力(一) st

生活中常见的力(一)

新课引入

力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力学学科在世界历史上起过很重要的作用。至少在以下三方面起过作用:它是最早向权势即真理的真理观发起挑战,并且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学科地心说就是罗马教会所要垄断的“真理”。他们对一切反对地心说的人加以迫害。力学学科特别是其中的动力学,就是在反对地心说发展日心说中逐渐成熟起来的。

在力学早期的发展中应当特别提到四本书。它们是:1543年出版的哥白尼的著作《天体运行论》,1632年出版的伽利略的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观的对话》,1638年出版的伽利略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和1687年出版的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四本书就是力学走向成熟的奠基之作。

力学在人类历史上的另一种伟大的作用,就是推动现代科学的发展,成为现代科学的领头羊。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科学史教授威斯特福尔(R.S. Westfall)在他所著的《近代科学的建构》一书的序言中,一开头就说:“有两个论题左右了17世纪的科学革命——一个是从几何意义上来观察自然,和将宇宙理解为按照数学的指令构造的毕达哥拉斯传统,另一个是力学哲学,把大自然理解为一个巨大的机器并且找寻隐藏于现象背后机械论的解释。”

力学学科的成熟与发展,大大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面貌。首先,天文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如果说在牛顿之前,研究天文学的主要工具是几何学,那么在牛顿之后,力学成为研究天文学的主要工具。

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一:重力

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磁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

思考:

1、什么是力?

2、常见的力可以怎么分类?

【概念解析】

一、力的基本认识

1、定义:力是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力的性质:

(1)物质性:力是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只要有力,就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相互性:力的作用时相互的,一个物体谈不上力的作用,不存在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______

(3)矢量性:力不仅有______,而且有______,力是矢量

3、力的效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表示力的方法:图示法和示意图法

6、力的种类:各种力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1)根据力的______来分类的,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等;

(2)根据力的______来分类的,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

注意: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实际上都是弹力,只是效果不同。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

【练一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A.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找到多个施力物体

B.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直接接触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都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受到力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可能不发生变化

二、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大小:

①由G=mg计算

②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处于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重力的大小。

3、方向:竖直向下

【练一练】关于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物体只有在落回地面时才受到重力

B.物体下落时收到的重力比物体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大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D.重力的方向静止时竖直向下,运动时与运动方向相同

三、重心

1、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2、重心位置的确定

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只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心。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_________确定。

注意:重心的位置可以不在物体上,比如:匀质圆环,重心在圆环中心,不在圆环上。

【练一练】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B.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可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几何形状有关

D.用悬挂法寻找物体的重心,当物体静止时,细线的延长线一定通过重心

知识点二:形变和弹力

一、形变

1、定义:物体的形状的变化。

2、分类:

(1)如果撤去力后物体能恢复原状,则这样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如果不能恢复,这样的形变叫做范性形变。

注意:高中提到的形变,一般都是指弹性形变。

3、演示实验:显示微小形变

平面镜B应很薄,且将它粘着在形变的平面上,平面镜C可与水平面成45°放置,将激光点打到墙壁上,只要镜子与墙壁的距离较远,可看到墙壁上的光点位置变化明显。

二、弹力

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弹力产生条件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发生____________。两物体相接触只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

3、弹力的作用点:____________

4、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______于接触面指向_______________

5、一些弹力的实例

【练一练】请按照下列要求画出各弹力

【练一练】如图所示,判断绳A、B是否对球有弹力作用

【总结】弹力有无的的判断方法

(1)条件法:根据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

(2)假设法或撤离法: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存在,然后判断是否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还可以设想将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撤离”,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来的状态。

课堂练习

考点一:力

【例1】关于力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同

B.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

C.性质不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D.性质相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变式训练】

1、关于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描述力只要用一根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了

B.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

D.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考点二:重力

【例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不动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B.一个悬挂于绳子下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就是绳子对它的拉力

C.重力只有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

D.在地面上同一地点,物体的质量越大,它所受的重力也越大

【例2】下面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上的货物卸下后,汽车的重心位置降低了

B.物体在斜面上上滑时,物体的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降低了

C.对于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对于重力一定的物体,无论其形状如何变化,其重心位置不变

【变式训练】

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飞机沿着水平线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

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几何中心必与其重心重合

C.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D.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2、关于重心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的中心

B.重心总在物体之中

C.重心有可能在物体的外部

D.如果物体的外部形状是中心对称的,则对称中心必定是物体的重心

3、在图中四种跳高过杆姿势中,最省能量最科学合理的是()

考点三: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

【例1】体育中利用弹力的例子比比皆是:跳水运动员跳水时,________发生形变产生的弹力把运动员弹起来;蹦床________产生的弹力把运动员高高抛起,使运动员得以做出各种优美的姿态;高压气枪靠______的弹力推动活塞压缩空气把子弹射出去,弓______产生的弹力把箭射出去;撑杆跳高运动员用的撑杆(如图所示),经历了从竹竿到玻璃钢杆到碳纤维杆的演变,运动员的成绩因此大为提高,因为碳纤维杆比玻璃钢杆和竹竿的重量________(选填“轻”或“重”),弹性更________(选填“好”或“差”)。

【变式训练】

1、关于弹力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A.木块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B.木块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C.挂在悬线下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悬线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D.挂在悬线下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2、关于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物体所受弹力方向,同自身形变方向相同

B.物体所受弹力方向,同自身形变方向相反

C.绳中的弹力方向沿着绳

D.轻杆中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

3、如图所示,一个圆球放在两个等高的支持面M和N上,圆球半径为R,M和N的距离为1.6R,圆球的重心不在球心O而在球心正下方的P处,OP等于0.2R。试画出支持物M、N对圆球支持力的示意图,并计算支持力与水平面的夹角。

考点五:弹力有无的判断

【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两物体间有弹力作用就一定是相互接触的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

【变式训练】

1、在图中,A、B(A、B均处于静止状态)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2、如图所示,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则小球受到的力是()

A.重力、绳的拉力B.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C.重力、斜面的弹力D.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3、如图所示,球A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所受的弹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物体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A物体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

C.A物体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

D.A物体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下

4、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一个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球。试分析下列两种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方向及大小:①小车处于静止状态;②小车以向右匀速运动。

考点六:弹力的受力分析

【例6】试分析下列处于静止状态的光滑球A的受力情况(P为重心,接触面均光滑),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按下列要求画出弹力的方向:

1、搁在光滑竖直墙与粗糙水平地面间的棒在A、B两处受到的弹力;杆A下端搁在水平地面上,上端用一根细绳悬挂前来,细绳恰竖直,请画出杆A受到的弹力

2、搁在光滑半球形槽内的棒在C、D两处受到的弹力;

3、用细绳悬挂、靠在光滑竖直墙上的小球受到的弹力;

4、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小球的球心在O点,重心在P点,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1、有一个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均匀实心球,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在其右侧挖去圆心与球心O 等高、直径为R 的一个圆,请问剩下部分的重心在什么位置?

2、质量均为m 的两块均匀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板长为L ,板A 距板B 边缘为L /4,求这两块板整体的重心距离板B 的左边缘为多少米?

3、运输货车的制造标准是:当货车侧立在倾角为030的斜坡上时,如图所示仍不至于翻到。也就是说,货车受到重力的作用仍落在货车的支持面(以车轮为顶点构成的平面范围)以内。如果车轮间的距离为2.0m ,车身的重心不能高出车底多少米?(设车的重心在如图所示的中轴线上)

挑战自我

思考与总结

1、形变的种类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回家作业

1、图中两个实验中体现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A.极限法

B.放大法

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替代法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A.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B.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但可以离开受力物体

C.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D.力一定有受力物体,但不一定有施力物体

3、关于重力和重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一定等于9.8N

B.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

C.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物体的重心跟物体如何放置无关

4、下列各种形变属于弹性形变的是()

A.将细铜丝完成圆形

B.汽车开过软泥地时留下的轮胎纹印

C.把铝块压制成铝板

D.人们蹦极跳时,橡皮绳发生的形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A.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书发生了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用细木棍拨动浮在水中的圆木,圆木受到的弹力是由于细木棍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D.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6、下面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其重心也升高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位置不断变化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7、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

B.压力、支持力、绳中的张力都属于弹力

C.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D.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8、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斜面B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斜面B对物块A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B.物块A对斜面B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下

C.斜面B对物块A的弹力方向是垂直斜面向上的

D.物块A对斜面B的弹力方向跟物块A恢复形变的方向是相同的

9、如图所示,n块厚度均为d质量为m的相同砖块,靠在一起平放在地面上,今将它们一块一块向上叠起来,全部叠完这堆砖,砖的重心升高了______。

高中物理与生活结合的途径论文

高中物理与生活结合的途径论文 : 一、关注导入环节的生活化 导入环节是课堂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导入环节的成功,可以大大提高高中物理力学课堂的教学实效。力学与生活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生活当中已经与许多力学相关的实例有过联系,只是没有发现其力学原理。教师可以将高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力学生 活实例作为课堂的导入,使学生擦亮自己的双眼,发现力学的生活妙处。利用生活实例进行高中物理力学课堂的导入,有多种方法。教师 可以利用口头陈述,引学生入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 一个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更为生动形象地去发现生活中的力学相关实例。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讲解支撑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力 学生活实例进行课堂的开始。“同学们思考过我们日常的走路与跑步 中的物理原理吗?”,首次接触到力学的学生一定会感到一头雾水。 教师可以继续进行导入“其实我们的每一个动作之时中蕴含着深刻的 力学原理,在走或者跑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身体会受到来自空气的阻力、自身的重力,以及地面对于我们脚的一股起支撑作用的力。这里 地面对于人体的起支撑作用的反力就是支撑力,它由竖直向上的压力 以及水平方面的摩擦力所组成的合力。”学生会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 产生好奇,而教师恰恰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入到精讲环节。在这 样的生活导入当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教师的讲解与引导之下, 慢慢进入到高中物理课堂的重要讲解环节。教师加强利用生活化的实 例作为导入,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二、关注练习环节的生活化 练习是提高高中学生对于物理力学知识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练 习环节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对于学生物理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物理课堂中练习环节的存在,是服务于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加 强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也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最根本目标。因此,

高中物理(选修1-1)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2】

高中物理(选修1-1)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电能表上的一度电表示() A、1百瓦?小时 B、1千瓦?小时 C、1瓦?小时 D、3.6焦?秒 2. 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A.红、蓝、黄B.红、绿、蓝 C.黄、绿、蓝D.红、绿、黄 3. 夏季使用空调机时,从环保的角度看,将温度设置在多少度最好?() A.17-20℃ B.18-20℃ C.20-24℃ D.25-27℃ 4 .人体发生触电的原因是( ) A.人体能导电 B.人体带电太多了 C.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了一定值 D.人体接触了电池 5. 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烧断了,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钢丝代换 B.为了保险,选择尽量粗的保险丝代换 C.选择额定电流稍小于电路中最大正常工作电流的保险丝代换 D.选择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最大正常工作电流的保险丝代换 6. 目前有些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7 .小刚家中的几盏电灯突然全部熄灭了,检查保险丝发现并未烧断,用试电笔测测试各处电路时,氖管都发光。他对故障作了下列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 灯泡全部都烧坏 B. 进户零线断路 C. 室内线路发生短路 D. 进户火线断路 8 .有一种叫做“压电陶瓷”的电子元件,当对它挤压或拉伸时,它的两端就会形成一定的

高中物理生活资源的挖掘与应用

高中物理生活资源的挖掘与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在某些方面给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物理情景,使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用好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活因素,创造开放自主的教学环境,使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一、传统教学法忽视生活色彩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习惯于根据教学经验,利用大部分时间进行讲解,以避免学生在同类问题上出错,却很少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自我思考,这使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充分发挥,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不够,教学难以成为学生生活的信息源.而真实的物理学是用于研究宇宙中广泛存在的各种物质的运动形态,它和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生产等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研究表明,某些物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活理论.生活中的很多规律现象都是物理原理的折射.因此,学生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都是必要的科学素养和思想方法训练,并成为学生解决问题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对生活的理解.在“世界物理年”年会上提出,物理应当跟社会的问题相结合.物理教师应该尊重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这一特点,使物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真正地回归社会. 二、现代物理教学中的生活资源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应体现的是遵循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这一特点,在课前由教师有意识地着重于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以生活情境为主要依据来构建教学内容,尽量在物理课堂展现出生活这一主题,使教学的过程成为生活的过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新知识的引导,使学生了解新知识,并最终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物理知识得以为生活服务.例如,在讲“运动的相对性”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发现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相对的例子,如仙女飞天的特技镜头:仙女的腾云驾雾,往往是先拍摄出其在云彩上,再拍天空白云和山川湖泊的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进行叠加.迅速地移动背景的白云和山川湖泊,而在电视里,观众

生活过程中对于高中物理知识的应用

生活过程中对于高中物理知识的应用 摘要:物理属于高中诸多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当前在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都或多或少对物理学有所涉及。本文基于高中物理中所涉及的诸多物理学方面知识阐述其在生活过程中的应用。并且表明,作为一名高中生,要注意细致观察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并且积极结合所学习掌握的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分析解决所遇到的生活问题,并且提高自己在高中物理方面的观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P键词:生活;高中物理 物理知识本身就是源自于生活,所以作为学生的我,通过对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让我明确只有将生活实际与高中物理知识充分结合,学会从随处可见的生活知识中发现物理知识,才能够使得我们的求知欲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能力都到的显著的提高。 一、光学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天空基本都是蓝色的,而大雾天如果有太阳出现,则会是红色的。通过对高中物理中关于光方面知识的学习,我们懂得红光是穿透力最强的光,这也是红绿灯为何一定要使用红色的原因。大雾天的时候,空

气湿度比较大,其中存在大量的小水珠,这些水珠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光线的穿过,所以其中穿透力较差的光线无法穿透大雾,而穿透力较强的红光穿透大雾照射到人眼中,就会让人认为大雾天的太阳是红色的。 汽车大灯由灯泡、反射碗和灯前玻璃组成,在汽车大灯的灯罩上,存在着大量的横竖条纹。根据所学的棱镜与透镜知识,可以得知汽车大灯灯罩等同于棱镜和透镜的结合体。夜间行车,司机需要在看清前方路面的同时还要兼顾路边的路标、行人以及岔路口情况。所以通过棱镜和透镜适当折射部分光线到需要的方向,使得路边的物体也会被适当照亮,为行车安全提供保障。 二、力学方面 重力在地球上无处不在,所以生活工作中的很多地方都有着对重力的利用。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重锤线能够很好的检测墙体是否竖直;骑车过程中从高处往低处走几乎不用继续蹬脚踏板,这是因为重力的原因促使自行车不断的前行以下降高度。 而另一个无处不在的力则是摩擦力。车辆的移动离不开发动机的运行,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其中的数千个零件都在同时运动,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如果不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则零件们很快会因为摩擦而处于较高温度,不仅强度降低,而且会加速零件磨损,所以需要注入润滑油降低零件之间的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离桌面右边缘3.2m 处放着一质量为0.1kg 的小铁球(可看作质点),铁球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向右推力F =1.0N 作用于铁球,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铁球继续运动,到达水平桌面边缘A 点飞出,恰好落到竖直圆弧轨道BCD 的B 端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碰撞过程速度不变,且铁球恰好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 .已知∠BOC =37°,A 、B 、C 、D 四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水平桌面离B 端的竖直高度H =0.45m ,圆弧轨道半径R =0.5m ,C 点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求:(取sin37°=0.6,cos37°=0.8) (1)铁球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D 点时的速度大小v D ; (2)若铁球以v C =5.15m/s 的速度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C ,求此时铁球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F C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铁球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B ; (4)水平推力F 作用的时间t 。 【答案】(1)铁球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D 5; (2)若铁球以v C =5.15m/s 的速度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C ,求此时铁球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3N ; (3)铁球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是5m/s ; (4)水平推力F 作用的时间是0.6s 。 【解析】 【详解】 (1)小球恰好通过D 点时,重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D mv mg R = 可得:D 5m /s v = (2)小球在C 点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2C mv F mg R -= 代入数据可得:F =6.3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轨道的压力:F C =F =6.3N (3)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2 y 2gh v = 得:v y =3m/s 小球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则:3 5m/s 370.6 y B v v sin = = =? (4)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不变,可得:

浅谈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例的结合

交流 Experience Exchange D I G I T C W 经验 230DIGITCW 2019.02 对我们当前所学的高中物理知识进行细观,从中不难发现, 高中物理知识中所讲到的很多物理问题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答案。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善于观察与发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 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联系的重要作用 1.1 可逐渐提高学习兴趣 通常只有对一样事物具有足够的兴趣,才可以具备一定的学习热情。高中物理知识对初学者来说可能就是枯燥的,但是通过生活实践总结,联系生活实例,我们会发现其对于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往往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 1.2 可培养其思考能力,有利于创新思维 如果能够将每个学习的知识点都与生活中找到本身对应的关系,这本身就是一种思考能力的体现。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所总结的物理定义,无不是对于世界客观规律的总结与概括。通过物理课程与生活实例结合,不单单对于物理学习来讲,其对于培养我们的思考力、培养创新性思维都具有重要作用[1]。 2 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例结合 2.1 在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中注重生活实例的引用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那些缺乏一定生活常识的人,或者由于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合理,都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物理兴趣,最终影响到学生的真正理解。因此,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应该积极与生活实例相结合。例如在理解速度、加速度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及亲身经历[2]。如电动车起步后,以平稳的速度前进,保持稳定的速度。而在当车子电流增大时,速度得到提升,车速增快。这部分由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就称为加速度。又如对惯性的理解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可以举例,当电动车按照正常速度行驶时,遇到了行人,这时电动车就需要及时刹车。在紧急刹车后,电动车往往不是马上静止,而是会向前滑动一定的距离。又比如在了解电路知识时,特别是理解电路故障时,我们可以结合家庭电路布置等方面的知识,利用电路板、小灯泡等模拟家庭电路,以此来更好地巩固及掌握电路知识。 2.2 通过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自身的物理能力 很多物理定义及知识点的记忆都可以借助于生活实例。将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将课堂中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可大大加深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将学习中的知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又可大大地提高对于知识 的实际应用能力,活学活用,久而久之,必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物理课堂《功与功率》这一课程章节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在课程学习后,联系到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场景,例如可以联想到送水工:两个送水工分别将一桶25kg 的桶装水运至5楼的住户,即两人将相同质量的物体分别运至5楼时,由于送水工的个人差异,往往所花费的时间是不同的,同样的,其所选择的路线也不一定是相同的,但是两个送水工所做的功却是相同的。由功的表达式W=FS 中,F 和S 都是矢量,路程是送水工位移的大小,而通过这一简单的例子便对功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3]。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通过掌握课本定义,去生活中找到与此相对应的案例,必能够对物理知识有个清晰的定位,而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又能够积极与所学的物理知识相联系,这本身就是很大的进步,长此以往,个人学习的能力也会提升。2.3 注重个人的实际动手能力 其实,高中物理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未必会去发现与总结,更没有进行深刻的研究。高中生应该更多注重个人的实际动手能力,以此来增强个人的兴趣,培养自身的创新与思维能力。注重个人实际动手能力,就是要多去实践、多去研究[4]。例如在电路知识的学习中,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电路的基本知识,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干电池、细铜线、模板等模拟制作电路,结合书本知识,根据课本中的电路图进行电路的制作,也可以用硬纸板制作房子,然后模拟家庭房屋线路布置,为用硬纸板制作的房子安装线路,由此可更好地理解家庭电路构造。 3 结束语 在现代的教育模式,教师在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下,往往忽视了教学的本质目的:即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服务于生活。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也难以培养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因而在物理学习中学生个人应当通过积极引入生活实例,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内容学习,培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参考文献 [1] 刘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 吴玲.切入生活浅谈高中物理灵活教学[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33(6):23~24. [3] 梁哲琨.浅谈将高中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J].现代交际,2015,(9):252.[4] 黄海红,唐宗先.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生活化趋势[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S1):242-243+246. 浅谈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例的结合 曾丽玮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第二中学,青岛 266400) 摘要:科学技术源自于生活的发明与创造,又反作用于生活。物理本身作为一种客观规律的反应,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很好地启发我们的思维,改善我们的思维模式,将复杂的公式进行简单化。本文通过总结高中物理中的知识,指出在学习中如何将其与生活实例相结合,以更好地掌握物理这一门学科。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实例;结合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19.02.183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2-0230-01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A 点,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B 点.D 点位于水平桌面最右端,水平桌面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轨道MNP ,其形状为半径R =0.45m 的圆环剪去左上角127°的圆弧,MN 为其竖直直径,P 点到桌面的竖直距离为R ,P 点到桌面右侧边缘的水平距离为1.5R .若用质量m 1=0.4kg 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 点,释放后弹簧恢复原长时物块恰停止在B 点,用同种材料、质量为m 2=0.2kg 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 点释放,物块过B 点后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 =4t ﹣2t 2,物块从D 点飞离桌面后恰好由P 点沿切线落入圆轨道.g =10m/s 2,求: (1)质量为m 2的物块在D 点的速度; (2)判断质量为m 2=0.2kg 的物块能否沿圆轨道到达M 点: (3)质量为m 2=0.2kg 的物块释放后在桌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1)2.25m/s (2)不能沿圆轨道到达M 点 (3)2.7J 【解析】 【详解】 (1)设物块由D 点以初速度v D 做平抛运动,落到P 点时其竖直方向分速度为: v y 22100.45gR =??m/s =3m/s y D v v =tan53°43 = 所以:v D =2.25m/s (2)物块在内轨道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有临界速度,则 mg =m 2 v R , 解得:v 32 2 gR = = m/s 物块到达P 的速度: 22 223 2.25P D y v v v =+=+=3.75m/s 若物块能沿圆弧轨道到达M 点,其速度为v M ,由D 到M 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 222111cos5322 M P m v m v m g R =-?+? 可得:2 0.3375M v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物块不能到达M 点

最新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专题训练答案

最新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专题训练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A 点,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B 点.D 点位于水平桌面最右端,水平桌面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轨道MNP ,其形状为半径R =0.45m 的圆环剪去左上角127°的圆弧,MN 为其竖直直径,P 点到桌面的竖直距离为R ,P 点到桌面右侧边缘的水平距离为1.5R .若用质量m 1=0.4kg 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 点,释放后弹簧恢复原长时物块恰停止在B 点,用同种材料、质量为m 2=0.2kg 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 点释放,物块过B 点后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 =4t ﹣2t 2,物块从D 点飞离桌面后恰好由P 点沿切线落入圆轨道.g =10m/s 2,求: (1)质量为m 2的物块在D 点的速度; (2)判断质量为m 2=0.2kg 的物块能否沿圆轨道到达M 点: (3)质量为m 2=0.2kg 的物块释放后在桌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1)2.25m/s (2)不能沿圆轨道到达M 点 (3)2.7J 【解析】 【详解】 (1)设物块由D 点以初速度v D 做平抛运动,落到P 点时其竖直方向分速度为: v y 22100.45gR =??m/s =3m/s y D v v =tan53°43 = 所以:v D =2.25m/s (2)物块在内轨道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有临界速度,则 mg =m 2 v R , 解得:v 32 2 gR = = m/s 物块到达P 的速度: 22 223 2.25P D y v v v =+=+=3.75m/s 若物块能沿圆弧轨道到达M 点,其速度为v M ,由D 到M 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 222111cos5322 M P m v m v m g R =-?+? 可得:2 0.3375M v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物块不能到达M 点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高中物理学习: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高中物理学习: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电学方面 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烧菜、电水壶烧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排气扇(抽油烟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力学方面 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菜刀的刀刃抹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高中物理教学结合生活物理现象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教学结合生活物理现象的重要性 : 高中物理教学结合生活物理现象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是一门难度比较大的课程,一方面因为物理学科本身 较抽象,另一个方面是当前的物理教学方法不能够适应学生的特点, 无法在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在无形中就会增大物理的 难度.因此,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 还要尽量做到将高中物理和生活现象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 还可以真正理解物理学的本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还能够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物理教学结合生活中现象进行教学的重要性 1.降低物理教学的难度 众所周知,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其中有很多知识和我们的生活 紧密联系在一起,大部分的物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但 在现实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教 学实践不能够和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基本理论 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在物理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物 理实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生活,可以在很大 程度上减少物理知识的困难,还能够结合生活现象来理解物理知识, 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学习物理知识.能够改变了原来只能依 靠想象的物理学习方法,物理教学中结合生活现象,也可以让学生在 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高中物 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最终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水平.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物理教学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结合进行教学,就能够充分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结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学习的 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得他们对物理知识有更加 深刻的理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充分结合实际生活,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自己的思维和想象, 不必局限于高中物理课本的知识,可以尽情地进行想象,这样就能够 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为我国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高度重视逻辑的东西,所以,在进 行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片面强调改善学习方法,忽视了通过 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 力培养受到限制.高中物理学习,如果可以充分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要认真观察周围的物 理现象,还需要充分结合物理课本知识,仔细进行思考,还可以让学 生打破原有单一的思维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结合生活现象的有效方式 1.建立生活化教学理念 进行高中物理教学,需要建立一个生活化的理念,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效指导高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教学.这就需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摒弃那些只注重基本知识教学的传统教学理念,应该建立教 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使教学过程能 够服务生活,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就能够突出 物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2.使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高中物理教学应该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高中物理教学需要和 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考试、为了分数而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

高中物理生活教学

高中物理生活教学 一、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何应用到物理教学中 1.课前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下一章的学习中可以先向学生布置课前任务.布置的任务,不同于课前预习,更加注重生活例子的挖掘.比如,再讲“弹力”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找出有关“弹力”的相关例子,并进行可行性的小实验.学生在找出相关例子“橡皮筋的伸缩”、“橡皮泥的形变”等并进行实验时,内心会对其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索,进而增强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用这样的课前布置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的求知欲以及探索欲,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师在课堂上知识的传授. 2.课间 在高中一节课45分钟,调查显示学生认真听课时间不足十分钟,可见一堂可以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多重要.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如果将生活案例应用到课堂是一个抓住学生注意力的突破点.比如,教师再讲“摩擦起电”的现象时,可以先让学生回想生活中摩擦起点的现象.例如用“秋天脱毛衣时是否会有火花产生?”的现象引申出静电现象.一方面在教学中阐述生活中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进行简易的实验让学生对理论有更好的认知.比如再讲“浮力”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气球可以升空的现象、纸船可以浮在水盆上面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在讲授相关知识.再比如,“摩擦起电”中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和碎纸屑进行简易的小实验,让学生对“摩擦起电”增强深刻认识.教师用这样的方法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提高了教学效率.3.课后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并不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矛盾问题.而这时教师在布置课后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除了布置作业任务,应该布置一些实践任务.物理课堂具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的特点,部分社会事件均与物理知识有紧密的联系[2].比如在学生学完“声波”这一课堂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查询雷达的发明原理、蝙蝠在黑夜中飞行为什么可以辨别障碍物等与课堂理论知识相关的内容,而且在下节课的时候与学生讨论研究.通过课后这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理解书本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而且在与学生的讨论中增强了记忆力,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二、结语 总之,高中物理是一门系统化规范化的课程,逻辑性强.在高中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3].但是由于物理的抽象性,让学生在面对理论知识时难以理解,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适,让很多学生对学习物理失去了兴趣.如今,我们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应用到物理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