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欧盟垃圾焚烧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文版)

30、欧盟垃圾焚烧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文版)

30、欧盟垃圾焚烧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文版)
30、欧盟垃圾焚烧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文版)

欧盟垃圾焚烧污染物排放标准DIRECTIVE_2000

欧盟议会和理事会考虑到欧盟成立条约,特别是第175(1)条,委员会的建议,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的意见,当地委员会的意见,按照251条的规定条约和10月11日调解委员会批准的联合文本

鉴于:

(1)第五个环境行动计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欧洲共同体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案政策和行动,由2179/98/EC补充,设置的目标为某些污染物如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重金属和二噁英的浓度和临界负荷不应超过标准,同时空气质量的目标是所有人应得到有效保护,免受来自大气污染的健康风险。方案的进一步目标是到2005年确定的二噁英排放量相比于1985年减少90%,所有途径的镉(Cd),汞(Hg)和铅(Pb)的排放量至少减少70%。(2)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公约框架内的国家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协议,规定远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如二噁英和呋喃的排放限值为0.1ng/m,每小时燃烧3t生活垃圾产生的二噁英类毒性当量排放限值为0.5 ng/m,每小时燃烧1t医疗垃圾产生的二噁英类毒性当量排放限值为0.2 ng/m。

(3)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公约框架内的国家签署的关于重金属污染物的协议,规定远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如危险和医疗垃圾焚烧产生的颗粒排放限值为10mg/m3,危险垃圾焚烧产生的汞的排放限值为0.05 mg/m3,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汞的排放限值为0.08 mg/m3。

(4)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一些多环芳烃的芳香族碳氢化合物(PAHs)是致癌物质,因此,各成员国可设定多环芳烃的排放限值。

(5)为符合条约5的辅助性和对称性原则,共同体需要采取行动,预防原则为进一步的措施提供了基础,这些规章限定了焚烧和焚烧厂的最低要求。

(6)此外,第174条规定,关于环境的社会政策必须为保护人类健康作出贡献。(7)因此,高水平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保护需要设置和保持严格的经营条件,

技术条件和焚烧厂的排放限值,该排放限值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限制对环境产生的的负面影响和对人类健康产生的风险。

(8)委员会审查国家废物管理的战略,提出避免垃圾产生的首要任务,是回收和再利用,并最终安全处置。1997年12月24日关于社区废物管理策略的决议中,委员会重申其信念,垃圾预防工作是合理的垃圾政策中的首要工作,关系到减少垃圾产量和垃圾毒性。

(9)1997年12月24日的决议中,委员会强调有关废物利用、焚烧设施恰当的排放标准、焚烧厂的监测标准、考虑修订有关恢复能源的垃圾焚烧法律等这些标准的重要性以避免产生大量垃圾。

(10)所有焚烧厂需要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防止因缺乏严格的环境标准从而低成本运营,导致污染物的大量排放。

(11)委员会指出,能源的未来是可再生能源,国家战略和行动的白皮书特别需要考虑使用生物能源。

(12)96/61/EC (1)委员会指令提出一个预防和控制污染的完整方法,综合考虑一个设施环境影响的各个方面,包括超过每小时3吨生活垃圾焚烧装置和超过每天10吨处置和回收危险废物的装置。

(13)废气排放标准所遵守的指令相对于96/61/EC是必要但不充分的,这些指令包括96/61/EC指令规定的污染物更严格的排放限值,以及其他条件下一些污染

物的排放限值。

(14)控制焚烧厂污染排放的技术实施经验已有10年的时间。

(15)关于预防和减少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的89/369/EEC (2)和89/429/EEC (3)指令对减少和控制大气污染起到了作用,现在需要更严格的标准出台并相应废除这些旧的指令。

(16)区分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主要是基于废弃物的性质,但两者的排放污染物方面没有不同,两者有相同的排放限值,不同的焚烧技术及监管措施。(17)成员国执行1999年4月22日1999/30/EC指令时应考虑指令中的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氮氧化物,颗粒物和铅的排放限值。

(18)焚烧卤化有机物质,特别是氯含量超过1 %的危险废物时,需要遵守特定的

操作条件以尽可能减少二噁英类有机污染物的排放。

(19)焚烧含氯废弃物形成烟气残留物,这些残留物需要加以管理以减少总量和危害性。

(20)解除某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时,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内,并符合特定的条件(21)应当制定不适合回收利用的某些分类的安全的可燃废弃物的标准,以合法地减少定期监测的频率。

(22)关于焚烧废弃物的单一专项文本将提高法律的清晰度和执行力,应有一个针对焚烧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专项指令能充分考虑到1994年12月16日94/67/EC的主旨,同时94/67/EC指令应该被废除。

(23)1975年7月15日75/442/EEC的委员会指令中第4条规定,成员国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废弃物回收利用或处置且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为此,指令第9和10条规定,任何工厂或处理垃圾的企业必须取得许可证,除其他外,应采取安全措施。

(24)焚烧垃圾过程中热的回收要求和垃圾焚烧厂运行中残渣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再循环使用,将促进75/442/EEC指令中第3条关于废物等级目标的实现。(25)焚烧厂和联合焚烧厂处理动物废弃物的规定不在90/667/EEC指令的范围之内,委员会提议修订90/667指令,使其对焚烧厂和联合焚烧厂处理动物垃圾有严格的环境标准。

(26)焚烧厂和联合焚烧厂的许可证应当符合91/271/EEC (2), 96/61/EC,96/62/EC

(3), 76/464/EEC (4), 和1999/31/EC (5)规定的任何适用要求。

(27)联合焚烧厂不是禁止污染物质的排放,而是排放值受到适当的限制。

(28)采用高标准的监测技术监测污染物的排放,确保污染物浓度在排放限值之内。(29)清洗焚烧厂和联合焚烧厂排气装置时,限制大气中的污染物转移到废水中。(30)条文应规定净化装置或者监测装置不可避免地出现停止,故障时的污染物排放限值。

(31)为了确保取得许可证过程的透明性,市民有参与新的许可证和随后更新的许可证决议的信息,市民有权利取得焚烧每小时3吨垃圾的焚烧厂的运营和监测的报告,从而被告知潜在的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

(32)委员会应向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提交一份适合该指令的有关新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技术的新发展、污染控制技术取得的新进展以及废物管理和焚烧厂运营经验、环境要求新发展的报告,以建议酌情采用本指令的条例。

(33)确保必要的措施执行该指令,使之与1999年6月28日1999/468/EC中规定的委员会的执行权力保持一致性。

(34)成员国应制定违反本指令条款的处罚条例,以确保指令得以执行,处罚条例必须有效,适度和劝阻性。

第一条目的

本标准的目标是为了尽可能的阻止或限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来自垃圾焚烧和混烧的排放物污染。这些排放物进入空气、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此目标依靠严格的执行条件和技术要求,通过设置欧盟区内的垃圾焚烧厂和混和焚烧厂的排放额度和符合欧盟75/442标准的要求。

第二条范围

1.此标准包含焚烧厂和联合焚烧厂

2.但下列工厂将被排除在本标准范围之外:

(a)只处理下列垃圾的工厂:

(i)来源于农业和林业的植物垃圾

(ii)来源于食品加工工业的植物垃圾,且产生的热量被回收利用

(iii)来源于原浆生产和原浆造纸的纤维性植物垃圾,且是建在在生产地点的联合焚烧厂,且产生的热量被回收利用

(iv)木材垃圾,由于使用木材防腐剂和涂料而可能包含卤化有机化合物或者重金属的木材垃圾除外,特别是来源于建筑和工地废渣的木材垃圾

(v)软木垃圾

(vi)放射性垃圾

(vii)受欧盟90/667标准控制且不违背其未来修订的动物尸体

(viii)产生于考察和开发石油天然气的离岸装置的垃圾,且在船上焚烧(b)为了改进焚烧工艺而用于研究、发展和测试的试验性工厂,其处理量要小于50 t/

第三条定义

对于本标准的意图:

1.“垃圾”指欧盟75/442标准第一章(a)款中规定的任何固体或液体垃圾;

2.“危险垃圾”指欧盟关于危险垃圾的1991年12月通过的91/689/地方标准中所规

定的任何固体和液体垃圾;

对于下列垃圾,本标准的具体要求不适用:

(a)包括1975年6月16日通过的关于废油处理的欧盟75/439地方标准第一章中规定的废油在内的可燃液体垃圾,且要符合下列条件:

(i)多氯代芳烃(例如PCB)的质量分数或者五氯酚(PCP)的浓度不

高于相关的欧盟法规中规定的值。

(ii)这些垃圾不会呈现含有欧盟91/689标准附录II中列出的其他有害成

分,这些有害成分的质量或浓度不符合欧盟75/442标准第4章的规定

(iii)净热值至少30MJ/kg

(b)任何在其燃烧烟气中不会产生污染排放物的可燃液体垃圾,欧盟93/12标准第一章规定的汽油和比其燃烧有更高浓度的排放物的可燃液体垃圾除

外。

3.“城市混合垃圾”指产生于家庭的垃圾,也包括产生于商业、工业和公共机构中

性质和成分类似于产生于家庭的垃圾,但不包括欧盟其他标准附录中规定的那些。

4.“焚烧厂”指任何静止或者移动的用于垃圾热处理燃烧的热量利用或者没有利用

的技术单元和设备。包括有氧垃圾焚烧和其他热处理工艺,比如热解,气化或者等离子化工艺(产生于这些处理的物质紧接着被焚烧)。

此定义包含场地和整个焚烧厂包括所有的焚烧生产线,垃圾接收,存储,现场预处理设施,燃料废渣和鼓风系统,锅炉,废气处理设施,处理或存储废水的场地设施,烟囱,记录和监视焚烧条件的焚烧操作控制系统

5.“联合焚烧厂”指任何静止或移动的工厂,其主要目的是发电或者生产物质产品,且工厂使用垃圾为经常性或补充燃料或者工厂对垃圾进行了热处理以达到处置的目

如果联合焚烧厂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建立,该工厂的主要目的并非是发电或生产物质产品,而是热处理垃圾的地方,那么此工厂应该被认定为第4条中所提及的焚烧发电厂。

此定义包含场地和全部的工厂包括所有的联合焚烧生产线,垃圾接收,存储,现场预处理设施,燃料废渣和鼓风系统,锅炉,废气处理设施,处理或存储废水的场地设施,烟囱,记录和监视焚烧条件的焚烧操作控制系统

6. “现存的联合焚烧或联合焚烧工厂”指如下的焚烧或联合焚烧工厂:

(a)在2002年12月28号之前,其正在运营中并持有现行欧盟法规的许可证,或者(b)在2002年12月28号之前,其授权或登记为焚烧或联合混烧而且持有现行欧盟法规的许可证,且此工厂投入生产不迟于2003年12月28日,或者

(c)在2002年12月28号之前,由于主管当局的原因,其处于申请许可证状态,且此工厂投入生产不迟于2004年12月28日

7. “额定生产力”指焚烧厂内锅炉焚烧能力的总和,其由构造和运营情况确定,特别考虑每小时的焚烧的垃圾的热值

8.“排放物”指工厂单个或混合的来源产生的物质、震动、加热或噪声的排往空气、水或土壤的直接或间接的排放。

9.“排放限度”指质量浓度或排放水平,其表示为某些特性的参数,不会超过一个或多个时间段内。

10.“二恶英和呋喃”指附录I中列出的所有的多氯苯并磷二恶英和二苯并呋喃。

11.“运营商”指任何自然人或法人,其操作或控制一个合法的工厂或在决定一个工厂技术经济实力。

12.“许可证”指一个书面裁决(或几个),经主管机关批准授权运营工厂,服从某些保证工厂能遵守本标准所有要求的条件。一个许可证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由相同运营商相同运营的工厂或工厂的部分。

13.“余渣”指欧盟75/442标准第一章(a)中所定义的任何液体或固体物质(包括底

层灰烬和矿渣、飞灰和锅炉灰尘、烟气处理的固体反应产物、污水处理的污泥、废催化剂和废活性炭),其产生于焚烧或联合焚烧工艺和焚烧或联合焚烧工厂中的废气或污水处理或者其他过程。

第4条申请和许可

1.在不违背75/442/EEC标准第11章或者91/689/EEC标准第3章的前提下,所有没有获得运行许可证的焚烧或联合焚烧厂不得运营。

2.在不违背96/61/EEC标准的前提下,焚烧或联合焚烧厂向主管当局的许可证的申请包括保证下列情况而采取的措施的说明书:

(a)工厂在本标准的要求下设计安装和运营,重视垃圾分类焚烧;

(b)焚烧和联合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尽可能的回收,例如通过热电联供、生产蒸汽或者直接加热;

(c)余渣数量和危害性要尽量减小,并在适当情况下回收;

(d)不能预防、减量或者回收的余渣的处理遵照欧盟和国家的法规。

3.该许可证的准许只有申请书指明推荐的遵从附录III大气排放物测量技术,,对于水,应遵从附录III第1和2段。

4.该许可证经主管机关批准给焚烧联合焚烧厂,除了遵从91/271/EEC, 96/61/EC, 96/62/EC, 76/464/EEC和1999/31/EC标准中任何适用的要求外,还应遵守:

(a)明确列出可以处理的垃圾的类别。该清单至少应使用欧盟垃圾分类中的设置,如果可能,并包含适当情况下的垃圾的数量信息;

(b)包括该厂总的垃圾的焚烧或联合焚烧的能力

(c)明确说明用于符合每项空气、水的污染物的定期测量义务的取样和测量程序

5. 该许可证该经主管机关批准给焚烧联合焚烧厂用于危险垃圾,除第4段以为还应遵守:

(a) 列出可以处理的不同种类的危险垃圾的数量;

(b) 明确说明这些危险垃圾的质量流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最低和最高的热值和最大污染物含量,比如PCB、PCP、氯、氟、硫、重金属。

6. 在不违背该条约的规定的前提下,成员国可以列出在该许可证中提到的可以在规定的联合焚烧厂中被混合焚烧的垃圾类别。

7.在不违背96/61/EC标准的前提下,主管机关应定期重新考虑,并在必要时更新获得许可证的条件。

8. 非危险垃圾焚烧或者联合焚烧厂的经营商设想改变经营而涉及危险垃圾的焚烧

或混合焚烧,这将被认定为属于96/61/EC标准第2章第10条b的重大转变,96/61/EC 标准的第12章第2条适用此情况。

9. 如果某个焚烧或联合焚烧厂不遵从该许可证,特别是大气和水的排放限值,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强迫其遵从。

第5条垃圾的运送和接收

1.,焚烧或者联合焚烧厂的运营商必须采取一切与垃圾运送和接收相关的必要的防范措施,来防止或尽量限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大气、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以及臭气和噪声和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危害。这些措施应至少满足第3和第4条中的规定。

2. 在焚烧或联合焚烧厂接收垃圾之前,运营商必须确定每一类垃圾的质量,如果可能的话依照EWC。

3. 在焚烧或联合焚烧厂接收危险垃圾之前,运营商必须基于核实和遵从第4章第5条中规定的许可证要求掌握垃圾的现有资料。此资料必须包括:

(a) 第4条a中提到的记录中的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管理信息;

(b) 对于拟定的焚烧过程,垃圾的物质,和尽可能的化学成分和其他一切对于评估其是否合适的必要资料;

(c) 垃圾的危险参数表,不能与其混合的物质,和处理此垃圾采取的预防措施

4. 在焚烧或联合焚烧厂接收危险垃圾之前,运营商至少必须执行下列接受程序:

(a) 91/689/EEC标准要求的那些记录的检查,和1993年2月1日通过的关于监督的地方法规No 259/93中适用部分所要求的记录,和在欧盟内、进出欧盟的垃圾发货的控制,并遵守危险品运输法规;

(b)抽取代表性的样品,除非不适宜,例如传染病医院的垃圾,尽可能在卸货之前核查与第3条中规定的信息是否一致,实施控制使主管当局确定该处理的垃圾的性质。这些样品必须在焚烧后至少保存一个月。

5. 主管当局可以批准第2、3、4条的豁免工厂,且保证只在垃圾产生的地方焚烧或

混合焚烧他们自己的垃圾,且满足本标准规定的要求。

第6条运营条件

1. 焚烧厂的经营必须以达到如下焚烧水平为目的,炉渣和底灰总有机碳含量低于3%或者它们的强热失量低于物质干重的5%。如果必要的话,使用适当的垃圾预处理技术。

焚烧厂必须以如下方式设计、装配、建造和运营,在可控制的和类似方式下甚至在最不利的条件下,最后一次助燃空气注入后产生于此过程的气体在2秒内被提升至850 °C ,由主管部门批准的燃烧室的内壁附近或者其他代表性的点测量其温度。如果危险垃圾的含量中有超过1%的以氯为代表的卤化物,其被焚烧至少在2秒内其温度要被提升至1100°C。

每条焚烧厂的生产线必须装备至少一个助燃器。当最后一次助燃器注入后炉内气体的温度降到850°C或者1100°C(视情况而定)以下时,此助燃器必须自动开启。在工厂开始到停止工作之间它也必须使用,来确保在工厂运转期间所有时间内温度保持850°C或者1100°C(视情况而定),由于燃烧室内存在有未燃的垃圾。

在工厂开工到停止之间或者炉内气体的温度降至850°C或者1100°C(视情况而定)以下时,助燃器不能进燃料,这将导致比汽油(75/716/EEC标准第1章第1条定义)、液化气、或者天然气的燃烧更高的排放物。

2.联合焚烧厂必须以如下方式设计、装配、建造和运营,在可控制的和类似方式下甚至在最不利的条件下,最后一次助燃空气注入后产生于此过程的气体在2秒内被提升至850 °C ,由主管部门批准的燃烧室的内壁附近或者其他代表性的点测量其温度。如果危险垃圾的含量中有超过1%的以氯为代表的卤化物,其被焚烧至少在2秒内其温度要被提升至1100°C。

3. 焚烧或联合焚烧厂必须拥有和运转一个在下列情况防止垃圾进料自动系统下:

(a) 在启动直到温度达到850°C或1100°C(视情况而定)或第4条所规定的温度;

(b) 当温度不能维持在850°C或1100°C(视情况而定)或第4条所规定的温度时候;

(c) 每当由于净化系统的不稳定或者故障而导致超过排放限值,本标准要求必须连续测量时

4. 对于某些种类的垃圾或者热力过程,在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主管部门可以

批准不同于第1条关于温度和第3条和许可证中的条款。成员国可以制定规章来管理这些批准。运营条件的改变必须不能导致更多的余渣或者比第一条中所述条件含有更高有机污染物的余渣。

对于某些种类的垃圾或者热力过程,在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主管部门可以批准不同于第2条关于温度和第3条和许可证中的条款。成员国可以制定规章来管理这些批准。该批准必须至少满足附录V对于总有机碳和CO排放额度上的规定。

所有由本条和核查结果决定的运营条件必须由成员国传达欧盟,并作为按照需求报告提供的资料的一部分。

5. 焚烧和联合焚烧厂必须以如下方式设计、装配、建造和经营,防止进入大气的排放导致重大的地表大气污染;特别是废气必须以可控的方式排放且遵从相关的欧盟大气质量标准,采用烟囱其高度经过计算的出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6. 任何通过焚烧或联合焚烧工艺产生的热量必须尽可能的回收。

7. 传染性医疗垃圾必须直接放进炉中,不要与其他种类的垃圾初次混合且不要直接操作。

8. 焚烧或者联合焚烧厂的管理必须掌握在一个有能力管理工厂的自然人手中。

第7条大气排放限值

1.焚烧厂应按如下方式设计、装配、建造和经营,废气不能超过附录V中设定的排放限值。

2. 联合焚烧厂应按如下方式设计、装配、建造和经营,废气不能超过附录II中设定的排放限值。

如果联合焚烧厂中超过40 %的热量产自危险垃圾,那么应适用附录V中设定的排放限值。

3. 经核实遵从排放限值的监测结果应合乎第11章中规定的条件。

4. 对于未处理的混合城市生活垃圾的混合焚烧,应根据附录V来决定其限值,附录II不适用。

5. 在不违背协议条款的前提下,成员国对于多环芳烃或其他污染物可以设置排放限值

第8条废气净化的水排放

1. 焚烧或者联合焚烧厂排放的来自废气净化的废水应受制于由主管部门批准的许

可证。

2. 来自废气净化的废水对水生环境的排放应尽可能的限制,最少符合附录IV中设定的排放限值。

3. 服从许可证中的详细规定,来自于废气净化的废水在下列条件下经过不同的处理可以对水生环境排放:

(a) 排放限值遵从欧盟、国家和地方规定中的相关要求,且

(b) 附录IV中提及的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不超过其中规定的排放限值。

4. 排放限值应适用于来自于这个方面:来自废气净化的包含附录IV中提及的污染物质的废水从焚烧或者联合焚烧厂排放。

来自于废气净化的废水的处理的场所与其他现场来源的污水公用,操作员应在下列地点采取第11章中提及的测量:

(a) 在来自于废气净化工艺的废水流中,且在其流入公共废水处理厂之前;

(b) 在其他一个或多个废水流中,且在其流入公共废水处理厂之前;

(c) 来自焚烧或联合焚烧厂的废水经过处理后最终的排放点。

为了检查是否符合附录IV中对来源于废气净化工艺的废水设定的排放限值,经营者应采取适当的物料平衡计算来确定最终的废水排放中由于废气处理工艺的废水导致的污染水平。

绝不能为了满足附录IV中设定的排放限值的目的而稀释废水。

5. 当来自于废气净化的含有附录IV中提到的污染物质的废水的处理在焚烧或联合

焚烧厂以外的一个仅为这部分废水准备的处理厂时,附录IV中的排放限值应用于该处理厂的废水出口处。如果这种非现场的处理厂不仅仅用于处理焚烧厂出来的废水,经营者须根据第4条a、b、c的规定采取适当的物料平衡计算来确定最终的废水排放中由于废气处理工艺的废水导致的污染水平,为了检查是否符合附录IV中对来源于废气净化工艺的废水设定的排放限值。

6. 该许可证应:

(a) 根据第二条和第3条a的要求,对附录IV中提到的污染物质建立排放限值,

(b) 对废水设置运行控制参数,至少包括pH值、温度和流量。

7. 焚烧和联合焚烧厂的厂区,包括垃圾存储区,应按如下方式设计。根据相关欧盟法律的规定,防止任何未批准的和以外的污染物质向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放。此外,存储容量应能承受焚烧或联合焚烧厂区污染雨水的流入或者由于溢出或者灭火行动造成的污水。

存储容量应足够确保在必要的时候这样的水在测试和处理后再排放。

8. 不违背协议条款的前提下,对于多环芳香烃或其他污染物成员国可以设置排放限值。

第9条余渣

焚烧或联合焚烧厂产生的余渣应尽量减少其数量和有害程度。在适当情况下,余渣应根据相关欧盟法律在厂内或厂外直接回收利用。

以灰尘形式的干燥余渣(例如炉灰和处理炉气的干渣)的运输和中转应防止在环境中的扩散,例如使用密闭容器。

在确定焚烧和联合焚烧厂余渣的处理或回收的路线之前,应采取适当的测试以去定各种焚烧余渣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及污染可能性。该分析报告应着重于可溶性总分数和重金属可容分数。

第10条控制和监测

1.安装监测设备以监测焚烧厂或联合焚烧厂运营过程中的参数,条件,污染物的质量浓度。

2.监测要求应符合主管部门的规定。

3.管理和每年测试自动监测水和大气污染物的设备,至少每3年采用相关方法做一次平行样来校准。

4.监测或取样点应由主管部门规定。

5.应依照附录III的第1点和第2点对大气和污水进行定期监测。

第11条监测要求

1.成员国应有详细计划书和全面的约束规章,确保关于大气的第2,12,17章,关于水的第9,14,17章得以执行。

2. 依照附录III,焚烧厂和联合焚烧厂应采取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如下列所示:

(a)连续监测的污染物:有排放限值情况下的NOx,CO,总烟尘,HCl,HF,SO2

(b)连续监测的操作参数:靠近内壁或燃烧室典型位置的温度,氧气量,压力,温度及废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c)重金属,二噁英和呋喃每年至少监测两次,在运营的第一年里应3个月监测一次,

3.设定了多环芳香烃碳氢化合物或其他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成员国,应调整监测周期。核查烟气的停留时间,最低温度,含氧量,在焚烧厂或联合焚烧厂检修和最不适合运营的期间至少核查一次。

4.若HCl治理时期内不超标,HF可不要求连续监测,可按照第2(c)章中的要求进行定期监测。

5.若采样分析的烟气是干烟气,水蒸汽含量可以不要求连续监测。

6.若焚烧厂或联合焚烧厂的运营者能够证明在任何时候,污染物的排放都不超标,对HCl,HF和SO2可采取定期监测代替连续监测。

7.若焚烧厂或联合焚烧厂污染物的排放值为附录II或V中的排放限值的一半,重金属的监测频率可从每年2次减为每2年1次,二噁英和呋喃的监测频率可从每年2次减为每年1次。这些标准应依据下段中的(a)到(d)条的规定。

截至2005年1月1日,满足以下条件时,监测频率可减少

(a)联合焚烧或焚烧含有某些特定可燃组分的不适合回收并有某些特征的无害垃圾时,可进一步依据(d)的有关评价方法。

(b)适用于这些废弃物,且已上报给委员会的国家质量标准。

(d)运营者应能够证明在任何情况下附录II或附录V中有关重金属,二噁英和呋喃的排放不超标,这种评定应依据相关废弃物的质量信息和污染物的监测结果。

本章中提到的关于监测频率的所有决议,垃圾总量和质量信息,应每年向委员会报告一次。

8.监测结果的换算根据下列标准状态和附录VI中的含氧量的计算公式

(a)温度273 K,压力101,3 kPa,氧含量11 %,干烟气

(b)温度273 K,压力101,3 kPa,氧含量3 %,干烟气,75/439/EEC指令中的废油进行燃烧时产生的废气

(c)在富氧状态下垃圾焚烧的监测结果以当局制定的在特定条件下的氧含量来换算。

(d)在联合焚烧的情况下,测量的结果应以附录II中的总含氧量来换算。

当焚烧厂或联合焚烧厂处理危险废物,污染物排放量减少时,只对超出标准氧含量的时段进行氧含量的换算。

9.所有监测结果应以适当的方式被记录,处理和保存,以使主管部门核实是否符合指令中许可操作条件和排放限值的规定。

10.下列情况视为排放值未超标:

(a)—所有日均值都未超过附录V(a)或附录II中规定的排放限值

—一年中97%的日均值未超标

(b)所有的半小时均值都未超过附录V(b),A栏规定的排放限值,或者一年中97 %的半小时均值都未超过附录V(b),B栏规定的排放限值

(c)重金属,二噁英和呋喃的均值都未超过附录V(c)和(d)或附录II中的排放限值。

(d)满足附录V(e)或附录II的要求

11.半小时均值和10分钟均值应是有效运营时间内的(排除无废弃物燃烧时的启动和停机阶段),日均值取决于这些有效的均值。

连续监测系统中一天中因故障或维修使半小时均值失效的数目不得超过5个,一年中因故障或维修使日均值失效的数目不得超过10个。

12.HF, HCl和SO2的监测应依照第10(2)和(4)条及附录III的要求。

13.委员会,依照第17条的程序,选定合适的监测技术,大气污染物中的重金属,二噁英及呋喃的连续监测应依照附录III的要求。

14.污水监测要求:

(a)第8(6)(b)中的连续监测条件

(b)总悬浮固体每日现场抽样测量,成员国应在24小时内不定期的,有代表性地取样监测。

(c)第8(3)条,附录IV中的污染物在24小时内应不定期取样监测

(d)二噁英和呋喃应每6个月监测一次,在第一年里,应每3个月监测一次,成员国应对多环芳烃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或其他污染物设定监测周期。

15.废水中大量污染物的监测和监测频率应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

16.下列情况视为污水不超标:

(a)总悬浮物未超过附录IV中的排放限值

(b)每年重金属的监测值(2到10个)未超过附录IV中的排放限值,成员国每年提供20个监测值,5 %的监测值不得超过附录IV中的排放限值。

(c)二噁英和呋喃的每年两次的监测值不得超过附录IV中的排放限值。

17.大气或水的监测值超标时,应立即通知主管部门。

第12条信息和公众参与

1.不违背90/313/EEC (1)指令和96/61/EC指令,焚烧厂和联合焚烧厂申请许可时,当地政府应向公众提供一个或者多个参与评议的地点,在最终决议前有段恰当的评议时间,公众应被告知决议,至少包括许可证的复印件,更新的材料。

2.对于处理能力大于等于2吨/时的焚烧厂或联合焚烧厂,公众有权了解该厂向当局提供的运营和监测年报告,对于处理能力小于2吨/时的焚烧厂或联合焚烧厂,应由当地政府主管且被公众所了解。

第13条非正常运营情况

1.主管部门应制定技术上不可避免的出现停止,故障,净化设备或监测设备出现故障,大气排放浓度和污水排放量可能超标情况下的最大排放限值。

2. 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经营者应尽快减少或停止运营,直至恢复正常运营。

3. 不违背第6(3)(c)条,焚烧厂、联合焚烧厂、焚烧线在污染物排放限值超标的情况下不得连续焚烧4小时,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的累积持续时间一年不得超过60小时,整个工程的生产线连同单个废气净化设备都在这60个小时的规定内。

4. 焚烧厂的烟尘量半小时排放限值不得超过150 mg/m3,另外,CO和TOC不得超标,第6条的所有条件都应遵守。

第14条审查条款

不违背96/61/EC指令,委员会应于2008年12月31日前向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提交一份报告,该报告应包括特别是对新建厂实施本指令的经验,污染控制技术的新进展,污染物治理经验。另外,报告应依据工业技术发展状态,运营工厂的经验及环境要求。报告应详细说明附录II.1.1的实施,特别是附录II.1.1标注中提及的现有水泥窑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

第15条报告

须按照委员会指令91/692/EEC第5条中的程序制定关于执行本指令的报告,首份报告

须包括在2002年12月28日之后至少3年的一个周期,并符合94/67/EC第7条关于周期的规定,委员会须在适当的时候制定详细合适的调查问卷。

第16条指令的后期修正

委员会应使第17(2),10,11,13条和附录I,III适合技术的发展和关系健康的新排放限值。

第17条监管委员会

1. 监管委员会应协助监管委员会

2. 应用1999/468/EC第5条和第7条决议,考虑第8条的规定。1999/468/EC第5(6)条规定的周期应设定为3个月。

3.委员会应采取自己的规章程序。

第18条废除

自2008年12月28日起应废除下列指令

(a) 75/439/EEC的第8(1)条和附录

(b) 89/369/EEC指令

(c) 89/429/EEC指令

(d) 94/67/EC指令

第19条处罚

成员国应制定违反本指令条款的处罚条例,处罚条例必须有效,适度和有劝诫性。成员国应向委员会报告在2002年12月28日之后的最新条例及后续影响处罚条例的修正方案。

第20条过渡期条例

1.指令中不违反过渡期条例的的附录,自2008年12月28日起适用于已建厂。

2.未在已替代第18条中所涉及指令的本指令第3(6)条或第3章关于已建焚烧厂或联合焚烧厂定义中的新厂,自2008年12月28日起需要申请。

3.符合现有国家法律的,在2004年12月28日之后开始联合焚烧垃圾的工厂,以产生能量或者生产产品为目的的固定或流动的工厂,都不视为已建联合焚烧厂。

第21条执行

1.成员国应使遵守本指令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定生效且不得迟于2002年12月28日,

成员国采取这些方法时,需要制定一个参考标准,制定参考标准的方法由成员国确定。

2.成员国应向委员会表达关于指令规定的范围的本国法律条文。

第22条生效

本指令自欧洲共同体的官方报纸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23条接受

本指令呈送给各成员国

欧洲议会委员会

主席主席

N. FONTAINE F. VéDRINE

附录I二噁英同类物毒性当量因子

二噁英类毒性当量因子TEF 2,3,7,8-TCDD 1

1,2,3,7,8-PeCDD 0.5

1,2,3,4,7,8-HxCDD 0.1

1,2,3,6,7,8-HxCDD 0.1

1,2,3,7,8,9-HxCDD 0.1

1,2,3,4,6,7,8-HpCDD 0.01

-OCDD 0.001

2,3,7,8-TCDF 0.1

2,3,4,7,8-PeCDF 0.5

1,2,3,7,8-PeCDF 0.05

1,2,3,4,7,8-HxCDF 0.1

1,2,3,6,7,8-HxCDF 0.1

1,2,3,7,8,9-HxCDF 0.1

2,3,4,6,7,8- HxCDF 0.1

1,2,3,4,6,7,8- HpCDF 0.01

1,2,3,4,7,8,9- HpCDF 0.01

- OCDF 0.001

附录II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

下面的公式适用于附录未对具体总排放限值‘C’作出规定时

焚烧炉废气中有关污染物和CO 的排放限值计算如下:

w w 1aste waste proc proc

aste proc V C V C C V V ?+?=+ V waste :指令中规定的只焚烧最低热值垃圾产生的烟气量,若焚烧危险废物产生的热量少于总热量的10 %,V waste 则采用垃圾的燃烧热量等于总热量10 %时的理论值。 C waste :附录V 中有关污染物和CO 的排放限值。

V proc :燃料的烟气量(不包括燃烧垃圾),废气中氧的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不符合规定的工厂,烟气中的多余氧必须使用,指令中给出了其他条件使其标准化。 C proc :某些工业部门附录表中的排放限值,即遵守国家法规,条例和行政条款的工厂燃烧获得批准的燃料(垃圾除外)时的相关污染物和CO 的排放限值。

C :某些工业部门附录表中的总排放限值和氧含量,替代指令附录中排放限值的有关污染物和CO 的排放限值,总氧含量替代标准氧含量是计算部分气量的基础。 成员国可对本附录中未做规定的污染物制定标准。

II.1.水泥窑的特别规定

日均值(连续监测)且第7章中的其他监测要求,浓度以mg/m 3表示(二噁英和呋喃ng/m 3)

半小时均值用来核对计算日均值

标准状态:温度273 K ,气压101.3 kPa ,氧含量10 %,干烟气

II.1.1.C —总排放限值

截至到2008年1月1日,湿法水泥窑或水泥窑处理能力小于3吨/小时,预计NOx的总排放限值不超过1200 mg/m3时,NOx无排放限值要求;

截至到2008年1月1日,水泥窑处理能力小于3吨/小时,预计烟尘的总排放限值不超过50 mg/m3时,烟尘无排放限值要求。

II.1.2.C—SO2和TOC的总排放限值

2

II.1.3.CO的排放限值

由主管部门确定CO的排放限值

II.2.联合焚烧厂的特别规定

II.2.1日均值

未来的国家法规需要更严格的排放限值,旧的排放限值将被取代,因此,将采用更严格排放限值与第17章规定的内容相一致。

半小时均值用来核算日均值。

Cproc:

固体燃料的Cproc,mg/Nm3(O2含量6 %)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国外经验借鉴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国外经验借鉴 一、导言 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由于无节制的排放而带来的危害,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各国都开始重视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合作探索寻求规制该问题的方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体制度设计的《京都议定书》成为两个最重要的治理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其他排放。议定书规定国家间可以进行碳排放交易,也就是说难以完成减排任务的国家可以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配额,来用于本国的发展。 在不同的国家碳排放交易有不同的形式,各国都在积极寻找适合本国的交易形式,因此建立完善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碳排放及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概念 (一)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概念 根据王陟昀博士对碳排放的定义,碳排放权的概念是源自于排污权。排污权交易起源于美国,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目的。碳排放交易是排污权交易的一种形式。碳排放

交易是以《京都议定书》为基本依据的,在市场交易的基础上,以总量控制与减排目标位约束条件,以此来对二氧化碳进行管制的一种手段。碳排放交易的主要特点是对单个排放主体下发排放配额,各单个排放主体只能在约束的排放目标下进行碳排放,排放需求低于配额的主体可通过市场交易将排放配额有偿转让给排放需求超过配额的主体。依据笔者的理解,笔者认为以上解释能比较全面的概括碳排放交易的概念。 碳排放权是一种可以投入到市场中进行交易和获得利润的稀缺资源。这样的交易模式一方面可以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并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来节约碳排放权指标,既可以为未来发展而进行储备,也可以投入市场获利;另一方面,若企业为实现减排目标需承担较大的成本,可以通过向碳市场交易购买碳排放权来降低企业减排成本。由于这种碳排放模式是建立在供求关系的基础上,所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由此而形成。 (二)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内容 碳排放交易体系包括很多方面,王文军对碳排放交易体系内容的介绍,该作者把碳交易体系的范围界定与总量目标的确定,分配机制问题,碳抵消制度以及监测、报告和核查四个方面作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主要方面的内容。笔者较赞同将碳排放交易体系划定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确定碳排放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特征、绩效与启示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特征、绩效与启示 中国人大网 https://www.doczj.com/doc/0f8831400.html,日期: 2010-01-28浏览字号: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基本特征 《京都议定书》要求,从2008年到2012年,欧盟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年平均排放量要比1990年的排放量低8%。为了帮助其成员国履行减排承诺,获取运用总量交易机制减排温室气体的经验,欧盟制定了排放交易体系,并于2005年初试运行,2008年初开始正式运行。 (一)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属于总量交易(cap-trade) 总量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或逐年降低的前提下,内部各排放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放量,实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具体做法是,欧盟各成员国根据欧盟委员会颁布的规则,为本国设置一个排放量的上限,确定纳入排放交易体系的产业和企业,并向这些企业分配一定数量的排放许可权——欧洲排放单位(EUA)。如果企业能够使其实际排放量小于分配到的排放许可量,那么它就可以将剩余的排放权放到排放市场上出售,获取利润;反之,它就必须到市场上购买排放权,否则,将会受到重罚。欧盟委员会规定,在试运行阶段,企业每超额排放1吨二氧化碳,将被处罚40欧元,在正式运行阶段,罚款额提高至每吨100欧元,并且还要从次年的企业排放许可权中将该超额拍放量扣除。由此,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创造出一种激励机制,它激发私人部门最大可能地追求以成本最低方法实现减排。欧盟试图通过这种市场化机制,确保以最经济的方式履行《京都议定书》,把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在社会所希望的水平上。 (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采用分权化治理模式 分权化治理模式指该体系所覆盖的成员国在排放交易体系中拥有相当大的自主决策权,这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与其他总量交易体系的最大区别。其他总量交易体系,如美国的二氧化硫排放交易体系都是集中决策的治理模式。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覆盖27个主权国家(欧盟排放交易体系2005年开始实施时,覆盖25个国家,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于2007年加入该体系),它们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体制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分权化治理模式,欧盟可以在总体上实现减排计划的同时,兼顾各成员国差异性,有效地平衡了各成员国和欧盟的利益。 分权化治理模式体现在排放总量的设置、分配、排放权交易的登记等各个方面。如在排放量的确定方面,欧盟并不预先确定排放总量,而是由各成员国先决定自己的排放量,然后汇总形成欧盟排放总量。只是各成员国提出的排放量要符合欧盟排放交易指令的标准,并需要通过欧盟委员会审批,尤其是所设置的正式运行阶段的排放量要达到《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在排放权的分配上,虽然各成员国所遵守的原则是一致的,但是各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决定排放权在产业间分配的比例。此外,排放权的交易、实施流程的监督和实际

全球碳交易体系概览-InternationalCarbonActionPartnership

碳排放权交易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 全球首个主要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ETS) 于2005年投入运营——即欧盟排放交易系统 (EU ETS) 。至2015年的短短十年时间,已经有遍布四大洲的17个碳交易系统相继出现,所覆盖的地区GDP总量已占全球GDP的40%。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考虑采纳碳市场作为节能减排的政策工具,碳交易已逐渐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工具。 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ETS) 是一个基于市场的节能减排政策工具,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遵循“总量控制与交易”原则,政府对一个或多个行业的碳排放实施总量控制。纳入碳交易体系的公司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就需要有一个单位的碳排放配额。它们可以获取或购买这些配额,也可以和其他公司进行配额交易。 International Carbon Action Partnership 碳市场简报 #3 2015年10月 全球碳交易体系概览 每个碳交易系统都是独一无二的 筑、航空等(详见图表)。 占全球 GDP的40% 全球每五个人中就有两人所在的国家或地区已经或计划开 展碳交易体系 个国家个城市 个省或州除RGGI外所有 除日本埼玉 日本东京 和瑞士 外所有 中国北京 韩国 日本埼玉 括号中的国家/地区代表其碳市场涵盖的是上游行业 中国上海 中国深圳 日本东京 中国北京 美国加利福尼亚 加拿大魁北克 新西兰 韩国 中国上海 新西兰 韩国 新西兰 韩国 新西兰

碳市场简报 #3 2015年10月 全球碳交易体系概览 关于国际碳行动合作组织 (ICAP):ICAP是一个面向全球各个地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平台,旨在探讨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最佳实践,推动相关交流合作。 它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技术对话,知识共享和能力建设。更多信息请关注 ICAP 网站,点击 ICAP 的全球碳市场地图 获取更多信息,或关注我们的推特账号 @icapsecretariat . 现存碳交易系统正愈趋完善,并相互联接 第一代碳交易系统汲取这些年来的经验教训,正在不断改进设计。区域温室气体行动计划 (RGGI) 由美国东北部及大西洋中部的九个州合作开展,在2012年,它们成功推行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改革,并由此被认为是美国最新推行的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清洁电力法案)的最佳执行工具之一。在欧洲,欧盟碳交易体系(EU ETS) 的结构性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改革的第一步是引入市场稳定储备机制,帮助碳市场应对外部因素如科技变革或经济波动的影响。目前,新西兰正准备对其碳交易系统进行第二轮政策回顾和调整。 另外一个主要的趋势是碳交易系统的相互联接。两个或以上的地区共享其市场,允许跨系统的碳配额买卖。在201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加拿大魁北克省成功联接系统。2015年,运输燃料行业被囊括进该联合系统,两地碳市场总份额由此翻一番;如今系统已覆盖两地85%的社会总排放量。加拿大安大略省宣布了建立碳交易并将其联接入加利福尼亚—魁北克碳交易市场的意向。东京作为全球第一个城市级别的碳交易系统,最近成功与琦玉市(Saitama) 的碳交易系统联接。除此之外,经过多年谈判,欧盟如与瑞士碳市场联接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预计将很快实现联接。 新兴碳交易体系正在涌现 如今,亚洲正在成为发展新兴碳交易系统的热点地区。2015年,韩国成为继哈萨克斯坦后又一推行全国碳市场的亚洲国家。韩国碳市场是目前仅次于欧盟碳市场的全球第二大碳交易系统。与此同时,中国正在七个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为2017年初全国范围内的碳市场建设做准备。届时中国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体系。另外,自清洁电力法案开展以来,美国各州对碳排放交易的兴趣与日俱增, 建立新的碳市场或在已有碳市场的联结都有新的可能性。 圆圈的大小显示了所对应的碳市场大小的粗略估计。 覆盖范围指的是碳市场在其对应的经济体总排放中的占比。 覆盖范围% (2016)

1.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EUETS)交易主体是

1.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EUETS)交易主体是 (A) 欧盟各国的排放实体 (B) 自愿加入的企业会 (C) 附件1 国家之间 (D) 美国西部五个州内企业 2. 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0]1587号),决定首先在“五省八市”开展低碳省区和城市的试点工作。下面哪个城市不是低碳试点城市?() (A) 上海 (B) 南昌 (C) 贵阳 (D) 保定 1.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765年第一台()的诞生开始 (A) 蒸汽机 (B) 汽车 (C) 轮船 (D) 火车 2. 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 中国 (B) 日本 (C) 英国 (D) 美国 1. 目前世界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是 (A) 荷兰 (B) 中国 (C) 法国 (D) 比利时 2. 生态文明秉承()、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和价值取向 (A) 征服自然 (B) 尊重自然 (C) 掠夺自然 (D) 1 1. ()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A) 低碳经济 (B) 绿色经济 (C) 循环经济 (D) 传统经济

2. 我国电力生产结构以()为主 (A) 水电 (B) 火电 (C) 核电 (D) 风电 1. 在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前夕,中国政府提出要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 (A) 16% (B) 32% (C) 40%~45% (D) 45% 2. 低碳生活是通过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A) 减少 (B) 不变 (C) 增加 (D) 保持 1. 根据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对购买发动机排量1.6L及以下节能型汽车在全国范围内每辆补贴()元。 (A) 1500 (B) 3000 (C) 6000 (D) 10000 2. 低碳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 (A) 中国 (B) 美国 (C) 日本 (D) 英国 1. 德国航空税的税收金额将取决于到最终目的地距离,到目的地距离在2500~6000千米的航班,将对每位乘客征收()欧元的航空税 (A) 8 (B) 25 (C) 45 (D) 60

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现状、特色及启示(无脚注版本))

2001年-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 袁雪娇 (北京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部 ) 摘要:外贸依存度是判断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该国或地区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与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从概念本身出发, 通过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方面对有关我国外贸依存度较高原因进行综述。入世十年,外贸依存度呈现蹿升的趋势,仅这十年,中国平均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 53.6%,比入世前翻了近一番。可见,入世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对我国贸易乃至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依存度 一、前言 对外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采用的一个衡量一国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是用一国进出口总额除以该国的GDP。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快速提高的现状,引起了国内外很多专家的重视。对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如此之高的状况,有的专家认为这一状况是不真实的,其主要由中国GDP构成因素及其汇率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对外贸易刺激和推动下中国经济GDP以近10%的增长率傲视全球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中国外贸依存度水平是否过高的关注和讨论如有人认为中国现阶段的外贸依存度过高担心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健康发展,有人则认为目前中国外贸依存度水平并不高尚未触及安全线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理性看待入世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将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取向乃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二、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的背景 (一)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概况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是个岛屿国家,面积26.8万平方公里,人口四百多万,属于发达国家之一。目前,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总排量的0.2-0.3%,1990年,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9,797.2千吨二氧化碳当量(carbon dioxide equivalence,简写CO2-e),2010年,增加到71,657.2千吨CO2-e,增长了19.8%。1990——2010年间,平均每年增长0.9%。其中二氧化碳是新西兰主要排放温室气体,增长最快,达到34%。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是农业和能源部门,具体如表1所示,2010年数据显示,该国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制度分析

一、前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生活处在对化石能源高度依赖的状态,温室气体排放量骤增,对全球气候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手段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管制、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三种,各有优劣。管制手段简单直接,但实施阻力大,监管困难,管理成本高昂;碳税实施较为简单,但最优税率难以确定,增加税种存在立法障碍;碳排放交易则最大程度上利用了市场机制,为企业减排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持续的激励,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社会总体减排目标,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且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低碳化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是世界上启动最早、覆盖范围最广的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也是欧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最重要政策工具,在欧盟气候政策中占据核心地位。2005年1月1日起正式成功运行实施,将排污权交易制度成功的转化成跨国性的应用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具有全球性的研究价值。 二、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制度研究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是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实施总量控制量控制规定了体系内所涵盖的设施可排放的温室气体最高限度,创造了碳排放配额的稀缺性,从而建立起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总量控制之下,欧盟为所覆盖的市场主体分配碳排放配额,市场主体可以根据需要出售和购买配额。截止目前,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共经历了三个实施阶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形成了以监测、报告与核查,总量控制的配额分配,交易机制与市场监管,履约与处罚为核心交易体制。 (一)监测、报告与核查制度 基于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是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与关键基础数据的可获取性和质量将直接影响交易的运行效果及减排目标的实现。为了获取精准的基于设施的排放统计数据,欧盟颁布了2003/87/EC号指令明确了实施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的制度,并于2004年1月会发布了第一阶段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与报告指南,规定了化石燃料燃烧以及炼油、烧焦、矿石缎烧、钢铁、水泥、石灰、玻璃、陶瓷及造纸共9种生产活动的核算方法及报告规则,为欧盟碳排放交易第一阶段的成功实施奠定了数据基础。结合第一阶段的实施效果和运行经验,欧盟委员会对原有排放监测与报告指南进行了修改完善,发布了第二阶段的监测与报告指南。在第二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了两次修正,分别加人了氮氧化物以及航空排放的监测和报告方法。在第二阶段的实践和探索基础上,欧盟进一步加强对该制度的重视程度,将原先实施的法律依据由指南上升为法规,新法规对数据的等级做出了更清晰的要求,制度所采取的方法更为科学,增加了受监测的温室气体种类,强调了监测计划作为企业核算、报告与第三方核查主要依据的重要性。 从检测、报告与核查流程来看,设施运营者定期提交监测计划和年度排放报告。其中,监测计划涵盖的主要内容有:实体的基本信息、排放的计算方法描述或者测量方法描述、数据源等信息,主管部门负责核准并监测提交的监测计划,确保监测计划如期执行;提交的年度排放报告经过第三方核查机构的核查后进行公开,第三方核查的内容包括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的选择、计算排放总量的方法、测量方法的选择和实施等,所有信息和数据需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可信度、准确度才能被核准,若报告没有核准,配额将不能用于交易。

EU ETS欧盟碳市场

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 简介 建立基础—《欧盟2003年87号指令》(2003/87/EC) 运行时间—2005.1.1至今 参与国家—欧盟28个国家 实施阶段—第一阶段2005-2007;第二阶段2008-2012;第三阶段2013—2020。 效果—2010成交1198亿美元,占全球碳交易成交额的84%。 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在世界碳交易市场中具有示范作用。 交易体系 EU-ETS属于限量和交易(Cap-and-Trade)计划。该计划对成员国设置排放限额,各国排放限额之和不超过《议定书》承诺的排量。排放配额的分配综合考虑成员国的历史排放、预测排放和排放标准等因素。 按照欧盟规定,在每一个交易阶段开始之前,每个成员国应当按照 Directive2003/87/EC附件Ⅲ的要求,把本国的排放控制总量及各排放实体分配的排放配额,以国家分配方案(NAP)的形式报给欧盟委员会。 制定国家分配方案考虑的主要原则各国分配总量必须与《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相一致,必须考虑减排的技术潜力,以单位产品排放的平均值为基础;如果欧盟通过了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法规,必须予以考虑;对不同企业或产业一视同仁,不得歧视;必须包含有对新参加者的规定;必须考虑“提前行动”产业的贡献;“排放标杆”的制定必须采用最佳适用技术,以保障这些产业的权益;必须考虑能效技术的作用;制定分配计划前必须听取公众意见;必须列出所有参与分配的企业名单及其配额;必须包括竞争力变化情况的分析内容。 方案步骤 首先是确定所有可能参加排污权交易的企业名单;其次是确定将排放许可总量分配给所有参与排污权交易的部门;再次是确定各产业部门所分配到的排放许可,分配过程必须透明,且考虑以往的实际排放量;最后是确定各企业可能分配到的排放许可。 欧盟委员会在接到成员国国家分配方案3个月内要完成对分配方案的评估,评价其是否符合ETS指令规定的标准,若不符合将退回并要求全部或部分修改。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通过欧盟独立交易登记系统(The Community Independent Transaction Log,CITL)对每一个排放实体配额的发放、转移、取消、

欧盟排放交易机制

欧盟排放交易机制(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 发展 发表时间:2010-6-3 17:49:26 该信息被浏览了2051次 气候变化问题,归根到底为经济问题。其义有三:一,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人类经济活动;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障碍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冲突;三,气候变化的有效解决必须依靠经济手段。 许多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归咎于我们生产和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错误。[1]―基于市场的方法‖(Market-based instrument),如税收,收费,补贴和可交易许可,在欧洲被广为运用来解决环境问题。 排放交易是通过提供经济激励来达到减排目的,从而控制排放的一种经济政策工具。而排放交易机制则设定一个允许排放的污染物的总额限制,在交易机制下,公司或工业部门被授予一定数额的信用(Credit)或许可(Allowance,亦译为配额),以此作为排放该数额的污染物的权利。分配到各公司或工业部门的许可之和不得超过前述限额。多排者或从少排者购买许可,或面临重罚。因此,多排者为多排放的污染物付出代价,而少排者通过出卖剩余的许可而得到经济激励。此外,机制还能激励排放企业积极主动发展新技术降低排放。如此,社会能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减排的目的。 排放交易最初是美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创新制度,它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在美国基于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在限制二氧化硫排放达到控制酸雨方面的经验。有一点讽刺的是,在1997年当美国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中强力推行排放交易制度时,欧盟是强烈反对的。但是小布什上台并决定美国退出[2]这是一个挫败的经验,因为争议并没有给建立一个可实行的气候政策制度带来任何的切实结果,反而在上面浪费了诸多的时间和精力。在1990年代后期,伴随着对美国二氧化硫减排交易的成功的关注的增加和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经验的积累,欧盟对―基于市场的方法‖(market-based instrument)的支持逐增。随后―污者买单原则‖和―基于市场的方法‖在官方文件中得到体现和确认,如《环境税——执行和环境效益》(欧洲环境署,1996)[3],《环境税和单个市场的变化:来自欧洲委员会的信息》(欧洲委员会,1997)[4],《环境效益》(欧洲环境署,1996)[5]等。2000年发布的《温室气体绿皮书》(欧洲委员会,2000)正式考虑将二氧化碳排放交易作为欧洲气候政策主要部分。[6] 2001年10月欧洲委员会发布了《排放交易指令》草案,并在2003年正式颁布。但是发布草案到正式颁布之间的2年中,对草案有多次的讨论和修订。2001年草案的发布启动了合作决议的程序,由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会审议、修订和批准(或否决)该指令。欧洲议会在2002年10月对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审议结果是欧洲委员会2002年11月再提出一个修订草案。2003年3月,欧洲理事会同样要去欧洲委员会再提出一个修订草案。随后,在2003年7月22日议会和理事会达成协议并最终采纳理事会的建议草案,并在2003年10月13日正式颁布,即Directive 2003/87/EC。 欧盟排放交易经历了一个从追随者到领导者的转变。很明显,欧洲一开始是紧密追随和学习美国的减排交易计划。在欧盟排放交易机制开始运作之前,欧洲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减排交易项目,它们为欧盟排放交易机制提供了许多经验。第一个是英国减排交易机制(UK-ETS),它在2002年启动,英国政府和本国排放工业之间达成《气候变化协议》,为了增加《协议》的弹性,

李布:借鉴欧盟碳排放交易经验 构建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李布:借鉴欧盟碳排放交易经验构建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上) 2010-3-10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2009年11月26日,我国政府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上向我国施加巨大的压力,而且也是切实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支柱。该体系试验阶段(2005年~2007年)的运行为欧盟履行《京都议定书》,运用总量交易机制促进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寻求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我国应借鉴欧盟制定交易体系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经验,转变我国碳排放的治理思路,加强市场机制在配置环境资源中的作用。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基本特征 《京都议定书》要求,从2008年到2012年,欧盟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年平均排放量要比1990年的排放量低8%。为了帮助其成员国履行减排承诺,获取运用总量交易机制减排温室气体的经验,欧盟制定了排放交易体系,并于2005年初试运行,2008年初开始正式运行。 (一)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属于总量交易(cap-trade) 总量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或逐年降低的前提下,内部各排放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放量,实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具体做法是,欧盟各成员国根据欧盟委员会颁布的规则,为本国设置一个排放量的上限,确定纳入排放交易体系的产业和企业,并向这些企业分配一定数量的排放许可权——欧洲排放单位(EUA)。如果企业能够使其实际排放量小于分配到的排放许可量,那么它就可以将剩余的排放权放到排放市场上出售,获取利润;反之,它就必须到市场上购买排放权,否则,将会受到重罚。欧盟委员会规定,在试运行阶段,企业每超额排放1吨二氧化碳,将被处罚40欧元,在正式运行阶段,罚款额提高至每吨100欧元,并且还要从次年的企业排放许可权中将该超额排放量扣除。由此,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创造出一种激励机制,它激发私人部门最大可能地追求以成本最低方法实现减排。欧盟试图通过这种市场化机制,确保以最经济的方式履行《京都议定书》,把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在社会所希望的水平上。 (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采用分权化治理模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